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希望星晨58298869
-
2 # 鵬哥哥看世界
李鴻章的過人之處,是他比同僚清醒,更早更深刻地瞭解中國需要變革,必須變革,才能應付“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他為此大聲呼籲,在他的能力之內採取積極措施,使中國能夠與不請自來的“洋鬼子”打交道,他領導了這個過程,並盡力推動整個中國向這個方向挪動,從認識與實踐意義上說,這個“偉大”應該值得肯定。
李鴻章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他和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他是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
然而,在有些歷史書裡,他是喪權辱國的罪人,是賣國求榮的權臣。梁啟超卻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
3 # 小健侃大山
李鴻章本質上是一個想為國家強大做貢獻的人,他是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奈何生不逢時,遇上了庸弱的皇帝以及慈禧。單從甲午戰爭來看,北洋艦隊是李鴻章一手操辦起來的,最終全軍覆沒。可以說李鴻章是以一人之力敵日本舉國之力,可謂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從當時日本首相對李鴻章的評價來看,李鴻章還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由於清朝連年戰敗,而李鴻章簽訂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條約,讓後世有些人覺得此人是賣國賊,其實李鴻章不過是清王朝的拿出來的替罪羊。他真的是盡力了,作為一個裱糊匠,他始終救不了清王朝這個在風雨飄搖就倒的破爛房子。
-
4 # 鼎玉軒轅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李鴻章時晚清的一個風雲人物,也是很有爭議的人物,在國民眼中,他是位高權重,賣國弄權的人物,而在外華人的眼裡,評價很高,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讚李鴻章為“東方的俾斯麥”在我看來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有功也有過,但是總的來說,他是功大於過的。首先來列舉一下他的功績,其一,軍功,協助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回過身又剿滅捻軍。可謂戰功赫赫,為清朝的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二,實業,1860年以後,來恭親王的主持下,開展洋務運動,開創實業,進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戰略。在其間他建立了輪船招商局,建立了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招商銀行的前身},其三,建立海軍,當時叫水師,建立了強大北洋水師,其實力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可威風風光一時。但是他也是過的,最大的汙點就是甲午戰爭失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代表請朝廷簽訂中日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把臺灣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被國民罵為賣國賊。一輩子也洗刷不i掉的,另外他給朝廷推薦竊國大盜袁世凱,為清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但是這個他是看不到的。所以李鴻章這個人是有功的,至於他的過有很多的歷史因素。但是他一生殫精竭慮,也沒讓大清朝走向富強,令人唏噓,我曾經看過李鴻章傳,並且寫了一首詩,分享出來給大家,還望大家多多指導!
讀肅毅公有感》
日落西山一抹紅,
煙雲殘血映長空。
半生崢嶸成舊事,
鐵腕未使滿清榮。
科舉登榜翰林士,
丁憂回籍練鄉勇。
無奈投奔曾夫子,
三品道臺變幕工。
九載方得巡撫任,
封疆立軍得威名。
