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36063086626

      辣椒(pepper)是茄科(Solanaceae)辣椒屬能結辣味漿果的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學名Capsicumfrutescens L.(syn. C. annuum L.),別名番椒、秦椒(《群芳譜》),辣茄(《花鏡》),辣虎(《藥性考》),臘茄(《藥檢》),海椒、辣角(《遵義府志》),雞嘴椒(《廣州植物誌》)。染色體2n=2x=24。以嫩果或者成熟果為食。  根據辣椒屬植物的不同性狀,大致可分為四個種:  1、長柄辣椒 有栽培和野生兩種型別,分佈於南美,花冠黃色或褐色,果柄細長,有較強的抗旱性和抗寒性,系晚熟品種。  2、木本辣椒 為多年生木本植物,葉皺縮,花乳白色或綠白色,果紅色或黃色,辣味強。  3、毛辣椒 為多溼熱帶地區的多年生植物,分佈於中美及南美,花紫紅色,果實圓形或卵圓形,成熟時黃色,極晚熟。  4、一年生辣椒 有多種型別,葉綠色,花白色,果實紅色或黃色,果形有燈籠形、長羊角形、短羊角形、圓錐形,櫻桃形等。  根據辣椒栽培種果實的特徵,可分為五個變種:  1、長椒類 多為中早熟,植株、葉片中等,分枝性強,果多下垂,長角形,向先端尖銳,常稍彎曲,辣味強。按果形之長短,又可分為三個品種群:一是長羊角椒。果實細長,座果數較多,味辣。二是短羊角椒。果實短角形,肉較厚,味辣。三是線辣椒。果實線形,較長大,辣味很強。可以乾製、醃漬或者做辣椒醬。  2、甜柿椒類 植株中等、粗壯,葉片肥厚,長卵圓形或橢圓形,果實肥大,果肉肥厚。按果實之形狀又可分為三個品種群:一是大柿子椒。中晚熟,個別品種較早熟,果實扁圓形,味甜,稍有辣味。二是大甜椒。中晚熟,抗病豐產,果實圓筒形或鈍圓錐形,味甜,辣味極少。三是小圓椒。果形較小,果皮深綠而有光澤,微辣。  3、櫻桃椒類 植株中等或較矮小,分枝性強;葉片較小,圓形或橢圓形,先端較尖;果實朝上或斜生,呈櫻桃形,果色有紅、黃、紫,極辣。可以制幹椒或者觀賞。  4、圓錐椒類 植株與櫻桃椒相似;果實為圓錐形或圓筒形,多向上生長,也有下垂的,果肉較厚,辣味中等。  5、簇生椒類 枝條密生,葉狹長,分枝性強;晚熟,耐熱,抗病毒;果實簇生而向上直立,細長紅色,果色深紅,果肉薄,辣味甚強,油分含量高。多做幹椒栽培。耐熱、晚熟、抗病性強。  根據其辛辣味的濃淡顯著不同把辣椒分為四類:  1、特辣椒 指辣味特強或極辣的小果型椒。如雲南的涮辣椒不能直接入口,否則唇舌會疼痛不止,嚼一嚼牙齦就會出血。只要將其在湯鍋裡涮幾下,整鍋湯即變辣,然後將其掛起以後再用,可連用多次,所以稱其為涮辣子,也有人美其名曰:“辣王”。無獨有偶,東歐的匈牙利也有一種辣椒,咬一口半天都合不攏嘴,與中國的涮辣子,堪稱姐妹花。  2、辛辣椒 櫻桃椒、七星椒、長羊角椒、短羊角椒、線辣椒等,辛辣味濃烈,屬此類。  3、辣味椒 有辛辣味,但不甚濃烈,即辣味中等,如牛角大椒、黑殼椒及圓錐椒類屬之。  4、甜辣椒 辣味極淡或微甜而無辣味的大果型椒,如大柿子椒、四方頭甜椒、大甜椒、荷包甜椒、燈籠椒、茄門甜椒、小圓椒等,均屬此類。  按照辣椒用途之不同,又可分為四類:  1、菜用椒 或叫鮮食椒,如肉厚、質脆、味甜、微辣的上海茄門椒,北京甜椒,東北大甜椒、柿子椒等,均可做鮮菜涼拌或炒食。上海的羊角椒、長沙的矮樹椒、廣西的牛角椒等,肉質較厚,不甚辣,也可鮮炒或涼拌食之。此外,菜用椒不僅可以涼拌、熱炒,而且可以用做泡菜以及虎皮辣椒、灌餡辣椒、醃辣椒、醬辣椒、醋漬辣椒、火腿辣椒、芝麻辣椒、蝦油辣椒等,風味獨特,口感極好,食之益人。  2、調味椒 有些辣椒,辣味濃烈,若做為菜用椒直接食用,難以下嚥;而做為調味品,則頗為適宜。如將其製成辣椒醬、辣椒油、辣椒糊、辣椒汁等,則更能增加菜餚的風味。  