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拉布拉多的歷史觀
-
2 # 萬人迷2333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一戰結束。這場浩劫當中德國傾盡國力,到最後還是變為戰敗國,任人宰割。
作為同盟國的老大哥,德國遭到英法國家的嚴重懲罰和削弱,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全部被瓜分,部分領土也被波蘭與法國佔領,萊茵變為了非軍事區。德國也為戰爭背上了相當沉重的債務: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政府需要賠付2690億金馬克,相當於9.6萬噸黃金!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的情況下,德國經濟一落千丈。但是是什麼使德國在二十年後又有實力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呢?我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1
國家實力尚存
儘管第一次世界戰爭進行的異常慘烈,但是德國的本土沒有遭到大量的破壞:學校、醫院、工廠等國家基礎設施還在,使得德國擁有著一批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國民,而這些人成為日後德國重建的中堅力量,這也是德國崛起的根本原因。
2
美國的援助
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擬定一項解決賠款問題的計劃,史稱道威斯計劃。該計劃企圖用恢復德國經濟的辦法來保證德國償付賠款。
在此之後,大量美國資本湧向德國,德華人得到了美華人的鉅額貸款和幫助。英法兩國也要幫助德國,這是為啥啊?德國窮的叮噹響怎麼還欠我們的錢,所以只能扶持德國
還有德華人的死對頭猶太人,作為世界經濟的掌握者,猶太資本也幫助了德國快速回復經濟。
3
綏靖政策
一戰德國的軍事實力給英法兩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幾乎一代歐洲年輕人因此喪命,所以英法還是很忌憚德國的實力,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極力避免歐洲戰爭的再次爆發,甚至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英法的縱容為德國崛起創造了條件。
最後,德國在英法的縱容下野心越來越大,最終爆發了第二次世界戰爭。
4
領導人
1934年,興登堡去世,希特勒將“總統、總理、三軍最高統帥”的職務集於一身,廢止了共和國,建立了獨裁政府。
毋庸置疑的是,希特勒確實是一個天才,希特勒上臺後,創造了經濟上的神話,3年時間讓德國從萎靡不振中崛起,解決了前總理不能解決的失業問題、麵包問題,國內強國心態和自豪感爆漲。
希特勒上臺後,很好地利用了民眾普遍存在的愛國主義和為一戰復仇的心理,就是這股勁,給德國國家發展打入了一針強心針,使得德國在戰敗二十年後快隨發展到歐洲強國水平。
-
3 # 白楊樹下談歷史
眾所周知,一戰和二戰的發起國——德國在短短的20年內連續發動了兩次的世界大戰。尤其是在一戰後,受《凡爾賽合約》制約的德國,經濟蕭條,失業率高,通貨膨脹。在這20年內發生了什麼?讓德國迅速崛起。前段日子,我查閱了一些一戰後德國的書籍和資料。驚奇的發現大家從經濟、制度的角度分析了一戰後德國崛起的原因,但與之相輔相成的軍工業的快速發展,更是日後德國軍隊橫掃整個歐洲重要原因。
一戰後德國的軍工企業沒有遭到破壞,成為日後發展重要支柱。
戰敗後的德國雖然割地賠款,盛產煤、鐵的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紡織中心西里西亞大部分割給了新獨立的波蘭。但是他保留了德國西部的主要工業區,這其中就有當時世界上第一大兵工廠——克虜伯軍工廠。克虜伯軍工廠在一戰期間就威名顯赫,它主要以生產大炮為主,在日後德國兵器工業的發展中,它為德軍提供生產了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技術的坦克、火炮以及各種槍支彈藥。由於以克虜伯軍工廠為首的德國軍工業體系沒有遭到破壞,併成為了日後德國兵器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首先,一戰後的德國軍工基礎工業儲存良好。一戰後,西部雖然失去了萊茵區和阿爾薩斯兩個工業省份(它對德國的軍工產業影響不大),但是主體的魯爾工業區被完整的保留下來,這其中就有賓士、寶馬、大眾、勞斯萊斯、保時捷等德國著名的汽車企業,還有梅塞施密特、西門子電氣、聯合化工、克虜伯鋼鐵、萊因重金屬等世界一流的公司,這都是德國的軍工產業在一戰後能夠繼續發展保證。
