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來賞史
-
2 # 鴻涵先生
清朝是中國封建歷史程序中最後一個王朝,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而清朝是中國幾千年來傳統社會在全球一體化時代大潮下發生轉型最明顯的一個朝代。這個王朝所呈現的一些變化或多或少的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根據您提出的“最爛的時代”貪官多、軍隊差、百姓民不聊生的問題,我給您作如下解答,我覺著這些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一點,清朝的政治體制出現了問題,清王朝的官場腐敗現象是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
清朝官場是中國幾千年來腐敗政治的集大成者,這個官場充斥了太多的骯髒、腐敗、卑鄙、齷齪與爭鬥。這裡是中國社會潛規則表現最暴露的一塊地方,人性的貪婪與陰暗在此一覽無餘。先來清朝做官的幾大途徑:
一、科舉
二、候補
三、軍功
四、拜乾親或者拜老師
這幾大途徑都是有空子可鑽的,比如科舉,作弊之風盛彌,候補,有錢就可以當官,認乾爹不是現在社會就有的,在清朝就已經有了,那時候的大部分官員當官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千里做官只為財非常到位的詮釋出這件事。因為中國是以文官治國為主的社會,所以自上而下的官場風氣都是如此,貪官比比皆是,沒有人去真心實意的為國家為百姓做事情,所以才有這種情況的發生。
-
3 # 耗子尾汁好滋味
如果說清朝爛,真的不能不提到乾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乾隆任期內出現的貪官之多,貪汙數字之大,都是前無古人的。而出現這種情況,乾隆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你就說作為一個皇帝,在古代那會兒可以說是一國之主吧,天下什麼不是他的?
但這位爺呢?他真的很喜歡撈錢。
清朝時,戶部的銀兩收歸國庫, 乾隆不能挪用,皇家的開支由內務府來支撐,但是內務府創收能力有限啊,乾隆就開始大肆收受貢品。
但是他還是覺得錢不夠花,到哪兒去挖呢?
這個時候,和珅出現了。
這倆人在挖錢這方面真是猶如榫頭配卯子,一個出頭一個收錢。
果不其然,在和珅擔任內務府總管之後不到一年,內務府扭虧為盈了!
和珅是怎麼做到的呢?舉個例子:
為了滿足乾隆的需求,和珅合法化了議罪銀製度。
天才的創造!
議罪銀是啥?
就是一個大臣犯了罪,甭管是什麼罪,拿相應的錢來就可以罰輕一點。
你比如說本來流放5年,現在可能就2年完事兒。
但議罪銀的起點很高啊,一上來就是萬兩白銀起。
你說當官的透過正常渠道有那麼多錢嗎?
一定不能夠啊!那可不得從百姓身上刮下來嘛!
乾隆肯定也能想到啊,但是他就是默默的接受了。
這下朝野的碩鼠們可高興壞了,才萬兩銀子,百姓那麼多呢,羊毛薅都薅不完吶!美滋滋!
這麼一來,貪汙就相當於是公開的秘密了。你大皇帝不也收錢嘛,我做臣子的也得有樣學樣,不能落下。於是貪腐案烏拉拉的來了。
其中一個案子叫王亶望案。
王亶望原是甘肅布政使,想搞點兒錢,就上奏說甘肅不下雨,真的“幹”了,請准奏在當地發起賑災。皇帝很看重賑災的事兒,就允了。
王亶望成了賑災主事,他規定捐50兩白銀就可以獲得監生的資格。
這可太便宜了!
於是三年就賑得了600萬兩白銀!
什麼概念呢?甘肅一年的財政收入就80萬兩,這可賑災賑的溢位來了。
但是這麼多錢怎麼欺上瞞下呢?
一個人不可能啊,當然得有人配合。
於是整個甘肅省102名官員全都打配合。
大官吃大錢,小官報假災,撈小錢。還做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假賬。
屁股擦完了,王亶望就上書邀功了,然後?
升官浙江巡撫,美滋滋。
直到乾隆四十五年,皇帝第五次南巡,路過浙江說要修海塘,造福百姓。王亶望一次性捐出50萬兩白銀(一次性!!!),這才露出馬腳。
這事兒完了嗎?
沒呢。還得抄家,結果抄家還又抄出一樁貪腐案!
當時在王家搜出六百多箱珍寶,乾隆拿來一看,怎麼這麼劣質啊?不應該啊。
結果一查,發現抄家的東西,被人掉包了!
