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國逐鹿
    司馬懿僅憑三千死士就能改天換日嗎?

    司馬懿字仲達,是曹魏三代輔政大臣,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政治家。司馬懿自幼便有雄才偉略,博學多識,深諳兵法,被曹強徵為文學椽,因恪盡職守,忠於大魏支援曹操稱帝,深得曹信任,任命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黃初元年,曹丕繼位皇帝,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專任督軍、御史中丞。黃初七年(226年),曹睿繼位,還封司馬懿為舞陽侯,後升任司馬懿為驃騎將軍。

    景初三年,曹芳繼位,司馬懿和曹爽為輔政大臣,任命司馬懿為大司馬,後改任太傅。曹爽為了排擠司馬懿,在朝中培植勢力,架空司馬懿,對司馬懿一再打壓。嘉平元年,司馬懿忍無可忍,率領豢養已久的三千死士,佔領洛陽,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三族,奪得曹魏實權。司馬懿為何能透過三千死士而改天換日,筆者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三千死士士從哪裡來的。

    死士在古代軍隊中,是英勇彪悍,不怕犧牲的精銳將士,戰鬥力也是最強的。司馬懿被削兵權後,知道曹氏早晚要對司馬家手,為了明哲保身,也為了司馬家的未來,於是偷偷豢養了三千死士,這些人誓死效忠司馬懿。並且這些死士們被偷偷安排到民間的不同地方,平時只訓練,彼此並沒有碰面。司馬懿只讓司馬師知道,瞞著所有人,常年累月的訓練死士,就連聰慧過人的司馬昭也不知道。

    汲布作為三千死士的總教練,就成了關鍵人物,汲布是個獨行劍俠,武藝超群,曾經是禁軍的統領,皇帝的保鏢。早年暗戀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後來就經常與司馬家有來往,因看不過曹爽專權,禍害國家挺身而出,幫助司馬懿。司馬昭偶爾也會管理三千死士的事情,就這樣經歷了常年累月的訓練,這三千死士成了精銳之師

    其次分析司馬懿僅僅憑靠三千死士能否改天換日。筆者認為司馬懿能成功,三千死士是關鍵所在,但還有其他因素。以下做簡要分析。

    一者分析三千死士的中大作用。其一司馬懿當時已經沒有實權,朝中也並無一兵一卒,三千死士是司馬懿最大的籌碼、最關鍵所在。曹爽雖然率領重要的人物出城,洛陽雖然空虛,但仍然有許多禁軍把守,軍武庫、街道、城門等重要的位置都有曹爽的親信把守,要拿掉這些據點,三千死士就成了關鍵人物。

    司馬懿正是率領死士們擊垮了曹爽城中的軍隊。其二這是一支可怕的隊伍,三千死士散落在民間竟無人知曉,突然出現在洛陽,讓司馬懿威聲大震,更讓曹爽驚慌失措膽戰心驚。曹爽已經剝奪了司馬懿全部的權利,死士的出現攻破了曹爽的心裡防線,他徹底失望絕望,知道絕對不是司馬懿的對手,這才束手就擒,投降司馬懿。

    二者除了死士司馬懿還有很多幫手。司馬懿首先就找到了太后,讓太后下詔書,捉拿反賊曹爽。太后的一紙詔書,曹爽就成了謀反之人,司馬懿就成了正義之師。其次司馬懿陣營裡還有:司馬師(中護軍)、蔣濟(太尉)、高柔(司徒)、王觀;和關隴集團武將,最主要是長安還有郭淮和孫禮能夠控制的幾十萬軍馬,這些軍隊都是跟著司馬懿抵抗諸葛亮的忠誠之兵,雖然夏侯玄暫任頭領,但覺非郭、孫的對手。

    三者司馬懿順人心,得民意,曹爽造人唾棄。司馬懿表面上看是被架空,實際深得人心,司馬懿韜光養晦,暗中籠絡人心,曹爽根本不是對手。曹爽自從掌權後就橫徵暴斂,欺壓百姓,在朝堂上也是誅殺忠良排除異己,整個大魏被曹爽搞的烏煙瘴氣民不聊生。最終要的是何晏、鄧颺、丁謐等人,支援曹爽謀反篡位,就連年號,時間都已商量妥當,這自然也瞞不過司馬懿和滿朝文武的眼睛。因此眾人都相信曹爽有謀反之心。陳志《曹爽傳》裴注引《魏晉世語》記載:

    初,宣王(司馬懿)勒兵從闕下趨武庫,當(曹)爽門,人逼車住。爽妻劉怖,出至廳事,謂帳下守督曰:“公在外。今兵起,如何?”督曰:“夫人勿憂。”乃上門樓,引弩注箭欲發。將孫謙在後牽止之曰:“天下事未可知!”如此者三,宣王遂得過去。

    由此可見,司馬懿在率領三千死士奪權的時候,根本沒有遇到有力的反抗,司馬懿在當是已經是眾望所歸,大家都想除掉曹爽,還大魏一個太平盛世,曹爽被殺也算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只不過沒料到司馬懿會誅殺曹爽三族,奪取政權,獨攬朝政。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懿發動政變的?

