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代以前寫字,是先從楷書開始的嗎?
8
回覆列表
  • 1 # 子衿書法

    從王羲之傳給王獻之的樂毅論來看,晉人的書法是從楷書開始學習的。

    正體字,(包括篆隸楷)是作為原生字型,應用於官府文字。這是因為正體字的規範性所決定。它在認讀方面不會造成混亂。蒙童的識字,必須是規範的正體字。官府的行文告示,總不可能整的和書法展覽似的講求藝術性,對吧。只能以大家都不會產生誤讀的書體來書寫。即便是碑文,絕大部分都是以楷隸篆三種字型來書寫。唐太宗開始了一個先例,用行書書寫了《溫泉銘》。而草書作為碑文的,還沒有。

    晉唐時期的筆法,以初唐為界線。這一時期的筆法以王羲之書法作為士大夫們追摹的物件。簡捷自然。到了中唐時期,則出現了顏真卿方折圓轉的用筆。運筆的筆法變得複雜起來。顏真卿把篆籀的筆法,結合應用到楷書當中,使唐初簡練的露鋒,改變成為了以藏鋒為主的用筆方法。魯公的古樸莊重,開創了有別於東晉和初唐秀美的書風。到了柳公權的時候,更是把端莊嚴謹的書風推向了極致。人們在說唐人尚法,是這一時期眾多的書法家共同創造的。

    為什麼有人認為晉唐書法是書法中的唯一法則?晉唐書法,是中國書法的源頭。大家學習書法,都要先知道書法的標準是什麼。唐代學東晉,宋代學唐代。到了元明清以後,大家全都拋棄了宋代書法,這是什麼原因?宋人尚意,意的境界不是高於法嗎?為什麼無人學習?宋人之意,非古意。乃是己意。蘇黃米蔡,莫不如此。以己之意,恣意而為。故不為人所重。

  • 2 # 翰墨書道

    晉唐書法可以說是中國書法歷史的一個分界嶺,晉唐書法是中國書法的成熟時期和鼎盛時期,特別是楷書書法,即是晉代以前書法技法理論的高度總結和提煉昇華的歷史階段下,也是書法理論與實踐的完善階段,與書法家有二王和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與理論有孫過庭《書譜》,這就構成了晉唐書法的高度和在歷史上的地位,還有作品的流傳問題,晉唐以前作品,越往前越少,而在書法的自覺性方面也是超越晉唐以前的。

    對於學習書法而言,學習晉唐書法,一則“取法乎上”,一則於技法方面可以承上啟下。

    在說,由於唐代李世民對書法的極度熱愛,推崇,宣傳,甚至親自為王羲之作傳,上行下效,為書法的鼎盛奠定了基礎,使得書法空前繁榮發展,也導致了技法和書法風格的高度成熟完善,使得唐以後的書法的發展,只能仰其項背,故自唐以降,書法的發展只能透過發揮自我個性來實現書法的時代創新。這幾就是為什麼我們學習包括古代的書法家,學習書法無不一晉唐為宗,為取法之源。

    甚至向借鑑東西方文化文化,哲學、美學思想來探尋書法文化的內涵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創新。實際上,西方美學思想在中國的書法和其它藝術形式中都是客觀存在,只不過是不夠系統化而已。這也說明為什麼我們要提倡尊崇傳統,學習傳統的原因之一。

    其實就近現代書法的創新理論和美學思想來看,也不盡然是為唯晉唐的,也有新的發展。不過在書法的技法上卻是完全唯晉唐的,原因在於晉唐書法技法的完善性和成熟性。

  • 3 # 不二齋

    其實題主的這個問題是指向“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個話題的,楷書是書法的基礎是現在我們學習書法的一個基本的共識。

    當然,也有人認為楷書並不是書法的基礎,書法的基礎也可以是隸書或者篆書,雖然也有很多人從篆書或者隸書入手學習書法,並且也有他們的道理,但是對於這個方法我還是保留意見。

