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邊隴陽

    《乙卯重五詩》

    宋: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作於陸遊年71歲時的端午節,充滿歡樂地講述了他過端午的過程、也恰到好處地向我們介紹了,宋朝人是怎樣過端午的。

    那一年正是公元1195年,中國古歷的乙卯年,端午節是五月初五、兩五相重,故稱重五。

    在全詩起始,陸游先讚美了一下山村端午的美好:你瞧瞧這日子多好哇!花開得挺旺呢!

    之後,便具體闡述了自己的端午節:吃了帶著兩個角的粽子、往有高冠的帽子上插了艾草、配了藥方儲了藥、忙活完了就晚上了,一家人興高彩烈吃飯喝酒。

    還是挺充實的一天。看來在宋朝的時候,人們對於端午的重視遠甚於我們現在的“粽子好吃、龍舟好玩、節好放”。在那個時代,端午這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意義,也還能得到非常良好的傳承。

    說到傳承,就要提到端午這些風俗原本的意義了:端午的來歷有多種說法,目前學界比較統一的,是“惡日說”,古人認為這一天於風水上不吉利、於氣候上潮溼悶熱、蟲蛇俱出,也不是什麼好日子。於是會採取一系列的方式來驅邪、祈福。

    插艾、菖蒲,也是因為這兩種藥草兼具衛生保健與巫術兩種作用。

    吃粽子、粽子包成角狀,是為了祭祀祈福用。粽子包出角是因為古代是以“角”為尊的。至於賽龍舟,那是為了送瘟神。

    後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江,人們感念他的愛國情操,便在晉代時把端午與屈原聯絡到了一起,粽子、龍舟也就同時與屈原產生了聯絡。

    從陸游這首詩看來,在宋代時,吃粽子、插艾是非常普遍的行為。帶著屈原投江時的高帽,則證明屈原的影響在端午也很大。那麼意思就是說,至少在南宋時,紀念屈原、衛生保健這兩層端午的意義,都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而同時還配藥方、儲藥,這就使端午節保健這一層的意義,又高於了簡單的插艾,它同時還是做好準備、祝福全年平安無病的日子。

    杜甫一直是一個現實主義作家,他被稱為詩聖、他的詩則被稱為詩史。詩中一直為時局的不安、百姓的苦難進行悲鳴,能寫出這樣歡樂的詩實屬少見。但在這歡樂中是否同時也蘊含著傷感與無奈,便見仁見智了。

  • 2 # 一壺濁酒品歷史

    四月煮酒,五月解粽,對於宋朝人來說,端午節是一年中重要的節日之一,五月之初也因端午的民俗而格外熱鬧,色彩斑斕。

    宋朝的粽子和我們如今吃的一樣嗎?宋朝人的端午節是否也會掛艾草、賽龍舟?

    1.端午祭天

    《歲時雜記》記載:京師人自五月初一日,家家以粽子、蜀葵、桃柳、杏子、林檎、李子,焚香或作香印,祭天者以五日。

    從五月初一到初五,都是北宋開封人端午祭天的日子。用什麼祭天呢?用粽子、蜀葵、桃枝、杏、林檎、李子做供品,點燃線香或名貴的香印——用香料搗末和勻壓模製成造型精巧的塊香。

    根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載,開封人會搶購百索、艾草、銀樣鼓兒花、有畫的團扇,還要準備糖果、乾果、水果、粽子、糯米糰、紫蘇、菖蒲、木瓜,並將以上果子和點心全部切碎,拌上香料,用梅紅色的小木盒裝起來,作為節禮互相贈送。

    總而言之,宋朝人過端午會過得很隆重,從五月初一起,就在準備節日用品。端午那天,家門口陳設一大堆驅邪和化煞的東西,試圖趕走壞運氣,換來好彩頭。

    2..粽子不總是用來吃的

    現在提到端午節,差不多所有人都會想到粽子、艾草、龍舟、雄黃酒這四樣東西,似乎是傳統端午節的必備要素。但宋朝端午並非如此。當時既不賽龍舟,也不喝雄黃酒。粽子和艾草,宋朝端午倒是有的。

