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墨墨得天星

    我覺得都在自己,其他都是次要的,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假如是富二代,那就不用說了,個個方便條件都有,誰也比不了

  • 2 # 已不年輕

    成熟的人不會一直以原生家庭的這個因素去作為他進行下一步的絆腳石或者藉口,原生家庭是客觀存在,但已經無法改變,而目前處於現實是此刻需要面對的,面對問題成熟的人會想盡辦法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沉浸於過去而悲觀意淫:假如,如果,除非……現實沒有如果,只能直面苦難而前進.

  • 3 # 本溪華圖

    美國影星及作家莎莉夢蓮曾說,我這半生的獨立與成就,往往在回家與父母一頓感恩節的火雞晚餐中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姜文,這個中國最有個性的演員兼導演,滿臉都是大寫的牛X,功成名就,手捧無數獎項、頭頂耀眼光環的男人,竟然說:“我平常是個很不自信的人。我考上中戲她(媽媽)也不高興,我買了房她也不願意住,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有時候我覺得生活沒招,才拍電影假造一生活,我回到現實,面對的是十幾歲一樣的困境。”作為頂級動畫巨匠,宮崎駿溫暖治癒了全世界。卻唯獨漏了他的兒子——宮崎吾朗。年幼的吾朗繼承了父母的繪畫天賦,並夢想能成為父親那樣棒的動畫導演。宮崎駿認為動畫行業辛苦,不希望兒子從事動畫,同時,他認為兒子沒有動畫天分,極度看不起兒子的作品。在兒子吾郎得作品釋出會上,宮崎駿現場毫不留情批評影片,吾朗不得不在尷尬氣氛中,公開謝罪。一次訪談中,宮崎吾朗甚至評價宮崎駿是個0分的父親。怪不得家庭治療大師韋特格說,這世上並無獨立的人,我們人人都像電腦一樣,被自己出生的家庭編好了程式,然後按鈕強行。即使那些從外在看已經取得卓越成就得人士,內心卻始終有一處是虛的,飛得越高越不踏實。除了這些名人之外,在現實的諮詢和職場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原生家庭對人們在職場發展的牽絆。漂亮女生小A有很好的學歷背景,大學畢業之後4年內連續換了5個單位,每一次都是因為出色的個人能力和表達,能夠拿到自己想要的offer,但是一個工作幹了到不了一年就會因為某些與領導的意見不合,大吵一架,一怒之下提出辭職而告終。幾年下來她在第五次辭職之後,一方面她很是感慨自己為什麼很有才華,但總是遇人不淑。另一方面,她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充滿了的困惑,覺得自己幾年下來什麼積累和收穫都沒有,同時也對下一次求職是否還會很快離職的產生了擔憂。在諮詢中,當我問了小A兩個問題。為什麼遇到的老闆各個都有問題,還是這個問題也需要從自己身上去找找?意見不合大吵一架一怒之下就走掉,這個模式會讓你想起跟家裡誰的相處方式一樣?小A楞了一下,眼淚就奪眶而出。用她自己的話說,跟爸爸的相處很難超過三天,兩個人必定會以大吵一架,自己離家出走作為結束。而我的另一個朋友全家都是在工商金融界,恰巧朋友的成績非常出色,高考拿到了該地區的狀元,所以家長理所應當地選擇了國內最好大學的金融財務工作,並且在畢業後,按照父母意願從事了金融財務工作。但是她跟我說過,我覺得自己當年考了狀元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懲罰,我每天工作都感覺自己是在行屍走肉。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獨自找自己喜歡得媒體文字類工作。父母死活都不同意。而在另一次為企業提供的職業諮詢中,我遇到了一個名牌大學研究生畢業的男生,他在一個嚴厲要求高的女老闆的手下做事,老闆很看重培養他,但是他卻想要辭職離開老闆。談到後面,他告訴我,自己最不能接受的是女老闆發現自己工作出了錯的時候,會在公開場合指出來讓他改進。而那個時候,就讓他想起了同樣永遠不滿意的媽媽總是在小夥伴和老師面前數落自己沒有做好的情景。如果在職業發展進入快速通道成為管理者之後,更需要注意到自己是否有把在童年和原生家庭習得情緒和反應帶到另一個人身上,這種現象叫做“移情作用”。如果高管對自己在組織中把不健康的早期家庭經歷重新營造出來,會導致這個團隊成員受到影響, 團隊的表現也會變差。例如,我曾遇到有的管理者個人能力很強,但是在自己團隊中經常是孤傲的狀態,跟團隊成員較少互動,而團隊成員們認為他“孤僻”、“漠不關心”、“冷淡”,以至於團隊凝聚力和業績都很差,大家對其領導者的能力和態度都產生了質疑。如果有機會為這樣的管理者提供職業諮詢,可能要看看他跟自己的家人關係本身如何,很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家人並不常常在一起,相互的關係也很冷淡。而與之相反,有的管理者很希望營造出受大眾愛戴的形象。他對別人很體貼,把團隊成員當作是家人和朋友,而且也會盡量避免發生衝突。但是組織發展中遇到的很多矛盾衝突就會被掩蓋住,變成了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不可以公開說的秘密”,成了隱患最終也可能會造成危機。這類的管理者往往在遇到團隊成員不合適裁員辭退的情況下,更是會令自己煩惱為難。探究其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會發現他在原來的家中有“潛規則”,家裡要保持平和,不可以說出來家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或者他早年在家裡經常充當和事佬;當兄弟姐妹吵架時,他都會試圖讓一家人冷靜下來,以維持家庭和睦。這樣的角色雖然很崇高,但卻削弱了他進行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衝突,以至於裁員的能力。01與家庭分離絕非被背叛的心智成熟路以上講了諸多案例,我們看到不管是關於職業的選擇,還是與職場同事的關係處理,在職場衝突中的處理模式,是否能順利進入職場,甚至在我們成為管理者領導者之後能否順利帶領團隊…....