這是當著乾隆的面兒搶他的錢啊。
乾隆忍不了,派阿貴和浙江巡撫一起查。
結果查出來就是浙江巡撫本撫乾的。
可以寫進人類迷惑行為合集了。
就這麼荒唐的超大型貪汙案,在乾隆朝只是其中一件,還有另外五起貪汙大案,稱為乾隆朝六大貪汙案。查一個,帶一窩;犯一案,牽一串兒。
發生了這麼多令人咋舌的事兒,乾隆皇帝反省了嗎?
沒有。
他沒有上升到制度上考慮,或者說也不想想,認為每個案件都是孤案,我處理了不就行了?
簡直雷厲風行!棒呆!
可以說晚年的乾隆帝,成了一個權力洞穴的洞穴人,只能聽見好的,不能聽見壞的,偶有真實的聲音傳來,他也會嗤之以鼻,恍若未聞。
所以乾隆一直沉浸在皇帝新衣式的歌功頌德中,大家都說:
“千古盛世啊!千古一帝啊!”
但是有一個老實人實在憋不住了,他在一片虛假彩虹屁中弱弱的說了一句:
“並不啊!”
然後受到了乾隆和擁躉激烈的人身攻擊。
這個人叫尹壯圖。
他堅挺住了,對乾隆說:
“不信我們打個賭!您去民間暗中看看,真的不行啦!”
乾隆皇帝覺得太沒面子了,只好答應他,跟他賭了一場。
不過他是讓人大張旗鼓的訪,那麼底下人誰還不知道上頭的意思呢?假賬什麼的早早備下了!尹壯圖必輸無疑啊!
只能說這場君臣豪賭,賭桌和賭注都是乾隆給的,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尹壯圖還能說什麼呢?
這回他清楚了,世道荒唐,藥石無醫。既然如此,我就不陪諸位演戲咯,我先撤了,保命要緊。
於是他上奏與皇帝說:事實證明,我錯了,是我道聽途說,是我腦子不好,是我無理取鬧!我對朝廷的判斷完全錯誤!懇請回京治罪!
這份奏摺完全迎合了皇帝的虛榮心,“事實證明朕就是對的,尹壯圖就是為了碰瓷,然後趁機走紅!罪大惡極!”
然後又怕吃瓜群眾不信這套說辭,又命人拼命挖尹壯圖的黑料,發現他還有一位70歲老母在雲南呢!
“此人不孝!無君又無親,是人??”
但最後乾隆又沒殺尹壯圖,留下他在京繼續當官。
這一頓操作下來,乾隆就是——
愛新覺羅·真·寬以御下·不計前嫌·完全正確·弘曆!
尹壯圖:
只能配合表演,先表明感激,然後說要回家盡孝,然後麻溜帶著鋪蓋捲兒回家了。
大清藥丸,先行告辭!君臣豪賭就這樣結束了。
這也是乾隆最後一次解開敗絮表面的機會,但他無視了。
然後大清這艘船,在滿朝文武的歌功頌德中,在底層百姓的沉痛嘆息中,在歐美列強的飛速前行中,歡呼著、雀躍著,轉向了冰山,無力迴天。
而乾隆呢?他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幻境中,幻想著大清萬萬年,看著虛浮的煙花,笑著說著,絲毫不知毀滅
-
4 # 飲馬長歌
我認為提問之人提問不科學!什麼是“最爛的朝代”?哪個朝代到後期不出現名不聊生、軍隊戰鬥力下降的情況?清朝前期奠定了中國疆域版圖,也出現了康乾盛世;後期落後於世界潮流,被西方列強侵略。評價一個朝代不能一概而論,要一分為二,不要動不動就“最爛的朝代”。在博人眼球的同時不要暴露你的無知。
-
5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清朝為何稱為“最爛的王朝”,貪官汙吏多,軍隊紀律差,民不聊生?
