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北老崔

    縱觀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更替,有基業延綿八百餘載的朝代,還有二世而亡的朝代。往往從朝代更替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漢朝之前的秦朝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到走向滅亡只有區區一十四年,而唐朝之前的隋朝也只有短短的三十八年而已。這樣的情況難道只是單單的巧合?

    秦朝隋朝都有幾個共同點,在一統天下之前都是群雄亂戰時期。註定要在大一統以後,面臨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貴族之後。如秦朝統一之後的六國貴族之後,在統一之後如如何處置,殺之不但失去民心,還會被有心人利用,給予皇權抨擊,不殺他們會用自身貴族之後的優勢,製造輿論、以圖復國。秦隋都以殺一儆百形成威懾,往往得不償失,應該以懷柔政策,不落下口實。而漢朝於唐朝吸取這一教訓,建立大一統之後恩威並施在精神上慢慢消耗前朝貴族意志,有效的增加王朝的穩定。

    秦朝隋朝在一統天下之後,吸取群雄並起造成的原因,創下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制度,如秦朝的中央集權的制度、隋朝的科舉制度。在一個朝代建立之初,在制度上大興改革,忽視了民眾從一個時代進入另一個時代的適應能力。如同我們在一個環境優雅的公司上班,突然進入另一家環境相似的公司工作,都一些不適應公司制度,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最重要一點就是侵害了當時名門望族的利益,如秦時的儒家,隋朝時期的世家大族的仕途。而秦隋之後的漢唐則延續了前朝的制度,儘量避免了損害世家大族的利益,民眾則已經適應這個時代,有效的避免了前車之鑑。

    秦隋兩朝在建立朝代之初,統治者往往急功近利,忙於擴充套件疆域、大興土木,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匈奴,隋煬帝大修運河,遠征高麗。在朝代初建時期,往往最需要的休養生息,畢竟秦之前經歷了六國亂戰,隋朝之前是南北大亂鬥。而秦隋初建就忙於大興土木,弄的民不聊生,致使各地農民起義爆發。漢朝吸收了秦亡的教訓,採取修生養息的政策,是漢朝國力得到了有續的發展,唐朝吸取隋朝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從而讓唐朝有了發展空間。

    還有一種民間迷信說法,是秦於隋的國號選錯了,秦這個字我們可以看出,上半部分是春字的一半,下半部門是秋字的一半。春秋可以做幾個解釋,一個是周朝後期的春秋時期,一個是春夏秋冬四級,秦朝後期民族起義爆發到楚漢爭雄不正應對春秋之意。一年四級只有兩季,秦朝的國號給人一種冥冥中註定秦朝是個短命王朝。隋朝諧音隨,隨之而去,還有隋這個字解釋為裂肉,即祭祀時分割撕裂祭肉之意。

    秦始皇和隋煬帝雖說大興土木造成起義四起,做為帝王也是為了自己的子民以後,只不過太急功近利而已,只能說他們過在當時功在千秋,秦始皇隋煬帝完全可以並稱為千古一帝。歷史的發展是必然的,秦隋的短命王朝不得不說也為漢唐的發展奠定了很大的基礎。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秦隋國祚短,而漢唐國祚長,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特殊情況!因為一般的大一統王朝至少也可以擁有一百至三百年的國祚。即便是歷史上有“弱宋”之稱的宋朝,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南北合計仍然持續了約三百年左右的國祚!秦隋國祚短,其原因有二:

    一、①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王朝,秦朝統治者對於如何治理如此大的疆域尚無可以借鑑的經驗——如果說周代還可以依靠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去“鎮守四方,屏衛中央”,那麼秦朝在天下推行的郡縣制則從根本上廢棄了這一制度!單以秦國治理故土的經驗去治理廣闊而複雜的天下,是遠遠不夠的!

    ②秦朝的皇位傳承不成功!一代雄主嬴政逝世後,將政權交給了毫無政治經驗和馭下之術的“皇二代”——胡亥,胡亥任用非人又胡作非為,導致內外離德、上下離心,變亂四起。那些未被徹底清除的六國貴族遺存勢力趁勢而起,導致秦朝中央對地方失去了控制!

