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微視客官

    一、要知詞意 相聲演員在學說一段相聲之前,要知道這段相聲作品的意義。要知道作品的主題思想和人物思想。主題思想就是作者透過作品所要說明的問題。人物思想是指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作者在作品裡塑造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性格的。演員不僅要知道主題思想和人物思想,還要知道每句臺詞的意義。這是說好一段相聲的首要問題。 二、要吐字真 作為一個相聲演員,要有伶俐的口齒。相聲是笑的藝術,也是語言藝術。什麼段子也離不了說唱哏、學哏,也離不了說,因此它要求演員吐字要真,字字要送到觀眾耳朵裡去,觀眾聽得清楚,才能發笑。觀眾聽不清楚,就笑不了啦。不能叫觀眾一邊聽,一邊問別人:“他說的是什麼?”那位回答:“我也沒聽真。”這樣就影響效果了。吐字不真,如“鈍刀割肉”。有人主張“咬字要狠”。我覺得咬字不能狠,咬字過狠,也使人聽著不舒服。相聲演員為什麼練習《繞口令》?就是為鍛鍊唇、齒、牙、舌、喉,要把平、上、去、入四聲字說準確。 三、要發音準 相聲演員發音要準確。發音主要指的是唇、齒、牙、舌、喉五音要準。相聲演員是用丹田發音,雖不象戲曲演員那樣要求好嗓子,但也得能說能唱,丹田氣足,聲音要美,說出來好聽,唱出來夠味兒。過去有好嗓子的不多,因為唱是豎音,說是橫音,再加上那時生活所迫,一天要說七、八段,這樣就把嗓子說橫了,也就是累壞了。在三、四十年代只有幾位有好嗓子的,學戲曲、學唱大鼓、雜曲,學唱歌曲,唱哏並不多。現在很多段子是又說又唱,它就更要求演員有好嗓子。學說相聲不但要鍛鍊吐字,還要練習發音。聲音要美,要注意輕重音兒、高矮音兒,儘量要把語氣說對,把話說得悅耳動聽,避免怪聲、��調兒、尖音兒、炸音兒,別使觀眾聽著不舒服。說唱出來,要使觀眾愛聽。 四、要氣口勻 說貫口段子,更要氣口均勻,象《地理圖》一段一百多個地名,要連續不斷說完,主要得會用氣,偷氣,換氣,把氣口掌握均勻,說出來如斷線珍珠,珠落玉盤,這樣觀眾才能叫好。一段貫口有一段貫口的內容。如《維生素》這段相聲有三段貫口,第一段是服務員報菜名,說的是雞、鴨、魚、肉的菜名,這段是按照《報菜名》來說。第二段是二哥想吃的家庭炒菜,這段必須說得要美,讓大家聽著想聽、愛吃。第三段是說這些菜有什麼營養,介紹給觀眾。觀眾覺得說這些吃的很有學問,聽著又順耳,這樣就叫起好來了。這三段貫口是根據內容設計氣口。貫口是如此,不是貫口的活也要把氣口設計好。氣口不勻,說得快了,使觀眾心忙,說得慢了,使觀眾截氣。吐字要真,發音要準,氣口要勻,三者都要給觀眾以美的感受。 五、要語氣對 語氣是表達感情的,分為高低、快慢、輕重。同樣一句話,語氣不對,意思就變了。比如:乙摔碎一個茶碗。甲問:“這茶碗是你摔的嗎?”乙答的音調低,說得慢,重音在我字上;“是我摔的。”這茶碗是他摔的。如果乙音調高,說得快,重音在摔字上,就成了反問語氣“是我摔的?”這茶碗就不是他摔的了。 相聲演員各有各的語氣,但說相聲時必須是說相聲的語氣,不然說出來就不象相聲了。相聲裡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人物的感情也多種多樣。相聲演員模擬人物說話,要把語氣說對,也就是要把人物的感情表達準確。語氣不對,人物的感情就變了,包袱兒也就響不了啦。 比如《一貫道》的結尾: 甲:幸虧老太太死啦,要再病倆月,兒媳婦非剮了不可!老太太死了,兒媳婦這個哭哇! 乙:還哭她哪? 甲:哪兒呀,她(指腿)疼啊! 最後這句疼字重音一改輕音,語氣一慢,包袱兒就抖不響了。所以說演員必須要把語氣表達準確。 六、要動作穩 相聲是表演藝術,它要求演員動作沉穩準確。相聲表演人物,動作是輔助面部表情的。用手勢動作,是為把聽眾的眼神,引導到演員的面部表情上來,讓聽眾看見演員面部表情的神兒(眼神)和像兒。演員的兩隻手不能亂動,不能亂比劃,使觀眾眼花繚亂,那樣就影響表情了。演員拿著扇子亂扇,亂比劃,也影響表情。初學相聲,還是學《倭瓜鏢》為好,可以練習手勢動作,好使兩隻手有地方放。手勢動作,是根據內容設計的,千變萬化。形體姿勢要使人看著美。兩隻腳站立要穩,站立不穩,形同踩藕,使觀眾心忙意亂,聽眾就不愛聽了。可見相聲表演動作,無論大小,都要求沉穩準確。 七、要工模擬 模擬就是“學”。