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毛火榮

    你說他是忠臣,

    不勤王,搞內訌

    你說他是奸臣

    到死了也沒投降

    就是個軍閥而已

    海中無魚蝦最大

    山中無老虎猴子是大王

  • 2 # 晴空喜歡笑呵呵

    左良玉這個人歷史上給於的還是忠臣的定義,左良玉一生可以說很膽小、運氣也好的爆棚,他先後幫助明朝和李自成、張獻忠、滿清政府都Pk過,勝敗都有,不過最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這貨軍隊越打越多,如果第一天勝利第二天準敗,很奇特的一個人,不過也正是他讓南明朝廷前期穩定住,你說他是個十足的忠臣吧這貨還真不是,擁兵自重、放縱軍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聽朝廷約束,連崇禎皇帝也拿他沒辦法,還弄了一個南侯的爵位,不得不說很牛,不過你說他是奸臣吧這貨知道北京被攻破了崇禎死了後嗷嗷大哭,非要堅守抵抗清兵,和姦臣馬士英不和,如果按當時如果真不是忠臣完全可以舉兵推了南明,這貨可是當時號稱有百萬大軍的第一實權人物,最後竟然東下南京被氣吐血死了,一生奇葩的不要不要的,不過說實話在當時那個動亂的年代,左良玉確實個人梟雄、也算是個忠臣。

  • 3 # 如流水兮逝如風

    在古代擁有軍隊就是資本,所以說更像是個機會主義的軍閥,儲存實力,又懂得民族大義。所以說對漢民族來說是個民族英雄

  • 4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左良玉怎麼也算不上忠臣。

    準確的說左良玉只是沒投敵而已,應該是沒來的及投敵。

    忠臣這詞用在他頭上,總覺得對不起這個詞。

    左良玉在弘光朝中,手下兵源最廣,有大約八十萬眾。

    但由於他手下兵丁皆是昔曰的群賊,非常不好統領。

    因為左良玉與馬士英的有矛盾。

    還由於當時李自成餘部在清軍追擊下遁入襄陽地區,先前與農民軍作戰屢戰屢敗的左良玉心中著慌。

    左良玉就在黃澍的鼓動下,正好以“南部太子案”當藉口,提兵東下,一來躲避兵鋒,二來揀柿子軟的捏。

    左居然還在百忙中,揭發出馬士英八大罪伏,非常具體,四處發傳單。

    馬士英也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主,但這時大敵當前,內訌起來,不亡都沒天理!

    這樣左良玉不對付滿清與李自成殘部,幾十萬兵馬跑去清君側了!

    袁繼鹹以督師之重,下跪哀求左和諸將,左才把清君側變為請清君側。檄文改成疏奏。

    但左良玉的將領當晚攻下九江,在城內燒殺搶掠,左一看斷了後路,一氣之下,嚥氣死了。

    而他兒子左夢庾為首,繼續殺伐,彭澤,左流,建德,安慶等一路燒殺搶掠,比土匪還土匪。

    最後因為被南明黃得功大敗,幾十萬左軍,競然不發一矢,投了幾萬清軍,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

    可悲的是,日後清軍迅速掃平江南,這支昔日不戰的左軍,頓時威風凜凜,殺氣騰騰,打起南明軍隊來勢如破竹,殺起自己的江南漢人同族來比滿人狠毒的多。

    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的內叛,使弘光朝廷在清軍大敵當前,還必須兩線作戰,為清軍迅速掃平江南創造了最佳條件。

    所以,左軍叛亂,是造成弘光朝廷崩滅的直接原因。

    左良玉不僅不是什麼忠臣,反而應該進入奸臣內(不是早死的)

  • 5 # 宇宙的塵埃27551

    左良玉,字崑山,山東臨清人。官至平賊將軍,南寧候。

    崇禎元年(1628年)

