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往劫虛渡

    歷史背景

    俄羅斯作為當時世界主要強國,一直有將其版圖擴張到遠東的野心。自十七世紀彼得一世以來,俄國力行改革,並擊敗其勁敵瑞典帝國、鄂圖曼帝國等歐洲衰弱的列強並漸漸走向近代化,遷都聖彼得堡,並開始擴張到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到了1890年代,帝國已經將其國土延伸至中亞,國土由西面的俄屬波蘭開始一直到東面堪察加半島。隨著西伯利亞鐵路及海參崴港口的建造,俄國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遠東的控制。由於海參崴只能在夏季運作,俄羅斯一直在尋求一個太平洋不凍港供其艦隊使用。

    勢力範圍的爭奪

    1897年12月,一支俄國艦隊出現在旅順港。俄國以還遼有功為藉口,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達成租借旅順港協議,此舉解決了沙俄海軍需要不凍港的需求,並在當地修築防禦工事,及部署艦隊。在1897至1903年間,俄國在東北建造了一條由哈爾濱透過瀋陽到旅順港的東清鐵路,是清政府與俄國的不平等條約的一部份。雖然,東清鐵路由清政府及俄國共同擁有,但鐵路管理權全面由俄國掌握,這條使用俄國軌距的鐵路由駐東北俄軍保護下建造。鐵路公司總部設於俄建新城市哈爾濱。1897年以來,東北雖然仍然是清帝國的一部份,但實際上形同俄國的一個省份。

    俄國亦開始擴充套件至北韓半島。在1898年,俄國已經取得圖們江及鴨綠江附近的礦場及森林,此舉引致日本的不安。因應俄國威脅,伊藤博文提出與俄國修好,並代表日本政府與俄國談判,他認為日本並未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去對抗俄國,所以他提議俄國控制東北以換取日本控制北北韓。俄國拒絕了伊藤博文,並進一步要求以北韓半島39度設立兩國間的中立緩衝區。

    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八國組成聯軍,日俄兩國都有派兵參與八國聯軍壓制義和拳暴亂及解救遭到圍困的駐北京的各國領事。其中俄國以保護領事及在華資產為由,以20萬大軍非法進入滿洲。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任俄軍總司令,國防部長兼陸軍大臣亞歷克塞·庫羅帕特金為總參謀長,以保護俄國修築的中東鐵路為名,出動18萬軍隊,從璦琿、滿洲里、琿春、三江口、旅順等地,分六路進入東北。10月1日,俄軍攻佔省城奉天。從旅順乘4艘軍艦出發北進的俄軍亦在當天于山海關登陸,4日佔領錦州,切斷關內外聯絡。6日,各路俄軍在鐵嶺會師。至此,東北三省全境落入俄軍控制。俄軍入侵東北後燒殺搶掠,在通化、海龍一帶遭到抵抗。當時,俄國已經常駐了177,000餘士兵在東北保護鐵路。在義和團運動過後,仍有十萬俄軍駐守東北。雖然向外保證在危機過後就會撤出,但實際上增強了在東北的部署。到了1903年仍然未有撤軍時間表。

    1902年,日本成功與英國在平等的關係下結盟,這是日本的一場外交勝利,一旦日俄爆發戰爭,日本也不會孤立無援。事實上英國亦藉著盟約遏制俄國擴張到滿洲的企圖。日英同盟意味著俄國的盟友一旦攻擊日本,英方將會參戰支援日本。然而,英國正千方百計避免自己捲入日俄戰爭之中。若英國出兵俄國引致事態失控,而當時俄國正與法國有協商,法國很有可能履行協商義務加入俄國的一方。這樣的話,戰爭將是一場世界大戰。

    意義

    大日本帝國

    戰後,日本取得對南滿的控制及穩固對北韓的統治。關東州租借地以及東清鐵路長春以南段均由日本控制,關東軍在內滿洲開始駐紮。然而,《朴資茅斯條約》與日本國民的期望有落差,最終爆發日比谷縱火事件。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與南韓簽定第一次日韓協約,南韓任用日本政府推薦的財政及外交顧問。1905年日本與俄國議和後,俄國承認日本政府對南韓的指導及監督權,日本隨即與南韓簽定第2次日韓協約,將南韓的外交權移轉給日本,使南韓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並設立統監府。1909年簽定第三次日韓協約,取得南韓內政權並解散南韓軍隊,並於1910年被日本併吞。

    隨著俄國的勢力退出了遠東政治舞臺,遠東局勢得以緩和,日本政府為舒緩受戰爭影響惡化的財政,於1925年實行裁軍計劃。

    俄羅斯

    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戰爭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自此一蹶不振,國內動盪不安,爆發一連串革命事件。1905年俄國爆發第一次革命,俄軍在日俄戰爭中的慘敗是革命最直接的導火線,人民將戰敗歸咎於羅曼諾夫王朝。