相聲表演藝術是敘述中穿插著人物對話,人物對話中穿插著敘述。這一藝術特點,決定了相聲表演離不開模擬表演。一段相聲有幾個人物,相聲演員不化裝,恁著語言和神兒、像兒,要把人物說活。怎樣把人物說活呢?就是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運用誇張表演的方法,模擬人物的說話、神情、動作,將人物活生生地擺在觀眾面前。觀眾從演員的說話,神兒,像兒,就可以感覺到人物的神情,辨別出人物的性格,覺得真象,從而引起笑聲。這就如同一位漫畫家給人畫漫畫像,也是先抓住特徵,用誇張的手法,幾筆就畫成了。然後叫人家一看,還真象,其實就是特徵突出。 唱哏,是說中有唱,唱中有說,也離不開模擬。學京劇演員表演,主要學的是流派唱腔、表情、動作,最主要的也是模擬戲曲中的人物性格。 是倒口哏,學方言語音,學哪省人說話要象哪省人。不僅方言語音要學,還要根據內容細膩刻畫人物的性格待徵。 相聲要表演出人物性格特徵,是很難的,所以說要工模擬,就是在模擬上下苦工夫,這裡說苦工夫,確實很苦。只要在生活中細緻觀察各種人的性格特徵,然後再去苦練,是能表演好的。離開了生活,又不下苦工夫,那很就難表演得好了。 八、要包袱兒寸 包袱兒寸,是說相聲演員用藝術技巧抖包袱兒時,要掌握好寸勁兒。相聲表演藝術要掌握遲疾頓寸,遲是慢,疾是快,頓是停頓,寸是寸勁兒。前輩藝人時常提醒說:“到底了,寸住了。”底是結尾,寸住了就是掌握好寸勁兒。一段相聲有若干包袱兒,結尾是個大包袱兒。結尾的包袱兒抖不響,這段相聲就算白說了。因此要求演員說到底的時候要掌握寸勁兒。這個寸勁兒,快了不行,慢了不行,高矮音不對也不行,必須是恰如其分。不僅到底時要掌握好寸勁兒,使其它包袱兒也要求這樣。不但要求包袱兒寸,它還要求包袱兒準。這回說到這兒把包袱兒科響,到下回說到這兒的時候,還得把包袱兒科響。這次抖響,下次抖不響,那就叫包袱兒不準。 九、要捧逗合 捧逗合是捧逗合作。甲為逗哏,乙為捧哏。甲乙二人要配合好,才能說好一段相聲。過去學說相聲,先學逗哏,老師給捧哏。由於段子是老師教,當然就配合得好。學會逗哏後,自然就知道什麼地方需要捧哏說話了。抖包袱兒的遲疾頓寸,甲乙二人都要掌握好,才能抖響。抖包袱兒不能是光在逗哏這邊,捧哏也很重要。捧哏掌握不好高矮音兒,逗哏的抖不響包袱兒,聽眾就不能鬨堂大笑。捧哏的掌握好遲疾頓寸了,逗哏的沒有掌握好快、慢,該慢說的,他快說了、搶話了,或者該快說的他慢說了、斷氣了,這樣包袱兒都抖不響。所以說甲乙二人互相配合好,這是說好一段相���的關鍵。前輩藝人說:“搭夥三年,不火自賺。”這句話就是強調甲乙二人長期合作,即使不響大名,也能掙錢。甲乙二人長期合作,共同學習和鑽研藝術,互相取長補短,演出後不斷地總結藝術經驗,就會配合得越來越好,就能在藝術上取得成就。 十、要風格新 相聲表演藝術的風格、流派多種多樣。不論哪種風格、流派,都要給觀眾清新之感。有成就的藝術家們,他們所說的段子和表演藝術,儘量與眾不同,從而創立自己的獨特風格藝術流派。初學者,先是按老師教的學習,學哪一種風格、流派的藝術,他使出活來就是哪一種風格、流派的藝術。然而他不應停留在所學的風格、流派藝術上,要繼承流派,發展流派,要將所學的段子和表演風格加以改進創新,儘量與眾不同,創立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藝術流派。創立藝術風格、流派,不是一學就行,也不是說一兩個新段子就成了。那要經名師指教,勤學苦練,勇於實踐,刻苦鑽研。更重要的是他絕不能離開時代的觀眾,因為相聲是說給觀眾聽的,觀眾對於藝術風格、流派欣賞不欣賞,起著決定的作用。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現代化的建設取得很大的成就,十一億人民解決了溫飽問題,有了物質生活享受以後,還要求精神上美的享受。人們所要求的美的享受是多種多樣的。男、女、老、幼各有各的美的需求,你愛好這個,他愛好那個,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情趣。有些青年藝術家就是適應當今時代觀眾的美的需求,創立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藝術流派,這才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 2 # 小張的娛樂生活