    而漢朝則因為有了秦朝這個“反面教材”,而在很大的機率上,避免了導致秦朝失敗的弊端,因此才能國祚長久。

    二、隋朝的國祚短,則另有原因。①隋朝是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的!而北周是一個頗具統一天下資格的王朝。奈何皇帝不給力,才給了楊堅以機會!隋朝起點高,國力強。因此佂伐天下也比較順利!

    ②隋文帝楊堅作風樸素而紮實,對穩定新統一的天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是他的繼任者隋煬帝楊廣則是一個好大喜功,作風飄浮的君主。他不切實際的透支國力:修大運河,佂高句麗,建洛陽城…試圖一代完成幾代人的事業,破壞了大好局面,導致了民力受損,百姓的生存狀況惡化,致生變亂而亡國。

    唐朝建立後,統治者吸取了前隋亡國的教訓,變得實際、務實。所行政策切合時政需要,因此上合“天心”,下順民意。才使唐朝維持了近三百年的國祚!

  • 3 # 凌煙閣論史

    不是巧合。

    周朝到秦朝,在政治體制上發生了一個巨大變化。國家政治治理從周朝的分封制改成了秦朝的郡縣制。

    分封制:國王分封諸侯,諸侯在分封貴族,貴族治理平民。這種政治結構下,每一級僅僅對上一級負責,上一級無法對下一級的屬民進行越級管理。

    郡縣制:皇帝直接面對平民,加上官僚從旁輔佐。

    這種開天闢地似的變化,對於秦朝來講,需要適應,天下百姓也需要適應。

    原來在秦國範圍內適用的一套制度,放大範圍到整個天下的時候,出了問題,而且是大問題。我們舉個例子看這個制度帶來的影響。

    比如,陳勝吳廣為什麼起義?

    原來在秦國範圍內,老百姓到邊疆當戍卒,自帶乾糧、在規定期限內到達,然後值守一定期限就可以回家了。這個過程其實很艱難,一個兵在邊防的一切裝備、糧食都需要士兵自備,中間缺乏的東西,需要家庭自己供應。

    秦華人經過了100多年的制度管理,已經適應了;同時,秦國疆域沒那麼大,規定期限內能到,後續家庭補給也相對容易。

    但是,秦國統一天下後,這個制度並沒有隨之放大。這就帶來了大問題。原來3個月能到達指定位置,現在呢,如果趕上連續好天氣,緊趕慢趕也勉強能到達。但是,陳勝吳廣遇到那個倒黴天氣就完了,徹底誤期。

    關鍵還有後續問題:家庭後續補給怎麼辦?這個工作量太大,遠遠超出了家庭的承擔能力,最終難免都是輾轉於溝壑,一家人都將被悲慘地累死。他們盤算整個後果之後,那就不如造反了。

    這個例子讓我們看到,秦朝在新制度下進行國家管理,沒有經驗可以參照和借鑑。因此就容易出大問題,導致國家崩潰。

    (秦始皇嬴政)

    後來的漢朝,就是吸取了秦朝的教訓,一切以和緩、休養生息為主,結果成功了。

    隋朝的問題雖然沒有秦朝那麼大,但與之類似。

    西魏、北周、隋朝,這幾個王朝是一路“禪讓”下來的。他們都有一個根本的政治底蘊:在關隴軍事集團的支援下才能建國。這裡再來看一個故事。

    公元599年6月,隋文帝在仁壽宮寵幸了一位宮女。但是,獨孤皇后趁隋文帝上朝的時候,把這個宮女殺了。隋文帝得知後大為憤怒。你以為帝王之怒會怎麼樣,雷霆萬鈞嗎?不是。隋文帝單騎從皇宮後門出去,跑進山中二十餘里。兩位重臣拼命追上苦諫,隋文帝委屈地嘆息道:“我貴為天子,竟如此不得自由!”