    1917年,俄國相繼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皇統治被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

    日俄戰爭結果日本勝利,一個東方的新興國家擊潰了當時一個西方的主要強國,日本開始被視為世界上一個新的強權。

  • 2 # 旺旺線上

    日俄戰爭是遠東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場戰爭的意義除了確立了日本的強國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歷史上第一次一個亞洲國家戰勝了一個歐洲國家,而且是一個大帝國。這對整個亞洲產生了令人振奮的影響。它向諸殖民地民族的千百萬人表明,歐洲的統治者並不是神聖的、命中註定的。自征服者時代以來,白人第一次被打敗,全球所有的非白人民族都充滿了令人激動的希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日俄戰爭是近代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非歐洲民族充分覺醒的序幕;這種覺醒今日正震撼著整個世界。“

  • 3 # 弋南海

    十九世紀下半頁,國際地緣政治的主線是英俄“大博弈”,沙俄對不凍港孜孜不倦的追逐,嚴重觸犯了海洋霸主英國的利益,尤其是讓英國擔心英屬印度的安全。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簽署了《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遼東半島。沙俄為獨佔東北,糾集了法、德干預,迫使日本向清政府“歸還”遼東,史稱“三國干涉還遼”。至此,清政府外交方針開始切換成了“聯俄抗日”。

    1896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簡稱《中俄密約》),允許俄國在中國東北修築西伯利亞鐵路的支線東清鐵路。日俄戰爭對中國,乃至亞洲有什麼影響?

    檢視全部 116 個回答

    先上結論,日俄戰爭實質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代理人戰爭,對於中國而言,收回了幾乎已經失去的東北主權;對於亞洲其他部分而言,俄羅斯在亞洲全線收縮,與日本背後的英國妥協,共同構成了一戰時的協約國陣營。

    ========正文=======

    十九世紀下半頁,國際地緣政治的主線是英俄“大博弈”,沙俄對不凍港孜孜不倦的追逐,嚴重觸犯了海洋霸主英國的利益,尤其是讓英國擔心英屬印度的安全。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簽署了《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遼東半島。沙俄為獨佔東北,糾集了法、德干預,迫使日本向清政府“歸還”遼東,史稱“三國干涉還遼”。至此,清政府外交方針開始切換成了“聯俄抗日”。

    1896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簡稱《中俄密約》),允許俄國在中國東北修築西伯利亞鐵路的支線東清鐵路。

    1898年,沙俄與中國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正式向清政府租借遼東,租期25年。至此,沙俄控制住了西伯利亞鐵路支線東清鐵路末梢大連港,這是沙俄在遠東控制的唯一真·不凍港。

    沙俄透過東清鐵路、大連港已完成佈局,一旦鐵路建成,將在事實上把中國東北地區納入勢力範圍。

    沙俄西伯利亞鐵路及其東清支線的建設,引發日本朝野的恐慌。因為這不僅僅代表了中國東北即將落入沙俄手中,更可怕的是沙俄能透過西伯利亞鐵路將在歐洲的軍事力量源源不斷的地投放至遠東,日俄在遠東地區的力量對比將會更加懸殊。此時,日本朝內親俄派的“滿鮮交換論”興起,主張透過犧牲滿洲,確保沙俄承認日本對北韓的控制。

    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涉,八國聯軍3萬餘人進犯北京。與此同時,沙俄以鎮壓東北義和團運動為名,徵調13.5萬餘官兵,大舉入侵中國東北地區,東北三省各戰略要地均為沙俄所控制。

    沙俄對中國東北的佔領,尤其是大連港的建設,威脅到了英國在中國海的海上優勢,嚴重觸犯了英國的利益。英國首先與德國緊急磋商,達成了一個原則協議,主要內容:第一,不得瓜分中國的領土;第二,中國沿海、沿岸向各國開放,自由貿易。法國、日本、美國等國隨後附和了英、德兩國的建議,共同向沙俄施壓,要求和談後各國一起退出中國。而俄國在佔領中國的東北的同時,俄國駐日公使於當年12月建議列強共同保障北韓“中立”,變相不承認日本對北韓半島的控制。日本的“滿鮮交換政策”受到了嚴重衝擊。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之後,沙俄極力主張各國儘快撤兵,而其在中國東北駐軍卻不見裁撤。英國意識到沙俄正在拖延時間,企圖對中國東北先行佔領,等待西伯利亞大鐵路正式通車後正式向列強攤牌。英國開始正式在遠東尋找遏制沙俄的“代理人”,英日同盟呼之欲出。而清政府也認定沙俄對中國東北的領土要求即將攤牌,兩害相權取其輕,外交政策切換成了“聯英日抗俄”。

