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如果韓信不死,應該可以打敗莫頓單于的。同樣,如果項羽在世,一樣可以打敗匈奴。

    打敗匈奴不難,最重要的是殲滅匈奴難。匈奴的特點是見利則進,見難就退,不羞遁走。由於匈奴都是騎兵,自幼長在馬背,所以進退自如,光憑以戰車、步兵為主的漢軍是很難捕捉消滅的。

    《史記》中對大規模消滅匈奴的記載就是李牧的戰例了。李牧精練部隊,組成以步、騎、戰車、弓弩的多兵種聯合部隊,引誘匈奴進入包圍圈,然後殲滅了匈奴主力。

    在李牧的戰例裡面,誘敵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能夠將匈奴引誘到騎兵發揮不出來優勢的地方,殲滅是可能的。

    而用計則是韓信專長。韓信可以施展謀略,將匈奴的優勢消減,然後殲滅掉。

    這裡,就有一個騎兵的優劣性問題了。到戰國後期,趙國胡服圖強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射為主的騎兵。(由於當時沒有馬鞍,騎兵主要以騎射為主,戰鬥力受限制。所以最後項羽臨死一戰舍騎步戰。)而當時最強大的騎兵卻不是趙國騎兵,而是以養馬起家,被中原視為夷狄的秦國的騎兵。秦國依靠這支騎兵長平之戰消滅了趙國主力。也是依靠這支騎兵在開國時由蒙恬率領擊退北胡佔領河南地,起長城。這支精銳騎兵後來由王離率領鎮壓秦末農民起義,在鉅鹿之戰後被項羽收編,成為項羽主力。在彭城之戰,三萬騎兵消滅劉邦五十六萬大軍。這支騎兵叫做樓煩騎兵。項羽就是依靠它打遍天下的。

    這樣,我們可以得出個比較,項羽強於秦國騎兵,秦國騎兵強於匈奴騎兵。

    後在垓下之戰,韓信巧妙佈陣,利用己方的人數優勢打敗了項羽的騎兵。如果讓韓信自由發揮,他自然可以打敗匈奴冒頓單于的騎兵。

    而同理,項羽也可以打敗冒頓單于。一是個人的戰鬥力,二是項羽的騎兵優勢,可以剋制匈奴,三是最重要的一點,項羽擁有當時天下戰鬥力最強的步兵----楚軍。

    楚軍在長年征戰中,有著自己獨特的兵制,對騎兵有著自己的打法。在秦滅楚的戰爭中,楚軍屢屢打敗包含騎兵編制在內的秦軍。最後秦國出動傾國六十萬大軍才滅了楚。

    後來李陵率領五千步兵的楚軍,橫行匈奴,與十萬匈奴騎兵作戰,絲毫不落下風,雖然失敗,可也殺死上萬敵人。

    有如此的步騎兵,再加上悍勇的項羽指揮,打敗冒頓單于當然易如反掌。

  • 2 # 不吃花椒

    韓信一生用兵運籌帷幄, 決勝於千里,從背水一戰到垓下之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惜的是,他打了一輩子的戰打的都是內戰。漢朝建立後,他就再也沒打過戰,連劉邦征討匈奴的戰爭也沒參加,結果,就被呂后算計給殺了,死地的確窩囊。

    既然韓信那麼會用兵,不明白劉邦為何不派去韓信打匈奴,讓他們兩敗俱傷。劉邦晚年,為什麼還要親自出馬去打匈奴、英布,難道真的就沒人可用了嗎?你誅殺功臣是不是太早了,要殺咋不等剿滅了匈奴之後再殺呀?匈奴的冒頓單于的驍勇善戰可不亞於項羽呀。

    另外,如果派韓信打匈奴,韓信能贏嗎?白登之圍會發生嗎?以韓信的才幹能否打敗冒頓單于,就象當年他打敗項羽-樣?如果韓信能打敗匈奴,漢朝就不會有那段和親的屈辱史了。可惜,歷史沒有給韓信-個怎麼好的機會證明自己,並非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了。

    的確有太多的遺憾,在宋朝初年,也有個與韓信類似的人物, 叫曹彬,打南唐、南漢、北漢、後蜀等割據勢力是所向披靡,可一遇上遼軍,就被打得敗塗地, 落荒而逃。明朝的徐達、常遇春也是這樣,打陳友諒、張土誠,幾乎手到擒來,可是,一出塞外,就被北元的王保保打得幾乎全軍覆沒。也許, 韓信沒與匈奴交戰,保全了他的一世英名和晚節!

