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投機沐團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英雄,打擊豪強貪官,恢復農業生產,與民生養。廢除宰相制度,皇權加強,使用嚴刑峻法,更加專制,法治倒退。有濃厚的小農意識,限制了工商業的發展,禁海政策,錯過大航海世界形勢,逐步的與西方拉開差距。過於保守,固步自封。

  • 2 # 闡史的葫蘆娃

    朱元璋應該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以農民的身份逆襲成為皇帝的(劉邦不算農民)!從這一點來說他肯定會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世人對朱元璋的評價無非從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推翻了元朝腐敗統治,建立明朝,發展生產,整頓官場貪腐,安定了社會!另一個就是即位後就開始大殺功臣和部舊!咱們也從這兩個方面評價一下朱元璋!

    首先,朱元璋從底層崛起,曾長時間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深受當時黑暗殘酷的元朝統治所害。可以說沒有一點人權,全家大部分成員被餓死,後來老朱去做過乞丐,當過和尚,最後在發小的介紹下走向了造反的道路!造反的過程大家都應該挺熟悉,最後打敗了同行張士誠和陳友諒,成為了造反界的扛把子,並最終打到北京(元大都),把蒙古人趕回了大漠老家並建立明朝!從推翻蒙古政權,建立漢族政權來說,老朱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有大功的。因為當時蒙古人搞民族分化,蒙古族是高等民族,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基本不當人看,沒什麼民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老朱建立明朝後廢除了蒙古人的許多不合理政策,讓老百姓有了最基本的尊嚴和生活的保障!雖然現在說老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英雄有點不合適,但確實是救世主式的人物。即位後,重視民生,因為自己長期生活在底層,經常受貪官汙吏的欺負,所以他對貪官汙吏仇恨至極,制訂了史上針對貪官最為嚴厲的刑法——凡貪汙60兩白銀以上官員處以剝皮充草的懲罰!厲害吧,貪官們有沒有發抖?同時鼓勵農業生產,輕徭薄稅,休養生息,極大的發展了國內生產力!至此,朱元璋都是一個稱職且優秀的皇帝但是由於自己的經歷,他本人十分反感商人,認為是商人逐利,無人情可言,遂重科商業稅,阻礙了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二個當年就是誅殺功臣部舊!朱元璋去世之前,基本上將跟隨其打天下的文武功臣誅殺乾淨,沒留幾個!為什麼要殺,個人認為跟朱元璋自身的經歷和性格有關係。老朱是靠什麼當的皇帝,造反,老朱可以造反當皇帝,別人也可以造反當皇帝!現在風調雨順,吏治清明,老百姓有吃有喝造反的可能性不大,有能力造反的就是之前跟些自己造反的這些功臣大將。老朱很明白自己這幫兄弟的本事,縱橫沙場,攻城克地,有些人的造反資歷比自己還要老!自己能當皇帝有一定的運氣成分,所以為了自己來之不易的皇位,只能把這些威脅一一剪除!還有朱元璋的性格也決定了他的行為,朱元璋是一個很有能力且有些自負的人。他認為自己十分厲害,而且自己的接班人不可能做到像自己一樣優秀。自己活著能鎮住這些勳貴,自己死了,兒子孫子是否能駕馭這些開國功臣,他給出的答案是 不能!所以那就殺吧!當然,這樣做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朱棣靖難之役時,建文皇帝根本就沒有什麼大將可用,因為都被他爺爺殺光了,所幸,無論朱棣還是朱允文都是老朱的直系親屬,肥水沒流外人田!!

    朱元璋是一個推動了歷史程序的人,他推翻了元朝半農奴制的落後統治,極大的緩和了當時社會矛盾!但由於自身的侷限性,也做了很多不太好的事,抑制了民間商業的發展,誅殺大將,國防空虛!

  • 3 # 柳隨風

    自古布衣成就大事者,少之又少,劉邦雖然出身農家還任過泗水亭長。隋朝楊堅弘農華陰大族,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唐朝李淵出身北周貴族,七歲即襲唐國公。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時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 尉。元朝草原民族,兵馬強盛,橫行天下不必多說。唯有朱元璋濠州布衣,亂世草莽,遇風雲而化龍。他人生之傳奇,是否前無古人,我們不曉得,但肯定是後無來者。後世人評價朱元璋,爭議很大,說殘暴冷酷無情者有之,說勤政節儉者有之,說雄才偉略亦有之。我們從《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季北略》以及一些野史中管中窺豹,拋開他身上的種種矛盾不談,他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衣冠,勤奮治國三十一年,整肅吏治,嚴懲貪官,重視農業,對社會穩定國家的統一和發展,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

