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風即風
-
2 # 潘不安講究史
《竹書紀年》一、本身就存疑不能過信,二、現在對其解讀都是用心不純,導人向惡,的確是毀人三觀不能讀。
《竹書》身世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也就是司馬炎統一中國的第二年,汲郡人不準(讀音否標)盜挖魏襄王墓(後考證可能是安釐王冢),其中不見多少金銀陪葬品,卻有大量的竹簡。
盜墓賊對這些自然是沒有興趣,只拿了些能賣錢的陪葬品就揚長而去。不久後被村人發現,並通報官府,官府將竹簡收集起來足足裝了好幾車,送往洛陽進獻給武帝司馬炎。
司馬炎隨即命人整理,稱之為《竹書紀年》或《汲冢書》。
以上被稱為古本《竹書紀年》,永嘉之亂後,相關竹簡亡佚。
而之後又經過戰亂,朝代變遷,至600年後的宋代,《竹書紀年》亡佚,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出現在元明時期,被稱之為今本《竹書紀年》。其中關於春秋戰國部分以周王室紀年記事與古本的記載已經不同,所以從出現開始質疑聲就不斷,學者錢大昕認為其是偽書,姚振宗更是推斷今本是明嘉靖年間天一閣主人範欽偽作。
但是我們今人最關心的內容,《晉書》記載:
“其中經傳大異,則雲夏年多殷;益幹啟位,啟殺之;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歷;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壽百歲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今人網路上流行的舜囚堯,禹逼舜等內容在古本中未見記錄,但是太甲殺伊尹和今本記錄是相同的。
不過即使古本的真偽,卻同樣是受到質疑的
孤證不立無論古今本《竹書紀年》都受到質疑而不被主流引用,核心在於孤證不立。
正如我們中國歷史記載可直追三皇五帝時期,但是因為出土文物等證據的缺失,夏王朝至今也沒有被承認。
中國的“信史”開始於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後的歷史我們在讀史的時候可以看到,都可以考證到具體的年代,但是在之前的歷史都是模糊不清的。
那我們為什麼相信《史記》等正史,而對《竹書紀年》抱有懷疑呢?
這是因為《史記》等正史一方面來自於官修史書。野史之所以為野史,其在於古代民間缺少詳盡治療和資訊獲取閉塞,大量的內容來自道聽途說,即使是當代的事情,經過三個人轉述,到野史中也會面目全非。而由於古代史家的代代想傳,更掌握國家儲存的大量第一手資料,使得記載內容更準確,更詳盡。
但也不是說,我們就完全相信正史的,即使24史中也可能有不少謬誤的地方,但是我們今天能瞭解到的歷史都是有其他文字記載佐證,有相關出土文物。
而《竹書紀年》出土於古墓,僅有一部,之前未見流傳,內容更是與其他大量主流歷史相悖,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孤證不立,不能貿然的認可。
這就比如,我現在寫一本書,內容九真一假,但是卻改編關鍵的歷史事件,將其埋入地下,數百年後被挖出來,我這本書記載的歷史是否就全是真的呢?
《竹書》佐證上面我說到孤證不立,有些對歷史瞭解比較多的朋友,肯定會反駁,《竹書紀年》的內容是有佐證的。
佐證一
韓非子《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也。”這段彷彿印證了《竹書紀年》,但是奇怪的是舜逼堯,禹逼舜古本不見,卻是出現在今本,有後人牽招附會偽作的可能性。
更關鍵的是,這段話來自於斷章取義,和原文的意思完全相反,大多數人不讀原文,卻拿來做證據,實在可笑。我將上下文列出,大家一都便知道。
夫奸人之爵祿重而黨與彌眾,又有奸邪之意,則奸臣愈反而說之,曰:“古之所謂聖君明王者,非長幼弱也,及以次序也;以其構黨與,聚巷族,逼上弒君而求其利也。”彼曰:“何知其然也?”因曰:“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察四王之情,貪得人之意也;度其行,暴亂之兵也。然四王自廣措也,而天下稱大焉;自顯名也,而天下稱明焉。則威足以臨天下,利足以蓋世,天下從之。”這段話,實際上是韓非子以奸臣和其黨羽的口吻說出,是黨羽教唆奸臣顛倒黑白,欺騙天下人。
也恰恰證明了,在尚且無法證實《竹書》的情況下,我們寧可將其當做偽書。
佐證二
現在很多人用清華簡中的內容佐證《竹書紀年》是真的,主要是抓住了《系年》部分內容與《竹書》有吻合交叉,但只能佐證對應內容,而清華簡中記載的一些內容,卻是啪啪的打了今本的臉。
清華簡《保訓》: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於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於上下遠邇,乃易位邇稽,測陰陽之物,鹹順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茲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受厥緒。這段話記載的是周文王在病重時對武王說的話,恰恰和主流記載中堯禪讓於舜的過程相吻合,而不是舜囚禁堯,逼迫讓位。
少不讀《竹書》雖然《竹書紀年》的真偽存疑,但是很多人抱著兼聽則明的態度認為讀一讀《竹書紀年》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感覺《竹書》更符合人心人性。
錯了,這是因為,人性壞了!
