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索真歷史

    我們都知道周武王滅掉商紂後,分封了大批的諸侯國,但是這時候卻沒有秦國,那麼秦是怎麼來的呢?又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呢?

    周朝到第八位天子周孝王時,秦人部族有一個首領叫非子,他負責給天子養馬,由於他養的馬膘肥體壯,受到周孝王的賞識,就把秦這個地方(今甘肅隴西一帶)封給了他。注意,此時非子只相當於是個卿大夫,並不是諸侯。但這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如果沒有這塊“根據地”,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免談了。

    非子傳到第六代時,當家人是秦襄公,他抓住了一次重要的機會。當時周王室的國君是周幽王,周幽王做了一件錯事,他為了博愛妃褒姒一笑,經常點燃烽火騙各路諸侯來勤王。

    後來申侯、繒侯、西戎聯合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只好點燃烽火請各個諸侯來勤王。各路諸侯以為周幽王又在騙大家,就不來勤王了。但是秦襄公卻來了,而且他很賣力,作戰勇敢,雖然周幽王死了,但是他的兒子周平王繼位了,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

    周平王念其功勞,給了他兩個獎賞,1、封秦襄公為諸侯,從此,秦就是一個國了,就能和其他的諸侯平起平坐了。“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史記•秦本紀》2、封地,周平王將西戎之地(今甘肅、陝西一帶)封給秦襄公。注意,這片地可是在西戎手裡呢,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從西戎手裡把這塊地搶過來。

    秦襄公是第一代國君,傳到第八代國君秦穆公時,秦穆公得到了一個人才--由余。由余原本在西戎任職,有一次他出使秦國,秦穆公使了兩個計策:1、送給西戎國君十六名美女,用以腐化西戎國君。2、讓大臣們輪流請由余做客,就不放他走。

    等到西戎國君被美女腐化了,才把由余放回西戎。由余回國後,看到國君性情大變,便勸諫國君,國君不但不聽,反而懷疑由余在秦國逗留這麼久,是不是起了反叛之心。由余大失所望,最終投奔到了秦國。

    由余的投奔幫了秦穆公大忙,在由余的輔助下,秦穆公一舉吞併了西戎十二個小國,闢地千里,稱霸西戎。整個關中都成了秦國的土地。“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記•秦本紀》。

    稱霸西戎之後,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東擴,但是東邊有強大的晉國阻擋,以後的十五代國君都沒能實現這個目標。

    經歷了十五代國君之後,秦孝公繼位,此時強大的晉國被已韓、趙、魏三家瓜分。他任用商鞅進行變法,把秦國打造成了戰爭機器,以後的數代國君逐步的對東方各國進行蠶食,最後在贏政即位後,橫掃六國,統一天下。

  • 2 # 星火辰

    秦國能從一個小地方發展成一個強大的帝國,離不開秦人的鐵血精神,和通常我們的印象不同,並非商鞅變法後秦人才驍勇能戰的,秦人其實從最開始就勇猛頑強地與殘酷的命運抗爭。

    一、秦人的先祖有和商朝起源類似的傳說,很可能原本是東方部族,卻崛起於西垂

    傳說秦國的先祖也是其母吞食玄鳥之卵所生,這和商朝天生玄鳥、降而生商是一樣的。不過秦人在很早的時候就掌握了馴養鳥獸的技巧,因此長期被遠古帝王手下享有榮耀(在遠古時代,馴獸是項極其重要又很有技術含量的鐵飯碗)。到西周周孝王時期,非子和他老爹居住在西犬丘(隴南市附近),靠過硬的馴獸本領而被周孝王重用,周孝王讓非子為他牧馬,馬繁育得很好。於是,周孝王把非子封在秦亭(甘肅天水附近),這時候的秦國連諸侯都不算,只是一個附庸。周孝王曾想讓非子繼承其老爹大駱的西犬丘領地,卻因為大駱的嫡子是強大的西戎女人所生,得到西戎的扶持,讓周孝王不得不作罷。

    然而,到周厲王時期,西戎造反,滅了西犬丘的大駱一族,又反對周厲王。周厲王讓非子曾孫秦仲討伐西戎,秦仲戰死。秦仲之子秦莊公在周宣王中興周朝後,帶兵復仇,打敗西戎,遂把秦亭和西犬丘之地都納入秦國領地,被周宣王任命為西垂大夫。

    二、秦襄公以兵護衛周平王東遷,和西戎犬戎血戰,建立大功,周平王於是封秦襄公為諸侯,向他許諾:秦國若能驅逐西戎,即可擁有攻下的土地。這些土地,曾經是周王朝的龍興之地