    遼東寧遠發生兵變,時左良玉官任遼東車右營都司,因此事丟了官職。 崇禎三年(1630年),左良玉復官後,在松山,杏山與後金作戰,立下戰功。 崇禎四年(1631年),左良玉因增援被清軍圍困的祖大壽有功,升為副總兵。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左良玉在自己總兵任上,一直與農民起義軍在山西,河南等地剿殺,在圍剿農民軍的過程中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此時的左良玉早已不是當年遼東戰場上那個一心為國殺敵的左良玉了,對於匪寇,或是投城的農民起義軍,一概收入自己的麾下。在幾年的時間裡,左良玉就擁兵幾十萬。聲名顯赫,對於明政府是陽奉陰違,兩面三刀。 當李自成的大軍兵臨城下包圍了北京城時,崇禎趕緊命左良玉起兵勤王,左良玉為儲存實力,並沒有出兵,最後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崇禎自縊身亡。但他得知崇禎皇帝自殺之後抱頭痛哭。左良玉也因為這件事非常自責,他的內心是非常複雜的。說他不愛國,是奸臣,他為了大明政權,填壓農民起義軍,抵抗入關清軍。說他愛國,是忠臣吧,當敵人兵臨北京城下,大明朝危在旦夕,他卻按兵不動。對於後人對他的評價,難道就是一代梟雄,一代軍閥嗎?。

  • 6 # 未來6368394691383

    歷次觀明代歷史,感觸甚多,總是覺得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太多,最後一個漢人強權王朝從衰敗到消亡只用了幾十年,相比之下,軍力偏弱的宋代王朝,從金國、遼國、蒙古相繼入侵開始,堅持了上百年,還聯手蒙古,幹掉金國,最終抵不過蒙古鐵騎,但雖敗猶榮。明代的快速崩潰,究其原因,個人認為:一是明代政治制度有重大缺陷,文官集團、宦官等黨爭不斷,互相傾軋;二是歷代明帝除朱元璋、朱棣外,雄才大略者少,庸才居多,選人用將有失偏頗;三是比起文官、宦官,明代武將地位偏低,稍有差池,性命難保,以至於明代後期,武將抗命不調,陽奉陰違者居多,左良玉就是其中典型人物。左良玉起於行伍,發跡於亂世,雖有將才,卻無大帥之德,雖執掌萬軍,卻最終誤國誤民。其罪有三:其一沒有大局意識,擁兵自重,割據一方,是臣非賢臣,是將非良將。雖受命平叛,卻儲存實力,與李自成,張獻忠時站戰時和,戰績平平,養叛軍以自重,罪在不赦。其二能力平平,為國帶兵,為民請命,身居要職,只知道邀功請賞,不知為國分憂,軍力雖壯,但軍紀不嚴,戰力不強,屢次為李、張擊敗,以至於避戰不出,消極對抗,靜觀其變。其三,德行不足,其人偏聽偏信,公私不分,置國家、民族大義於不顧,起兵於漢口,以清君側為名,挑起內亂。左良玉因由東林黨人舉薦,朝廷委以重任,因此視東林黨人為恩主,忘卻國家社稷為重,而當時主政的馬士英之流,雖有弘光皇帝支援,不思忠君報國,團結內部,一致對外,反而片面打壓東林黨人,導致各派矛盾激化,禍起蕭牆,再加上崇禎皇帝的太子下落不明,各方心懷叵測。左良玉未能明辨是非,誤信讒言,起兵作亂,讓清軍坐收漁利,加速南明朝廷倒臺。其四,帶兵無方,教子不嚴。左良玉雖有大軍號稱80萬,順長江而下,浩浩蕩蕩200裡,行至九江,兵部右侍郎袁繼鹹好言相勸,雖有悔意,但部下不聽將令,放火燒城,以致前功盡棄,一失足成千古恨,病氣交加而亡,其子左夢庚執掌帥印,繼續東進,為廬州總兵黃得功所擊敗,退守九江,在清軍追擊李自成還沒到九江之時,最令人不齒的是左夢庚居然帶領二十幾萬部下降清。論及左良玉父子,大敵當前,國家未亡,軍隊尚存,私慾滔天,挑起事端,自毀長城,其子降清更是千古罪人,因此,左良玉絕非忠臣良將,而是帝國將傾的罪惡推手,千古遺恨。