有一種觀點認為,竹書出土的時間恰恰是在司馬炎時期,而挖掘竹書的盜墓賊偏偏叫不準,參考其內容,再想想司馬家的所作所為,不得不讓人深思。也許竹書出土確有其事,但是究竟會不會像歷代呈報祥瑞一樣,為了迎合司馬氏而對一些內容進行篡改,以竹書帶來的思維進行思考是很有可能的。
這也正合了韓非子《說疑》中奸臣和其黨羽的那段對話。現在網路上大量的宣傳竹書,就好像黨羽教唆奸臣一樣,使得人心越來越醜惡,尤其是還沒有形成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青少年來說,少不能讀《竹書紀年》。
所以關於題主的問題,沒有必要澄清,一《竹書紀年》真偽難辨不能過信,二現在對竹書紀年的解讀過分導人向惡,還沒有正確史觀的青少年不能讀。
-
3 # 浸淫之辭
很多人研究歷史都走入了誤區!
史書只是參考,在歷史研究中是地位最低的!研究歷史有幾個重要途徑,都建立在考古的前提下,其中沒有史書。
一、分子基因研究。從考古遺蹟中提取的基因,可以最有效的瞭解遺蹟的族群。比如埃及隱瞞木乃伊的父系分子基因,就是一個歷史騙局的一部分。你們猜古埃及的統治階級是什麼人?
二、物質文化傳承。就是考古中那些瓶瓶罐罐還有各種雕塑工具之類。這可以推斷出不同位置文明的遷徙和演化過程。就是找共同點而已,但不能單獨論證,畢竟不同文明可能出現相似的文化。
三、邏輯。這個很好理解,就是一切推理要有邏輯,要符合客觀規律。沒有被發現的歷史甚至也可以用推理找出幾種可能性,這甚至比史書來的準確。而且邏輯要貫徹始終,比如第一點,就要邏輯的判斷,基因檢測是出自主墓還是陪葬。
最後才是結合史書,看看他們為何要如此的編寫,在這些條件都吻合時,就能基本確定歷史的原貌了。
所以,從陶寺文化和石峁文化破壞的程度看,堯舜之間必然有戰爭的。這並不毀三觀,因為三觀本不正~
回覆列表
盛傳是出自《古本竹書紀年》的,網上經常以#竹書紀年毀三觀#的標題出現,共有9大點:
1、舜囚禁堯,最後把堯殺死,奪取帝位;2、舜大肆消滅堯的死黨,將其稱為四凶,其中包括禹的父親;3、禹據夏地抗舜,終擊敗舜,將其流放到蒼梧,舜死在蒼梧;4、禹死,啟即位,益密謀奪位,結果被啟殺掉;5、伊尹篡權奪位,後被商王太甲復位誅殺;6、商王文丁殺周文王父季歷;7、共和元年。不是周公、召公聯合執政,而是諸侯國共國伯和代周天子執政,而稱“共和行政”。8、周文王被紂王拘押,不是因為崇侯虎進了讒言,而是周文王與紂王發生軍事衝突,敗而受俘;9、周武王乘紂王主力東征東夷,進而偷襲商都對唔住:上面9大“震精!”,《古本竹書紀年》裡1個都沒有!
啊不~抱歉,其實還是有1個的——就1個,不多不少。那就是“伊尹篡權奪位,後被商王太甲復位誅殺”。現在99%的網友都認定《古本竹書紀年》徹底顛覆了中國的傳統史觀,尤其是儒家的“禪讓”典故,然後,很遺憾,你們所看到的這些“震精!”記錄,除了伊尹篡權那個,其它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
再說3遍:
“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好像還不夠,那我再加多10遍!
“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毀三觀”只有在《今本竹書紀年》裡有!不信?好,那你就來看看:
一、《竹書紀年》有兩本1、第一本,就是俗稱的《汲冢紀年》,也就是晉太康二年在河南衛輝市出土的那份,據傳是戰國魏國史國所寫的紀年體。
這本,經“五胡亂華”後已經完全亡佚——永遠的消失了。2、《今本竹書紀年》
《今本》有點複雜,因為嚴格來講,其實它有兩個版本。
一本是宋代後出現的,但後來又再次佚失。而我們今天的《今本》,是清代文人陳廣倉等文人編撰過的。再說3遍:
《今本竹書紀年》是清代陳廣倉等文人編撰過的。《今本竹書紀年》是清代陳廣倉等文人編撰過的。《今本竹書紀年》是清代陳廣倉等文人編撰過的。這本書是公認的偽史。
目前最為可信的,只有《竹書紀年3.0》:
亦經王國維與朱右曾兩位清末民初大學者,比對北宋以前的史書記載的《古本》段落,重修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注意了,又再說3遍!