  • 2 # 劇組演員拍攝濤哥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我們都知道他案地裡養了3000死士,然後他早有反叛之心,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而已,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終於有一天他等到了,他趁著曹爽和少帝曹爽出去給曹叡上墳的時候發動了政變!由於他精通兵法,他迅速攻奪佔領了武庫,控制了兵器和城中的太后,並以太后的名義奉旨勤王,就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造反了!其結果當然大家都知道了,司馬懿政變成功了!原因是曹爽膽子太小了,貪圖榮華富貴,一心想著司馬懿作為太富應該不會失言不會殺他的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就投降了!其實他當時要是拼一下的話鹿死誰手真的尚未可知!可是他沒有這樣做!所以曹爽的敗是必然的!接著咱們回到正題他是怎麼用3000死士控制都城偷天換日的,其一他抓住了這些人的心理,其二這些人的家眷大都留在城中,這些人也就不敢造反了,再加上他加以安撫說道他只抓曹爽與他人無關,如若投降還是好兄弟,就這樣那些人也就不反抗了,這說明了司馬懿比較會籠絡人心!又懂的局勢,所以他才會贏!曹爽也就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司馬懿,出身名門,三國時期魏國重臣,輔佐魏國曆代帝王,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多次抗蜀破吳,立下赫赫戰功。為後來晉朝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官至大都督、大將軍、太尉。

    《晉書》給與了他很高的評價:“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司馬光也對他盛讚:“司馬懿,少聰達,多大略。”

    (司馬懿劇照)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去世,曹芳繼位。因皇帝太小(年僅8歲),朝政大小事務均由司馬懿和曹爽做主。但曹爽為了獨攬朝政,倚仗自己是曹氏託孤大臣,將司馬懿的官職升為毫無實權的太傅。

    從此,曹爽夥同其弟曹羲和曹訓把持朝政,軟禁太后,結黨專權,排除異己。

    歷史學家蔡東藩曾評價曹爽:“曹爽一庸奴耳,不度德,不量力,竟以一時之徼倖,入為首輔。”

    於是,司馬懿在被逼無奈之下,於正始十年發動高平陵政變,剷除了曹爽集團,重新掌控了曹魏大權。

    有人說,司馬懿僅靠三千死士就控制了局勢並取得了成功。事實真是這樣嗎?

    其實,司馬懿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為高平陵政變作了充分的準備。

    一,內外聯合,暗中籌謀。

    首先,司馬師密養了3000死士。這些死士平時從不聚集,官府極難發現。他們都有正當的職業,穩定的收入,混跡於普通百姓之中,與常人無異。同時,這些人武藝高強,以一當百,忠心耿耿。關鍵時候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曹爽拔刀相向劇照)

    其次,司馬懿有幾個得力幫手。中護軍司馬師,掌管一部分禁軍;中郎將司馬昭,握有軍權;四朝重臣、太尉蔣濟,善奇謀。這幾人都被曹爽打壓排擠。自曹爽專權開始,他們已著手準備,只待機會成熟,便一擊中的。

    再次,司馬懿對曹魏有大功,即使暫失實權,也在朝中擁有極高的威望。且多數朝臣對曹爽的做派頗有微詞,都希望司馬懿能有所作為,改變現狀。

    二,司馬懿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司馬懿善於隱藏,裝病是他的拿手絕活。

    當年他就曾裝病騙過了曹操。此次,他故技重施,再次裝病騙過了曹爽。

    正始十年,春暖花開之際。曹芳準備前往高平陵祭拜曹操。曹爽不放心司馬懿,借朝臣李勝就任荊州刺史之機,特地派其前往司馬懿處,向司馬懿辭行,實則打探虛實。司馬懿臥於床上,面露病重之狀。

    李勝向曹爽報告說:“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病不可復濟,令人愴然,不足慮也。”

    於是,曹爽放心地陪同幼帝曹芳去了高平陵。

    (三千白衣死士劇照)

    三,司馬懿計劃縝密。

    首先是司馬懿親自佔據了曹爽的武器庫;其次是司馬師率3000死士控制皇宮;再次是逼迫郭太后下詔關閉城門。

    於是,整座皇城盡皆落入司馬懿之手,曹爽及幼帝曹芳身邊僅餘數百護衛。

    四,曹爽憂柔寡斷,坐失良機。

    司馬懿佔據皇宮後,曹爽的至交桓範曾潛逃出城,將司馬懿發動政變的訊息報告了曹爽,併力勸曹爽召天下之兵勤王。但曹爽猶豫不定,權衡一夜。

    最終放棄了反抗:“亦不失作富家翁。”

