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袖珍小夥的打工生活

    我對這個說法是持有不同觀點的!

    很多人都被演義給誤解,不可否認,最後是曹魏集團的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的,但是這些都是在曹操死後做的。

    首先,曹操年輕的時候是一心想要匡扶漢室的,但是當時黃巾起義、董卓亂政、宦官專權等等一系列內憂外患問題使得曹操不能實現心中夢想。

    其次,當時亂世之時,曹操一力統一北方,使得北方地區名義上重歸漢室,免得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最後,曹操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及時有人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漢獻帝在別人手上,在當時那個亂世,可能早就被人咔嚓了!

    之所以有人說曹操是奸臣,可能就是因為他出生在當時那個動盪年代吧!換成另外一個人,可能也不可避免。

    俗話說得好,亂世出梟雄!曹操可能就是一個梟雄吧!

    如今有人說他是奸臣,可悲可嘆!

  • 2 # 李三驢

    弄清楚一個人是不是奸臣,先弄清楚奸臣的定義:指對君主,逢迎獻媚,迎合溜鬚,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自私自利,從不大公無私的提醒警示,不忠於君主;欺下瞞上,對下百姓為己利益打擊報復、橫徵暴斂,濫殺無辜。甚至弒君殺臣,弄權誤國營私、殘害忠良之臣。

    我認為曹操不是奸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董卓亂政,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欲行刺董卓,這對於漢室應該是一次鋤奸行動。

    其二:各方諸侯都嫌棄獻帝,只有曹操對其畢恭畢敬。都說此時的曹操是大忠似奸,其實他只是藉著皇帝的名號給自己壯大勢力,但要說謀朝篡位的心應該確實沒有。此時天下雖屬劉漢,但實質上各路諸侯已經各自為政,東漢也已經名存實亡了。所有這些劉協也都看在眼裡,只是之前他的苦日子過的太多了,在曹操這兒剛剛找回點做皇帝的尊嚴,心裡感激曹操還說不定呢。

    其三:曹操至死也未稱帝,他那武帝的名號還是他兒子追封的。這個我個人理解他就從沒有過稱帝的打算,因為他看不上那個名頭。想想連皇帝都在自己手中的人,對那個位置實際上是有些藐視的。一個權利能夠凌駕於皇帝之上的王比一個虛名對於曹操來說更有誘惑力。

    其四:對百姓,這點我都不想多說。民不安則生變。曹操如果對百姓橫徵暴斂,估計後院早就起火了,哪有功夫去和別人PK哦

    綜上,一個刺過董卓、打過袁術、奉過天子、平過袁紹、滅了呂布的人,在那個時代已經是一個比皇帝還牛的符號了。這麼牛的人至死也未稱帝,雖稱不上忠,但絕不是奸。因為亂世無所謂忠奸,先能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 3 # 白溪釣客

    野史聞曹操,秋風過許昌。

    荒城臨野曠,斷碣臥殘陽。

    滿市煙香溢,連畦豆葉長。

    人民新世紀,誰識鄴中王?

    一一週世釗《過許昌》

    曹操(公元156年一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其實《三國演義》也沒有將曹操定性為奸臣,只是在民間自南宋以來一直在抹黑曹操。毛澤東很欣賞曹操,有詞為證: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一一《浪淘沙•北戴河》周世釗就是毛主席的好友。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荗。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一一曹操《觀滄海》

  • 4 # 步武堂

    東漢末年,整個大漢天下亂七八糟,來自西涼的董卓把持著大漢皇室的命脈,那些平日裡慷慨激昂的“大漢忠臣”們眼看著董卓橫行霸道,無惡不作卻幾個人敢出來放個屁。最多就是回到家咳聲嘆氣而已。局面到這個程度,估計漢獻帝也就認命了:放眼看看周圍,都是隻知道用嘴表忠心的,沒一個是管用的。

    那個董卓還是在皇宮裡醉生夢死,只不過皇宮已經不是洛陽,而是長安了。在以袁紹為盟主的討賊聯盟的打擊下,董卓儘管有強悍呂布和的涼州兵的支撐,還是不太能夠抵抗討賊聯盟的力量,於是,這個大漢實際的操縱者,就驅趕了洛陽近百萬之眾,遷徙長安(今西安),同時,一把火幾乎焚燒燬滅了洛陽(請注意)。

    董卓的行為,還是讓漢庭的那些大臣們懷恨在心,這些“百無一用”的大臣裡面還真有一個厲害角色,就是司徒王允。這是一個既有討賊之心,又有討賊之法的能臣,董卓就是被他玩死了。