    理性分析朱元璋大家殺戮功臣,進行高壓統治,廢除丞相制度,無非是為了皇權專制,建立長久之基業。從歷史上的規律而言,中央集權社會一個很重要的權利之爭就是帝權和相權之爭。皇權常常要受相權制約。列朝的開國皇帝都會吸取前代的教訓,往往就要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剛剛草創的大好河山,他不允許自己的統治力喪失或者弱化,經歷了改朝換代戰爭的人,有幾個是清心寡慾與世無爭的人呢?朱元璋屍山血海中趟出來,他非猛不可。他的猛體現在對待功臣上的無情,和對貪官汙吏的殘忍。與之相比對待百姓他是較為寬容的,並曉諭太子百姓生活不易,需寬以待民。又動情的感慨,不知地方父母官能否憐憫他們。他親身經歷了元朝吏治廢弛,官員貪汙腐敗橫行不法,天下大亂,自然明白“治民莫如治理”的道理,所以他對官的要求相當之高。這和他的出身環境大有關係,其實骨子裡他對官吏深為厭惡,名聲好的不吝賞賜,擾民害民之官他剝皮塞草,可見幼時不法官吏給他留下了太多不好的回憶。

    朱元璋是冷酷無情的,亂世中人如草芥,他不冷酷怎麼能在眾多梟雄中脫穎而出,他不無情也許早已墳頭長草了。一將功成萬骨枯,何況一代帝王?縱橫天下時他已心如鐵石,不然何以統領群豪?

    便是這樣的人,內心中也有溫暖的一面,在冰冷的史書中,讓我們看到了難得的那一抹溫情。馬皇后這個正史中連名字都沒有的女人,是他的摯愛,糟糠之妻,無論他是一名小兵,還是君臨天下,他都沒有放下的女人,人性又能惡到哪裡去呢。髮妻馬皇后彌留之際說:“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帝慟哭,聲震宮宇,從此未在立後。馬皇后生前備獲榮寵,朱元璋非常尊重馬皇后的意見,數次違背本願更改詔命,死後極盡哀榮,喪儀用宋朝皇后體例辦事:凡內外百官,循以日易月之制,二十七日而除,並親自制定了“十六條”規矩。老朱死的時候遺命,天下臣民哭臨三日,毋妨嫁娶,從此處便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待妻子是何等的情深義重。

    無情乎?他並不是鐵石心腸。湯和,這個和他一起和泥巴長大的夥伴,軍旅中團長跟著班長後面跑步的同鄉。在他致仕之時在鳳陽老家起新宅,不吝厚賞,以老朱勤儉的性格,黃金白銀的往出掏,少見的很,諸功臣無人能比。每年湯和看望朱元璋,都是入內殿,設宴慰勞,關懷備至。洪武二十八年,湯和病情日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急招他覲見,見其最後一面。深宮中,湯和已不能對答,只淚流不止。史料記載朱元璋手撫其面,心傷不已。農曆八月湯和病逝,終年七十歲,朱元璋下詔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號襄武。

  • 4 # 賤議你讀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我來回答。

    要做到公正的評價,必須拋棄個人的主觀色彩,一分為二,從正反兩面客觀的進行評價。 一、正面

    1、重視民生

    朱元璋和劉邦一樣,在中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中,只有他倆的身份不顯貴;和身為基層公務員的劉邦不一樣,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無產階級,啥都沒有。

    起於社會底層的朱元璋,深知百姓民生的疾苦。他後來當皇帝之後,實行‘’揚商抑農‘’、‘’以農立國‘’的國策。

    在全國各地修建水渠,鼓勵開墾荒田,並且在全國推行種植桑、麻等經濟作物。遇到大荒之年,會實行免稅政策。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對廟堂之上的臣子,態度是冷酷的,手段是殘忍的。天子一怒,朝堂伏屍千里。僅‘’胡藍之獄‘’,牽扯人數就達三萬之人!

