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黃巾義軍一直都困擾著各個諸侯,然而袁紹和曹操對待他們的政策差異很大,這是為何呢?
13
回覆列表
  • 1 # 笑看三國風雲

    公元184年2月,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席捲東漢十三州,沉重的打擊了腐朽的東漢王朝的統治。遺憾的是此次起義僅僅維持了9個月,就宣告失敗。

    黃巾義軍的主力隨便伴隨著張角的去世而失敗,但是其餘部卻堅持了大約三十年之久,隨著東漢王朝的覆亡而消失。在諸侯林立的惡劣環境中,黃巾餘部在失去主力支援的情況下,與各地封建諸侯周旋,仍然堅持戰鬥,譜寫了一篇篇悲壯的詩歌。

    然而不同的諸侯在面對此起彼伏的黃巾義軍,其態度也截然不同。比如曹操集團採取的政策就是以招撫為主,絞殺為輔;而袁紹集團採取的政策卻是以絞殺為主,招撫為輔。那麼曹操和袁紹在對待黃巾義軍的態度上為何如此不同呢?這就需要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細細闡述。

    袁紹和曹操集團構成不同決定了對待黃巾軍的政策不同。

    第一,袁紹集團的構成。

    袁紹來自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而袁氏家族在東漢末年屬於超一流計程車族。袁紹集團主要人員的構成也是以世家大族和豪族為主,比如來自汝穎的郭圖,荀諶,辛評,陳琳以及冀州的豪族沮授和審配等人。

    這些世家大族無論是在豫州還是在冀州佔據當地主要經濟,控制著眾多的人口。通常情況下,他們奴僕成群,擁有自成一體的武裝力量,控制著地方政權,其本質上和來自底層的黃巾義軍是對立的,因此始終充滿著對黃巾義軍的仇恨。

    無論是在漢靈帝時期,還是袁紹佔據冀州時期,各個地方諸侯們在對待黃巾義軍的政策上主要是以剿滅為主,招撫為輔,極少採取招降的方式。他們透過趕盡殺絕,甚至築京觀的方式來威懾黃巾義軍,從而達到維持政權穩定的目的。

    根據《後漢書》袁紹傳記載:

    六月,紹乃出軍,入朝歌鹿腸山蒼巖谷口,討幹毒。圍攻五日,破之,斬毒及其眾萬餘級。紹遂尋山北行,進擊諸賊左髭丈八等,皆斬之,又擊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復斬數萬級,皆屠其屯壁。

    從以上的記錄可以看出,袁紹對待這些黃巾義軍採取的方式就是殘酷消滅政策,不接納投降。一旦攻下營寨或者城池,袁紹集團就採取屠城的方式來徹底消滅黃巾義軍。

    袁紹這種極端剿滅政策把許多義軍推到絕對的對立面上。其中北方著名的義軍張燕統領著數萬黑山軍,在面對袁紹將近十年的圍剿中始終不屈,一直堅持戰鬥,直到袁紹集團覆滅後,他們才投靠曹操,成為曹操集團的一部分。

    因此,袁紹集團的構成決定了他們採取的政策不同,這種方式就把黃巾義軍和世家大族放在對立面上,這也是後來袁紹滅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曹操集團的構成。

    曹操雖然家世顯赫,但是並非來自世家大族,只是地方一般豪族,其實力遠遠比不上袁紹的四世三公。

    相對於袁紹的世家家族來說,曹操家族距離底層的庶族相對比較近,對於民間疾苦認識更加深刻,因此在對待黃巾義軍的政策上更加溫和。在某種程度上和來自底層的黃巾義軍有著天然的聯絡和同病相憐的情懷。而曹操集團人員的構成不同,導致其政策也是不同,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曹操追黃巾至濟北,悉降之,得戎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青州兵。

    從這裡記載可以看出,在擊敗黃巾義軍後,曹操集團採取了以招撫為主的政策,從而讓百餘萬黃巾義軍能夠安定下來為曹操所用,為曹操征戰天下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和充足的糧草。

    因此,從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人員構成不同衍生出對待黃巾義軍不同的政策,從而為兩個集團對峙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實力差異決定了對待黃巾軍的態度也不同。

    第一,袁紹集團實力相對比較強大。

    冀州屬於北方比較大的刺史部,擁有九個郡國,合計近一百個縣國,戶口多達九十多萬戶,人口達五百多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富裕州。人口眾多,地域廣闊意味著人力資源和經濟資源豐富,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援。

    一方面,袁紹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另外一方面,袁紹麾下已經擁有諸如麴義,張郃,文丑,顏良以及高覽等等猛將,而且兵力相對比較充足。