    桓範揚天長嘆:“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今桓範隨卿滅門也。”

    於是,司馬懿就這樣在這場士族與宗室的權力鬥爭中取得完勝。

    綜上所述,司馬懿之所以在高平陵政變成功,3000死士功不可沒。

    但僅靠他們,斷難成事。

  • 4 # 當狗容易做人難

    高平陵政變時,司馬懿家族緊靠三千死士就控制了魏國都城,推翻了曹家的統治其實是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為了塑造角色進行的演繹。真實歷史上的高平陵政變是士族門閥和曹氏宗族的政治鬥爭,司馬懿只是領頭人,在司馬家族的背後有大批魏國重臣支援,三千死士只是司馬懿成功發動政變的一個很小的因素。

    首先高平陵政變司馬懿能成功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大量士族的支援,迅速穩定了魏國局勢。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的過程中受到了豪強地主們的大力支援,因此為了酬謝這些人就在選官用人上給予這些人極大的特權,再加上學術壟斷就形成了一批世代為官、把控選官途徑計程車族門閥,像四世三公的袁紹的袁氏家族就是典型代表,這種制度下當官就看誰出身好、血統高貴。

    東漢末年曹操起兵後多次釋出“唯才是舉”令,用人只看才能不論其他,實際上是打破了士族對於官職的壟斷;等到曹操擊敗袁紹一統北方之後,大量士族匯聚到曹操麾下,但是已經難以操控選官用人了,這可以說是士族門閥和曹氏宗族之間最大的矛盾。曹丕繼位建立魏國後實行“九品中正制”實際上就是雙方博弈妥協的結果,但是在曹氏內部還是有人希望曹家大權獨攬,曹爽就是代表人物之一。曹爽掌權後大肆任用私人,將朝政大權集中在曹氏宗親和親近曹家的人手裡,排斥士族參政,這也為他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司馬懿所在的河內司馬家本身就是名門望族,歷史悠久血統高貴,東漢以來世代高官顯貴;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更是曹操的伯樂,將曹操領入官場的人;“司馬八達”聞名天下,司馬家是士族代表,司馬懿自然是當時的士族領袖。在高平陵政變中幫助司馬懿的主要朝臣有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僕王觀、尚書陳泰等人,基本上都是士族在曹魏政權中的代表人物,也正是有這些人幫助,明面上遠離朝政的司馬懿才能迅速掌控魏國。

    其次司馬懿在魏國軍中的威望是遠超過曹爽的。司馬懿可以說是魏國中後期的主要軍事統帥,戰功赫赫,多次率兵擊退蜀漢和東吳的進攻,平定孟達、公孫淵等人的叛亂,在軍隊中有一大批擁護者。相反的是曹爽能夠擔任大將軍掌控軍權靠的是血緣關係,一意孤行進行的伐蜀之戰更是大敗虧輸、傷亡慘重,軍中將士怨聲載道。

    自從商鞅變法實行軍功封爵制度以來,在軍隊中想要立足只能靠軍功,高貴的身份能讓人獲得官職卻得不到軍心;另外中國古代缺乏國家軍隊的概念,從軍就是為了吃飽飯,為了升官發財,士兵自然更願意接受能為自己帶來榮譽和利益的人領導。因此高平陵政變時,魏國軍隊基本上沒人為曹爽死戰,司馬懿的死士清除掉曹爽的少量親信後,軍隊就迅速倒戈了。

    最後曹爽的自大無謀給了司馬懿動手的機會。曹爽陣營中也有明白人,大司農桓範就多次勸諫曹爽離開洛陽的時候別把掌控朝政和禁軍的曹氏宗族成員都帶走,但是曹爽覺得沒有人能威脅到自己因此毫不在意。公元249年2月5日,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的時候,曹爽又把自己的兄弟們全帶去了,使得高平陵政變發生的第一時間曹爽集團沒能做出應對。

    而司馬懿卻趁機聯絡上素來與曹爽不和的郭太后,拿到罷黜曹爽兄弟官職的旨意,為自己的政變行為獲得道義法理上的支援;然後整合洛陽的駐軍、朝臣逼迫曹爽投降,曹爽也真夠天真的,竟然相信司馬懿的承諾,不做任何反抗就投降了。桓範大罵“曹子丹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沒想到今日受你們的連累要滅族了!”

