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無奈且向上

    劉邦看似息怒無常,尤其對讀書人輕慢無理,比如,用儒生的帽子尿尿,洗著腳接待讀書人等。但他在用人的時候,總能捨其短而取其長,不拘小節。

    比如用酈食其,只是一介書生,其手無縛雞之力,但他卻是有名的說客,用其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齊國70餘城。

    而陳平虐母盜嫂,貪圖金錢財物。在一般人眼裡就是一個十足的貪圖名利的小人。而劉邦卻能一次給他四萬金,用於向項羽集團行賄,卻沒有任何的懷疑。不僅說明他的大度,更說明他識人之準。

    再說其用韓信於微末,卒然授予其大將軍之職,將兵權全部交給他指揮,充分發揮了韓信的軍事才能。韓信也不負眾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輕取三秦。背水一戰三萬勝二十萬,生擒張敖。攻燕趙,滅齊國,半渡而擊斬殺項羽大將龍且。垓下一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逼殺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為建立大漢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用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楚漢之爭的戰略基本全部出於張良。更是大膽的將整個國家的大後方全部交給了蕭何,由其治理後方,運籌糧食,補充兵源。使劉邦不僅無後顧之憂,且有源源不斷的後續兵源輸送到了前線。為劉邦儘管在楚漢之爭中能夠屢敗屢戰,最終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劉邦這些長處恰恰項羽所不具備,項羽外寬內忌,性情暴躁,狂妄自大剛愎自用,最後落的孤家寡人,自刎烏江。

  • 2 # 中孚鑑

    劉邦雖然勇不如韓信,智不如張良,治理政事不如蕭何,但是他們卻都是給劉邦做事的,就說明劉邦用人的高明之處。

    就簡單的說說“漢初三傑”。

    首先,劉邦知道蕭何是秦國小吏出身,熟知朝代典籍,和治國之理,是管理事務的能手,卻不是領軍打仗之才。

    所以蕭何很長時間都是給劉邦做著管理後方的工作,後來建立大漢,做上丞相之位。

    在楚漢相爭的四年,由於蕭何把劉邦的後方治理的非常好,讓劉邦沒有後顧之憂,同時後方也是劉邦的支柱。

    所以在劉邦和項羽交戰之中,劉邦雖屢戰屢敗,但每次卻能很快的翻身,就是因為劉邦沒有兵員,蕭何給他在後方組織,沒有糧草,蕭何給他組織糧草。

    因為蕭何的功勞,劉邦以蕭何為功臣之首。

    其次,張良智力過人,但不是管理的能手,也不善於衝鋒陷陣,他的優點就是出謀劃策,決定大的方面部署,具有戰略性的見識,所以劉邦就把張良當做謀士,也很尊重張良!

    並且誇張良是“決戰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

    最後,劉邦經過蕭何極力舉薦後,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也為大漢立下許多大功!成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典範!

    雖然劉邦這些方面不如他們,但是就如韓信說的一樣,韓信善於用兵,而劉邦善於用將,所以最後劉邦終於成就帝業,建立大漢王朝!

  • 3 # 腳踏一枝梅

    謝友邀答。

    一部《資治通鑑》,就是史學大師史馬光的皇帝寶典。一針見血,謀篇佈局,知人善任,是皇帝必備的兩大秘籍!

    劉邦知蕭何穩重謹慎,故將送兵送糧和理政後方之事,完全放手託負蕭丞相。項羽武功了得,可以打敗劉邦N次,但劉邦只要打敗一次項羽就行了。憑什麼?靠的就是,蕭何為他源源不斷地送人送糧!

    劉季曉張良足智多謀,就將軍師(總參謀長)之職委張,張良給他出了許多奇謀妙計,不然憑他半文盲一個,又不讀書,哪來的謀篇佈局?

    劉邦最多能帶十萬兵馬,他知道兵仙韓信的本事,故不顧親信將領反對,將大將軍之職委韓。韓信攻必取,戰必勝,帶兵無極限,多多益善。不然,憑他不知要死N次了。如在徐州統帥六十萬之眾,竟被項羽三萬精騎打得灰飛煙滅!

    垓下決戰,他委韓信作總指揮,自已當看客,如是他硬逞能親自指揮,鹿死誰手還末可知呢。瞧兵仙排兵佈陣,如行雲流水天羅地網,老劉哪有這本領?