    我們可以透過篆書或者隸書入門,但是楷書還是要寫的,學習楷書對於書寫者的訓練作用,是不能用篆書或者隸書完全代替的。

    唐代之前當然也有楷書,早在北朝時期就有成熟的魏碑,當時的人學習書法,肯定也是先練習為魏碑的,魏碑屬於楷書的一種,也是當時的主流書體。

    漢代之前楷書沒有出現,當時的人初學書法肯定也不會練習楷書,但是當時的書法還處於藝術的萌芽狀態,是書法的半自覺時期,書法藝術自身還沒有完全成熟。

    而一旦書法藝術成熟,必然會有一個相對來說成熟的訓練體系。

    而楷書作為五種書體裡面最晚成熟的一種書體,無論在技法還是結構上都比篆書和隸書豐富,對於書法的初學者能夠起到很好的訓練作用。

    所以古代書法家才選擇楷書作為初學入門的訓練字型,這無疑是很明智的。上圖書寫完沒有刻的魏碑,楷書已經基本形成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4 # 泉城範範

    先說魏晉,以‘二王’為代表的魏晉筆法,‘起、行、收’三過折筆法進化完成,從此,書法進入由外而內的怡情達性的自我修為時代。所謂的迴歸傳統,再續精典,就是深深地體味魏晉風度中那稍縱即逝的不可言說的筆觸性靈……

    每個傑出的書家,都曾打上時代的烙印。唐代書家也不例外,以‘顏、柳’著稱的唐代楷書,無疑稱作楷書的高峰,‘尚法’的書風,不可非議。後來,因政治等各種因素,出現的什麼‘館格體’、‘臺閣體’,照樣有其規整、勻稱、流暢等美的因素。時至今日,類似的某些楷書現象,我們無法全盤否定。但可以加以引導,拋開書法的功利化和短視行為,學習書法不拘一格,還應提倡迴歸傳統。唐初的歐陽詢、虞世南歷經南朝、隋、唐三代,書風的形成是歷史累積和書家刻苦創作的結果……

  • 5 # 千千千里馬

    一百年前,我們不知道有甲骨文。

    五十年前,我們不知道王羲之時代都怎麼寫字,寫什麼樣的字王羲之從隸書中來的《姨母帖》。

    這兩個不知道,也是我們至今很多人為什麼會相信“晉唐書法”是我們唯一的書法傳統的原因。

    其實,今天大家已經基本都知道,楷書真正成為全社會的書法規範是從唐代開始的。

    李可染先生1979年創作的《蘭亭序》山水畫作品。

    唐代也是科舉考試的一個新時代。國家以有沒有“科舉功名”取士,只要有條件,人人都要讀書,都要參加科舉考試。

    所以,書法規範,也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實用書法就只有三種,即楷書、行書和草書

    其它如隸書和篆書,真的只是個別使用,特別是隸書,唐代以後,在實用領域的使用降到了歷史的最低點。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書丹。已經很有楷書的意味了。

    那麼,宗法晉唐是唐代人提出的嗎?還真不是。

    而是宋代以後提出的。

    為什麼書法要宗法晉唐?甚至把晉唐書法提到一個高不可及的理想境界?

    這是因為,唐代以後通行的書法,就是楷書行書。這種書法,主要依據王羲之的書法體系。

    比如,我們今天學習的行書和草書,基本都是王羲之的書法體系。

    所以,後代學習晉唐書法,其實就是正本溯源,追到楷書行書和草書的源頭

    儘管楷書、行書和草書,也不是王羲之一個人創造的,但是,王羲之是這個書法體系的總代表,是完成楷書、行書和草書的集大成者,所以,他被後世稱為“書聖”,那是當之無愧的。

    不過。只因為我們的實用書法,已經習慣於楷書行書和草書了,所以,我們往往也忽視了還有其它書法藝術的存在。

    比如篆書、隸書我們就不多說了,因為儘管隸書唐代以後幾乎不使用,但是,篆書卻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所以,雖然不寫篆書,但是對篆書也是非常敬畏的。

    可是,魏碑的命運就沒有那樣幸運。

    魏碑是晉代以後隸書的繼續發展。

    由於,隸書是比較草根的書法,所以,隸書的風格也是各種書法中最豐富多彩的一個書法藝術體系。

    李叔同的魏碑書法。

    由於魏碑是建立在隸書繼續演變基礎上的,所以,魏碑的書法風格也不比隸書的書法風格少多少,這樣,魏碑的書法成就,也是高下不一的,加上唐代書法以王羲之書法為樣板,那麼,魏碑在唐代以後也就備受冷落,甚至被認為是村夫野人所為。

    一直到清代才有人為魏碑書法鳴不平。

    我們回顧中國書法發展的歷史細節,主要還是說,從書法的一般發展來說,王羲之的書法體系確實是最優秀的書法體系。

    兩個指標。

    一個是書法美是最優秀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王羲之書法體系還是漢字各種書法,書寫起來書寫速度最快的一種。

