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風93814281
-
2 # 天天種豆子
打了八年的美國獨立戰爭最後能勝利,不是因為英國太弱,也不是那時的美國民兵太強。美國獨立戰爭只是那個年代“英法全球對抗”的一個小插曲,而美方的勝利不是美軍的勝利,而是歐洲聯軍在北美地區的區域性勝利。
1.當時的美軍,實力弱小,被英軍從海岸線附近趕到了阿巴拉契亞山區打游擊,雖然能造成點小騷擾,但無法對英軍造成實質性打擊,而且落後的醫療條件和惡劣未開發的山區削減了“有效兵員”。然而,英軍在北美的對手不止美軍一方,還有法國司令羅尚博率領的8800人法國遠征軍,而英軍包括德國僱傭兵加起來只有8225人。雙方火炮基本持平。可以說,正面戰場是法華人幫美華人打贏的。
2.當時的法國派遣大批艦隊在北美支援美國(數量上超過英國,迫使英艦隊指揮官避開決戰逃跑),對陸上戰場約克頓形成封鎖,斷了英軍補給。缺乏資源和彈藥補給的英軍成了甕中之鱉,被法華人和少量美華人擊敗。
3.戰爭後期,西班牙、荷蘭參戰,與法國組建聯軍,英國更加在北美難以施展拳腳,需要調集更多兵力解決Continental問題,逐漸放鬆了北美壓制。而美軍也從戰火中得到歷練,同時獲得了法華人的援助,得以喘息和反攻。
美華人能獨立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賣頭支援是分不開的,至今都有人調侃路易十六才是真正的“美國國父”。
其實美國獨立後,英華人也一直沒有放棄收回美國,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崛起之前,英國也曾大批地往加拿大增兵,試圖再次武裝吞併美國。然而拿破崙戰爭又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英華人被迫把北美兵員撤回歐洲。然而1812-1815年的第二次美英戰爭還是來了,雖然打斷了美華人向北擴張的程序,但英華人再也無力收復美國,只好間接地讓美國成為自己的“經濟殖民地”。
無奈後來美國又爆發了南北戰爭,北方獲勝,美國拿下了經濟上的自立(這裡可以看我的另一個回答: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歷史背景是什麼?美國當初能否避免爆發戰爭呢?)。並不擇手段地發展,經歷了一戰二戰之後逐漸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袖。今天的英國跟著美國政策走,有時是不是會有很滄桑的感覺湧上心頭呢~
-
3 # 漩渦鳴人yy
做任何事情必須要從利益上來看,尤其是英國還是爆發那句最經典的名言的那個國家,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對於英國來說,放棄美國,勢必是他在美國這13個州上面拿到的利益已經變少了,甚至不值得他將軍隊繼續浪費在這個地方。
首先,對於英國來說,美國這塊兒殖民地有一點兒奇怪,怎麼說呢,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白種人過去,拿了一些玻璃珠子或者是一些襪子跟當地的首領進行原材料上的交換,然後帶著這些原材料跑到英國工廠去生產物品。投放到市場,賺取利益。
這些原先的殖民地土著民特別多,而且他們熟悉本地的情況,英國也懶得派出自己的人民過去殖民或者是把這些肥沃的土地給佔領,而是選擇派出一些管理人員管理這些土著人,讓他們把農作物資源收集上來,轉交給英國政府方面。
但是美國的13州這一個地方就點問題了,他白人特別多,原先這塊兒地盤兒,土著民就不多,後來由於當時歐洲工業革命爆發吧,很多人在歐洲過不下去了就全部跑到美洲來了,這也就造成了美洲很多人是白人,尤其是美國的這13個州白人聚集更加龐大,甚至這些人組成了相應的政府組織,而且得到英國皇室方面的承認。
如果說英華人殺黑人或者是殺死其他的人種,歐洲其他國家一聲都不會坑,但是偏偏是這個國家,他大部分是白人,白人和白人之間互相爭奪利益,互相你最我看大家一看,英華人對自己的這些人民下手都這麼狠,當然是拍著胸脯就說來投靠我,我保護你們,不就是英國佬嗎?咱們一起幹他。
法國就是其中一個,再加上類似於美國第二總統富蘭克林,也就是拿著風箏去測試閃電的那傢伙,這樣的外交大師的操作只向歐洲各國對於美國13個州的援助,可以說是源源不斷,英國一下子就發現問題了,如果自己繼續對美國逼迫太急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歐洲各國的聯合了英國對於歐洲各國奉行的都是攪屎棍政策就是不允許你特別和平,也不允許你打得太激烈,總之就是要求你發生小規模的碰撞,這樣不斷消耗你的活力,對於我英國來講,我可以高枕無憂了。
所以當法華人傾盡全力幫助美國的時候,英國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考慮是否撤出了。
但是美國這一塊肥肉,英國是看在眼裡的,他也。一直想把這塊兒肥肉握在手裡,但是這個時候,英華人要從美華人那裡撤出了原先這塊地盤是屬於你的,你要什麼拿什麼,但現在你要撤出去了,你要想想你需要什麼利益,要一直攥在手裡,什麼利益對你最重要。
對於當時的美國來說,什麼東西最賺錢?黑奴交易,這個東西就是一個暴利行業,航海路線一直歸英華人掌控,所以說英華人完全可以靠這條交易一直去從美華人身上拿錢,或者是拿物資,有說美國生產的甘蔗,美國生產出來的物資,我直接就可以透過黑奴交易積累起來大量資金直接向你購買,有這個最賺錢的金蛋,我握在手裡,我還需要你那些幹什麼?