    周宣王之子周幽王因為廢太子,而立褒姒之子為太子的事件,遭到西戎和犬戎的聯合攻擊,被殺於驪山下。原來的太子立為周平王,面對戎人的壓力被迫東遷洛陽,是為東周。在這個過程中,秦莊公之子秦襄公以兵護送,和戎人連場血戰,周平王很感動,於是將秦國列為諸侯,並答應他,秦國若能驅逐戎人,為周朝報仇,那周朝原本的興起的岐、豐(陝西寶雞、岐山附近)之地,秦國可以攻取佔有(此時皆被西戎犬戎佔有)。

    襄公之子秦文公即位後,秦國開始向東遷徙,來到了千河渭河相交之地。秦文公屢次和戎人血戰,逐漸攻取岐豐之地,其國土達到岐山之下,他又把岐山以東攻取的土地獻給周王。秦文公十九年,發生獲得陳寶的奇異事件,陳寶分雌雄,秦文公得其雌,傳說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三、後經過寧公、武公、德公,秦國穩步發展,遷徙到了寶雞附近的雍城,德公三子相繼為公,其少子即位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秦穆公滅國十二(多半是戎人的國家)、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穆公嬴任好重用五羖大夫百里奚和蹇叔,數次幫強大的晉國平定內亂,先後扶立晉惠公、晉文公,加強其在中原諸侯中的影響。無奈秦國東進之路總被晉國所阻擋,只能向西發展,沒到許多戎人國家,稱霸於西戎。

    四、秦穆公死後,秦國經歷了一段低沉期,經過數世,都沒有太大影響,而且逐漸被中原諸國邊緣化,各國對秦國以戎狄視之。進入戰國後,韓魏趙三家分晉,隨著魏國的最先強大,秦國的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秦人引以為恥

    所謂的河西地大概相當於如今黃河以西的陝西韓城、華山一帶,一直向上延續到陝北的廣大區域,魏華人沿著北洛河築起長城,似乎把秦國都視同為遊牧的野蠻部族。此時的秦國內亂頻繁,外部也絲毫沒有話語權。

    五、秦獻公及其子秦孝公即位後,秦國逐漸安定,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秦國迅速強大,到秦孝公晚年,已經徹底把魏國從戰國霸主的地位上拉了下來

    商鞅變法的重要,想來不用多說了。秦國在秦獻公和秦孝公時期再次東遷,先遷櫟陽,再遷咸陽,秦國已經銳意東出,和天下諸國爭雄。此時,秦國屢次打敗魏國,甚至渡過黃河圍攻魏國在如今山西南部的都城安邑,河西之地逐漸被秦國收復。

    六、秦孝公之後,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對各國鯨吞蠶食,到秦昭襄王時期,基本已經奠定了秦國的帝王大業

    秦孝公之後,連續數世,秦國都是明君英主。秦惠文王時期,重用張儀遊說各國連橫以對抗六國的合縱,反正依靠著坑蒙拐騙,以及軍事征服等各種手段,秦惠文王就是要繼續打擊中原霸主魏國,同時將弱楚、打擊三晉也納入重要日程,秦惠文王時期還任用司馬錯伐蜀,取得了蜀地這個天府之國,大大增強了秦國實力。秦武王繼續擴張政策,但其在位時間很短,因為舉鼎絕臏而死,其弟秦昭襄王回國繼位。

    昭襄王的母親就是著名的宣太后,她在昭襄王早年執掌秦國大權,任用其弟弟魏冉主持秦國大政,秦國開始了鯨吞之勢。宣太后身為太后,居然親自使用美人計滅了在北地的義渠國,消除了後患。此時,人屠白起開始崛起,和秦國諸將一起四出攻戰,秦昭襄王在位的時間非常長,他在位時的秦國戰爭史,幾乎白起個人的征戰史(當然,司馬錯等名將也在發揮著重要作用)。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多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三件事兒,大概一是成就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美名,二是把楚懷王耍得團團轉,三是長平一戰坑殺趙軍四十萬。到他晚年,當時的人幾乎都可以看到,秦國統一天下是勢所必然。

    七、呂不韋奇貨可居,互利互贏,最終成就大秦帝國

    呂不韋早看到了秦國的前途,因此蕩盡家產送子楚歸國。秦昭襄王死後,經過孝文王、莊襄王子楚,時間都很短,但秦國依舊在擴張,秦始皇嬴政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秦始皇用王翦父子,迅速蕩平六國,大秦帝國誕生了。

  • 3 # 歷史大良造

    周天子分封諸侯時,秦地不過百里,地位也就是個附庸國,這還是秦的祖先非子靠養馬掙來的呢!為何秦後來就蛻變成一個稱霸一方,傲視天下的超級帝國了呢?

    《孟子》有云:天時,地利,人和。秦國能夠如此,三個因素缺一不可!

