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酸辣土豆絲是盤菜
-
2 # 桓m3
韓非子有言“出其父母懷衽之中,生未嘗見寇耳。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爐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這是描述戰國時期的秦國老百姓對戰爭渴望的一段話。意思是秦國百姓在聽說要打仗之後,一個個興奮的嗷嗷叫,想盡辦法想要成為士兵,就連家中有老母幼子都不顧了。是什麼原因讓普通老百姓這麼渴望戰爭呢?
戰國時期秦孝公即位秦國國以後,下令招賢改革。商鞅應招賢令來到秦國後並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
關於軍功爵位制度是商鞅為提高秦軍戰鬥力專門設立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從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嫋,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長,11右庶長,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駟車,18大庶長,19關內候,20徹候。
商鞅規定,凡行伍中人,不論出身門第。一律按照其所立軍功的大小接受賞賜.即便是秦國的宗室也是這樣。宗室未立軍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擁有爵位。
商鞅規定,秦國計程車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以敵人的首級為證據 。 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 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僕人。 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積累功爵是可以傳子的。如果父親戰死疆場,他的功勞可以記在兒子頭上。一人獲得軍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這種軍功制度和其它諸候國大不一樣,打仗就是為了自己和家人,也怪不得秦國士兵如此強大,秦國的老百姓那麼喜歡戰爭!
-
3 # 暗夜思考
商鞅主要是透過制定獎勵軍功與嚴禁私鬥的法律來提升秦國軍隊的作戰積極性的。
首先,我們可以來看看,商鞅變法之前,秦軍的狀況是怎樣的。一方面,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所使用的法律是世卿世祿制的。
也就是說,只要是出生於上層貴族,那麼天生就可以世襲官職爵位,他們什麼事都不用做只要憑藉自己體內流著的貴族血液,就長期霸佔著軍隊中的官職、爵位與功勳。
這樣時間長了,不僅使軍方養成了混吃懶散的作風,極大的浪費了秦國資源,同時也打擊了其他士兵立功的積極性!!於是,整個秦軍都在混日子。
另一方面,秦國下層士兵有著好私鬥,懼外戰的風俗習氣。
因為士兵懶且貪,所以往往因為一點點小便宜秦軍內部就鬥個你死我活!!
同時,與外對戰時,由於無利可圖弄不好還會丟了姓命,所以每每都膽怯畏戰!!
如此,秦軍在商鞅變法之前,其戰力極弱!!
下面,再看看商鞅是利用什麼手段提升士兵戰鬥積極性的。
針對上面所說的秦軍的弊端情況,商鞅在變法之時有專門針對性的採取了措施。
一方面,商鞅廢除了舊世卿世祿制!!
也就是說那些貴族世家的公子哥們不能再依靠自己的出生與身體裡流著的血液而繼承官職爵位了!!如果想要獲得軍中爵位,那麼他們就必須跟其他士兵一樣,上戰場立功!!
這樣使得秦國的資源不再浪費,同時也使得軍中很多的爵位空置了出來,以供那些真正有能力的立了軍功的人上去!!
另一方面,獎勵軍功、禁止私鬥!!
商鞅透過觀察發現,關於秦軍之所以私鬥勇猛而外戰膽怯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私鬥與外戰相比較而言,私鬥風險小而獲利大;外戰卻獲利小而風險大!!
秦軍因為某些利益而私鬥,鬥勝了則佔有了便宜,鬥輸了也基本沒有什麼損失;秦軍對外戰鬥,打勝了對於普通士兵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相反,越是賣命戰鬥自己就越大可能死在戰場!因此,秦軍自然就養成了好私鬥而怯外戰的風氣!!
對此,商鞅先是獎勵軍功:商鞅重新整理秦國的軍功爵制,將秦軍的爵位由小到大共分成十七個等級。
秦軍的任何士兵不管出生與否,只要砍下了敵人的首級就可以根據殺敵多少在軍隊中換取“積分”,“積分”只要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兌換成爵位或官職或財富!!
這樣一來,在戰場打仗之時,對秦軍士兵來說,他們所面對的就不再是讓自己喪命的敵人了,而變成了一個個讓自己升官發財的機會!!
如此,大大提高了秦軍殺敵的積極性,使得秦軍士兵在戰場上勇猛無比!同時,也讓得秦國老百性都自願的加入軍隊!!
另外,商鞅禁止秦軍私鬥:商鞅針對軍中私鬥制定了新的罪行與處罰,提高了私鬥的犯罪成本,使得秦軍私鬥的風險大大提高!
