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大玄機

    1、廉頗負荊請罪

    2、周處知錯能改除三害

    3、楚莊王知錯能改成春秋五霸

    4、三國中知錯就改的故事,劉備開始看不起龐統,只給個小官,當知其大才後,親自道歉

    5、孔子認錯。

    6、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7、柳公權:驕傲自滿,遇一個用腳寫字都比他寫得好的人後,刻苦練字

    孔子認錯。

    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貢和顏淵到海州遊覽。登山時孔子感到又熱又渴,他讓顏淵下山去舀海水來喝。顏淵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聽得身後有人在笑,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回頭一看,是個漁家孩子,於是就問他笑什麼。那個孩子說:“海水又鹹,又澀,不能喝。”說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遞給了孔子。 後下雨,孔子不由得詩興大發,吟出了兩句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孔子的三個弟子都齊聲讚揚孔子的詩做得好,那孩子卻持反對態度,他對孔子說:“千層浪、萬點坑,你有沒有數過?”孔子心服口服地對孩子的反詰表示贊同。 孔子在當時已是名揚天下的賢人,但是,在一個孩子面前,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並勇於承認。

    一天。孔子帶領著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門生外出講學。師生們來到海州,天空忽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大作。當地的一個老漁翁把他們領進一個山洞避雨。

    這山洞面對著大海,是老漁翁平常歇腳的地方。孔子覺得洞裡有點悶熱,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著看著,不覺詩興大發,吟成一聯: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老漁翁聽了忙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呀!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沙坑不多不少正好萬點?先生你數過嗎?”

    孔子覺得老漁翁的活有幾分道理,便問道:“既然不妥,怎樣才合適呢?”

    老漁翁不慌不忙地說,“咱生在水邊,長在海上,時常唱些漁歌。歌也罷,詩也罷,雖說不必真魚真蝦,字字實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傳神。依我看,你那兩句應當改成這樣:‘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 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衝著老漁翁說:“哎哎,聖人作詩,你怎能亂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無禮!”

    老漁翁拍著子路的肩膀說:“聖人有聖人的見識,但也不見得樣樣都比別人高明。比方說,這魚怎麼打法,你們會嗎?”一句話,把子路問了個啞口無言。

    老漁翁瞧著子路的窘態,也不答活,飛身奔下山去,跳上漁船,撒開漁網,打起魚來。

    孔子看著老漁翁熟練的打魚動作,想著他談海水、改詩句、議“聖人”、責子路的情形,猛然間發覺自己犯了個大錯誤,於是把門生招攏在一起,嚴肅地說: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句話錯啦!大家要記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說罷,順口吟出小詩一首: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 2 # 師明禮

    劉邦。

    (1)知錯能改,重用韓信。

    韓信最初跟著項羽,不受重用,就投奔劉邦,劉邦覺得韓信很一般,只讓他做了治粟都尉(負責生產軍糧一類的官),韓信就逃跑了,蕭何連夜去追。

    等到蕭何把韓信追回來,劉邦大罵蕭何,你跑啥?蕭何說我追韓信。劉邦又罵說,韓信有什麼好追的,你騙我!蕭何就說啦,韓信奇才,國士無雙呀!劉邦說那我用他當將軍,蕭何說官太小啦,劉邦說用他做大將,蕭何說這還不夠,要舉行拜將大典,昭告全軍,劉邦立馬採用。

    知錯就改成果:韓信為大漢開國立下汗馬功勞,論個人成就,排名前三。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曰:“韓信也。”上覆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史記》卷92)

    (2)一邊洗腳一邊罵書生。

    劉邦文化不高,也瞧不起讀書人。有一次,酈食其來拜見他,劉邦一邊讓兩個美女給他洗腳,一邊大罵酈食其,說你這個豎儒!酈食其不慌不忙,對劉邦說了一番話,劉邦立馬起身道歉,整理妝容,拜見酈食其。