    首先是天時。秦的祖先,非子,靠養馬為生,兢兢業業,克己復禮,本來就想為周天子打一輩子的工就想了,從來沒想過自己去創業。可人家天子看他工作如此賣力,戰馬在他的培養之下生龍活虎,能夠日行千里,熟絡山路水路和夜路,不得了!於是在分封諸侯時,把西邊地處偏僻的秦地封給了他,以此鼓勵,正所謂“木頭我給你了,能不能造出船就要看你自己了。”在古代,能夠擁有土地,那可是有了地盤,有了根基。所謂的城池,人丁,軍隊,那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是地利。秦人始居隴山以西今甘肅省東部,與戎人雜居錯處,遠離中原,東方的戰火很難燒到此處。秦地位居高原,控扼黃河上游,對整個東方有以高凌下之勢。周圍山圍水繞,外敵難以入侵,未戰而先立於不敗之地。而且秦地礦產資源豐富,玉石、丹砂、銅、鐵等儲量十分豐富,為冶煉兵器、製造戰具提供了有利條件。秦人驍勇善戰,秦軍號稱“虎狼之師”也是因為地處西陲。

    最後是人和,也是最關鍵的。手頭上有資源,如果不懂得利用,用不好,那隻能砸在手上。所以要說人和,就不得不提及,自打拿到封地到秦二世這五百多年的秦國曆史當中那些為這片土地嘔心瀝血的王者級別的人物了。

    1,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東邊穩住了,於是揮師西進,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大國的基礎。

    2,秦孝公,商鞅變法。商鞅徹底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新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以加強中央集權,重視農產,出現了“家給人足”的繁榮景象,全國百姓以私下鬥毆為恥,以為國家立下戰功為榮,國家戰鬥力不斷增強,富國強兵的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傲視於西方。

    3,秦惠文王,贏駟。贏駟在位時,公族、客卿兩用之,文武相繼,國勢日強。蘇秦奔趙,山東諸侯懼西秦而欲合縱,張儀相秦,外連衡而鬥諸侯。公元前325年,聯韓魏而攻齊楚,敗義渠而並巴蜀,奪西河而吞宇內,掌控了對山東諸侯作戰的戰略主動權。

    4,秦昭王,贏稷。其在位期間襲承父祖之基業,任用白起,魏冉為將,開疆拓土,蠶食山東六國,形成天下俱弱而秦獨強的格局,為秦國的最後統一奠定國基。

    5,秦始皇,嬴政。嬴政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真的時以為華夏大統一的鐵腕政治級的“千古一帝”。他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秦國從一個附屬國,發展壯大成為可以媲美周朝的大帝國,期間耗盡了五百年有餘,幾十代君王嘔心瀝血,無數的忠臣將士赴湯蹈火,這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充分結合而生出的果實!可惜了,多少代人打下如此龐大的帝國,卻毀在了胡亥的手中,正所謂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即是哀歌,也發人深省!

  • 4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伯翳,本為古部落首領,舜帝賜姓“嬴”。至周穆王時,宗主造父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國之亂,受封於趙城,其宗族乃為趙氏。先秦時代,人們發現近親結婚的壞處,因此以姓別婚姻,以氏分貴賤。

    嬴姓再盛,故“趙”也是秦的代名詞之一。據司馬遷的解釋,秦為嬴姓趙氏,秦始皇的“趙氏”是這麼來,所謂“生於趙國,而為趙氏”屬於後世誤傳。

    嬴姓族人原本有兩支,是為兄弟兩個。由於在武王滅商時站隊錯誤,被周王室秋後算賬,多人被處死,其餘人都被流放邊疆,遠離中原故土。其中一支人因駕馭有功,被封趙地,至此才擺脫前朝餘孽的罪名。此時,其他諸侯國已經立國數百年了。趙氏在嬴姓裡率先發跡後,開始兼顧起族人。

    嬴姓另一支人的首領叫做惡來,他有一個兒子叫做女防,在周武王的清算中活了下來。女防娶了老婆後,生了個兒子叫做旁皋,旁皋娶了老婆後生了個兒子叫做太幾,太幾娶了老婆後生了個兒子叫做大駱,大駱娶了老婆後生了個兒子叫做非子。這幾代人都住在造父的趙城,因此他們也稱為趙氏,非子就是秦國的建立者。所以說秦國和趙國的祖上其實是一家人,兩國本是同根生。

    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不過非子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但不管怎樣,秦這個國名,開始出現在史書上。等到秦襄公時,才正式列為諸侯。

    周孝王時,周王室已經開始衰微了。秦人久居關中,名聲不顯,算是一個小小的弼馬溫。然而,秦人逢天下大亂,戎人所迫,也不能過那種世外桃源的日子了。戎人經常搶掠關中,秦人力弱,常常倍受欺凌。

