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誠地看著你

    魏忠賢貪,害人,這些都沒錯,也該死。不過,他貪一部分後,還能把剩下的拾掇拾掇送去支援前線,所以,那時明軍還頂得住。他倒臺了,沒人壓得住那些餓狼,賑濟、軍費被層層分食而空,還撐得住才怪。

    明朝亡於貪腐,官僚階層早就壞透了。就看有沒有人能鎮住那些饕餮的嘴。鎮得住,國家還能維持,鎮不住,就那樣了。

  • 2 # 仁者厚德載物

    魏忠賢不死,明朝很可能更早滅亡。天啟帝的張皇后就把魏忠賢比喻成為秦朝的趙高,而眾所周知趙高對秦朝滅亡起的作用巨大,魏忠賢與情婦客印月等殘害天啟帝懷孕的后妃,導致天啟帝絕後,對明朝滅亡難辭其咎。

    魏忠賢對明朝沒有起什麼正面作用,魏忠賢閹黨陷害冤殺抗金名將熊廷弼,魏忠賢與他的乾兒子毛文龍排擠走抗金名將袁可立沈有容,破壞了明朝在海上戰線壓制圍攻後金的大好局面。

    魏忠賢還排擠走明朝戰略家抗金名將孫承宗,導致關寧錦防線岌岌可危,幸虧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拒絕撤退,臨危不懼力挽狂瀾,先在寧遠大戰率領一萬多明軍大破努爾哈赤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擊斃一萬七千多後金軍,重傷努爾哈赤,使努爾哈赤遭遇44年戰爭生涯唯一一次慘敗。

    寧錦大戰袁崇煥又率領明軍大勝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四大貝勒率領的十萬後金軍主力,重傷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等貝勒,擊斃努爾哈赤的侄子覺羅拜山、巴希、額真博博圖等後金軍將領,擊斃幾千後金軍,皇太極被迫撤退。

    但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戰寧錦大戰的勝利,卻受到魏忠賢閹黨的迫害,不但沒有得到任何獎賞,反而被迫離開抗金前線。

    至於魏忠賢死後,明朝並沒有被後金暨滿清以及農民起義軍輕易擊敗,袁崇煥率領九千關寧鐵騎北京保衛戰打退皇太極統帥的十萬後金軍主力,但崇禎帝中了皇太極一夥的反間計,把袁崇煥逮捕下獄,導致袁崇煥的部下被迫離開北京,崇禎帝又逼迫滿桂孫祖壽等名將出城與後金軍主力決戰,導致滿桂孫祖壽等名將英勇戰死,黑雲龍等名將被俘,明軍全軍覆滅。

    皇太極的後金軍主力撤退以後,孫承宗、馬世龍、秦良玉等明朝名將率領四十多萬勤王大軍又打敗阿敏等率領的後金軍,收復永平等四鎮,取得遵永大捷。

    但崇禎帝在溫體仁高捷等閹黨餘黨的陷害下,自毀長城把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千刀萬剮,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比如袁崇煥的部下祖大壽殺害名將何可綱投降皇太極。

    但崇禎帝一錯再錯,在抗金名將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已經勸說部下孔有德等人接受明朝招安的情況下,聽信奸臣溫體仁等人的陷害,冤殺了孫元化,導致孫元化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帶領一萬多人的艦隊及西洋火炮投降皇太極,使明朝徹底失去了對後金的艦隊及火炮優勢。

    崇禎帝還冤殺了趙光汴、範志完、熊文燦、鄭崇儉、祖寬、賀人龍等名將,把陳奇瑜、孫傳庭、朱大典等名將逮捕下獄,破壞了鎮壓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的大好形勢。