    在看透了呂布這個“三姓家奴”的本質之後,王允用一個“歌姬”貂蟬就搞定了呂布和董卓,他成功的用“一女許二夫”的計策,離間了呂布和董卓。“紅顏禍水”波濤洶湧,呂布暈了,董卓也暈了。

    呂布再一次詮釋了什麼叫“有奶便是娘”,為了貂蟬,他毫不猶豫的殺了自己的“乾爹”。

    本來以為除掉董卓,大漢的天下即可得到安寧,但是,事與願違,董卓的死不僅沒有為漢室帶來什麼好的轉變,反而因為董卓死了,皇室的危機反而更加嚴重,這些個號稱忠臣的“漢臣”指望那個武藝高強的呂布能力挽狂瀾穩定局面,但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很快就把呂布給戰敗了,呂布跑的比兔子還快,然後就把漢獻帝給涼到那了。真是亂套啦。

    事已至此,漢獻帝就只剩跑路了—他的都成被董卓的部將給佔了,不跑就是等死啊!

    他的目標就是洛陽,回到他曾經的都城,但代價就是王允殉國——這真的是忠臣。

    漢獻帝一路向洛陽逃去,後面有李傕和郭汜在追,在逃亡的同時,漢獻帝向他曾經封賞過的所有的食漢祿的地方諸侯發出了求救詔書。

    但是,這個求救的詔書並沒有得到那些曾經是世代食大漢俸祿的那些所謂的“四世三公”的袁紹或袁術的響應,為什麼?

    漢獻帝也許沒想到,他所依仗的這些所謂“肱骨之臣”,竟然沒有一個出頭露面來幫這個至少還是“大漢天子”的。

    袁紹在看到漢獻帝求救的詔書的時候,召集他的謀士們討論,這個“天子”到底救還是不救?謀士沮授的的建議是:“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後漢書·袁紹傳》。”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出處。

    袁紹卻認為,這個皇帝還有什麼用啊,要錢沒錢,要兵沒兵,把他弄到我這裡,怎麼辦?如果我要代漢自立,怎麼處理他啊!袁紹不屑於假借天子之名乾點什麼,他的目的很清楚:取而代之!

    袁術就更直白,我正忙著稱帝呢!別煩我!

    其他的那些諸侯們也就是看看---那幾個大佬都不出手,我們就當沒看見!這個包括劉備,這個“皇叔”。這位劉皇叔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當然,那個時候劉皇叔還只是一隻喪家之犬,正惶惶不可終日呢。

    但是曹操卻義無反顧,疾馳幾百裡迎獻帝於洛陽。曹操的到來,漢獻帝的命保住了,大漢也就保住了,儘管,這個所謂的“皇上”基本什麼都沒了。

    這難道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的確,曹操保了漢獻帝,同時也做出了遷都的決定,這個決定無論是在客觀上還是主觀上都是站得住腳的。客觀上講,洛陽已經破敗到沒有成為國都的最基本條件,重建洛陽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天下大亂,哪是說建就建那麼簡單。。第二,如果曹操撤兵回許昌,那麼漢獻帝就是光桿司令,在亂世,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所謂“忠臣”們,至多也就是依附在皇帝身邊的寄生蟲而已,靠他們保護皇帝那就太天真啦!

    曹操決定遷都,是既為漢獻帝著想,有為自己著想的非常現實之舉。但就是這個決定,讓那些跟著漢獻帝剛吃上一頓包飯就開始以“勤王”自居的大臣們變得“翻臉比翻書還快”。

    按照這些沒本事保住漢室,但有本事彈劾功臣的所謂“忠臣”的意思,曹操應該和他們一樣,變成食漢祿,不辦正事兒的“忠臣”,破敗的洛陽(已經被董卓一把火燒的不剩什麼了)繼續做帝都,他們繼續在這裡吃著像曹操這樣的人,然後,曹操還要感恩戴德才行,這樣的曹操才是“忠臣”。

    這就是中國古代一些忠臣的“真實寫照”。

    平心而論,這個時候,所謂朝廷,已經沒有了控制全域性的任何資本,這些所謂忠臣,除了為自己的利益而“道義上捍衛朝廷”,他們在如何匡扶漢室上,就是一群廢物。

    曹操的確把漢獻帝遷到了許都(建業),但是事實上,從此老劉家的天下算是保住了。在曹操的保護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篡漢自立”,只有“反叛朝廷”這一種可能。

    曹操說:如果沒有我曹操,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這話說的實在啊!