    至於項羽

    與匈奴軍類似,項羽軍也是以騎兵為主,從項羽的作戰特點看,項羽面對匈奴大軍,很可能採用快速突襲、直擊核心等策略,而這些策略卻也是遊牧民族喜歡使用的,所以項羽與冒頓在戰場打成平手、互有勝負的可能性很大。 但如果項羽身邊有范增這樣的一流謀士,就會勝算大增,僅憑項羽自己,恐怕會長期陷入與匈奴人的拉鋸戰中

  • 3 # 風起海外

    西漢與匈奴的關係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漢初屈辱性的和親階段、漢武帝時期大規模反擊階段、昭君出塞後和睦相處階段。.

    經過:

    ①漢初屈辱和親:秦漢之際,匈奴建立政權,佔領河套地區,經常侵擾西漢北部邊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迎戰匈奴,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向單于閼氏行賄才得脫險;後高祖採納婁敬與匈奴和親的建議,將漢室公主嫁給單于,以緩和漢匈衝突。

    ②漢武帝時大規模反擊: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大規模戰爭有三次。前127年,車騎將軍衛青收復河南地區,設立朔方、五原郡;前121年,霍去病北擊匈奴收復河西之地,設定武威、酒泉、敦煌、張掖,是為河西四郡,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前119年,大將軍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全殲匈奴主力,“是後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言歸正傳:再說一下如果項王或韓信對戰匈奴,結局如何。

    ①項羽與韓信的基本情況。先看項王,司馬遷在《史記》中形容項羽: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司馬遷不由讚歎: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項王的缺點也很明顯,他剛愎自用、婦人之仁,做事多優柔寡斷,在鴻門宴等事件中隨處可見,對戰神出鬼沒的匈奴騎兵估計也是勝少敗多。再說韓信,蕭何曾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事實也正如蕭何所說,劉邦在韓信的輔佐下,垓下一戰擊敗西楚霸王,奠定大漢王朝的基業。只看個人能力的話,韓信比項羽更具備統帥的氣質,也更有可能擊敗匈奴。

    ②國家軍事實力的較量。西漢初期,國家百廢待興,經濟凋敝。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迎戰匈奴,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一方面固有輕敵冒險之故,但也無法否認雙方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這不是軍事統帥如韓信等的個人能力可以改變的。後來漢文帝、漢景帝等幾位皇帝近70年的努力,至漢武帝時國力逐步強盛,有“帝國雙璧”之稱的衛青和霍去病終於擊敗匈奴。

    ③皇帝的信任。大軍出征,皇帝對大將猜忌是相當嚴重的。衛青作為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丈夫,是外戚的身份,尚且處世謹慎、低調小心,最終七戰七捷。反觀韓信則不然,在楚漢相爭之際,韓信自恃功高索要“假齊王”,劉邦當時已怒不可遏,經謀臣提醒才順水推舟。所以,即便呂后不殺韓信,韓信也很難得到劉邦的信任,率軍出征匈奴自然不可能發生。

    綜上可得:韓信在個人統兵能力方面,具備戰勝匈奴的潛質;但在當時國家綜合實力和帝王的信任程度方面,不具備戰勝匈奴的條件。項羽的情況比之韓信尚且不如,亦不具備擊敗匈奴的條件。以上是在下個人觀點,請大家不吝賜教。

  • 4 # 蝸牛小火箭

    首先這個問題應該改一下,應該是韓信帶兵攻擊冒頓單于,戰果是否會優於劉邦。因為呂后殺韓信是公元前一九六年,而白登之圍是劉邦與冒頓最後一次大規模交戰,是公元前二百年。所以當時韓信並沒有死,不過那時劉邦已經不信任韓信了。我認為,即使把主將換成韓信,也不能徹底打敗冒頓單于。