    因此,袁紹集團自始至終對於勞動力的渴望並不強烈,也就導致了他們無需透過招降的方式去尋求更多的人力資源。

    第二,曹操集團實力相對比較弱小。

    對於曹操集團來說,他的情況和袁紹集團恰恰相反。公元191年,曹操在袁紹的支援下進入兗州,消滅正在進犯兗州的黃巾義軍。

    此時的兗州,特別是東郡以及陳留郡,潁川一帶是黃巾軍,涼州軍活動頻繁的地域,經過多年的戰亂,戶口銳減,人口稀少,田地荒蕪,屬於要錢沒有錢,要糧沒有糧的殘破地區。

    曹操在佔領兗州後不久,就出現兵力嚴重不足,糧草缺乏的情況。雖然擁有一些猛將輔佐,但是兵力不過萬,無力繼續開疆擴土,這就導致曹操不得不採用和袁紹不同的政策,以便贏得更多的人口來充實兗州,擴充實力。

    經過濟北一戰,黃巾義軍大敗,曹操並沒有肆意屠殺,而是乘勝勸降百萬義軍,納入麾下,其中士卒多達三十餘萬。曹操經過精挑細選,從眾多的黃巾士卒中挑選數萬精壯單獨成軍,號為“青州兵”。正是這數萬青州兵為曹操南征北戰,擊敗各個諸侯,為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沒有被挑選為青州兵的男女百萬人口則被安置在兗州一帶,設立屯田,從事農業生產,為曹操擴張勢力提供了良好的後勤保障。

    由此可見,在對待黃巾義軍的態度上,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根據自身的特點,採取了不同的政策,而正是這種不同的政策導致的後果也不同。

    袁紹集團自始至終只能獲得世家大族的支援,而曹操除了獲得了來自豪族和開明世家大族的支援外,還獲得了來自底層庶族的支援,這就讓他得以度過了兗州之變以及官渡之戰最為艱難的時期,這些成就和他的政策有著極大的關聯。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這個緣故吧。

  • 2 # 南宮外史

    袁紹對待黃巾軍除了平亂,就是殺戮,沒有其他招撫手段。

    如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魏郡發生兵變,造反的兵士和黑山、黃巾軍會合,佔領了袁紹的老巢鄴城。整個鄴中有十多支黑山軍的部隊,黑山軍中有一個將領把袁紹和州內官吏家屬保護起來,並護送到斥丘。袁紹來到斥丘後,就組織兵力大舉進剿黑山、黃巾軍,斬殺於毒及其部眾一萬多人。 接著,向北進攻左髭丈八等,將他們全部剿滅。 又接連擊滅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多支黑山、黃巾部隊,屠其屯壁,大肆殺戮,斬首數萬級。後又與投降朝廷被封為平難中郎將的原黑山軍張燕在常山大戰十幾天,直打的雙方都疲憊不堪,方才罷兵。

    而曹操則有些不同,對待黃巾軍又打又拉,有機會就招撫,為我所用。

    黃巾起義爆發後,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殺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軍,將黃巾擊敗,曹操趁機招降黃巾軍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選擇其精銳大約有十餘萬,組成軍隊,號青州兵。這個軍隊效忠曹操二十八年,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直到曹操去世,青州兵才自行解散。

    導致曹操與袁紹對待黃巾軍態度的巨大反差,分析有三方面因素:

    一、曹操與袁紹出身不同,對平民的觀念也不同。

    曹操祖父曹騰,是東漢地位顯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雖出身豪門,但系宦官之後,在時人眼中仍為"寒族"。這種社會地位激勵著曹操積極進取。曹操自幼機警,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而他的這種性格,也確定了他處世靈活,結交廣泛,而不在乎其出身、地位等等,只要能為我所用,皆可結交。這也是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基礎。

    而袁紹,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結交的都是名士、豪門、權勢人等,對那些三教九流,平民、亂民等,壓根就看不上眼,歧視而至於敵視。

    正像《三國演義》描述的那樣,關羽自告奮勇要去大戰華雄,袁紹一聽說關羽是馬弓手,立即要推出去斬之。在他看來,手下將軍、副將多如牛毛,哪有馬弓手說話的權利?而曹操就不同,立即讚揚關羽的英勇,並親自敬關羽一杯酒。

    二、兩人的才能差異

    袁紹倚仗四世三公的豪門虛譽,受到時人追捧,但並沒有雄才大略,沒有遠見卓識,曹操曾評價袁紹說:“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郭嘉也說他:”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袁紹既然不知用人之機,自然不能到處網羅人才,為我所用了。