商鞅變法之前,秦軍士兵認為,私鬥沒風險,而打仗有風險。然而,商鞅變法之後,兩者關係徹底的倒了過來:私鬥會受到懲罰,其風險增大,而打仗變成了升官發財的途徑,其獲利變多!!
以上,就是商鞅讓秦國老百姓一聽說要打仗,就興奮得要上戰場的手段。
-
4 # 文史劉磚家
個人覺得,這個現象的根源就在於利益驅動。因為打仗可以殺敵,殺敵可以邀功,立功就可以獲得爵位,進而改變自身命運,佔有大量社會資源。所以,上戰場殺敵成了秦朝最底層人改變自己身份和命運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
一、根據軍功決定利益分配的內部驅動
常言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面對利益,沒有不動心者。秦國百姓一聽到打仗就興奮是因為商鞅採取的變法改革。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百年基業。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就是打破爵位貴族世襲,建立軍功爵制度。秦朝規定統一獎賞,就是指利益、俸祿、官職、爵位都根據戰士在戰爭中的功績賜給。換句話說普通民眾想得到的東西很多,可是能獲得爵位的途徑只有農耕和作戰這兩種途徑。民眾不透過這條路,那麼就無法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民眾必須專心從事農耕和作戰。因此國家開啟獎勵民眾才能使得人們專心從事農耕和作戰,用來滿足民眾的需要。而且,相比於其他方式,民眾不用靠空談、請託私人門路便能為國家立功。因此聰慧、愚昧、富貴、低賤、勇敢、膽怯、賢德、不賢德的,都全部用盡自己的智慧、竭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去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源。
二、全民作戰的尚武文化造就的外部氛圍
秦國是一個在戰爭中走來,在戰爭中強大的國家。“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成了秦國上下的公識。《商君書》裡寫到:強大國家的民眾,父親送他的兒子去當兵,哥哥送他的弟弟去當兵,妻子送她的丈夫去當兵,他們都說:‘不能得到敵人的首級不要回來!’還說:‘不遵守法律,違抗了命令,你死,我也得死,鄉里會治我們的罪,軍隊中又沒有地方逃,就是跑回家,我們要搬遷也沒有地方可去。’軍隊的管理辦法是將五個人編成一伍,實行連坐,用標記來區分他們,用軍令來束縛他們。逃走了也沒有地方居住,失敗了沒有辦法生存。軍中爵在戰爭中,五人編為一個名冊,為一伍,若一人逃跑,就加刑于另四個人,如果誰能斬得敵人一顆首級,就可免除刑罰。每五人設有“屯長”,一百人設有一“將”。百將、屯長在作戰時如果得不到敵人首級,是要殺頭的。所以三軍的將士只能一路向前,放手一搏,奮勇殺敵。
三、嚴格高效的封賞制度保證利益落到實處
上戰場作戰,如果得到敵人三十三顆首級以上,可以升爵一級。五百人的將領有衛兵五十人,統率兩個五百主的主將和享受一千石俸祿的縣令都可以有衛兵一百人。享八百石俸祿的縣令,有衛兵八十人;享七百石俸祿的縣令,有衛兵七十人;享六百石俸祿的縣令,有衛兵六十人。國尉有衛兵一千人,大將有衛兵四千人。如果將官戰死,衛兵要受刑罰;如果衛兵中有人能夠得到敵人一顆首級,就可免除刑罰。 軍隊圍攻敵國的城邑,能夠斬敵人首級八千顆以上的,或在野戰中能夠斬敵人首級兩千顆以上的,就算滿了朝廷規定的數目,所有各級將吏都可得到賞賜,都可以升爵一級。軍官舊爵是公士的就升為上造;舊爵是上造的,就升為簪嫋;舊爵是簪嫋,就升為不更;舊爵為不更,就升為大夫。舊爵為小吏的,就升為縣尉,賞賜奴隸六人,五千六百錢。舊爵為大夫,而為國家掌握一樣行政職務的,升為官大夫。舊爵為官大夫的,升為分大夫;舊爵為公大夫的,就升為公乘;舊爵為公乘的,升為五大夫,並賞給他三百戶的地稅。舊爵是五大夫,升為庶長;舊爵為庶長,升為左更;舊爵為三更的升為大良造。庶長、三更及大良造都賞賜三百戶的封邑,另賞賜三百戶的地稅。有了六百戶的地稅和封邑就可以養客。將軍、車伕、驂乘都賞賜爵位三級。原來客卿輔佐軍政的,滿了朝廷的規定就升為正卿。 停戰之後,把所獲敵人首級示眾三天並加以核實。經過三天,將軍認為無誤,就按功賞給戰士和大夫爵位,賞賜的爵位,縣裡過了三天還沒有落實就撤去該尉的職位,由該縣的丞、尉進行量刑。 能夠斬獲敵人甲士首級一顆就賜給爵位一級,賞給田地一頃,宅地九畝,還一律賜庶子一名,就可以擔任軍隊或行政部門的官員。
