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讀文案
-
2 # 同城緣
第一是新朝皇帝王莽,他其實是一個仁慈的皇帝,只不過是得位不正,最後身敗名裂。
第二位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得位最正,但心態不正,無故誅殺大巨,給後世殘暴印象。
-
3 # 兔兔萌呆呆
1.秦始皇
秦始皇在位之時,吞併六國,併發兵南征北討,史載“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北擴千里”,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範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設定郡縣”,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只重征服,不重製度建設;因此使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這才為中國現在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後人認為,“功莫大過秦皇漢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漢武帝之前,歷史上無出其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的,這在一個側面上表現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遊,則無恨矣”。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並非如後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官逼民反。後世儒家倡導人治,治國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決,而至今日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制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之後近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先進於西方,從而比西方發達奠定了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兩千年的皇權時代的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詩《古風》:「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讚揚秦始皇。
·負面
因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後中國曆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史籍中。如賈誼的《過秦論》等。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看作是一個暴君,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14]。
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模均極為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但另一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為史學家對於秦始皇功大還是過大的爭論點。
2.漢武帝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李廣、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列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消滅了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北韓(今北韓北部),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知天命的漢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決策的失誤帶來的惡果,安撫流民的同時遂在輪臺頒下《輪臺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晚年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公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藉口處死了她。 公元前87年, 漢武帝駕崩,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3.項羽
項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領袖,著名軍事家,史上最強武將!號西楚霸王。楚亡後,項氏一族慘遭屠殺,他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項梁曾請人教他書法詩歌,籍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梁又請人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梁大怒!籍曰:“學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武不過能以一抵百,籍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梁只好順著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項梁在吳中殺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臺。
4.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女人能在萬萬人之上,於今天如此開放的現代社會,已非易事,何況是遠在千年前,以男人為中心的環境裡,更且在位時頗有政績,令人驚訝之餘不得不深深佩服。至於野史中,有關她的後宮生活,傳說紛雲,更是非常吸引人。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稱其為“媚娘”。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慾。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慾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這一點在她以後從政乃至於“南面稱孤”的一系列政治鬥爭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成為她一生功過參差的修養。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人,少時窮苦,一度入皇覺寺當和尚。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龍鳳七年(1361)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鑑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6.乾隆