綜上所述,最大的利益鏈在自己手裡,再接著給美洲派兵,我歐洲本土就危險了,所以趕緊結束,至於說是輸是贏,這一點我不管,以後咱有的是時間跟他們鬧。
事實證明接下來英國針對美國還發動的數次海上封鎖,而且在加拿大的英華人也曾經跟美華人有過一次戰爭,並且把美國白宮差一點給燒了,事實證明,英國從美國的撤退只不過是一種戰略上的妥協罷了,只不過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曾經自己的孩子總有一天凌駕在自己之上,並且對著自己吆五喝六。
-
4 # 沙洲孤鴻24331826
英國把當初英屬北美殖民地當成搖錢樹,一方面向當地抽取重稅,另一方面又壟斷茶葉等暴利生意。這自然引起到美洲淘金的歐洲人平民的不滿,才有後來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波士頓傾茶事件只是表達當地商人對“央企”的不滿。可是“央企”卻動用國家機器對美洲暴民進行鎮壓。這一鎮壓徹底激怒了當地的利益集團,他們由最初的“申訴”、“請願”走向了武裝反抗,直到華盛頓被推舉為大陸聯軍總司令,標誌著英國宗主與北美當地勢不兩立。這次戰爭公開的史料都叫北美獨立戰爭,事實上開戰後長期內,北美一方也從未提出獨立口號。他們只是表達在經濟方面被壓制的訴求。事實上,如果以華人的智慧處理當時的事,可能根本就打不起來。派上一個精明的欽差大臣全權處理即可。在東方統治階級看來,財富不管是張三李三還是沈萬三的,最終都是國家的,對央企打壓一下,賠些損失,答應淘金者的訴求,在政策上傾斜一下,剩下的就擺酒划拳開慶功宴了。問題是當時的英國央企太強勢,最後吃了大虧。
大陸軍取得勝利後,當時的美洲集團還沒有清醒,夢想在大英帝國框架下創設一個高度自治政府,並向英國繳稅。這緣於美洲集團從血緣上對英帝國的忠誠。直到富蘭克林起草了《獨立宣言》,這才讓英國統治階級看到是“兒子鐵了心要分家”,因此富蘭克林有“美國之父”的美稱。
鑑於英美最初的千絲萬縷的關係,直到現在美國從骨子眼裡還是認英國為宗主。美國總統以能坐上英王的金馬車為榮耀。英國也是一個能大能小的主,現在跟著美國屁股後也並沒感到丟人。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如今的超級大國——美國,當年與南美洲的巴西相比,中間只差一個葡萄牙。
飢餓事關生死,貧瘠的歐洲養活不了太多人,貧窮如影隨形。在14-16世紀的歐洲,由於深刻的政治經濟危機,各國開始了宗教改革,也因此興起了宗教迫害。在貧窮、信仰、飢餓等各種誘因下,歐洲人開始了海外移民。英華人逐漸在北美東海岸陸續興建起13塊殖民地。
英國政府對這些刻意疏遠母國的民眾沒有客氣,為了防止這些殖民地的勢力增長,英華人透過種種法律來限制北美殖民地的工商業的發展。這並非是英國的獨創,西班牙和葡萄牙經營南美洲的殖民地,即是如此刻意壓制本地工商業的發展,透過行政命令將所有的轉口貿易都必須透過母國的港口或者中間代理人來進行——如此,二等公民、“奶牛”逐漸成了美洲殖民地的標籤。
(移民購買印第安土地協議)
英國政府在1650年、1651年、1660年和1663年多次通過了《航海條例》,規定英國和它的殖民地之間的一切貿易都必須由英國或英屬殖民地製造的船隻承辦,船主和船員都必須是英國臣民;凡是殖民地輸入歐洲的一切商品,都必須先在英國海岸過棧,即卸貨,交完稅之後才可轉運歐洲各地。
