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馬金駒

    這個問題好玩了,我的兒子剛滿一歲,有河南迴到了青海西寧的外婆家,一呆三年,因那說的是普通話,回河南後,他讓我教河南話,他說教我普通話,結果他一說我笑,我一說他笑,最後兒子說,那好,老爸,你說你的河南話,我說我的青海話吧!要不然太麻煩了;

  • 2 # 長樂我來也

    一定會的

    所謂方言,是一個地方的語種,是一個地方的特色代表,內含豐富地方文化,有些語言的意思只有通過方言表達,才能給當地人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效果,是其他語言所不能替代的。

    對於一個地方的人,方言就是他們的根,有了方言這個根,年輕時不論漂洋過海,到老了他都有歸途

    國家提倡普通話,因之普通,就失其特色,而方言就日趨式微,所以更應該多和家人說方言,為保護這優秀文化遺產盡綿薄之力。

  • 3 # 造作的楚狂人

    家鄉,是最能激發一個人認同感的事物,這一點無論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面對外國人,中國就是我們的家鄉,我們一定會說中國話,並驕傲地展示我們的文化。

    同理,在國內,我們也會不自覺地提起自己的家鄉,併為之自豪。

    古人介紹自己,必然會帶上自己的家鄉:“燕人張翼德”、“常山趙子龍”;到近現代,中國人更是有強烈的鄉土情懷:“湘人治湘”、“粵人治粵”等等。

    人類社會三大關係:血緣、地緣、業緣,其中地緣指的就是老鄉之間的關係。在當今社會,人們仍然很重視地緣關係,出門在外遇到老鄉,總會另眼相待。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支援家鄉的球隊、家鄉的名人以及家鄉參與的各種競技。這種支援是毫無理由的,純粹因為那是家鄉,使我們有認同感。這就跟中國人無怨無悔,始終支援中國隊一樣,不管是籃球、足球,即使表現得再差,罵過之後,還是會支援。

    對家鄉的執念,可謂埋藏在人的骨子裡。你說,人怎麼能忘掉自己的方言呢?

  • 4 # 程式設計師阿坤

    會的,原因有二。

    第一點,方言是家鄉話,說方言更能融入家鄉生活。別人都一口家鄉話,就你一個人普通話,不能順利溝通,必然會對個人成長產生影響。

    第二點,方言是文化傳承,代表了語音發展的軌跡,是一種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群體的生活方式體現。像粵語,閩南語,保留了漢字最原始的音調,是非常寶貴的。

    所以,國家推廣普通話,我們在學習普通話的同時,也能說一口流利的家鄉話,真的非常重要。

  • 5 # 杜象應

    方言是語言,是一個地方上的特色,具有傳統性,不可丟。

    生在哪,說哪兒話,外來人雖驚乎一時茫然,但盡心傾聽,還是能知道的,難懂的部分只是口語。

    華夏之大,方言也頗多。誰生下來首先會說話的也都是地方方言,不光是父母的傳導,更是一種地方性語種,誰都會,也順口就來,蠻好的麼!

    方言呈現出地方特色,但是不排斥普通話。唸書識字,老師教之都為標準的普通話,學生們摸仿著學,久而久之,就適應了普通話。

    總之,方言、普通話共存並發展,利於各自交流,也利於統一思想,從而勁往一處使,齊心幹大事!

  • 6 # 心靈鼴鼠

    我和我老公是兩個地方的人,因為工作需要,生了孩子之後就留在老公家給婆婆帶了。當時也是小孩學說話的時候,現在也有六歲了,那邊是鄉下地區,很多都是年級大一點的,所以也都多數方言掛在嘴邊了,說方言其實也沒什麼,一家人可以顯得更親和。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我對他們那邊的方言不完全能聽懂,說話有些麻煩,但是公公婆婆一直都有在教小孩子說普通話,這樣一來就又很方便了,因為我家寶寶會很快轉普通話跟我說,還有不認識通常都是這樣。

  • 7 # 夜微恙

    說什麼話不重要,只要我們能接受得了方言!每個名族文化都有它的特色、我們不能說處與什麼壞境了就去抵制其他的東西.每個事物的存在都會教會我們很多東西!學了不一定要你去用 只是在你遇到的時候能用上

  • 8 # Jophy180601

    當然,我寶寶一歲多正是學講話的年齡,我和孩子爸堅持跟他說客家話,家裡的其他小朋友一直講普通話,甚至回到老家生活也一句客家不會講,我不贊同這種教育,方言也是一種文化,應該得到傳承,如果我們這一輩都放棄,那可能過多一兩代就完全被同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怎麼引導其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