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希望從多角度來討論
7
回覆列表
  • 1 # 能再見一簾幽夢嗎

    南明衰落的原因很多。

    首先從內部講,明朝本來在南京有一套和北京一模一樣的行政機構。按道理,即便是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南京這套班子應該可以迅速運轉起來的。

    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因素,就是崇禎皇帝沒有讓自己的太子提前抵達南京以備不測。這就是麻煩了,既然皇帝死了,那麼很多皇室家族都有繼承皇位的合法性。而且這些人還互不相讓。這就導致南明分為好幾波實力。攤開的手掌怎麼和滿清這個握緊的拳頭相比?

    其二,朱元璋從建國後不久,就廢除了宰相制度,文官集團沒什麼勢力,宋朝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很多文人都不願意為明朝犧牲了。和同樣亡國於異族的南宋相比,明朝則遜色不少。永立帝被漢奸吳三桂用弓弦勒死。

    第三,我們談談外因,中國歷史上發生過不少中原王朝被北方少數民族趕到南方的事。最有名的就是東晉和南宋。東晉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完全是未開化的,因此東晉及其以後的宋齊梁陳可以存在很長時間。

    到了兩宋時期,北方的契丹,女真,党項,蒙古等民族則先後漢化,建立了二元帝國,傳統的中原王朝則沒有能力與之抗衡,但這時候遊牧民族也是處於發展階段,是吃不下農耕民族的,兩宋也得以存活三百年。

    但到了元朝,局勢就變了,一個更加開放的且武力強大的蒙古族出現在歐亞大陸上,南宋無法抵擋,也自然是歷史的安排。

    女真人的後裔滿洲人建立的後金自然也是二元帝國。二元帝國面對一元的農耕帝國,自然有很大的優勢。

    內因加外因,最終導致南明的衰落和滅亡。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越開放的國家和民族,越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越能夠引領歷史的潮流。

  • 2 # 壹風沙

    首先,南明在歷史稱謂上和南宋是兩個概念。南明在歷史教科書上甚至都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明朝的失敗是暴風驟雨,催枯拉朽式的。首先,南明小朝廷沒有精神支柱,誰是北京皇帝的首選繼承人,各地分封王爺誰能扛起抵抗大旗又能得到大家認同呢?二,面對蠻族的入侵,他們只會講究仁義道德,在明王朝幾百年和平儒家思想教化下普通人的抵抗精神鬥志的確磨滅了,就像宋徽宗欽宗以為以己之犧牲換回人民的平安幼稚想法。三,歷史已經證明了,無論任何歷史時期,面對外部侵略主戰派永遠彪炳青史,主和派會為歷史所唾棄。因為主戰派至少是個純粹的愛國者。我相信幾百年後千年後歷史書還會這麼寫的。

  • 3 # 史翰平話

    從南明朝廷內部環境來說,由於北京被圍前崇禎帝拒絕了大臣讓太子南巡的建議,導致南方沒有一個士大夫公認的皇室繼承人。福王、潞王、魯王、唐王、桂王各自有一個自己的小團體,清兵南下與否都不能阻止這些勢力互相傾軋,更不可能讓他們共外禦侮。

    從漢民族內部來說,大順、大西的農民軍勢力前期與明政權相互內耗,後期大西軍的孫可望李定國等人雖然歸附南明,但即使有褚胤錫這樣的豪傑人物,磨合中也是矛盾不斷。而抗清力量之間配合也不好,張煌言去安徽開闢戰場,鄭成功卻打不下南京;李定國與鄭成功相約反攻廣東,鄭成功又失期不至。

    再看入關的滿清王朝,由於前期討平了北韓、蒙古,此時北無蒙古之憂,與整個信奉藏傳佛教的勢力關係也處理的比較好,可以一心一意進攻南明,當時滿八旗蒙八旗漢軍旗的戰鬥力很強,加上四個漢奸王為首的一干偽軍助戰,反觀南明方面,要麼是缺乏訓練與物資的農民軍,要麼是腐朽不堪戰的地方部隊,能打的基本都是軍閥私兵(如鄭芝龍)。

    和之前的東晉、南宋做對比,這兩個王朝都能在富庶的東南短時期內建立了一個南方士大夫普遍認可的政權,形成統一戰線。東晉時北方胡族政權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經常是剛準備南征,北方就出了亂子。而兩宋之間金人最高層似乎一開始並沒有要混一華夏的想法,否則也不會相繼扶立偽齊偽楚。入關的滿清則不同,北方沒有強敵環伺,多爾袞統一的目標也很明確。

    簡而言之,與歷代南方政權相比,南明自己實力不及前代,對手力量過於往昔。

  • 4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南明堅持了二十年後完了。怎麼看侍,還是史書總結的好!