我們常常會有意識無意識地發現自己在職業發展中存在著某種反應和互動模式,雖然這些模式已經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大多數人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和原生家庭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其原因,這些模式和反應方式是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在原生家庭裡多次反覆習得的,它們很大程度上存在在於潛意識中,或者處於注意焦點的邊緣、個體並未察覺到的意識邊緣狀態,可能這樣的反應模式變成了一種自動化狀態。也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這種意識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原來的自動反應模式會被強烈關注到,重新跳回到意識層面,成為注意的焦點。在我們上面的講述的案例中,小A只有在幾次離職之後,才感覺到了這些模式不都是各個老闆有問題,開始檢視自己的過去,找到其原因可能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關係。而冷漠孤傲的管理者往往會歸因於自己的性格就是天生如此,且很難改變,不會從原生家庭的關係中尋找原因。已故精神分析學家喬伊斯?麥克杜格爾的描述,每個人都有一座“心靈劇場”,它的劇本寫於童年時期。隨著孩子長大,他在遇到不同場合的時候,劇本的內容就會在潛意識中重複上演。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意識之後,作為一個成年人,特別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心理上成熟的成年人,自然需要重新來理解、評估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並且做出相應的調整。整個的調整過程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體系,可以逐步去梳理自己的2-3代家庭圖譜,看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的遠近親疏程度,家中有哪些是顯性規則,就是大家必須遵守的,還有哪些是潛規則,例如有的家庭是不可以談論自己內心的真正感受或者受到的傷害,有的家庭是不可以把家裡的事情對外說出去,有的家庭認為不可以讓人在情感上接近你,保持距離等等。不過因為今天時間的原因,以及與今天測評的關聯度角度,我想重點講一下自我分化,因為自我分化水平影響一個人在理智與情感的區分能力,人際關係上的親密與獨立性的能力。其核心是一個人與父母的關係。一個健康的人能夠不斷地與父母進行情緒上的分離。這一點與後期職業發展中的諸多關鍵能力和表現關係尤為密切。近日,一部8分鐘的奧斯卡獲獎短片《包寶寶》,戳中了很多人的心。讓我們也看到自我分化在華人家庭中的不容易。片中,一位華人媽媽的兒子長大離開,這個媽媽整日情緒低落,一天她做的包子突然有了生命。 眼前那隻肉餡白皮的包子,變成了圓嘟嘟、胖乎乎的可愛寶寶,媽媽瞬間被萌化。從此,視他為親孩子,喂他好吃的、給他量身高、帶他去買菜……小心呵護著,包寶寶也天天黏著媽媽。在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包寶寶長高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結交了很多朋友,想擁有自己的世界。但是,媽媽依然沒有給他自由,恨不得每一秒控制在自己的視線內。 直到有一天,包寶寶帶著女朋友回家收拾行李,竟然準備離開這個家。媽媽痛心不已、奮力阻攔,一氣之下把包寶寶吞回了肚子裡。龍應臺的散文目送中有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紀伯倫也說過類似的話,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上,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他們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會在過去停留。我們每個人心中會有對自己兒女或者對父母有著諸多的眷戀與不捨,但是我們知道自我分化就是人類社會家庭生生不息繁衍的推動力,這也是每個人心智成熟成為自我的必經之路,只有那些分化成功的人才可以真正的做自己,也最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首先,他們的自主性開放性會更好,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自由的思考問題和感受事物,而不用過度的考慮別人的喜好或批評,也不用過分的批評或奉承別人,這樣的人在職場中給人的感覺是開放的,他們願意接受自己與別人的差異,當別人要求作出轉變時,他們也不會做出過分的反應,他們也願意做出改變,樂於接受新資訊,善於最對自己重新定位,他們並不認為需要改變,就意味著自己有不足和缺陷。其次,自我分化好的人可能的目標感也會更強,因為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並且能確定什麼東西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敢於表達自己的需要,也敢於爭取自己的需要,照自己認為有意義的生活模式與方式去工作。再者,面對人生路和職業發展中的很多抉擇時,分化成功的人會仔細的分析各種選項的好處與壞處,它們往往能夠做出理智的判斷。那些沒有分化成功的人,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思維和感受,也許他們在日常工作中表現良好,很可能善於處理那些事物導向的任務,而如果處理一些與複雜人際有關的事情,或者面臨著一些多重壓力和選擇的難題時,他們可能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妥協。最後,自我分化好的人在職場中的情感成熟度也更為穩定,更願意承擔責任。