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合奇勝706
-
2 # 安定郡小書生
晉朝自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自立開始,至公元420年劉裕篡晉建立劉宋,共經歷了155年,長達一個半世紀。
之間經歷西晉、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自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自立、定都洛陽,至公元316年五胡亂華王朝滅亡,共經歷51年,史稱西晉,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
自公元317年司馬睿率領晉朝王室在建鄴稱帝,至至公元420年劉裕篡晉建立劉宋,共經歷104年,史稱東晉,東晉屬於六朝之一。
西晉作為大一統王朝僅僅存在了51年,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個大一統王朝只是短暫的一瞬,秦朝、西晉、隋朝等,歸納總結有以下幾點原因:
①消化不良,經歷長時期的分裂,國家統一後政治體制從上至下不能及時適應國家需要,出現各類不同的反應。
②政治腐敗,官員面對大一統局面,開始墮落腐化,沒有給予老百姓安定修養生息的機會,社會矛盾再次激化。
④西晉的官僚地主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激起他們的反抗。
-
3 # 昌江南人
你說的為西晉。西晉作為中國歷史上第四個大一統的王朝,僅存在50年。其滅亡原因有多種,我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立國之根基不足。凡開國而有盛世者,先將前朝積弊破除,而晉未有。
因晉是司馬氏篡位而得,其前朝積弊猶存,甚至更烈。前朝積弊最為嚴重者兩條:一為士族門閥興起;二為遷少民內實之(第二條為有利有弊)。這兩條西晉都沒解決,因乘士族之力而篡天下,必更倚士族之力,為九品中正盛行也。其二,因三國軍閥混戰而民少之,必然要增加人口,而少民便內遷充實民戶,其力尚存時,不覺為禍,其禍端已顯。
而晉本身一誕生自己便造了一個最大弊端,未破前朝弊已造新朝惡。早在曹魏末年,有人便說,今曹魏壓宗室不令得權,易為外人侵佔。果然為司馬所侵,晉朝認為這是前朝教訓,遂大封諸王,引起八王之亂。經八王之亂,晉無力管理胡族,五胡亂華,衣冠南渡。而東晉之衰弱為前朝積弊第一所造。
-
4 # 青言論史
首先吧,說“司馬炎竊取曹家政權建立晉朝”,不太妥,因為這是他爺爺開幹、他大伯和他爹發展,他自己完成臨門一腳的事業;其次,晉朝從265年立國到420年禪位給劉裕,享國一共155年,只有西晉才是幾十年而已。
不過,晉朝的皇權,確實只存在了幾十年。唯一一個說話算話的皇帝,大約就是晉武帝司馬炎,而後的晉惠帝是個傻子,晉懷帝和晉愍帝都是亂世天子;東晉的皇帝就更成了橡皮圖章,除了晉成帝迴光返照了一下以外,其他的有一個算一個,都和沒他們沒啥太大區別。
實際上,不論是晉朝,還是之前的魏、後來的南北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國祚短,皇權衰落。在魏晉南北朝這個時代,除了晉朝以外,另一個國祚超過百年的北魏,也在漢化後迅速走向分崩離析。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主導階級,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士族。
士族不是貴族,沒有血統上的高貴感,本質上他們也是普通民眾。但是在那個時代,士族透過世代為官以及壟斷知識成為了準貴族——雖然不世襲,但是基本代代都有官做。這個現象從東漢開始出現,到曹魏確立“九品中正制”時成型,並在整個魏晉南北朝三百年間延續。