3、乾製椒 陝西的線椒、四川的二金條、湖南的朝天椒等,均以乾製為主,既能加工成辣椒幹,更能製成辣椒麵,還能製成辣椒磚,既能用做調味品,還能出口創匯。  4、觀賞椒 五彩椒、櫻桃椒、看辣椒等,盆栽觀賞,頗為美觀。朝天椒等,也有用於盆栽觀賞的。  此外,辣椒果實皮色似乎是非綠即紅,其實並非如此,而是頗多變幻。青熟果皮呈深淺不同的綠色,少數品種為白色、黃色或絳紫。如江西黎川有一種白辣椒,其果皮就是乳白色的。果實到老熟期,果皮又逐步轉變為橙黃、紅色或紫紅。何以如此?因內含葉黃素、胡蘿蔔素的呈黃色,內含花青素、茄紅素的呈紅色。色素含量比例之不同而形成深淺不同的色澤。我們平常所說的“五彩椒”,其實也就是同株上的果實轉色期不同,因而形成五顏六色的“羞花”之美啊!  辣椒的栽培歷史和文化  中國栽培的辣椒和甜椒都是來自起源於中南美洲的一種野生辣椒。經1983年國際植物遺傳資源委員會(IBPGR)R確認,這種辣椒是在墨西哥被馴化的。考古學家發現,早在7000年前美洲的阿茲特克人已有栽培和利用。公元15世紀末,即1493年(相當於中國明孝宗弘治六年)隨著哥倫布赴美洲探險歸來而被引入歐洲。最初辣椒作為胡椒的代用品,由於當時從亞洲進口的黑胡椒價格昂貴,所以辣椒很快在歐洲紮根、結果。不久即引入印度。大約在公元16世紀晚期傳入北韓和日本。  中國辣椒是在明朝前半期引入的。最初被稱為番椒。早期的文字資料可見於明代詩人兼戲劇家高濂的著作。如明神宗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問世的《遵生八箋》在其《燕閒清賞箋》的“四時花紀”節中稱:“番椒:叢生、白花;子(指果實)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可見最初辣椒僅供觀賞,以後才供食用。《群芳譜》(1621年)也有“番椒、秦椒”的記載。  辣在古代寫作束,束有聚集意,古人把辛和束兩字組合起來,用“會意”的手法造出了“辣”,藉以表達其“辛甚日辣”的內涵。辣椒的困實因富含辣椒素具有強烈的辛辣味道,因此和花椒、胡椒並稱為“三辣”。那麼這“三辣”為什麼都以“椒”命名呢?原來在古代時中國只有地產的麻辣型調味料花椒。花椒本是芸香科、花椒屬的木本植物,以果實供調味食用。它那紅至紫紅色的果實在植物學中被稱為“骨突果”,這種小型果實的果皮二裂,內含圓形種子;種子的外觀很像是大豆的豆粒;而大豆在古代稱“菽”所以古人就以花椒的果實色澤“花”,以及種子似大豆而為木本的“椒”兩字命名稱其為花椒。後來中國從南亞和東南亞又引入胡椒。胡椒則是胡椒科,胡椒屬的藤本植物,它以球形的漿果果實供調味食用。因其形狀和麻辣味道都和花椒有些相似。所以引入中國後被命名為“胡椒”其“胡”字,是引入地域的標識。及至明代再引入茄科的辣椒以後,因其果實的辣味突出,再結合引入地域的標識。番,而命名為番椒,又稱為辣椒。  最初,中國以番椒為正式名稱,除高濂的著作以外,在《農政全書》《通雅》和《食物本草》等明代典籍以及《廣群芳譜》《花鏡》和《授時通考》等清代要著中都以番椒稱之。辣椒的稱謂始見於明代湯顯祖的名劇《牡丹亭》。在第二十三出。冥判的《後庭家滾》曲牌中列舉了38種馳名花卉的雅號,其中已有“辣椒花……把陰熱窄”的唱詞。到清代吳其睿才把辣椒作為正式名稱而納入《植物名實圖考》。至今仍被沿用。以辣命名的其它異稱在清代已有辣茄和辣虎。其中稱茄、稱角都是特指其果實形態的表述;而虎,有威猛意,辣虎之稱謂則更顯現了味道辛辣的力度。現在南北各地又增加了諸如辣子、辣子角、紅辣椒、尖辣椒、椒角等地方名稱。  辣椒引進的途徑可能有三:一是經“絲綢之路”,先在陝西、甘肅等地種植,故有“秦椒”之稱;二是經南亞海道,先在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步推廣;三是鄭和下“西洋”時,從南洋直接引入中國,南洋各地至今還保留 不少有關鄭和的蹤跡。