    一是雙方兵員結構和作戰方式不同。為什麼匈奴之禍,或者說草原遊牧民族之禍,在中國歷史中始終沒有斷絕,主要原因就在於此。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與放牧無異,像游擊戰一樣,敵疲我打,敵強我退,敵駐我擾,敵退我追,再加上沒有城郭,逐草而居,很難出現像楚漢爭雄中的那種攻城掠地似的作戰,遊牧民族不據守、不蓋房,縱觀歷史,中原國家常常連對方主力都找不到,被對方亂拳打死老師傅。而且所有遊牧民族全部是騎兵,來去機動性極高,或者說冒頓單于的騎兵在當時是機動性最高的部隊,沒有之一,具體證明就是冒頓單于滅掉東胡國,打的就是閃電戰,與對方戰報信使比快,最後一戰而定。而劉邦的部隊經過連年征戰,雖然戰鬥力可觀,但消耗極大,別說補充戰馬,就是耕牛都不夠了,所以雙方的作戰方式,決定了無論誰面對冒頓單于都是一場以慢打快、鐵拳打棉花的戰鬥。

    二是指揮謀略差異並不極明顯。劉邦與韓信對比,韓信自然高於劉邦,這一點毋庸置疑,原因可以參考出現"多多益善"成語的那段二人對話。但是從整個作戰格局和戰爭程序把握上看,劉邦已經不弱於韓信,至少這一次的作戰方案,韓信不能做的比劉邦更好。根據是冒頓單于打著韓王信的旗號入侵漢朝時,劉邦親自佈下的引君入甕、關門大狗戰略,曾經讓淮陰王韓信側目,評價劉邦的戰略思路極其清晰,戰略格局極其宏大。可見經過多年戰爭洗禮,劉邦發揮超強的學習能力,已經培養了相當的作戰藝術和指揮能力。至少對陣冒頓時,已經水平很高了。再說冒頓與劉邦對比,縱觀冒頓指揮的幾場戰鬥,從飛鏑弒父到馬踏東胡,冒頓最善於的戰法就是先示敵以弱,再在對方放鬆警惕時發動群狼戰術,制敵於死地,概括性格特點和作戰能力,就是"陰"、"毒",對自己狠,對敵人更狠,當對手看到冒頓毒牙的時候,往往也是危險降臨的時候,冒頓像一匹草原狼王一樣。劉邦與冒頓戰略指揮上應該是不相上下。原因是冒頓與劉邦兩次交手,嚴格上說應該是不相上下。冒頓入侵漢朝,因為地形不熟,草原作戰方式不適用於城池攻防,沒有群眾基礎陷入人民戰爭海洋等原因,險些被劉邦包了餃子,但是冒頓也並沒有戰至山窮水盡,最後的最後,冒頓孤騎離開是毫不費力的。然後冒頓故技重施,以老弱示劉邦,引劉邦孤軍深入白登。前半段,劉邦還是韓信都能讓冒頓部隊陷入危機,區別只在於傷害是八百還是八百五。後半段,如果換成韓信,最大的可能是不會孤軍深入,不給冒頓合圍機會,雖有小勝,卻無法尋到冒頓主力,最後小勝退兵。

    三是從國力分析上兩國不相上下。兩國交戰,是軍事的比拼,更是國力的碰撞。無論韓信還是劉邦,與冒頓單于作戰,都是國戰,最後還是要有堅強的國力來支撐。漢朝一統,中原也確實物博,但是要知道冒頓單于建立的匈奴國,也絕不是後世的匈奴、突厥可比。冒頓單于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匈奴國,南起陰山、北到貝加爾湖、東起遼河、西到蔥嶺的廣大地區,可以說冒頓單于時期的匈奴國,是與漢朝並世的大國,無論是國力、物產都與西漢不相上下。劉邦忙著楚漢相爭時,冒頓也正統一Murano、烏孫等國,所以兩個龐然大物,都剛剛經歷連年戰火,從後勤補給、兵員補充、國力儲備上,也是非常接近。正是因為兩個國家國力相似,即便發動國戰也是誰都沒有必勝把握,所以後來劉邦和冒頓才會簽訂和平盟約,否則,兩個都醉心於開疆拓土的雄主哪會輕易妥協。

    所以,綜上原因分析,無論是韓信還是劉邦,想要小勝冒頓單于,這可能性很大,想要徹底打敗冒頓單于,實在是不可能的事。

  • 5 # 古樓殘卷

    可以打敗。關鍵是要找到他們的主力,這比較難!

