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爛番茄

    《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的最後,在萬眾矚目的護國法會上,發生了一件怪異的事。

    原本整齊龐大的誦經聲漸漸被一聲又一聲的怪響所打斷。

    一陣空穴來風更是吹熄了會場的蠟燭。

    這怪異的一切令誦經聲徹底停了下來。

    寬敞的會堂裡,從佛像裡面傳出來的擊打聲越來越清晰。

    一下一下的猛烈擊打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原來,之前索要分手費不成被黃啟文活活“打死”的葉女士並沒有死去,她只是昏迷了。

    被黃啟文藏匿於佛身中的她,在護國法會上醒了過來。

    那怪響就是她拍打佛身所發出來的。

    葉女士的出現,意味著黃啟文要玩完了。

    想起之前因為葉女士失蹤一案,黃啟文被叫去問話,副議長二話不說就將他帶走。

    副議長那副醜惡的嘴臉以及他說的那句“懂不懂社會規則”真的是令人萬分嫌惡。

    有錢人之間的錢權交易是長久存在的灰色地帶,奈何還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所以鏡頭一轉,黃啟文的藝術工廠已經被拆毀。

    與之前的喧譁相比,一片荒涼。

    菜埔在一片混亂的門衛室裡翻找到了之前肚財帶給他的雜誌,他坐了下來,專心致志的翻看了起來。

    菜埔與肚財這種處於生存底線的勞動人民,他們之間的那份質樸的感情,反倒是真實、溫暖了許多。

    有錢人造佛,沒錢人拜佛。

    當菜埔跟肚財目睹兇案後心緒不寧的去拜佛,卻得不到什麼指點。

    黃啟文將“屍體”藏匿於佛身中,卻終歸還是難逃法網。

    我想這個結局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人在做天在看,別以為殺人滅口就能毀滅你的罪證。

    佛,將一切都看在了眼中。

    惡,終會有惡報。

  • 2 # 子戈2017

    「大佛」意味著什麼呢?

    表面看,它離宗教最近。

    而影片中似乎也有這樣的表達,如果沒有記錯,片中的人物曾有過三次拜神的經歷:

    第一次,是黃啟文在殺人前,對著佛像下拜;

    第二次,是肚財和菜埔選擇隱瞞不報後,到廟裡祭改;

    第三次,是影片最後的護國法會,眾人朝拜;

    三次拜神,剛好穿起了殺人案背後的三類人。無論是殺人者、目擊者,還是不明真相的群眾,都把宗教視為自己救贖的寄託。

    不同的人,在同一種盲目的信仰裡,找尋安穩,這挺諷刺的。

    這也是第一遍看時,我想當然的理解。

    等到第二遍看,我注意到了一個反覆出現了兩三次的畫面。

    就是這個畫面:

    在佛像的附近,幾個大字赫然醒目:監視錄影中。

    這本是用來警示「監視器正在錄影中」的,但故意放在佛像旁,還反覆出現幾次,就讓它有了不同的意味。

    原來那佛像,並不是什麼救贖的力量,而只是象徵著一種俯視一切又無法轉變的命運。

    它就像是肚財被警察暴力執法時,高高在上的那臺攝像機,以俯瞰的視角,無動於衷地記錄著眼前發生的悲劇;它就像是片中那個名叫釋迦的流浪者,每天在村裡閒逛,逛的地方比警察還大,逛得比村長還努力,但除了閒逛,除了旁觀,他並沒有插手任何一件事;它就像是肚財遇見的那個失意的人,肚財只能看著他失魂落魄,最終匿跡於暴雨中,卻無計可施;它就像是片中不斷出現的導演的旁白,為我們講述每個人的遭遇和結局,卻從不為劇中人指點迷津……

    導演用這個鏡頭,實際賦予了觀眾一種上帝視角。而那部影片,剛好是多線敘事,劇中人只知道自己的敘事線,而目睹一切的觀眾卻全知全能。這個鏡頭很有意思,它默許了觀眾冷眼旁觀的權利。

    到了《大佛普拉斯》,無論是不斷插入的旁白所營造的間離效果,還是整部影片的攝影所突出的那種疏離感,導演似乎也在有意重申這種置身事外的權利,他並不想讓觀眾過分的代入,而是讓他們像那個俯視眾生的秩序一樣,看著劇中人在宿命裡掙扎。

    直到影片的最後,一切突然反轉。

    在那場超現實的護國法會上,大佛豎立在眾人面前,接受潮水般的膜拜。

    突然間,在誦經聲的間隙,大佛裡傳來了悶悶的捶響和隱隱的呼喊,眾人驚惶,忙住了口,呆呆地看著這尊大佛。

    之後鏡頭懸在大佛上,停了幾秒,猛然一黑,墮入了無盡的虛空,而錘擊的悶響卻仍在繼續。

    那一刻,彷彿你我就置身於黑洞洞的大佛裡面,而敲擊和吶喊的人,也正是我們。

    於是,剛剛還置身事外的你我,突然就成了被宿命囚禁的劇中人,而我們此刻的掙扎與呼喊,又有誰能聽見?