而篡奪了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就是從漢末到三國時期的著名世家大族。他們深知士族的威力,因此在稱帝后,司馬炎便大封王爵,企圖以司馬家族來對抗士族們。
而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司馬炎前腳剛死,後腳就爆發了八王之亂。這些混賬的司馬,沒有完成對抗士族的任務,先自己打成了一鍋粥,最要命的是,他們還請外人來幫場子,這些人,就是五胡。
中原板蕩,神州陸沉。五胡亂華開始後,苟安於江南的東晉立刻放棄了給自己家人權力,轉而全面相信士族。比如著名的“王與馬共天下”,就是說的琅琊王氏和司馬家族一起管事兒。
然而,這種模式也改變不了晉朝衰微的宿命。在那個動盪的時局,晉朝先後被王、庾、謝、桓等家族把持,幾乎每一個家族都有做掉晉朝的可能和野心,桓玄甚至還真的做到了。而在桓玄之亂後十幾年,寒族出身的劉裕終於撕掉了偽善的面具,讓司馬家族徹底玩兒蛋去。
士族本質上特有的腐朽,使得他們在爭權奪利上有一手,卻治國乏術。這不但是晉朝,更是整個南朝的問題的癥結所在。
靠幾個家族就妄想統治整個國家,連偏安一隅的東晉都夠嗆,遑論一整個天下了。
-
5 # 不文人
晉朝的建立是從司馬懿 司馬師 司馬昭 司馬炎三代人的努力積累建立的,中國有三個短命的大一統王朝,秦,晉,隋,共同特點都是結束了大分裂時期,但是基本都是二世而亡。晉朝的滅亡主要原因1.開國皇帝司馬炎能力平庸沒有打好基礎一開始就瀰漫了奢侈之風。2.晉朝建立有許多世家大族的支援,所以這些世族主導的國家命運 3.第二代皇帝司馬衷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進一步的讓王朝進入深淵
-
6 # 小約翰
首先說,司馬炎建立晉朝這個說法是不太全面的,司馬炎只不過給了臨門一腳而已。司馬家族篡權,是經過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司馬炎三代人的努力,司馬炎篡代,不過是水到渠成而已。
也恰恰因為晉朝建立的時間拖的太長,導致晉朝生出來就是一個畸形兒。
從高平陵之變到司馬炎篡魏,用了十六年,從司馬炎篡魏到西晉統一天下,用了十五年。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統一天下用了這麼久。
三十年的立國時間,導致西晉開國時,完全沒有其他王朝開國時那種君臣一心,朝氣蓬勃的樣子。反倒是開國以後,腐敗的不像樣子,一片末日景象。
這就跟司馬家族篡權的方法有關了。
弊端一:姑息士族由於得國不正,所以天下人,尤其是統治階級,對於司馬家族的看法,是頗有些不屑的。
司馬懿還好,因為司馬懿畢竟是曹魏三朝老臣,位高權重,當時的大臣更多的將司馬懿認為是士族代表而不是篡位之人,所以在高平陵之變後的兩年,直到司馬懿去世,大家都相安無事。
可是等司馬懿死了,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想要結過老爹的攤子,困難立刻就出現了。各地的軍頭以及朝廷裡的大臣們,完全不服,紛紛反難。淮南、遼東都有反對司馬家的叛亂,司馬師本人就是死在了平叛的路上,兩兄弟艱難維持局面。
到了司馬炎這,威望更輕了,幾乎完全沒有威望。滿朝文武之中,別說是他爹的同齡人,連他爺爺的同齡人都沒死乾淨呢!他的手下幾乎全都是他的長輩。
司馬炎沒有辦法,只能靠加封來籠絡。
司馬炎手下,曹魏時期寥寥無幾的千戶封邑比比皆是。曹操手下的曹真不過封了一千六百戶,曹魏開國功臣王朗、賈詡不過封了七八百戶。而司馬炎手下,狗腿子賈充封了三千戶,手下鎮守一方的大將都是五千戶往上。
這種籠絡的政策,奠定了西晉的基調——籠絡士族,寬容士族。
所以,像石崇王愷鬥富這種荒唐的事,作為開國之君的司馬炎居然不禁止,也不足為奇了。畢竟司馬家的原則是——只要你不造反,其他一切都好說。
貪汙腐敗隨便,皇帝還給你加官進爵?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所以西晉的官員們鉚足了勁的貪,政治空氣一片渾濁。
弊端二:濫封親王西晉建立之後,吸取了曹魏的教訓。
曹魏的教訓是啥呢?
