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小刀vlog
-
2 # 白老師談健康
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時邪侵犯人體所引起,以高熱、身出皮疹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傳染性 疾病。典型病例以高熱3~4天,按順序出疹,初起有發熱、咳嗽、流涕、眼淚汪汪、畏 明羞光,隨後口腔兩頰黏膜近臼齒處出現麻疹黏膜斑,周身釋出紅色斑丘疹、手足心見疹 後,依序而退,並有糠麩樣脫屑及棕褐色色素沉著斑為主要臨床特徵。順證經適當治療與 護理,預後一般良好。若感邪過重或素體虛弱者罹患本病,則易併發肺炎、喉炎或腦炎等 逆證,病情危重,需及時搶救。
麻疹為古代兒科四大要證之一,對小兒的健康威脅極大。最早對小兒麻疹症狀進行詳 細描述的是宋代錢乙的 《小兒藥證直訣》,“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 咳嗽噴嚏,手足梢冷,夜臥驚悸”,是麻疹早期的典型症狀。
【病因病機】
一、病因
小兒麻疹發病的外因是感受麻毒時邪,溫熱邪毒,從口鼻而入,侵犯肺脾二經; 內因 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衛外不固,難抵麻毒邪氣內侵。
二、病機
1. 基本病機 麻毒內侵。
2.順證病機 麻毒時邪從口鼻而入,侵犯肺脾二經。肺主皮毛,脾主肌肉。邪正交 爭,邪毒從肌膚外瀉,則見皮疹磊磊於肌膚。肺開竅於鼻,司呼吸,主一身之衛氣。麻毒 時邪侵犯人體,致肺衛失宣,而見發熱、咳嗽、噴嚏、流涕。麻毒時邪侵入肺脾二經,正 氣抗邪,御毒外達,邪透肌表,則疹點外透,熱隨疹出,疹出邪瀉,故疹出熱透後,疹消 熱退; 熱去津傷,則見口乾、納少、脫屑、舌紅少津等。
3.逆證病機 麻疹以透為順,內傳為逆證。麻毒熾盛,邪毒內陷,直入營血。或小 兒素體本虛,正氣不足,麻毒內侵,無力抵禦,致邪毒內陷; 或麻毒來犯,正氣與之抗爭 之時因治療、護理失當,徒傷正氣,助長邪毒,致邪毒日盛,正氣衰退,邪毒內陷。肺居 上焦,邪毒入侵,先犯肺臟,若邪毒熾盛,火熱灼肺,煉液生痰,痰熱互結,形成痰熱, 阻塞肺絡,使肺氣閉鬱,而見咳喘痰鳴之逆證; 邪毒熾盛,毒熱循經上攻咽喉,致毒壅咽 喉,而見喉腫咽痛、音啞聲嘶之逆證; 邪毒盛而不能外達,內陷心肝,矇蔽清竅而神昏, 引動肝風而抽搐,致成逆證。
【臨床表現】
1. 順證
(1) 前驅期 (疹前期) 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可逐漸上升,也可驟然上升,熱 度可達39℃~40℃。在前驅期的3~4天內,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流涕、噴 嚏、咳嗽、頭痛、畏寒以及其他系統的症狀,如食慾不振,嘔吐,腹痛,腹瀉,全身不 適感,肢體疼痛,目赤腫痛,淚水汪汪,畏明羞光,咽部充血等。在發熱的第2~3天, 患者口腔內兩頰黏膜上,可見白色斑點,其直徑為0.5~1mm,周圍繞以紅暈,稱為麻 疹黏膜斑。
