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翻翻二十四姓家譜而已
-
2 # 我笑了嗯哼
原因有四,一,秦王在當時不信任的不信任以及秦相范雎的排擠!
二,已經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機會,傷亡會增加!
三,已經坑殺40萬趙軍了,在古時候還是比較迷信的,殺的人太多來世不會投好胎,後輩也要贖罪,沒有陰德庇佑!
四,擔心功高震主,沒有落下好下場
-
3 # 石華望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曾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被秦王授予武安君的稱號,同時是中國武廟十哲之一。
長平之戰是白起軍事生涯的最後一戰,此戰之後,白起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這中間有什麼曲折的歷史原因呢?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回首白起的一生。
白起是在商鞅變法推行的軍功爵位制才從一介布衣而進入秦國的軍事界。他參與指揮的戰役在中國的軍事史上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白起初出茅廬的第一戰是在秦昭襄王十四年,韓魏聯軍陳兵函谷關,企圖阻止秦國軍隊東進,正是此時,白起被任命為主將,任務是攻打韓魏聯軍,掃除秦國向東挺進的撞礙。此戰中白起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隊,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一帶,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南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
此戰是白起的成名之戰。一年以後,白起又奉命帶兵攻打魏國一鼓作氣連下魏國數十座城池,此戰的意義是徹底為秦國向東挺進掃除了撞礙。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南韓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虜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魏將芒卯敗逃。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秦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打南韓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秦昭襄王四十四年,白起攻打南韓南陽太行道,斷絕南韓的太行道。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白起攻佔南韓野王。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然後攻趙,長平之戰開始。
縱觀白起長平之戰以前的所有戰役不可謂不精彩,其軍事能力不可謂不強。
現在,我們可以來探討為什麼白起自長平之戰後便像幽靈一般消失在戰國的烽火狼煙之中。
自長平之戰到最後白起被逼死在杜郵這一中間隔三年的時間裡以白起為中心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白起自長平一戰後,被秦王授予武安君的稱號。一時風光無限,但是這難免會引起小人的嫉妒,再加上白起戎馬一生對人際關係的處理不是很到位,肯定會因此與很多人結怨。其中與秦國宰相范雎的不和便是明證。根據歷史記載,自長平之戰後,白起又將圍攻邯鄲,鑑於此前白起的鋒芒。南韓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蘇代的一番話打動了范雎,想起平時白起的所作所為,一旦讓白起再次伐魏成功,自己肯定會在秦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局面。於是他向秦王進言:秦兵連年對外作戰,已是疲憊不堪,而且國內的糧草也供應不濟,急待休養,不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以圖日後再戰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又過去不久,秦國又再次伐魏,此時白起有病再身,秦國另派他人擔任統帥,結果大敗,秦王立刻任命白起為伐魏主將,但白起認為此時不是伐魏的時機,再加上自己大病未愈便不太願意答應,奈何秦王一再命令他必須答應。無奈之下,白起只好帶病出徵。,白起軍行至半途。范雎便向秦王進言: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秦王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於杜郵。
得罪與小人,被小人嫉妒。其中以范雎為首。范雎不顧國家利益,為了一己之私在秦王面前進讒言,使得白起遭到秦王猜忌而身死
這便是白起自長平之戰後,不再有所作為的原因。
-
4 # 譚小龍29
非是不願,而是不能!
長平之戰,白起想畢其功於一役,在消滅了四十萬精銳趙軍,在趙國無兵可用,全國上下惶惶不可終日之時,挾長平大勝之威,一舉攻滅趙國,再吞南韓,壓服魏國,如此消除趙國騎兵出雲中、九原的威脅,將戰線推到中原,如此燕國、魏國不過是反手可滅!聯齊吞楚,最後吞齊,最遲不過三代秦王,一統可期!
