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邦友
-
2 # 張春龍
唐詩宋詞元曲總體上表達了對社會的悲憫,對山河的讚美,對親人朋友的思戀,對下層民眾的同情等方面,從而影響著詩詞曲賦的走向,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影響著當今與未來文化。
-
3 # 阿蠻教你寫作文
每一代都有一代的文學,這是王國維先生做過的精彩論斷。具體到中國的文學史上,唐代,就是唐詩;宋代是宋詞,元代是元曲,明清是小說。這個觀點需要做個補充,之所以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拎出來單獨說,是因為相比起其他藝術形式,它們更加的突出,取得的成績更大,並不是說這個朝代只有一種藝術形式。這點需要注意。
一、唐詩表達了什麼?唐詩繼承漢魏民歌、樂府傳統,同時又擴充套件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
它的風格,主要有些田園山水的,寫邊塞風光的,還有像李白這樣的浪漫主義和杜甫這樣的現實注意詩人作品,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按時間來劃分的話,則有初唐詩,盛唐詩和中晚唐詩歌。
唐詩把中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二、宋詞表達了什麼?宋詞開始於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它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它可以按很多方面來區分。比如,按長短分,可以分為小令和中調。按詞牌分,可以分為數量龐大的內容。按音樂分,可以分為令、引、慢等等。
宋詞主要分為兩大流派,一個是豪放派,像蘇軾,辛棄疾這些人都屬於豪放派;另一個是婉約派,像李清照,柳永等都是婉約派。豪放派的詞,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婉約派呢,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
三、元曲表達了什麼?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一般來說,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但也有相同之處。兩者都採用北曲為演唱形式。
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出現的額一種文學樣式。它有著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另一方面,元曲有極為奪目的戰鬥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最有名的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代表作像《竇娥冤》,《天淨沙·秋思》等等。
-
4 # 銀老頭54
唐詩宋詞元曲表達了什麼?有哪些影響!中國文化淵源流長,浩如煙海。唐詩、宋詞、元曲就是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到一個特定的時代,發展成盛期高峰的特定文種的代表。即唐代的詩歌,宋代的詞,元代的戲曲。國學大師王國維一句話做了總結,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文學也,而後世莫能及焉也。也就是唐詩、宋詞、元曲,代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也是中華文明文化燦爛歷史中最瑰麗的代表和華章;更是奉為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有著自唐以來到至今而無可撼動的文化地位而備受推崇。無論是偉人英雄、帝王將相、達官貴族、寒窗學子、平民百姓、志士成人,均能歌以詠志、誦讀怡興、習以終身。唐詩宋詞的習域和流傳較為廣泛,元曲主要在戲曲界流傳而立身於文史。唐詩宋詞能在唐宋時期發展到盛世高峰而立於文學藝朮的不朽地位位,主要是全面繼承和極大地提高發展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流傳和水平,它有著數最多、篇幅多、名人多、名篇多、流派多、格式多、取材廣、汲及面廣、易讀易記、膾灸人口、男女老少皆誼等鮮明的特點,故稱為雙絕。