皇室不振!曹操時期,所有的兵權都掌握在曹家人自己手中。可是輪到曹丕,曹家人就漸漸地被曹丕疏遠了。到高平陵之變之後,天下的大軍將領,居然沒有曹家的人能站出來保衛皇室!這是曹家被顛覆的根本原因。
所以,司馬家族做了一個很“聰明”的舉動——分封親王。
西晉在全國分封了眾多的親王。與後世的親王不一樣,西晉的王爺們,個個是有錢有兵有地盤的軍閥,個個稱雄一方。
晉朝這麼設定,是為了防止再來一次權臣篡權,自己像曹家一樣被滅掉。
但是他沒想到,這些親王們可不是老實人。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司馬炎一死,就爆發了八王之亂,天下的親王們紛紛加入到搶奪皇權的隊伍中來,人腦袋打成了狗腦袋,打的中原翻天覆地,民不聊生。
然後,趁著中原空虛,匈奴鮮卑這些民族趁虛而入,開始造反,西晉建國僅僅幾十年就被匈奴人劉淵滅掉,開始了五胡亂華的黑暗篇章……
-
7 # 大鵬說國學
西晉滅亡原因:
一、恢復西周的分封制。走歷史倒車,已經被漢代取締了四百多年的分封制又被司馬炎撿了起來,本來希望親戚幫著守衛西晉王朝,缺很快被親戚組成的軍隊組成八國聯軍,八王之亂!國力急劇衰亡!
二、傳位問題,司馬炎傳位給傻子兒子司馬衷,想換被迂腐大臣阻礙,後來看看孫子聰明就沒有換太子!結果又給司馬衷娶了一個奇醜無比的賈南風,淫亂後宮!自己生不出兒子還害死司馬衷其他的兒子!
三、少數民族政策問題,對待胡人匈奴,鮮卑,羯族,羌族,氐族等趁機反叛,建立政權!造成西晉滅亡!
四、文人崇尚的柔弱、陰柔為美的風氣!服用五石散,出門要化妝,要減肥,瘦弱不堪!追求玄學,空言誤國!男人沒了雄壯的王朝,戰鬥力可想而知!
五、奢靡之風,官員皇帝比富,石崇!皇帝用羊拉車寵幸妃子!官員比誰家的珊瑚好看,大!誰家更有錢!等等
六、九品官人法,阻斷了寒族的上升通道!官員完全被門閥貴族壟斷!沒有了新鮮血液和生氣!
-
8 # 斜眼觀天下
這個有其特定的歷史因素,客觀上來講,人力是無法勝天的,這種觀念雖然有點消級,但也是事實。從東漢末年始,中國皇權虛弱,主導社會的力量其實都是些貴族世家,而且這個跨度長達400年,這期間不是沒有人做過努力,但最終都是以失敗高終,比如曹操,比如劉裕等等。為何會如此呢?我做了很多種假設,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所以我把他總結為這是“中華文明必須經歷的劫難。”是人力不可為的,雖然司馬炎過爛,但始果換成別的政治強人最多也只能延緩這個劫難的暴發,並無法消除。為什麼這麼說呢?簡要論述幾點……
一、民心不可用
“生民如狗”所謂民心在當時的那個歷史背景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別不承認,事實就是如此。
從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到司馬炎接手曹魏算起,這段歷史共計81年。在這八十一年裡,整個中原大地可以說烽火連天、赤地千里。中原人口從漢靈帝的近五千萬到司馬炎時期不到700萬。(公元263年,戶籍的統計資料是:魏華人口440萬,吳國230萬,蜀國94萬,合計不過700餘萬)當然這數字裡面肯定不包含隱匿人口的數字,但即使隱匿人口再多又能證明什麼呢?能證明那個年代的平民很幸福嗎?“誠然,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留給後世許多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如果我們只是沉醉於歷史的虛榮感當中,那種感覺的確是非常美妙;但是相對於生活在那個時代裡的百姓,恐怕那裡是最為悲慘的地獄。“生民如狗,百姓哀鴻”戰爭從來是最殘酷的,沒有之一。