    崇禎帝重用太監鄧希詔,導致斬殺倭寇天王徹底平定倭寇的名將曹文衡報國無門自刎殉國。崇禎帝還重用大太監高起潛,對抗清名將盧象升見死不救,導致盧象升英勇戰死。

    1633年,崇禎帝還把北京保衛戰解決四十多萬勤王大軍糧食後勤問題的財政專家畢自嚴逮捕下獄罷官,導致明朝財政情況再次惡化。

    畢自嚴到任時,明朝國庫早被魏忠賢侵吞揮霍一空,國家每年赤字達130餘萬兩白銀。財政崩潰,崇禎帝只得向人民大肆苛斂。三餉加派使人民困苦到了極點。畢自嚴從抓節源開流著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興復屯田,地方官吏以經濟發展速度來考核。在畢自嚴的精心謀劃下,冗兵冗費減下來了,虛報冒領、貪汙侵吞大大減少,國家賦稅收入增加了,明代財政出現了復甦的跡象,畢自嚴因此深得崇禎帝的倚重。

    崇禎前期的財政稍有好轉,不能不說是畢自嚴嘔心瀝血的結果。但崇禎帝1633年把畢自嚴逮捕下獄罷官導致前功盡棄。

  • 3 # 半旅

    魏忠賢當時很清楚大明的的處境已經是岌岌可危了。要想穩定大明的局勢,先解決外患,然後在處理內憂,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魏忠賢當權的時候,為打擊女真呼叫了重兵,任用了袁崇煥、孫承宗等著名將領。把後金困在了錦州以北,袁崇煥運用主動進攻策略和持久戰的方式也讓後金即將消耗殆盡。正因為如此皇太極征戰一生,都沒能攻進山海關。

    魏忠賢在掌握實權時,也知道遼東戰場的重要性,這關係到都城的存亡。所以決戰要放在關外。因此吳三桂被調到了山海關,來穩定遼東戰場的局面。而對在錦州作戰的袁崇煥也得到了大力支援。

    同時他為了戰場的補給充足,而上奏主張富裕地區多徵收稅用和貧瘠地區減稅政策。這保障了前方軍隊糧草充足。對當時的明朝的穩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前方作戰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當時的朝廷還有一個和魏忠賢是敵對的東林黨,而東林黨也受到了魏忠賢的打壓。魏忠賢被崇禎殺死之前還說,你殺我而用東林黨,大明必亡。東林迂腐的文人並不可靠。後來也正是如此,女真在打到皇城兵臨城下,是東林黨打開了開城迎女真進城。皇城在東林黨的手裡不攻自破,這也說明魏忠賢還是有一些眼光的,臨死還勸告皇帝。

    在魏忠賢死後,東林黨就掌握了朝政。並對於一些有利經濟的賦稅進行了廢除。東林黨人是議和派,並且積極的和後金議和。也正因為這樣給了後金得以休養生息的機會。從而導致國內發起了農民起義,各地農民因為不滿都發起了抗爭,當時的內亂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這都是東林黨一手造成的。

    東林黨時一幫迂腐的人,他們把持朝政,治理天下的辦法是不可取的。這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而魏忠賢在管理朝政時的一些做法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明朝的滅亡有著諸多的問題存在,其中也可能有著魏忠賢的問題,但魏忠賢當權期間,為何明朝能把後金鎮壓,其中真正原因引人深思。

  • 4 # 戴老師講歷史

    這並不是因果關係,不是說魏忠賢還活著明朝就不會滅亡,魏忠賢的存亡和大明王朝的存亡並沒有足夠的聯絡。現在很多人所推崇的魏忠賢對大明的財政有幫助的說法其實都是不準確的,事實上,魏忠賢的倒行逆施極大的催化了許多社會矛盾,為最後大明覆滅是要負有一定責任的。

    更何況,清朝軍隊和農民起義軍能夠輕易擊敗大明王朝,本身就帶有大明王朝腐朽的原因。先說關外的清軍,關外的清軍從來都都是遊獵民族,他們針對明朝發動的戰爭,目的除了劫掠就是為了糧食,至於一統天下的野心,很長時間裡面關外的後金是沒有這種想法的,而已經到達封建王朝末年的大明王朝壓根就不可能在野戰方面輕易擊敗正處在上升期的後金遊獵軍隊——魏忠賢這樣的人太多了所以政治黑暗

    再說說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軍為什麼會在明末的時候蜂擁而起?究其原因其實還是關外的後金崛起,用於平遼的軍餉強行攤派到百姓頭上的結果。當然了,不可否認,明末的時候小冰河時代和天災的因素也是存在的,但相比較而言,還是賦稅過重民不聊生。現代人總喜歡給魏忠賢加高帽子,說他只對富人收稅,從不會把算盤打到窮人頭上,事實上果真如此嘛?