    大宋粽子品類甚多。從造型上分,有三角的角棕,圓柱形的筒棕,還有九子連環串成寶塔的九子粽。

    從口味上講,有裹了蔗糖的甜粽,有裹了紅棗的棗粽,有裹了板栗的慄粽,有裹了核桃的胡桃粽,有加了松子的神仙粽,有拌了香料的香藥粽。

    從顏色上看,有純白如玉的白粽,有暗黃似金的黃粽,有用艾草汁染綠的綠粽,有用艾草灰染黑的黑粽,有同一粽子而分五色的五色粽。

    宋朝人過端午,粽子不總是用來吃的,更是用來玩的。親朋相聚,解粽賭酒:每人發一顆粽子,各剝各的,誰剝開的粽葉最長,誰勝出,勝者可以罰輸者飲酒。

    3.艾葉與艾虎

    宋朝人過端午,也會將艾葉插在門上辟邪。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用艾葉、竹子和鐵絲紮成一隻小老虎放在大門外,虎尾對著大門,虎頭對著大街,這隻老虎叫做艾虎。他們相信,艾草能祛病,老虎能辟邪,有艾虎鎮守家門,百毒不侵,百病不生,百邪不入。

    4.端午節出街裝扮

    宋朝端午節,男男女女走出家門,標準裝扮是這樣子:頭上插艾,臂上戴索,額頭畫雄黃,腰纏道理袋。

    臂上戴索,戴的是百索,又叫合歡索,是閤家歡樂的意思,用彩色絲線編成,纏在胳膊上。宋朝市民喜歡養貓、養狗當寵物,有時也會給寵物戴上合歡索。

    額頭畫雄黃,是用雄黃粉末蘸水,在額頭上畫一隻老虎,或者寫一個“王”字,或者再簡單一些,只點上兩個黃點。

    腰纏道理袋,這個“道理袋”是用紅線摻白線編的小荷包,荷包裡裝上一小把稻子和一顆李子,有稻有李,諧音“道理”。腰帶上為什麼要拴道理袋呢?為的是一年都交好運氣,時時處處都能碰到講道理的人,不至於被蠻不講理的笨蛋加混蛋氣壞身體。

    道理袋又叫“赤白囊”,因為它是用紅線和白線編的,紅線為赤,白線為白,象徵著赤口與白舌。在宋朝俗語中,“赤口白舌”就是與人吵架的意思。端午戴上赤白囊出門,是另一種厭勝之術,避免與人吵嘴。

    5.宋人不喝雄黃酒

    現代人過端午,有人飲用雄黃酒,以為是遵循古制,恢復傳統。但在宋朝,應該沒有這項傳統。宋朝端午節喝的酒,是菖蒲酒,不是雄黃酒。

    菖蒲生長於水邊,葉片寬大,果實豐碩,飽滿有稜角,和秋葵很像。剝開厚皮,裡面是白色的種子,初嘗微甜,回味苦澀。據《呂氏春秋》記載,周文王在世時,非常愛吃菖蒲的種子,孔子崇拜文王,也學著吃,剛開始吃不下,縮著脖子往下嚥,連吃了三年才愛上這個味道。

    宋朝人將菖蒲的種子曬乾,磨粉,泡進黃酒,就成了端午節的佳釀。2018年端午節,我在開封西湖邊摘下幾枚菖蒲果,剝皮取仁,搗碎泡酒,有一股酸澀的味道,並不好喝。或許宋朝的菖蒲酒也不好喝,但不管多難喝,都勝過雄黃酒。

  • 3 # 亨特保羅拉桿箱主悅讀

    宋朝人怎麼過端午節,看看宋代的文獻實錄

    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粽子、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端午》

    尋常無花供養,卻不相笑;惟重午不可無花供養。端午日仍前供養。角黍,天下惟有是都城將粽揍成樓閣、亭子、車兒諸般巧樣。開鋪貨賣,多作勸酒,各為巧粽。茉莉盛開城內外,撲戴朵花者,不下數百人。每妓須戴三兩朵,只戴得一日,朝夕如是。天寒,即上宅院亦買戴。盆種者,官員饋送諸府第。嬌馬遇重午,都戴合色頭須。荷花開,納涼人多在湖船內,泊於柳陰下飲酒,或在荷花茂盛處園館之側。朝鄉會亦在湖中,或借園內。