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不夠,再來10連發!不怕編輯說我灌水,因為我後面有大量乾貨:
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只有王朱兩人重新緝錄的《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才是正史!!!記住了:自王朱兩人之後,又出版過多本《古本》,只要是取材來自他兩人的,才可信。其它一律定義為《今本》。
二、《今本竹書紀年》引發的謠言1、《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帝堯陶唐氏》雲“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這9個字的前面還有6個字:“作者注:《竹書》雲......”啥意思呢?????
作者此處的“《竹書》”,是指《古本》,所謂”雲“,明擺就是說連作者本人都不敢確定,他是聽不知道誰說,《古本》是這樣寫的,而不是說他是經過考證得出的結論。《今本》作者的這種表述其實也並無不妥,亦非新鮮事,因為早在戰國時荀子與韓非子就這樣懷疑過”禪讓“,《今本》的作者只不過是重彈了荀韓的“老調”而已,但這並不等於他是在蓋棺定論——“網上流傳的言論,實為掐頭藏尾、斷章取義”!
2、大禹據夏地以抗舜???
其二,網路雲出自《古本竹書紀年·帝禹夏后氏》有“大禹據夏地以抗舜“,《古本》是沒有的,《古本》的《堯典禹》之篇章記載和《尚書》《史記》完全一致,都是讚美溢美之辭,並且明確他們之間就是透過禪讓來交換政權的。也就是說“大禹抗舜”就是典型的“歷史發明”!
三、伊尹到底有沒有篡位??這一件事,《古本》是有的,如圖:
注意上圖中的“約按:此文與前後不類,蓋後世所益”。這段話是王國維或朱右曾備註的,寫得清清楚楚,兩位大師的意思是:伊尹是脫離昏君太甲自立,但由於今人讀不通,遂誤以為伊尹篡權奪位。而後面的“王(即太康)潛出自桐,殺伊尹”,兩位大師則認定完完全全是後世加進去的。
事實上,《今本竹書紀年》正是大量的引用了自漢代以降、到明清止,歷代各家解讀過《古本竹書紀年》的大量書類,所以存在大量的錯誤和混亂:比如上面提到的“《竹書》雲‘昔堯德衰……’”這句話最早是出自唐代《括地誌》。《今本》作者的原話是:
“《括地誌》雲:……《竹書》雲: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這句話的大白話直譯是:
“《括地誌》這本書說《(古本)竹書》上面寫了舜囚禁了堯帝,同時又囚禁了他兒子丹朱,還不準人家父子相見”。看懂了嗎?這就是典型的二手謠言傳播!還有更荒唐的是,所謂“舜放堯於平陽”,是出自一本叫《汲冢瑣語》的書,這本書非常特別。為什麼?
因為,它是與西晉的《汲冢紀年》一起出土的書,然而,很遺憾的是,作為出土《汲冢書》第一手研究者的西晉學者束皙卻說這本書是:
“《汲冢瑣語》十一篇,(乃)諸國卜夢妖怪相書也”——《晉書·束皙傳》這書裡面記載的就是卜夢、解夢、預言、怪異、遙知等光怪陸離的鬼怪之事。
10連發:
《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汲冢瑣語》從頭到尾都不是史書!!!四、那伊尹到底有沒有篡位??儒家有沒有吹牛???
雖然王國維與朱右曾兩位大家已經判定“伊尹篡位”是“後世所益”,但肯定還會有人說“他倆憑什麼肯定了”???
對吧??
好,那就讓出土史料來證明,看看他倆到底對不對:
如卜辭圖片1:“伊”即指伊尹。“宀”+一個“方”字再+一個“正”字底,是“配享”的意思。此卜辭的意思是說祭祀的人們認為伊尹已經享受到了祭品。如卜辭圖2:也是同樣指伊尹已經享受到了祭品。與商朝開國皇帝和商朝的先祖,商先王“上甲”同樣配享:你說伊尹篡位???
除了這兩條卜辭職外,另外還有9條祭祀伊尹的,就讓你們一次看個夠!
“四牢”即四頭牛,這在那個時代,已經是相當相當滴“壕”了!伊尹還能接受“卯羌”——羌人是殷商最喜歡用的戰俘人牲,說明伊尹還有很高的軍事地位。
伊尹還能“呼風喚雨”,可見在農業建設方面,他有過傑出貢獻!
最後這一個,知道是什麼骨頭嗎?
是大板的牛肩胛,這是商王才有資格享受的祭祀卜骨。
結論:
《古本竹書紀年》與《尚書》,及所有儒家典籍記載:完全一致!四、禪讓是存在的最後,你們都不信“禪讓”,那我就來給你們重新科普一下:
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後德讓。下管鼗鼓,合止祝柷,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書·虞書·益稷》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濃重、盛大,且神聖的禪讓儀式。“虞賓在位,群后德讓”——虞賓,何許人也?對照《古本》可知,“虞賓”就是堯之子丹朱。“祖考來格……群后德讓”——後,乃夏及以前帝王的專稱,此處顯然是指天下各邦的諸侯,或是部落領袖。那麼,他們來幹什麼?不用問都知道,就是來見證這場禪讓儀式的,因為即將產生新的天下共主。此文請拿去,以後誰再拿所謂“《竹書紀年》毀三觀”汙衊儒家,就用這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