元曲是古代詩歌最後的輝煌,代表作者有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等。特別是關漢卿,不僅是梨園領袖,而且集寫、編、導、改一身。他塑造的人物,上至皇帝、朝廷命官、大家閨秀,下至賣身奴婢、風塵青樓女、老嫗少女,以及文人學者、名臣大儒、英雄烈士等,都形神畢肖。他不僅是元雜劇的創始人,也是南北曲合流的帶頭人。因此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三個歷史時段的文化藝朮的高峰,是中華文化歷史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支桂。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對中華文化產生深厚而持久永恆的影響,而且作為漢學也對世界文化造成極大的衝擊和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樹立了漢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
5 # 汘越甲besos
首先,唐詩宋詞元曲,是三個不同時代三種文體,是作者透過詩詞曲,反映政治,社會,生活,思想,情感和抱負等。其次,唐詩宋詞元曲中,唐詩從形式上講究調聲、隸事和內容上沿襲宮體,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纏綿婉轉,或英雄氣概,或兒女情長;宋詞一種既能合樂而唱又能講求格律的新體詩.它包括有燕樂,民歌,近體詩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樂性,韻律美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的文字新形式,與詩有著密切的聯絡;元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藝術色彩都較多較濃。從影響上說,唐詩堪稱詩中之冠,是最精粹的語言藝術。宋詞源於唐,盛於宋,是詞中精典。元曲,意境廣闊,內容新穎、豐富,形式靈活、自由,而元曲最貼近生活,是曲類文體的典範。
-
6 # 錦繡三月春
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是華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揣摩出來的智慧文化,熱情謳歌了不同朝代人的精神面貌、生活狀況、自然景觀、時代氣息,有寫田園生活的、名山大川的、抒發情感的、人文情懷的,戰爭歲月的等等。上至朝野下至普通百性,從詩詞中可以體會到活生生的氣息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奮鬥史,從詩詞中完全可以回到從前那不為人知的一頁往事,叫人榴蓮往往,記憶憂新,倍感那個時代的熱火朝天和濃厚的時代背景,使人回到那盛唐文化的鼎盛時期,或戰火紛飛的年代,或昇平盛世、安居樂業的祥和時光。品唐詩、宋詞、元曲中可看出,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同時湧現出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典型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和歷史溯源,一個民族,若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是任何外族不可戰勝的。
詩言志,詞言情是歷代文人墨客的口頭禪,每當交友聚會,總會即興對上幾句,給場面增加了氛圍。寫書說評總要引經據典也免不了引用名家家的千古絕唱,獨領風騷上千年。真是經久不衰,意憂未盡。弘揚國璀是當代青少年義不容辭的使命,這就是文化傳承,責任重於泰山,文化傳承的魅力永遠是旁門左道無法替代的。願我們一代代高舉這面旗幟,義無反顧地傳承下去。
-
7 # 平靜不爭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的三座高峰。
先說唐詩。
唐詩主要反映現實生活、抒發個人抱負,抒發個人情感。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
初唐,主要有“初唐四傑”和陳子昂,詩風清新剛勁。
盛唐是唐詩發展的高潮。主要有以“詩佛”王維和孟浩然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和以岑參等人為代表的盛唐邊塞詩派;以“詩仙”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詩風,以“詩聖”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詩風。杜甫的詩被後人稱為“詩史”。