攻洪剿捻戰功赫,
洋夷周旋洋務興。
謀求富強建水師,
中流砥柱獲主寵,
一筆不肖終生愧,
一世英名換罵名。
李鴻章
李鴻章
李鴻章
李鴻章li"o
李鴻章
李鴻章故居
-
5 #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這個人嘛,他既有善也有惡。他是清末的中興之臣。他創辦了江南製造局。進行了洋務運動。實行著一些改革。建立新式的陸軍和海軍。但是他有點貪。在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與列強簽訂的一些不平等的條約。但是我們不應該怪他。能決定的不是他,而是當時的慈禧。他也很無奈呀!他難道就想將國土拱手送人嗎?談談都不明白,一旦簽訂這個條約,他就是千古罪人嗎?他明白。所以他才極力的為中國減少賠款和割地。
-
6 # 石埡閒談
李鴻章被稱為東方俾斯麥,說明了他在晚清的歷史地位。梁啟超與李鴻章處於同一時代,梁啟超出於公平之心寫了一本書《李鴻章傳》,以史家視野將李鴻章放在當時歷史背景下進行分析,將李鴻章與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人物,如霍光、諸葛亮、王安石、秦檜、袁世凱及國外的俾斯麥、伊藤博文、等對比,將李鴻章的內政外交成績作了一個比較全面公正的評價,但總體而言,梁啟超評價李鴻章是一個:“有才氣而無學識,有閱歷而無血性”的人,是忠臣,無魄力。李鴻章頻繁出國,與各國政要打交道較多,對西方瞭解也比較多,形成全面的國際視野並不難,思想領先康有為之輩更非難事。但他雖懂洋務卻不懂西方文明,不知滿清和西方的差距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根本不是幾條洋槍洋炮洋艦能改變強弱對比的,搞洋務運動認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哪一套只是治標,無法治本。
但梁啟超的評價的也有侷限性,結合多方關於李鴻章的史料來看,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捻亂有維護滿清政權之功勞,後期開展洋務運動,縱橫於外交舞臺,化解滿清各種外交衝突矛盾,對維護滿清領土完整,未被肢解瓜分也大有功勞。但整體上李鴻章效忠的是一個腐朽的且與人民為敵的晚清政權,所以他的“功勞”並不是針對人民的,可以說他的功勞愈大,對革命群眾的危害也愈大,這才是後世對他評價不高的根本原因所在。
-
7 # 處世大講堂
學習中國近代史,李鴻章先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梁啟超曾說過:“李鴻章的歷史是清代的40年曆史。”我們讀李鴻章,也就是讀清朝衰落的一百多年曆史,李鴻章是怎麼樣的人?為何後代對他褒貶不一?我認為應該從三方面來講:
第一:做事與清末許多漢人一樣,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學生,深受曾國藩的讚賞。李鴻章是清末第一位重臣,是一位善於在官場策劃和運作的人。1898年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掌權,光緒被監禁,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維新人士。李鴻章卻暗中保護一些維新人士,並與康有為和梁啟超暗地裡還聯絡。
有人檢舉李鴻章,慈禧因此問他:“有 人說你是康黨。”李鴻章回答:“臣實是康黨,廢立之事,臣不與聞;六部誠可廢,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康黨,臣無可逃,實是康黨。”慈禧聽後默然。
慈禧最關心的是別人支援自己還是光緒?所以李鴻章就算和康梁有染,但是隻要不支援光緒依然可以重用,所以李鴻章作為洋務健將,只要表明自己並沒有緊跟皇上就行了。
對於他支援慈禧導致清末民不聊生,說他是助紂為虐實屬欲加之罪,在大歷史環境下,當時的境況非李鴻章一人之力可以改變。
對於做官,曾國藩曾有批評:“少荃 拼命做官”。但李鴻章雖然“拼命做官”,精於自保,他卻也並沒有在戊戌政變中落井下石,大造冤假錯案,我覺得從這一點來說,李鴻章還是值得稱讚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李鴻章也並非那種為了做官而喪失本性大奸大惡之人。
第二:洋務運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李鴻章一直積極參與建設新軍,模仿外國製造船和炮,並開始
自力更生的事業。在獨裁封建壓力下,不可否認的是,李鴻章是改革的骨幹。李鴻章曾說: “ 我輩若不破群議而為之,並世而生,後我而起者豈復有此識力?”