    這個反轉,把你我從疏遠拉至切近,從山頂拖入深淵,它剝奪了我們冷漠的權利,並不懷好意地說:誰也沒有資格袖手旁觀。

    其實,影片《大佛普拉斯》講述的,就是大佛裡面的世界,也就是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每個人都被困在某種規則裡,每個人都在苦苦掙扎,想要衝破,卻又無往不在牢籠之中。

    而在那永恆的黑暗裡,意外的,影片的溫情段落,開始在眼前浮現。

    或許命運總是無常,就像肚財雖然為人老實,卻在一個晴朗的午後,毫無徵兆地死於意外;而黃啟文們卻可以整日快活,就連殺了人,還可以逍遙法外。

    還有菜埔說的那句:“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人們可以登上月球,卻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

    很遺憾,這個世界就是反邏輯的。它並沒有規律可循,也沒有善惡終有報的承諾。

    可是——

    就像影片最後,在倒塌的工廠裡,菜埔撿起了那幾本色情雜誌,坐在廢墟上看;就像肚財在出事前,最後吃了一碗麵會菜,而做飯的阿姨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他,時間無聲的流過。

    有這些片段,就值得了。

    因為在那黑洞洞的大佛裡,不見天日,我們只能在偶然敲開的縫隙中,抓住一縷偶然滲入的珍貴的光。

    如此而已。

  • 3 # 壹條電影

    在《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的最後,有敲打聲從大佛體內傳出,經久不息,直至螢幕已經完全變黑,仍有聲音在迴響。

    那麼這聲音從哪裡來呢?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兇手最後把被害人塞進了大佛體內,所以這極有可能是大佛裡的女人尚有一絲生氣,所以希望透過敲擊大佛的方式來求救,但倘若只是如此,那麼顯然故事還未完整,顯然是留下了一個大坑。

    所以我覺得此處別有深意。

    導演拍攝《大佛普拉斯》的初衷是想要揭露社會的階層分化,有錢人逢凶化吉,窮光蛋百事皆哀就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期間充滿了大量的黑色幽默。

    在採訪中,導演表示影片之所以拍成黑白的,是因為劇組沒錢製作真正的銅製大佛,所以只能透過色彩來誘騙觀眾的眼睛,但這樣的黑白片反而和電影主題相得益彰。讓這部電影更像是抽離於現實世界之外。

    所以這樣一部帶有虛無主義色彩的電影中的聲音,也未必就是真的出現過的聲音,我覺得那敲擊聲更像是一種配樂,配合著大佛的影像,把那聲音一聲聲敲進人心。

    佛祖莊嚴寶相之下,再配上這敲擊聲,能夠激發還沉醉在電影情節裡的觀眾去思考,去深思身處的社會法則。這顯然是導演希望透過這個故事去啟發當下年輕觀眾的東西。

    綜上,我認為敲擊聲就是一種氣氛渲染,並不是故事的延伸。

  • 4 # 弓翼先生

    影片的結尾,當焊接完成的大佛被送到了護國法會上,僧人和信徒們對大佛頂禮膜拜時,佛肚裡突然傳來了撞擊聲。首先我想說,這個結局是一個導演設定的開放性結局,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從而才讓作品的內涵更加深遠。

    其次我想說說我理解中的結局。

    不管是黃啟文喜歡男人被葉女士發現,黃啟文殺人被肚財和菜埔發現,還是肚財和菜埔的偷窺被黃啟文發現,你會發現,所有這些私下裡做的事情(不管好的壞的),其實最終都逃不過別人的眼睛,就算逃得一時,也逃不了一世。因為萬事萬物都是有報應的。也就是說,導演想要表達一種“人在做,天在看”的報應理論。而這個天,在西方宗教裡是上帝,而在中國就是所謂的佛。

    黃啟文殺人,把屍體放進大佛,他逃得了警察局的追問,但他卻逃不了佛的注視。佛肚裡傳來的聲音就是佛對於這罪惡的叩問,它帶有一種象徵的意味,具體是葉女士醒來還是變成冤魂,這都不是重點。本片前面一直表現的主題是“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窮人的世界是黑白的。”這個主題難免有點悲觀,透過結尾佛的叩問,說明有錢人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又給了整部電影一個正面的導向。