    當然不是,我們都知道,封建王朝的經濟基礎就是小農經濟,一個封建王朝不可能全盤依賴商業的,再者說了,就算魏忠賢這些閹黨把主意都打在那些富人頭上,這也無法保證之後的賦稅壓力會被轉移到百姓頭上去啊,所以說,綜合來看的話,魏忠賢死後,清軍和農民起義軍能輕易擊敗明軍是很正常的事情,和魏忠賢活不活著沒多大關係。

  • 5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明朝那些事兒,有說明朝亡於小冰河期,天災不斷,鼠疫流行,成為壓垮明王朝最後一顆稻草,然而蒼天饒過誰,真的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大明朝其實是亡於財政,朝廷沒有銀子了,拿什麼賑濟災民,拿什麼養活朝廷大小官員,闖王李自成就是一名驛站小卒,由於朝廷財政吃緊被裁撤,李自成才起兵造反,大明王朝最後一個皇帝祟禎朱由檢,一生最大遺憾,最大失誤,就是誅殺秉筆太監兼掌印太監魏忠賢,直接導致朝政管理失去控制,朝廷內閣東林黨重新掌握朝政大權,也是崇禎執政17年全盤否定,出現重大失誤,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明熹宗朱由校臨終前告誡叮囑兄弟朱由檢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給予魏忠賢最公正評價,魏忠賢掌控朝政大權,英明果斷,頭腦清醒,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深明大義,遠見卓識,事關國家民族生死存亡,魏忠賢不徇私情,殺伐決斷,心繫國家,講求原則,有執政能力和魄力,崇禎年間,國家內憂外患,形勢非常嚴峻,國內難民紛紛揭竿而起,關外滿清虎視眈眈,朝廷急需鐵腕能人整治朝政,獨當一面,迅速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衰敗趨勢,亂世必須要用重典,那就是朝廷不能沒有銀子花,國庫空虛乃亡國之根本所在,就在崇禎在煤山上吊前五天,大廈將傾,大明王朝己經日落西山,夕陽西下,聽到太監曹化淳所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終於明白領會皇兄天啟皇帝朱由校臨終前告誡,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深意所在,幡然醒悟,下令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對魏忠賢執政價值和功績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執政17年全盤否定,以當時魏忠賢的權勢,如果放手一搏,還不知鹿死誰手,中國歷史將改寫,然而魏忠賢致命最後時刻也沒有反叛朝廷,只說一句話,殺我魏忠賢,大明王朝必亡於內亂,魏忠賢鐵腕整治貪官汙吏,殺伐決斷,從來不會心慈手軟,左光斗是明未東林黨重要成員,但任內閣大臣,進士出身,被所謂閹黨嚴刑拷打,以為招供就沒事了,還有翻身機會,然而魏忠賢根本不給他機會,玩人整治貪官汙吏,絕非等閒之輩,是玩人高手,見他招供之後,直接在牢中整死,不給他們一點機會,東林黨領袖楊漣也慘敗在魏忠賢手下,政治是妥協藝術,曲直兼備,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政治家,天啟皇帝朱由校不昏庸,魏忠賢也沒有誤國,只為了打壓東林黨,重用魏忠賢也是當時形勢所逼,是不得己而為之,當時國家形勢相當危險,東林黨執政方針就是以農業為根本,要求重點收取農業稅,加大農民負擔,非常容易激起民變,給國家政權造成重大威脅,崇禎朝天下大亂,破產農民成為流寇四處洗劫,直接導致大明王朝亡國慘痛結果,如果不採取鐵腕強制措施,崇禎亡國就會提前上演,江南富商越來越富,他們反而不交稅,東林黨為了自己利益,堅決反對,對江南商業,鹽業,採礦業徵稅,他們拉幫結夥,勢力強大,並以江南士大夫形成勢力強大利益政治集團,明王朝覆滅實則亡於財政,國庫空虛,魏忠賢敢於從虎嘴裡奪食,向江南富商巨賈收稅,而且還要依法加稅,萬曆張居正執政時期,對商業也就徵收2%的工商稅,明王朝工商業己經初具規模,雖然只有2%,只要能徵收上來也夠朝廷日用開支,也是一筆鉅款,魏忠賢掌控朝政大權,國庫充實,每年收入白銀2千多萬兩,大明王朝軍餉充足,兵強馬壯,然而崇禎執政17年後,國庫空虛,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兵力也就6萬多人,大部分都是拿鋤頭,扁擔,挑夫的農民,全是烏合之眾,號稱大順,根本沒有戰鬥力,不堪一擊,這些農民都是沒有飯吃才入夥造反的,結果糧庫都是空的,官兵也欠軍餉一年多,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討飯大軍己經達百萬,要飯的人太多了,李自成就不該打進北京城,根本沒有能力控制管理局勢,李自成開出條件,封藩王,給100萬兩白銀,發軍餉養活大家,還要幫助崇禎抵抗滿清,馬上退兵,國庫空虛,朝廷沒有銀子,沒有銀子,李自成從大局考慮也應該退兵,李自成自命不凡,打進北京城,查抄官僚富豪白銀7千多萬兩白銀,崇禎執政,財政空虛,拖欠軍餉,崇禎信任的東林黨,他們滿口仁義道德,置國家人民生命安危於不顧,廢除魏忠賢收取工商稅系統,加收農業稅,直接導致關內民變四起,崇禎執政時期,每天嘔心瀝血,每天批閱奏摺到深夜至子時,萬曆20多年不上朝,也沒有出現農民吃不飯,國庫空虛拿不出軍餉,崇禎臨終時說,文臣皆可殺,文臣誤國。