1.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徵,我們推崇漢唐宋明,因為漢唐時代領先了當時世界上水平,文化繁榮,經濟發達,軍事實力強硬。提起清朝,中國落後世界百年,正是從清朝開始的,“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時常在耳邊想起,不想捱打,就要不斷學習進步。
2.清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女真族統一華夏的一個朝代,它有它的侷限性。滿清剛入關,兵力只有十幾萬,入主北京,並不代表天下就是它的,清朝統治者為了順利得到天下,出了好多高壓政策,著名的“剃髮政策(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血洗事件,這些受到漢人的強烈反抗,不得不說,統治者為了統治,什麼殘忍血腥的手段都使得出來。
3.在康雍乾三朝,雖然天下穩定了,老百姓的生活依舊不如意,經常吃不飽肚子,康熙六次南巡,早已經把國庫都掏空了,在黃河發大水,黃河下游澤國千里,災民遍地的時候,國庫竟然沒錢去買糧去賑災,最後還是去江南富裕的地方找官員去籌款賑災,康熙盛世聽起來是多麼的可笑。在這祖孫三代,大興文字獄,壓迫文人,只要是評論時政,就會被連坐,下大獄,搞得人心惶惶。
4.貪官曆朝歷代都有,但能上榜的要數乾隆時期的和珅了,和珅大家都熟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的財富相當於當時政府十年的財政收入,很嚇人的,這個貪官的錢哪裡來的,大多數從民間的收刮的,也有下級孝盡的,總之從官員腐敗,可以看出民不聊生。
5乾隆時期的閉關鎖國,斷絕了與國際的交流,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活在自己天朝為大的美夢當中,這樣能進步嗎?能不落後嗎?在此時,國外發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國家正在享受著工業和技術發達的紅利,迅速壯大起來。
6.在公元1840年前後,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的船堅炮利,轟開了腐朽的清王朝的大門,在落後的態勢下,清政府為了自己的統治,除了割地就是賠款。
7.清政府的軍隊實力可以從太平天國運動看出來,當時清政府的八旗子弟兵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早已沒有當初馬上奪天下的實力了,軍隊紀律渙散,毫無實力可言。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靠的是漢人地方武裝團練。
8.從1840到1901到,在不到半個世紀,大量領土被列強瓜分(臺灣被日本佔領,香港被英國佔領,澳門陪葡萄牙佔領,山東青島被俄羅斯和日本共同佔領等等)賠償了不計其數的白銀,清政府沒錢,只能從民間老百姓身上去徵收,老百姓苦不堪言,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
6 # 金十七讀歷史
清朝之所以給人以“爛”的形象,主要是由於清朝最後的70年,太不光彩了。在西方侵略面前,屢戰屢敗,喪權辱國。這段歷史在中學歷史課本上是重點中的重點,不平等條約的內容,上過中學的都知道一點。更加劇了它在人們心中“爛”的形象,簡直是“最爛”!
把眼光放長一點,看看清朝整個269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在很長的時間裡,清朝是一個鼎盛繁榮的王朝。那麼,到底該如何評價清朝,它到底爛不爛呢?金十七慢慢為您道來。
一、清朝的貢獻
評價一個王朝,我們要先確定標準。我認為,評價一個王朝有四個維度:政治上是否清明,經濟上有沒有得到發展,在民族統一問題上做得如何,有沒有對後世起到積極影響的制度創新。
下面,我們就逐條來看清朝。
1、清朝的政治。首先,清朝最高統治者的平均素質在歷代王朝中,是較高的。清朝前期的皇帝從黃,從皇太極到乾隆,多是雄才大略之主。只有順治皇帝稍微有所欠缺,但是其執政不久,影響不大。他做得影響最大的決定,就是選擇了康熙做繼承人。所以,他仍然是中等以上的皇帝。後期的皇帝,從嘉慶只宣統,稍顯平庸。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絕不是歷史上那種典型的昏君、暴君。像任用奸人,荒嬉政事,殘暴害民,這些壞皇帝的標配,在他們身上是找不到的。他們只是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正如你我大多數人一樣,他們的主觀意願,還是想做個好皇帝的。
(康熙帝)
其次,在清朝,沒有外戚宦官專權,不像漢朝和唐朝;沒有文官結黨,至少不像唐朝和明朝,由於文官結黨,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
2、清朝在社會經濟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康乾盛世,長達13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盛世,社會經濟總量,長期居於世界第一,知道鴉片戰爭爆發的1840年,中國的GDP總量仍然佔據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口從清初的不足一億,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三億。江南各地工商業發達,各具特色的小城鎮鱗次櫛比,舟楫往來絡繹不絕。湖廣雲貴地區,也得到較充足的開發,農業獲得巨大發展。
3、在維護民族統一的問題上,清朝是歷代王朝做得最成功的。清朝皇帝,不僅是漢人的皇帝,還是滿洲和蒙古的大汗,是西藏的活佛。清朝用成功的民族政策將漢、滿、蒙、回、藏等民族緊緊捏合成一個整體,中華民族在清朝才算是真正成為一個政治上的整體。清帝在退位詔書中,明確將漢、滿、蒙、回、藏的統治權交給中華民國。可以說,清朝奠定了今天中國疆域的基礎。
4、制度創新方面,清朝的貢獻可能比不上秦朝和隋唐,但是仍然有可取之處。民族管理制度,例如,關於產生達賴和班禪的一系列制度,在清末創制的鐵路、電報系統,都為中國的發展和統一作出了貢獻。
二、如何看待清末的沉淪。關於清末70年遭受侵略的歷史,是我們中國與西方碰撞的必然結果,是古老的中國走入近代的必須付出的代價。換一批統治者,不見得能做得更好。
我們這個民族走到1840年的時候,走了近5000年了。她帶著5000年的榮耀走來,也帶著沉重包袱。在歷史轉折路口,不可能一下子甩掉包袱,華麗轉身。所以,清末70年的歷史,清朝統治者當然要負有一定責任,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講,這責任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這段時間的失敗和屈辱,當然是清朝的,同樣,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走上覆興的道路,才有資格走上覆興的道路!
