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州禪武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制定了《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年)》。

    “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也是建設健康中國、推進體育事業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武術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體育專案,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相關要求和部署,充分發揮武術在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武術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以及體育總局的整體部署和武術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體育總局工作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要求,以服務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引領、創新驅動、提升服務、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以社會武術、競技武術、國際推廣、武術文化、武術教育、武術科研、武術產業等領域為重點,築牢武技、武禮、武德三大支柱,發展好傳統武術、競技武術、武術產業三大領域,做好武術教育、武術科研、武術推廣三大工作。

    服務好業餘、專業、職業三大武術人群,發揮好傳習武術技藝、傳承武術文化、傳播武術精神、傳遞健康生活理念四大作用,推動武術事業健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健康中國的新目標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創新與傳承兼顧原則。重視武術的文化特性,保持武術技術創新與文化傳承同步,加強傳統武術的挖掘與保護,支援民間武術活動開展;推進武術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提高武術發展水平。

    ——健身與教育結合原則。服務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引導和激勵群眾參與武術科學健身;弘揚尚武精神,加強武德教育,倡導武化終身教育,增強民族自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國內與國際並重原則。立足國內,面向世界,依託有影響力的國內、國際交流組織和平臺,搭建武術交流平臺,全面推進國內社會武術普及推廣,加強國際間互動交流。

    ——公益與產業相容原則。堅持武術事業發展公益性方向,加強武術產業的引導,營造競爭有序、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促進武術產業健康發展,合理引導大眾武術消費。

    (三)發展目標

    ——社會武術廣泛普及,各級協會組織健全高效,民間武術活動豐富多彩,人民群眾武術健身意識普遍增強,武術習練人口穩步增加,武術鍛鍊人數達到體育鍛煉人數的10%。

    ——競技武術創新發展,競賽體系進一步最佳化,競賽環境淨化和諧、標準化建設基本完成,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後備人才隊伍管理與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武術國際推廣渠道拓寬,大力推進武術申奧程序,武術廣泛進入孔子學院、孔子課堂、中國文化中心,駐外使領館等組織機構,武術成為中國對外體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協助國家漢辦,力爭在全球50%以上的孔子學院開展武術教學活動。

    ——武術文化大力弘揚,武化教育、尚武精神、武德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研究探索職業傳承模式,形成科學的武術文化傳承與保護機制。

    ——學校武術教育重點推進,加強與教育部合作,鼓勵支援武術專業畢業生進入中小學任教,武術師資隊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國中小學、高校廣泛開設武術課程,力爭青少年武術習練人口逐年遞增10%。

    ——武術科研取得突破,充分發揮武術研究院作用,整合全國武術科研資源,合作共建各類武術科研機構、打造高階學術活動品牌,加強實踐性和應用性創新研究,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武術產業初具規模,武術市場充滿活力,服務意識濃厚,武術職業化水平大幅提高,重點打造若干個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武術產業品牌。

    二、廣泛開展社會武術活動, 服務全民健身國家戰略

    (四)提供豐富多彩的武術活動供給。

    因時、因地、因需開展群眾身邊的武術健身活動,研發適合大眾鍛鍊的武術健身方法,豐富和完善武術全民健身活動體系,加大群眾服務宣傳,打造以“太極拳健康工程”為代表的系列武術健身品牌;定期組織武術名家、專家、優秀運動員開展武術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展示宣傳等活動,提高群眾武術健身意識,倡導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轉變辦賽觀念、激發市場活力、協同合作、打造品牌賽事。

    鼓勵、支援、規範、引導社會力量舉辦各類武術賽事活動,打造“市長盃”、“企業家杯”、“太極拳公開賽”等品牌賽事,形成特色突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武術賽事活動體系,滿足社會各領域人群的不同需求。

    (六)加強武術之鄉建設。

    完善武術之鄉評價體系,實行動態管理,鼓勵爭創武術之鄉;廣泛開展“武術六進”工作,擴大群眾身邊的習練場所,增加城鄉武術晨、晚習練站點,吸引更多群眾參與武術健身活動;完善會員制和段位制推廣網路,大幅增加武協會員骨幹人口。

    (七)穩步推進《武術段位制推廣十年規劃》。

    總結分析試點經驗,改進、完善、提高,研發散打段位制體系,探索試點段位制與運動員等級制度銜接模式;建立從國家到地方的考評機構網路,規範梳理段位制考試點,納入單位會員管理體系,體現服務功能,形成規範化、常態化的考評認證制度,擴大武術段位的推廣普及率和覆蓋面。

    三、創新發展競技武術,最佳化規範競賽體系

    (八)推進賽事、賽制改革與創新,最佳化競賽規則、規程及裁判法。

    加強各類國內、國際武術套路、散打、短兵、泰拳、自由搏擊等賽事交流,探索競賽新模式;深化青少年武術競賽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青少年成材規律的分層次、分等級的青少年競賽體系和制度;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減少人為因素影響,推進電子計分系統及成績處理系統標準化,逐步完善競賽報名標準化體系。

