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名吉利

    蒙恬不是甘願死在趙高之手。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 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秦統一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曾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據傳蒙恬曾改良過毛筆,因此也被譽為“筆祖”。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嬴政遊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

    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等人來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於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便散佈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毀謗胡亥,胡亥於是囚禁並殺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蒙恬說 :“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 使者說:“我只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陛下。”蒙恬長嘆道:“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藥自殺。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令蒙恬曰:“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離襁褓,周公旦負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其爪以沈於河,曰:‘王未有識,是旦執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書而藏之記府,可謂信矣。及王能治國,有賊臣言:‘周公旦欲為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於楚。成王觀於記府,得周公旦沈書,乃流涕曰:‘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殺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書曰‘必參而伍之’。今恬之宗,世無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亂,內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復振則卒昌;桀殺關龍逄,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則國亡。臣故曰過可振而諫可覺也。察於參伍,上聖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於咎也,將以諫而死,原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使者曰:“臣受詔行法於將軍,不敢以將軍言聞於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巉萬餘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

  • 2 # 錦小馬

    蒙恬不是甘願死於趙高之手,而是甘願死於對秦始皇和大秦帝國的忠心。

    我們後人先入為主知道是假聖旨,扶蘇和蒙恬收到的可都是印文確真無疑的真聖旨!秦始皇的暴斃,秦始皇本人都毫無準備,外人怎麼能敢胡亂猜想?由於趙高等人資訊封鎖,扶蘇只能不斷聽到始皇帝巡遊到哪裡了的訊息,然後被父皇傳旨怒斥扶蘇不好好監軍,不尊父命,盼父皇早死,覬覦太子之位,命令自盡!沒人敢敢懷疑始皇帝的命令,也沒人敢違抗始皇帝的命令。

    胡亥當時在詔書中以秦始皇的名義給他編織了罪名,並沒有提到胡亥即位的事,甚至這時候扶蘇還以為秦始皇活著,抗旨不赴死既是違抗大秦律法,也是違背父命,不忠不孝。讀一些春秋戰國的文獻會發現,那個時候的人,尤其是所謂賢人,對恥辱、忠義、孝道等等比自己的性命看得還重要,不能用現代人的想法去理解。

    扶蘇智不足以深思發現偽旨的破綻;勇不足以果決振臂一呼;心性不足以為清白忍死自辯;仁義不足以庇護下屬家國。也就是個敬畏君父的孝子烈士,算不上合格政治家。

    以蒙恬的成熟老練有所疑惑沒有自殺,也無濟於事,不自殺也被抓入獄毒死,所以扶蘇自殺不自殺都必須死! 他們兩到死都根本不知道秦始皇已死,一直認為讓他們死是秦始皇的本意!

  • 3 # 楊過帶你看歷史

    看到題說蒙恬,心中突然熱水沸騰。

    我們先來看一段話,賈誼的《過秦論》“蒙恬北駐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秦朝確立後,也是由於蒙恬的存在,可見其威名。除了北逐匈奴,蒙恬還率軍收復了河套等地,修築了舉世聞名的長城與秦道。

    秦始皇在病重期間,“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史記·李斯列傳》由此,可見始皇帝對蒙恬的重視程度!

    蒙恬大將軍的死,還是緣於他的世代名將。

    蒙恬為什麼自殺呢?蒙恬祖上都是秦朝名將,他爺爺是秦朝名將蒙驁,對秦朝忠心是家庭時代相傳下來的。

    其一,因為蒙恬從小受的教育就是效忠秦王,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其二,當時的扶蘇已經在自己面前自盡了,自己還能造反嗎?

  • 4 # 冇有用

    蒙恬之所以死於趙高之手,之所以“束手就擒”導致最終被殺,是因為一開始他並未識破趙高的計謀,但最後又心甘情願而死。

    蒙恬是秦國名將蒙敖之孫,將門之後,征戰有功,深受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命他領兵三十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鎮守北方。

    秦始皇病逝沙丘後,當時的長公子扶蘇在長城監軍。趙高、公子胡亥及李斯三人合謀,改立胡亥為太子。而後再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扶蘇和蒙恬死罪,頒佈詔書讓其自殺。