    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端午節》

    仲夏一日,禁中賜宰執以下公服羅衫。五日重午節,又曰“浴蘭令節”,內司意思局以紅紗彩金盝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師馭虎像於中,四圍以五色染菖蒲懸圍於左右。又雕刻生百蟲鋪於上,卻以葵、榴、艾葉、花朵簇擁。內更以百索綵線、細巧鏤金花朵,及銀樣鼓兒、糖蜜韻果、巧粽、五色珠兒結成經筒符袋,御書葵榴畫扇,艾虎,紗匹段,分賜諸閣分、宰執、親王。兼之諸宮觀亦以經筒、符袋、靈符、卷軸、巧粽、夏桔等送饋貴宦之家。如市井看經道流,亦以分遺施主家。所謂經筒、符袋者,蓋因《抱撲子》問闢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靈符掛心前,今以釵符佩帶,即此意也。杭都風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買桃、柳、葵、榴、蒲葉、伏道,又並市茭、粽、五色水團、時果、五色瘟紙,當門供養。自隔宿及五更,沿門唱賣聲,滿街不絕。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懸於門額上,或懸虎頭白澤。或士宦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此日採百草或修製藥品,以為闢瘟疾等用,藏之果有靈驗。杭城人不論大小之家,焚燒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鬥豔,梔艾爭香,角黍色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為然,雖貧乏之人,亦且對時行樂也。

    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三《五月》

    先期學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當,例用朔日,謂之“端一”。或傳舊京亦然。插食盤架,設天師艾虎,意思山子數十座,五色蒲絲百草霜,以大合三層,飾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蠍、蜥蜴等,謂之“毒蟲”。及發糖霜韻果,糖蜜巧粽,極其精巧。又以大金瓶數十,遍插葵榴梔子花、環繞殿閣。及分賜后妃諸閤大璫近侍翠葉、五色葵榴、金絲翠扇、真珠百索、釵符、經筒、香囊、軟香龍涎佩帶,及紫練、白葛、紅蕉之類。大臣貴邸,均被細葛、香羅,蒲絲、艾朵、彩團、巧粽之賜。而外邸節物,大率效尤焉。巧粽之品不一,至結為樓臺舫輅。又以青羅作赤口白舌帖子,與艾人並懸門楣,以為禳。道宮法院,多送佩帶符篆。而市人門首,各設大盆,雜植艾蒲葵花,上掛五色紙錢,排飣果粽。雖貧者亦然。湖中是日遊舫亦盛,蓋迤邐炎暑,宴遊漸稀故也。俗以是日為馬本命,凡御廄邸第上乘,悉用五彩為鬃尾之飾,奇韉寶轡,充滿道途,亦可觀玩也。

    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端午》

  • 4 # 靈蛇觀史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宋人怎麼過端午看前人留下詩詞便可窺見一斑。

     齊天樂

     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乙卯重五詩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從這兩人記述中可見當時風物躍然紙上。

    一是吃粽子。

    二是插艾草。

    三是戴百索。

    四是飲酒。

  • 5 # 老王春秋觀史

    宋朝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端午節是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又因古人在這一天用蘭草湯沐浴,因此又稱浴蘭節,此外還有龍舟節,五月節等等稱謂。端午節最早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的祭祀之日,並且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後來楚國的使人屈原在這一天跳河自盡,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也把這天作為紀念屈原日,總之端午節是隨著人們的習俗歷經演變而來的節日。

    具體宋朝是怎麼過端午節的,由於宋朝距今已經時間久遠,今人不可能知道宋朝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不過我們可以從宋朝詩人陸游的一首詩中去一窺宋朝人過端午節的情景。

    陸游《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從詩的題目我們可以得出陸游做這首詩的時間是公元1195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中國習俗上的端午節。當時的陸游已經71歲了,在浙江紹興隱居。這首詩很好的反映了當時南宋紹興一帶端午節這天人們是怎麼過的。畢竟各地的端午節習俗並不是一樣的,因此,透過陸游的詩也僅僅是瞭解宋朝時端午節的一部分習俗,並不能完整的瞭解宋朝時期端午節的具體情況。

    透過陸游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在宋朝時人們過端午節主要有哪些活動,也可以和今天的對比,看看有哪些演變。

    宋朝時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

    對於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這個習俗大家肯定不會陌生,據說包粽子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今天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到了今天,我們過端午節吃的粽子大都是到市場上買的,自己動手包粽子的已經很少了。