    一、要知詞意 相聲演員在學說一段相聲之前,要知道這段相聲作品的意義。要知道作品的主題思想和人物思想。主題思想就是作者透過作品所要說明的問題。人物思想是指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作者在作品裡塑造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性格的。演員不僅要知道主題思想和人物思想,還要知道每句臺詞的意義。這是說好一段相聲的首要問題。 二、要吐字真 作為一個相聲演員,要有伶俐的口齒。相聲是笑的藝術,也是語言藝術。什麼段子也離不了說唱哏、學哏,也離不了說,因此它要求演員吐字要真,字字要送到觀眾耳朵裡去,觀眾聽得清楚,才能發笑。觀眾聽不清楚,就笑不了啦。不能叫觀眾一邊聽,一邊問別人:“他說的是什麼?”那位回答:“我也沒聽真。”這樣就影響效果了。吐字不真,如“鈍刀割肉”。有人主張“咬字要狠”。我覺得咬字不能狠,咬字過狠,也使人聽著不舒服。相聲演員為什麼練習《繞口令》?就是為鍛鍊唇、齒、牙、舌、喉,要把平、上、去、入四聲字說準確。 三、要發音準 相聲演員發音要準確。發音主要指的是唇、齒、牙、舌、喉五音要準。相聲演員是用丹田發音,雖不象戲曲演員那樣要求好嗓子,但也得能說能唱,丹田氣足,聲音要美,說出來好聽,唱出來夠味兒。過去有好嗓子的不多,因為唱是豎音,說是橫音,再加上那時生活所迫,一天要說七、八段,這樣就把嗓子說橫了,也就是累壞了。在三、四十年代只有幾位有好嗓子的,學戲曲、學唱大鼓、雜曲,學唱歌曲,唱哏並不多。現在很多段子是又說又唱,它就更要求演員有好嗓子。學說相聲不但要鍛鍊吐字,還要練習發音。聲音要美,要注意輕重音兒、高矮音兒,儘量要把語氣說對,把話說得悅耳動聽,避免怪聲、怪調兒、尖音兒、炸音兒,別使觀眾聽著不舒服。說唱出來,要使觀眾愛聽。 四、要氣口勻 相聲表演藝術,沒有鼓板伴奏,看起來好象沒有節奏。其實不然,相聲表演藝術無論是說什麼哏,都有節奏。相聲是以氣口為節奏,氣口要均勻,使觀眾聽著順耳愛聽。 說貫口段子,更要氣口均勻,象《地理圖》一段一百多個地名,要連續不斷說完,主要得會用氣,偷氣,換氣,把氣口掌握均勻,說出來如斷線珍珠,珠落玉盤,這樣觀眾才能叫好。一段貫口有一段貫口的內容。如《維生素》這段相聲有三段貫口,第一段是服務員報菜名,說的是雞、鴨、魚、肉的菜名,這段是按照《報菜名》來說。第二段是二哥想吃的家庭炒菜,這段必須說得要美,讓大家聽著想聽、愛吃。第三段是說這些菜有什麼營養,介紹給觀眾。觀眾覺得說這些吃的很有學問,聽著又順耳,這樣就叫起好來了。這三段貫口是根據內容設計氣口。貫口是如此,不是貫口的活也要把氣口設計好。氣口不勻,說得快了,使觀眾心忙,說得慢了,使觀眾截氣。吐字要真,發音要準,氣口要勻,三者都要給觀眾以美的感受。 五、要語氣對 語氣是表達感情的,分為高低、快慢、輕重。同樣一句話,語氣不對,意思就變了。比如:乙摔碎一個茶碗。甲問:“這茶碗是你摔的嗎?”乙答的音調低,說得慢,重音在我字上;“是我摔的。”這茶碗是他摔的。