所以,有了這樣的激勵和刺激,秦國老百姓才能抓住這樣的機會改變自己命運,提升自己地位,獲得更多的資源。
-
5 # 石華望
打仗是要死人的。
一般人聽到打仗唯恐避之不及而經歷了商鞅變法後的秦國百姓一聽到要上戰場個個激動萬分,躍躍欲試,是何緣故?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所以能讓人們爭先恐後去做的,必然是因為這會給人們帶來名利上的收穫。
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軍隊戰鬥力異常微弱,軍隊裡的大多數官職都是靠世襲罔替,即掌管軍隊的大小官員並不是從基層做起,以軍功一步步做到那個位置,而是靠他們祖上的功勞。
試想一些從小錦衣玉食連兵器都未摸過,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執垮子弟去執掌軍隊,一旦戰事爆發,需要向民間招募兵馬,老百姓不會服他們,軍民不同心,這樣的軍隊能有多大的戰鬥力?
自商鞅變法之後,這種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變。
我們看看商鞅變法在軍事方面都做了哪些措施?第一:廢除爵位世襲制度,實行以軍功為爵位分封的標準.
第二:獎勵農耕,廢掉井田制,開阡陌,連坐制,除世卿世祿制,推行縣制,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
這樣的意義:這就使君主掌握了爵位分封的權力,透過爵位分封鼓勵秦國百姓參軍打仗。
老百姓可以在參與作戰中建功立業,擺脫貧困,獲得爵位,贏得名望。
這樣一來,一旦戰事爆發,百姓人人爭先,樂意參戰,視死忽如歸。
因為這不僅是為自己的名利而戰,也是為保家衛國而戰。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商鞅採用什麼手段讓老百姓一聽到打仗就興奮得要上戰場?總結起來就四個字——軍功封爵!不要小看這四個字,在戰國時期,這可是破天荒改變歷史的重大舉措!
在商鞅變法之前,列國實行的是世卿世祿制。簡單說就是,貴族永遠是貴族,平民永遠是平民,奴隸永遠是奴隸!縱使你建立了再大的功勳,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身份。每逢戰爭,衝在第一線充當炮灰的都是奴隸和平民,但是論功行賞卻沒有他們的份。這些軍功都被算在了世卿世祿的貴族、世家子弟頭上,如果你是奴隸或者平民,無論你在戰場上殺了多少敵人,你的身份依然是奴隸或者平民!
而商鞅的變法,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在徙木立信,確立了官方的信譽之後,商鞅在秦孝公的力挺之下,推出了著名的二十等軍功爵制度。在二十等軍功爵制度的大框架下,出身不再成為建功立業的枷鎖,無論是奴隸、平民,還是貴族、世家子弟,想要獲得爵位和待遇就必須憑藉軍功!奴隸、平民如果立有軍功,同樣可以獲得爵位!並且,秦法規定,如果奴隸立有軍功,不僅可以獲得封爵,而且還可以讓自己的妻兒、家人擺脫奴隸身份!除此之外,秦法還明確規定了每一級爵位對應享受的物質生活待遇,甚至細緻到平時吃肉還是吃菜、吃什麼樣的肉、吃多少肉以及分幾畝地、分幾套房!
這種刺激對於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沒有出頭之日的奴隸和平民而言,充滿著巨大的誘惑。只要上戰場,憑藉軍功便可以改變自己及家人、後代的命運!原本消極、畏戰的秦奴隸、平民紛紛摩拳擦掌,巴不得戰爭趕緊來臨。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了利益的刺激和驅動,秦軍在戰場上就像瘋了似的,甚至赤身裸體、不使用任何防護,見敵就殺!以至於有秦軍士兵為搶奪敵軍首級而大打出手。為什麼?因為軍功的量化標準就是斬獲敵軍首級的數量!敵軍的首級就是自己的房子、票子、車子、女子……秦軍還能不瘋?