  • 7 # 火器工坊

    在明末的幾位軍事大員中,左良玉算是軍閥氣息最重的一位了。相比於其他的幾位大人物,左良玉是行伍出身,大字不識幾個,卻很有打仗的天賦。在1630s階段的對戰農民軍一系列戰爭中,左良玉戰果累累,尤其是在1633年至1634年,左軍在河南黃河流域多次大破農民軍聯軍。不過出身階級有些低,再加上對唄文官節制的不服氣,從1634年開始,左良玉便透過招降農民將領來擴充自己的實力。

    1636年開始,左良玉已經有了不服從調配的徵兆,在當年二月農民軍在登封的郜城鎮被打敗,逃往石陽關時,左良玉本應該和湯九州一起前後圍堵農民軍,但關鍵時刻,左良玉為了儲存實力,掉頭逃跑了。由於孤立無援,湯九州戰敗而死。左良玉卻把此役當作捷報遞呈朝廷。

    1637年,應天巡撫張國維三次釋出檄文要左良玉進入山中搜剿,但左良玉沒有響應,而是縱兵在當地擄掠婦女。再之後的一系列戰爭中,左良玉都是隔岸觀火,拒絕救援。即使崇禎皇帝派監軍去催促,也無濟於事。十月,總理熊文燦到達安慶,兵部傳令左良玉的部隊歸他統領,左良玉瞧不起熊文燦,不肯聽他徵調。在1638至1640年期間,左良玉和張獻忠展開了為期兩年的追逐戰,一直把張獻忠從南陽趕到襄陽,之後養寇自重。川陝一戰中,楊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農民軍,左良玉袖手旁觀,楊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由於左良玉觀戰不至,張獻忠從容出川攻打襄陽,農民軍大勝,楊嗣昌一氣之下湯水不進而亡,1641年左良玉削職戴罪立功自贖。

    1642年,左良玉於朱仙鎮圍攻李自成,原本明軍佔據優勢,只要各路總兵一起進攻,李自成十有八九是要兵敗的。但是左良玉為了儲存實力,先是觀望不前,隨後又突然撤兵,結果原本井井有條的包圍圈一下子就亂了套,而左良玉也被自己曾經的手下敗將李自成追著打,一直被趕到武昌。到九江後擁兵二十萬觀望自保,後張獻忠克武昌,朝廷嚴令出兵,才出戰大敗立足未穩的張獻忠,收復漢陽。待張獻忠入蜀後,出兵收復武昌。

    1644年三月,崇禎皇帝詔封左良玉為寧南伯,給他的兒子左夢庚平賊將軍的大印,並許諾大功告成以後就讓他們父子世代把守武昌。可以說左良玉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了,然而這邊計劃還沒交上去,北京就淪陷了。隨後福王在南京繼位,弘光朝開始。因為不滿馬士英的專政,左良玉發兵六十萬,試圖攻下南京。但是未遂,卻病死在途中。

    可以說左良玉是個可憐可敬又可恨的人,但是這也不能完全賴他,畢竟童年沒了父母,許州兵變時,連撫養他的叔父一家也全部被殺害了,族人也只剩下自己和唯一的兒子子左夢庚,人生經歷也是坎坷。再者說了,由於階級出身不同,左良玉也不像孫傳庭、盧象升等人受過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國家,只要不垮臺不影響他發財就好。所以每次打仗,左良玉都是會先想到自己的利益得失。幾次打敗也是他的小算盤打歪了。所以怎麼評價他呢?軍閥一個,愛國的沒有,貪戀權力,軍事人才。