(2) 出疹期 一般在發熱3~4日後開始出疹。其釋出有序: 皮疹先見於耳後髮際, 而後漸及顏面、頸部,再至胸、腹、背部、四肢,最後達手足心、鼻準,為麻疹出齊。皮 疹的顏色,初時紅活,三五成撮,疹與疹之間為正常面板。其色亦逐漸加深,轉為暗紅 色; 疹的形態為斑丘疹,大小不一,高出面板,其直徑多在2~4mm,初起稀疏,隨著疹 出,疹點漸密集,部分可融合成片,少數可呈出血性皮疹。出疹期的熱勢達到頂點,體溫 常可高達40℃,伴嗜睡; 其咳嗽頻繁、咽紅、咽痛等症狀亦較重。
(3) 疹退期 (恢復期) 一般為3~4天,皮疹出齊後,依出疹順序逐漸消退。在 疹退同時,發熱的熱度亦隨之而減,精神好轉,伴隨症狀亦減輕。疹退淨後,出疹部 位可見糠麩狀細微脫屑,遺留棕褐色的色素沉著。一般2周後,色素沉著便逐漸 消失。
2.逆證 主要臨床表現為: 低熱,熱度應高而不高; 疹出不暢,該出不出,或不依 次序而出,或暴出暴收; 疹色紫暗; 或疹點稀淡,稱為 “白麵痧”。其伴隨症狀加重,可 見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咳如犬吠狀,呼吸急促,鼻翼扇動,喘憋神昏,口唇發紺,驚厥 抽搐等。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1. 病史 流行病史及密切接觸史,麻疹疫苗接種缺失史。
2.季節 以冬春為高發季節; 年齡以6個月~5歲小兒多見。
3.症狀體徵 高熱,皮疹依序而出,依次而退,皮疹為斑丘疹,暗紅色,疹間有正 常面板,疹退有脫屑及色素沉著。伴見上呼吸道、胃腸道及眼部感染的症狀。初期伴有麻 疹黏膜斑。
4.實驗室檢查 ①血常規: 末梢血血常規中,白細胞變化不大,正常或略低; 在分 類中,前驅期淋巴細胞百分比大減,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加; 出疹期後,淋巴細胞百分比 增加,中性粒細胞比例下降。②血清特異抗體,在發熱後第2周開始出現麻疹病毒抗體, 到第4周,抗體滴度達到最高,以後逐漸下降。③病毒分離: 將鼻咽部分泌液或血進行培 養,可分離出麻疹病毒。④塗片檢查: 在出疹或將出疹時,取鼻咽部分泌物塗片,可查到 多核鉅細胞,有助於早期診斷。
二、鑑別診斷
1.奶麻 (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特點為發熱3~5天,熱退疹出,且伴見症狀 輕,多見於6~12個月的嬰兒,沒有麻疹黏膜斑; 麻疹則為熱盛疹出,有麻疹黏 膜斑。
2.丹痧 (猩紅熱) 兩者均為高熱、出疹,但猩紅熱在發熱數小時內可出現皮 疹,在24小時可遍及全身,皮疹為猩紅色,有口周蒼白圈、帕氏線、楊梅舌等特殊 體徵。
【辯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 辨輕重
(1) 輕證 症狀多不典型,發熱一般不高,麻疹黏膜斑無或不明顯,皮疹較稀疏,手 心足心常無皮疹,病程較短,常在1周左右。
(2) 重證 多見於體質較弱者,或治療護理不當,或麻疹邪毒熾盛。發熱持續不退, 疹點密集、紫暗,或皮疹出沒無常; 兼見呼吸困難、聲音嘶啞、鼻翼扇動、神昏、抽搐等 症狀。病程較長,病勢危急。
2. 辨順逆 (見表1)
二、治療原則
1. 基本治則 清麻透疹。
2. 具體治法 麻為陽毒,以透為順,故多采用清涼之品,清解透疹。在病情的每個 階段,又有所偏重。在初期宜宣透,出疹期宜清解,疹回期宜養陰。治療時視病情變化, 治療原則隨證變化。
三、分證論治
(一) 順證
1. 邪傷肺衛 (疹前期)