    知錯就改成果:酈食其勸降陳留秦軍,其弟酈商率兵4000加入劉邦軍。

    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3)入秦之後,專好美食美酒美女。

    劉邦入秦之後,一度為秦朝宮中酒食車馬美女所迷,整日享樂,誰勸都不聽,最後張良說服了他,退軍灞上,約法三章,贏得了民心。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4)張良,陳平踩劉邦腳。

    楚漢相爭,兩軍對峙,韓信趁機要挾劉邦,讓他立為假齊王,劉邦破口大罵,老子還等你來救我呢,你倒想當王!張良陳平踩他的腳,劉邦立馬醒悟,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立馬封韓信為齊王,韓信這才發兵。

    知錯就改成果:韓信定心幫助劉邦,最終打敗項羽。

    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史記.淮陰侯列傳》)

    劉邦這個人,最大的長處是長了一雙毒眼,看人非常的準,知人善任,知錯就改,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是他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的根本的資本。

  • 3 # 秀才說歷史

    要說知錯能改,最終成就一番事業者的人物,太多了,從古至今無數其數!

    這先說幾個知名度高的,大多數華人都認同的說一說!漢武帝信巫盅之術,導致國家發生混亂!皇后與太子因其喪命。後來武帝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勇於向全國下達了罪己詔!公開承認了錯誤!得到了華人的諒解。唐帝李世民聞過剛喜!最終代就了一代雄主之名!

    齊王納見,改正錯誤,齊國興盛!還有很多的賢才!如廉頗負荊請罪!楚莊王誠心認錯,最終使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劉邦,曹操,周處,曾國藩,孫仲謀!等一大批敢於承認自身錯誤的賢才智者。只有我們偉大民族的處世理念,才造就了仁人志士的英名永存。

  • 4 # 閱讀時間博物館

    一、型別劃分

    依據對待錯誤的態度,我們分為主動型改正和被動型改正兩類,總體上來說都是積極的對待錯誤,結果往往也能起到促進個人發展。所謂主動型就是依靠自己發現並改正的一類人;被動型就是依靠他人指出並改正的一類人。

    例項分析

    (1)被動型

    ——漢武帝

    西漢武帝統治後期,由於先前的好大武功等原因,造成社會矛盾激化,漢武帝及時發現並改正,於是我們看到著名的《輪臺罪己詔》,使得漢武大帝一生最終功大於過,不僅保住了開創的盛世,也奠定了西漢中後期的發展。這也是一國之君,公開承認自己錯誤的一個典範。

    ——唐太宗

    唐太宗與大臣魏徵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他創造的貞觀之治與他善於改正自己的錯誤是密不可分。需要說明的是他本人也有善於總結自己錯誤的品質。

    (2)主動型

    ——曾國藩

    曾國藩可謂是對近代歷史發展影響巨大的一個人,也是毛澤東最佩服的人之一,其人格魅力可見一斑。我們熟知他大都是從歷史課本上知道,他創辦了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等。其實,相比他這些宏觀的功績,小編覺得,他善於發現自己錯誤並改正的品質,更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

    我們能夠從《曾國藩家書》以及其它資料中可以看到,曾國藩十分注重自我的省思。簡單來說,就是要時時刻刻內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符合要求。省思的方法有二,第一是靜坐反省,第二是記日記。

    (1)無論哪種型別改正錯誤,其改正背後都反映個人胸懷,更深層次的是個人成長。漢武帝、唐太宗等人善於改正自己錯誤,固然與所處位置以及面臨的實際、歷史經驗有直接關係,但也是胸懷寬廣以及不斷成長的表現。與他們相比,隋煬帝、宋徽宗等人則是典型的心胸狹隘、自我欺騙、拒絕成長的君王,其下場也不同。

    (2)善於改正錯誤是一種勇氣,更是認識自我的表現。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承認和改正錯誤,一方面是覺得會沒面子,另一方面我們不敢面對,本質上都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3)自省和深度思考是最好的改正錯誤和預防犯錯的方法。曾國藩寫日記的方法是我們很好的借鑑,有時候想和寫是不一樣的體驗,效果也不一樣。