鄭和隨行人員馬歡撰寫的《瀛涯勝覽》中就明確而具體地記載了有關辣椒的狀況,可以做為佐證。但是目前,中國栽培品種,雖然大部分是從南美洲引進的;但在中國南方和熱帶地區,卻也有野生型辣椒。如雲南西雙版納、思茅、瀾滄以及瑞麗、元江等地區種植的一年生涮辣椒;西雙版納原始森林裡尚有一種半野生型的小米椒(一種多年生的辣椒樹)。這種涮辣椒和小米椒,是土生土長的,應該不屬於“舶來品”。經過長期的馴化栽培,也逐步成為栽培種。  辣椒的營養與食用  辣椒不僅風味獨特,而且營養極為豐富。每100克含水分85.5克,蛋白質1.9克,脂肪 0.3克,碳水化合物11.6克,鈣20毫克,磷40毫克,鐵1.2毫克、鉀300毫克、鈉12毫克,胡蘿蔔素1.43毫克,維生素C185毫克、維生素B10.04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此外,還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又據化驗分析,辣椒還含有多種辣椒鹼和芸香甙、五種香莢蘭胺以及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等化學成分。因而辣椒做為蔬菜或調味品食用,不僅能提供多種營養物質,滿足人體之需要,而且能增強毛細血管功能,刺激口腔粘膜,促進唾液分泌和澱粉酶的活性,故而有明顯的促進食慾、增強消化的功能。此外,辣椒嫩葉也富含鈣質和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並有一種特殊的辛香,能補肝明目,已經成為時尚蔬菜,在香港比辣椒貴。  辣椒作為蔬菜,用它做主菜的不是太多,除了涼拌、熱炒外,也只有“虎皮辣椒”、“灌餡甜椒”了,用它做配菜的就比較多了,很多葷菜都要用到辣椒。特別是全國比較嗜辣的四川、湖南、甘肅、青海、東北等地,有的地方几乎是無辣不能吃飯的感覺。我認為辣椒最大的貢獻還是作為調味品,辣椒醬、辣椒油、辣椒糊、辣椒麵、辣椒汁、辣椒乾等等。辣椒又可以做成醃辣椒、醬辣椒、酸辣椒、泡菜辣椒、醋辣椒、蝦油辣椒等加工品。  辣椒小菜譜  1.生煸青椒 青椒250克,食油、精鹽、砂糖適量。將青椒洗淨,去柄去子,切成半寸見方的小塊;把油燒熱,再放青椒,煸炒至青椒外皮稍有些皺皮時(不能炒焦),即加鹽、糖,並略加些水,再炒1~2分鐘即可起鍋。此餚具有開胃生津,增進食慾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以及溼邪內侵而致的身體倦怠等病症。  2.辣子肉丁 豬肉(去皮)150克,食油500毫升(約耗油50毫升),鮮辣椒50克,黃瓜100克,蔥、姜各適量。選肥瘦相當豬肉,切成見方的丁塊,辣椒。黃瓜、蔥亦切成丁塊,肉丁先用黃醬、後用溼澱粉攪拌均勻,用七成開的熱油滑炸到七成熟出鍋;肉丁過油時要不斷攪撥,不使互相粘結,實耗油約30毫升;炒鍋內留油2O毫升,旺火燒,放入蔥、薑汁、鹽、黃瓜、鮮辣椒和高湯(或白水),再放入炸好的肉丁、料酒,攪翻兩次,把餘下的溼澱粉用水調勻倒入,稍加攪炒即可起鍋。此餚葷素搭配,鮮嫩味美,具有補血益氣的功效,適用於體弱多病或病後體虛而不欲飲食者食之。  3.青椒炒豆鼓 青椒500克,豆鼓250克,菜油120毫升。將辣椒去蒂、洗淨、切成二、三分長,入鍋內煸軟,撥在一邊,下熟菜油,同時下豆鼓煽炒,至豆鼓香味炒出,便與辣椒混合拌勻,即可起鍋,食時分盛小盤。此餚具有散風寒,開胃口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不思飲食者食之,亦可作為開胃醒脾、促進食慾的佐菜。  4.青椒香乾炒毛豆 青椒、毛豆各75克,香乾50克,將青椒去子,切絲;香乾也切成絲;旺火熱鍋,將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青椒、毛豆,炒至毛豆熟,下香乾絲,加調味料及水,再炒片刻,加上麻油即可出鍋。