接連不斷的戰爭,價值體系的崩潰,民眾的激情,士氣、對生命的期待全部轉化成麻木不堪的苟且。那是個沒有希望的年代,沒有人會去在乎他們生死,同樣他們也早已對那些高高在上的上層不抱任何希望。極端化的兩極世界裡,可以想象這兩者之間幾乎不會產生什麼扭帶。“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當張角帶領的太平軍淹沒於黃沙當中,當一次次的起義被無情的鎮壓,苟且或許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縱觀人類漫長曆史,多數時候都是少數人在與多數人爭奪權力,而往往是少數人戰勝多數人,真相就是如此殘酷。
從不甘於被奴役的造反到隨波逐流的放縱再到麻目不仁地苟且,這應該是當時廣大民眾的真實寫照。試問,這種民心還有何價值呢?我認為那是完全是可能忽略不計的。而的確在豪族的眼裡,這些平民百姓也已然成為他們隨意踐踏的草芥,他們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替他們輸送卑微的養份。這應該是那個時代產生的價值觀,這種觀念在當時應該是天經地儀的,就如同後世的普世價值。
任何價值體系的出現,都是因為其特定的歷史條件促成的,在當時那種條件下,我相信不會產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治世名言,當然也更不可能出現所謂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這個時候的歷史背景註定了上層建築對於普通百姓的心態……
所以在那個時代產生出來的司馬炎自然也不可能重視底層民眾的民心,如果說他重視的話,那也只能是重視怎麼從他們身上榨取養料。
二、財政壓力
東漢末年,戰爭連年不斷,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至黃巾起義後,整個中原的國家體系其實已經瓦解,特別在財政方面,由於軍閥割據等原因,以貨幣為單位的經濟模式已經名存實亡,而因戰亂失去保護的平民又不得不依附到世家大族中去尋求庇護,成為世家大族榨取社會資源的廉價勞力。有資料統計,當時佃農上交給世家的負重高達他們生產所得的60%-80%,世家從而加速膨脹,反觀,由於人口的急劇減少,社會勞動資源又被世家截留,國家敗政愈發彌艱。
三國時,曹操開啟屯田制,雖然有效緩解了中央財政的困難,但是屯田制本身剝奪了勞動人口的自由,並存在與世家爭奪勞動資源的矛盾,這種制度說白了是兩面不討好。所以司馬炎篡魏後就取消了屯田制。但是一個國家的吃喝拉撒都是需要開支的。官員工資、戰後撫卹、諸王候的福利再加上朝廷的門面等等。在無法有效抑制社會資源流失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只能是與世家大族妥協,在世家大族身上爭取財力上的支援。
三、門閥勢大
門閥豪族從西漢開始吸取養份到東漢形成龐然大物再演變到後期的饕餮,已經無法輕易憾動,它就像癌細胞一樣,想要毀滅它,只有把自己也毀滅掉。我相信即使強如後世的李世民或者朱元璋穿越到這個時代,都不敢去挑戰這股力量所演化成的遊戲規則。很簡單民心不可用,失去了基層力量的支援,單憑一個人的意志那無異於找死,但是很明顯基層力量已經不具備對抗的力量。再者,作為富二代出身的司馬炎也不具備這個能力。
四、皇朝先天不足
司馬氏本身得位不正,所以司馬氏的篡魏的過程必然是一個相互妥協的過程。曹魏雖然最後引退,但世家在從忠於曹氏轉變到忠於司馬氏的過程裡,並不是簡單的一加一,他涉及到了諸多利益面,而這些利益要做到面面俱到是需要妥協的。
司馬炎的先天不足
司馬炎雖然是司馬昭的嫡長子,但是在司以氏家族裡他只不夠是第三代,在司馬懿這一輩當中還尚有八個兄弟,也就是說司馬炎有八個叔祖。同時,司馬懿又生了九個兒子,也就是說除司馬師、司馬昭之外司馬炎還有七個叔伯。這股龐大的宗親力量也是需要去平衡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來自於歷史的遺留問題,也就是他的弟弟司馬攸的問題。
