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基本的產品經理崗位常用軟體(axure、xmind)的學習之外,其次比較重要的:
1,轉換思維模式
開發和產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維的不同。開發做的事情像是一個鑽頭,需要不停地向技術難點去深鑽,思維是走向深處的,但是做的事情更多地是被動接收。產品做的事情更多的是讓功能被更多人所接受,思維活動是向一個平面發展,做的事情更多是靠主觀能動性。這句話看上去很抽象,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下。
首先,溝通方式會發生很大變化,會增加非常多的電話會議、郵件、線下會議等等。當然,開發同學工作中也有很多溝通,但是開發層面的溝通通常是被動。產品經理是要主動發起很多溝通,而且是溝通中的主角,要能hold住全場,過去靠智商,現在得靠情商。
“所以,如果是悶騷型的開發同學,這邊不建議轉產品呢”
其次,做事情的模式要有很大轉換。做開發更多的是拿到需求,然後考慮實現,其實是一個相對被動的接收過程。產品經理的工作模式截然不同,要學會“無中生有”,得奔著收入或者使用者量這類的數字找突破口。可能需要主動地跟各種利益相關方合作,跟各種前後方團隊建立統一戰線。
“所以,如果是習慣了被動的工作方式,這邊也不建議轉產品”
最後再說一點,壓力可控性方面。做開發的時候,壓力更多的就是能不能按時開發好需求,其實這個進度很大層面是可控的,大不了做的慢了就多幹會兒。產品經理層面的壓力跟多的是營收或者客戶數,這些個數字真的很難說做到可控。另外,每次設計功能心理壓力其實挺大,擔心開發出來最後拿不到效果,也會連累開發團隊。
“所以,如果是主動抗壓性不夠的同學,這邊也不建議轉產品”
2,別覺得產品經理都是傻子
很多時候在跟開發同學交流的時候都會被質疑,大家心理的活動我是瞭解的,肯定是想“產品是不是傻了,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我以前做開發的時候也總暗自噴產品經理。
其實我想說的事情是,當你覺得產品經理設計的功能有問題的時候,事實上是真的有問題,還是你沒有了解清楚自己正在開發的產品。很多時候我是不願相信一個透過層層面試進來的產品經理,會設計一些無厘頭的功能。這裡面可能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因為一個產品不光是大家功能層面上看到的東西,還有底層的許可權系統、計費系統,上層的售賣體系、運營體系等等。
所以,如果想轉型,請先把自己正在做的這一套產品的整個生態體系瞭解清楚,想明白產品運作中的商業原理,向身邊的產品經理取取經。每個產品真的不是隻有表面功能那麼簡單,背後的商業邏輯才是真正要探究的~
3,別輕舉妄動
我這邊的建議是不要輕易地轉型,我看到的差不多50%以上的開發轉產品,最終都碌碌無為或者會陷入長時間的矛盾。什麼時候轉,要問下自己,真的做好了從技術深度到使用者需求這方面的思維轉換麼?真的適應每天作為主C位去在各種會議上hold全場麼?真的有辦法無中生有去開拓產品價值麼?真的瞭解了自己正在開發的產品的生態體系麼?
如果上面的問題都是yes,那麼還有一點很關鍵,建議挑一個新的產品去做,而不是一個成熟產品。產品經理需要跟產品一起成長,我看到的很多轉型了去做已經成熟了的產品的產品經理都很難成功。
除了基本的產品經理崗位常用軟體(axure、xmind)的學習之外,其次比較重要的:
1,轉換思維模式
開發和產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維的不同。開發做的事情像是一個鑽頭,需要不停地向技術難點去深鑽,思維是走向深處的,但是做的事情更多地是被動接收。產品做的事情更多的是讓功能被更多人所接受,思維活動是向一個平面發展,做的事情更多是靠主觀能動性。這句話看上去很抽象,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下。
首先,溝通方式會發生很大變化,會增加非常多的電話會議、郵件、線下會議等等。當然,開發同學工作中也有很多溝通,但是開發層面的溝通通常是被動。產品經理是要主動發起很多溝通,而且是溝通中的主角,要能hold住全場,過去靠智商,現在得靠情商。
“所以,如果是悶騷型的開發同學,這邊不建議轉產品呢”
其次,做事情的模式要有很大轉換。做開發更多的是拿到需求,然後考慮實現,其實是一個相對被動的接收過程。產品經理的工作模式截然不同,要學會“無中生有”,得奔著收入或者使用者量這類的數字找突破口。可能需要主動地跟各種利益相關方合作,跟各種前後方團隊建立統一戰線。
“所以,如果是習慣了被動的工作方式,這邊也不建議轉產品”
最後再說一點,壓力可控性方面。做開發的時候,壓力更多的就是能不能按時開發好需求,其實這個進度很大層面是可控的,大不了做的慢了就多幹會兒。產品經理層面的壓力跟多的是營收或者客戶數,這些個數字真的很難說做到可控。另外,每次設計功能心理壓力其實挺大,擔心開發出來最後拿不到效果,也會連累開發團隊。
“所以,如果是主動抗壓性不夠的同學,這邊也不建議轉產品”
2,別覺得產品經理都是傻子
很多時候在跟開發同學交流的時候都會被質疑,大家心理的活動我是瞭解的,肯定是想“產品是不是傻了,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我以前做開發的時候也總暗自噴產品經理。
其實我想說的事情是,當你覺得產品經理設計的功能有問題的時候,事實上是真的有問題,還是你沒有了解清楚自己正在開發的產品。很多時候我是不願相信一個透過層層面試進來的產品經理,會設計一些無厘頭的功能。這裡面可能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因為一個產品不光是大家功能層面上看到的東西,還有底層的許可權系統、計費系統,上層的售賣體系、運營體系等等。
所以,如果想轉型,請先把自己正在做的這一套產品的整個生態體系瞭解清楚,想明白產品運作中的商業原理,向身邊的產品經理取取經。每個產品真的不是隻有表面功能那麼簡單,背後的商業邏輯才是真正要探究的~
3,別輕舉妄動
我這邊的建議是不要輕易地轉型,我看到的差不多50%以上的開發轉產品,最終都碌碌無為或者會陷入長時間的矛盾。什麼時候轉,要問下自己,真的做好了從技術深度到使用者需求這方面的思維轉換麼?真的適應每天作為主C位去在各種會議上hold全場麼?真的有辦法無中生有去開拓產品價值麼?真的瞭解了自己正在開發的產品的生態體系麼?
如果上面的問題都是yes,那麼還有一點很關鍵,建議挑一個新的產品去做,而不是一個成熟產品。產品經理需要跟產品一起成長,我看到的很多轉型了去做已經成熟了的產品的產品經理都很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