此餚具有補脾開胃健腦長智的功效,是理想的營養食品,常食之對健美、延年益壽有一定作用。  5.辣子雞 四川紅辣椒100克,子雞500克。將子雞去內臟,切成小塊;紅椒洗淨切段;旺火熱鍋,油炒雞塊,再加適量精鹽燜煮;待子雞八分熟,入紅椒翻炒,燜熟即可出鍋。此餚具有補益氣血、溫中開胃的功效,適用於寒滯腹痛,嘔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虛勞羸弱,消渴,小便頻數等病症。  辣椒的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辣椒性味辛,熱。①《群芳譜》:味甚辣。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辛,溫,無毒。③《食物宜忌》:辛苦,大熱。溫中,散寒,開胃,消食。主治治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疥癬。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結氣,開胃口,辟邪惡,殺腥氣諸毒。②《百草鏡》:洗凍瘃,浴冷疥,瀉大腸經寒澼。 ③《藥性考》:溫中散寒,除風發汗,去冷癖,行痰逐溼。 ④《食物宜忌》:溫中下氣,散寒除溼,開鬱去痰,消食,殺蟲解毒。治嘔逆,療噎膈,止瀉痢,祛腳氣。 ⑤《藥檢》:能祛風行血,散寒解鬱,導滯,止澼瀉,擦癬。  現代科學證明,辣椒果實所含辛辣成分為辣椒鹼、二氫辣椒鹼、降二氫辣椒鹼、高辣椒鹼、高二氫辣椒鹼;壬醯香莢蘭胺、辛醯香莢蘭胺;色素為隱黃素、辣椒紅素、微量辣椒玉紅素、胡蘿蔔素;尚含維生素C、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等。種子含龍葵鹼、龍葵胺,極可能尚含澳洲茄邊鹼、澳洲茄胺、澳洲茄鹼等生物鹼。外用可治凍傷、風溼痛、腰肌疼痛、關節痛等,內服可治消化不良、胃弱、腸胃充氣、消寒痛等。  辣椒的藥用機理  1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辣椒酊或辣椒鹼,內服可作健胃劑,有促進食慾、改善消化的作用。辣椒對口腔及胃腸有刺激作用,能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慾,並能抑制腸內異常發酵。中國一些醫學、營養專家對湘、川等省進行調查,發現這些普遍喜食辣椒的省區,胃潰瘍的發病率遠低於其他省區。這是由於辣椒能刺激人體前列腺素E2的釋放,有利於促進胃黏膜的再生,維持胃腸細胞功能,防治胃潰瘍。  2 預防膽結石。 常吃青椒能預防膽結石。青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可使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轉變為膽汁酸,從而預防膽結石,已患膽結石者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青椒,對緩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3 改善心臟功能。 以辣椒為主要原料,配以大蒜、山楂的提取物及維生素E,製成“保健品”,食用後能改善心臟功能,促進血液迴圈。此外,常食辣椒可降低血脂,減少血栓形成,對心血管系統疾病有一定預防作用。  4 降血糖。牙買加的科學家透過實驗證明,辣椒素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  5 辣椒有減肥作用。 辣椒含有一種叫“capsaicin”的物質,可以促進荷爾蒙分泌,從而加速新陳代謝以達至燃燒體內脂肪的效果,從而起到減肥作用。