可惜!白起的戰略被范雎看出來了,如果白起於長平之後吞沒趙、韓,最終一統,白起居功至偉!於是范雎進讒,同意了趙國和南韓的割地求和要求!期間信陵君竊符救趙,白起無奈只得回軍,秦國一統天下的時間推遲到了公元前221年,推遲了近40年,要不是連續出了五代都不忘一統的賢王,估計分裂還要延續。
此後,趙國真正明白了,賄秦是自找死路,充分合縱抵抗秦國,楚國成了他們拉攏的物件,戰國四公子楚、魏、趙各佔其一,合縱雖不完美,抵抗秦軍確綽綽有餘,此時再次伐趙,應對的就是趙魏楚聯軍,空耗錢糧,白起作為“兵家四聖”和“武廟十哲”級別的“兵權謀”家,當然要行臣子本分,勸解!此時不是用兵之時。況且白起此時有病在身,無法統兵,秦國先後派出王陵、王齕攻趙都已敗北結束,此時即便白起再去,秦軍屢敗,已兵無戰心,白起是名將,不是神仙,自然表示不宜再戰,拒接領兵。而范雎再進讒言,最終,白起落得自刎收場。而范雎也因為舉薦庸才和舉薦之人犯事,一併被問罪。
所以,長平大勝之後不是白起不想領兵,而是被令回軍,錯失一舉重創信陵君的十萬魏軍,拿下邯鄲的機會。此後,合縱已成,並無戰機,白起作為兵法大家只會盡責勸解不易出兵,也就不用帶兵,最後被吵了後路。秦自商鞅變法後,歷任相國,就只有范雎當不得相位,如果當時是張儀、李斯、呂不韋趙國滅矣。
-
5 # 夫百說歷史
長平之戰後,秦王曾數次要求白起帶兵出征攻打趙國,但是白起都以有病為由,拒絕領兵出征。最後,秦王強行讓白起領兵,沒辦法,胳膊扭不過大腿,只得去領兵,但是心裡是極其不痛快的。而且在嘴裡還嘟嘟囔囔的,一大推牢騷,果然到了杜郵這個地方,秦王讓人給白起送了一把劍,到底是為何送這把劍我們無從得知,但是白起在得到了這把劍的時候,就自殺了。
那為什麼秦王都那麼多次的讓白起去領兵,白起都拒絕前往呢?
第一、對秦王的有怨言,覺的不信任他。其實,長平之戰之後,按照白起的軍事規劃,是應該一鼓作氣滅亡趙國。而且這個時候白起在軍中已經做好了軍事部署。他讓王齕率軍進攻皮牢,司馬梗率軍進攻太原,這兩路人馬一左一右,護衛由白起親自率領的主力,呈三頭並進之勢,又相互牽扯。
但是,這個時候,范雎站了出來,他怕白起功勞太大,影響他在秦國的地位,因此勸說秦王把白起調回來。而秦王呢,也害怕白起居功自傲,將來自己不好駕馭,因此讓白起撤軍。
軍隊撤回來之後,自然白白浪費了一個滅亡趙國的大好機會。而這也讓白起寒心了。白起心想,秦王這是不放心我啊。以後可不能帶兵出征了,要不然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第二、長平之戰之後,白起確實生病了好幾次。長平之戰之後一年,秦王讓白起領兵,白起以生病拒絕。秦王只能派王陵去,但是王陵打敗了。秦王又讓白起去,白起又以有病為由拒絕。秦王只能再次換人,可是還是打不贏,所以又來請白起,可白起還事以生病拒絕。這下秦王生氣了,生病也得去。沒辦法,白起只好領兵。可是到半路的時候,被秦王刺死。
其實第一次生病不去情有可原,可能是真的生病,可是我都來請你三次了,還能都這麼巧啊。也難怪最後在半路被賜自盡。
第三、被名氣所拖累白起打了一輩子的仗,從來沒有敗過。長平之戰後,如果一鼓作氣是可以打的贏的,但是經過一年的修整,趙國已經緩過氣來了,已經做了準備。這時候再去攻打,沒有必勝的把握。白起不願去打不是必勝的戰鬥。一旦戰敗,自己的英明就將毀於一旦。而且朝裡的大臣,早就看我不順眼,肯定會落井下石,自己會死的很慘。因此才找各種理由推脫秦王。
總結當然,長平之戰後,雖然秦王派兵出征的結果,就如白起所預料的一樣,但是如果白起出徵的話,會採取不同的戰法,而且當時白起在秦軍中的威望不是別人能夠代替的,他只要在軍中,士兵們,就相信一定能贏。
因此,因為害怕失敗拒絕領兵出征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怕功高震主,害怕秦王會猜忌他,懷疑他。他打了勝仗 ,秦王更加猜忌,如果打了敗仗,那朝堂之上一定會對他落井下石。因此不管是打與不打,對於白起而言,他的下場都不會太好。
-
6 # 醉美木瀆
不是不願,而是不能,一是身體有病,難以支撐軍旅勞頓,二是確實戰機已逝,此時出征難以取勝。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裡說的明白,長平之戰後,武安君白起是真病,假病摻在一起,最後徹底惹怒了秦王,被賜死。
長平之戰秦軍贏的非常艱苦,趙國在戰前是唯一能和秦國一戰的國家,實力不可小覷,長平一戰對趙國是抽筋扒皮,從此,徹底失去和秦國爭霸的實力,對秦國則是傷筋動骨,元氣大傷沒有個幾年,十幾年也難以恢復。長平之戰,白起阬殺趙軍四十萬,當時列國震驚,戰戰兢兢,趙國更是到了垂死邊緣,奪取上黨之後,秦軍居高臨下,此時進軍邯鄲就如同泰山壓頂,趙國肯定就亡國了。結果秦昭王在應侯範睢的勸說下,竟然同意了趙,韓割地請求,失去了一鼓作氣消滅趙國的機會。