其次,德中國產業工人的素質高,創造力強。德國的產業工人的素質高,就是放在現在,也是全世界公認的。德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手工業生產史的國家,這使德國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培訓。遠在公元1717年,就率先在世界上第一個開始實施國民義務教育,尤其是培養具有高水平操作能力並具有一定理論知識的高水平技術工人。使得當時的德國擁有幾百萬的產業工人,其中高階技工的比例就佔到49%,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製造能力是一戰後德國兵工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第三,秉承“工匠精神”,科技助力,兵器工業水平進一步提升。“科學是第一生產力”,二戰前德國的柏林科學院就是當時的科學聖地,德國是獲得諾貝爾學獎最多的國家,於是德國的兵器工業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軍工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德國的產業工人秉承著“工匠精神”,總是嚴謹、精益求精,永遠要做到更好,同時他們對機械製造還有著天生的熱愛和天賦,生產出當時最先進的殺人武器,以至於盟軍士兵對那些沾滿了戰友鮮血的武器沒有絲毫痛恨,反而視若珍寶。
一戰後德國武器設計理念依然領先世界。
一戰後,德國科學技術和兵器工業依然保持的世界領先水平,英法等國用《凡爾賽合約》來制約德國兵器工業的發展,武器生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這些反而促使聰明的德華人在武器設計上必須另闢蹊徑,創造性的研發出了當時世界上最早的火箭,生化武器,原子武器等等。
一是巧妙規避《凡爾賽合約》的限制,打擦邊球,更加重視武器的先進性。《凡爾賽合約》取消德國海軍、空軍,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的規模。於是德國要求從小學就開始軍事訓練,廣開軍事院校,培養軍事人才,二戰伊始,本來10萬人的部隊,迅速變為100多萬軍事素養很高的部隊;空軍藉口辦飛行學校和派遣學生去國外的航空學校去學習;海軍則採取秘密研製的手段,研發最新的戰列艦、潛艇等。同時,大量的軍工技師依然在搞科研,尤其是飛機、軍艦之類的技師,他們並沒有失業。再有1922年4月16日德國和俄國簽訂“友好合作,在經濟上互惠互利”的條約。在簽署的秘密附件中規定德國可在俄國訓練部隊、試驗凡爾賽條約中禁止的坦克和飛機等武器。
二是善於總結戰爭經驗,研發最新的武器成果並加以利用。《凡爾賽合約》要求一戰後的德國不得生產大規模殺傷武器,比如重機槍等,德國的軍工技師們就潛心研發MG42輕機槍(至今不發展重機槍),它1600發/分鐘的射速,比傳統的重機槍快近3倍,是二戰盟軍的噩夢,盟軍聽到MG4輕機槍的槍聲,就會停滯不前或者掉頭逃跑。另外,一戰塹壕戰雙方僵持不下,傷亡慘重,參戰各國都急需一種有效的突防武器來打破這種堅固防禦,於是德國軍工就研發了P-40衝鋒槍,它短小精悍,槍身摺疊以後,僅長62釐米,便於在狹小的空間使用,30發彈夾可以連續射擊,工藝簡單,適合大批次生產,成為塹壕戰的剋星。
三是德國科學家們的民族情緒被激發,轉化為武器發明的優先性。二戰前,德國是獲得諾貝爾學獎最多的國家,像愛因斯坦、馮布勞恩等許多大家熟悉的科學家。然而《凡爾賽合約》讓高傲的日耳曼民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掠奪性的制裁嚴重傷害了德華人民的感情,從而激起了全國上下的民族主義和復仇情緒。遭受打擊最重的德國軍人、軍工企業家和軍事科學家更是不約而同的朝著反抗條約、重振德軍的目標開始奮鬥。科學界優先向軍事和兵器工業傾斜,他們優先研發兵器,德華人就是想透過再一次的戰爭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和恢復民族自尊心。於是德國科學家們研發了導彈、噴氣式戰鬥機、突擊步槍、雷達等等,這些成果被迅速優先發展,比如:德國的飛機制造工廠,在戰爭爆發後年產飛機幾萬架。
注重武器間搭配協同默契,促成新的戰術理論的誕生。
先進武器的發明促使德國戰術理論和軍事技術上的創新,武器間的搭配和協同作戰模式,是一戰後德國軍隊的重點研究方向。於是當時最早的制空權和機械化作戰的概念就是德國率先使用的,以機械化突擊為核心的閃電戰術引發了一場軍事革命,引領戰後各國走上了摩托化、機械化的道路。
第一,總結一戰塹壕戰的教訓,注重步坦協同作戰,集中使用坦克。一戰中的塹壕戰、陣地戰和消耗戰佔據了主導地位,成為了一場漫長而痛苦的折磨。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防禦性武器優於進攻性武器。每當發起集團式衝鋒時,就被深長的壕溝、巧布的地雷、密實的鐵網,再加上重機槍形成的防禦體系,使這種進攻方式幾乎失去意義。於是戰後德國吸取教訓,重點研究突破塹壕戰的戰術,在以先進坦克為核心,坦克與步兵協同前進突破敵人防線,步兵依靠坦克的裝甲來躲避敵軍的機槍和火炮射擊,坦克依靠步兵來防禦單兵反坦克攻擊。同時,集中使用坦克快速突破敵人的第一防線,迅速插入敵軍縱深,跟隨的步兵乘坐卡車和裝甲車也迅速跟進,擴大戰果,以到達將敵人分割包圍的戰略。