證候表現: 發熱,咳嗽,流涕,噴嚏,畏光羞明,眼淚汪汪,納呆,或吐或瀉,倦怠 乏力。兩頰口腔內隱約可見麻疹黏膜斑,並逐漸增多。後期在耳後、頸部隱約可見紅色皮 疹。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指紋浮露色紫。
證候分析: 麻毒時邪自口鼻而入,先侵肺衛之表,致肺衛失宣,故見發熱、咳嗽、流 涕、噴嚏等肺衛表證; 麻毒由肺入脾胃,影響脾胃受納及升降功能,而見納呆、吐瀉等胃 腸症狀; 麻疹黏膜斑的出現及耳後、頸部隱約可見紅色皮疹,是麻疹之毒欲外透、外達之 表象。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指紋紫滯浮露為肺衛表證之象。
治法: 宣肺解毒,清麻透疹。
方劑: 宣毒發表湯 (《醫宗金鑑》) 加減
方解: 牛蒡子、薄菏、防風、荊芥解肌清熱,助升麻、葛根解肌透疹; 前胡、杏仁宣 肺止咳; 牛蒡子、桔梗利咽; 連翹清熱解毒; 竹葉清熱利小便; 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 方共奏解表宣肺透疹之功。
加減: 高熱無汗者,可加大青葉、板藍根; 咽痛者加射干。
2. 肺胃熱盛 (出疹期)
證候表現: 持續高熱,疹隨熱出,咳嗽較重,咽乾口渴,目赤多眵,煩躁,尿黃,便 幹。皮疹自耳後起,漸至頭面、頸項、胸背、腰腹及四肢,最後到手心足心、鼻尖,皮疹 初為玫瑰色,後為暗紅色,紅活圓潤,先稀疏,漸稠密,可有部分融合。舌紅,苔黃,脈 數,指紋紫滯。
證候分析: 麻疹毒邪熾盛於內,故熱勢較高,且透疹過程中,其疹為熱迫而出,其熱 亦隨疹而瀉,此為順證的正常發疹過程。麻毒侵肺,肺熱內盛,失於清肅,故咳嗽加重。 麻毒內熾,火熱盛於胃,故口渴,咽乾,目赤,尿黃便幹。熱毒內擾心神,故煩躁。其舌 紅,苔黃,脈數,指紋紫滯為肺胃熱毒熾盛之象。
治法: 解毒退熱,清麻透疹。
方劑: 清解透表湯 (驗方) 加減。
方解: 本方中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桑葉、菊花疏風清熱解表; 西河柳、葛根、升 麻發表解肌透疹,疏散風熱; 牛蒡子解毒透疹,兼以利咽疏風; 蟬蛻可疏風透疹,又能息 風止痙; 紫草解毒透疹,又能涼血活血; 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解毒,疏風透疹 之功。
加減: 壯熱口渴引飲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熱; 疹出不暢者加櫻桃核、浮萍、芫荽 解肌透疹; 皮疹紫暗成片稠密者,加生地、丹皮、赤藥清熱涼血活血; 煩躁、驚惕不安, 甚至抽搐者,加鉤藤、殭蠶平肝息風止痙; 咳嗽較重者,可加桑白皮、杏仁、貝母清肺化 痰止咳。
3. 熱退陰傷 (疹回期)
證候表現: 疹已出齊,發熱減輕,體溫逐漸下降至正常,咳嗽、咽痛等伴隨症狀亦隨 之而減輕至消失,皮疹按出疹順序依次消退,出現糠麩樣脫屑,有棕色色素沉著,納食增 加,大便幹,舌紅少苔欠津,脈細數或細弱,指紋淡紫。
證候分析: 麻毒隨疹外透於表而解,屬邪退正復,故發熱漸退,咳嗽、咽痛減輕,精 神轉好,煩躁消失; 脾胃功能逐漸恢復,故納食增加; 而舌紅欠津,少苔,脈細數弱均為 陰分受傷,餘熱未盡之象。
治法: 養陰清熱,清麻透疹。
方劑: 沙參麥冬湯 (《溫病條辨》) 加減。