    1902年1月,《英日同盟》條約正式簽署,其主要內容為:1、針對俄國的擴張,雙方承認中國和北韓的“獨立”,倘使雙方在中國和北韓的利益受到別國侵略或因內部騷亂造成損失時,任何一方均可採取必要的措施;2、締結國的一方如與其他國家發生戰爭時,另一方應嚴守中立;3、如同盟國一方與兩個或兩個以上其他國家作戰時,另一方應給與軍事援助,媾和時也須與同盟國協商;4、雙方還保障英國在中國、日本在中國和北韓的“特殊利益”。

    1902年4月,在英、美、日的支援下,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約定俄軍分三期撤兵東北,一年半時間撤完。第一期撤軍如約實行,沙俄撤走在奉天省(今遼寧)遼河以西的軍隊。

    1903年,西伯利亞大鐵路支線東清鐵路全線通車。沙俄自持西伯利亞鐵路東段已經通車,力量對比正在向沙俄有利的方向轉變,因此在第二期撤兵時違約不撤,並重新佔領瀋陽,俄國沙皇又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遠東總督,公然在東三省實現統治。在接到沙俄通報的第二天,清廷外務部官員將沙俄的要求透露給了日本駐華外交官。當年,俄國公然越過鴨綠江,進入北韓境內。日本在英﹑美等支援下,與俄國進行交涉,要求俄軍履行《交收東三省條約》撤出中國東北,並退出北韓半島。沙俄拒不撤軍中國東北,但為爭取日本支援,沙皇已經接受了“滿鮮交換”,但遠東總督阿列克塞耶夫在給予日本的反饋中稱“沙俄在雙方均不將北韓半島用作戰略目的的前提下,支援滿鮮交換”。至此,日方“親俄派“派領袖伊藤博文判定沙俄無意履行”滿鮮交換“,轉而支援對俄開戰。

    1904年,日本判斷沙俄西伯利亞大鐵路即將全線通車,為了抓住最後的“時間視窗”,正式發動“日俄戰爭”。

    戰爭過程中,懾於《英日同盟》條約,Continental列強均未參戰支援沙俄;同時,英國在沙俄波羅的海艦隊“遠征”亞太的過程中處處拆臺使拌,併為日本的軍費提供了融資便利。

    日俄戰爭以日本陸軍慘勝、沙俄海軍慘敗的結局告終,雙方均無力將對方逐出中國東北。在美國調停下,雙方均承認了清政府對中國東北的主權,沙俄保留了滿洲里-綏芬河(中東鐵路)的鐵路支線,日本得到了大連租借地和長春-大連的鐵路支線(南滿鐵路),雙方各自從中國東北撤軍。

    經此一戰,沙俄的虛弱被列強一覽無餘,沙俄急於與英國緩和關係,而英國也不再將沙俄視作頭號對手。

    1907年,英國和沙俄在大博弈的成果《英俄條約》簽署,界定了兩國在波斯、阿富汗與中國西藏地區的勢力範圍。

    《英俄條約》、《法俄同盟》、英法《摯誠協定》共同構成了一戰協約國的基礎。

    綜上,日俄戰爭實質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代理人戰爭,對於中國而言,收回了幾乎已經失去的東北主權;對於亞洲其他部分而言,俄羅斯在亞洲全線收縮,與日本背後的英國妥協,共同構成了一戰時的協約國陣營。

  • 4 # lost60598

    日本勝了其實也沒佔到什麼便宜,但是經此一戰,名動全球,歐美列強開始不敢小視,甚至鼓舞了華人,西方列強非不可戰勝。我們從中華民族的角度去看,也許此戰對於日本整個名族的信心都意義重大,大和名族學了我們1000多年,在我們國家的地盤打敗了西方毛子。此戰之後世界誰敢小視日本?

    俄羅斯是一個好像好戰的民族,此戰或許對他們沒什麼意義,只是很多很多次戰爭中的一個而已,他們也相當記仇,1945年給了日本最後一擊,把關東軍基本收割。

    戰爭從來不是個好東西,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可戰之力。或許我們普通人讀史更應該有體會,個人民族的命運跟實力正相關。

  • 5 #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日俄戰爭對日本來說是存亡之戰,是國國運之戰,打贏了日本可以得到西方列強的承認,但是對俄國來說,並不是有些人說的那樣元氣大傷,它只是丟了它在華的利益吧了,沙俄的真正重心在歐洲。

  • 6 # 麒麟閣論史

    1904——1905年的發生的日俄戰爭,不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影響到了日本和俄國以後的各自發展歷程,進而對整個20世紀,甚至對當前日俄關係和日韓、日美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