回覆列表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帝國的命運與近代中國緊緊的捆綁在了一起。
有人說他是繁盛的王朝——擁有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有世界經濟最高的GDP,同時也讓華人口達到4億之最,為這個人口大國的發展奠定了根基。
也有人說他是最黑暗的朝代——乾隆年間大興的文字獄,276年對漢人的無盡碾壓,以及延續百年的閉關鎖國。
無論如何,不能說它完全沒有貢獻。但總體而言,這個異族王朝為這個5000年文明帶來的羞辱永遠不能被人忘卻。
清軍可以有多“菜”?
1840年,英國一顆炮彈落在廣州珠江口岸,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大清與西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正式開始。
僅僅兩年後,清朝20萬人組成的軍隊便在英國1.9萬人組成的軍隊中慘敗。戰後統計:清軍傷亡人數共計2萬餘人,英軍只有69人。
直到20年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依然以69名死亡人數碾壓清軍,大獲全勝。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說,英國當時已經進入工業化國家,武器裝備遠勝於清朝,即使清軍取得這樣的戰果也是毫無意外。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看看同時期英國侵略其他國家時的戰況:
1825年英緬戰爭:英軍死亡人數15000餘人。
1839年第一次英阿(阿富汗)戰爭:英軍死亡人數4500人。
1856年英波(波斯)戰爭:英軍死亡人數1500人。
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英軍死亡人數11000餘人。
……
19世紀英國對世界各國發動過無數場戰爭,但損失最小,最容易攻破的無疑是“最偉大的清帝國”了!
議罪銀製度下的腐敗王朝
說完近代,我們再來看看早年的清王朝是什麼情形。
作為清王朝的“終結者”——乾隆皇帝,那可真稱的上是一位“明君”。
他在和珅的建議下,首次開創“議罪銀”制度,使得他統治下的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貪官最多的朝代。
議罪銀製度,簡單來說就是官員犯錯,以罰款的方式進行處罰。這樣的制度最早被稱為“罰俸”,罰款所得銀兩均交由戶部處理。但議罪銀的實施無疑開創了先河——它要求罰款數額起步為1萬兩,罰款所得均交由內務府,落得皇帝的私人金庫。
作為一個一品官員年薪僅有300兩白銀的朝代,1萬兩的罰款簡直是要了他們的老命啊!
於是他們所能做的只有進行層層剝削,最後能把重擔壓在百姓身上。
除此之外,清王朝還是將“買官制度”應用到極致的王朝。
清王朝創下的“買官之最”
“捐納制度”也就是所謂的買官制度,其實自古就已有之。因為國家經常面臨打仗、旱澇等問題,亟需資金進行週轉,於是便向民間商人進行籌款,並允諾其子嗣可以在當朝為官。
這樣的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有開放,但沒有哪朝哪代像清王朝這樣肆意妄為。一組資料足以說明一切:“最初捐官的比例從康熙二十九年的22.4%逐年上漲,到了同治十年漲至51.2%,光緒六年達到了79.4%”。
也就是說朝廷中的大小官員到了光緒年間,僅有21%是透過科舉等正規渠道選拔出的。
這種直接抹殺寒窗士子希望的手段,這種直接將底層階級葬送懸崖的“妙招”,也只有清朝這幫統治者可以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