中唐的劉長卿、韋應物、柳宗元等人主要寫山水詩;盧綸等人主要寫邊塞詩。“韓(韓愈)孟(孟郊)詩派”詩風雄傑豪放。“詩鬼”李賀風格激越冷豔險怪。“詩豪”劉禹錫詩風清新明麗、沉鬱蒼涼。主張“詩歌合為事而作”的“詩魔”白居易針砭時弊,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會矛盾。
晚唐李商隱、杜牧的詩憂國憂民,杜牧善於抒情、寫景;李商隱長於寫隱晦纏綿的愛情。皮日休、杜荀鶴、聶夷中的詩作主要反映現實,批判現實。
唐詩的內容和形式,特別是唐人寫詩的創新精神以及浪漫主義詩風和現實主義詩風,都對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
次說宋詞。
宋代貴族詞的代表人物晏殊、歐陽修,詞作側重於反映士大夫階層閒適自得的生活以及流連光景、感傷時序的情懷。市井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詞作多寫都市風光,傳寫坊曲歡愛,抒發羈旅情懷。蘇軾的詞曠達,李清照詞婉約,辛棄疾詞豪放。文天祥、劉克莊、劉辰翁等愛國詞人作品,大聲疾呼、氣薄雲天,奏出了宋詞的最強音。
總之,宋詞除了對離別相思、婚戀生活、冶遊狎邪、歌舞宴樂、都市風情等題材進行了表達之外,還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如春夏秋冬,山川湖泊,風花雪月、鳥獸蟲魚,名勝古蹟。廣泛展現了社會人生,如風土人情、社交友誼、宦遊羈旅、曠放閒適、幽默謔趣;從鄉村風物到宮廷幽秘再到邊塞軍旅,從歷史時空到夢幻天地再到藝術世界,涉及各個文化層面和生活領域。對後世文學,特別是對詩詞曲等詩歌樣式在取材,抒懷等方面有著深遠影響
再說元曲。
元曲是“活潑的民間之物”。包括散曲和元雜劇。
元曲是憤怒的藝術。元曲的主要思想傾向,是和元代社會對立的。元曲的許多作品,表現了元代封建專治的嚴酷現實,切實反映元代社會底層人民的心聲。
元曲中有的作品直斥腐敗當政者;有的作品借諷今,直接揭露最高統治者昏庸殘暴、荒淫無恥;有的懷古詠史,總結歷史興亡教訓;有的直接批判社會的各種邪惡醜習;有的寫人民在黑暗社會的痛苦生活和悲慘遭遇,喊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
總之,元曲題材豐富,思想深摯,藝術精湛,這種高超的境界,對後世文學,特別是戲劇和詩歌的發展,影響巨大。
一個人,如果不讀唐詩、宋詞、元曲,這個人就會“俗”。如果常讀、多讀、熟讀唐詩、宋詞、元曲,這個人就會變得文雅、高雅。唐詩、宋詞、元曲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對人的成長和發展影響巨大。
-
8 # 邦友
唐宋詩詞對我們影響很大,關係密切,很少人不知道幾句唐宋詩詞,因為它們已經深入日常生活了,例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春宵一刻值千金”等,都是唐宋詩詞裡的句子。這些詞句不但寫文章時會用到,講話也會提到,只是常常不知是出自那裡,像後面三個例子就是蘇東坡寫的。
唐宋詩詞為何深入人心,最主要的是文字語言非常簡樸,接近口語(通俗化),以李之儀的《卜算子》為例: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應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是宋代的詞,距今已有九百多年了,但我們至今還好像讀現代作品那麼容易。又如,五代南唐的馮延巳,是李後主的前輩,當過李後主父親的宰相,他的《長命女》寫道: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裡的“乃翁”就象是閩南語中的“恁老爸”,其他基本上也是不需要解釋的。
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用詩寫的,他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詩人,比李之儀晚四百年出生,但今天英華人要讀莎士比亞就一定要詳細註解,例如:英文they的中文意思是“他們”,在16世紀時寫作thy,不查字典還看不出是什麼意思。這是因為英文是拼音文字,很容易隨著時空的不同而音形都變,而中國字是音變字不變,像閩南語的“行”在北京話是“走”的意思,北京話的“走”在閩南語是“跑”,孟子的“五十步笑百步”中就有“過五十步而走”,這個“走”就是“跑”的意思。字的意思雖然有些變化,但字形卻是不變的。