    當然,從書法藝術來說,所有的書法藝術美,都有可取之處

    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晉唐書法,只代表王羲之的書法體系。

    啟功先生的老師張伯英先生的魏碑風格書法對聯。

    中國的書法藝術燦若星空。今天,我們學習書法,應該說,並不是一定要以晉唐書法為最高目標,或者從“楷書”起步。

    唐代以前的人學習書法,大部分人都是從隸書開始的。所以,我們學習書法,只要是出於書法藝術學習的需要,從哪一種書法字型開始都可以。

    過去說“楷書如立,行書如如走,草書如奔”,也完全是建立在晉唐書法,即王羲之書法體系上的。

    假如你還想學習王羲之書法體系以外的書法的話,還有其它的方法,都可以學習好書法藝術。

  • 6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我認為這個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是唯一這個詞用得太偏激了,雖然晉唐書法不是唯一,但是也算起源吧。

    總體來說,我認為有三個大原因讓晉唐成為中國書法的基礎:

    第一、時勢造英雄,也造藝術大師

    我們認為晉唐是中國書法很重要的時期,這樣說可不是因為晉朝有王羲之,唐朝有楷書三大家以及懷素、張旭等大書法家,我才這樣說的,而是那個時代,那個時期,本身就利於中國書法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好的時代,一個藝術自由的時代。

    所以,我們應該把這個因果關係給正向化,而非顛倒。不是有了這些偉大的人物,這個時代就偉大了,而是有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和社會氛圍,才會催生這些偉大的人。

    第二、魏晉前期的積澱

    魏晉時期,以王羲之為臨界點,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積澱期,到了王羲之這裡,算是魏晉書法的高峰期了。後期算是發展夯實期,但是總體上已經超越不了王羲之這座高峰了。

    所以,我們看到,之所以會出現王羲之這座書法高峰,也是由於前期歷史積澱的產物。在前人不斷地總結和歸納中,書法自覺期也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而所謂的書法自覺,其實就是有意識的去攀比書法好壞,在書法中表達個人的情感和因素。

    如果沒有深厚的書法美學積澱和歷史感,又怎麼對比呢?和誰對比呢?

    有對比就必然有一個對比的物件,魏晉書法更是如此。

    第三、魏晉時代和隋唐時代一脈相承的藝術淵源

    但是光有魏晉時期書法的自覺還不夠,如果魏晉之後,書學斷絕,那麼書法也不會呈現這樣燦爛的圖景。

    魏晉之後,唐朝吸收了魏晉書法的精華,也就是技法上的魏晉筆法和精神文化上的魏晉風骨。

    可以說,唐代是完全繼承,並且追尋魏晉的一代。因為那一代人,像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一樣,眾多璀璨的思想藝術湧現,不能不讓人嚮往。

    在書法藝術上,唐代繼續發揚魏晉時期的書法,在法度上更嚴謹,氣勢上更恢弘,由此唐代楷書達到了頂峰,狂草藝術更是傲視群雄,狂傲不羈。

    能完成這樣的藝術壯舉,自然離不開魏晉時期人的覺醒、藝術思想的開放。這一點上,唐朝人做到了繼往開來,推陳出新。

  • 7 # 清涵書法

    1.大家好,我是蘭亭書法日講。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晉唐書法是書法的唯一基礎?我想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2.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某某的書法直追晉唐,這是一句讚美之詞。晉唐時期的書法可以說是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一個時期,晉唐是書法上的一座高峰,自唐以後書家無不學習晉唐名家的書法。

    東晉時期,書法家們開始追求人的個性,人的價值和自由意志得到了空前的強調,書法風格為之一變。這個時期是書法藝術的自覺時代,從藝術的角度講,這一時期的書法家用書法來抒發自己的精神和心靈,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王羲之、王獻之。

    王羲之被後世尊為書聖,無論是其楷書、行書、草書都達到了完美的境界,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二王父子的書法歷來是書家必臨的法帖。

    3.唐朝時期,總得看是尚法的,立法的一個階段。楷書是唐朝的代表書體,唐楷的法度是最嚴謹的。無論是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還是柳公權,他們的楷書都是尚法的。後世學書者學習楷書都是選擇從唐楷入門,因為從唐楷入門學的就是書法的法。

    4.古人云書不入晉唐,終是野道。所以綜上所述,晉唐書法是書法的唯一基礎,學習書法一定要從晉唐開始,否則誤入野道,為時晚矣!!!