    大明帝國的垮塌,幾個人能撼動,土大夫們寡廉鮮恥,朝中文人愛錢,武人怕死,風尚相襲,華靡承蹈,以至於亡。明朝之亡,始於朋黨,成於閹豎,終於盜賊,南渡繼之。

    南明為什麼迅速衰落有三點

    一是南明沒有核心

    二是朝廷無法平衡各方利益,南明各方面的黨爭和對立很厲害。

    三是的江淮襄陽防線丟的太快了,無天險可守!

    南明沒有核心

    主要是崇禎大帝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跑到南方,怕靈武故事,當闖軍圍城後,再裝模作樣的送,那是忽悠腦殘的,那裡送的出去。

    崇禎大帝完美地敲碎了南明的脊樑,南明陷入皇位爭奪的內亂,從而使得南明的滅亡再無阻礙。

    天子守國門惹的禍!剛則易折,也誠不欺也!

    正牌的皇室嫡系不知所蹤,造成各個利益集團紛紛推出自己的代言人,為了個誰是正統的皇帝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全然不顧大敵當前,國家生死存亡,徒耗了明朝最後一點復興的火種。

    朝廷無法平衡各方面利益,黨爭對立內訌嚴重

    先看弘光帝

    因土木堡後武將地位急轉直下,同級武將見文官都要自稱門下,沐恩,小的,還要萬叩頭。

    到了南明正是武將揚眉吐氣時又扯文官鬥,文官又不團結,明的黨爭又繼到弘光朝來了。

    文與文鬥,文與武鬥,武又武鬥,不管大敵在旁邊,斗的火光四濺,鮮血淋淋

    其內鬥結果呢?

    南明軍隊一觸即潰,望風而逃,酷愛投降。

    當堵胤錫託程峋把自己和忠貞營將領的部分家眷護送到梧州。

    不料,李元胤為了阻止忠貞營進入廣東,暗中指使封川守塘官張祥發炮,把程峋和他護送的家屬座船擊毀於江中。

    最後把忠誠的堵胤錫活活氣死!

    不團結還算了,還貪汙納賄,無所不至,只要給錢,立馬有官做。

    大敵來犯不去禦敵,反而左良玉因與權臣馬士英的黨爭矛盾,跑去清君側,最後左的兒子左夢庚幾十萬人,一矢不發齊向幾萬人的清軍投降,創造世界戰爭史上一個奇蹟。

    隆武帝:

    其實隆武帝是個人品不錯的好皇帝。

    可是鄭芝龍家族把他架空,而鄭家賣官搜刮百姓,導致民怨,有民謠日:清兵如蟹,曷遲其來。《明計南略》

    民眾反而盼清軍了,怎麼會不亡!

    如果說開始是被清軍懷柔騙了,那後來多爾袞搞了留髮不留頭,那就真的搞不懂了,難道還覺得投降了有好果子吃?

    兩個小朝延的各地實力武官都偏安自保,幾乎沒有人願意組織聯合反擊的,左良玉、鄭芝龍、何騰蛟等反正都一路貨色,也不知道在想啥,難道覆巢之下有完卵?

    永樂帝和紹武帝

    這兩帝同時立,互相不服,又開始在海口為誰是正統血拼,清軍順便把他倆老巢給端了!紹武帝完玩!

    後來李定國和另外兩股勢力暫時聯合後,兩蹶名王后,順治都曾經動過和李定國劃江而治的念頭。

    內鬥是不是會傳染,果然清軍停止進攻沒倆月,內鬥又開始了,李定國和孫可望那倆人又打起來了。

    而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一己私慾不配合李定國等,反而把背刻"赤心報國″忠心可昭日月的張名振毒死,不聽張煌言苦勸,去了臺灣。

    南明時,江浙己是當時全國的經濟中心,地盤也比南宋大。

    明朝南京還有全套政府機構,南宋卻是臨時搭的班子,怎麼說都是一把好牌。而且北方大順和清正打得如火如荼。

    卻被一堆大明臣子內訌互鬥,活活的給葬送了

    江淮襄陽防線的突破

    其實南明軍隊也是有戰鬥力的,八旗軍隊在湖南還有廣西都遭到了極為頑強的抵抗。

    丟這麼快也是因為傳統的江淮襄陽防線丟的實在是太快了,南京的城防在中國古代城市中排不上第一也能進前三的,可惜一天被攻破,錢謙益那幫人戰爭還沒開始就開城投降了,他把南明給葬送了。

