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步步為營007
-
2 # 奇趣講史
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孫知微畫《九曜圖》孫知微是北宋時期一個有名的畫家。有一次,成都壽寧寺請他為寺院畫一幅《九曜圖》。他畫好草圖以後,因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們找來,說:“這幅畫的輪廓我已經畫好了,剩下著色的工作,你們幾人接著做吧,一定要認真做好。”老師走了以後,弟子們準備上色,可是,忽然發現圖中水星菩薩的侍從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個學生說:“老師平時畫瓶,總要在瓶上畫一束鮮豔的插花,這一次可能匆忙當中忘了畫上,我們給畫上吧。”大家都贊同他的意見,於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畫上一枝粉紅色的蓮花。
第二天,孫知微歸來。當他看到水星菩薩的侍從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蓮花時,氣憤得吼叫起來:“《道經》中說,這水星菩薩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來鎮妖伏水的寶貝。瓶中根本就沒有什麼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隻普通的花瓶了。你們這是弄巧成拙啊!”
-
3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歷史上有很多典型的弄巧成拙的事,結合《三國志》,列舉以下幾件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事件以供參考。一、誅除宦官十常侍,何進引董卓進京。
何進作為大將軍,與宦官矛盾激烈,何進想除掉宦官,而宦官本著活命的本能,也想除掉何進。何進因妹妹何皇后阻攔,不聽從手下將領計謀,引外地西涼軍閥董卓進京來誅除宦官,結果事情敗露,被宦官先發之人,殺何進與宮門之中。而董卓進京之後,殺了何苗,掌管了禁軍。當時曹操獻計“欲除宦官,只要一校尉領一隊兵就可以,為何要引外來的虎狼之師”。何進不聽,導致自己身死之外,引來董卓進京,董卓進京後把持朝政,引起公憤,導致軍閥割據,天下大亂。
可見何進引董卓進京,是走了一步多臭的棋,可以說何進把一件簡單的事弄巧成拙後,不僅導致自己敗亡,還導致了後來的董卓之亂,以至於天下大亂。
二、草船借箭。《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是諸葛亮的傑作,三天之內諸葛亮藉著大霧天向曹操大營進發,曹操並未派船出站,以弓弩射之,結果諸葛亮湊齊10萬支箭。正史《三國志》中,草船借箭是孫權誤打誤撞的傑作,曹操攻濡須,孫權與之相據一個多月,孫權有一天興起,要乘船去觀察曹操的軍營,曹操以弓弩亂髮,箭雨如梭,船偏重將覆,孫權調轉船頭,以另一面承受著箭矢,船體平衡了,孫權得以回江東。
三、劉璋請劉備入蜀抵擋張魯。劉璋請劉備入蜀,過於相信劉備,不會奪其地盤。孰不知,請神容易送神難,更何況劉備這樣一具大佛,劉備後來以軍師被殺的藉口,反過來攻打劉璋,奪了成都,取代了劉璋成為一益州之主。
劉璋過分的相信劉備,結果被劉備反殺,可謂是弄巧成拙,劉璋丟了成都後被劉備流放到荊州,結局悲慘,而劉備卻藉此大展宏圖,成其霸業。
歷史上還有好多弄巧成拙的故事,我們可以從當中瞭解學習一下,善於聽從建議,不要過於相信別人,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避免一些弄巧成拙的事情。 -
4 # 歷史花布雨
弄巧成拙是指,某些人用一些自以為是的小聰明來處理事情,卻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後果。在歷史上這樣“機敏”的人物有很多,他們處心積慮地思謀使用“小聰明”解決問題,卻往往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在歷史上,類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戰國時期趙國鑽空子奪取上黨,引發長平之戰,比如齊國一面合縱攻秦,一面悄悄滅宋引來五國伐齊,比如燕國太子丹派出荊軻刺秦,引來秦軍滅燕等等。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這些故事,而是發生在以“術制權謀”著稱的南韓的兩件弄巧成拙的歷史事件。