  • 5 # 羽林輕騎

    前言

    司馬懿是利用大將軍曹爽陪著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時,發起對曹爽的奪權。

    嚴格來說,這場奪權只是臣子之間的爭鬥,而且司馬懿也獲得了前皇帝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郭太后的支援,因此並非政變。

    這場權鬥是一場權謀的爭鬥,最後並沒有以武力相搏,根源在於曹爽這個人太弱,如果曹爽真要動手,司馬懿幾乎沒有勝算。

    題中所問的三千人,是皇帝曹芳即位後,因為司馬懿和曹爽輔政,因此讓司馬懿和曹爽可以各擁有三千人的軍隊,因此司馬懿有三千死士,曹爽也有。

    但是司馬懿是個不打無把握之仗的人,否則就不會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如果手中只有三千人,他是絕對不敢對曹爽下手的。

    司馬懿敢對曹爽下手,一定自認為他的實力碾壓曹爽,否則他不會輕易冒險。

    一、高平陵奪權時司馬懿手中的牌

    曹芳祭拜高平陵時,曹爽三兄弟都跟著出了城。

    這時,司馬懿採取了文、武兩手的一系列行動。

    首先,司馬懿獲得了郭太后的支援,有了郭太后的雞毛做為令箭,他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獲得郭太后支援後,司馬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關閉城門,佔領武器庫,並在洛陽城南的宣陽門設立防線;

    之後,立刻奪了曹爽和他弟弟曹羲的軍權:

    司馬懿命令司徒高柔拿著命令進入曹爽軍營,控制了曹爽的軍隊;又命令太僕王觀拿著命令進入曹爽弟弟曹羲統領的禁軍營中,控制了禁軍。

    以上的事情安排妥當,司馬懿才給曹芳上書彈劾曹爽,先說了自己一通好話,自己是大大的忠臣,然後說了曹爽一通壞話,曹爽是大大的奸臣,最後說自己奉了郭太后的命令,已經動用了軍隊,為的就是捉拿曹爽、曹羲、曹訓兄弟三人。

    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

    司馬懿做完了所有的事情,就等著曹爽迴應。

    皇帝曹芳才十七歲,平時的事情都是司馬懿和曹爽做主,他本人根本不管事,此時司馬懿的彈劾奏摺也根本到不了他手裡,直接被曹爽截胡。

    曹爽不讓曹芳知道這件事,自作主張開始預設防禦陣地,他身邊沒有帶兵,倉促中就把城外屯田的兵集結起來,湊了幾千人,這幾千屯墾兵完全就是擺設。

    相比司馬懿取得了郭太后的令箭,曹爽身邊有曹芳這支令箭卻不用,居然瞞著自行其事,說明相比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幹爺爺曹操,已經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二、其實,相比司馬懿,曹爽手中的牌更好

    司馬懿看在眼裡笑在心頭,他是個謀略家,知道打仗要圍城必闕,此時他也給曹爽留了一個闕,他派陳泰對曹爽說,擺在他身邊的是兩條路,一條是雙方開兵見仗,以雙方的實力,一旦打起來曹爽沒有機會,而且抗拒就是死罪;另一條是認罪投降,最多就是被“免官”,但是可以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為了讓曹爽能夠充分相信自己,司馬懿“以洛水為誓”。

    可是,司馬懿千算萬算,卻忽略了一個人,大司農桓範跑出城投到了曹爽處。

    司馬懿身邊的謀士蔣濟說:“完了,智囊過去了。”司馬懿心裡也是咯噔一下,他心裡著急,可是現在沒有回頭路,只能往前走,因此口中說:“放心,曹爽的智商太低,不會用桓範的。”

    曹爽相信了司馬懿,他準備投降,可是大司農桓範不客氣的訓了他,然後針對司馬懿之計給了破解之法。

    司馬懿說:“這件事很明顯,你也讀了不少書,怎麼看不明白呢,你現在這樣的地位,怎麼可以失去官位?你以天子名義發命天下,誰敢不響應你?”

    之後,他說:“司馬懿控制的軍隊只是一部分,現在我們可以帶著其他軍隊到許昌,許昌是個重鎮,武器糧草應有盡有,最關鍵的,大司農印章在我這兒,我可以號令天下糧草雲集許昌,這樣就可以斷了司馬懿的糧草,沒有糧草的軍隊根本打不了仗,司馬懿必輸。”

    如此好的計策,可是曹爽不敢用,他說:“還是投降吧,我做我的富家翁。”

    三、相信司馬懿,曹爽輸得很慘

    曹爽投降了,他以為可以過告老還鄉的日子,結果不但被軟禁在洛陽家裡,家周圍還突然立起了一幢高樓,司馬懿的人高樓監視曹爽家的一舉一動。

    司馬懿的“以洛水為誓”被扔到爪哇國去了。

    看曹爽確實翻不起浪了,司馬懿可以放心收拾曹爽了。

    司馬懿收拾曹爽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完全是按照千年的套路,他找了個人告發曹爽謀反。

    審判的結果,曹爽就是謀反。於是,曹爽被滅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塗大肉面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