    我們知道草原部落之所以難纏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神出鬼沒,根本沒辦法找到他們的主力。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不管是韓信,還是項羽擊敗匈奴相信是沒有問題的。

    韓信用兵如神,軍事謀略戰略戰術心理分析都是無懈可擊的,如果很匈奴主力打,肯定沒問題。而項羽戰術沒問題,而且是一員猛將,跟匈奴主力硬碰硬也沒問題,因為匈奴打仗本來也沒多少謀略的成分。

    前提是找到匈奴的主力,剩下的就好辦了,中原王朝歷來跟遊牧民族糾纏不清就是苦於無法找到他們的主力。

    遊牧民族顧名思義遊牧為主,機動性極強,平時放牧生產,戰時可迅速組建成騎兵隊伍,他們南下劫掠也不影響社會生產。而中原農業王朝就不一樣,長途奔襲,步兵是主力,而且步兵需要訓練也是很大的成本,而遊牧騎兵則不需要訓練,對後援補給要求很高,而且機動性弱,戰士出征會造成勞動力缺失,農業生產擱置,宜速戰速決,如果長期拉鋸,則很容易造成中原王朝經濟崩盤!因此,中原王朝寧可修長城被動防守也不願意主動出擊,消耗大量的成本去尋找他們的主力!

    因此,不管是韓信也好,項羽也罷,打敗他們沒問題,前提是有足夠的後援保證他們深入漠北尋找到草原部落的主力,這個前提是最關鍵的!

  • 6 # 享耳舟亢

    謝謝各位朋友的回答。個人一些淺見請大家不吝賜教。看了各位朋友的回答感覺各位朋友都是從項羽和韓信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很少說到冒頓單于這個人。從這個人得履歷來看,殺父奪位,滅樓煩,東胡等國統一北方草原建立強大的匈奴帝國。說明這個人是一個心狠手辣,懂得隱忍。雄才大略的匈奴領袖。白登之圍中也體現了他優秀的軍師指揮才能。而且匈奴擁有當時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騎兵。人數高達30多萬而且個個弓馬嫻熟。恐怕中原地區計程車兵很難與之匹敵。而且漢朝的馬匹和武器不如匈奴,對於騎兵戰術方面也不是很成熟。話歸正題。首先說項羽。項羽是勇戰派的代表人物。個人武力值天下無雙。而且戰術方面也有相當高的水平。而且江東子弟驍勇善戰也沒得說。但是項羽戰略眼光太差,(從楚漢相爭中就能看出來),而且為人剛愎自用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所以估計在和冒頓單于對戰時有可能在一些個別戰役中獲得勝利。但是以冒頓單于之狡猾如果發現正面打不過,肯定會採取避免於項羽主力部隊決戰,而是利用機動性四面騷擾搶掠。攻擊其後方補給(就像楚漢時期彭越一樣)感覺會拖垮項羽。所以我認為項羽不是冒頓單于的對手。至於韓信是謀戰派的代表人物。擅長攻心伐謀。韓信可以攻項羽的心有兩個原因1他曾經追隨項羽多年對項羽瞭解很深,2項羽有明顯的性格弱點。但是韓信對狡猾的冒頓單于瞭解比較少。而且部隊大多以步兵為主(項羽的部隊是騎兵)。很難在廣闊的現場上於冒頓單于的騎兵爭鋒。但是冒頓單于也不可能像白登之圍引誘劉邦一樣引誘韓信中計。韓信守城應該沒啥問題。所以估計倆人應該是大概五五開。