    與之相反的是,朱元璋對待百姓,卻是如春風一般溫暖。在農忙時節,會親自去農田裡種下禾苗,這可不是在作秀,農民出身的老朱,種田是實實在在的一把好手。

    2、反腐

    朱元璋的反腐力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對待貪官汙吏,老朱的手段猶如魔鬼一樣。將貪官剝皮,人皮內填充稻草、桑麻等物,擺放於衙門之內,對新上任的官員起到警示作用。

    這種慘無人道的雷霆手段,還是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一掃元末貪汙腐敗的風氣,明初的官場呈現出一派清廉的氣息。

    3、恢復漢人統治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漢人最後的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

    他將元朝驅逐出中原,恢復漢人的統治,客觀上挽救了中華文明。僅就這一項,朱元璋的功勞就能名垂史冊。

    二、反面

    起於社會底層的朱元璋,對農業重視的同時,對商業特別打壓。

    老朱十分鄙夷商人,他認為商人只知道逐利,對社會、國家毫無積極的推進作用。因此,在各種政策上對全國商業行為進行打壓,將人牢牢束縛在土地之上。

    朱元璋的這種偏見,在大方向上,其實是阻礙了中國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

    當然,這也不能怪朱元璋,受限於時代和自身的束縛,他也會有缺陷。

    總體上來說,朱元璋的功大於過。

  • 5 # 執古之道以御今

    在中國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由平民出身,透過農民起義奪得天下,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皇帝。可能也正是因為此,朱元璋當上皇帝后,自視甚高,很少能夠聽進別人的意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強勢皇帝。他的強勢具體表現在他不依常規,肆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對國家進行治理。其中,也有一些做得好的地方,但更多的地方為後人所詬病。

    朱元璋的強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便是他為加強中央集權,對政治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朱元璋起自布衣,比較瞭解社會的真實情況。他認為元朝滅亡的原因是由於權威下移,君主為臣下所矇蔽,不瞭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堅決貫徹。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種政治體制。確保不會出現主弱臣專的局面。在明代之前,各朝採用的基本都是秦始皇所創立的君主之下設立宰相輔政的政治框架,只是各朝相權的具體形式和職權大小有所區別而已。而在地方行政機構方面,各朝也大致差不多。朱元璋上臺後,對這些舊制度都不滿意, 於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親自設計、制定了幾項重要的政治制度。無論是中央機構,還是地方行政機構、還包括軍事制度、朱元璋都對之進行了重大變革。而在這些設計之中, 有一些是不錯的, 比如軍事上的衛所制度、而另外幾個方面的制度則非常糟糕。

    政治方面,他為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了宰相制度。朱元璋剛當皇帝時所沿用的仍是元朝的制度, 李善長為丞相,此後胡惟庸繼任。但是,胡惟庸當丞相幾年後,其門生故吏遍於朝野, 形成一個勢力集團, 威脅皇權。1378年,朱元璋找藉口將胡惟庸關了起來,以結黨營私罪處死。同時還以此為藉口收拾朝中大臣。前後受牽連者多達三萬人。處死胡惟庸後, 朱元璋藉機宣佈廢除中書省, 以後不再設丞相,而是提高六部職權,分掌天下事務。六部尚書直接向皇帝負責。同時,為防止自己的子孫更改他的制度、還在《祖訓》中明文規定不許變亂舊章:“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 全家處死。”朱元璋罷丞相, 是對一千多年來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 不設丞相,六部直接被將全國政務奏請皇帝裁決, 實際上是皇帝兼行相權。如此一來。 明朝皇帝們的權力得到空前加強。

    變革政治制度的第二個方面建立是“臺”“諫”合一的制度。 “臺”指的御史臺, 其長官為御使大夫、屬員為御史, 主要是負責監督皇帝的; “諫”則指的是諫官, 主要職責是監督政府官員。而朱元璋將兩者合一,都用來監督政府官員。如此一來 ,皇帝便失去了監督者,可以為所欲為了。 再者, 他建立了特務政治。朱元璋生性猜疑,為加強對大臣的控制, 設立特務組織錦衣衛。據說這些錦衣衛四處打探大臣的舉動,事無鉅細,家長裡短,都報告給朱元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 可以看出當時的恐怖情景。錢宰被徵編《孟子節文》, 罷朝回家作了一首詩:“四鼓鼕鼕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 ,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時, 朱元璋告訴他說, 你昨天詩作得不錯, 只是“嫌”用得不好,我並沒有嫌你遲、不如改成“憂”字更好些。錢宰聽後大驚失色, 嚇得直叩頭謝罪。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所以大臣們都提心吊膽, 就連李善長、徐達這樣的功臣也都人人自危。朱元璋 的目的也正在於此, 他要讓大臣對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無二, 要他們知道恐懼 ,不敢營私舞弊, 結黨亂政。

    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為明代特務政治開了一 個惡劣的先例。後來明成祖朱棣在錦衣衛外, 增設特務機關東廠(因設於東安門之北得名), 明憲宗則又加設西廠。正德年間, 權閹劉瑾奏設內行廠 。有明一代, 這些特務機構成為維護皇權的重要手段。但更多的時候是被專權的太監如劉瑾、魏忠賢等人所利用 ,成為打擊報復大臣的有力武器 , 許多忠臣慘死其中。