    對日本的影響:

    影響到了此後日本的國內局勢,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旅順、對馬海峽殲滅了俄國海軍,指揮官是東鄉平八郎,薩摩藩人,陸上戰役的指揮官是乃木希典,長州藩人,這些人在日俄戰爭中立下非常大的戰功,此後日本的陸海軍長期把持在長洲、薩摩人手中,軍隊腐化墮落,引起日本軍中下級軍官的不滿,進而引發了日本軍中三羽烏——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為核心清除長洲壟斷陸軍、薩摩壟斷海軍的體系,這又受到昭和天皇的支援,此後日本不斷髮生暗殺高階官員,下克上的行為,日本逐漸走向了法西斯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

    促使了日本加速吞併南韓。日俄戰爭後,簽訂的《朴茨茅斯和約》中,俄國承認日本在北韓的獨佔利益,日本在北韓的影響力大增,分別於1904年和1905年與北韓簽訂《日韓議定書》和《日韓協約》,將北韓的外交、財政和人事任命都掌握在日本手中,隨後在1910年徹底吞併北韓。

    也是日本的主要敵人由俄國變為了美國。日俄戰爭後,日俄矛盾得到了緩解,美國認為在戰爭期間貸款給日本,使日本能夠把戰爭進行到底,後來又協調了日俄之間關係,達成《朴茨茅斯和約》,日本應該感激美國,但是日本國內卻恰恰相反,認為是美國的阻撓使日本沒有在戰後獲得賠款,因而對美國不滿,隨著美國勢力在亞太地區的擴張,日美矛盾逐漸計劃,最終引發了太平洋戰爭。

    對俄國的影響:

    促使俄國在亞太地區的侵略矛頭由東北轉向了外蒙。俄國被打敗,在中國東北喪失了影響力,為了彌補損失,開始轉而侵略外蒙,在俄國的支援下,外蒙的建立了以哲布尊巴為首的獨立政權,分離了外蒙,在西北竊取了唐努烏梁海地區。

    促使英俄關係的改善,本來俄國在巴爾幹、伊朗和英國有巨大了利益衝突,為此日俄戰爭前建立了英日同盟,目的是抵禦俄國勢力的擴張,俄國戰敗後,迅速調整戰略,與英國、法國在1907年、1908年建立三國協約,侵略矛頭重點轉向了歐洲,進而引發巴爾幹局勢的激烈,引發一戰。

    日俄戰爭也影響到了現代日俄關係,日俄戰爭日本戰敗對俄國來說是屈辱,所以二戰勝利後,蘇聯為了實現向日本復仇,佔據了日本的北方四島(包括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個島嶼),現在成為日俄之間最敏感的一個問題。

  • 7 # 米粒米糖

    日俄戰爭是指1904到1905年間,日本與俄羅斯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的控制權,在中國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爭奪戰。

    戰爭結果是俄國失敗,這場戰爭使俄國沙皇的統治被動搖,同時也暴露出此時的俄國,是落後於其他列強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正是資本主義國家過渡到帝國主義的階段,世界殖民地的爭奪大戰時期。中國,此時是列強砧板上的一塊肥肉。俄羅斯的擴張計劃為“黃俄羅斯計劃”,吞併中國東北,奪取一個“不凍港”。

    1903年俄羅斯陸軍大臣阿列克賽.庫羅帕特金大將說,“一個俄羅斯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而我們只需要14天的時間就可以在滿洲集結40萬大軍,這已經是擊敗日本陸軍所需數量的三倍了。所以說,將來要發生的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一場軍事散步。”事實上也是,俄華人口和陸軍數量都大大超過日本。

    日本的作戰計劃,是利用俄國準備不足,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奪取制海權,保障陸軍在北韓和遼東半島登入,佔領旅順口。在俄國增援部隊到來之前,殲滅俄軍於遼陽,奉天一帶。

    旅順是戰爭的關鍵,因此日軍不惜重大代價攻取旅順,戰爭的根本問題就在於,制海權上。

    最終,俄國不得不承認日本在北韓享有特權,旅順口,大連灣,及其附近領土領水的租借權。長春至旅順口之鐵路以及支線,以及附近一切權利,財產,煤礦,均轉讓給日本。而日本的代價是戰死五萬多人。

    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在日俄戰爭中首次使用,如速射炮,機槍,卡賓槍等。

    日本戰後實力得到增強,跨入列強的行列。但戰爭的巨大消耗讓日本陷入經濟危機之中。這場看似勝利的戰爭實際上讓日本“拼光了家底”。俄國雖敗,但實力猶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眼中的曹操是奸臣嗎?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