在1699 年的《毛織品條例》,禁止殖民地輸出毛紡織物,禁止殖民地用土產皮質帽,禁止殖民地出口自己生產的帽子。
1750 年的《制鐵條例》,禁止殖民地建造新的切割鐵工廠使用掣動錘的工廠或熔鐵爐,但輸住英國的生鐵和條形鐵免稅。1754 年1770 年禁止殖民地製造布匹,規定布匹必須從英國輸入。此後,還有各式各樣的禁令,無一例外都是限制條款。
(美洲十三塊殖民地)
《史記.貨殖列傳》中說“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英華人如此做法,是要將美洲殖民地變成英國的原材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天佑吾王》只是英倫本土的臣民的護身符,在遙遠的新大陸,這些當年與英王離心離德的移民,沒有感受到英王的德政,然而處處遭受歧視、冷遇。
在英國重商主義的國策下,最有價值的殖民地是切薩皮克灣南面生產英國所需的熱帶或亞熱帶原料,並從英國輸入幾乎一切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的那些殖民地。在此以北,則是新英格蘭的各殖民地,他們也發展了工商業,分走了相當一部分利潤,成為了英倫本土這些官老爺的競爭對手。
這種經濟格局,也為後來幾乎導致美國分裂的南北戰爭埋下了伏筆。
他們利用行政手段和軍事武裝,迫令北美殖民地按照英倫本土官老爺的要求改造成殖民地經濟,納入到英國的經濟軌道。英國的商人和官老爺一夜暴富,而北美殖民地的人們的財富被榨乾了。
因此,在美國《獨立宣言》的前半部分大概是敘述了當時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一些政治觀點,隨後就開始對英國的討伐檄文,歷數英國多年對北美殖民地的殘酷壓榨和剝削,如努爾哈赤的以《七大恨》徵明一樣,將英王的統治定性為“暴政”,英王定性為“暴君”,從而否定英國國王統治的正當性和合法性,為北美殖民地的造反行為披上正義的大旗。
“……我們不是沒有顧念我們英國的弟兄。我們時常提醒他們,他們的立法機關企圖把無理的管轄權橫加到我們的頭上。我們也曾把我們移民出這裡和在這裡定居的情形告訴他們。我們曾經向他們天生的正義感和雅量呼籲,我們懇求他們念在同種同宗的份上,棄絕這些掠奪行為,以免影響彼此的關係和往來。但是他們卻對於這種正義和血緣的呼聲一直充耳不聞。因此,我們實在不得不宣佈和他們脫離,並且以對待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樣的態度對待他們:戰即為敵;和則為友。”《獨立宣言》摘選
(獨立宣言)
美國此時只是一個準備起事的武裝團伙,他們在戰鬥檄文裡不無委屈地稱呼英國為“弟兄”,認為他們屬於“同種同宗”,正因為如此,英華人不應該將以上的各種“剝削”和壓迫橫加到兄弟們的頭上。英華人在全世界燒殺擄掠,販賣奴隸,搶劫貨船,都不成問題——但是我們是兄弟,你們不能欺負到我們頭上。
美華人的世界觀由此確定:《獨立宣言》開頭的“人生而平等”的原則只適用於同宗同種的盎格魯薩克遜人之間,對於“世界上其他民族”,則可以用“無理的管轄權”。這也是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的思想淵源。
英國為什麼不在意美洲殖民地的利益,一定要竭澤而漁呢?