    周宣王繼位之後,勵精圖治,西周王朝得以中興,史稱“宣王中興”。 周宣王對西邊的西戎的屢屢進犯,自然是毫不手軟。秦國被指示專門負責討伐西戎。此時的秦國以周王室為宗主,忠心可嘉,與西戎數番血戰,最後連國王秦仲都戰死沙場。秦莊公即位後,兄弟五人誓死要為父親報仇雪恨,把侵略者趕出國門。

    周宣王益兵7000,交與五兄弟,這是一支相當龐大的軍事武裝,五兄弟齊心協力,終於打敗西戎。秦國獲封西陲大夫尊號,非是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算是一個榮譽稱號吧。

    真正讓秦國名聲大噪的,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烽火戲諸侯”的事件。周幽王廢長立幼,引得天怒人怨,申侯的父親申侯聯合西戎中的犬戎討伐周幽王,周幽王死於驪山之下。面對外敵入侵,老秦人們都是無比痛恨的,這一次也不例外,秦襄公知道犬戎入侵後,火速起兵勤王,但是還是沒能救得了周幽王。

    平王東遷,秦襄公等人一路護送有功,周王把岐地以西的土地都賜給秦襄公,並對秦襄公說:“西戎這幫蠻子,屢次進犯我岐、豐之地,你如果可以趕走這幫蠻子,這些土地就都歸你。”周王開出了空頭支票,又封秦襄公為伯(爵位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秦國至此也正式成為一方諸侯。

    空頭支票兌現的過程時間很久,過程也很艱難。與中原諸國的封建不同,秦國的數代國君都是戰死在疆場上的。秦人尚武的風氣,由此而來。由於秦人根基薄弱,而戎人來去如風,難以捉摸。因此,秦人出征以數百人為一股,與戎人打起了游擊戰,牽制戎人軍事力量,為秦國恢復和發展贏得喘息時機。

    很快,秦國的高光時代,秦穆公時代到來了。這位秦伯送了很多美女給戎王示好,結果戎王因美色誤國,秦穆公滅國十二,益邊千里。周王室很高興看到當年製造鎬京事變的犬戎被打的落花流水,就封秦穆公為西方諸侯之首,秦國遂霸西戎。這些被趕跑的戎狄之人,多數跑到了河西地方,融入了大月氏部落。

    此時,中原正在上演晉楚爭霸,長達百年,秦國力弱,不能東出,又兼有四世之亂,其間偶有申包胥哭秦庭而救楚之舉,其餘時間多黯淡無光,以至於中原諸國幾乎忘記了秦國的存在。由於秦人久居戎地,沾染戎俗,也被華夏諸國視為蠻夷之邦,與楚國類同,不屑與之為伍。

    秦國最後衰弱到,三晉之一的魏國,甚至都可以在朝堂上一言而決秦國生死。秦國被魏國壓制在華山以西的地區長達80多年,地狹民寡,文化落後,是戰國初期最沒有希望的國家。陰晉之戰,魏國吳起更是以5萬破秦50萬步騎,秦國此戰之後為天下所輕,魏武卒開始稱霸戰國。

    說起秦國為什麼在秦穆公時代之後就好似一病不起,其原因竟是秦國的人殉制度。自秦武公始,秦國國君去世後,都要以活人殉葬。而且,殉葬級別越高越好,最後竟然發展成了檢視臣下的忠誠度的辦法。秦穆公去世後,殉葬而死的有177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華人對此悲痛萬分,賦《黃鳥》之詩,唱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以此表達對用人殉葬制度的憤怒。

    秦人中的精英分子都以這種形式快速凋零,以至於秦國日益無人,國勢日衰。到秦獻公在魏國為了躲禍待了30年,以魏為師,改造秦國。然而他在位24年所做的最大的改革,就是把活人殉葬制度給廢除了。到他的兒子渠梁即位,更是發起了求賢詔。遠在安邑的衛華人公孫鞅來到了秦國,以帝、王、霸三道說秦公而最終以霸道之說見用。此後,秦國政治飛速轉向法家學說,立國400多年的老秦國開始裂變重獲新生。

    秦國商鞅改革之後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130多年的歷史征程要走,這期間屢次有反覆,秦國霸業甚至一度面臨荒廢的危機,究其原因是彼時七國彼此牽制,任何一家獨大都會招致其他六國的聯合反對。秦國直到長平之戰後,才最終確立在群雄中的超然地位。然而,即使此時的秦國也不能獨當六國之攻,而不得不堅持遠交近攻的策略,持續削弱三晉、楚國。

    經過半個世紀的蠶食,秦國終於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形式,帝國之形漸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蘆薈會被甲醛毒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