第一件,韓桓惠王“肥周退秦”之計,葬送十二萬大軍
公元前256年,剛剛經歷了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的秦國元氣大傷,為了不讓諸侯趁機圖謀秦國,便以進為退,大軍東出,威懾列國。南韓與秦國是近鄰,若秦國當真東出,南韓必然首當其衝,為此南韓君臣憋出了一條奇謀。韓桓惠王派出使者,挑撥周室與秦國的關係,並表示要將九萬韓軍編入周朝王師之中,想用天子王軍的威望,逼迫秦軍自己撤退。本來周王室是沒有膽量招惹秦國的,但沒駕住韓使一番巧妙說辭。
韓使向周王室保證,南韓願割讓陽城、負黍兩地給秦國,並向秦國提供大量的糧草,得到利益的秦國必然不會再冒天下之大不韙,與天子開戰,如此一來,親的利益、周得威望、韓得保全,皆大歡喜。於是,周王室決定向天下顯示一次存在感,硬生生拼湊一萬周軍,與八萬韓軍編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準備向秦軍開戰了。可惜的是,這邊九萬王師還沒出發,那邊秦國已經先自己攻取了陽城、負黍,殺了四萬守城的韓軍。隨後,秦將贏摎率大軍包圍了所謂的“王師”,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把他們殲滅了。南韓此番奇謀,不但自己喪師失地,還連累周跟著滅亡了。
第二件,韓桓惠王的“疲秦計”,為南韓挖掘墳墓
公元前249年,秦國再次出兵攻韓,此時的南韓在秦國連年的鯨吞蠶食之下,國土已經所剩無幾了,此番秦國又攻取了距離國都新鄭很近的滎陽、成皋等地,直接威脅到了南韓的存亡。面對強敵,韓桓惠王再次發揮了他的機敏,想出了一條“疲秦之計”,派水工鄭國入秦,在秦國興修水利,消耗秦國的人力、物力,使其無力東出,藉此保全南韓。
鄭國入秦後,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折服了秦人,說服秦國用了十年的時間,在關中平原修建了一條長達三百里的“鄭國渠”。鄭國渠雖然消耗了秦國的部分的人力、財力,但是也為秦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滔滔的涇水沖淡了關中平原的鹽鹼,灌溉了近四萬頃的土地,使“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諸侯”,鄭國渠建成不久,南韓也就沒了。
戰國時的南韓,經歷過轟轟烈烈的“申不害變法”,也曾強盛一時,然而,自韓昭侯、申不害死後,變法的諸多善政沒有流傳下來,其中的“術制奇謀”卻被南韓歷代國君繼承了下來,這也造就了許多如韓桓惠王這樣愛耍小聰明,卻常常弄巧成拙的君主,為南韓最終的滅亡埋下隱患。
-
5 # 歷史吐槽機
帕彭的緩兵之計
1932年的德國其實挺亂套的,內外交迫之下總統興登堡任命了新一屆總理弗朗茨·帕彭,然而這倒黴孩子跟本駕馭不了亂局,很快就被軍人出身的施萊謝爾踢下了臺。可是施萊謝爾也沒幹幾天又遭遇了倒戈危機。
在德國政壇上一個名字越來越不能被忽視——阿道夫·希特勒!他帶領的納粹黨已經是德國第一大黨,沒有他的支援,任何人都坐不穩那個位置,偏偏希特勒更希望自來坐。但是興登堡不喜歡他,總覺得這貨會把德國帶溝裡。
無奈的興登堡只能慨嘆:“天啊!希特勒那貨的人氣高的嚇人啊!我可真不希望他來執政。”
手搖羽扇的帕彭果斷表示我有一計:“就讓希特勒當總理唄!我來當副總理,只要有我搗亂他也做不出啥成就。然後等著下次選舉,這糟心國家坐滿一任總理還沒被罵成狗的人基本不存在,到時候你直接接管就行了。
哥們這計劃可以說萬無一失,除非還沒等他失寵你就蒙主召喚,看你能吃能睡的,這可能性應該很低。”
興登堡:“此計甚妙!就依卿所言!”
1934年8月2日,興登堡掛了.........
懵逼的英華人17世紀的時候英國佬打跑了葡萄牙人,開始在印度拓展勢力,很快他們就發現這是一塊充滿價值的處女地,葡萄牙那群傻貨拼命的挖寶石、種胡椒簡直是暴殄天物。於是這群攪屎棍心滿意足的留了下來,準備好好施展一番。
當時的印度哪點都好,只是有個小問題,蛇比較多,而且都是毒蛇。這點小挑戰根本難不倒精通謀略又有錢的英國佬,東印度公司駐印度的負責人很快發出一條公告,收購死蛇,來者不拒。
攪屎棍們為自己的機智點了100多個攢,看看哥們這頭腦?!花一點小錢就能解決大問題,不出三年在印度蛇就得變成瀕危動物。這方法很快就奏效了,大量毒蛇被三哥抓住哪去換錢,似乎一切盡在掌握。
然而英國佬明顯低估了三哥的節操下限與種族天賦,他們發現蛇有點難抓之後開始養殖毒蛇,很快形成了產業鏈,基本上可以供貨到天荒地老,到時候就是英國佬把內褲賠掉都收不起。
發現自己被坑的英國佬一怒之下不再收購了,可是這個舉動惹了大禍,呆萌的三哥一看換不到錢,他們把所有養殖的毒蛇全給放了.......給放了.......從此印度的蛇更多了....