英國此時剛剛崛起,在陸地上、海洋上都面臨著歐洲各個國家的挑戰,被迫常年捲入維護霸權的戰爭。1618年-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1701年-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56年-1763年的“七年戰爭”等,在歐洲發生的重大戰爭,英國一場沒落,全都參與了。由於英國優勢兵種不是陸軍,因此英國不得不花費大量的金錢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結盟,武裝他們與法國、西班牙等國開戰。這樣下來,英國雖然在戰爭中基本都取勝了,但是整個歐洲都成了乞丐,英國的國庫也被打空了。這對接下來的世界局勢的影響至關重要,因為英國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只有一個辦法:給殖民地加稅。
英華人不由分說,要給北美殖民地的貨物流通再加2成印花稅。訊息傳來,群情鼎沸,英王可不會在意這些刁民的意見,又制定了強制法令,並且派遣軍隊監督維護稅法的執行情況。於是爆發了波士頓傾茶事件。英王見狀,急忙派兵平亂。因此,美洲人民的暴動,就在這樣充滿正義性的討英檄文中拉開了序幕。
(波士頓傾茶事件)
戰爭打響時,美洲的民兵組織根本不是英國龍蝦兵的對手,大陸軍節節敗退,被迫多次遷都。本來美洲殖民與英倫本土的實力對比,就相當懸殊——200萬人口的美洲大陸對陣1300萬人口的霸主英國。然而,英國此前在歐洲惹翻了太多仇家,法國、荷蘭、西班牙的海軍都在英國海軍的手下吃過敗仗,仇性很大。英國雖然打贏了,卻不能從根本上消滅對方的艦隊。而英國在歐洲傳統的盟友,都是以陸軍見長,如普魯士和俄國。現在,英國內部生亂,剛好為這些曾經的手下敗將干涉英國內政提供了良機。華盛頓派了富蘭克林到歐洲活動,很容易就形成了反英同盟。
於是,在美洲的土地上,上演了歐洲聯軍對陣英國龍蝦兵的場面,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反而退居次席了,不然就很難解釋,為什麼一直處於失敗狀態下,接近覆滅的大陸軍,一夜之間突然強大起來,包圍並迫降了英軍7000人的主力部隊。
英國看到以自己的勢力,已經不可能在陸地上、海上同時擊敗法國、荷蘭、西班牙聯軍,只好選擇投降、議和。在投降儀式上,英國陸軍司令都不願意向美國民兵司令蓋茨投降,而只願意向聯軍陣營中的法國將軍投降。
(英軍將領不願意向大陸軍投降)
美國獨立後,英國並不甘心,隨時都向撲滅這個剛剛興起的小國。然而此後的歐洲局勢越發緊張,從來沒有消停過。
法國在美洲大陸終於報了一箭之仇,然而王室卻債臺高築,沒有辦法只好再向底層人們加稅。不知道是沒有溝通好,還是大家造就對王室的驕奢淫逸的生活不滿,總之在反對加稅的暴動中,法國開始了大革命,斷頭臺成了效率最高的殺人機器。法華人殺自己人兇狠,打起外華人來絲毫不弱。拿破崙時期,法國將歐洲攪了個天翻地覆,英國都差點被他掀翻。英國不得不時時打起精神,連續組織7次反法同盟。
法國也沒有閒著,為了在美洲大陸上給英國增加一個強有力的敵人,法國在海地島獨立後,將路易斯安娜也賣給了美國,使得美國面積擴大了一倍,國力得到顯著增強。雖然美華人在獨立戰爭口口聲聲說與英國是“同宗同種”,然而當英國為了封鎖拿破崙,沒收了美國商船(美華人傾向於支援法國),美華人立刻以此為藉口,組織了6萬軍隊,在1812年進攻英國的加拿大。
美國雖然人多勢眾,但是打仗確實還不是英華人的對手,甚至還不是加拿大民兵的對手,在英國主力沒有趕來之前,加拿大民兵已經將美華人阻擋在了聖勞倫斯河邊上,一支加拿大隊伍甚至反攻進了密歇根州。遠在歐洲防備拿破崙的英國只能派了4000人來支援北美戰場,可是就是這4000人也把美華人打的節節敗退,最後還燒了美國白宮。
(加拿大民兵火燒白宮)
隨著拿破崙徵俄戰爭的失敗,英國從歐洲調集了大量的部隊來到美洲大陸。美國這場戰爭從一開始的侵略戰爭到最後達成了衛國戰爭。最後,英國陸軍在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戰場、尚普蘭湖戰役、巴爾地摩戰役、新奧爾良戰役中多次遭到挫敗,海軍也遭受敗局。1815年雙方停戰,邊界恢復了原狀——美國艱難地維護了獨立的地位,自此不敢輕言戰爭。
隨著歐洲爭霸戰爭的繼續,俄國也成了英國的爭霸對手,而俄國也同樣為了給英國製造競爭對手,支援美國的發展壯大。在1867年,將阿拉斯加州賣給了美國,成就了美國在美洲大陸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美國在1864年南北戰爭後,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最終成長為歐洲各大國都不曾預料到的超級大國。
回覆列表
謝邀,這不是廢話嗎?美國從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出來又不是英華人發善心讓他們獨立的,而是經過北美13州的殖民地人民8年多的反抗戰爭,最終英國戰敗才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獨立的。而所謂日不落帝國只是說當時英國的殖民地到處都是,遍及世界各地,並不是說英國的國力能保證所有的殖民地都永遠臣服於它。北美13州的獨立當然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還有法國等國的大力支援。英華人當然也不是沒想過再次殖民,但是在19世紀的美英戰爭後,雙方簽訂了《根特條約》,恢復戰前邊界,最終確定了美國與加拿大的邊界。等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實力相對衰落,各殖民地相繼獨立,日不落帝國也就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