    透過陸游的詩我們還可以看出,在宋朝的時候粽子是兩個角的。而今天的粽子普遍是三個角或者是長圓型的。對於包粽子為什麼要帶角呢?這裡面是有寓意的,粽子在端午習俗中有祭祀祈福的意思在裡面。因為古代是以角為尊,那麼,為了紀念屈原,表示對屈原的敬重,粽子帶角也就可以理解了。

    宋朝端午節時要戴帽子,插艾草

    艾草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這是一種帶有濃烈香氣的草藥。就是在今天人們也經常用到,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把艾草插在門上或者懸掛在屋中,以“避邪卻鬼”,驅除蚊蟲,這是今天人們在端午節的習俗。在宋朝的時候,人們是把艾草或者菖蒲插在帽子上。

    宋朝人之所以把艾草或菖蒲插在帽子上,一是避邪卻鬼的迷信,另外就是艾草菖蒲有香氣,能取出蚊蟲,三就是人們認為艾葉的氣味能夠通九竅,去疾病,因此插於帽子上。至於戴的危冠,就是出於紀念屈原的目的了。據傳這是屈原流放江南的時候所呆的帽子。

    宋朝端午節時要儲存藥物

    古人認為五月初五是不吉利的日子,認為這一天於風水上不吉利、氣候上潮溼悶熱、蛇蟲等毒物都出來活動了,除了要插艾草菖蒲來驅邪外,還要準備好藥物,以祈福全年平安。不僅如此,就是在很多史書上也都記載認為這一天是不吉利的日子。

    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五日是惡日,認為五月五日所生的嬰兒不能撫養成人,即使長大了也是男害父,女害母,即“不舉五月子”。甚至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的程度,就是五月份到任的官員直到被罷免都不會被升遷,東晉大將王鎮惡因為是五月初五生的,因此他的祖父給他取名字的時候就叫“鎮惡”。宋朝宋徽宗趙佶也由於是五月初五生的,因此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人們對端午節這一天的忌諱。

    《史記·孟嘗君列傳》:“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古人認為艾草菖蒲有驅除邪氣的作用,因此在這一天插艾草菖蒲,儲備藥物更是為了身體健康。這就是南宋時期人們過端午節的習俗,有些習俗我們今天還在傳承著,有些已經發生了改變,但不管怎麼變,端午節都是漢族歷史上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會永遠流傳下去。

  • 6 # 尋味世界

    《北宋詩人黃庭堅在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中有一句詩為:翦裁似借天女手。元代詩人袁桷《客中端午簡善之》有“海城紅憶石榴新”之詠。蜀葵多為紅色,原產於中國四川,因它於端午節前後開花,故又得名“端午花”,龍舟競渡活動,每年端午節。以紀念屈原,後來逐漸演變成為民間的一項重要的端午節俗活動。

  • 7 # 今古大觀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是中國的法定節假日,被納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好今天是端午節,我們鄆城縣為了慶祝端午節,前段時間,也就是6月2日在宋金河畔舉辦了第二屆龍舟賽。盛世佳節賽事,熱鬧異常!我們這裡端午節還要吃粽子,殺雞喝酒慶祝。正好趕上麥收時節,端午節吃好、喝好、玩好,地裡收成好,一切都好!

    要說宋朝人怎麼過端午節的,我只好不辭辛勞,穿越到宋朝去問問宋朝的人了。先看看宋朝的大文學家蘇軾怎麼說的?

    蘇軾說端午時節天氣有點熱,女子在撒滿蘭花的水中沐浴後,梳洗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綵線纏玉臂,平安符小飾品掛在頭上去會情郎,成就白頭偕老的愛情!看看陸游怎麼說的?

    陸游說端午節我吃了兩個粽子,我的身上掛著艾葉。家人忙著配藥浴的水,這樣忙活都是為了無病無災。天黑時酒菜已備好,我今天過節太高興了,乾杯吧!真是美、爽!

    黃裳說今天的龍舟賽,鼓聲雷震,歡聲驚天!比賽健兒真是爭先恐後。場面好壯觀!

    劉克莊說:端午青年男女,男瀟灑女漂亮。釵符艾虎。遊人如織爭看少年龍舟賽事。劉克莊觸景生情憑弔屈原。

    透過以上宋朝大文學家、大詩人的說詞,不難看出,宋朝過端午節吃粽子。

    掛艾草避邪。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藥浴去病消災。喝酒慶祝。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宋朝也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傳統相差無幾。最重要的是過出喜慶,預示美好!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怎樣有效降低體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