過了不到一年,秦昭王卻要再次攻趙,但是此時戰機已逝,白起恰巧有病就沒有帶兵,結果帶兵的王離遲遲沒有進展。白起的病也好了,秦昭王就讓白起接手,白起說:“上次不打浪費機會,這次再打,沒有機會。”就裝病。
“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另派他人結果果真像白起說的那樣也沒有打贏,還酸溜溜的在背後說:“怎麼樣,不聽我的,要吃敗仗吧。”秦昭王聽說了,非常憤怒,強逼白起去帶兵,白起再次稱病,並說自己病的很嚴重,要病死了,終究沒有帶兵攻打趙國。
“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自秦昭王自廢太后,罷穰侯,驅逐“四貴”之後,一直在加強王權,白起本身與穰侯關係密切,此時要低調行事。結果他自恃功高,沒有意識到這點,在起兵攻趙的事情上反覆和秦王矯情,動了秦昭王逆鱗,不死才怪。長平之戰之後,秦王反覆請白起將兵,也三番四次的請應侯去請他,並說明厲害,可是應侯和白起因為長平之戰之後要不要直接滅趙結了仇,應侯範睢一直害怕白起搶他的相位,最關鍵的是,範睢雖然有才,可是卻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每次被拒絕後,免不了添油加醋的到秦昭王那裡彙報一番。最後,白起被免職,那是真的氣病了,可是在範睢的彙報裡,白起肯定還是在賭氣,故意違抗秦昭王的旨意,秦昭王能放過白起?
“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昭王殺白起的時候說:“白起離開咸陽,不服氣,背後亂說話”這是誰彙報給秦昭王的,估計是範睢或者他的黨羽,本來秦昭王對白起屢次拒絕帶兵有怨氣,現在又看他不服氣,那就乾脆殺一儆百,震懾一下帶兵將領。
回覆列表
不是不願意,而是事出有因:
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全國上下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之中。
前259年,秦軍再次攻佔上黨郡,並且兵分三路:王齕一路攻下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南)、皮牢(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北);司馬梗一路攻下太原郡;白起親率大軍攻打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準備一舉滅亡趙國。
韓、趙兩國大為恐慌。韓桓惠王決定割地求和,而趙孝成王親自前往秦國拜見秦昭襄王,並與大臣趙郝約定割讓六座城池與秦國和談。
兩國又派遣使者攜帶重金對秦相范雎進行遊說。
范雎擔心白起功高影響自己的仕途,以秦國士兵征戰操勞需休養為由,勸說秦昭襄王答應韓、趙兩國求和。秦昭襄王聽從范雎的建議,答應南韓割讓垣雍(今河南省原陽縣西北)、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為條件進行和談。
雙方於正月停戰,白起得知此事後與范雎產生矛盾。
趙孝成王準備按和約割讓六城時,大臣虞卿認為割地給秦國,只會讓秦國更加強大,不抵抗割地求和只能加速趙國的滅亡。虞卿建議以六座城池賄賂齊國,交好燕、韓,聯合魏、楚共同抗秦。趙孝成王採納虞卿的建議,在國內積極備戰。
秦昭襄王見趙國違約不割六城,反而與東方諸國聯合對付秦國,準備進攻趙國。
白起此時患病,不能帶軍征戰。秦昭襄王向其詢問,白起說:“長平之戰中,秦軍大勝,趙軍大敗。秦華人戰死的給予厚葬,受傷的給予精心治療,有功績的設酒食給予慰勞,百姓假借祭祀之名聚會,浪費財物;趙華人戰死的無人收殮,受傷的得不到治療,軍民哭泣哀號,齊心協力恢復生產。雖然現在大王所派的兵力三倍於以前,但我預料趙國的守備力量是以前的十倍。趙國從長平之戰以來,君臣都憂愁恐懼,早上朝、晚退朝,用謙卑的言辭、貴重的禮品向四方派出使節,與燕、魏、齊、楚結為友好盟邦。他們千方百計,同心同德,致力於防備秦國來犯。現在趙國國內財力充實,加上外交成功,在這個時候不能攻打趙國”。
秦昭襄王不聽從白起的勸告,於前258年派五大夫王陵攻打邯鄲。趙國軍民奮起反抗,陣亡五校,軍隊也沒有取得成果。
此時白起痊癒。秦昭襄王派范雎見白起,對他說:“當年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裡,戰士百萬。您率領數萬軍隊攻打楚國,攻下楚國國都,燒燬他們的宗廟,一直打到東面的竟陵,楚華人震驚,向東遷都而不敢向西抵抗。韓、魏兩國動員大批軍隊,而您率領的軍隊不及韓、魏聯軍的一半,卻和它們大戰於伊闕,大敗韓、魏聯軍。現在趙國士卒死於長平之戰的有十分之七、八,趙國虛弱,希望您能領兵出戰,一定能消滅趙國。您以少敵多,都能大獲全勝,更何況現在是以強攻弱,以多攻少呢?”
