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謙啟管理評論
-
2 # 明天亦久
人類社會的未來,最終並不是因為文化和制度上誰優、誰劣的較量,而是誰能更好的融合而非割裂,最重要的是,全球對多元文化和制度的包容、跨文化、跨組織的理解和溝通以及更開放和自信的心態。因為21世紀,世界是平的,經濟全球化不可逆。
舉報/反饋
-
3 # 硬硬的啤酒瓶蓋
由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伕婦擔任製片人,史蒂芬·伯格納、茱莉亞·萊哈特執導,奈飛出品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在網上播放後,很快引起熱議,成為一部現象級紀錄片。
更有人認為,這是今年最佳紀錄片無疑。該片此前獲得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的最佳導演獎。
讓我們先看看《美國工廠》這部紀錄片都講了什麼內容:
六年前,美國代頓市通用汽車生產線關閉,這一事件讓當地很多工人失業,甚至無家可歸,悲觀情緒瀰漫著一切,讓兩人很震驚。因此,當福耀決定來這裡投資建廠時,導演茱莉亞·萊哈特和她的丈夫史蒂芬·伯格納萊切特扛起攝影機,一拍就是三年,素材長達3000小時。
2014年,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開始對美國投資,他發現美國的稅負比中國要輕不少。在工資上,如果加上“五險一金”,中國工人的工資比美國的要貴4%,於是他買下了通用汽車遺留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莫蘭生產線所在地,用一年左右時間將其改建成了福耀玻璃在美國的第一家工廠。
影片的開頭就是這家通用生產線停工後宣佈解散的畫面,工廠停工讓上萬人失業,有一個叫吉爾的女工房子被銀行收走,只能住在姐姐的地下室內。2000個家庭生活陷入困頓。
福耀美國工廠的開業,讓很多當地的員工看到了新的希望,但當企業真的開工後,中美企業文化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其中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不要設工會。曹德旺事先提出,工會影響工作效率,“如果設工會,我就不辦了。”可以說,圍繞著“工會之爭”成為了影片的主線。
影片結尾,福耀花了100萬美元聘請了反工會組織,同時,工廠透過各種手段來影響員工的選票,最終以868比444的絕對優勢贏得勝利,尤其是美國年輕人的支援,他們不想丟掉工作,最終選擇了站在工廠這邊。
影片讓觀眾著迷之處在於採訪了大量的一線員工,尤其是那些在不同崗位上工作的底層員工,讓他們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奧巴馬伕婦在接受採訪時聊到拍攝初衷,他的妻子米歇爾說,這些走在街頭上的製造業的工人,“那就是我的家庭背景,那就是我的父親。他們應該有自己發聲的渠道,從真正意義上為自己發聲”,而奧巴馬也表示,這部紀錄片可以讓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觀點,幫助人們瞭解不能理解的事情,“讓人們走出自己的世界,體驗和理解別人的生活”。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部紀錄片在細節上的不同凡響之處:
一,影片開頭,福耀美國工廠準備在2015年十月份舉行慶典活動,美國主管問是否要在建築上面加蓋擋雨,曹德旺很自信地回答,“不會下雨”,結果到了那一天,天氣真的一片晴朗;
二,在以前的通用工廠,員工的時薪是29美元,而在現在的福耀,時薪變成了12.84美元,一位員工埋怨,自己的女兒是做美甲的,一年掙的錢都超過自己1萬多美元,失落的表情溢於言表;
三,一位美國的中層領導來到福建的福清總部接受培訓,他告訴一位中國的員工,“美國工人太爛了,如果用膠帶把員工的嘴巴封上,效率會大大提高”。中國員工建議道,人都是會變的,是美國工廠的管理有問題;
四,影片結束時,工會抗議活動終於被打敗,這時候,一位科技高層向曹德旺彙報,正準備上新裝置,很快會把這些崗位的員工換掉,“因為實在太慢了”。
《美國工廠》以其多義性很快在網路上發酵,引起了不同行業的人的關注。這部紀錄片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5分。
一位叫“芬芬達”的網友寫道:一開始看到福耀在美國設廠的時候,激動,中國終於走出了這一步,讓老美回頭給華人打工,但當我看到鏡頭裡的福耀時,內心就有點五味雜陳了,對於效率的追求,對於人工的壓縮,對於成本的控制,福耀完成了在美國辦廠,卻也暴露了中國傳統行業的問題。
一名“avarus”網友評論道:整部紀錄片在多個層面都展開了圍繞“衝突”的敘述,包括:資本與勞工、中美差異、代際差異、不同角色自身的教育素質和個人經歷衝突、某幾個角色自己與自己內向的衝突等。整部紀錄片呈現出非常多樣、複雜、互相沖突、層次交織的觀點樣本,這是影片最大的優點。
電視人劉春在自己的微博上留言:中國的勞動者太優秀了,美國的老百姓也不容易,尤其是鏽帶地區的產業工人;這個世界的貧富差距太大了,而且越來越大。最後一幕,一些機器人代替了工人,一個高管指著幹活的美國工人,大聲告訴曹德旺:我準備把這些人全換掉,換成機器人,因為他們太慢了。那些人聽不懂,我流淚了。
一位叫“考拉”的網友說:影片真實地反映了兩國工人的文化差異,“看過之後對中國及中國製造更有信心”!