詩經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但有許多詩不需解釋即能懂,像“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首詩中有那個字看不懂?只有“蒹葭”需要解釋是哪種植物。詩經的國風,可能有四分之一的詩不需要怎麼解釋就能讀得懂的。
英國詩人喬叟是英國詩歌的始祖,他用十四世紀的英文寫的詩,到現在英華人能懂的不到一百人,一般英華人要讀現代英文翻譯本。有人說漢字難學,但其實記住以後就不會忘,讀古書也容易讀,這是漢字和拼音文字最大的不同。
下面講到唐宋詩詞的內涵,譬如,蘇軾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首詞傳頌千古,任何人一讀都馬上喜歡,除了文字通俗易懂,還因為內容寫的是一般人非常熟悉的夫妻之情。中國詩詞傳頌最為久遠的,都是這一類和人倫有關係的感情。
中國詩歌的題材,都和人倫之情有關,講的是人與人的關係,譬如愛情。陸游的《沈園》就是一例。 陸游是會稽(紹興)人,他的第一任妻子唐琬是他的表妹,因為兩人感情太好,被早寡的母親給休了,藉口是,唐琬妨礙陸游考進士。本來陸游把她安排在另一個地方,但被母親發現,不得已就真休了,唐琬再嫁別人。有一年他們在沈園重逢,雙方都感嘆萬千,不久唐琬過世。她死後四十年,陸游再次來到沈園,寫下了兩首詩懷念她:
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沈園柳老不吹綿,是說,柳樹老了,不開花了,柳絮不再飄飛了。樹老了,人也老了,快死了,此身行作稽山土,人快要變成會稽山上的一堆土了,還“猶吊遺蹤一泫然”,時間那麼長久了,樹和人都變了,但是,感情還在。寫得多麼感人。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不直接講懷念,但一看就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第二句講池塘漲滿了,其實就是暗示思念之情也滿滿的。第三、四句說,何時(何當)才能回到家裡,坐在西窗剪燭夜談,跟你說今天晚上巴山下雨時我想念你的心情。第四句把第二句的“巴山夜雨”重覆講了,有一種一唱三嘆、纏綿不休的感覺。
晏幾道的《鷓鴣天》是懷念年輕情人的詞:
翠袖般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當年有個翠袖,即一個年輕女子,她殷勤捧著玉鍾(大酒杯)勸我酒,我為此拚了命喝到滿臉通紅。而她也盡心盡力,“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人過了一個難以忘懷的晚上。然後,就“從別後,憶相逢”,好幾次都夢到。你看這寫得多好。像陸游的詩、晏幾道的詞,寫情都寫得深入人心,容易為人所接受。寫友情的詩詞也很多,像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及《聞王昌齡左降龍標遙有此寄》就是有名的例子。
我們可以把中國文學跟西洋文學做個簡單的比較。中國文學的物件是人間,西洋是天堂或地獄,神或撒旦。例如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就寫人的貪慾,馬克白在妻子的慫恿下殺了國王,取而代之,兩人從此備受良心折磨,直到死亡。巴爾扎克的《歐琴妮·葛朗臺》講的是19世紀的歐洲,守財奴的父親老葛朗臺,因為唯一的女兒把私房錢私底下給了情人,把她關了起來,幾呼把她餓死。而她的情人,後來也為了另一個女人的嫁妝,背叛了她。整本書就講父親和情人的貪慾,毀掉了歐琴妮的一生。像莎士比亞和巴爾札克這樣,把人心寫得這麼壞,這麼驚心動魄,中國文學是很難找得到的。
中國也有壞人,但一般不會寫,因為壞人有什麼好寫的?聖人也是,像文天祥是一個文弱書生,但他是一個象徵人物,所以忽必略一直希望他投降,但都被拒絕而求一死,而忽必略也不敢放他走,因為文天祥一走,就能聚集一股勢力反抗元軍,最後還是讓文天祥死了;孔子呢?因為一本論語而奠定了聖人的地位。所以,中國文學不太寫聖人,只寫一般的悲歡,也不特別寫崇高或邪惡。
年輕時,我會覺得中國文學很平淡,現在老了反而可以接受;中國文學也可以說是中老年人的文學,各位看李白、陸游的詩詞,留下來的都是三四十歲以後寫的。
華人的審美觀(美感)和西方人不同,中國文化的特色是,表面上看起來平凡、平淡,沒有特色,但因為是建築在大多數人的感覺上,結果卻顯得意味深長,耐人咀嚼。
詩詞可以訓練語言的感覺和語調,可以磨練出對文字的敏感度,還有雅俗共賞及聽覺的感受,像杜甫《贈衛八處士》(八是堂兄弟排下來的大排行,處士是指沒做官的人),讀起來就很有味道,很有韻律感: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這首詩的文字基本上也是淺白易懂的,但一方面有韻律感,一方面寫人的感情既平凡、又有深情,很多人很喜歡,這就是唐宋詩詞的美感特質。