大清王朝統治中國近300年,1616年開始發家,1636年建國號為清,1646年入關,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其統治地位.
關外的太租、太宗不說,關內從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10帝來說,康熙是一代名君在位61年為聖祖,開創了康乾盛世。但人們似乎對乾隆有誤解,總認為他是把大清帝國帶入了偉大的盛世,一代名君,有的網友還把他列為中國古代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呵呵,“冤案”!
要知道康乾盛世乃康熙開創,雍正發揮,乾隆只是坐享其成,甚至揮霍無度,數次下江南沉迷女色,屢次用兵軍費開空了國庫,為其母后、自己大辦壽辰,等等,這一切導致了大清國庫空虛,其危害深遠。
更為重要的是重用貪官和紳,這為和中堂身兼軍機大臣、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等朝廷要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黨羽遍佈朝野,一時間全國上下形成了貪汙腐敗魚澤百姓的風氣,使雍正皇帝清政廉潔的政風一去不復返,影響更為嚴重。
面對西方使者,擺出井底之蛙的架勢,愚昧落後,聰明為哪般,小聰明也!搬弄書畫,收藏珍寶,不務正業。
乾隆退位,以太上皇的身份把持朝政,繼續做貪官的保護傘,直至其死去,其兒子嘉慶才把和珅收審。大清朝以此走向衰亡。
-
4 # 安若凡
我認為是隋明帝楊廣。
有人說是秦始皇,我覺得不會是。秦始皇千古一帝,毫無爭論。焚書坑儒這些儒生們編織的謊言改變不了歷史程序。因此不會是最具爭議的皇帝。
從楊廣的履歷來看,楊廣有著無與倫比的歷史功績:
統領平陳戰爭:楊廣20歲就統帥50萬大軍滅掉南陳,統一華夏。頒佈《大業律》:隋時期第二部完整的法律,是後代唐《唐律疏議》《永徽律》等律法的藍本之一。完善科舉制:科舉由隋文創立,但從大業時期才設定進士科,科舉才開始正式實行,因此史學界的一致觀點是,科舉是在楊廣時期正式誕生。進擊林邑:打敗了南方的林邑,清除了南方的威脅,並使得華夏勢力開始深入到越南。征服突厥:打敗了北方的突厥,清除了北方的威脅。征服吐谷渾:打敗了西部的吐谷渾,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征服了青海地區。征討琉球:打敗了琉球,收復琉球群島 。修復長城:主導國家修復長城。開通大運河:楊廣完成了大運河的開通,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的事業,沒有之一。興建東都洛陽:興建東都,重新發現洛陽的價值。平叛江南:有人懷疑楊廣平陳是否只是個名頭,但平叛江南卻無可置疑,就是楊廣率領的。安撫江南:楊廣憑藉才智安撫了江南,沒有讓江南再次叛亂。從未棄寵皇后:有人說楊廣好色,卻避而不談楊廣從未冷落蕭皇后的歷史事實。更不存在李治那樣娶後媽武則天,李隆基花甲之年娶兒媳。創作了大量的詩篇:楊廣文才武略,創作大量詩篇。其中《飲馬長城窟行》《春江花月夜》《我夢江南好》都是古詩文中的名篇。楊廣14年皇帝,14項豐功偉績,其中的統一華夏、科舉制、大運河、收復青海、收復琉球等功績無與倫比,於千秋萬代都再難有人與之相提並論。
但是,楊廣的這麼多功績嚴重勞民傷財,最失敗的三徵高句麗激起了民變。尤其是遇上了李淵這樣的小表弟,家賊難防啊。更讓人惋惜的是,從李淵、李世民開始,十幾代唐皇,長達兩百八十年都在不遺餘力地篡改歷史,否定、汙衊前朝皇帝,使得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朝代之一的隋朝淹沒在歷史當中(甚至在我們西安人眼裡,只有周秦漢唐輝煌,很少排“隋”)。
那個被唐推翻的皇帝,楊廣,從“隋明帝”一不留神變成了“隋煬帝”。在後世的人眼裡,楊廣是暴君,是昏君,是好色之徒,霸佔宣華,強暴張麗華,甚至還有張麗華的妹妹,楊廣荒淫無度,楊廣開鑿大運河,建造巨型龍舟,從洛陽下揚州只為看瓊花,勞民傷財,好大喜功,任意殺伐,窮兵黷武,帶著二十萬人“遊玩”……最爛的詞語都被用來形容楊廣,以至於我們後世,連那些少不更事的小學生都知道,暴君 = 楊廣。
中國歷史五千年,卻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很少留存。為什麼呢?我覺得是人文主義的缺乏,我們對“人”缺乏尊重,尤其是對眾多的歷史人物。
-
5 # 青言論史
這樣的皇帝真的太多了,因為越偉大的政治人物,他就越容易引起非議:
1、秦始皇:千古一帝,也是著名暴君;
2、漢武帝:你可以說他北擊匈奴是偉業,但是對於國內的經濟來說卻不啻是毀滅性打擊;
3、元宏:孝文帝改革確實促進了民族融合,但是也直接導致了北魏的解體;
4、楊廣: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雄才大略,卻又草菅人命;
5、武則天:千古唯一女皇帝,卻又做了一些讓人相當不齒的事情;
6、完顏雍:既是塞北小堯舜,也是導致金朝由盛轉衰的皇帝;
7、朱元璋:既反抗了元朝,又給人民增加了更重的負擔;
8、朱棣:是個好皇帝,但是卻給明朝埋下了致命的禍根;
9、朱翊鈞:你可以說萬曆朝的繁榮是因為他,也可以說明朝的滅亡是從他這裡開始的;
10、康雍乾三朝:這祖孫三代,皆可以說是開創中國封建最後一個盛世的皇帝,然而這個盛世,卻是飢餓的、不平等的、自嗨的盛世!
-
6 # 彬彬文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隋煬帝吧,他好大喜功喜怒無常,大名鼎鼎的暴君,但是他開鑿了京杭大運河,造福後世至今。如果說他開鑿大運河的初衷並不是造福百姓而是為了自己出遊江南方便的話,那麼秦始皇就是另一個人選。
始皇帝給自己起名皇帝,意在功蓋三皇五帝,他開了好大喜功的頭。阿房宮更是讓他名聲不好。但他修建了長城,抵禦匈奴的侵略,他書同文,車同軌,他使中國第一次統一,為日後分久必合的大勢定下基礎。他功過參半。足夠爭議
回覆列表
一、秦始皇 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修建長城,這些都是他的功績,但是在位期間焚書坑儒,大量的徵徭役,致使民怨四起,秦朝二世而亡,這也是他的過失,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皇帝。
二,隋煬帝 楊廣
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煬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有人說楊廣荒淫無度,昏庸無道,徵收民夫導致隋朝滅亡,也有人說楊廣修大運河,貫通南北,文治武功算是一位能君。
三、明武宗 正德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 即位後史書上出現兩極評價,一方說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應州大捷大敗韃靼軍,立下了一戰功。在應州一戰中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所以說他又是一個好的將領。 另一方面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武宗雖嬉遊玩樂,卻也有抵禦邊寇之功,大事上從不怠慢。然而透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歷史學家對此頗有分歧,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武宗只不過只是喜歡玩樂,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人。從其所指揮的應州大捷來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實學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