除此之外,為了不使戰爭過多影響國內農業生產,商鞅變法還廢除了周代長期實行的井田制、開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又大力開墾荒地、擴大農耕規模。為了彌補戰爭造成的男丁減少而導致的農業人口不足,秦國甚至給予了極度優惠的條件,鼓勵六國平民、甚至奴隸前往秦國從事農業生產,幾乎給了六國百姓與秦民同等待遇!如此一來,六國無地百姓紛紛前往秦國,幫秦華人種地、打糧,為秦國長期的東出之戰提供了殷實的後勤保障。同時,因為大量開墾荒地,也使得秦國可封賞土地的日益增多,給大規模實行二十等軍功爵制度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障。試想,如果土地沒有增加,總有封完的一天;如果土地沒有私有化,封給了自己也不是自己的。沒有了可封賞的土地、沒有了屬於立功者自己的實際利益,二十等軍功爵便成了一張“空頭支票”,誰還會為徒有虛名的爵位賣命呢?
正是因為二十等軍功爵制度的實施,使得戰爭與政治地位、經濟待遇直接掛上了鉤,殺多少敵軍就意味著自己得多少好處!自此,秦軍戰鬥力猛增,和六國軍隊早已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之上。接下來便是大規模收割六國軍隊首級了,在“看到戰爭就興奮”的秦軍面前,六國軍隊幾乎沒有招架之力,紛紛淪為了秦軍換錢、換地、換地位的工具!短短百年不到的時間,秦軍便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
7 # 逆風方知風勁
我覺得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憑軍功進爵。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下層階級人民有功不賞,私鬥成風。想改變身份地位基本上沒啥可能。商鞅推行軍功制,論功行賞,讓下層人民及奴隸有個翻身的機會,以至於秦國國內出現了妻送夫,父送子爭先恐後參軍的境況。
-
8 # 和實物生
商鞅變法為什麼是成功的變法,就在於他是分步實施的,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逐漸讓秦國軍民的注意力引導到耕戰上面來。
首先,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百姓不能隨便遷徙,實行連坐制度,將百姓控制在土地上。
其次,重農抑商,獎勵耕戰,對耕種和戰鬥都設定了相應的爵位,只要有功便可以獲得爵位和財富。百姓除了耕地就是打仗,其它的職業都沒有了市場。
-
9 # 東方鉞
商鞅變法最成功之處是:把秦國的奴隸社會制度,改變成新的封建社會制度,他乾的比較徹底,是中國變法成功最早的一面旗幟,商鞅變法的目標就是:治,富,強,王(統一中國)。他把等級森嚴又落後的秦國變成在軍工面前人人平等的戰爭機器。建立國家誠信制度,使秦王朝更有凝聚力,證百姓緊緊的團結在秦王朝周圍而不生二心。他的一切卓有成效的政革(商君書二十六篇)都是為了戰爭的勝利,和國家的強盛。獎勵軍功政策,使秦國變成世界上最早的軍國主義國家,在軍功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有巨大的吸引力。戰爭可以使秦人由貧困變富有,戰爭可以使平民當官員,戰爭可以使奴隸當將軍,戰爭能使人從無到有,升官發財。戰爭能改變秦人命運的制度,是秦國百姓對參加戰爭歡欣鼓舞的主要原因,秦人好戰就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商鞅變法成功,使秦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最為關鍵是,商鞅被殺後秦國依然執行商鞅法,富國強軍繼續進行,人死法不廢,是秦王室的高明之處。商鞅變法使秦國變成一個戰爭怪獸而所向無敵,六國相繼被擊敗而滅亡,商鞅變法為秦始皇統一中國提供根本性的保證。
回覆列表
尚首功。
商鞅第一次變法就提出了獎勵軍功,禁止私鬥,建立以軍功為標準的二十等爵制度。
《商君書-農戰》全面分析了“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以及分析了抑制農戰的原因。這就是商鞅變法中尚首功的理論基礎。
因為商鞅變法,秦國老百姓只要上戰場斬下敵人軍官的頭顱就能換回美好生活,怎麼會不興奮呢?只要斬獲一個敵軍甲士的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有了爵位和田產,就可以回家安安穩穩的生活。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獎勵就越高。斬獲兩個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僕人。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這些讓長期在世襲貴族手下受盡委屈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所有這些的關鍵就是敵人的人頭。固有“尚首功”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