    清軍不費吹灰之力奪得南京,後面鄭成功率十萬大軍反攻南京的時候才體會到南京的城防對於那個時代的人們有多麼恐怖。

    太平天國時期,南京南北受清軍夾攻,但南京就是打不下來。更不用提那些江淮重鎮,歷史上蒙古,女真都啃不下來的地,在明末統統幾個月拱手送人。

    所以結果就是,江淮一丟,長江天險成了擺設,清軍南下直到兩廣,雖然隨後遇到了不小的阻擊,但是南明大勢已去,神仙都救不了了。

    南明史就是一部內鬥史。 動不動就看同僚不順眼了,要救援不給,或者操刀直接滅了,然後投降清朝的也特別多,望風而跪,或者看上司不順眼了就跳槽,還有高手反覆跳槽幾次,天下奇觀。

    但凡團結一點,保住南方沒問題。

    綜合來說,南明速亡,是因為皇帝太多,黨爭更烈,不團結,這麼說:亡於一群自私自利的所謂官紳名將之手。反而那民間儒生民眾還有氣節,還可歌可泣!

  • 5 # 馮唐李廣

    明史是一部值得研究的歷史,要展望中華民族的復興,須從研究明史開始。

    具體到南明的迅速崩潰,個人認為由以下幾個因因:

    一是明末朝廷黨爭激烈,導致決策效率低下,錯誤百出。崇尚清談東林黨人和宦官集團的鬥爭中,導致大批務實的官員受到牽連而獲罪。崇禎帝打倒了宦官集團,更是導致東林黨人把持朝政,皇帝權威不復存在,且無法選拔出實用性人才來挽救危局。

    二是明末朝廷無視基層老百姓的生存需求,無休止地加大老百姓負擔,內憂四起,淘空了明朝的基礎。

    三是崇禎帝拒絕遷都,迂腐地實現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導致群龍無首。

    四是南明自身沒有號召力,各位王爺都是地方實力派擁立的傀儡,導致派系鬥爭一如既往的激烈,耗盡了南明最後一點希望。

    綜合一句話:亡明者非金也,乃明也。

  • 6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南明的迅速衰落,這說的是弘光朝廷的迅速瓦解。以後魯王,唐王,桂王和臺灣鄭氏又分別堅持了一些年,但他們的代表性都不強,只能算打著“南明”旗號的地方勢力。

    弘光政權的瓦解,充分體現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不負責任和可悲。崇禎帝應該為此承擔八成以上的責任。

    明朝實行兩京制度,就是北京和南京,分別設北直隸和南直隸。為什麼實行兩京?就是為了應對危機情況下京師不能保全的問題。北京代表了明王朝前進統治遊牧民族的野心,南京代表了明王朝後退保有江南半壁的底牌。

    所以南京的存在雄辯的證明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可能是明王朝的祖訓,那是對大明的抹黑!

    崇禎帝就稀裡糊塗的死社稷了,沒有對身後事做任何哪怕一點點部署和安排!南方眼巴巴等著他領導的億兆百姓,萬千臣民, 全數被他拋棄不管了。

    他死以後,南明還有大量的子民,有繁榮的經濟,(明朝傳統上北方依靠南方輸血),有幾十萬正規軍,有滿朝各司其職的文武大臣,就是沒有一個可以團結領導他們的皇帝!他們的失敗,就是因為崇禎自己把自己斬首導致的。

    弘光政權建立之初,流亡在南京的宗室藩王有很多。東林黨人和福蕃有舊怨,主張立廣有賢名的璐王朱常芳。江北三鎮為了抓緊權力,排斥東林黨,堅持立酒色財氣一樣不缺的福王朱由崧。這樣從一開始就種下分裂的種子。

    福王稱帝以後,有個太子朱慈烺到了南京。弘光帝找人鑑定以後認定為假冒,本名王之明,把他投入監獄。這個人的出現證明弘光帝的地位不穩,有人試圖撿漏。

    果然,因為福王一心一意喝酒搞美女,坊間都傳言太子是真的,被福王陷害了。寧南侯左良玉乃舉兵於武昌,稱奉太子密詔,以“救太子、誅士英”為名順流而下,進逼南京,南明陷入內戰。

    此時清軍南下,江北四鎮腹背受敵,軍心動搖。守揚州的東林黨人史可法,除了表演一下怎麼壯烈的以身殉國,別的什麼也做不了,因為誰也不聽他的。揚州僅守了一天就宣告陷落。

    弘光元年五月初八,清軍渡過長江。初十,弘光帝棄城而逃。次日,馬士英攜太后出逃。市民到獄中救出假太子繼位,可是已經無法控制局勢。五月十五日,清軍進入南京,錢謙益為代表的東林黨諸臣剃髮降清。

    這些人為什麼毫無抵抗力呢?因為福王不能服眾,東林黨人原本就不願意扶保他。現在他再拋下臣民自己跑了,誰還為他死節?