另一位網友說的更加直白: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影評人週黎明在自己的微博上評論道:影片很像一個哈佛商學院的個案研究,給出問題和細節,但不做判斷。這些問題多半不是黑白分明的,各自的立場和利益都不同嘛。最大的智慧是找到中間路線,確保各方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保持一種平衡,在美國採用亞洲式的軍事化管理那得曹主席先在美國發動顏色革命才有可能實施,而原先美國那種保護工人方式,幾乎摧毀了美國製造業,不改革也難以持續。
一位叫“陳生大王”的網友說:影片實在太精彩,每一秒都諷刺又深刻。世界可以透過這部片子讀懂當代中國,而意想不到的是,華人自己也可以透過這部片子讀懂當代中國。
一位網友評價道:影片中華人沒有被醜化,美華人也沒有被美化,展現的是必然、但無可奈何的衝突。《美國工廠》的故事是全球化深化的必然結果。
雖然圍繞著福耀在美國建廠的爭議不斷,但從結果來看,福耀2018年就實現了盈利。2019年的福耀半年報剛剛釋出,受經濟大環境影響,集團淨利潤減少了19.43%;而美國基地實現收入19.1億元,同增13.7%,淨利潤1.48億元(約2148萬美元),同增23%。
我認為,這部影片其實是站在美華人的立場來反思現有的美國企業制度的弊端。在美國製造業最輝煌的時候,工會制度保證了員工的權益,讓大部分的員工過著有尊嚴的生活。但是隨著通用汽車生產線的倒閉和充滿了狼性的中國企業的崛起,美國工會制度效率低下的弊端也就逐漸暴露出來了,頗有點“狼來了”的味道。
另外,我們平常在電視上看到的曹德旺,是一個慈眉善目的慈善家形象,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了他在管理企業時的強硬和殺伐決斷的魄力。可能有些地方在美華人看起來有點冷酷無情,但這正是這家企業能夠佔領全球七成汽車玻璃市場的原因。對於當地的美國員工來說,曾經的好時代已經逝去了,而對於即將來到的人工智慧時代,會有更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工作,結尾的點睛更像是對全世界產業工人的提醒和鞭策!
舉報/反饋
-
4 # 桐桐與軒軒
我記得片子裡,有這麼一句話!人嘛,活著就是為了幹活!
但幹活就是為了活著,所以不要想太多,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
-
5 # 難得半時閒
一、顯而易見的文化差異。極度追求“效率”和“成本控制”的中國公司,如何管理美國員工。其中最突出的是文化差異。
二、資本和工人,誰在奴役誰?透過紀錄片,可以看出,美國工人習慣性認為工人是弱勢群體,而公司是強勢一方,所以他們加入工會,讓工會替工人爭取更高的工資、更安全的生產環境、更高的福利。然而結果也看到了,在法律的庇護下,因為工會的強大,員工被企業僱傭以後居然不能跟員工溝通要透過工會溝通,還不能隨意辭退員工,自己的公司還不能自己說了算。工人動不動就大罷工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原來通用在代頓的工廠倒閉與工會的強大造成公司效率低下和成本上升離不開。
只要基於自願原則,無論是員工要求更高工資福利,還是公司要求員工強制加班,都是合理。不樂意可以解約。這才是正向的,無所謂奴役。
三、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多個鏡頭展示,那些員工因為福耀的到來而有了工作,是多麼高興,福耀彷彿是上帝來拯救他們,有的員工因為有了工作可以從地下室搬出來租一個自己的公寓。他們為了生存,忍受著每天重複而又機械的勞動。看得出這份工作對於他們的重要性。這一幕幕的鏡頭看得我背脊發涼。
四、在觀看這個紀錄片的過程中,始終有一個聲音揮之不去,那就工作,工作,工作,沒有工作那些工人會失去一切。這也警示我們,在現在就要做好準備,如果現在的你不努力,不為將來做好打算,及時現在過的還不錯,但當失去工作的那一天,只能祈求別人給予自己一份工作。
五、企業紛紛用自動化代替人之後,中國勞動力低的優勢也在逐漸被取代,這時候企業和個人又該選擇什麼樣的出路?現在在這個飛速創新發展的世界,未來不出20年60%的工作會被取代。關於個人又該何去何從?關於企業,特別是製造商又該研發哪些呢?