第二,加大空軍和坦克研發力度,並推進新的的協同戰術的產生。根據《凡爾賽合約》德國空軍被解散,但是大大小小的"飛行俱樂部"在德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一戰中獲得了豐富作戰經驗的德國空軍飛行員則被編入陸軍繼續服役,正是德國空軍飛行員在陸軍中的服役經歷,使他們充分地意識到了空地協同作戰的重要性。1934年,新的德國空軍成立,其骨幹軍官全部來自於陸軍,而新入伍的新兵也要先進入陸軍接受地面作戰的戰術以及條令訓練。另外,在日常訓練以及定期的演習中,建立了"與陸軍緊密結合"的初步空地協同理論。二戰爆發後,德國空軍和陸軍的聯絡是卓有成效的,無論是在集團進攻規模還是在戰鬥小分隊的規模上,這種聯絡都使德軍的戰鬥力得到倍增,在空地協同這一點上,德華人遠遠地走到了英法等國的前面。
第三,積極探索各武器間相互補位的作用,使他們形成戰術體系。德軍十分重視火力搭配的實效性和實用性。因此,在主要使用的武器方面比較簡潔,非常接近現代化的裝備體系,這對於減輕後勤壓力是有好處的。以一個步兵班為例:在二戰爆發前,一個德軍步兵班是十人,一名班長和9名戰士,班長配發MP-38衝鋒槍,另有一名機槍手,使用著名的MG-34輕機槍,還有一名副機槍手,另外機槍手和副射手都有自衛手槍。另外七名步槍手使用Kar 98k毛瑟步槍。這在二戰初期是各國戰鬥班一級中火力最強的一種搭配,它們相互補位,形成一個很好的戰術體系。
結語: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苛刻的《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國防和軍工業進行了摧毀式的打擊。然而僅隔20年,德國再次崛起,在二戰初期橫掃歐洲,所向披靡,取得輝煌戰果。雖然在反動的軍國主義、病態的復仇心理驅使下,使德國逐步走上窮兵黷武的侵略道路,但是德國從嚴酷逆境中重新振作的過程,卻彰顯了德國軍工業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優秀的軍事理論,在世界軍事歷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筆。
-
4 # 惜花公子
真正的歷史都是活在歷史的塵埃裡,長達4年多的二戰已經遠離現在70多年,提前二戰對於德軍的強大無不稱其,各界更是都給出了不同的說法與評論。然則不過以下三點而已,天時、地利、人和等。古語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及“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出自《孫臏兵法·月戰》,且看惜花一一道來。
一、天時
天時:指的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出自《百度百科》,少年時的希特勒貧困的生活、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讓希特勒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隨後一戰中較為優良的表現,更加體會到戰爭帶來的不公平,更加堅定希特勒心中的不滿與抱負,然而上天都是公平的,再一次調查秘密集會中,作為旁聽者得希特勒痛斥其集會中較為不合理的發言,而後更是被其組織接受與邀請,早年的博覽群書與軍隊生涯,為希特勒的演講積累了大量的事實根據。讓其的演講變得那麼的生動與貼近生活,更是說盡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傳十、十傳百讓希特勒的從政觀念、各類言論等成為輿論的焦點。而後更是讓一個小黨派再其運作下,一躍成為德國的執政黨,其更是成為國家的領導人。
二、地利
地利:指的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希特勒上臺後面臨的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德國,外債高築、國內大量失業、還要償還《凡爾賽條約》的各類債務與義務及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等等非常不利的條件。然而這些困難沒有難道希特勒,再其與一幫德國的精英們的精心安排下,一個看似死局的局面,硬是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德華人民不斷從貧困中走出來了,失業問題不但被解覺了,更是在後期出來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使得希特勒在國家最高元首的寶座上做的更加的穩固,更加得到了更多人支援。
三、人和