    假詔書傳長城,蒙恬懷疑詔書的真實性,勸說扶蘇面見秦始皇后再作打算,可扶蘇不聽,選擇了自殺。蒙恬懷疑詔書有假,不願自殺,請求面見始皇帝。這一點史書上說的很清楚。“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已死,蒙恬疑而復請之”。

    扶蘇與蒙恬接到詔書時並不知道秦始皇已死,不知道這是胡亥與趙高等人的陰謀。試想,當時的蒙恬統兵數十萬,在外已經十餘年之久。如果扶蘇與蒙恬如果知道這是陰謀,又怎會不反抗?蒙恬祖孫三代為將,忠於秦國,蒙恬對秦始皇更是忠心耿耿。我認為蒙恬“懷疑”詔書,實際上是“不甘心”,不明白秦始皇為何如此對他,所以交出兵權,要面見秦始皇“求個明白”,或者說希望秦始皇能“寬大處理”。

    交出兵權後的蒙恬被囚禁在陽周。胡亥回到咸陽即位以後,就打算放了蒙恬。但趙高擔心蒙恬不死於己不利。於是在趙高的“饞言”下,秦二世最終決定殺掉蒙恬。秦二世派遣使者前往陽周將蒙恬“賜死”。給蒙恬定的罪名是:“因為蒙恬的弟弟蒙毅犯了死罪而造到連坐。”我始終認為這時的蒙恬才知道真相,這一切都是陰謀。他有能力反抗,可他依然沒有這麼做。《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當時的蒙恬說:“如今我帶兵三十多萬,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勢力足夠叛亂。”(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

    我認為此時的蒙恬不反叛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扶蘇已死,胡亥已經即位,大局已定。就算蒙恬能奪回軍權,反叛也救不了家人、改變不了現狀。其二,從國家利益出發,如果調離長城守軍攻打咸陽,那麼有可能導致匈奴入侵。再者,秦國滅掉六國不久,天下人心未定,六國“舊勢力”仍在。一旦打起來,各國王族後裔定會紛紛起兵,天下將再度分列……。

    蒙恬始終忠於秦國,為了國家利益,甘願死於趙高之手。

  • 5 # 大秦之歌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公元前210年9月初,秦國一代名將,大秦帝國著名將領,也是戰國末期最有名的軍事家蒙恬懷著悲壯的心情,對著趙高、胡亥和李斯等沙丘政變一夥人派來的使者說。說完便吞毒酒而死,用他的鮮血給已經死了的秦始皇驗證了他對皇帝及帝國的忠誠。然而,他不知道的事實是,這份要他性命的“問罪詔書”並不是秦始皇親自下的,而是沙丘政變的勝利者趙高們自編自導的謀殺冤劇,只不過他是這場政變的“受害者”,也是犧牲者。蒙恬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時正好49歲,還不滿50歲。

    蒙恬來自於秦國關中地區,祖籍齊國,也就是今天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是秦國著名將領。,蒙恬一家三代都是戰功赫赫的秦國名將。蒙恬的爺爺蒙武是秦惠文王嬴駟時期的秦軍大將,秦惠文王死後,秦國宮室發生動亂,蒙武勇敢的站在宣太后身邊,成為秦昭王初期秦國戰將。蒙恬的父親蒙驁繼承了爺爺蒙武的勇敢正直、無私無畏的秦人品格,作戰勇猛,身先士卒,成為秦昭王中後期秦軍獨一無二的大將,隨同白起先後征伐楚國,在長平之戰中,也作為主力戰將,立下赫赫戰功。蒙恬和弟弟蒙毅兩人繼承了蒙氏祖先的忠軍、忠武、忠君的思想和品質,在軍事作戰和指揮能力方面表現卓越。蒙恬先後隨同李信、王翦等秦國大將征戰楚國,得到了很好的現場歷練,兄弟兩人深受秦始皇的尊寵。六國統一後,又被秦始皇派去攻打匈奴,修直道、長城等軍事設施,成為秦國承前啟後的大將。