  • 5 # 應作如是觀

    看到有人說周處,

    有人看到了周處的改邪歸正,

    卻沒人看到周處的結局。

    初中時學習“周處除三害”的文言文,很多人會認為,周處就是個為害鄉里,沒有家教的貧苦少年。

    其實不然

    周處,是個官二代,他爹父親周魴,是東吳的鄱陽太守,周氏在當時是江東豪族。所以,有這樣的家族勢力,周處即便為惡鄉里,也沒有被當地官員繩之於法,更沒有被憤怒的百姓打死。如果,是個普通的貧窮少年,早就被縣官老爺抓起來,當做政績,上表朝廷了。

    周處改邪歸正之後

    憑藉強大的家族勢力

    周處順利出仕,在東吳任東觀左丞。後又做了無難都督。

    東吳被西晉滅亡之後,

    周處沒有以身殉國,而是又出仕西晉,累遷任新平太守,又升遷為御史中丞。

    西晉末年,

    氐人齊萬年叛亂,令周處跟隨夏侯駿西征齊萬年。

    當時周處的母親還健在,有人勸周處可以以這個理由,拒絕這份差事。

    周處認為“忠孝之道,怎麼能夠兩全。”拒絕了這份好意。

    氐人駐紮在梁山,有七萬人,夏侯駿逼迫周處帶五千兵進攻。

    以身殉國。

    熟悉了這段歷史你會發現

    周處的“改邪歸正”,卻沒有秉持孔子的“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周處,是耿直的被夏侯駿害死的。

  • 6 # 希望星晨58298869

    唐太宗李世民,戰國時期的趙之名將廉頗,三國時的周處都有知錯能改的過往,我認為最典型當為漢高祖劉邦:他真是因為努力改正自己的每一個錯誤而走向成功的。

    這老兒,亭長出身,是地道的無賴流氓,但能在短短八年時間裡開創大漢基業與他聽信勸諫,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慼慼相關:1. 韓信投奔劉邦後得不到重用,就逃跑了,這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的故事!劉邦認為一個無名小卒,不值得蕭何連夜追趕,慧眼識珠的蕭何說:“韓信是當今奇才,簡直是國士無雙呀”!劉邦接受了蕭何的建議,登壇祭祀,拜韓信為大將!後來韓信“攻必克、伐必取”成為漢初三傑之一,為劉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2.劉邦率軍攻入秦宮後,沉浸在靚女美食中,貪圖享樂,悠哉遊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聽說後,利用前車之鑑當面諫言,最終使之醍醐灌頂!才有了還軍灞上,約法三章的壯舉!後來終於贏得秦的民心,戰勝了楚霸王。3.楚漢相爭進入相持階段,韓信趁火打劫,要官要權,派使者向劉邦申請封自己為“假齊王”,劉邦大怒,罵道:

    “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劉邦恍然大悟後,立即假戲真做:“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真欽佩他隨機應變的能力!並派張良到齊封韓王為齊王。後來,韓信賅下利用十面埋伏的計謀滅了項羽!

  • 7 # 東方評史

    在歷史上因改正自己錯誤而成功的人物,總的來說還不在少數!

    其中的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善於納諫,漢武帝劉徹的輪臺思過,但我認為真正把自己由一個橫行鄉里的惡少年變成為一個有利於國家的人,才是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

    我在此說的這個人就是三國時期的吳華人周處!

    周處,三國時期吳華人,父親周舫是東吳的鄱陽太守,是典型的官二代。

    周處自幼習的一身好武藝,但因缺乏教導染的一身惡習,標準的市井惡棍、橫行鄉里,人皆恨之,而周處尚不知道自己的過失。

    有一年的某天,周處問一老漢:現在時政和諧、年成豐收,大家為什麼不快樂呢?

    老漢答道:現在南山有猛虎、東海有蛟龍,害了許多人的性命,有何而快樂可言!