    反觀項羽,樣樣都跟劉邦反著來,霸王雖神勇,畢竟做不到樣樣第一吧,有個範曾還疑心,他不敗就沒天理了。

  • 4 # 衣賜履讀通鑑

    劉邦馭人之道,一般人還真學不了。

    一是手面兒寬,肯賞。這個賞,包括錢,包括官爵,還包括地盤。

    二是用人不疑。比如,陳平離間西楚,劉邦撥24萬兩黃金,任由陳平使用,絕不過問。

    三是能隱忍。比如,被項羽吊打的時候,讓韓信彭越來會合,結果那兩個傢伙都不來,於是,承諾給他們多大的地方,哥兒倆才來,之後,逼項羽烏江自殺,立即奪了韓信兵權。

    四是比較寬厚。能不殺的都沒殺。

    這幾點不一定全面,但就這幾點,沒幾個人能做到,劉邦的胸懷,是天生的,靠修煉,是達不到了。

  • 5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要做到知人善任,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做到知己。而劉邦就是個絕對知己的人,他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而他也能夠透過細緻的觀察充分的瞭解到別人的長處究竟又在哪裡,進而把他擺到一個最合適的位置上,從而最大程度的發揮他的作用。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6 # 劉一千五

    劉邦是這樣知人善任的。揚長避短,各盡其用;分別對待,一視同仁;知人不疑,疑人不用。

    蕭何不是善於治邦理財,親和下層麼?好,你就在關中搞生產建設,撫慰民眾,安心種養,積蓄支援前線罷,蕭何也實在不眾朕望,幹得相當不錯,沒出過亂子。

    張良擅長謀大局,那就留在大營,隨軍策劃。陳平的陰謀利害,搞特務離間的料,負責幹外交吧。韓信會打仗,是方面大員,那就放手去開闢新的戰場,佔搶新的地盤。張耳熟悉趙國風土人情,地理險要,屯兵要塞,那就跟韓信一塊兒去把趙國弄平順。酈食其能把死牛說活拉犁頭,那就去當特使,遊說諸侯,追求和平吧。隨何能翻雲覆雨,你到淮南去跟英布說說利害,讓他反了項羽更好。至於彭越彭相國,在項羽後方打游擊再好不過,請繼續搗亂。劉賈兄弟,帶兵去淮南自己找個飯碗,找塊地兒落腳吧。就連妻妾不和,也給調撥得相安無事。呂后你回關中幫蕭何搞後方建設,守著你兒子王太子劉盈總算可以罷。至於其他事情,你王后就甭管了……

    劉邦就是這麼知人善任的,實事證明,錯的機率小於百分之十。

  • 7 # 橘子陳皮

    劉邦沒有很大的軍事才能,也沒有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能力,他能夠奪得天下完全靠他的知人善任,他有著他獨到的眼光。我們先看看他手下都有哪些優秀的人才吧。

    張良——這個就不用說了吧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張良出生於南韓貴族家庭,但秦滅六國統一了全國,這也使得張良家道中落,亡國亡家,經歷了這些的張良對著秦有著滔天的恨意,曾經策劃過刺殺秦始皇,不過以失敗告終,後來在反秦道路中力量弱小,本來是準備去投靠景駒的,在中途遇到了劉邦,在和劉邦接觸幾次後毅然決然的投靠了劉邦,劉邦對他也是十分信任,經常採用他的計謀,使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

    蕭何——蕭何早年只是一個縣吏,並沒有被重用,但他和劉邦一直都有不錯的關係,經常用自己的職務給劉邦提供便利,後輔佐劉邦造反,劉邦也是充分的發揮了蕭何的才能,蕭何主要負責內務,掌管軍隊的後勤,他乾的井井有條,免除了軍隊的後顧之憂,為劉邦打天下提供了有力的後勤支援。

    韓信——說韓信這個天才將領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但不知大家是否知道韓信本來是項羽的部下,但卻一直得不到重要才跳槽去了劉邦那,結果在劉邦手下得到重用,為劉邦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也是劉邦慧眼識珠吧。

    樊噲——樊噲早期只是以屠狗為生,可以說是社會的底層人物,早年就和劉邦關係不錯,後來劉邦起義,跟隨劉邦做了一位副官,不得不承認劉邦看人真的是非常準了,樊噲當了副官後可以說是屢立戰功,步步高昇,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

    英布——英布和韓信一樣,剛開始也是項羽的部下,後來也是成功的被劉邦策反,投入了劉邦的麾下,幫著劉邦打天下,對抗項羽,在劉邦手下又是得到了重用,是漢初三大名將之一。

    彭越——同樣是漢初三大名將之一,他早期是齊王田榮手下的人,後來卻是歸附劉邦,劉邦任命彭越做魏國國相,獨攬兵權,平定梁地。有了職位,有了兵權,彭越的能力也是慢慢展現出來,他算是中國第一個使用游擊戰的人了,雖說在戰略部署上他比不上韓信,但他的功勞卻一點不比韓信少。