如果乙音調高,說得快,重音在摔字上,就成了反問語氣“是我摔的?”這茶碗就不是他摔的了。 相聲演員各有各的語氣,但說相聲時必須是說相聲的語氣,不然說出來就不象相聲了。相聲裡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人物的感情也多種多樣。相聲演員模擬人物說話,要把語氣說對,也就是要把人物的感情表達準確。語氣不對,人物的感情就變了,包袱兒也就響不了啦。 比如《一貫道》的結尾: 甲:幸虧老太太死啦,要再病倆月,兒媳婦非剮了不可!老太太死了,兒媳婦這個哭哇! 乙:還哭她哪? 甲:哪兒呀,她(指腿)疼啊! 最後這句疼字重音一改輕音,語氣一慢,包袱兒就抖不響了。所以說演員必須要把語氣表達準確。 六、要動作穩 相聲是表演藝術,它要求演員動作沉穩準確。相聲表演人物,動作是輔助面部表情的。用手勢動作,是為把聽眾的眼神,引導到演員的面部表情上來,讓聽眾看見演員面部表情的神兒(眼神)和像兒。演員的兩隻手不能亂動,不能亂比劃,使觀眾眼花繚亂,那樣就影響表情了。演員拿著扇子亂扇,亂比劃,也影響表情。初學相聲,還是學《倭瓜鏢》為好,可以練習手勢動作,好使兩隻手有地方放。手勢動作,是根據內容設計的,千變萬化。形體姿勢要使人看著美。兩隻腳站立要穩,站立不穩,形同踩藕,使觀眾心忙意亂,聽眾就不愛聽了。可見相聲表演動作,無論大小,都要求沉穩準確。 七、要工模擬 模擬就是“學”。相聲表演藝術是敘述中穿插著人物對話,人物對話中穿插著敘述。這一藝術特點,決定了相聲表演離不開模擬表演。一段相聲有幾個人物,相聲演員不化裝,恁著語言和神兒、像兒,要把人物說活。怎樣把人物說活呢?就是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運用誇張表演的方法,模擬人物的說話、神情、動作,將人物活生生地擺在觀眾面前。觀眾從演員的說話,神兒,像兒,就可以感覺到人物的神情,辨別出人物的性格,覺得真象,從而引起笑聲。這就如同一位漫畫家給人畫漫畫像,也是先抓住特徵,用誇張的手法,幾筆就畫成了。然後叫人家一看,還真象,其實就是特徵突出。 唱哏,是說中有唱,唱中有說,也離不開模擬。學京劇演員表演,主要學的是流派唱腔、表情、動作,最主要的也是模擬戲曲中的人物性格。 是倒口哏,學方言語音,學哪省人說話要象哪省人。不僅方言語音要學,還要根據內容細膩刻畫人物的性格待徵。 相聲要表演出人物性格特徵,是很難的,所以說要工模擬,就是在模擬上下苦工夫,這裡說苦工夫,確實很苦。只要在生活中細緻觀察各種人的性格特徵,然後再去苦練,是能表演好的。離開了生活,又不下苦工夫,那很就難表演得好了。 八、要包袱兒寸 包袱兒寸,是說相聲演員用藝術技巧抖包袱兒時,要掌握好寸勁兒。相聲表演藝術要掌握遲疾頓寸,遲是慢,疾是快,頓是停頓,寸是寸勁兒。前輩藝人時常提醒說:“到底了,寸住了。”底是結尾,寸住了就是掌握好寸勁兒。一段相聲有若干包袱兒,結尾是個大包袱兒。結尾的包袱兒抖不響,這段相聲就算白說了。因此要求演員說到底的時候要掌握寸勁兒。