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成對的黃鸝在新綠的柳枝上鳴叫,一行白鷺在青天上自由飛翔。憑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畫,門外停泊著來自東吳,暢行萬里的船隻. 比較全面的:白鷺――一種水羽毛鳥,羽毛白色,腿很長,捕食魚蝦。 西嶺――指岷山,在成都西面。 東吳――指現在江蘇省一帶地方,古代是吳國所在地。 黃鸝有兩隻,各自佔據一株青青楊柳的梢頭,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聲泣語,比唱歌還要動聽。水邊上的沙灘那裡,正有一行白鷺展翅起飛,向高高的藍天忘記翩翩而去,它們雪白的身影映著碧藍的晴空,顯得十分瀟灑,優美。 草堂的四壁並沒有限制詩人的視野,更沒有妨礙詩人的想象,反而給他的觀賞增添了幾分藝術情調。那終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視窗從百里之外收納進來,不恰好成為一幅山水壁畫?那停泊在門前的幾艘航船,聽說正準備揚帆萬里,定然是下岷江、轉長江、遠到東吳去吧!西嶺遠隔百里,卻說它含在自家視窗;航船泊在門外,又說它要遠下東吳。遠景把它移近,近景將它推遠,在遠和近的推移變化之間,千秋西嶺和萬里東吳,全都聚攏到詩人的草堂跟前來了。 這首四名小詩,句句都是寫景。遠遠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發聲的,飛行的,靜止的,靜而欲動的,紛然呈現在草堂 周圍,與詩人共同組成一個多姿多彩、生動和諧的廣闊天地,在這個天地裡,寄託著詩人濃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萬物、對祖國山河絕句來源於兩漢,成形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大唐。當時都是四句一首,稱為“聯句”。《文心雕龍·明詩》所謂“聯句共韻,則柏梁餘制”。唐宋兩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絕句風靡於世,創作之繁榮,名章佳什猶如群芳爭豔,美不勝收,可謂空前絕後也。 絕句,又叫“絕詩”,或稱“截句”、“斷句”,截和斷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詩法源流》的解釋,絕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擷取律詩四句,或截首尾二聯,或截前二聯或後二聯,或是中間二聯。另外一種說法是從“五言短古,七言短歌”變化而來,唐人賦予它以聲律,使它定型,就成絕句。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臺新詠》就有“古絕句”的名稱。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在律絕盛行以後,古絕句仍然被沿用發展下來。古絕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這裡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 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宋】楊萬里 天邊綠錦織雲機,全幅青羅作地衣。 此是農家真富貴,雪花銷盡麥田肥。[編輯本段]絕句分類 絕句按字數分:五言絕句及七言絕句。[編輯本段]五言絕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五言絕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編輯本段]七言絕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關詩句範例如下: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①。 跟律詩一樣,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跟律詩一樣,律絕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③。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④。 跟律詩一樣,律絕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⑤。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摧。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⑥。 ···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絕句原則上可以不用對仗。上面所引八首絕句當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對仗的。 現再舉兩個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 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上面所引的絕句已有一首(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後》)是在首聯用對仗的,現在再舉兩首為例: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郿塢(第二首) [宋]蘇軾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裡金多退足憑。 ··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 但是,尾聯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上面所引王之渙《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下面再引兩個例子,一個是首聯半對半不對,一個是全篇完全用對仗: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絕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有人說,“絕句”就是擷取律詩的四句,這話如果用來解釋“絕句”的名稱的來源,那是不對的,但是以平仄對仗而論,絕句確是擷取律詩的四句:或擷取前後二聯,不用對仗;或擷取中二聯,全用對仗;或擷取前二聯,首聯不用對仗;或擷取後二聯,尾聯不用對仗。 二古絕 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於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絕: ⑴用仄韻;(有爭議,有很多學者詩人認為律絕的標準是粘對律句,與韻的平仄無關)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絕。例如: 夜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舉頭”句不粘,“低頭”句不對,所以是古絕。 五言古絕比較常見,七言古絕比較少見。現在試舉杜甫的兩首七言古絕為例: 三絕句(選二) [唐]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 ········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 ····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 第一首“惟殘”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說”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聯與首聯不粘。第二首“縱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婦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不盡合。 當然,古絕和律絕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後,即使寫古絕,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這裡把它們分為兩類,只是要說明絕句既不可以完全歸入古體詩,也不可以完全歸入近體詩罷了。 ①依平仄型別來看,七言平起式等於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於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當少見,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為少些罷了。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也與律詩相同。李商隱《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就是這種情況。③泊,入聲。煙,平聲。④比,上聲。西,平聲。⑤恐,上聲。天,平聲。⑥不,客,入聲。何,平聲。⑦看,平聲。[編輯本段]詩詞及賞析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註釋: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 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溼泥忙築巢, 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遲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溼又軟。 