在此期間, 李鴻章從事了大量的活動,大致有:成立.上海外國語言文字學館、成立江南機器製造局、成立天津機器局、籌通商日本並派員往駐、選學生赴美國肄業、請開煤鐵礦、成立輪船招商局、籌辦鐵甲兵船、請遣使日本、派武弁往德國學水陸軍械技藝、成立天津水師學堂、設南北洋電報、請開鐵路、開平礦務局、設公司船赴英貿易、招商接辦各省電報、旅順船塢、上海商辦織布局、天津武備學堂、北洋海軍成軍、創辦天津醫學堂。不難看出其中很多活動都是關於軍事的,由此可以看出李鴻章強國的強烈願望。他希望透過自己一系列的努力來使國家富強,免受外族侵略。雖然這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伴隨著中日甲午戰爭失敗而宣告失敗,但洋務運動的隊總過近代史的意義卻不容忽視。
李鴻章組北洋水師,在19世紀後期,他不僅打造了古老的封建海軍基地。也奠定了現代海防的概念,還在中國建立了第一支近代化海軍,營造起遠東規模最大的海防制度,這絕對是一個壯舉。鐵路建設充分反映了他的遠見。可以說,李鴻章的西化運動,雖然在軍事方面失敗了,但是這不是他一人造成的,當時腐朽的統治階層也難辭其咎。
第三:外交外交事務應該是李鴻章最受鄙視的一面。幾乎所有代表被剝奪的條約都與李鴻章有關。有人甚至叫李鴻章賣國賊,梁啟超卻不同意這種觀點。當人們說李鴻章是叛徒時,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三場戰爭和四個條約,那就是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法新約》 、《馬關條約》 、《中俄密約》 和《辛丑條約》。
在當時那種請況下,李鴻章夾在封建主義和帝國列強之間,他需要在當時的統治者和帝國列強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使統治者滿意,又要使帝國列強滿意,對於一個晚清的重臣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者,倘若李鴻章做得不對,那麼為何他一次次地被派去與外國談判?因為當時除他之外沒人可去。當清政府面對一個爛攤子的時候,統治者第一個想到的能夠收拾這種局面的人就是李鴻章。對此李鴻章也無可奈何。實際李鴻章是一位重臣,但是統治階級仍掌權。
李鴻章註定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他的工作難以概括。但是,我們可以批評他的過錯,但是不要忽視他的成就,客觀上認識他,也許是我們對歷史人物應該有的基本看法。
-
8 # 米缸摟著麥芽糖
李鴻章是個敢於做事,勇於任事,也不怕事的人。
他不像清朝中後期的“清流派”,喜歡耍嘴皮子,不幹實事,他也清楚,御史清流之輩,如何在雞蛋裡挑骨頭。哪怕是頂著捱罵,背鍋的黑帽,他還是繼續做他認為該做的事,單憑這一點,就值得後人尊敬。
在大家還在為虛頭巴腦的“禮教”爭吵,還在為“華夷之辯”,“夷夏之防”到底是學西方,還是啃祖宗的老本的時候,李鴻章已經“日拱一卒”,和老師一起,長年堅持選派留學生赴美留學,在朝堂被罵之時,李鴻章開始招商引資,開辦煤礦,興建紡織局,機器局,新修鐵路,他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就做他的。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實業工廠全都讓他給辦成了。
雖然李鴻章鎮壓過太平軍,捻軍,替清政府“背鍋”簽過中法《越南條約》,中日《馬關條約》,但他乾的實事在當時比誰都多,除了興辦工廠,他還興辦了專門教習軍官學員的軍校,比如天津水師學堂,天津武備學堂,同時和老師曾國藩一起,選派了120名赴美留學生,這些人包括詹天佑、蔡紹基、鄧士聰、容尚謙等人,這些人從12歲出國,一直到學成回國,活躍在中國百廢待興的鐵路、教育、海軍、採礦、外交、醫學、媒體等多個需要西方知識技能的現代化行業,這批人也成了中國最早批次檢驗西方成果的領路人,作用說多大都不為過。
正是因為清末有很多像李鴻章這樣勇於任事的人,我們的民族才有復興的種子,正是因為他和他的同仁留下的實業火種,留學幹才,我們才有了重新翻盤的機會,很多人只看到李鴻章,替清王朝背鍋籤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在那個國弱民窮的不堪時代,李鴻章能憑被“日本奮青”刺殺的眼部槍傷,替國家爭取到1億兩白銀,試問有幾人能做到?