這個寸勁兒,快了不行,慢了不行,高矮音不對也不行,必須是恰如其分。不僅到底時要掌握好寸勁兒,使其它包袱兒也要求這樣。不但要求包袱兒寸,它還要求包袱兒準。這回說到這兒把包袱兒科響,到下回說到這兒的時候,還得把包袱兒科響。這次抖響,下次抖不響,那就叫包袱兒不準。 九、要捧逗合 捧逗合是捧逗合作。甲為逗哏,乙為捧哏。甲乙二人要配合好,才能說好一段相聲。過去學說相聲,先學逗哏,老師給捧哏。由於段子是老師教,當然就配合得好。學會逗哏後,自然就知道什麼地方需要捧哏說話了。抖包袱兒的遲疾頓寸,甲乙二人都要掌握好,才能抖響。抖包袱兒不能是光在逗哏這邊,捧哏也很重要。捧哏掌握不好高矮音兒,逗哏的抖不響包袱兒,聽眾就不能鬨堂大笑。捧哏的掌握好遲疾頓寸了,逗哏的沒有掌握好快、慢,該慢說的,他快說了、搶話了,或者該快說的他慢說了、斷氣了,這樣包袱兒都抖不響。所以說甲乙二人互相配合好,這是說好一段相聲的關鍵。前輩藝人說:“搭夥三年,不火自賺。”這句話就是強調甲乙二人長期合作,即使不響大名,也能掙錢。甲乙二人長期合作,共同學習和鑽研藝術,互相取長補短,演出後不斷地總結藝術經驗,就會配合得越來越好,就能在藝術上取得成就。 十、要風格新 相聲表演藝術的風格、流派多種多樣。不論哪種風格、流派,都要給觀眾清新之感。有成就的藝術家們,他們所說的段子和表演藝術,儘量與眾不同,從而創立自己的獨特風格藝術流派。初學者,先是按老師教的學習,學哪一種風格、流派的藝術,他使出活來就是哪一種風格、流派的藝術。然而他不應停留在所學的風格、流派藝術上,要繼承流派,發展流派,要將所學的段子和表演風格加以改進創新,儘量與眾不同,創立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藝術流派。創立藝術風格、流派,不是一學就行,也不是說一兩個新段子就成了。那要經名師指教,勤學苦練,勇於實踐,刻苦鑽研。更重要的是他絕不能離開時代的觀眾,因為相聲是說給觀眾聽的,觀眾對於藝術風格、流派欣賞不欣賞,起著決定的作用。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現代化的建設取得很大的成就,十一億人民解決了溫飽問題,有了物質生活享受以後,還要求精神上美的享受。人們所要求的美的享受是多種多樣的。男、女、老、幼各有各的美的需求,你愛好這個,他愛好那個,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情趣。有些青年藝術家就是適應當今時代觀眾的美的需求,創立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藝術流派,這才到廣大觀眾的歡迎。願年輕的藝術家們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改革創新,不停留在一定藝術水平上,要不斷地突破現有的藝術水平,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 3 # 靖歌閣