  • 8 # 策神歷史

    說到左良玉此人,很多人說明朝之所以會滅亡,就是因為左良玉所謂的“清君側”,使得二十萬左軍一路順江而下,直逼南京。

    而南明的弘光朝,只好將本來防禦北方滿清的軍隊,調到西邊平叛,從而使得清軍沒有遭受多大的反抗,就一路南下,很快就佔領了南京。從此南明的弘光朝覆滅。

    因此我們從左良玉的這個行為可以得出三個結果。

    首先,因為左良玉的二十萬大軍一路燒殺淫掠,還說要誅殺當時南明的首輔馬士英,迎接朱三太子回朝。

    因此馬士英,不得不把防守清軍的明朝的最後力量,調到西邊,阻止左軍的進攻。其次,在左良玉死了之後,這支號稱二十萬的左軍在左良玉兒子左夢庚的帶領下,全部投降了明朝,使得明朝失去一股重要的軍事力量,而清軍又多加了二十萬的部隊。

    最後,因為左良玉聽從了黃澍的挑撥,兵發南京,使得從此南明不再安寧,導致了清軍可以輕鬆的佔領南方土地。

    也有人說,左良玉是一代梟雄,因為善戰,曾經多次擊敗張獻忠和李自成,因此,也因為如此,左良玉其人也非常受朝廷器重。

    但是有一點要說明,左良玉雖然作戰英勇,但是一旦戰敗之後,也跑的很快,從不吃眼前虧。

    這樣的習慣和認知,源自於他的出生。左良玉的少年時代很苦,從小就失去了父母,隨後就跟著叔父,長大後並參加了遼東軍隊,是從一個小兵一直幹到總兵。

    所以說,左良玉之所以變得現實與殘酷,也是一步步逼到這個份上的。

    與此同時,左良玉在戰鬥中也有養寇行為,左良玉的監軍黃澍是一個勢力小人,左良玉之所以會帶兵如南京,弄所謂的清君側,完全是黃澍這個小人弄權所至。

    而養寇,其實也是這個小人給左良玉提出的。他認為,朝廷到現在還之所以無論左良玉怎麼不靠譜,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動作,甚至還鼓勵左良玉,給他封了將軍。

    而朝廷對於武將是有猜忌的,這就是為什麼之前和左良玉一起打流賊的那些將領,撤職的撤職,打入死牢的打入死牢,斬首的斬首,投降的投降,崇禎這個皇帝剛愎自用,刻薄寡恩之人。

    一但真的平定流賊之亂,恐怕朝廷就會對左良玉下手了。於是,左良玉在戰鬥中,經常出現莫名其妙的錯誤指揮,任由李自成和張獻忠軍壯大,而坐視不理。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左良玉也沒有做錯什麼,明朝末年其實武將要比文官要出彩的多,而且是名將輩出,但是基本上都被崇禎這個傻子玩殘廢了,如果左良玉不多一個心眼的話,恐怕也會和袁崇煥,孫傳庭一樣,為國家盡忠,最後還弄得一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但是左良玉就真比較自私,冷酷和不顧國家嗎?

    其實從一個事情就可以看出,左良玉的很多行為也是被逼無賴。他的軍隊來到武昌,本來已經打算回去了,可是軍隊在已經不是之前的軍隊,大部分都是一群流寇投降而來,而之前的軍隊早已在朱仙鎮一戰,幾乎全部拼光了。

    這群投降的流賊,晚上就血洗了武昌城,左良玉看到城中一片火海,大呼“我負袁公,”然後就嘔血數升,夜裡就死了。

    從這裡,就看出,軍隊其實早就已經不在左良玉的控制之內,他也是無可奈何。

  • 9 # 一枝青荷

    左良玉是明朝的忠臣。左良玉是明末著名的將領,手握重兵,屢立戰功,深為崇禎皇帝倚重。

    在崇禎皇帝自殺以後,左良玉聽聞了南明朝廷的太子案,憤而興兵,以圖謀立崇禎皇帝的太子,報答崇禎皇帝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不料,左良玉卻在進攻南京的途中因病而死。