    隋文帝為什麼被他老婆欺負成這樣?這不是隋文帝怕老婆,而是他怕獨孤皇后背後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關隴軍事集團,影響了北周至大唐政局的一個龐大勢力集團。

    獨孤皇后的父親獨孤信,就是那位培養出三位皇后的最牛老丈人,是關隴集團頂級軍事貴族之一。她的母親是清河崔氏,從漢朝直到唐朝一直是北方頂級漢人豪族之一。獨孤皇后的姐妹們又嫁給了另外一些頂級關隴豪族。這些大豪族之間聯姻,結成了龐大的關係網路。楊堅正是靠著這個龐大網路的支援,才篡奪了北周宇文氏的皇位。因此,隋文帝必須小心維護與妻子背後關隴豪族集團的關係,不能隨心所欲,才不得自由。

    而身為楊堅繼任者的隋煬帝楊廣,志存高遠,他不希望像他父親那樣被動,他要改變這個局面。

    (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採取的措施有:

    遷都,以離開關隴軍事集團的大本營,遠離掣肘力量;

    科舉,用平民官僚的力量對抗貴族;

    戰爭,藉以形成自己的軍事力量,擺脫軍事貴族的制約。

    開通運河,用南方經濟力量擺脫對關隴集團的經濟依賴。

    如果隋煬帝有耐心和時間慢慢做這些工作,成功的機率就能大上許多。但是他操之過急,尤其遷都、戰爭、開運河這三項,惹得天下民怨沸騰,義軍四起,結果隋朝被推翻了。

    後來的唐朝,其實是繼續了隋煬帝的思路。唐太宗為什麼能積極納諫?因為他面臨的局面與隋文帝類似,不得不納諫啊。而到了武周時期,武則天大力營建東都洛陽,之後唐朝就是兩京並存。唐朝大興科舉之路,唐高宗到唐玄宗都積極拓邊,都是為了培養新的力量,擺脫關隴集團控制。

    結語:

    秦與隋的失敗在於,新規則的應用和建立過於急切,導致社會難以適應;因此,他們都在新道路的探索上失敗了,同時給後來的漢唐留下了足夠的經驗和教訓。

    就像創業一樣,最早創業的很容易就成了先烈,而後來者在先烈蹚出來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成了英雄。

    (完)

  • 4 # 高地122

    其實,還要看這短命王朝之前。秦之前是兵戈不斷地戰國。隋之前更亂。秦,隋都完成統一。

    接著看統一後。秦,隋都忽視了休養生息。什麼修長城,煉不死仙丹,挖運河,徵高麗。百姓苦啊。

    這時,只要出現能使百姓安居樂業的政權,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多扯點。

    近現代也有類似情況。外族入侵,軍閥混戰,百姓苦啊。民國也完成了實質上的統一。但此時中國已經是面對著世界,還有世界列強。中國被逼著尋求自救。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這些過程,有個因素一直存在,那就是百姓生活的好與壞。說白了,大家都過得好好的,誰去亂精神啊。

  • 5 # 我糜糊蟲

    秦,隋,民國短命,是因為這三個朝代是華夏民族改變社會制度的時代。新舊勢力勢同水火,社會矛盾尖銳,秦一統天下,從分封制進入了中央集權制。分封制是貴族分封治理模式。中央集權制是士族治理。士族和貴族矛盾尖銳。所以很小的矛盾就導致天下大亂。嚴格說秦到漢就是從貴族政治到士族政治轉化。隋朝也是同樣的問題。不過隋朝是由士族政治到普通讀書人治理天下。科舉制使最底層的讀書人也可以上升到高層治理天下。普通讀書人想上升,但是權位都被士族佔據。社會矛盾激烈。民國是由讀書人治理天下到全民治理天下。從貴族治理天下的分封制到士族治理天下的察舉制,到普通讀書人治理天下的科舉制,到現代全民受教育全民篩查的高考制。受教育人群不斷擴大,選拔人才的範圍也不斷擴大。生產力也不斷被解放。所以秦隋民國就是中國轉換制度,解放生產力的時代。經過這三個動亂的時代,前一個時代的保守勢力出局新生勢力崛起。沒有了保守勢力的阻礙。生產力迅速擴大。所以秦,隋,民國後就是空前大一統的強盛時代。

  • 6 # 仚乃山上人

    如果元朝在忽必烈死後就內亂滅亡、明亡之後吳三桂沒有投降滿洲而是引兵為賊割據一方,你的名單裡就要加一個成員了。

    大亂之後必大治,大治之前必有先驅,大治之後又是大亂。這是常理。秦、隋作為先驅,很好地履行了強行統一、開創新制的任務,之後十幾二十年就滅了。漢、唐很好地履行了大治的任務,全盤繼承先驅,在此基礎上又有創新和發展。之後,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遼金宋等很好地履行了大亂的義務,裂土分疆,割據一方。