    到了大學,我進了相聲社,也表演過幾次相聲,每次都有些進步,我發現這裡是有很多技巧的,我把自己學到的一些和自己感覺到的一些在這跟大家分享一下,不一定都對,但我覺得掌握這些基本的會使得練一個段子變得很容易,如果掌握了將這些技巧,從開始打詞到段子成形三天足夠。我想到哪些就說哪些,可能不是很有條理,但是會很實用,建議喜歡錶演相聲的愛好者可以讀讀並去嘗試一下。

    先說下捧哏與逗哏兩個人,捧哏和逗哏是一對搭檔,在臺下對詞,在臺上表演,一對一句的說,詞對的很熟,但是在臺上兩個演員得表現出互相都不知道對方要說什麼,如果沒表演到位,觀眾就會覺得彆扭,覺得假。

    舉例子說明,如《報菜名》中:

    甲:我請您吃滿漢全席,南北榨菜。

    乙:榨菜像話嗎?南北大菜!

    分析一下,當甲說到“我請您吃滿漢全席”的時候,乙應該想到“哦,他要請我吃滿漢全席南北大菜”,接下來乙就得形成一個慣性就認為甲接下來要說的是“南北大菜”。而甲說成“南北榨菜”時候,這時乙應該還表現在沉浸於“滿漢全席,南北大菜”中,心裡很美,過了這麼0.3秒或是0.5秒才發現原來甲說的是“榨菜”而不是“大菜”。此時,表情從沉浸中轉變過來阻攔生氣“榨菜像話嗎?大菜!”這樣感覺就會很好,而甲這時候呢還應該認為自己說的很對,並不知道乙要攔住自己,而也有慣性的往下說“這個榨菜可好,怎麼怎麼好”。如果只按上邊所列臺詞表演,並不會有這種感覺的,改其為:

    甲:我請您吃滿漢全席

    甲:南北榨菜

    乙:(慣性的沉浸了很短的時間,表情一轉並攔住甲)榨菜像話嗎?

    甲:(並沒感覺到乙攔自己)這個榨菜好啊···

    乙:(再甲的慣性繼續往下說的同時攔甲)不像話,應該是南北大菜!

    這幾句詞打成文字打出來讀出來看起來比較麻煩,其實表演出來應該是很連貫的一套表情動作。

    又如《羊上樹》中:

    甲:食人樹知道嗎?

    乙:不知道

    甲:國外有這種樹,就在這個北辰國啊

    乙:啊?那是國家嗎?北辰區!

    當甲說到“國外有這種樹”的時候,乙在那一瞬間想的應該是“是哪國呢?日本?南韓?馬來西亞?····”乙還在這個幻想中,甲說了一句“在北辰國啊”,乙應該經過很短的一個反應時間之後從沉浸在想“到底是哪國呢”中走出來,並攔住甲“北辰那是國家嗎?不像話”,而甲並不知道乙要攔他,而且還自認為北辰就是個國,由於慣性,甲應該還溜出來一句“這個北辰過很好,自然風景好···”等之類的話,改其為:

    甲:食人樹知道嗎?