    可以看出, 朱元璋的這三項舉措目的是相同的,即加強皇權。但是, 在有明一代,,正因為皇帝權力過大,又沒有相應的約束機制,到了中後期,皇帝為所欲為,極度腐朽,甚至數十年不上朝。因為不設宰相,皇帝需要批閱大量奏章,十分勞累,在能夠上馬打仗的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來說,還能夠吃得消。但他們的後代哪裡吃得了這個苦,皇帝偷懶,便讓身邊的太監代為批閱。如此一來, 宦官專權便成了整個明代的痼疾。後來,宦官專政與特務統治兩個痼疾又合二為一,更成為明代中後期政治腐敗的主因。明朝最終滅亡,也與此有關。有趣的是,朱元璋設計這些制度的初衷是使自己的子孫能夠更好地保有江山, 結果卻恰恰因此葬送了江山。

    其次,朱元璋的強勢還體現在他完全憑藉個人的意志玩弄司法。朱元璋出身貧苦,從小飽受元朝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他的父母及長兄就是死於殘酷剝削和瘟疫,他自己也被迫出家當和尚。所以,他在參加起義隊伍後發誓:一旦自己當上皇帝,先殺盡天下貪官。登基之後,他果然不食前言,在全國批起轟轟烈烈的“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汙吏。殺貪官固然是好事。但是,朱元璋的做法完全拋開法令,全憑藉一己意志施行過於嚴酷的刑罰。他乾脆在明朝政府頒佈的《大明律》之外另立了一套更為嚴峻的法規《大明誥》。在罪行上,其中設有“遊食”“官吏下鄉”“寰中士夫不為君用(即有才能者不肯出來做官)”等明律中沒有的罪名。在刑罰上,對於同一罪名,《明大誥》比《大明律》要重得多,並且還設有斷手、刖足、閹割為奴等《大明律》中不存在的殘忍刑法。這些殘忍刑罰不僅針對犯有十惡不赦之罪的罪犯,而是在《(明大誥》中明令用以懲罰各種一般性的犯罪, 其中特別針對官員的貪汙行為。總體而言,《明大誥》提倡的是“對人極度蔑視”的封建強權主義和無節制的濫殺政策,其嚴重違背了“罰罪相當”的法律精神,是朱元璋根據自己好惡搞出來的一套惡法, 可以說是中國法制的倒退。《(明大誥》在明初一度是家家收藏、人人誦讀的御製聖書。

    最後,朱元璋的強勢還表現在對於中國科舉制度的破壞上。建立明朝後,朱元璋認識到,元朝之所以滅亡,除了統治者本身的素質以外,整個社會失之教化也是一個原因。 因此,一登上皇位, 他就採取了一系列強制措施,興建學校,選拔學官,並堅持把“教育工作”作為衡量地方官政績的重要指標。為了選拔能聽命於皇帝的官吏,明朝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從此,中國的科舉制度走入了僵化的八股取士階段。

    總之 , 朱元璋的這些憑藉個人意志所制定的制度和推行的舉措,有許多都是倒退和愚昧的。他的這些自以為是的變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許多禍患。而相反建文帝繼任後,曾對他的這些舉措進行了一定的糾正,比如他部分地恢復了中書省的功能,使得幾位儒家師傅在事實上行使宰相職權,分割了皇帝的權力。他還廢除了祖父朱元璋在《明大誥》中過於嚴酷的法律條例,使法律回到正常軌道上來。同時,他還在明太祖減稅的基礎上再次減稅,以減輕人民負擔。正是因為這些寬仁的舉措 , 建文帝受到了人民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擁護。可惜不久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因為不服削藩而造反 , 透過戰爭手段奪了建文帝皇位。建文帝的政策也都基本被廢除了。但是, 朱棣勝利後, 為建文帝殉難的知識分子前赴後繼,而民間百姓也非常懷念這位皇帝,由此可見, 建文帝是受到當時人民受戴的。對比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 朱元璋可以說是一個強勢追求有所作為、刻意彰顯自我生命力的人,而建文帝則是一個寬仁而恬淡自然的人。但建文帝更受人們愛戴 , 施政策略也更為合理一些。應該說, 這其中體現了老子所說的“無以生為、賢於貴生”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媒體稱,伊藤美誠有獨特的優勢,任何人都難以破解,她將成為史上最強。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