  • 6 # 大白白野

    魏忠賢是個複雜歷史人物,前些年,正史對他評價不高,甚至把他和趙高、嚴嵩劃等號,打擊異己,禍國殃民,最近又有不些少人替魏忠賢說話,說他在,明朝局勢不能那麼壞。

    本問題還是把魏忠賢的死跟明朝滅亡聯絡起來了。從史料來看,魏忠賢所作所為談不上高尚,沒什麼文化,沒君子風度,但魏忠賢幹練能辦事也是有據可查的,尤其他主張向江浙一帶富裕地方收工商稅,不給農民加稅確實有利於國家穩定。戰爭,有時打的是錢財,崇禎帝末期還向大家籌錢呢,明軍不少因為缺錢糧譁變的。魏忠賢在時,明軍在山海關外局勢還可以,農民起義軍也沒什麼太大舉動。《明季北略》、《燕都日記》等書籍記載了魏忠賢一些事情。明熹宗朱由校死前曾告訴弟弟朱由檢: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帝朱由檢密令太監曹化淳收葬魏忠賢遺骸。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至此。

    崇禎皇帝上臺治魏忠賢十大罪,忠賢死後,朝廷取消工商稅,增加農民稅賦,農民生活困難,再加天災,發生了民變。取消驛站制度,驛站員工李自成下崗,後來,他領農民軍攻入北京。由於缺錢財,山海關外局勢越來越壞,城池、地盤丟失嚴重。不少大臣辦事猶猶豫豫,崇禎帝都非常生氣。魏忠賢算不上好人,但能力還是有的,但假如他活著,就能阻止明朝滅亡也是不對,不現實的。

  • 7 # 北洋水兵

    這個問題很搞笑,說的像魏忠賢是明朝的擎天白玉柱一樣。

    1616年努爾哈齊起兵正式和明朝撕破臉並攻略遼東的時候還是萬曆年間,那會兒還沒魏忠賢什麼事,而且魏忠賢掌權之後明軍的屍骨都在遼東涼透了。

    更何況天啟二年明朝於廣寧之戰慘敗,至於敗得有多慘,我們可以看清朝康熙年間一個僧人收斂廣寧之戰暴屍於野的明軍屍骨的記錄,計萬人冢三座,這就是說,廣寧之戰明軍被消滅至少三萬人,這也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軍事打擊。那麼問題來了,天啟二年魏忠賢已經成了司禮監的大太監,那廣寧之敗是怎麼回事?