  • 7 # 執著的放牛娃

    這個問題有意思。歸結一下,就是兩個問題:一、韓信能不能打過冒頓單于。二、韓信能不能再次打敗項羽。

    我的回答是:韓信對冒頓,至少不會輸,勝的機率較大。至於對項羽,打100次照樣贏100次,結果是不會變滴。

    韓信VS冒頓:勝或平

    冒頓單于是漢初匈奴部隊的最高首領。大家知道,匈奴向來以草原騎兵機動性著稱於世,來如風,去如電,神出鬼沒。你重兵集結,他就突然轉換目標,讓你白等一場。你剛剛轉移,他就突然殺出,打的你措手不及,潰不成軍。

    公元201年,漢高祖劉邦,統帥32萬大軍,企圖一舉踏平匈奴,徹底解決這個煩人的鄰居。結果,匈奴誘敵深入、分割包圍,使得劉邦率領的漢朝先頭部隊被40萬匈奴部隊圍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就是牛娃的老家啦)七天七夜,突圍又突不出去,打又打不過,十分狼狽。如果不是陳平使用金銀珠寶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則漢軍很可能糧草斷絕,全軍覆沒。此戰,夏侯嬰、樊噲、周勃三名身經百戰的將領也在,但無濟於事。

    如果是韓信作為最高統帥,指揮這場仗,則牛娃可斷定,絕對不會這麼狼狽。

    第一,他對匈奴的作戰風格有很深的瞭解,還未滅項羽時,韓信已開始考慮與匈奴作戰的事情,並收集了大量關於匈奴的資料,制定了作戰方案。以他的謹慎性格和作戰風格,沒有絕對把握,絕對不會輕敵冒進,造成白登之圍的屈辱。

    第二,他非常擅長使用騎兵。攻破趙國,先頭部隊就是2000騎兵。把項羽圍困於垓下時,用的又是騎兵。可以說,漢初將領中,要比誰騎兵用的好,韓信說第二,無人敢說第一。

    第三,他的軍事指揮藝術爐火純青。他長期作為漢軍的大將軍、最高軍事統帥,偷襲、夜戰、分割、包圍、正面進攻、側面襲擾等,無一不通,無一不精,用的那叫一個爐火純青,遠非劉邦、樊噲、夏侯嬰、周勃之類可比。

    綜上所述,韓信VS冒頓,60%機率可勝,40%可平。

    韓信VS項羽:打100次贏你100次

    項羽的優勢,在於武力強悍,有英雄氣概。這樣的人,非常適合當先鋒,衝鋒陷陣,一馬當先,鼓舞人心,那是再合適不過的。

    但作為統帥,武力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更多需要的是領導能力、判斷能力等。要了解下屬的需求,用實際利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善於忍辱負重,敵我力量懸殊,明顯打不過時,要懂得迂迴,以退為進,等等。

    項羽明顯不是這樣的人。

    對下屬,他喜歡單純用情感來激勵,這樣子1-2次還行,多了就不行了。大家跟著你打仗,打贏了就該按軍功領賞賜爵,天經地義,可項羽就是不願意。

    至於忍辱負重,項羽的字典裡面就從來沒有這個詞。在他眼中,只有正面對抗,直接踏平對方中軍,背後玩陰的,非我項羽這個大英雄所為。所以垓下之圍當晚,他明明可以坐船,東山再起,可就是心裡受不了,非得追求大丈夫死的轟轟烈烈,最終被剁成肉泥……

    這樣的項羽,碰上老謀深算的韓信,怎麼可能贏得了?想都別想!!

    總結語

    歷史不能重來,但這不妨我們根據史事、人物性格等,做合理推測。雖不敢100%準確,但也八九不離十。應該說,以韓信的性格、軍事指揮能力,面對強大的冒頓單于,依然可以達到80%勝算,20%平局。至於項羽,他只適合做一個先鋒將軍,和韓信這位兵法大家、軍事統帥比起來,實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他能贏韓信的機率非常之小,小到可以忽略這種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威少08年第四順位被選中,當年力壓他的三位大神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