    “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就在蒙恬準備為秦國發展貢獻更多才智時,剛剛統一六國,還沒有站穩腳跟的大秦帝國即將發生地動山搖的變化。當秦始皇巡視天下的腳步踏上河北沙丘的土地時,一直期盼自己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帝嬴政卻被病魔纏身。七月的沙丘酷暑難耐,烈焰滾滾,秦始皇內心深處預感這次身體健康大為不妙,似乎自己大限將至,而帝國的接班人公子扶蘇此刻卻在抗擊匈奴一線的九原大營,輔佐扶蘇的蒙恬正是這座大營的主人。這兩個人不在身邊,自己無法交代後事。如果能在保持政局穩定的情況下,順利把管理帝國的權杖交給扶蘇和蒙恬,這讓他頗費心思。

    皇帝陛下的身體狀況被他身邊的中車書令趙高看的一清二楚。從小跟著嬴政的趙高,在邯鄲時就是趙政的夥伴。當趙政成為秦王嬴政後,趙高也跟著嬴政成為秦國管理秦王印信、出行、書札的貼身近臣,並參與了秦國一系列重大事件。長久耳聞目睹秦始皇帝處理軍國大事,也讓趙高對政治有了萬般熱情。這一願望在秦始皇身體健康時被一直壓抑,當秦始皇在沙丘被病魔纏身後,趙高的內心便開始謀劃自己未來在秦國的位置。他偷偷地將秦始皇發給扶蘇 “會喪於咸陽”的詔書壓了下來。果然沒過幾天,秦始皇嬴政就撒手人寰,跟隨著同樣在沙丘這個地方被親兒子殺死的前輩高人趙武靈王去見“馬克思”了。趙高被壓抑的政治熱情頓時像失去堤壩的洪水,以張牙舞爪的姿態開始四處肆虐。

    秦始皇選定的接班人是扶蘇,這一點趙高比誰都清楚。趙高心裡非常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如果公子扶蘇成為秦二世,自己的下場就會非常慘,弄不好有滅九族的危險。因為他心裡很清楚,在公子扶蘇眼裡,自己是一個十惡不赦之人,仗著秦始皇的支援,做了很多殘害忠良、欺壓百姓、離間忠臣、胡作非為的事情。所以扶蘇一旦登基成為皇帝,一定會先將他“邊緣化”,繼而再找個藉口對他進行處罰。而且扶蘇一旦上臺,一定會封蒙恬為丞相,而蒙恬也對自己有很多看不慣的地方,是他的“死對頭”。這樣一來,新朝廷裡連一個給自己說話的人都沒有,帝國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對自己恨之入骨,自己不死才怪呢?

    古今中外,歷朝歷代政治上的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既然趙高已經看清扶蘇登基後自己的下場,他就在心裡激起了鬥爭存活的勇氣。與其束手就擒,不如放手一搏。這個時候的趙高已經把秦始皇臨死前佈置給他的任務忘的一乾二淨。在他的心裡已經想好了自己要做的事情,用自己的學生胡亥來代替扶蘇,把胡亥送上皇帝位,自己不但永保榮華富貴,而且會位極人臣,成為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最主要的是胡亥這個孩子太愛玩了,沒什麼主見,這樣的孩子當了皇帝也好控制,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幾十年前呂不韋能做的事情,我趙高也能做到。

    在趙高的計劃裡,要完成胡亥登基當皇帝的計劃,他要做好幾件事情。第一步對秦始皇的死秘不發喪,好騰出時間,換取更大的空間,等一切事情處理好了,再發喪也不遲。這件事他做到了。第二件事情就爭取李斯的支援。為了獲得李斯的支援,趙高煞費苦心,他本以為李斯會反彈的厲害,結果幾個回合下來,李斯就被趙高的三寸不爛之舌給拿下了。有了李斯的加盟,後面的事情就很好推進了。這個時候,趙高就要完成第三件事情,那就是直接把秦始皇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公子扶蘇以及支援扶蘇的蒙恬從地球上除名。這兩個人不除,必然會成為自己整個計劃實施的最大障礙。

    趙高和李斯、胡亥商量了很久,決定找準扶蘇和蒙恬的軟肋下手,那就是在這兩個人的“孝心”、“忠心”上做文章,研究好了處死公子扶蘇和蒙恬的計劃之後便開始實施。先以扶蘇“不孝”的名義下詔書賜死扶蘇,接著以“不忠”的名義又要賜死蒙恬。蒙恬聽到公子扶蘇被秦皇賜死的訊息後,心情非常悲痛。但他還天真的認為秦始皇錯怪了自己,於是含淚親自寫了一份書信,讓使者送給皇帝,誰知使者面無表情的說自己只是奉命處死他,並沒有權利給他傳信。蒙恬自知將死,於是對天長嘆:“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藥自殺,只是他至死都不知道,殺死自己的並不是秦始皇,而是趙高。