    周處自恃深有勇力,於是自告奮勇孤身一人上南山射殺猛虎,又手持利刃下海搏殺蛟龍。

    周處與蛟龍在海中搏鬥三天三夜、時沉時浮。

    人們都以為周處與蛟龍一起同歸於盡,於是都在歡樂慶賀,人們常說鄉里有三害:南山猛虎、東海蛟龍還有周處,如今三害都沒有了。

    周處殺姣歸,以為人們會像迎接英雄一樣迎接自己,但聽到的卻是人們都在慶賀自己的死亡。

    於是周處猛然意識到,自己一貫的所作所為深為人們所痛恨,於是決心痛改前非。

    再後來周處找到當時的著名學者陸雲和陸機,向他們虛心請教改過自新。

    經過陸雲和陸機的教導,後來周處努力學習、積極上進,成了後來晉朝的一名將領,為國立下了戰功!

  • 8 # 帝國的臉譜

    歷史上因為改正自己的每一個錯誤而成功的人,漢高祖劉邦是一個最突出的例子。劉邦起於民間,農民出身,做到秦朝最基層的小吏:亭長,借秦末大亂而加入反秦大軍,最後推翻秦朝、消滅項羽,建立漢朝,成為皇帝。

    當初,劉邦成功的希望是極其渺茫和艱難的,但他最後竟然成功了,而他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善於在關鍵的時候改變關鍵的錯誤,採取關鍵措施,實現關鍵轉折。在每一次險象環生中,劉邦都是因為及時改變自己的錯誤而度過難關的,最終他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一、韓信伸手要封王,劉邦勃然大怒,張良勸說後,改正錯誤。前203年,韓信即將平定齊國,內心開始躁動,他修書一封送達劉邦,因功要賞,要求劉邦封他個假齊王。劉邦正在鴻溝,同項羽兩軍對壘,你死我活,正在拼命的當口,韓信卻來伸手要王,劉邦看信後,勃然大怒道:“老子困在這裡,日夜盼著他率兵來助,他卻伸手要王!”立即決定派兵攻打韓信。

    就在這君臣即將決裂之際,張良踩了劉邦一腳,附耳對劉邦說了幾句,劉邦立即改口說:“大丈夫平定天下,要做就做個真王,做什麼假王呢?”隨即派張良帶著印趕到齊國,冊封韓信為齊王。張良的建議是,目前項羽還打不贏,怎麼能阻止韓信稱王呢?不如順水推舟封韓信為王。劉邦覺得有理,立即改正錯誤,封韓信為齊王。

    劉邦倘若依著自己的本意來,與韓信決裂,那麼後來在項羽派人遊說韓信反漢中立時,韓信會毫不猶豫地反叛劉邦,並以齊國為根據地,與劉邦、項羽三足鼎立,那樣的話,劉邦統一天下的程序,會要慢很多,難很多,甚至功虧一簣,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二、與項羽劃溝而治後,聽從張良、陳平建議,撕毀和約,追殺項羽。前203年冬,劉邦為了救被項羽俘虜了的父母妻子,派了手下侯公去楚營同項羽講和,項羽也正是要死不活的時候,糧食短缺,兵力銳減,項羽同意講和,雙方議定以滎陽東南20裡的鴻溝為界,西屬漢,東屬楚,劃溝而治,和平共處,然後,項羽釋放了劉邦家小,整軍東去。

    作為劉邦,也覺得能夠救回家人,還能保有西部大片江山,並與項羽和平共處,是個不錯的結局。劉邦正安排軍隊西歸,張良、陳平來彙報,說當初我們建議與項羽議和,主要目的是為了救回你的家人,如今家人安全回來,正好心無掣肘,可以全力一搏,正好項羽走之不遠,放虎容易捉虎難,不如乘勝追擊,消滅項羽,一統天下。

    劉邦一聽,恍然大悟,立即改正自己的錯誤,決定率軍東進,追擊項羽,又命韓信和彭越出兵,三路夾擊項羽,於是,這才有了垓下之戰,才有了四面楚歌和八面埋伏,才有了項羽兵敗,烏江自刎,才有了劉姓的大漢王朝。劉邦倘若想做正人君子,不背信棄義,肯定當不了皇帝。正因為他背信棄義地改變了自己的決定,才一舉滅亡了項羽,完成了統一大業,當上了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社會普遍反對校內有償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