白起說:“當年楚王依仗他的國家強大,不顧國政,大臣們居功自傲,嫉妒爭功,百姓離心離德,城池也不修繕,所以我才能領兵深入楚國,佔領很多城池,建立功勳。伊闕之戰中,韓魏兩國相互推諉,不能同心協力,所以我有機會集中精銳,組織勁旅,出其不意地進攻魏軍。魏軍已經戰敗,韓軍自然潰散,然後乘勝追擊敗軍,所以我才能獲勝。秦國在長平大敗趙軍,不趁趙國恐慌時滅掉它,反而坐失良機,讓趙國得到時間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現在趙國軍民上下一心,上下協力。如果攻打趙國,趙國必定拼死堅守;如果向趙軍挑戰,他們必定不出戰;包圍其國都邯鄲,必然不可能取勝;攻打趙國其他的城邑,必然不可能攻下;掠奪趙國的郊野,必然一無所獲。中國對趙國出兵毫無戰功,諸侯就會產生抗秦救趙之心,趙國一定會得到諸侯的援助。我只看到攻打趙國的危害,沒有看到有利之處。”
白起從此稱病不起。
范雎將白起的話轉告給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發怒,說:“沒有白起,我就不能消滅趙國嗎?”於是另派王齕接替王陵攻打趙國,又派鄭安平率軍5萬增援。
秦軍包圍趙都邯鄲八、九個月,死傷人數很多,也沒有攻下。
趙軍不斷派出輕兵銳卒,襲擊秦軍的後路,鄭安平也因遭到趙軍的包圍率部投降。
楚公子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領數十萬士兵救援趙國,秦軍損失很大。
這時白起說:“秦王不聽我的意見,現在怎麼樣了?”
秦昭襄王聽後大怒,親自去見白起,強迫他前去赴任。白起叩頭對秦王說:“我知道出戰不會取得成功,但可以免於獲罪;不出戰雖然沒有罪過,卻不免會被處死。希望大王能夠接受我的建議,放棄攻打趙國,在國內養精蓄銳,等待諸侯內部產生變故後再逐個擊破。”秦昭襄王聽後轉身而去。
秦昭襄王免去白起的官爵,將其貶為普通士卒,命其離開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遷往陰密(今甘肅省靈臺縣百里鄉),但白起患病,沒有立即動身。
過了三個月,前方秦軍戰敗的訊息接踵而來,秦昭襄王更加憤怒,於是命人驅逐白起。
白起走出咸陽西門十里路,到了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時,范雎對秦昭襄王說:“白起被流放,很不服氣而且口出怨言。”
秦昭襄王於是派使者賜給白起一把劍,命他自盡。白起仰天長嘆道:“我到底有什麼過錯竟落得這般結果?”過了一會說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投降計程車兵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了。”隨後自殺。
《戰國策》記載為白起離開咸陽七里時,被秦昭襄王所派使者絞殺。
白起的副將司馬靳也一同被賜死。
白起被賜死後,諸侯列國都舉杯慶賀,而秦華人都同情他有功無罪而死,大小城邑都祭祀他,並自發在咸陽為其修建祠堂。
到秦始皇時追念白起的戰功,封其子白仲於太原,白起的後代子孫世代為太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