    問題從元朝開始。大亂之後,元朝擔任的是“先驅”這一角色,它的同事是秦、隋。作為這一角色,元朝迅速統一了中國,開創了行省制等制度,它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在太子死後,按道理來說,元朝就可以滅亡了,它的前兩個同事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就死了。可是元朝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非要抗命不死,硬是活了將近一百歲,導致這期間它有了許多輝煌的成就,這就遠超了他的前兩個同事,同時給後來者造成麻煩。

    明朝原本和漢、唐一樣擔任大治的任務,可是元朝硬挺著把幾乎所有能做的都做了,留給明朝發揮的空間就不多了。這就導致,明朝在歷史上的評價遠遠不足以與漢、唐相比,因為元朝幹了一部分本應是明朝乾的事,這部分成就只能給元朝。就好像一個人明明是先鋒官,只負責前頭衝鋒打探,誰知道他非帶著一幫哨兵一路向前攻城拔寨直接打到對方首都,這就尷尬了,導致他後面的大將軍沒有一點戰功,所有人都以為這將軍純粹靠先鋒打仗。這個將軍肯定不會被稱為名將,而這個先鋒卻會被很多人當成將軍。沒辦法,誰叫這先鋒有本事還立功心切呢?

    清朝負責的是大亂的工作,他的同事是魏蜀吳、前秦、北魏、後趙等等直到南北朝。還有五代十國、兩宋、高昌、吐蕃、大理這些。也就是說,吳三桂本不應該投降,不應該幫助中國統一,而應該帶兵回撤,一路對普通老百姓姦淫擄掠殺人放火,佔據一個根據地。此時,南邊有南明小朝廷,北邊有李自成的大順,最北有漠北的蒙古,西邊有張獻忠的大西,東邊有關外的滿清,中間有吳三桂,加上其它各地割據勢力,正好把中國再次四分五裂、連年混戰。這情況等到下一個“先驅”朝代完成一統回到大治。

    可是吳三桂他跟元朝一樣,他不甘寂寞,他,投降了!滿清也懵了,這不對啊,我拿的劇本是割據啊!你投降莫名其妙給我幾十萬軍隊怎麼破?我都準備撤軍了老大,你的人比我八旗加起來還多,要不要這麼幹脆啊?你這麼強行加戲導演知道嗎?你的任務是割據啊!我根本沒有做統一成主角的準備,你突然跟我說要我入關當皇帝,我接受不了啊!依我看,可能是吳三桂對劇組不滿,不願意建立一個國家再演幾十年,於是強行把自己便當。結果,有了吳三桂的幫助,整個中原就像氣球打開了一個口子,迅速被滿清一統。滿清本來就那麼幾個人,不足以統治中國,可是偏偏其他幾個主演也很乾脆地被他攻滅領便當走了。清朝懵了,他只是一個遊牧民族,根本沒有拿一代王朝的劇本,他根本不知道接下來該幹嘛。他能怎麼辦呢?全盤復刻。對,他不會演主角,於是把上個主角明朝的劇本拿來模仿了一遍,幾乎是原封不動。

    本來,先驅、大治、大亂,三個角色分工明確,大治是毫無疑問的主角。可是元朝特能給自己加戲,他強加了三倍的戲份,這三倍時長沒有劇本怎麼辦?把主角明朝的劇本拿一部分過來,這就解決了。於是,元朝明明是先驅,卻演得被後世很多人當成主角。本來明朝是主角的,可是一部分戲份被元朝演了,導演又不同意加寫劇本,明朝只能演剩下的那部分。戲份的不足導致明朝遠不能與漢唐相提並論,被人認為是弱勢主角,反而被人拿來與元朝比較。明朝退場後呢,又因為片酬問題之類的,幾個次級主演強行退戲,只剩下次級主演清朝演獨角戲,清朝一躍得到主角待遇,但是他的劇本不是這樣的,於是把自己原本割據的劇本和明朝的結合,所以清朝有些地方遠勝明朝,有些地方遠遜明朝,有些地方就是明朝。