    福王逃到黃德功處,被總兵田雄、馬得功、丘鉞、張傑、黃名、陳獻策等人劫持,獻給清軍。至此弘光朝廷覆滅。整個南明幾十萬大軍不戰而降,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跟這些降清的明軍有很大關係。

    可以看到,南明缺乏一個服眾的領導人是失敗的關鍵。皇帝不能服眾,人人各有打算,自相殘殺,相互攻擊,最終導致了南明政權的快速瓦解。

  • 7 # 春回芳去一玫到

    大明是兔子,南明是兔子的尾巴,大明都結束了,南明還能有多長,這隻兔子永遠認不清形勢,葛賢領著市民進行反稅起義,成為一股巨大的社會力量,明政府還在重農抑商,中國就是在那時候開始落後的,沒有及時地發展資本經濟,它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滅了它,中國還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它沒有南宋幸運,遊刃於各民族政權之間,長達一百五十年左右,但最後還是給元滅亡了,大凡後繼政府,都要有其獨特的一套,區別於前任政府,解決根深蒂固的社會矛盾,南明政府沒有新的統治方式,象兔子的尾巴一樣,長不了。

  • 8 # 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南明為什麼滅亡得那麼快?南京是明朝的預備政府。是明成祖永樂皇帝設立的。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崇禎皇帝沒有把後事安排好。到致南明接班沒有正統性。所以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朱家王子爭霸造成內亂,使清人有可乘之機。各個擊破。

  • 9 # sjtuer

    這種問題就是扯的,不用搭理他們!

    歷史上根本不認可南明的存在,他這樣無中生有的提問,故意欺騙不明真相的人!讓別人誤以為存在南明這種東西!

  • 10 # e_listen141814398

    我也是甲狀腺結節和腎囊腫一個不少。當年為國付出巨大的犧牲,換來卻是悲慘的命運,遭到核輻射的人可能為人處事的能力差了很多。那些有權勢的人可惹不起,否則你可能永世不得翻身,最後會死的死得很慘。我的甲狀腺結節越來越嚴重。

    現在歷史虛無主義盛行。比如有的問題當沒有人解決的時候,大量的文獻甚至權威的國際學術會議都說沒有解決。當某個不知名的沒有關係圈的人解決了之後,公開的剽竊搶劫層出不窮,再也沒有人提這個問題曾經沒有解決了。一切都那麼的公開,那麼的自然,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最後這個解決問題的人還被他們徹底消滅掉。如此以來,誰還當那種冤大頭。

    實際上,清軍渡過長江的時候,清朝的水軍實力極差,馬士英調集超過20萬福建的軍民防守長江,並任命他的妹夫負責長江防衛,清軍與福建水師進行過幾次水戰,都是南明軍隊獲得勝利,於是慶功會和朝廷的重賞紛至而來,但出人意料的清軍忽然沒有預警的情況下順利渡過了長江。

    透過明末清初的古籍,可以知道,清兵之所以能夠那麼順利的渡過長江,其實是馬士英造成。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對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越來越鼓勵,這將從根本上扼殺知識創新,從歷史上看,以史為鑑,眾所周知,就在清兵渡過長江後不久,多爾袞下達了全民剃髮令,但清兵是如何渡過長江的?根據明朝史書《明季南略》和《南渡錄》的記載,渡江當日,清兵聲東擊西。從七里港趁著大霧渡過了長江,渡到一大半的時候,南明軍隊才發現清兵,隊形大亂,清兵趁機渡過長江。乍一看似乎是大霧惹的禍,可謂天不助大明。仔細一想,其實很有問題,長江大霧是經常有的現象,真正的原因是“七里港警報寂然”,就是偵察兵都被打怕了關怕了,原來在幾天前就在七里港,馬士英把前來報警的偵察兵抓起來捆起來,痛打一頓;重賞那些吹牛逼的,使得沒有人再敢來報警,於是七里港從此無人報警,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這使得南明政權從此成了瞎子和聾子,真是害人不淺。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靠著長江天險守住了半壁江山的政權,實在是太多了。沒有哪一個崩潰的如此的快,難道,東晉和南宋的時候,上百年都難得遇一次大霧?馬士英在七里港上演的,才是真正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比傳說中的真實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詩宋詞元曲表達了什麼?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