《晉書》載:“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將議立世子,屬意於攸。”晉國的基業,很大一部份是司馬炎的伯伯司馬師打下來的,司馬炎不過是撿了桃子。但是司馬師沒有兒子,就叫司馬昭把他其中的一個兒子過繼到他的名下,司馬昭就把司馬攸過繼過去了。這之間是否有什麼政治承諾,我們不清楚。但是可以確定司馬攸是司馬昭最疼愛的兒子。否則,司馬昭生前不會經常對人言,基業是司馬師打下來的,晉國的王位理應由司馬師這一系繼承……這樣說來,司馬攸才是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繼承人了。雖然最後司馬昭改變了主意,但是司馬攸的政治影響力卻一直存在著,他對司馬炎形成了制約,這也成了司馬炎一生中最大的心病,這個問題不是本文重點,也後再談……。
這五點因素促成了西晉的政權必須是妥協的政權,所以西晉的立國基礎也必然是建立在平衡各個利益集團為基礎下定製的。但是這種平衡一旦被打破,那麼覆滅也是必然的。
-
9 # 小傷聊史
其實在西晉的開國之君晉武帝時期,就存在很多隱患,最終導致西晉快速滅亡。
晉武帝司馬炎受魏帝禪讓而建國,滅吳之後就開始懈怠朝政,西晉舉國上下開始奢侈成風,更有石崇王凱比富的事情發生,司馬炎不但不阻止,還要花錢資助他們比富,正是在這樣的統治下,政風變得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司馬炎因為自己得國不正,害怕自己的後代也重蹈覆轍,於是大量分封自己的家族子弟到各地為王,司馬炎死後很快就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持續了十幾年,大量消耗了西晉國力。
東漢末年到西晉時期,大量胡人內遷,西晉時期,關中等地區胡人已經佔當地人口的一半。八王之亂後西晉國力喪失殆盡,胡人看到機會紛紛作亂,西晉也迅速滅亡。此後,晉朝宗室的司馬睿跑到南方建立東晉,中原則進入了百年的大亂鬥時期。
-
10 # 旅遊看焦作
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其一,中國封建社會是以人治國,天下安危寄予一人之手。而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晉惠帝卻天生是一個白痴,在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製度下,只能引發一些人的野心。他們清楚的記得,數十年前,曹丕是怎麼繼位的,也明白司馬家是如何取而代之。那麼,為何自己不可以呢?
其二,魏晉時期是封土建國的一種反覆。自漢景帝“削藩”以來,王國僅僅是名義上的存在,而到了魏晉時期,王國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國中之國”,諸侯王具有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最終釀成“八王之亂”。
其三,北方少數民族勢力的南下。實際上,曹魏時期一直與北方的少數民族交戰,而到了晉代,由於中原的內亂,給了北方部族以可趁之機。
-
11 # 蒼山如海涼州
晉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為何說晉朝僅存數十年,短命王朝。這個問法就很有問題。
回覆列表
三國之後中原人口減少太嚴重,在北方對遊牧民族失去了人口優勢。
晉建立後本應休養生息,趁戰亂平息增加人口,卻發生了八王之亂,人口減少更加嚴重,政府遷移北方遊牧民族補充人口,並讓遊牧民族參與戰爭,給了遊牧民族入住中原的可乘之機!
東漢末年世族大家對政治,土地等資源壟斷越來越嚴重,漢族內部的精英失去新鮮血液,三國時期由於戰亂平民精英嶄露頭角,但後期九品中正制向世族大家妥協,漢族內部失去改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