    所以,為什麼前面都有個短命的偉大朝代,因為這是編劇安排的規律。你武力不強就不能打破僵局完成統一。你不創新制度就不能維護統一的成果。可是你創新太多讓已經習慣分裂的國民們接受不了,當然要起來搞你,覺得搞死你以後就不用理這些制度了。可是沒想到,你死了必然出現繼任者,這個繼任者雖然是這些搞分裂的人選擇的,可是他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如果不採用新制度就不可能坐穩江山,嘗過君臨天下誰還願意割據一方?於是他照搬新制度並改進。那些人一看,打打殺殺這麼多年,選出來的結果還是要這麼搞,心累,看樣子就算再換一個還是這樣,算了,老子不換了,你搞吧,我接受了。所以,同樣的制度,開創者因為首次應用所以讓人接受不了自然短命,繼任者再應用,大家已經習慣了。所以說,開創者真的死得很冤。只有元朝這個奇葩例外,明明是先驅,活成了偽主角,後面還跟著倆偽主角。所以現在通常是秦漢(亂)、隋唐(亂)、元明清,這樣作為三部分來提。

  • 7 # 黑眼歷史觀

    並非巧合。

    秦朝大一統關東六國,建立的前所未有的大統一王朝,並且對新制服進行探索。漢朝則在秦朝新制服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探索。

    而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369年的大分裂,並進行開創性的建立了科舉制,和開鑿了隋唐大運河。唐朝繼承並持續改進了隋朝的制度。

    可以說漢唐都現在秦隋的創新上不斷改進,形成適合於新時代的新制度。使得後一個王朝繁榮昌盛。

  • 8 # 股發財

    漢唐明之前有秦隋元,秦隋元都是短命王朝。漢唐明並不是繼承了秦隋元的遺產,而是吸取了秦隋元的教訓。秦隋元都是結束了之前的戰亂,然而老百姓還沒有恢復生機,秦隋就開始勞民傷財,搞幾十萬勞力的大工程,繼續打仗徵糧,根本沒有把百姓放在心上,只想著自己的大展拳腳。而漢唐開國皇帝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心繫天下百姓,與民休息,罷戰止戈,發展民生經濟。民國短命也是因為根本沒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新中國成立後把老百姓放在了心上,中國才又能重回漢唐盛世。有些人的邏輯真是奇葩,把漢唐盛世的功勞給秦隋,就好比一個女的被渣男傷害了,然後嫁了個好男人,大家過去誇一頓渣男。張三把企業搞破產了,然後李四把企業搞好了,大家過去誇一頓張三,這樣的邏輯讓人笑的肚子疼

  • 9 # Lxs劍與血

    中國每一個大的朝代前面都是一個小朝代做的捕墊,不僅僅是漢唐。宋的前面是後周,明的前面是元,就連清的前面都是李闖的大順王朝。

  • 10 # 豁達的寧靜4YYN

    沒有秦就沒有漢,沒有隋也沒有唐。漢唐是站立在秦隋積累的政治經濟之上的。

    所謂漢承秦制,不僅僅是漢繼承了秦的政治制度,也繼承了秦始皇所創立所發展的方方面面。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偉大人物,開創了封建社會先河,實行郡縣制及一系列扶助農工的政策,極大解放了生產力,經濟迅速恢復,疆域得以擴充套件。其修建的直道(高速公路)和馳道(軌道交通),是超越時代的壯舉。由於這些重點工程超越了時代,且連續實施(包括長城,水利),導致賦傜沉重社會生變,加以六國後裔汙名,使得秦始皇沒有得到正確的歷史評價。

    所謂隋規唐隨也是如此。在隋文帝楊堅和煬帝楊廣的治理巾下,隋富裕到民間"財貨置於廊下"的地步。由於楊廣封地揚州,接觸到江南士子階層,深感南方文化先進,經濟發達,有意將政治中心南迀,從而得罪了隋代政治的核心階層關隴集團,失去了政治支撐而跨臺喪命。隋唐英雄傳的造反人物幾乎全是既得利益者,現代考古證明程咬金也是出身明門。唐高祖李淵就是分封唐地的唐王。實際上,楊廣開鑿的運河到現在仍在發揮作用,其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也有效保障了隋的安全穩定和中國疆域的拓展。

    這兩個皇帝都被後世嚴重汙名了。實際上沒有他們的奠基,漢唐的輝煌就另說了!他們的錯誤在於超越了時代,施政急了點,殺人少了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預防鴨病?怎樣判斷健康鴨和病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