    劉邦手下的名將是一批又一批,可以說這和劉邦的慧眼是分不開的,可以看到,很多將領剛開始並不是劉邦的部下,有的甚至是項羽的部下,但總是被劉邦翹了牆角,而且在劉邦這總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就能看出劉邦在用人方面的天賦了,他總是能給人才最適合的職位總是能給人才充分的空間施展,劉邦的用人才能由此可見一斑。

  • 8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君主,藉助於《前漢書》、《史記》等正史記述,還有《前漢演義》等通俗小說,加上歷代以來的名士策論,劉邦的形象在歷史上是比較豐滿和立體的。概括起來有:

    其一,坑灰未冷關東亂,原來劉項不讀書。

    其二,大丈夫當如此。

    其三,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其四,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其五,非劉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最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是劉邦的一段自白之語。

    劉邦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項羽雄霸名重於秦末亂世,劉邦則以長者之名顯於諸侯。韓信在項羽帳下,不過是一個執戟郎。劉邦能用為大將,不管在任何朝代,都難以找到第二個案例。很多人認為韓信成就了劉邦,在我看來,更多應該是劉邦成就了韓信。就拿現在來說,一個要與行業獨角獸公司大戰的公司,會不會請一個不名一文的24歲大頭兵來做CEO?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劉邦用人的格局和氣魄,用人也如同賭博,尤其是非常時期。楚漢之爭是一個大棋局,用韓信就是其中的勝負手。

    劉邦用人,唯才是舉,不看出身,不念過往,識人極準,可謂知人。

    現在競爭激烈,各種商業間諜層出不窮,企業用人,大多看重品德與才幹。有德無才,培養使用。無德有才,限制使用。甚至有的企業,受到過傷害,對無德的人一律不用。

    陳平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他的口碑在同鄉裡很不好,昧金盜嫂之謂,不斷有人詆譭他。劉邦與之交談後,對陳平的坦誠刮目相看,自此不再起疑,在公元前203年,還拿出了4萬金讓陳平去實施反間計,其信任至此。

    很多人都愛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劉邦同樣有魄力拿出封賞,籠絡人心。劉邦本來就沒有多少資本,論家世背景、才華、能力,劉邦都深知“固不如(項羽)也”,可是劉邦卻能團結起當時天下的豪傑為其所用,按照韓信的說法,項羽把職權的印章都摸光滑了,也不捨得交給別人。

    劉邦不吝封賞,建國後封侯者多達146人,全國36個郡,21個郡都封了出去,朝廷只留了15個郡。有幾個人封侯,是因為搶到了項羽的屍身,劉邦也一樣兌現承諾:封。

    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一旦真要從口袋裡掏出真金白銀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劉邦的知人善任體現在三個方面:

    1,識人。

    2,推誠。

    3,厚賞。

    此三者,年輕氣盛的項羽都不具備,所以劉邦能以長者之德,吸引眾多人傑為之效力,建成了大漢王朝。

  • 9 # 歷史研習社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這位平民天子的生平事蹟在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演義小說都在竭力渲染劉邦的傳奇人生。劉邦不過一個流氓出身,他能夠建立大漢帝國,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為它能夠知人善任。

    在登基稱帝后與眾人分享自己的經驗之時,劉邦既謙虛又豪邁地向眾人說,論經略後方、保持後勤供應,自己不如相國蕭何;論攻必取、戰必勝,自己不如大將軍韓信;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自己又不如張良,但偏偏自己能夠驅策任用這些不世之才,建立龐大帝國。那麼劉邦究竟有怎樣的用人之道呢?

    劉邦畫像

    第一,從諫如流,善於聽取各方面意見。

    劉邦一直善於聽從各方面的意見。當他率軍北上,攻擊秦國腹地時就聽從名士酈食其的意見,採取約降的辦法,在最短時間內打到了秦國都城;在面對秦宮的奢華時,又能聽從戰將樊噲的建議,封存府庫,還軍霸上;在聽聞韓信稱王的訊息怒不可遏時又能很快領會到張良、陳平的提醒,立刻對韓信的使者進行安撫。稱帝之後,劉邦也能聽從一個普通軍士婁敬的建議,確立都城為長安。這樣的從諫如流,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極為少見的。

    劉邦欽定的第一功臣蕭何畫像

    第二,用人不疑,對自己所用之人完全信任。在漢中一隅極為困頓之時,劉邦能聽從蕭何的建議,起用自己之前完全陌生的韓信為大將軍,這背後是對蕭何極大的信任。而在與項羽的長期對峙之中,劉邦捨得下大手筆,拿出大量黃金交給謀士陳平,讓他進行挑撥離間,成功離間了項羽和范增的關係。相比之下,項羽疑心重重,輕而易舉就被離間,和劉邦差得很遠。