    曹操也的確是“大權在握”了。但大權在握的曹操,並沒有利用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僅僅為自己某得好處,他還是很盡職盡責的忠於自己作為“漢丞相”的值守,竭盡全力為恢復大漢的基業努力打拼,實際上,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更確切地說是“代天子以令諸侯”---天子說話不好使,但曹操好使。所有的號令都出自天子。這個的確也是有用的,當天子遷都許昌之後,所有的蠢蠢欲動都就踏實了。

    在看不到“滅漢取而代之”的希望的時候,袁術就破釜沉舟,割據一方稱帝了,這是第一個稱帝的諸侯。曹操代天子發出召令,討伐這個叛臣賊子,所有的諸侯不敢不聽,至於做不做,連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都無法左右。

    這就是漢獻帝時期的現實,所謂皇室,也就是一個象徵性的存在。就是這樣,還是有太多的人不希望它存在,並且是欲滅之而後快。

    這個時候,曹操挺身而出,咋就錯了?曹操的挺身而出無非就是讓那些心懷破測的人希望破滅了而已。但對漢室來講,幸莫大焉!

    從漢室定都許昌開始,大漢就算安定了。但是那些大權旁落的所謂“忠臣”卻覺得彆扭了。說來也奇怪,才吃了幾天包飯就放下碗罵廚子了?

    可是“煽風點火”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曹操推薦給朝廷的有功之臣裡,他們看見了一個號稱皇叔的人,這個人是劉備。

    漢獻帝看到了希望,實際上不知道他是傻還是傻,把振興大漢的希望寄託在這個本來就想做皇帝的人的身上,實際上就是傻。

    那麼這個“劉皇叔”是不是靠的住呢?不看廣告,看療效。我們從這個“漢室宗親”劉備劉皇叔的所作所為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很靠譜。

    先看看劉備“大業”的背景:

    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天下大亂。可是朝廷內部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也正在進行著“你死我活”的爭鬥,這時候無論是各路諸侯,還是朝廷重臣,眼睛都牢牢地盯著朝廷的內鬥,尋找著稍縱即逝的機會,黃巾軍的事誰都沒什麼心思。

    朝廷無力平叛,只好號召民間自行組織武裝,只要是抗擊和圍剿黃巾軍,就可以論功行賞,列土封侯。

    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

    一個沒落的皇室後裔,靠織蓆販履為生的劉備,看到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看到了《告示》,也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機會---他可以趁機幹一番大事了!但他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咋辦?劉備知道自己唯一的資源是什麼,那就是他是“皇叔”,當今的皇上是他的侄子輩。

    這個身份被劉備一直用到死。

    這個身份讓他得到了兩個人,關羽和張飛。關羽有本事,有情義,張飛有本事,有情義,還有家產。劉關張三人在張飛家後花園桃源三結義,張飛散盡家財招募士兵,然後帶著不怎麼強大的隊伍加入了圍剿黃巾軍的爭戰。

    和曹操相比,這個皇叔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仗著兩位拜把兄弟能打能殺,剿殺黃巾軍立了戰功,劉備得到了平生第一個官職——平原縣令,可惜好景不長,得罪都郵掛印而走。厚著臉皮蹭到討伐董卓聯盟,憑著二弟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佳話,蹭到一個外場座次。

    他不斷的改換門庭,但每次改換都有所收穫:投奔公孫瓚,拐跑了趙雲,然後就是袁術,拐走了人家幾千人馬。假借解徐州之圍差一點就“鳩佔鵲巢”,最終還是“痛哭”好使,幾場痛哭下來,騙得了徐州。

    但是呂布來了,劉備也不的不把徐州讓給驢奉先——他打不過人家。於是,借曹操之手,把呂布給幹掉了。

    曹操還是有眼光的,他認為,作為“皇叔”的劉備應該和他的心思差不多——在亂世當中承擔“扶大廈之將傾”的重任。他把劉備帶回了建業,並隆重介紹給了漢獻帝。

    作為皇室宗親的劉備,入宮覲見皇帝陛下,這還是他平生第一次,這一次就坐實了劉備“皇叔”的身份,從此“劉皇叔”成了他最寶貴的資源。

    事實上,曹操有很多的機會幹掉這個“今後的對手”,他之所以沒有,不是捨不得,而是不願意。他不僅一次的幻想這個劉皇叔能夠和他一起匡扶漢室,這個想法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不然,他沒必要把這個還不成氣候的落魄皇族介紹給漢獻帝。

    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煮酒論英雄”。曹操請劉備到自己家聚聚,當時正是梅子青青,酸爽可口之時。兩個人喝酒聊天,曹操談起了往事:那年爭戰,天氣炎熱,士兵急行軍多時,都已飢渴難忍,正無主意的時候,看見遠處一片梅林,靈光一閃,舉鞭指向梅林:前方梅林,梅子正熟,食之生津止渴,速速前往!眾軍士一想到梅子的酸爽,口中生津,竟不覺飢渴。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就這麼誕生了!