  • 5 # 電影鯊

    這結局沒什麼不好懂的。

    黃啟文殺了勒索錢財的葉女士後,將她藏在了佛像肚子裡。之後得知自家公司的門衛菜埔和他拾垃圾的朋友肚財可能偷看了車載記錄儀上自己的殺人錄影。於是幹掉了肚財滅口,念與舊情,賄賂了菜埔。幾個沒任何發聲機會的社會底層小人物就這樣被搞定,而殺了人的黃啟文仰仗著政府官員的後臺,即使被警方質疑也完全不必擔心自己會被暴露。他做的佛像還是依照指定時間被安置在了寺廟裡。

    但大佛肚子裡,被謀殺的葉女士、無故慘死的肚財、有口舌但無法為朋友發聲的菜埔、在社會邊緣求生存的釋迦......這些個被默默犧牲掉的小人物;黃啟文、胡三城、文化局秘書長......這些個靡亂荒唐、囂張跋扈的有錢階層。你們的冤屈也好、欠下的孽債也罷,佛祖又何不是樁樁都看在眼裡呢。

    一、葉女士原來並沒有死,佛祖沒讓她死,留給她揭露黃啟文之流的機會;

    二、佛祖悲憫世人,尤其是肚財、黃埔這樣的小人物。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 6 # 影視劇透社

    從表面理解,《大佛普拉斯》算是「好看」的。

    作為一部黑色喜劇(如果算是喜劇),它的節奏當然不似一般商業片快速,但也不沉悶遲緩,故事發展令人好奇,每一場戲都是梗,演員演技之強大自然當然也不用多說。

    不過,導演黃信堯其實並不是在拍「好笑”或「好看」的,即便觀眾觀影的過程不會覺得無聊,也應該會被逗笑。

    然後笑著笑著,就哭了。

    一開始就立刻打破第四道牆的「導演評論音軌」,以溫吞草根帶幽默的方式為觀眾「解說劇情」,但聽到後來,這部並不特別標榜「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彷彿就像是黃信堯親自向觀眾訴說他這一生的所見所聞、誠懇的和觀眾開啟一場「對話」,好像在告訴觀眾,這個世界、這塊「寶島」,真的,真的,有這些看起來荒誕、講起來啞然失笑,但卻再也真實不過的事情和人物。

    我們常說,一個創作,總有作者想要對外界說的想法。

    《大佛普拉斯》不只是一個以電影這媒介拍出來的一個虛構故事,而是導演直接抓起麥克風說給你聽的「社會觀察心得分享」,但他的音量不大,語調和緩,不急不徐,諷刺中帶著溫暖,請大家一同來關懷社會底層的邊緣人。

    

    肚財看似逞兇鬥狠、尖酸刻薄,也會犯下一些小奸小惡。

    那個二坪大的貨櫃屋,以及他所棲身的「飛碟」那堆絨毛玩偶,是他在揮別不為人知的過往之後唯一的安慰。

    如果不是電影上帝視角的刻意,誰會知道他其實看到與自己一樣落魄的人導演的旁白,誰會知道這個街頭拾荒者,坐過牢、無依無靠,現在還不時會回到當年幫助自己的監獄會面飯阿姨那邊幫忙順便蹭飯?

    而這個差點讓黑白畫面顯現出一點點顏色的溫馨畫面,也很快的在導演那常常事先暴雷,有如「天註定」的旁白聲中破滅了。

    菜脯是個孝順勤懇、逆來順受的老實人,或者說許多典型的臺灣人。

    他阿Q,不論對方是誰都很快地設身處地為其著想,膽小不敢惹事,卻又禁不起朋友的慫恿。

    一口怨氣無處發洩,最後也只能追打著跟自己同樣的小人物,算是最後難得的情緒表現,當然也是另一種「底層互咬」、「餓不死活不好」的悲哀。

    雖然戴立忍的黃啟文是有把那種陰狠乖戾的殺氣演出來,但總覺得他不太像這種靠關係的紈褲子弟,不過這條線也是處處有梗,每一個細節都有可以發揮的地方。

    比方說「葛洛伯文創」之名,什麼「與世界接軌」、和師姐一邊阿彌陀佛一邊互相批判、副議長即黑道的官商勾結、平時作威作福,遇到高官還是得變成龜孫子、援交妹的夢想是天曉得真假的「出國唸書」,還切換成假掰的英文聲道。

    開著名車到處閒晃裝忙以及像極了某位名字也有「文」的政壇知名公子哥之家世背景,酸度破錶之餘,當然還是覺得悲哀,因為這些看起來荒唐的笑梗全都取材自現實。

    

    還有一些對於時局的批判,比方說警察辦案的粗糙、縱然有好警察也難敵社會現實、目睹殺人案件卻跑來找「中正廟」等等。

    以為這些很荒謬嗎?不,這些事件就有如「真人真事」一般的在周遭上演。雖然酸的東西太多太雜,也不見得緊扣主線,但每一項的酸法都很高明。

    我們不需要像菜脯、像肚財那般悽慘,雖然相信這樣子的人有的是,而且更沒有電影鏡頭願意對準他們說一個他們的故事,即便在《大佛普拉斯》,我們依然像最後菜脯所驚覺的那般,其實根本不認識肚財,但我們都可以從這些小人物的側寫之中,找到自己在生活中掙扎的一面、發現到社會亂象的一隅,除非你自己就是黃啟文。