    左良玉早年從軍,在遼東與後金作戰。他驍勇善戰,頗多智謀;擅於撫卹士卒,很得軍心,因此,左良玉屢次立下戰功。

    1628年,左良玉被調往關內,去鎮壓農民起義軍。從此,左良玉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死敵。

    在鎮壓農民軍約戰爭中,左良玉很是賣力,經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給農民軍造成極大的殺傷。

    左良玉曾經在戰場上親自與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搏殺,用刀砍在張獻忠的臉上,致使張獻忠血流滿面,差點兒喪命在左良玉的刀下。

    左良玉雖然戰功累累,但是,明朝末期武將地位不高,常受文臣及監軍太監的節制、掣肘。而文臣與太監之流,往往並不知兵,經常錯失戰機。

    所以左良玉對這種情況很為不滿,可是朝廷卻信任文臣及監軍太監,對武將極為打壓;因此,左良玉逐漸變得圓滑起來,他緩追養寇,與農民軍作戰時,遇強則逃,遇弱則戰。並且左良玉喜歡招降納叛,擴充軍力,以利於自己擁兵自重。

    雖然朝廷重臣楊嗣昌等人一直都想收拾左良玉,但是左良玉在瑪瑙山之役大敗張獻忠,幾乎全殲張獻忠所部農民軍,使得崇禎皇帝對左良玉非常器重,以致左良玉後來跋扈自雄,不聽檄調,崇禎皇帝對他也很是縱容包庇。

    1642年,李自成包圍開封。崇禎皇帝派左良玉前去解圍。

    在朱仙鎮之戰中,左良玉陷入了李自成農民軍的包圍圈。依賴身邊親兵的拼死力戰,左良玉才衝出了農民軍的包圍,逃出生天。可是,他多年訓練出來的精銳起家部隊幾乎全軍覆沒了。

    開封之戰以後,左良玉再也沒有力量同農民軍作戰了。他只能在湖廣一帶蒐羅散兵遊勇,接受農民軍中的叛徒,坐鎮武昌,重新組建一支立身安命的軍隊。

    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進軍北京。崇禎皇帝下令左良玉進京勤王。左良玉卻左右為難,他自己一向不聽督撫命令,而他手下多是農民軍叛降過來的將領,也大多不服從他的制約。

    就在左良玉整頓內部、並出兵騷擾李自成後方的襄陽、德安、荊州、承天四府之時,北京失陷,崇禎皇帝自縊而死。

    訊息傳來,感念於崇禎皇帝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左良玉日夜痛哭,傷心欲絕。

    此時,左良玉手下那些驕兵悍將紛紛請求他趁勢擁兵東下,佔領江南。但是左良玉不願作叛亂之舉,他把自己多年搜刮積攢的金銀財寶都拿出來,分給諸將,才算穩住了軍心,沒有造成叛亂。

    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後,頒詔武昌,並冊封左良玉為寧南侯。左良玉仍然傷感於崇禎之死,拒不接詔。

    後來,在多方人士的勸說下,左良玉才勉強承認了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

    1645年2月,南明發生了著名的“北來太子案”。此案對弘光朝廷衝擊很大,很多人都認為太子是真的。

    左良玉此時正面臨李自成大順軍對武昌的軍事進攻,但是他一聽說崇禎皇帝的太子竟然還活著,不覺大喜過望。

    左良玉立即集結全部軍隊,進軍南京。他要去擁立崇禎皇帝的太子,以報答崇禎皇帝對他的大恩大德。

    可惜,此時此刻的左良玉體弱多病,不幸病死於行軍途中。

    結語:左良玉雖然是一個擁兵自重的軍閥,但是他對崇禎皇帝是忠心的。應該說,左良玉是明朝的忠臣。

    至於左良玉死後,他兒子率部投降了滿清,這就與左良玉扯不上關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談談對司馬遷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