-
9 # 張春龍
唐詩宋詞元曲總體上表達了對社會的悲憫,對山河的讚美,對親人朋友的思戀,對下層民眾的同情等方面,從而影響著詩詞曲賦的走向,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影響著當今與未來文化。
-
10 # 阿蠻教你寫作文
每一代都有一代的文學,這是王國維先生做過的精彩論斷。具體到中國的文學史上,唐代,就是唐詩;宋代是宋詞,元代是元曲,明清是小說。這個觀點需要做個補充,之所以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拎出來單獨說,是因為相比起其他藝術形式,它們更加的突出,取得的成績更大,並不是說這個朝代只有一種藝術形式。這點需要注意。
一、唐詩表達了什麼?唐詩繼承漢魏民歌、樂府傳統,同時又擴充套件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
它的風格,主要有些田園山水的,寫邊塞風光的,還有像李白這樣的浪漫主義和杜甫這樣的現實注意詩人作品,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按時間來劃分的話,則有初唐詩,盛唐詩和中晚唐詩歌。
唐詩把中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二、宋詞表達了什麼?宋詞開始於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它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它可以按很多方面來區分。比如,按長短分,可以分為小令和中調。按詞牌分,可以分為數量龐大的內容。按音樂分,可以分為令、引、慢等等。
宋詞主要分為兩大流派,一個是豪放派,像蘇軾,辛棄疾這些人都屬於豪放派;另一個是婉約派,像李清照,柳永等都是婉約派。豪放派的詞,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婉約派呢,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
三、元曲表達了什麼?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一般來說,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但也有相同之處。兩者都採用北曲為演唱形式。
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出現的額一種文學樣式。它有著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另一方面,元曲有極為奪目的戰鬥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最有名的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代表作像《竇娥冤》,《天淨沙·秋思》等等。
-
11 # 銀老頭54
唐詩宋詞元曲表達了什麼?有哪些影響!中國文化淵源流長,浩如煙海。唐詩、宋詞、元曲就是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到一個特定的時代,發展成盛期高峰的特定文種的代表。即唐代的詩歌,宋代的詞,元代的戲曲。國學大師王國維一句話做了總結,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文學也,而後世莫能及焉也。也就是唐詩、宋詞、元曲,代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也是中華文明文化燦爛歷史中最瑰麗的代表和華章;更是奉為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有著自唐以來到至今而無可撼動的文化地位而備受推崇。無論是偉人英雄、帝王將相、達官貴族、寒窗學子、平民百姓、志士成人,均能歌以詠志、誦讀怡興、習以終身。唐詩宋詞的習域和流傳較為廣泛,元曲主要在戲曲界流傳而立身於文史。唐詩宋詞能在唐宋時期發展到盛世高峰而立於文學藝朮的不朽地位位,主要是全面繼承和極大地提高發展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流傳和水平,它有著數最多、篇幅多、名人多、名篇多、流派多、格式多、取材廣、汲及面廣、易讀易記、膾灸人口、男女老少皆誼等鮮明的特點,故稱為雙絕。元曲是古代詩歌最後的輝煌,代表作者有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等。