    而「大佛」除了那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佛像之外,其實也透過「釋迦」來暗喻,但佛就是佛,祂只能悲憫垂憐的看著眾生,任由眾生應驗各自的緣法。

    

    沒親人、沒證件的肚財葬禮,只有寥寥可數的同溫層送行;另一廂,雖然電影是黑白的,但想必是金碧輝煌的大佛正在接受僧眾與信徒的瞻仰供奉。

    此時,一陣陰風吹過,不屬於木魚的沉重悶響響徹了整座體育館,僧眾愕然的停下誦經,面面相覷。是大難不死的葉女士在大佛肚子裡的求救?還是肚財與葉女士死後含冤的不甘?

    當畫面轉黑,鬱悶的重響依然迴盪在影廳,還是說,其實芸芸眾生都被困在這表面的法相莊嚴之中,都在吶喊、都在拍擊,希望打破這內裡空洞腐朽的金身大佛?這一聲又一聲的重擊,其實只是老百姓們的無聲控訴?

    最後這帶有一些「寫實魔幻」的結局、以及不明原因,反正是破敗了的「葛洛伯文創」,或許也是導演想說好吧最後還是給觀眾一些比較正面的想像空間的小小慰藉吧。

    

    然而你我都知道,現實中,最後到底會是什麼樣子。開啟新聞就知道囉,什麼都沒有,只剩行車記錄儀而已。

  • 7 # 大聰看電影

    電影結局一個分為四大類,分別是:

    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意料之外,情理之外。

    《大佛普拉斯》最後的結局是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開放式結局。

    所以我們從這句話去解讀影片的結局。

    首先是意料之外,因為最後大佛發出咚咚咚的響聲,但是按理說啟文已經把前女友給殺死了,就算沒殺死,關在大佛中,而且是一個密封的環境,按照現實的邏輯,空氣很快就會耗盡,就算裡面裝著一個健康的活人,也活不了幾個小時,更別說啟文打過的前女友了。

    所以大佛發出咚咚咚聲只是一個寓意。

    接下來我們來看何謂情理之中,情理就是觀眾心理,為了讓影片不要走向徹底的人性黑暗,影片必須來一次朝向光明的轉折,也就是大佛顯靈,發出咚咚咚聲音,讓大家開啟大佛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好讓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整句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表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同時也諷刺了眾虔誠的信徒們,唸經的大佛,卻是人性罪惡的深淵。

    在後的畫面可謂是很經典了。大家祭拜虔誠的這尊大佛,本來是面向光明美好的願望,但是裡面卻包裹著人們的惡,一來影片想體驗信徒確實是為人們的罪惡做贖罪,二來是諷刺著這一切的做法,其實根本沒有讓人們內心的惡有一點點作用。

    因為製造大佛的啟文,美名其曰一邊作佛,一邊虔誠的唸經,作佛十幾年,是一個很有教養的信徒。

    但現實中他卻是一個花花公子,而且為了隱藏自己的醜惡不擇手段,甚至走上了殺人的道路,殺一個前女友還不夠,還把沒有任何階級身份的肚財幹掉,這是一個多麼陰暗的人,這也是一個多麼陰暗的故事。

  • 8 # 童泯國Jason

    這個結局是個開放式的,留給觀眾們想象空間,我說一下我的主觀看法。

    雖然傳來敲擊聲螢幕黑了,就出字幕了,我一開始的時候還在想是不是被藏進佛像裡的女屍醒了?但過一會導演用最後一個類似彩蛋的鏡頭給了一定解釋,菜埔坐在災害過後的門衛室裡看美女寫真雜誌。可能是剛剛發生了地震,那麼我們就可以想象,敲擊聲可能是因地震前期小波動引起的崩裂聲,地震讓這大佛像倒塌,在這些穿的闆闆正正外表仁義道德,嘴裡喊著真善美的萬人面前,摔出屍體,摔出罪惡。

    不過這樣的手法太偏激,導演也不敢這樣表達,所以留給觀眾一個想象空間。

    另外啟文是很聰明的,他清楚的知道,肚財和菜埔倆人偷看行車記錄儀,知道自己的事,但短時間內,自己情婦失蹤,自己的保安又失蹤,那就太明顯了。所以要殺肚財以儆菜埔,又施以恩惠封嘴。如果要不是地震了,震裂佛像,那過了風頭,菜埔也得死,流浪漢和小胖也都有可能有麻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和美國都被殖民統治過,歷史時期也相似,為何美國發展很好,而印度相對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