方解: 本方中以沙參、麥冬養陰清熱生津; 玉竹養陰生津止渴; 天花粉清熱生津; 桑 葉疏風清餘熱; 地骨皮善清虛熱; 生扁豆、谷芽健脾調胃; 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餘 熱,養陰生津之功。
加減: 低熱不盡者,加銀柴胡、白薇清退虛火; 乾咳少痰者,加百合、杏仁、款冬 花、烏梅潤肺止咳; 疹退較緩者,加當歸、赤芍活血涼血; 便秘甚者,加生何首烏、火麻 仁、瓜蔞潤腸通便。
(二) 逆證
1. 麻毒閉肺
證候表現: 高熱不退,口渴引飲,咳嗽痰多,喘促鼻扇,煩躁唇青。皮疹出之不暢, 或早或晚,或出即沒,或出之數幾便不繼出; 或暴出暴收,稠密融合,紫暗成片。舌紅苔 黃,脈洪數,指紋紫滯。
證候分析: 麻毒熾盛,易於化火,火燔於內,故見高熱,口渴; 麻毒閉肺,灼津煉液 成痰,痰阻肺道,故見咳嗽痰多,喘促鼻扇; 麻毒內攻,故皮疹出之不暢,或疹不及外 發,或疹不依序而迅發,其融合成片且紫暗,均與麻毒過盛有關,其舌紅苔黃,脈洪數, 指紋紫滯,皆為麻毒熱邪內熾之象。
治法: 清肺解毒,清麻透疹。
方劑: 麻杏石甘湯 (《傷寒論》) 加味。
方解: 本方生石膏、麻黃宣肺解表,平喘止咳。兩藥相互制約,麻黃性溫制生石膏之 寒,以防寒過遏疹,生石膏性寒可制麻黃之溫,以防溫助熱邪,兩藥合用,既能宣肺又能 清熱,故為辛涼之劑。杏仁苦降助麻黃止咳平喘; 甘草調和諸藥以為使。
加減: 肺熱重加黃芩、魚腥草清肺解毒; 咳嗽劇烈加款冬花、百部肅肺止咳; 痰稠難 咯加川貝母、知母清肺化痰; 疹出不暢加紫草、浮萍、西河柳、芫荽、櫻桃核活血解毒透 疹; 疹色紫暗加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2. 麻毒攻喉
證候表現: 高熱不退,聲音嘶啞,喉間痰鳴,犬吠樣咳嗽,咽喉腫痛尤甚,影響吞嚥 進食,面唇青紫,煩躁不安,呼吸急促,甚至出現窒息,皮疹出之不暢,紫暗不勻。舌紅 苔黃,脈洪數,指紋紫滯。
證候分析: 麻毒熾盛,故高熱不退; 麻毒化火,循經上攻咽喉,而見咽喉腫痛,聲音 嘶啞,犬吠樣咳嗽; 麻毒火熱煉津為痰,痰火阻塞氣道,故呼吸困難,急促唇紺,甚至窒 息,病情兇險危急,常與麻毒閉肺同時發生,麻毒熾盛,影響皮疹正常透發,而見皮疹透 發不暢; 舌紅苔黃,脈洪數,指紋紫滯為麻毒內熾之象。
治法: 清麻透疹,利咽消腫。
方劑: 玄參升麻湯 (《衛生寶鑑》) 加減。
方解: 方中玄參清上焦氤氳之熱,解毒利咽; 升麻解鬱散熱,清利咽喉; 牛蒡子清熱 利咽,兼以疏風透疹; 連翹、黃芩、黃連清熱瀉火解毒; 桔梗宣肺利咽止咳; 白殭蠶散風 祛痰; 防風疏散達邪; 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利咽,止咳化痰之功。
加減: 若大便秘結加大黃、玄明粉通腑洩熱; 咳重加前胡、射干宣肺止咳。若呼吸困 難,面唇青紫,出現窒息者應採用綜合措施進行搶救,必要時行氣管插管以挽救生命。
3. 麻毒內陷心肝
證候表現: 高熱不退,煩躁不安,神昏譫語,甚至抽搐驚厥,皮疹密集紫暗,遍及周 身,大便秘結,舌紅絳,苔黃糙,脈洪數,指紋紫滯。
證候分析: 麻毒熾盛,未經肺衛而解,反而內陷心肝,矇蔽清竅,引動肝風,故高熱 不退,神昏,抽搐;麻毒熾熱化火,火擾心神,故煩躁譫語,夜寐不安,大便秘結;麻毒 入營動血,則皮疹密集紫暗,遍及周身;舌紅絳,苔黃糙,脈洪數,指紋紫滯為麻毒熾盛 之象。
治法: 涼營息風,清麻透疹。
方劑: 羚角鉤藤湯 (《通俗傷寒論》) 加減。