特別是關漢卿,不僅是梨園領袖,而且集寫、編、導、改一身。他塑造的人物,上至皇帝、朝廷命官、大家閨秀,下至賣身奴婢、風塵青樓女、老嫗少女,以及文人學者、名臣大儒、英雄烈士等,都形神畢肖。他不僅是元雜劇的創始人,也是南北曲合流的帶頭人。因此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三個歷史時段的文化藝朮的高峰,是中華文化歷史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支桂。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對中華文化產生深厚而持久永恆的影響,而且作為漢學也對世界文化造成極大的衝擊和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樹立了漢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
12 # 汘越甲besos
首先,唐詩宋詞元曲,是三個不同時代三種文體,是作者透過詩詞曲,反映政治,社會,生活,思想,情感和抱負等。其次,唐詩宋詞元曲中,唐詩從形式上講究調聲、隸事和內容上沿襲宮體,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纏綿婉轉,或英雄氣概,或兒女情長;宋詞一種既能合樂而唱又能講求格律的新體詩.它包括有燕樂,民歌,近體詩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樂性,韻律美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的文字新形式,與詩有著密切的聯絡;元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藝術色彩都較多較濃。從影響上說,唐詩堪稱詩中之冠,是最精粹的語言藝術。宋詞源於唐,盛於宋,是詞中精典。元曲,意境廣闊,內容新穎、豐富,形式靈活、自由,而元曲最貼近生活,是曲類文體的典範。
-
13 # 錦繡三月春
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是華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揣摩出來的智慧文化,熱情謳歌了不同朝代人的精神面貌、生活狀況、自然景觀、時代氣息,有寫田園生活的、名山大川的、抒發情感的、人文情懷的,戰爭歲月的等等。上至朝野下至普通百性,從詩詞中可以體會到活生生的氣息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奮鬥史,從詩詞中完全可以回到從前那不為人知的一頁往事,叫人榴蓮往往,記憶憂新,倍感那個時代的熱火朝天和濃厚的時代背景,使人回到那盛唐文化的鼎盛時期,或戰火紛飛的年代,或昇平盛世、安居樂業的祥和時光。品唐詩、宋詞、元曲中可看出,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同時湧現出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典型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和歷史溯源,一個民族,若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是任何外族不可戰勝的。
詩言志,詞言情是歷代文人墨客的口頭禪,每當交友聚會,總會即興對上幾句,給場面增加了氛圍。寫書說評總要引經據典也免不了引用名家家的千古絕唱,獨領風騷上千年。真是經久不衰,意憂未盡。弘揚國璀是當代青少年義不容辭的使命,這就是文化傳承,責任重於泰山,文化傳承的魅力永遠是旁門左道無法替代的。願我們一代代高舉這面旗幟,義無反顧地傳承下去。
-
14 # 平靜不爭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的三座高峰。
先說唐詩。
唐詩主要反映現實生活、抒發個人抱負,抒發個人情感。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
初唐,主要有“初唐四傑”和陳子昂,詩風清新剛勁。
盛唐是唐詩發展的高潮。主要有以“詩佛”王維和孟浩然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和以岑參等人為代表的盛唐邊塞詩派;以“詩仙”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詩風,以“詩聖”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詩風。杜甫的詩被後人稱為“詩史”。