    至於為何努爾哈齊在取得廣寧之戰的勝利之後一直到明天啟六年才攻打寧遠,實際上這段時間沒有魏忠賢什麼事,是努爾哈齊一直在安定內部的結果。因為努爾哈齊的錯誤政策,遼東漢人一直在反抗後金的統治,小到投毒、打悶棍,大到集體逃回明朝。所以努爾哈齊認為此係不耕田、不居於家的無谷之人乾的事,因此全國範圍內捕殺無谷之人。雖然名義上無谷之人諸申排在漢人前面,但是實際操作上,諸申作為軍事集團的主力自然大規模殺戮反抗後金的漢人。

    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在割漢人的韭菜,因為當時的小冰河導致全球性降溫,導致大規模糧食減產,這對以農耕為主要經濟生產方式的後金來說是巨大的打擊,饑荒問題十分嚴重,甚至達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對於努爾哈齊來說,他必須要保障本族,也就是諸申的經濟利益,至於如何保障那就是割漢人的韭菜。而遼東漢人的反抗運動則是一個絕佳的藉口。

    從這也能看出,努爾哈齊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關外自立稱王,當個滿洲之主,最起碼也要和明朝平起平坐。這一點努爾哈齊不如他兒子皇太極,皇太極的目的就是為了做滿漢共主、天下共主,所以皇太極調整了老爹的政策,解放漢人農奴,依靠原明朝知識分子組建了文官隊伍,漢人參軍也和滿洲人享受同樣的授糧待遇和分配戰利品的權利。此時遼東漢人不再反抗皇太極的統治,並鐵了心的支援皇太極入關。

    在獲得了遼東漢人的支援後,皇太極就頻繁的攻伐明朝,一來是轉嫁糧食危機,以戰養戰;二來是破壞明朝的經濟生產,削弱明朝的戰爭潛力。所以,在清朝正式入關前,清軍消滅了至少三十萬明軍,其中包括了明朝幾乎全部的精銳部隊。尤其是松錦大戰清軍消滅了明軍最後的野戰精銳部隊,清朝入關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魏忠賢當道的時候努爾哈齊對明朝沒有太多的軍事行動,這是遼東漢人的反抗運動導致的,跟魏忠賢壓根沒有關係。而且明朝在天啟年間僅僅是守住了一座寧遠城而已。但是明軍損失了存放在右屯衛的糧食,以及覺華島這座水師基地被摧毀,同時又損失了數千兵民。相比之下,守住了一個寧遠又有多大的意義呢?而且守住寧遠是袁崇煥抗命以及毛文龍在後金後方搞破壞的結果,跟魏忠賢壓根沒有關係!

    而明末農民大起義那都是明天啟七年時候了,那時候離魏忠賢倒臺也不遠了,而且明末農民起義軍主要的活動時間段也不是在天啟而是在崇禎年間。其實說白了,明朝根本鎮壓不了明末農民大起義,因為明末農民大起義的根本原因就是明朝採取刮地皮的方式籌集對滿洲人作戰的軍費,結果就是社會矛盾徹底激化,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

    只不過最後成事的是李自成而已,因為李自成的口號就是均田免糧,所以不管李自成失敗多少次,他都能東山再起,因為就憑均田免糧的口號,就有源源不斷的老百姓投入到李自成的麾下,去消滅那些吸血鬼、寄生蟲。

    更何況,由於明朝軍費優先供應遼東戰場,導致明軍大規模欠餉,所以不堪忍受的明軍軍士大規模反水並投奔到李自成那裡,尤其是投奔李自成的明朝西北邊軍,為李自成提供了優質的兵源,提高了起義軍的戰鬥力。

    這都是魏忠賢當道時期種下的種子,只不過這顆種子沒在天啟年間開花而是在崇禎年間開花結果罷了。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os機跳碼和跳商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