  • 8 # 高培書畫琴

    說這話最早的是王鐸,他說,“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 ”,於是後面好多人都跟著這麼說。其實在書法藝術史上有一個比較怪異的現象,就是厚古薄今,總認為今不如古。有心的人可以去研究一下,歷代的多數書法家對前人總是比較推崇,而不對同時代的書法家則多有貶低。我們現在也處於這樣一個時代,總認為當代的書法家不如以前的。

    不能不承認書法藝術在魏晉時代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在魏晉的文獻中,查不到更多書法方面的論證。實際上到了唐代才明確魏晉是一個書法藝術高潮,而這個高潮出現的重要原因是有皇權的肯定和全力的推動。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大力推崇甚至親自為其作序 ,在《晉書》中就有李世民親自撰寫的4篇史論,其中之一就是《王羲之傳論》。按《敘書錄》記載,說李世民當時收集了王羲之的墨跡就有3000多幅,可見他對王羲之書法的痴迷程度。皇帝都說好了,其他人還有什麼說的呢,都拼著命說好唄,結果就把王羲之推上了書聖的位置,把《蘭亭序》也推上了天下第一行書 的寶坐。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皇權的極力推薦,魏晉的書法還有那麼好嗎?我看未必。人類有一個現象,就是有羊群效應。什麼是羊群效應?羊群本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是盲目無方向的,一旦其中有一隻頭羊動起來走向一個方向,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可以說唐太宗就是那隻書法藝術領域裡領頭的羊。

    現在的書法家大多說晉唐這書法是最好的,對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第二行書傺侄文稿深信不疑,對書聖王羲之,草聖癲張醉素也頂禮膜拜。這當然無可非議,但如到了迷信的程度就對當代書法藝術發展不是好事。好在當代一部分不安現狀的書法家對晉唐書法不再深信不疑,他們認為魏晉書法雖然是好的,但並不是唯一的。從而到民間書法,居然漢簡、Murano殘紙、秦磚瓦當中去尋找新的書法源泉,探索創作出既有傳統,但更有創新意義的書法作品,讓人耳目一新。

    中央美院的王鏞可以說是這類書法家的代表。他說老是安於現在眼下乾的事情,會覺得有點無聊。他就認為王羲之的書法柔美而又俗氣,格調不夠高古。我喜歡王鏞對藝術的態度。我在他在書法中尋覓到了在一般文人書法中不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和自然率真之美。王鏞認為那種比較接近印刷體的東西不能說不美,但它是一種“美術字”。美是分層次的,這種美術字的美是很低階的美,弄來弄去今脫離書法藝術本質而變成僵死的東西,是沒有生命力的。

    作為一個書法藝術家對傳統應當繼承,應當敬畏,但是也不能迷信,不能盲從,要與時俱進,擁有探索的勇氣和創新的精神。

  • 9 # 北京中藝匯

    你好,確實人們對晉唐時期的書法有著相當高的評價,甚至將其推上了神壇。自唐代以後,無論是宋元的書法家、明清的書法家還是近現代的書法家,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幾乎都臨摹過晉唐時期書法家們的作品。如此可見,晉唐時期的書法幾乎可以說是為後代書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晉唐時期的書法絕對是中國書法發展的高峰,這個時期不僅湧現了大量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書法家,還將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了很高的高度。而在這之前的漫長曆史中,儘管書法也在緩慢發展著,卻幾乎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書法家。書法家本身的名氣和水平也是晉唐這一時期書法備受關注和推崇的原因。

    晉唐時期的書法天空可謂是群星閃耀,在眾多著名書法當中,最突出的人物非書聖王羲之莫屬。他的傳奇名作《蘭亭序》(儘管現代的人從沒有看到過原作)可以說是知名度最高的書法作品,即使是平時不關注書法的人也知道《蘭亭序》,可見書聖的影響力之大。

    除王羲之外,以顏真卿、柳公權、諸遂良等人為代表的楷書書法家們和以張芝、懷素、張旭等人為代表的草書書法家們,無一不是對後世書法發展有巨大影響的書法家。

    可以說,是晉唐時期的社會風氣和文化氛圍造就瞭如此多的書法名家。晉朝是士族莊園經濟佔主導,王羲之等這一時期的書法家幾乎都出生於名門望族,他們的家族掌握著很高的權利和財產,能夠為後代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發展。到了唐代,則是由於國家的各個方面都呈現出一種開放的、相容幷包的形式,這樣的社會氛圍對書法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幫我想個大字開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