    劉邦最重要的謀士張良畫像

    第三,慷慨豪邁,用分封手段籠絡人才。在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軍之後,韓信就對劉邦說,劉邦在很多層面都比項羽差得很遠,但是項羽極其珍惜名利,冊封他人的大印往往在手中摩擦得稜角都圓了也捨不得發下去。相比之下,劉邦早在與項羽相爭之初,就和張良確立了基本策略,將天下一分為二,以崤山為界,將崤山以東的疆土全部分封出去,為他團結了六國後裔的勢力,更獲得了韓信、英布、彭越等名將的支援,構建了反對項羽的聯盟。

    在對自己部將的封賞上,劉邦也極有智慧。首先,他確立了“功人”和“功狗”的兩級封賞,前者是蕭何和張良這些確立基本政策和方向的大功臣,後者才是立下具體軍功的戰將。在具體的封賞上,劉邦毫不吝嗇,封賞第一功臣蕭何封地人口外,還賜給他劍履上殿的特權。對大謀士張良,劉邦更是開口就是“自擇齊地三萬戶”,讓張良自己挑選最富庶的齊地三萬戶。這樣的手段的慷慨,就是劉邦用人的心得。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 10 # 萬卷縱橫眼欲枯

    劉邦的成功之道——善於用人

    劉邦戰勝項羽取得天下,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善於用人。讀《史記》和《資治通鑑》,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點。

    劉邦還是沛公的時候,帶兵經過高陽。高陽儒生酈食其,此時已有六十多歲了,家境貧困,在當地做一個看門的小吏。聽到劉邦到來,他前去拜見。劉邦一向待人傲慢,並且最瞧不起儒生,賓客裡有戴儒冠的,他有時候就把尿撒在人家的帽子裡。

    當酈食其來謁見時,劉邦正坐在那裡讓兩個女子洗腳。酈食其長揖不拜,說:“您是要幫助秦國呢,還是要帶領諸侯攻打秦國呢?”劉邦罵道:“你這個腐儒,天下百姓苦於秦的統治已經很久了,你還說什麼幫助秦國?”酈食其說:“您既然要聚集義士討伐無道的秦國,怎麼能這樣傲慢地接見長者?”劉邦就趕緊停止洗腳,站起來整理好衣服,請酈食其上坐,誠摯地向他道歉。

    劉邦雖然傲慢,瞧不起儒生,但聽了酈食其的一番話,就立刻改容相待,馬上改正錯誤,可見他的用人態度。酈食其作為說客,東奔西走,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大功。

    滅秦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韓信在項羽手下不被重用,就來投奔劉邦,劉邦也沒能發覺韓信的長處,只是任命他為治粟都尉,只有蕭何知道韓信是大將之材。過了許久,韓信覺得劉邦不會任用他了,就逃走了。蕭何聽說了,急忙連夜去追,這就是民間所說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回來後,劉邦很生氣:“那麼多將士跑了你不去追,你追韓信幹什麼?”蕭何說:“那些將士都是普通人,跑了也不可惜,韓信卻是人們所說的天下國士。大王如果只想呆在漢中,那就用不著韓信,如果想爭奪天下,非韓信不可。”劉邦說:“我當然想爭奪天下,那就任命韓信為將吧。”蕭何說:“一個普通將領,還是留不住韓信的。”劉邦說:“那就任命他做大將軍。”蕭何說:“很好,大王平時待人傲慢,要拜韓信為大將,一定要選擇吉日,齋戒,設壇場,這樣才可以。”劉邦就按照蕭何所說的拜韓信為大將,這就是“登壇拜將”。

    韓信成名之前,人們都認為他是個怯弱之人,沒有人認可他。劉邦僅憑蕭何的幾句話就任命他為最高的將領,把軍隊交給他,這絕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還有陳平,也是從項羽那裡逃出來投奔劉邦的。劉邦和陳平交談後,覺得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任命他為都尉,讓他做自己的參乘,並且負責監督諸將。大將們很不理解,認為陳平只是項羽手下的一個逃兵,一來投奔,就得到這樣的重用,太也不公平。周勃等人就向劉邦告狀,說陳平的人品不好,曾經和自己的嫂子私通,現在又接受賄賂。劉邦就責問推薦陳平的魏無知,魏無知說:“他們說的是品行,我推薦的是才能,現在大王和項羽爭奪天下,需要的是智謀之士,只要有利國家,何必管他的品行。”劉邦認為他說得有道理,厚賜陳平,進一步任命他為護軍中尉,就再沒有人敢說陳平的壞話了。

    後來,陳平屢出奇計,幫助劉邦取得天下,成為漢初的名相。

    從這三件事可以看出,善於用人是劉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正是他的對手項羽所做不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誰幫我看看這藥方怎麼樣?這大夫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