-
6 # 花木童說史
汪精衛宣誓就職典禮在即,日軍大本營決定給汪偽政府送一份“大禮”。
1940年11初,山田乙三大將接到了4個月內在襄河地區打個大勝仗的命令。於是日軍開始搶修工事,並向宜昌地區大規模運兵。
很快,日軍在襄河對岸就集結了5個師團的兵力,並完成了戰前準備工作。就在此時第五戰區也察覺了日軍的意圖,開始調集軍隊應敵。
11月24日,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日軍發起了全面進攻。但令李宗仁大感意外的是,這次日軍除了第一天攻擊很兇猛外,其他時間就像洩了氣的皮球。
李宗仁本以為是鬼子在耍什麼陰謀詭計,直到28日日軍全面撤退,才知道鬼子真成了一隻大病貓,於是下令全軍追擊。
短短一週時間就遭此大敗,汪精衛很鬱悶地向日軍高層抱怨道:“以前跟老蔣幹,老蔣被你們打得滿地跑,現在跟你們幹,你們被打得滿地跑!”
日軍大本營覺得很沒面子,於是對山田乙三提出嚴重警告:“如果再拿不出像樣的戰績,你就剖腹向天皇謝罪。”
山田乙三趕緊私下向他的靠山東條英機解釋道:“這不過是個小插曲,馬上會給大家一個大驚喜!”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日軍於3月6日再次向第五戰區發起進攻。而第五戰區的將士幾個月前才取得大勝仗,早已不再懼這群手下敗將。
襄河正面的26軍、第8軍士氣高昂,連續打退日軍的進攻。鬼子連續攻擊7天后傷亡慘重,山田乙三害怕損失太大,到時東條英機都保不住自己,於是趕緊下令撤退。
汪精衛早就在宜昌安排了探子,當日軍敗退的訊息傳到他的耳中時,他頓時如霜打的茄子徹底蔫菜了。
3月30日,汪偽政權在南京舉行成立慶典,漢奸們無不喜氣洋洋,唯獨汪精衛整天臉上沒有一絲喜色。
他一直想不明白平常如狼似虎的日軍,為什麼連續兩次成了病貓?想著想著汪精衛漸漸有種不祥的預感。
-
7 # 天涯史館
說到歷史上比較典型的弄巧成拙的歷史事件,我首先想到的戰國末期南韓為扼制秦國發展所提出的一項神操作,即“疲秦計”,本意是想用浩大的水利工程佔用秦國大量勞力甚至拖垮秦國,誰知弄巧成拙,預想中的疲秦變成了強秦,直接導致秦國國力進一步增長,不費吹灰之力就第一個滅掉了南韓。
事件背景
我們先從戰國末期的形勢說起。自秦昭襄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後,白起被秦王賜死,魏國信陵君統帥的合縱聯軍在邯鄲城下大敗秦軍,並一路追擊至函谷關,秦軍再次大敗,退回函谷關。經此一役,元氣大傷的秦國及山東各國均陷入了低谷,加上秦昭襄王逝世,秦國國內局勢不穩,先後接任的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均非雄主,天下暫時風平浪靜 ,大家都在休養生息,蓄積國力。
在戰國七雄中,自戰國時代開始以來南韓就是國土面積最小,實力最弱的戰國,可偏偏它的地理位置剛好處在函谷關之東,秦國東出的戰略要道上,一直以來都被秦國欺凌,長期被壓得透不過氣。而在公元前249年,秦國奪取了南韓都城新鄭附近的重鎮成皋、滎陽,新鄭直接處於秦軍鐵騎的兵鋒之下,南韓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
南韓君臣深知,雖然目前秦國處於暫時蟄伏狀態,但畢竟秦國的總體國力這時已經遠遠在山東六國任一國之上,只要給秦國一段時間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到時秦軍大舉東出,第一個被滅國的一定是南韓,換句話說,留給南韓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是打又打不過,合縱吧大家心不齊(就算心齊也未必打得過秦國),投降呢又不甘心,最終經過幾次朝會商議,大夥合計出了一個奇招:派出當時天下首屈一指的水利工程大家--鄭國,赴秦國說服秦國統治者興建大型水利工程,佔用百萬以上的民力,企圖以此工程消耗秦國國力甚至拖垮秦國。
此計一出,南韓上下一片叫好,一致認定是消耗秦國、救亡圖存的好辦法,南韓有救了!