中唐的劉長卿、韋應物、柳宗元等人主要寫山水詩;盧綸等人主要寫邊塞詩。“韓(韓愈)孟(孟郊)詩派”詩風雄傑豪放。“詩鬼”李賀風格激越冷豔險怪。“詩豪”劉禹錫詩風清新明麗、沉鬱蒼涼。主張“詩歌合為事而作”的“詩魔”白居易針砭時弊,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會矛盾。
晚唐李商隱、杜牧的詩憂國憂民,杜牧善於抒情、寫景;李商隱長於寫隱晦纏綿的愛情。皮日休、杜荀鶴、聶夷中的詩作主要反映現實,批判現實。
唐詩的內容和形式,特別是唐人寫詩的創新精神以及浪漫主義詩風和現實主義詩風,都對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
次說宋詞。
宋代貴族詞的代表人物晏殊、歐陽修,詞作側重於反映士大夫階層閒適自得的生活以及流連光景、感傷時序的情懷。市井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詞作多寫都市風光,傳寫坊曲歡愛,抒發羈旅情懷。蘇軾的詞曠達,李清照詞婉約,辛棄疾詞豪放。文天祥、劉克莊、劉辰翁等愛國詞人作品,大聲疾呼、氣薄雲天,奏出了宋詞的最強音。
總之,宋詞除了對離別相思、婚戀生活、冶遊狎邪、歌舞宴樂、都市風情等題材進行了表達之外,還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如春夏秋冬,山川湖泊,風花雪月、鳥獸蟲魚,名勝古蹟。廣泛展現了社會人生,如風土人情、社交友誼、宦遊羈旅、曠放閒適、幽默謔趣;從鄉村風物到宮廷幽秘再到邊塞軍旅,從歷史時空到夢幻天地再到藝術世界,涉及各個文化層面和生活領域。對後世文學,特別是對詩詞曲等詩歌樣式在取材,抒懷等方面有著深遠影響
再說元曲。
元曲是“活潑的民間之物”。包括散曲和元雜劇。
元曲是憤怒的藝術。元曲的主要思想傾向,是和元代社會對立的。元曲的許多作品,表現了元代封建專治的嚴酷現實,切實反映元代社會底層人民的心聲。
元曲中有的作品直斥腐敗當政者;有的作品借諷今,直接揭露最高統治者昏庸殘暴、荒淫無恥;有的懷古詠史,總結歷史興亡教訓;有的直接批判社會的各種邪惡醜習;有的寫人民在黑暗社會的痛苦生活和悲慘遭遇,喊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
總之,元曲題材豐富,思想深摯,藝術精湛,這種高超的境界,對後世文學,特別是戲劇和詩歌的發展,影響巨大。
一個人,如果不讀唐詩、宋詞、元曲,這個人就會“俗”。如果常讀、多讀、熟讀唐詩、宋詞、元曲,這個人就會變得文雅、高雅。唐詩、宋詞、元曲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對人的成長和發展影響巨大。
回覆列表
唐宋詩詞對我們影響很大,關係密切,很少人不知道幾句唐宋詩詞,因為它們已經深入日常生活了,例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春宵一刻值千金”等,都是唐宋詩詞裡的句子。這些詞句不但寫文章時會用到,講話也會提到,只是常常不知是出自那裡,像後面三個例子就是蘇東坡寫的。
唐宋詩詞為何深入人心,最主要的是文字語言非常簡樸,接近口語(通俗化),以李之儀的《卜算子》為例: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應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是宋代的詞,距今已有九百多年了,但我們至今還好像讀現代作品那麼容易。又如,五代南唐的馮延巳,是李後主的前輩,當過李後主父親的宰相,他的《長命女》寫道: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裡的“乃翁”就象是閩南語中的“恁老爸”,其他基本上也是不需要解釋的。
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用詩寫的,他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詩人,比李之儀晚四百年出生,但今天英華人要讀莎士比亞就一定要詳細註解,例如:英文they的中文意思是“他們”,在16世紀時寫作thy,不查字典還看不出是什麼意思。這是因為英文是拼音文字,很容易隨著時空的不同而音形都變,而中國字是音變字不變,像閩南語的“行”在北京話是“走”的意思,北京話的“走”在閩南語是“跑”,孟子的“五十步笑百步”中就有“過五十步而走”,這個“走”就是“跑”的意思。字的意思雖然有些變化,但字形卻是不變的。
詩經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但有許多詩不需解釋即能懂,像“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首詩中有那個字看不懂?只有“蒹葭”需要解釋是哪種植物。詩經的國風,可能有四分之一的詩不需要怎麼解釋就能讀得懂的。