    (九)加強裁判員、教練員隊伍建設。

    建立裁判員執裁記錄及評價體系,實施武術教練員的資格認證制度,將裁判員、教練員隊伍的培訓、考核、認定和管理工作,納入武術管理機構的工作範圍之內,實行動態管理,全面提升業務水平。

    (十)重視專業運動員及後備人才培養。

    加強國家隊建設與管理,加強運動隊思想政治和作風建設,重視運動員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養;實施武術青少年後備人才培養工程,制定後備人才培養中長期發展規劃,夯實競技武術發展基礎。

    (十一)鼓勵技術創新,統一規範技術體系。

    推進標準化建設,規範國內、國際相統一的技術體系,重視演練水平,促進競技武術運動水平快速提高,引領示範武術發展方向;研發創編出版各類競技專案標準化教材、訓練大綱、教學光碟等。

    (十二)提高訓練和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加強訓練監控、創新訓練理念和方法,完善訓練、科研、醫療保障緊密結合的科學訓練執行機制;推進各級訓練基地建設,逐步建成功能齊全、科技領先、設施先進、指標明晰、科研保障的訓練系統。

    (十三)強化“兩個責任”落實。

    踐行“三嚴三實”,紮實推進武術行業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工作,樹立良好賽風,堅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健康、規範、有序的武術發展環境。

    四、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拓展武術推廣渠道

    (十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以“一路一帶”發展戰略為契機,加大對國外武術教練員、裁判員和運動員的培訓,增加武術師資外派數量,擴大武術器材援助和輸出,增派武術交流訪問團,定期舉辦各類武術展示交流活動,逐步加大武術援外力度,重點與國際武術聯合會成員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十五)充分發揮各駐外機構的作用。

    廣泛建立對外合作與聯絡,構建駐外機構推廣平臺,加強與駐外使領館、中國文化中心、中資企業等駐外機構合作,發揮華人華僑、留學生作用,加強與國家漢辦合作,推進武術進入各國孔子學院,孔子課堂。

    (十六)推進競技武術申奧程序。

    加強與國際武術聯合會合作、探索武術國際性賽事開發模式,重點打造武術國際交流品牌賽事,使武術成為中外體育交流的重要載體;積極推動武術在世界大、中學生運動會的開展;逐步推進武術進入英聯邦運動會、世界運動會、以及世界各區域性綜合運動會,努力推進競技武術進入奧林匹克運動會。

    五、大力弘揚武術文化,加強傳統武術傳承與保護

    (十七)弘揚尚武精神、增強民族自信。

    加強武德教育,弘揚“尚武崇德、愛國守法、尊師重教、謙和誠信、剛毅自強”的武德精神;培育拼搏向上、自強不息、見義勇為、勇於擔當的中華民族優秀品質,增強民族自信。

    (十八)倡導武化終身教育、構建全民武術教育體系。

    探索創辦“講武學堂”等武術普及服務機構,發揮武術文化的社會功能與價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振奮民族精神,提升武術的時代價值。

    (十九)加強傳統武術的傳承與保護。

    規範傳統拳種的傳承與保護,完善珍稀瀕危傳統拳種和高齡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保護機制,確定代表性的特色拳種重點推廣;加強武術研究院院藏文獻研究與保護,開發研究成果及文獻資料公開服務社會;重視武術典籍、古拳譜、器械、遺址等文化遺存的研究保護工作,加大傳統武術申遺力度,促進武術各拳種協調發展。

    (二十)研究建立職業傳承機制。

    探索合作共建國家級、省市級專家工作室,發揮民間代表性武術傳承人和武術從業者在武術傳承中的作用,促進和規範社會傳統武術的發展;加強社會武術技術骨幹隊伍的建設,探索社會武術指導員、職業拳師、志願者管理的新模式,加大民間示範人物、領軍人物的挖掘和扶持力度,發揮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六、著力推進學校武術教育,完善武術師資培訓機制

    (二十一)重點推進武術進校園。

    重視青少年及學校武術教育工作,加強與教育部相關部門合作,加快《武術段位制》與《武術健身操》在校園的推廣普及,推進武術列入各類學校課程;創編或修訂《武術教材》和《教學大綱》,規範課程設定,鼓勵開展地域性特色拳種校本課程。

    (二十二)完善武術師資培訓機制。

    實施優秀教師研修計劃,鼓勵支援武術專業畢業生進入中小學任教,促進青少年武術師資總量穩步增長;透過舉辦青少年武術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方式,選拔部分優秀教師參與青少年武術教學與訓練工作,調動基層武術教師的積極性。

    (二十三)重視武術專業學科建設。

    發揮高等體育院校在武術教育領域中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引領學科發展;加強對武術館校、少年宮、俱樂部等社會力量辦學的規範管理與引導,提升辦學水平;建立武術館校師資認證制度,提高師資隊伍水平,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組織開展各類武術教育培訓活動,探索武術競賽和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武術推廣模式。