-
6 # 探險者95
中國福耀玻璃廠在美國本土建廠,原本打算帶動當地經濟和促進工人就業的企業投卻引發了一系列管理和文化層面的摩擦
-
7 # 一花—世界
中國工人為了養家餬口,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願意犧牲、願意奉獻,願意接受頻繁的加班,願意與家人暫時分離;而美國工人雖然也需要養家餬口,但很多人卻更加註重自己應有的權利,抵制存在風險的工作環境,拒絕高負荷的工作。
-
8 # 小宇愛杉杉
2008年,通用汽車關閉了當地的工廠,因此對失業的當地人來說,福耀的到來是一件天大的幸事。然而沒過多久,斯達漢諾夫式的老闆們就和一群難以駕馭、直言不諱的普通工人發生了衝突。這部電影是現代製造業的寓言,展示了每個國家的強弱項。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影片對他們的缺點的展示直擊要害。
回覆列表
最近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在網路爆紅,有人或許注意到這部片子的出品方是大名鼎鼎的NetFlix(網飛),就是製作出《紙牌屋》的那家公司。當然這部片子受到關注應該不是因為NetFlix的名氣,而是因為幾個獨特的元素,或者說是幾個反差。
一、三大反差
第一個反差是中國到美國開廠的反差。一直以來中國都被譽為“世界工廠”,為歐美跨國企業提供代工,中國的工廠、中國的工人,這些才為大家所熟知。而在這部片子中,中國企業收購了美國的破產工廠,僱傭了美華人做員工,看到中國本部派出的員工手把手地教美國員工操作規範,看到美國工廠管理者為擔心工會組織影響正常投產而緊張、憤怒,還看到美國員工到中國總部參觀時滿臉的震驚、折服,這些畫風的確很新鮮。
第二個反差是中美員工文化的反差。美國員工在代頓工廠倒閉後,生活艱難,對前途感到迷茫,福耀美國的美方負責人進行招聘講解時,這些人既為能重新獲得工作機會而興奮,又對中國企業感到陌生,心存疑慮。正式投產後,美方員工的散漫、缺少工作激情等缺點越來越明顯,導致產品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工期也難以保證,中方員工做出了表率,雙方在衝突中不斷磨合、適應。就像片中中方員工所說的,美方員工喜歡問為什麼,得到指令後不只需要知道怎麼做,還要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工作效率自然不高。
第三個反差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是製片人。奧巴馬連任兩屆美國總統,任期從2008年11月開始,2017年1月正式卸任。福耀在美國設立工廠是在2014年前後,正好是在奧巴馬的任期內。而《美國工廠》是由居住在片中代頓工廠所在小鎮的紀錄片導演史蒂芬·伯格納夫婦拍攝的,奧巴馬對此很感興趣並予以投資。美國總統在離任後,不能依靠政府養老,需要自謀出路。奧巴馬不僅發行個人單曲,還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高調進軍文藝圈。發生於奧巴馬總統任期內的故事,又由奧巴馬親自監製,這本身就很吸引人。
二、福耀美國
福耀生產玻璃,而且只生產汽車玻璃,目前在汽車玻璃市場的份額位列全球第一,在國內市場佔比超過70%。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自己任職採購員的鄉辦企業,當時產品為水錶玻璃,1985年轉型做汽車玻璃,1987年開始公司化運作,當時的公司名稱為“福建省耀華玻璃工業有限公司”,後更名為“福耀玻璃”。公司於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於2015年在香港主機板上市,目前福耀的市值超過600億元。
福耀玻璃很早就進入了美國市場,1994年在美國成立了綠榕玻璃工業有限公司,負責北美銷售業務。2001年時已佔據美國12.5%的市場份額,當年美國第四大汽車玻璃企業PPG還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對福耀進行反傾銷調查,這場歷時3年的訴訟以福耀獲勝而告終。2005年福耀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成立福耀(北美)有限公司,2014年收購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地區的前通用汽車裝配廠(紀錄片中所講述的工廠),同年還收購了PPG(就是之前狀告服藥那家企業)在伊利諾伊州的工廠。