    而反觀曹操雄才大略,政治開明,唯才是舉,用人不問出身,為了平定天下,可謂是求賢若渴。他手下有名的將領大都是招降而來,如徐晃、張遼、張郃等。

    三、兩人的心胸度量差異

    曹操能為了大業,可以拋開個人恩怨,如張繡投降了曹操,又背叛了他,還殺死了曹操的兒子曹昂和侄子,後來張繡又投降曹操,曹操依然不計前嫌,善待他。

    而袁紹就顯得小肚雞腸。他對黃巾、黑山軍趕盡殺絕,絕不招降,可能是因為 黑山軍首領張燕曾經派部將杜長等為公孫瓚助陣,雖然被袁紹擊敗,但袁紹與黃巾、黑山軍就結下怨仇。再一個就是黃巾、黑山軍曾攻克他老巢鄴城,雖然袁紹及其官員家屬都安然無恙,但這傷害了袁紹的自尊心,故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一定要殺之而後快。

  • 3 # 小小的酸奶

    公元184年,黃巾之亂的爆發,覆蓋面十分廣闊,漢朝十三州中有青、徐、幽、冀、荊、揚、兗、豫、益九個州出現大大小小的黃巾軍。其中以豫州、冀州為黃巾軍最為氾濫的地區。而經過東漢王朝的鎮壓,黃巾之亂基本被平定,但是各處還殘留著大大小小的餘孽。

    黃巾軍的餘部較為著名的有:郭太為首的白波軍、張牛角為首的黑山軍、管亥為首的青州黃,巾,除了這些外還有在黃巾重災區的豫州還有著大量的殘部。

    從東漢末年接下來的歷史發展來看,與這些殘餘的黃巾軍有大量交集的主要就是曹操與袁紹兩位諸侯。

    曹操在兗州的時候,先是遭遇黑山軍的襲擾,接著在兗州戰勝並收降來自青州的大量黃巾軍,組成了後來曹操的班底——青州軍。

    袁紹一直以來都是遭受來自黑山軍的騷擾,甚至有一次連鄴城都被黑山軍攻破。

    《三國志·袁紹傳》:紹既破瓚,引軍南到薄落津,方與賓客諸將共會,聞魏郡兵反,與黑山賊於毒共覆鄴城,遂殺太守慄成。賊十餘部,觽數萬人,聚會鄴中。

    雖然袁紹幾次想要消滅黑山軍,但是因為黑山軍所在的所處山林之間,難以消滅,最後不了了之,等到曹操統一河北之後,黑山軍在張燕的率領下投降了曹操。

    從上面來看,兩人對於黃巾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曹操對黃巾軍是一個包容的態度,而袁紹完全是處於一個敵對的態度。

    為何會造成如此不同?我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身世的不同。

    眾所周知,袁紹所在的袁家“四世三公”,是漢末最為顯貴的世家之一,袁紹雖然是個庶子,但是並不妨礙他可以享受到袁家帶給他的榮耀。別看袁紹禮賢下士,早期也做過遊俠,但是骨子裡必定是十分看重身世的。

    曹操是個官宦世家,出身也是比較顯貴的,但是與袁紹相比那就不值一提。不過曹操用人不計出身,這從他後來釋出招賢令,唯才是舉可以看出來。

    而黃巾軍那些人基本都是來自最為底層的百姓,袁紹對其根本看不上,尤其還與袁紹作對,那來自世家大族的自尊心更加不會容許他原諒那些黑山軍。

    第二,實力的差距。

    袁紹的勢力發展及其順利和迅猛。憑藉著袁家“四世三公”的名頭,再加上過去禮賢下士,不斷地結交黨人,袁紹在當時士人中的名聲是非常高的,因此有眾多的智謀之士投靠於他。而奪得冀州後,擁有了最為富庶的一個州後,袁紹的實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軍隊、糧草、輜重、文臣、武將,袁紹不再是當初一個為糧草發愁的渤海郡太守。

    曹操勢力的發展道路極其艱險,首先曹操所在的兗州周邊敵人眾多,袁術、陶謙對兗州虎視眈眈,尤其是袁術,數次派軍攻打兗州。除此之外,還遭遇下屬的背叛,又要與呂布爭奪兗州。經過如此折騰,原本就是缺糧的兗州,現在更是如此。