人和:指的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成功的關鍵)。希特勒在得到從民心,到外部各國的“綏靖政策”的安撫後,讓其野心變得更加膨脹。其實現其願望變得更加進了一步。一面透過其武力不斷製造摩擦,收復丟失的領土。一面利用一戰的創傷與仇恨不斷在輿論中樹立起,除猶太人以外,其他人都受益的各類利益政策。建立起日耳曼民族是最為優秀的民族的口號等等,讓其德國內部變的異常團結。周圍強國一而二、二而三的容忍,讓各類條件成熟後的法西斯德國,開始向世界張口了其尖牙利齒。一場誰都沒有預想到的戰爭也就此開始從歐洲大陸上燃起,後來更是波及全世界。
亂世出英雄,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讓看起死氣沉沉的德國,一下發展出了非常旺盛的德國,當時世界各強國的各界都禁掉了一對下巴吧。
回覆列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給東歐各國以及蘇聯人民造成了沉重的傷害,尤其是納粹德軍對待猶太人的態度與做法,納粹德軍為了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專門建造了集中營,很多的婦女兒童慘死於集中營中。
希特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納粹德軍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南征北戰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將法國,英國等昔日的歐洲霸主打的落荒而逃,並且,納粹德軍還深入蘇聯腹地,差點將蘇聯消滅。
但是,納粹德軍發起的戰爭並不是正義的戰爭,再加上德軍的隊友----義大利屢敗屢戰,另外,義大利還不斷的拖德國的後腿,更嚴重的是,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將強大的美國也拖入了二戰。
面對這兩個坑貨隊友的做法,希特勒十分的憤怒,也正是由此,戰爭的形勢發生了變化,納粹德軍開始在東線與西線戰場屢敗屢戰。
蘇聯戰士
1942年,在蘇聯軍民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以後,勝利的天平就慢慢的向蘇聯英國法國美國等同盟國傾斜了。另外,擒賊先擒王,於是,德國的首都柏林成為了英國、美國、法國、蘇聯等國家空襲的重點目標。
為了讓希特勒早點投降,從1940年開始,英國空軍,美國空軍,蘇聯空軍對柏林進行了多次的空襲,尤其是1945年的2月3日這一天,美國空軍出動了1000多駕轟戰機對柏林的元帥府,軍工企業,鐵路等重點目標進行了精準打擊。
在1945年,盟軍對柏林進行了接連不斷的空襲,美國空軍白天空襲,英國皇家空軍就在晚上空襲,柏林城內一篇廢墟,柏林城內的建築每三座中就有一座被摧毀,另外有五萬多人在空隙中喪命。
空襲柏林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空襲下,在柏林城一片狼藉的情況下,一萬兩千名的警察依然在執勤,郵遞員依然在收發快遞,垃圾仍然有清潔工在收集,送奶工忙碌的身影像往常一樣在穿行,食品店,麵包店每天的早上還在開門,洗衣店,美容店,乾洗店的生意似乎沒有受到影響。
由於美國的空軍在每天早上的九點就開始對柏林城進行轟炸了,德華人就早早的提前去工廠上班,一切都好像往常一樣。
眾所周知,德國最後戰敗了,但是,二戰後的德國沒過多久就快速的崛起了,這裡面雖然離不開美國的援助,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是德國快速崛起的最大外因。
柏林送奶工
但是,決定事物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內因,內因起決定作用,當我們看到空襲的間隙後,德國民眾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自己的精細化要求就知道了。
一萬兩千名的警察依然在執勤,郵遞員依然在收發快遞,垃圾仍然有清潔工在收集,送奶工忙碌的身影像往常一樣在穿行,食品店,麵包店每天的早上還在開門,洗衣店,美容店,乾洗店的生意似乎沒有受到影響。
由於美國的空軍在每天早上的九點就開始對柏林城進行轟炸了,德華人就早早的提前去工廠上班,一切都好像往常一樣。
德華人
德華人的注重紀律、規則,對自己要求整潔,對身邊的環境也要求清潔,整齊的特點在以上的文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有這樣特點的人不成功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整個德國的民眾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呢?所以說德國才會在二戰後崛起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