方解: 本方中羚羊角、鉤藤平肝息風,清熱解毒;桑葉、菊花疏風清熱,尤擅清肝經 之熱;生地清熱涼血養陰; 白芍柔肝斂陰;川貝、竹茹清熱化痰;茯神寧心安神; 生甘草 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全方以清熱息風涼營為大法。
加減:高熱,昏迷較深者可合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清熱化痰,息風開竅;痰涎壅盛 者加天竺黃、膽南星、石菖蒲、猴棗散等化痰開竅。
四、其他療法
1. 中成藥
(1) 五粒回春丹 宣肺透表,清熱解毒。適用於初熱期和出疹期。每次1~5粒,每 日2次。
(2) 銀翹解毒顆粒劑 清熱解表,每袋2.5g,每次1.25~5g,每日2~4次。適用於 麻疹初熱期,在皮疹將出之時,用蘆根煎水送服則效果更佳。
(3) 牛黃清心丸 清熱瀉火,鎮咳祛痰,每丸3g,每次1/2~1丸,也可與湯藥配 服,適用於逆證高熱不退者,有驚風徵兆者效果更佳。
(4) 安宮牛黃丸 清心開竅,每丸3g,必要時服1/2~1丸,與中藥湯劑合服,適用 於麻毒內陷心肝證。
2.針灸 選穴: 邪傷肺衛,選大椎、曲池、合谷、魚際、外關,清風熱,肅肺氣。 肺胃熱盛者,加曲澤、委中、十宣點刺放血,以瀉血分之熱;神志昏迷者,加百會、人中 開竅醒腦,手法以瀉法為主,每日1次,點刺放血,或留針20分鐘。
3.推拿療法 取肺經、肝經、天河水、三關、天柱骨、七節骨等穴,手法選用瀉法, 即清推之法,以清熱解表透疹,每次20 ~30分鐘,每日1次。
4.外治法 麻黃、浮萍、芫荽、西河柳、黃酒,加水煮沸,使蒸氣佈滿室內,使病 人口鼻吸之,再以柔軟毛巾蘸藥液,適溫輕擦患者面板。適用於疹出不暢的患者。
5.單方驗方 蘆根30g,金銀花10g,水煎服,清熱解表透疹,每日頻頻飲之,適用 於出疹前期或疹出不暢之時。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1.流行期間,少去公共場所,尤其是易感兒童更應少去公共場所。保持居室內通風 良好,保持空氣新鮮,溫度、溼度適宜,儘量充分休息。,
2. 中藥預防: 紫草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服1次,共服3次,可在麻疹流行期 間服用,以預防麻疹。
3. 按時接種麻疹疫苗。
二、調護
1. 應立即隔離,一般應隔離至疹出後5天。對有併發症者,應延長隔離期至10天, 以控制傳染源。
2.保持口、眼、鼻的清潔衛生,可用淡鹽水漱口,眼藥水滴眼等。
3.保持面板清潔,切勿抓搔,以防感染。
4.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熱、皮疹、精神狀態、呼吸及伴發症狀等。
5.飲食應易消化且富有營養,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切勿食用肥甘、厚味、油膩 之品。
回覆列表
這個我之前也針對該問題專門提問過防疫站人員 他們的解釋是並不是打了什麼疫苗就一定不生什麼病 只是機率比較高。或者就是打了麻疹疫苗如果生了麻疹 會比不打麻疹疫苗要輕很多。 一旦有問題還是要積極治療 或者到醫院可以檢查有沒有麻疹疫苗的抗體 如果沒有產生抗體 責證明打了無效疫苗 可以考慮補種 祝寶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