    除了缺糧,曹操沒有足夠的兵力和人口。為此在打敗來自青州的黃巾軍後,曹操收降了他們。

    從這裡可以看出,擁有冀州的袁紹可以說是財大氣粗,他根本不在乎黃巾軍;而曹操不一樣,創業的艱辛,讓他精打細算,青州黃巾的收服使得曹操有了大量的人口和軍隊。

    第三,有容乃大。

    從曹操的《短歌行》就可以看出,曹操希望收羅天下所有人才為己所用,尤其是曹操唯才是舉的態度。在曹操心目中,不管你的出身如何,只要你有才,曹操就會給你一個足夠發揮的空間。那些黃巾軍雖然屬於叛賊,而且襲擾過自己的領地,但是收服他們獲得的好處遠比殺死他們要多的多。

    而上面也說了,袁紹更加看重身世,門閥觀念嚴重,這就造成對黃巾軍的不屑一顧。

    結語

    說實話,會造成兩人對黃巾軍有截然不同的態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實力的差距,我不認為如果袁紹早期並沒有那麼順利奪得冀州的話,或者後來可以那麼順利壓制公孫瓚的話,他一定會示好黑山軍甚至收為己用。每一個諸侯都是以利益為先,只要對方對自己會產生足夠的威脅,那麼他一定會拉攏一切可以提升自己實力的勢力。

  • 4 # 晴空遠望史

    曹操開始因為實力很弱,投奔的袁紹,他和袁紹的分歧不是很大。對於黃巾軍,袁紹並沒有認真圍剿,甚至還和黃巾軍有合作。曹操離開袁紹,是因為袁紹派他帥本部兵馬不足萬人去征剿冀州境內黃巾軍的一部黑山軍的。曹操因圍剿黃巾軍而崛起。

    一、袁紹與與黃巾軍

    1、黃巾軍起義,袁紹並沒有怎麼使力去圍剿,各個軍閥面對討伐黃巾軍都是儲存實力並與朝廷討價還價,比如董卓就是討伐黃巾軍中不斷崛起的。冀州境內黑山地域黃巾軍張燕部越來越坐大,鄰近的袁紹也不實力圍剿。

    2、張燕頗有智謀,在他的帶領下,黑山軍利用地形優勢,活躍在河北諸郡,並逐漸壯大起來。“各以部眾從燕,眾至百萬,號曰黑山。靈帝不能徵,河北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難中郎將。”隨著黑山軍越來越強大,朝廷無法徹底剿滅,朝廷只好採取了招降安撫政策,將張燕拜為中郎將。張燕和他的部下搖身一變,反而成為了朝廷承認的正經軍隊,成為一股割據勢力。

    3、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張燕為了走向中原為了生存追隨袁紹討伐董卓。《三國志 張燕傳》記載:“董卓遷天子於長安,天下兵數起,燕遂以其眾與豪傑相結。”袁紹得到冀州後,黑山軍活動的範圍,也正好在袁紹老巢(即河北)的腹地。這樣一來,兩人之間的矛盾激化,關係很快便鬧僵了。於是,袁紹派曹操圍剿黑山軍。

    二、曹操與黑山軍

    1、曹操早年兵力匱乏,中平六年,曹操在陳留郡己吾縣起兵時,散盡家財,招募了些士兵,故交張邈又命下屬衛茲支援了曹操一些資財,讓曹操置辦軍隊,但曹操當時總共只有五千人。

    2、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孫堅部和曹操部率軍進擊董卓。汴水之戰中,他手下幾千將士死傷殆盡,自己也險些被擒,幸得曹洪相助,曹操才逃過一劫。至此,曹操手上的兵馬所剩無幾。曹操再次募兵,“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等與兵四千餘人。還到龍亢,士卒多叛。至銍、建平,復收兵得千餘人,進屯河內。”

    3、曹操因與袁紹在一些大方針上意見不合,決定離開袁紹,袁紹命曹操出征兗州擊黑山軍。曹操離開袁紹時,曹操的兵馬總數可能在三千到八千之間,不到一萬人。

    4、曹操在兗州東郡首戰擊敗了寇略兗州的黑山軍頭目之一,眭固。曹操在兗州擊敗了匈奴於夫羅的軍隊。兗州刺史劉岱與黃巾軍戰死,兗州群龍無首,曹操又新在兗州西部大破黑山軍和匈奴軍,劉岱部下鮑信請求曹操出兵相助。

    鮑信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遂進兵擊黃巾於壽張東。信力戰鬥死,僅而破之。購求信喪不得,眾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從此曹操崛起。

    綜上述,袁紹和曹操對黃巾軍的態度是不同的,袁紹是消極的,不是全力的。但曹操為了生存為了崛起,對黃巾軍是全力頑強圍剿,在征戰黃巾軍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崛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扎克伯格成立加密貨幣,要將它推廣到全球27億使用者,這會鞏固美元霸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