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賞析】這首詩描寫了春天美好動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處著眼,視野開闊,描寫了自然界的大環境。詩的開頭突出“遲日”,統領全篇。正因為春天來到,才會出現“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現象。後兩句生動地描寫了兩種可愛的動物,寫燕子的動態,顯出春意繁鬧;鴛鴦的靜態顯得悠閒自在。動靜搭配,相映成趣。這首詩意境優美,格調清新,自然流暢。 【中心思想】這首詩抓住Sunny、江山、春風、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鴛鴦、泥融與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明麗紛繁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後暫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 絕句 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賞析】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宋人趙與□《娛書堂詩話》捲上曾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捲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閒暇,無蔬筍氣。如雲:“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朱熹激賞其詩,所使用的標準是有無“蔬筍氣”,實際上是宋代詩學理論探討的問題之一。蘇軾在《贈詩僧道通詩》中說:“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自注:“謂無酸餡氣也。”可能是第一個提出這一命題。他評唐代司空圖“棋聲花院靜,幡影石壇高”二句說:“吾嘗遊五老峰,入白鶴院,松蔭滿庭,不見一人,惟聞其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儉有僧態。”(《書司空圖詩》)便明確表現了這一傾向。他的對僧詩蔬筍氣的反對,也得到了不少詩人的贊同。如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說:“近世僧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氣,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殘棄。又自作一種僧體,格律尤凡俗,世謂之酸餡氣。”考察蔬筍氣的內涵,大約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儉之類,這本是與僧家生活和精神緊相聯絡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特定的“林下風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七引《西清詩話》說:“東坡言僧詩要無蔬筍氣,固詩人龜鑑。今時誤解,便作世網中語,殊不知本分家風,水邊林下氣象,蓋不可無。若盡洗去清拔之韻,使與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問在《木庵詩集序》中更直截了當地說:“詩僧之詩所以自別於詩人者,正以蔬筍氣在耳。”(《遺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確,如果我們承認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的話,那麼,對那種最能反映詩僧生活狀態的蔬筍氣又有什麼理由不加以認可呢?蘇軾諸人的說法其實是要把一切詩歌創作都納入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和標準中,而抹殺其應有的獨特性。這一點,甚至和蘇軾本人經常在詩歌理論中所表示的對多樣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們寧可理解為是他的一時之言,因為,從他的一些具體作品來看,也是並不缺少“蔬筍氣”的。話又回到志南的這一首詩,朱熹稱讚其沒有蔬筍氣,也是從士大夫的立場說的。這說明志南是詩歌創作上的多面手,不管有無蔬筍氣,僧人都能寫出好詩。 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註解】: 1、飛橋:高橋。 2、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韻譯】: 隱隱看見一座長橋,被野煙隔斷; 在石嶼的西畔,借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評析】: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 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後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 尋找桃源。詩的構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蘅塘退士批註:“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記》。”這話不無道理。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字意〗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燒。 過:過去。 何:什麼。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 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鑑賞〗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 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佈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 靡,多麼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 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絕句 唐 .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鑑賞〗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彷彿給人營造出一個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黃鸝的啼叫,彷彿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好一片具有喜慶氣味的生機!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此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此著一“上”字之妙。此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象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劃,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機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上句寫白鷺的飛翔上天,前間的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一說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澄,晴天麗日故可睹西山雪嶺。但我卻以為此說不甚如意。可否這般理解更好一點:上兩句已點明,當時節全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這給人就有一處溼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際溼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仿如潤含了感受,這不更能寫出對那種帶著溼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嗎?而“西嶺”則不妨理解為詩人看到帶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繼而以那西嶺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見之雪。但詩人為何以這“千秋雪”代窗上這上年的殘雪呢?詩人失落多年的運用,使所表達的意境更廣遠。上文我已簡單述了杜甫寫作此詩的處境,當年,杜甫已久離朝廷飄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機。的無限深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生飛機上用嘴幫老人吸尿感動全網,但是此舉會有染病的風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