福耀在美國建廠投資巨大,至2014年底時為兩個美國工廠專案投資就已高達7.8億元人民幣。2015年福耀到香港上市(A+H股),募得資金7.53億美元,其中4.17億美元用於美國投資。至2016年底在美國累計投入已達6.54億美元,當年福耀美國營收達到1億美元,淨利潤則為負的4000多萬美元(見下表)。到了2017年,福耀美國全年首次實現盈利。2018年業績已經穩步增長。
福耀的2019半年報顯示,福耀美國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為19.11億元,淨利潤為1.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和16.5%。而全集團營收同比增長只有區區2%,淨利潤更是同比高達19.43%的負增長。福耀美國的營收和淨利潤佔全集團的佔比分別達到18.6%和9.8%,也就是說,在國內業務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福耀美國成為新的增長極。福耀的半年報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的汽車玻璃的國內、外市場結構更趨合理,從去年同期的 61.35%:38.65%,最佳化為 2019 年上半年的 51.74%:48.26%”,福耀的海外工廠在其中功不可沒。
曹德旺為何一直有去美國建廠的衝動呢?他的賬是這樣算的: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1/5,汽油、電的價格是中國的一半。中國除了人工便宜,其他都比美國貴,尤其是稅收成本。在美國投資100萬,企業可以賺60萬,而在中國只能拿到42萬。美國企業的綜合稅率也低於中國,據研究2015年福耀的綜合稅率為18.72%,美國康寧則為11.49%。另外美國政府也提供豐厚的補貼,俄亥俄州政府提供五年上千萬美元的補貼,市政府提供5年上百萬美元的補貼,並免去福耀新建辦公樓15年的產權稅。
三、用好美國員工
福耀在美國建廠遇到種種挑戰,有政府安全防護檢查、地區工會組織的活動,除此之外,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美國員工的融入。福耀美國工廠現有2300名美國員工,之前至少先後有近3000人辭職或被辭退,美國員工的穩定性可見一斑。
福耀在美國員工團隊身上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管理團隊。美國當地高管待遇很豐厚,卻在成立工會上一直態度曖昧,不能站在企業的角度做出應有的貢獻,於是曹德旺辭退了Quattroporte、副Quattroporte,代之以中國高管,並將美國高管都做了降級處理。
其次是員工培養。員工進入福耀後,將接受為期2-3周的技術培訓,學習產品工藝和工序操作,福耀還派出中國員工到美國工廠進行帶教,手把手地教美國員工操作細節。然而中方員工也反映美方員工比較懶,有些人根本不想學習,工作中也不努力。反過來,美方員工還認為中方員工過於強勢,總是命令他們怎麼做,不過他們也不得不對中方員工的效率和拼搏精神所欽佩。
第三是企業文化。曹德旺認為員工就是需要加強管理,在國內員工不只在廠區要遵守規範,甚至在宿舍區也要受到很多約束,比如不能打麻將。福耀有很多有特色的活動或舉措,比如集體婚禮、年終大聚餐,還會開班前例會,包括鼓舞士氣、要求員工對企業感恩等。福耀將班前例會照搬到了美國工廠,結果引起了美方員工強烈的不適應,他們非常排斥這種半軍事化的會議。福耀有句口號叫“一個福耀一家人”,宣傳的是國內民企所普遍採用的“家文化”,與之伴隨的往往是創始人強烈的“家長制”作風,曹德旺認為這是對員工負責,是為員工好,但美方員工則不這樣認為,因此這句口號到了美國工廠就形同虛設了。
總結:儘管有各種文化衝突、訴求分歧,福耀的美國工廠仍然在穩步前進,越來越多的美國員工也已進入正常工作的節奏,不管有沒有融入福耀,至少已經為企業創造了價值。國內企業一直在追求“走出去”,福耀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為國內企業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國內企業應從中學習到很多,尤其是民企,應繼續堅持獨具特色的許多優秀經驗,在以家文化和員工關懷為本的基礎上完善企業管理,這就是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