  • 6 # 大飛哥愛歷史

    蒙氏一族蒙驁、蒙武蒙恬及蒙毅祖孫三代事秦,深得秦始皇的喜愛和信任。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天下統一後秦始皇派蒙恬帶兵30萬北擊匈奴,奪回了河套地區,蒙恬蒙毅兄弟一個主外一個主內,深得秦始皇信任,號為忠信。論寵幸,朝廷內部沒有一個能比得上蒙氏兄弟的。正是因為如此,蒙恬知恩圖報,兢兢業業為秦始皇守衛著北方的領土,後來秦皇去世,趙高李斯二人密謀立胡亥為帝,賜死長子扶蘇。因趙高和蒙毅有過節,所以在賜死扶蘇的同時,想一併除掉蒙恬及蒙毅。而李斯雖然為丞相,但是他怕蒙氏兄弟對他地位的威脅,所以在趙高的攛掇下,李斯也加入了趙高集團,他們共同在胡亥面前誣陷蒙氏兄弟,說蒙毅一直阻撓始皇帝立胡亥為太子,所以胡亥深深厭恨著蒙氏兄弟。胡亥繼位後,趙高借胡亥之手先行解決在朝中有巨大影響力的蒙毅,在弟弟蒙毅被殺後,蒙恬深知自己必死,於是吞藥自殺。蒙恬之所以坐以待斃,寧願被寃殺也不背叛。究其原因乃“忠信”二字,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當時蒙恬是怎麼對胡亥的使者說的哪?他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這就是蒙恬寧願被陷害而死也不反抗的原因。同時蒙恬的死也為秦國滅亡敲響了喪鐘。

  • 7 # 歷史簡單說

    對於這件事情,蘇東坡曾經做過一翻評價,他說:蒙恬率三十萬大軍駐長城,震北方,而扶蘇是監軍,而蒙毅在秦始皇身邊重要的謀臣,即使有大奸賊(趙高、李斯),又能起什麼風浪呢?

    不幸的是,秦始皇巡遊的路上病了,他本來可以派其他人去禱告山川的,偏偏是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蒙毅替他去,所以趙高和李斯才能得逞。

    就像九子奪嫡的最後時期,為什麼十四阿哥會失敗,原因很簡單,他遠在西北,而雍正卻在京城,九門提督也是他的人,京城發生什麼事情,十四阿哥根本就沒來及反應,即使雍正是真的篡位,那麼十四阿哥又有什麼辦法呢?

    他能確定,康熙傳位的就是自己?而對於即成事實 ,他能造反嗎?造反的勝率很低,自己妥協了,只是不能當皇帝罷了,而如果真的造反,那自己就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了,所以十四阿哥,只能乖乖的回到京城,聽侯雍正的發落。

    而為什麼李斯最終會選擇聽趙高,支援胡亥呢?難道李斯與胡亥,趙高的關係更近,當然不是,論起來,李斯與扶蘇也更親一些,他也知道,秦朝由扶蘇繼承也會更好一點。

    可是,他沒辦法,因為秦始皇一死,身邊近臣是趙高,唯一的兒子是胡亥,胡亥繼位已成定局,如果自己不遵從,那麼只有死命一條,當然他也沒想到,不久之後,趙高也要害他,但那是後話了。

    在使者命扶蘇自盡的時候,扶蘇選擇了認命,而雖然蒙恬有所質疑,但是他也只能是請求復訴,扶蘇不造反,他也不能造反,後來使者也要命他自盡的時候。

    他做過一番申訴,那就是他有三十萬大軍,完全可以造反,可是他知道,他應該守義而死,為什麼這樣做呢,這樣不違背先人(蒙家),也沒有忘記秦始皇的恩情。另外,他覺得無罪而被殺,是因為他修長地,挖到了地脈,這就是他的罪過。

    所以,主要的原因有三個,第一,他們不知道秦始皇的狀況。第二,扶蘇沒有造反,第三,他們蒙家世代忠良,他們也不能造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什麼樣的女人最漂亮?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