因為他們既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立場,也能接受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異。並能夠很好地應付這些差異所導致的焦慮。而情緒穩定情感成熟,又是職場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心理素能力,會降低溝通成本,跟適合跟職場中不同的位置職級的人進行廣泛合作,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支援,更容易逐步取得事業上的不斷進步,也會使得他們的職業發展道路會減少頻繁跳槽,因專注而穩定取得成功。在熱播電視劇《都挺好》中,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對應一下蘇明玉的職場表現,與我總結的自主開放性、目標感強、善於理性決策和情緒穩定之間的對應關係。不久前,我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看到一項研究,有諮詢顧問公司考察了世界500強公司中的24位女性領導者的職業道路,結果發現穩定和專注是這些成功女性的一致特徵。02超越原生家庭在職場做更好的自己講了這麼多,那麼,如果我們與自己的原生家庭處於不良的互動狀態,以至於影響到了職場上的一些發展,我們如何去改變,我給大家四步可以嘗試的行動方案。首先,我要強調的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點:請把改變的希望和關注重點放在自己身上,千萬不要勞心費力去試圖改變他人。你不可能改變他人,你只能改變的是自己。當然,也許在你改變自己的過程中,其他家庭成員也會逐漸改善他們自己。但是前提是你自己首先發生改變。第二步,覺察和了解你的性格模式如何被原生家庭所影響。我們要問問自己或者一位信得過的朋友:作為執行團隊的領導,你是不是在團隊面前或者職場中表現出家庭中的某些屬性?比如過分嚴厲、太乖了不敢發言,老好人,常常發生人際衝突,強烈低迴避衝突,或者你發現自己對某一類特點的人群個人,對某一場景的互動模式有著很強烈的情緒反應。這個人或者這個模式跟你以往原生家庭的模式有關係嗎?你在原生家庭相同場景的那一刻是多大年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你那是的情緒感受是什麼,你常常會怎麼做?覺察就是讓我們看清自己的潛在意識和行為模式,尤其是對自己以往回避,不願意面對的,引起痛苦的場景,有時候我們甚至需要一些勇氣。在這裡,我們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藉助一下心理諮詢和職業諮詢方面的專業人員做引導和支援。僅僅是覺察這一步就可以幫到人們有改變。剛才我們提到的冷漠的上級,他後來意識到他的冷漠對團隊的表現造成了損害。於是他開始跟大家一起午餐,主動找下屬聊天,甚至在團隊取得成就之後,為團隊舉辦了一次小小的慶祝意識。當然剛開始做出這些舉動“對讓他感到很尷尬和不自然”,團隊其他夥伴也會覺得突然。但是一段時間以後,團隊成員明顯表示出來對此改變的歡迎,這位管理者自己也感覺到了團隊關係與之前比變得融洽了。第三步可以行動的方案,與原生家庭對話。在《原生家庭,從來不應該是你事業的絆腳石》一文中,來自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實踐教授Friedman就指出:儘管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衝突點,會隨著子女長大而不斷轉換,但這種衝突依然是家庭矛盾、工作焦慮的主要來源。不安與內疚會是你與父母關係的核心,而它會阻礙你的職業發展,即使在你年紀大時也同樣如此。Friedman教授發起了一項領導力活動,這項活動的核心是一系列“利益相關者對話”,即與你生命中、工作中、家庭中——最重要的人對話,討論雙方的期望。對話的目的是弄清楚他們(你的利益相關者)的真正所想,而不是你認為他們怎麼想。Friedman教授誠懇地建議道:在與父母的關係中,無論是選擇接受什麼,還是嘗試改變什麼,比如愛什麼人、在什麼地方生活以及誰的認可對你重要等,你完全可以創造新的解決途徑。無論年紀多大,你都不妨從現在開始,找到一個適合的現實方法,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從這一點上,也是新精英在一直提倡的“做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學習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第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對自我分化水平比較低的人來說,這一步的學習尤為重要---設立界限,學習不含敵意的堅決界限意識是要說“不”。如果原生家庭你想影響我,我就要拒絕你,樹立界限意識要從小事開始,從吃喝拉撒睡開始。武志紅曾講過一個案例:有一位母親曾經有一次非要等孩子加班後回來吃飯,孩子告訴他不用等。結果當晚孩子晚上八點多回到家後,發現家人都沒吃飯,在等自己。這時,她有一種強烈的被綁架的感覺,其實母親潛意識是想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晚上早回家。而孩子直接對他們說,我今晚不吃飯了,以後再有這種情況我也不吃,從此以後,母親在沒有用這種行為綁架過孩子。在職場中如果你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掙扎,也要學習操練界線意識,我們既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見,也會尊重別人的感受,學習對別人表達不同意見。當然在具體表達上,我們可以可以詳細的分析一下這類的請求中,有什麼事可以答應,什麼事需要拒絕的,答應你可以答應的部分,然後對對方說出你暫時不能夠答應的部分的理由是什麼。這樣大家未必會覺得你是自私,相反,他們更能夠理解你的處境,感覺到你的誠懇與真實,從而在職場上建立起屬於自己真正的自信和人際關係。人們願意去看自己的過往,可以更能發現從未遇見的自己,人們願意投資花時間關注思考未來,無意將在事業發展速度,個人幸福度和成就收益上遠遠超於他人。