回覆列表
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堂、張之洞齊名,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被不可一世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當時的大清中,唯一有能耐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由於身處動盪的年代,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中參與諸多的歷史事件,後世對他的唾罵多過褒獎,今天我們來探討這個原因。
1.拜曾國藩為師。
李鴻章的父親是進士,當過中等巴樣的官,他望子成龍,希望鴻章學而優則仕。由於自幼聰慧伶俐,也潛心鑽研過學問。在父親的引導下,他進京城參加過鄉試,可時運不濟,李鴻章名落孫山了,他有些心灰。
於是,父親帶他去見了名滿京師的曾國藩,這一步為他走上仕途後開拓坦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比皓髮窮經讀死書強多了。所以,有個好爸爸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流行拚爹也不無道理。
李鴻章跟隨曾國藩學習經世致用的學問。三年後,他考中了進士,進入了翰林院,人生開始開掛了。此後不到五年的時間內,他的官職竟然連升七級。然而,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李鴻章因此成為了眾矢之的,處處遭到排擠和打壓。
李鴻章冷靜下來,經過反覆思考,他決心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航線。在35歲的時候,他辭去了的官職,再次到曾老師門下進修。
2.鎮守上海。
李鴻章擺脫了俗事的困繞,有了充裕的時間學習。在老師的引導下,學問有了長足的進步。這時,恰逢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曾老師派他前去鎮守上海;李鴻章運用曾老師教給自己的理論知識,大膽地指導自己的戰場實踐,以不足一萬人的武裝力量,打敗了太平軍的十萬人馬。
這一仗打得利落、漂亮!籍此再度迴歸官場後,他擔任了江蘇巡撫。之後,他在官場風生水起,大約平均每兩年要官升一級。到了知天命之年,已經成為了伍英殿大學士了。可以說,是曾國藩成就了他的人生。
3.倡導和參與了洋務運動。
而大清當時已逞奄奄一息之勢,各國列強虎視眈眈,清政府只有低眉順眼當奴才的份;位高權重的李鴻章透過現象,抓住了本質,他認為大清要躋身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必須透過變法來增強軍力國力,以抵抗外敵,這在他與朋友的來往書信可以看出來。
此後,他利用自己對朝廷的影響力,派人前往他國購買機械裝置,聘請外國技師,建立當時東南亞最大的兵工廠———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為民族能開辦自己的武器加工廠壯了聲威。富國強兵需要培養人才,他親自挑選學員前往美國深造,期冀他們學有所成後歸來,報效自己積貧積弱的祖國。在近代實業的發展上,他不拘一格,創造了諸多個“中國第一個”。作為大清重臣,身體力行於改革的實踐,師夷之長以制夷,難能可貴,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阻止中國的繼續淪落,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4.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腐朽不堪的大清帝國在世界列強的武力逼迫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李鴻章有文韜武略,能與之一較短長,又作為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依賴的股肱之臣,事到臨頭,每每被指定為清政府簽訂條約的代理人。在以後的幾十年裡,他代表清政府,親手簽下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弱國無外交,由於條約極大地損害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加速了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化的歷程,所以,他遭到了千夫所指、萬人唾罵,這就是李鴻章老來名節不保的原因。
究其實,他生在華廈大地,深知中華民族具有不屈服任何一個帝國列強的個性與氣慨,但他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代理清政府出賣國家利益以求得苟延殘喘,這是可恥的,遺臭萬年是罪有應得!
如果當時他能當即立斷,拒絕出席簽約行為,相信歷史對他有不同評價,可惜,偏偏 這位痛恨列強的人卻在風口浪尖上為眾列強輸送利益,這是不可饒恕的,至今,李鴻章 仍是“賣國賊”代名詞,活該!
5.兩件小事體現了自己的尊嚴。
條約簽訂後,他受到了華人的口誅筆伐,在中央的安排下,他前往別國進行訪問,以避譴責之聲;在巴黎運動會的開幕儀式上,伴隨中國黃龍旗的升起,老態龍鍾的他滿懷深情唱起了家鄉的民間小調《茉莉花》。這在西方所謂的文明人的眼裡樹立了很高的形象,被認為他展現了一個大國重臣應有的氣度,彰顯了一個民族應有的尊嚴。
在沿航線的回國途中,必須在日本停靠後,轉換航船才能回國;李鴻章在簽訂馬關條約時,曾有誓言,畢生不再踏入日本國土,為此,他透過一條狹窄的木板,以75歲高齡,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毅然決然地蹣跚著步子,慢慢騰騰地挪過去後,啟程回國。
6.李鴻章要為誤國行為承擔責任。
李鴻章也曾做過錯誤決策。如他過於避戰,重視海防,甚至提出過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的建議!
1885年,在大清完勝日本的情況下,還是簽訂了《中日天津會議專條》,讓日本有恃無恐地派兵進入了北韓。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由於指揮失誤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以損害本國的利益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而告結束等。
雖然這些做法受制於當時的客觀因素,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的責任。另外,他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殺人過多;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晚年的他,沉默寡言在辛丑條約簽完字後,他便吐血不止,後被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而後病逝北京!
李鴻已逝,千古功罪,留給後人評說!喜歡也好,討厭也罷,李鴻章一定會成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的一個風雲人物,博學多才的梁啟超先生說他自己“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