在日本市場上,已有多種適合女性食用的辣椒製品。  6 抗菌及殺蟲作用 辣椒鹼對蠟樣芽胞桿菌及枯草桿菌有顯著抑制作用,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其枝、葉並無抗菌作用,僅對結核桿菌有很輕微的抑制。 10~20%辣椒煎荊有殺滅臭蟲的功效。  7 發赤作用 外用作為塗擦劑對面板有發蘇作用,使面板區域性血管起反射性擴張,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的旺盛。能夠透過發汗而降低體溫,並緩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較強的解熱鎮痛作用。  酊劑可用於凍瘡;但也有人認為,辣椒僅強烈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起溫暖感,對血管則很少影響,高濃度也不發泡,故不能視為發赤劑。  8 對迴圈系統的作用 辛辣物質(生薑、胡椒,特別是辣椒)可刺激人舌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上升(特別是舒張壓),對脈搏無明顯影響。  辣椒鹼或辣椒製劑對麻醉貓、犬靜脈注射可引起短暫血壓下降、心跳變慢及呼吸困難,此乃刺激肺及冠脈區的化學感受器或伸張感受器所引起。  對離體豚鼠心房則有直接的興奮作用,對大鼠後肢血管也有收縮作用。  9 辣椒能防治癌症,這是由於辣椒中富含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鈷。前者有抗癌防痛的功能,後者能活躍體內新陳代謝,促進造血系統活力,鈷還參與體內維生素B12的合成,並可抑制機體中的惡性腫瘤細胞的生長。辣椒中的辣素進入血液迴圈到達肝臟後,能轉變成一種特殊化合物,能夠吸收致癌物質。  10 其他作用 國外曾報道,食用紅辣椒作調味品(品種不明)的食物3周後,可使血漿中游離的氫化可的松顯著增加,尿中的排洩量也增加;還能降低纖維蛋白溶解活性。  地上部分的水煎劑對離體大鼠子宮有興奮作用。  辣椒小藥方  ① 治痢積水瀉:辣茄一個。為丸,清晨熱豆腐皮裹,吞下。 (《醫宗彙編》)  ② 治瘧疾:辣椒子,每歲一粒,二十粒為限,一日三次,開水送服,連服三至五天。 (吳縣《單方驗方選編》)  ③治凍瘃:剝辣茄皮,貼上。 (《綱目拾遺》)  ④治毒蛇傷:辣茄生嚼十一、二枚,即消腫定痛,傷處起小泡,出黃水而愈。食此味反甘而不辣。 或嚼爛敷傷口,亦消腫定痛。 (《百草鏡》)  5 脫髮斑禿:尖小辣椒6克切碎,用燒酒50毫升浸泡10天,過濾去渣,塗擦脫禿部位,每天數詞。  6 治腰腿痛:等量辣椒粉和凡士林,加適量黃酒調成糊狀,塗於油紙上貼患處。  辣椒的禁忌 辣椒內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具有抗癌和致癌的雙向調節功能。對於這些不同見解,錄之以供參考。但從傳統中醫學來講,辣椒大辛大熱,能動火助陽,正如《隨息居飲食譜》中所說:“人多嗜之,往往致疾。陰虛內熱,尤宜禁食。”癌症病人還足少吃或不吃為妥。所謂“陰虛內熱”,或稱“陰虛火旺”,這不是一種病名,而是中醫學的一種病理,可見於各種疾病.諸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甲狀腺機能亢進,紅斑性狼瘡,乾燥綜合徵,高血壓病,癌症,目赤腫痛,口瘡,更年期綜合徵等等,都可以表現出“陰虛火旺”或“陰虛內熱”的病理變化。凡此種種,辣椒尤宜禁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創業模式最合適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