    (二十四)拓寬青少年武術教育渠道。

    加強與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制定實施中華武術走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師資培訓計劃;廣泛設立“段位制師資培訓基地”、“體育傳統專案學校”、“少年宮武術師資培訓基地”;鼓勵建立青少年武術夏令營、冬令營等假期培訓機制,以多種形式、多種機制保障青少年接受武術教育的基本權利。

    七、充分發揮武術研究院作用,重視武術科技創新

    (二十五)推進武術研究院實體化探索。

    改革管理體制,創新發展機制,做實武術研究院科研機構;充分發揮國家武術研究院的主導作用,整合利用全國武術院校科研資源,調動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合作共建武術科研基地、研究中心和武術研究院分院等科研機構。

    (二十六)加強與體育總局科研主管部門合作。

    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和政策保障,提高武術研究院院管課題規格,搭建武術學術交流平臺,重點打造全國武術論文報告會、全國武術科學大會、高峰論壇等高階學術活動品牌,提高院刊《中華武術研究》學術水平,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提升武術科研水平。

    (二十七)重視科研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中青年武術科研人才培養計劃,舉辦全國博士高階研修班、中青年武術教師研修班,加強對武術專業青年教師、博士、碩士等科研後備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科研委員會、青年學者工作委員會的智庫作用,逐步建立成一支以專家委員會為核心,以中青年學者為梯隊,老、中、青相結合的科研人才隊伍。

    (二十八)支援、引導、鼓勵科研創新,重點圍繞當前國家武術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工作,以解決武術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戰略問題、和關鍵問題為著力點,加強系統性、前瞻性的決策研究和應用研究。

    加強武術鍛鍊對促進人體身心健康功效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充分發揮武術科技的引導作用,大力開展武術科學健身指導,提高武術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為武術事業全面發展提供科技保障和理論支撐。

    八、協調培育武術產業市場、引導武術消費需求

    (二十九)加強政策引導,促進武術競賽市場化、職業化程序。

    建立散打職業化賽事平臺,探索套路職業化機制,加快武術職業化發展;規範各類武術職業俱樂部,發揮其在職業化中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積極探索各類競賽專案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如市場招標、企業冠名、媒體宣傳的聯合運作模式等,建立武術職業化管理體制,保護武術職業化參與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其健康發展。

    (三十)打造職業化品牌賽事、培育武術市場主體。

    以散打專案為突破口,開發武術專案商業化賽事、培育武術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積極開發武術對抗專案商業化賽事,提高職業武術發展水平,加強職業化隊伍建設,打造散打超級聯賽、套路王中王爭霸賽、終極格鬥、自由搏擊、泰拳職業聯賽等商業性賽事活動,培育有競爭力、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武術產業品牌,力爭打造若干個國內知名的品牌商業賽事。

    (三十一)探索武術產業開發模式,鼓勵社會力量投入。

    加強政策引導,最佳化武術產業結構,開發標準化武術場地、器材、服裝品牌和市場,建立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產業體系;設立武術專項發展基金,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和個人捐贈或投資,積極推進武術產業與相關產業的互動發展,提高武術產業發展水平。

    (三十二)增加武術產品供給,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引導大眾武術消費。

    研發以健康為主體的太極拳類的武術產品,重點發展武術健身休閒、競賽表演、技術培訓等服務業,加大武術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提升武術產品與服務的質量;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技術和智慧科技開拓武術健身產品製造領域和消費市場,鼓勵發展武術健身資訊聚合、線上培訓等武術健身新業態,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元化、多樣性的武術消費需求,合理引導不同收入群體的武術消費。

    九、強化協會組織建設,著力做好媒體宣傳推廣

    (三十三)加強組織領導與協調,完善各級武術協會組織機構,實施單位會員年度註冊制度,強化各級武術協會職能,探索推進協會體制改革。加大對基層武術組織的支援力度,重點加強市/區、縣級武術協會的建設,形成高效的單位會員工作組織網路,個人會員突破100萬人,推動武術協會工作規範化發展。

    (三十四)重視武術管理隊伍建設,實施管理人員定期培訓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提升各級武術協會專業化水平和服務水平。完善獎懲機制、吸引人才、增強活力,建設適應現代武術發展需要的專業化管理隊伍,加大基層管理和工作人員的榜樣人物培育力度;建立健全資料庫管理系統,科學使用電子現代化辦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三十五)著力做好媒體宣傳,有效擴大武術社會影響力。

    (三十六)加強媒體宣傳隊伍建設,培養武術宣傳專業人才。

    加強武術宣傳人員的武術專業知識、媒體專業知識的培訓,培養武術解說、音樂、舞美、創編等方面的人才,積極推動武術影像攝製與資料庫建設工作,加強對自媒體、新媒體以及社會武術網路的引導和管理。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評論關心學生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