    這個橋段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曹操根本沒有把劉備當做敵人。而是當做可以共事的朋友。

    談到天下英雄,劉備扯出了很多當時的豪傑,劉表,袁紹,袁術,曹操均不以為然,當劉備反問的時候,曹操說:論當今天下英雄除了我,就是你!

    劉備竟然嚇得筷子掉到地上,,曹操很詫異,誇你是英雄,你怕什麼?

    劉備心虛。

    曹操哪裡知道,匡扶漢室,劉備也沒心思,儘管他已經在那個所謂的“衣帶詔”上籤了字,但是他很正的心思卻不在匡扶漢室,他正挖空心思琢磨怎麼從曹操那裡沾點什麼便宜呢!

    不僅是曹操,漢獻帝也把振興漢室的希望寄託在劉備的身上,只不過漢獻帝想的是以劉備取代曹操,畢竟劉備是自己家人,還是自己的叔叔。叔侄倆密謀之後,劉備說,你等著,我到外面給你搬兵去。等我整大了,看我怎麼收拾曹操。

    然後,劉備就借討伐袁術的機會,騙了曹操幾千人馬,跑了。

    儘管曹操的謀士提醒曹操 :劉備絕不是等閒之輩,你和他聯盟不靠譜的,這個人是有“帝王之志”的!留不得,也決不能放虎歸山!

    曹操派張遼等幾個大將去追劉備,追上了,但是沒追回來—曹操不讓他們動手,還是因為曹操對劉備沒死心——不跟我也就罷了,但畢竟是皇叔,至少不至於造反吧?

    於是,劉備逃出昇天。

    曹操還是一如既往的扮演者大漢王朝保護神的角色,袁術稱帝,就滅袁術(劉備離開曹操的藉口就是滅袁術),袁紹雄居五洲之三,看看就要稱帝,曹操就和袁紹掰腕子,在官渡之戰,曹操上演了以少勝多的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個神話。

    在曹操把大漢的已經跳出來或準備跳出來的敵人逐個搞定的時候,劉備在幹什麼?

    藉著這個喘息的機會,劉備找了一個幫手,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大概是最瞭解劉備的,知道劉備的什麼了“匡扶漢室”,什麼“奉旨討賊”都是佔地盤壯大自己色的幌子,高舉“漢室宗親”的大旗,最終一定是要成“帝王之志”的大業。

    諸葛亮也不囉嗦,直截了當的告訴劉備,你和曹操爭不過,他才是“真正的宗親”,他佔天時,江東的孫權人家只顧經營自家的地盤,只求皇上封個王什麼的,絕不謀反。孫權佔地利,你劉備只能占人和了。

    劉備的人和就是騙,騙了荊州,然後入川再騙益州哦!

    按理說,曹操有能力幹掉包括袁紹,袁術,公孫瓚,張魯、馬騰等等強敵,真的就打不過劉備?還是皇室宗親這個名頭,讓曹操覺得下不去死手。直到曹操死,也沒滅了劉備。

    於心不忍。

    至此,曹操算是把大漢的大部分江山給保下來了,功在千秋,拜爵封王是應有之義。漢獻帝也明白,那個拿了衣帶詔的“大耳賊”已經在蜀地自封為王了 還是“漢王”。

    這是要以皇室宗親的名義代漢自立的節奏啊!

    面對基本上已經是光桿司令的漢獻帝,儘管曹操做了魏王,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並且想廢掉漢獻帝就是分分鐘的事,曹操致死也沒有“越雷池一步”。

    這難道還不算“忠臣”?

    曹操在所謂三國時期,無論是政治上,軍事上,文學上都是出類拔萃的,比其他那兩位要高的多,他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劉備這輩子也做不出一句。

    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畢生精力捍衛大漢,這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令人敬佩。

    毛澤東一生,在詩句中提到的歷代帝王,除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還有——魏武揮鞭:

    浪淘沙.北戴河 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漁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歷史上,劃時代的超級巨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