    乙:不知道

    甲:國外有這種樹

    乙:(心裡想是哪國呢?日本?南韓?澳洲?)

    甲:就在這個北辰國啊

    乙:(繼續猜想到底是哪國,經過很短的反應時間)啊?北辰那是國家嗎?

    甲:北辰國嘛!好地方,我經常坐著649出國···

    乙:(在甲由於慣性繼續說的同時攔甲)不像話,那應該是北辰區!

    當然,這一系列也應該是很連貫的。而不是像打詞打出來的這樣羅嗦。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愛好者們自己去發現,並且可以自己嘗試一下,會有很大進步的。還有很多我自己認為的說相聲技巧,我將會陸續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 4 # 海菲特

    相聲的語言特色一 通俗易懂 二 生動明快三 樸實含蓄 相聲裡引人發笑的藝術語言叫"包袱"。它是相聲演員沿用的術語,實際上它和笑料、噱頭的意思完全一樣。運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過程。 一般說一段笑話,有一兩個"包袱"就可以了。一段相聲則至少得有四五個"包袱",否則容易一溫到底,影響演出效果。從笑話發展成相聲的過程,是不斷豐富內容、增加"包袱"的過程。如侯寶林整理、表演的《關公戰秦瓊》,有將近三千字,而原來的笑話僅有三百多字。傳統相聲中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小"墊話"鋪衍成的。 相聲的主要藝術手段就是逗笑。因此沒有"包袱"就不成其為相聲。笑,應該是有褒貶的笑,有愛憎的笑。要使笑者有所感奮,有所啟發,有所醒悟,有所警惕。不能只是哈哈一笑,開開心而已。說笑話貴在自然。應該做到"我本無心說笑話,誰知笑話逼人來"。寫相聲、說相聲也是這樣。除了要端正創作態度外,還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不斷探索"包袱"產生的規律,用自然、健康的笑聲,去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 "包袱"應從相聲中一些引人發笑的喜劇因素中產生。它必須真實地反映生活,運用精練、概括的語言,巧妙安排的結構和前後呼應的情節等各種手段,產生藝術上的效果。 "包袱"必須風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脫穎而出,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演員也要善於標新立異,不拘泥於老一套。在相聲中安排"包袱",要善於借鑑傳統技巧,不斷推陳出新,適應時代的需要。組成"包袱"的手法很多,最主要的有重複、否定、反常、錯覺、雙關、誇張、打岔、曲解、諧音、爭辯等十種。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笑是一把火,它可以把一切骯髒汙穢的東西燒掉。"相聲"包袱"的作用正是這樣。相聲藝術結構一段完整的相聲由四個部分組成,既“墊話”、“瓢把兒”、“正活”和“底”。“墊話”,就是開場白。它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作用是一樣的,就是招攬觀眾,穩定情緒。有的墊話像跟觀眾聊天,聊的內容是大實話,藝術術語叫做“題外話”,為的是博取一笑,以便轉入“題內話”,轉入“正活”更方便些。新相聲的“墊話”以“題內話”居多。“瓢把兒”,就是由“墊話”轉入“正活”的過度部分。“底”,又叫“攢底”,就是一段相聲的結尾。這個“底”無疑是最強烈的“包袱”,把整段相聲推向高潮,在笑聲中結束了相聲。

  • 5 # 東北一小夥兒

    先說下捧哏與逗哏兩個人,捧哏和逗哏是一對搭檔,在臺下對詞,在臺上表演,一對一句的說,詞對的很熟,但是在臺上兩個演員得表現出互相都不知道對方要說什麼,如果沒表演到位,觀眾就會覺得彆扭,覺得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季花應該怎麼扦插才能夠快速生根?秋季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