英國詩人喬叟是英國詩歌的始祖,他用十四世紀的英文寫的詩,到現在英華人能懂的不到一百人,一般英華人要讀現代英文翻譯本。有人說漢字難學,但其實記住以後就不會忘,讀古書也容易讀,這是漢字和拼音文字最大的不同。
下面講到唐宋詩詞的內涵,譬如,蘇軾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首詞傳頌千古,任何人一讀都馬上喜歡,除了文字通俗易懂,還因為內容寫的是一般人非常熟悉的夫妻之情。中國詩詞傳頌最為久遠的,都是這一類和人倫有關係的感情。
中國詩歌的題材,都和人倫之情有關,講的是人與人的關係,譬如愛情。陸游的《沈園》就是一例。 陸游是會稽(紹興)人,他的第一任妻子唐琬是他的表妹,因為兩人感情太好,被早寡的母親給休了,藉口是,唐琬妨礙陸游考進士。本來陸游把她安排在另一個地方,但被母親發現,不得已就真休了,唐琬再嫁別人。有一年他們在沈園重逢,雙方都感嘆萬千,不久唐琬過世。她死後四十年,陸游再次來到沈園,寫下了兩首詩懷念她:
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沈園柳老不吹綿,是說,柳樹老了,不開花了,柳絮不再飄飛了。樹老了,人也老了,快死了,此身行作稽山土,人快要變成會稽山上的一堆土了,還“猶吊遺蹤一泫然”,時間那麼長久了,樹和人都變了,但是,感情還在。寫得多麼感人。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不直接講懷念,但一看就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第二句講池塘漲滿了,其實就是暗示思念之情也滿滿的。第三、四句說,何時(何當)才能回到家裡,坐在西窗剪燭夜談,跟你說今天晚上巴山下雨時我想念你的心情。第四句把第二句的“巴山夜雨”重覆講了,有一種一唱三嘆、纏綿不休的感覺。
晏幾道的《鷓鴣天》是懷念年輕情人的詞:
翠袖般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當年有個翠袖,即一個年輕女子,她殷勤捧著玉鍾(大酒杯)勸我酒,我為此拚了命喝到滿臉通紅。而她也盡心盡力,“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人過了一個難以忘懷的晚上。然後,就“從別後,憶相逢”,好幾次都夢到。你看這寫得多好。像陸游的詩、晏幾道的詞,寫情都寫得深入人心,容易為人所接受。寫友情的詩詞也很多,像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及《聞王昌齡左降龍標遙有此寄》就是有名的例子。
我們可以把中國文學跟西洋文學做個簡單的比較。中國文學的物件是人間,西洋是天堂或地獄,神或撒旦。例如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就寫人的貪慾,馬克白在妻子的慫恿下殺了國王,取而代之,兩人從此備受良心折磨,直到死亡。巴爾扎克的《歐琴妮·葛朗臺》講的是19世紀的歐洲,守財奴的父親老葛朗臺,因為唯一的女兒把私房錢私底下給了情人,把她關了起來,幾呼把她餓死。而她的情人,後來也為了另一個女人的嫁妝,背叛了她。整本書就講父親和情人的貪慾,毀掉了歐琴妮的一生。像莎士比亞和巴爾札克這樣,把人心寫得這麼壞,這麼驚心動魄,中國文學是很難找得到的。
中國也有壞人,但一般不會寫,因為壞人有什麼好寫的?聖人也是,像文天祥是一個文弱書生,但他是一個象徵人物,所以忽必略一直希望他投降,但都被拒絕而求一死,而忽必略也不敢放他走,因為文天祥一走,就能聚集一股勢力反抗元軍,最後還是讓文天祥死了;孔子呢?因為一本論語而奠定了聖人的地位。所以,中國文學不太寫聖人,只寫一般的悲歡,也不特別寫崇高或邪惡。
年輕時,我會覺得中國文學很平淡,現在老了反而可以接受;中國文學也可以說是中老年人的文學,各位看李白、陸游的詩詞,留下來的都是三四十歲以後寫的。
華人的審美觀(美感)和西方人不同,中國文化的特色是,表面上看起來平凡、平淡,沒有特色,但因為是建築在大多數人的感覺上,結果卻顯得意味深長,耐人咀嚼。
詩詞可以訓練語言的感覺和語調,可以磨練出對文字的敏感度,還有雅俗共賞及聽覺的感受,像杜甫《贈衛八處士》(八是堂兄弟排下來的大排行,處士是指沒做官的人),讀起來就很有味道,很有韻律感: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這首詩的文字基本上也是淺白易懂的,但一方面有韻律感,一方面寫人的感情既平凡、又有深情,很多人很喜歡,這就是唐宋詩詞的美感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