  • 4 # 落筆成蝶

    沒有!

    但是我相信原生家庭不僅會影響到你的一生,還會影響到你的職業。

    人的性格少不了家庭因素,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性格會導致一系列的因素。但是,在原生家庭裡面,一個父母生下來的幾個孩子,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習慣與性格?

    所以說,在不否認原生家庭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明白到,原生家庭只是你人生中性格的一個因素,一個人的成長應該由綜合因素一點點的組成的。

    閱歷,學識,環境都影都有可能是響到你人生,職場的因素。

    當然,正如有句話說的,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療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療童年。很多人就是小時候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才導致了一生的陰影,樊登在分析《原生家庭》這本書的時候,也提到,很多人結婚就是來彌補小時候的缺失。

    就是小時候缺失什麼,在成年之後,會透過尋找另外一種方式來填補情感的缺失。

    但我們在不停尋找答案的時候,我也在問,哪一種才是一種標準的答案。

    所以,與其糾結原生家庭是否影響到我們,不如讓成年的我們去彌補你小時候的童年陰影。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懷疑,你身在的圈子影響了你的思維,你每天接觸的人,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在影響到你。

    蔣方舟曾說: “我就經常說,一個人如果不看書,他的價值觀就只好由他的親朋好友來決定,因為他沒有別的輸入渠道。”

    那麼,什麼才是你真正獨立的思維方式?我也不知道答案,所以,我們只能做的是,漸修漸行漸遠。

    不管怎麼樣,但我們回首過去,就如莫泊桑所說的,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賓士女車主的勝利是“學歷的勝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