實施過程
公元前246年,南韓派出天下首屈一指的水利工程大師--鄭國赴秦國,當時秦王政剛剛即位,掌握秦國軍政大權的是商人出身的丞相呂不韋,鄭國成功地說服了呂不韋,秦國決策在涇河與洛水之間修建數百里長渠,辦事雷厲風行的秦國迅速上馬該工程,以鄭國為總工程師,呼叫十數萬關中民力日以繼夜地開始動工修建。
在修建該工程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波折。公元前237年,此時該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但秦國情報機關發現了南韓的這一計策,當時已經親政的年輕秦王贏政聞知大怒,將鄭國下獄待決,並將山東六國在秦國經商為官的人員盡數逐出函谷關,遣送回國。
當時在秦國擔任客卿的楚華人李斯也在被逐之例,李斯深知此事之弊,寫下後來名傳千古的《諫逐客書》勸阻秦王,秦王政接到上書後迅速冷靜下來,立刻召見鄭國,鄭國對秦王政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秦王政聽後覺得很有道理,立刻拍板讓鄭國重返工地,繼續為秦國修建此工程。同時,秦國還進一步加大人力及其他各項資源投入,以確保工程儘快峻工。
李斯 《諫逐客書》
兩年後的公元前235年,這條長達300多里的灌溉渠徹底完工,灌溉了下游四萬餘頃的土地,使原本貧瘠且相當部分是鹽鹼地的關中平原成為了千里沃野,糧食產量大增,使秦國國力進一步增強。後人為紀念鄭國的功績,將此渠命名為“鄭國渠”。
最終結果
鄭國渠完工後4年,公元前231年(秦王政十六年),完成原始積累的秦國大舉東出,以摧枯拉朽之勢開始滅國戰爭,第一個被滅的就是南韓。
南韓在亡國危機迫在眉睫之際,想的不是奮發圖強,自救圖存,而是想出一則自以為千古奇計的“疲秦計”,把希望寄託在敵人身上,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還留下了流傳千古的笑柄。
-
8 # 歷史局中人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西方列強虎視眈眈,而鄰國日本後來居上,更是成為了中國最危險的敵人,在袁世凱時期,日本就曾經逼迫袁世凱簽訂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九一八事變”後,偽滿洲建立,大大增強了日本的野心和信心,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華北自治”,使其不受南京政府控制。日本為了欺世盜名,在表面上矇騙全華人民,四處出擊,妄圖找到一些德高望重的政界老人來替他們做門面。
的確,之前失意的部分政客確實像跳樑小醜一樣投入到日本爸爸的懷抱,以爭取一官半職,好“光耀門楣”,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也有很多人對日本的這一伎倆不屑一顧,就好比日本人十分看好的北洋政府的老人段祺瑞。
段祺瑞在北洋時代也是一位呼風喚雨的人物,曾經在1916年到1920年實際控制過北洋政府,也做過張作霖時期的政府執政。
這樣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自然是日本極力拉攏的人。日本也志在必得,畢竟段祺瑞在臺上時也和日本經常打交道,同時段祺瑞和日本也有過蜜月期。此時的段祺瑞處在退休狀態,日本人認為段祺瑞是不甘心這樣退出歷史舞臺的,他們可以給段祺瑞一個舞臺,這個舞臺就是“華北自治政府”。
面對日本人的軟硬兼施,段祺瑞表現出一個華人應有的民族氣節,不貪圖享受,也不畏懼死亡,段祺瑞直接丟擲一句話:你們先退出東三省,然後再談其他的。讓現場的日本人相當難堪。
之後段祺瑞在公開場合表態:“日橫暴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中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全國應積極備戰,合力應付,則雖有十個日本,何足畏哉!”段祺瑞表態後,華北各地掀起了抵制日貨的抗日高潮。
日本人惱羞成怒,弄巧成拙,沒想到以前親日的段祺瑞現在卻變成了愛國分子,不識時務,還呼籲全華人民對抗日本,使得他們實在想不通。
的確,段祺瑞是一個軍閥,但是段祺瑞是一位愛國的軍閥,他不會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國家利益之上,哪怕自己身死,他也不會背上賣國的罵名。當然,段祺瑞曾經執政時期,的確和日本人走的很近,因此和日本人借了一筆錢,歷史上稱這筆借款為《西原借款》,數目為4億日元,當時日本一年稅賦才20億日元不到。
其實,段祺瑞借這筆錢壓根就沒有打算還,所以算是坑了日本人一回,等日本人找到段祺瑞時,段祺瑞說,我也很想還這筆欠款,可時我現在下臺了,沒有能力還,按照合約,你得找代表中央政府的人去要,因為這事還氣死了一位日本駐華領事。
回覆列表
孫權周瑜想奪回荊州,就以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幌子,騙取到吳國成親,在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下,周瑜不僅沒有奪得荊州,還搭上大美人孫尚香,有道是“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