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切始於想象與好奇
-
2 # 恆實說
《西遊記》中阿儺、迦葉向唐僧問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在如來腳下,竟然公然索要好處費!直讓網友們大呼“辣眼”!
唐僧哭窮,阿儺、迦葉就給了唐僧一大堆無字經書。歸國途中,讓燃燈古佛耍了個心機,才讓唐僧眾人發現經書是無字真經。
如來說了哪一習話,讓眾人如此吃驚呢?“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育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殘了,教代兒孫沒錢使用......”就是這一習話,讓唐僧四人瞠目結舌,冷汗直冒。勒了個天,連領導都讚賞收取好處啊!
但是事情真是這樣嗎?在恆實看來,收沒收得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咱們暫且不說,單單說佛門都是這樣嗎?恐怕不是。唐僧聽得如來這一習高論,只得將紫金缽盂當做好處獻於阿儺、迦葉。這時管珍樓的力士 、管香積的皰丁、看閣的尊者......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直把這兩人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請看,佛門風氣似乎不是收取人事成風,為什麼到了唐僧這卻要收人事呢?這件事情真的大大有蹊蹺!
一、故事改編說。有人說這段要好處的段子是改編自迦葉和阿儺的一個小故事。這則故事講得是,伽葉是佛祖的大徒弟,勤煉苦修得來了一身驚人修為。而佛祖的徒弟中有六群比丘,他們平時不注重修煉,只好收集天下好看的缽盂。據六群比丘研究得出,天下缽盂分為鐵質、金質、銅質、木質、瓦質......又從色彩做工上分鐵缽、蘇摩國缽、烏伽國缽、黑缽、優伽國缽、赤缽等六種。總之研究之深,快達到“磚家”的地步了。
佛祖知襲此事後,大怒,於是準備頒佈第一號戒令:有人再收集缽盂,就掃地出門,永不錄用!
而恰恰此時,阿儺機緣巧合得到一個蘇摩國的缽盂,準備將它送給迦葉。可迦葉正值出外苦修,須十天後才能回來。如來知襲後,便說十日後第一號戒令為執行日......於是阿儺和迦葉就背鍋至令。
二、精神層面說。有人說紫金缽盂是太宗送與唐僧的。首先通體紫金,價值貴重、再說太宗所贈,代表權力最高層。一個紫金缽盂,一”權“一”錢“,這也是唐僧最後人間的牽絆。心中還有著財權的執念,始終做不到”空、淨“的境界。因此,如來假借阿儺、迦葉之口索要好處,其實是讓唐僧放下最後的執念,走向靈山最終成佛!
三、陰謀說。有人說了,《西遊記》中,眾比丘聖僧給趙長者唸經的舍衛國究竟如何了?書中沒有說,我也更不能瞎扯了。書中只含含糊糊地提到:我這寺一望之前,乃是舍衛國、從布金禪寺出發,過了雞鳴關,幾個個鐘頭即到大天竺國......而舍衛國則沒有更多資訊了。
一個有著布金寺請佛講經的國度,一個有著願付三鬥三升米粒黃金聽經的國民......親佛國家竟然消失了!布金寺淪落成有造化的人來撿取財寶的寺院、而且還在佛祖眼皮下。你不覺得奇怪和詫異嗎?
四、犀角說。《西遊記》中有一段三個犀牛精闢塵、闢暑、闢寒。這三個犀牛精最後被孫悟空、眾仙合力擒住後,孫悟空將這三個犀牛精的六個角鋸下來,說道:將四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回繳聖旨。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
這可不是恆實我瞎扯出來的!這是原著黑紙白字寫的!那一隻犀角究竟獻給佛祖了嗎?最起碼我沒有看見書上有寫!網友你看到了嗎?
俗話講得好:頭上三尺有神明!你說過的話哪能不算數啊?佛祖暗想,你們師徒咋說話不算話咧!說好的犀角獻與我,來了後只管拿經,不說犀角。我得找個人說說。於是就找了阿儺、迦葉,讓他們拐著彎提醒一下。沒成想唐僧也裝開糊塗了。拿出一個飯盆子給了二人應付。算了吧!好歹也是紫金的!回頭拿市集上也能賣些錢......
說法不一、解釋不一。但是恆實個人的看法是:由於《西遊記》並不是一個人原創寫成的。它是融合了民間各種傳說、文獻,彙編在一起形成了這本鉅著《西遊記》。故此這本書中有不少大坑小坑炸彈坑。最有可能的就是《西遊記》即是《人間記》。人間的種種喜怒悲哀,七情六慾、黑暗現象皆在內。收取好處費看來古時就有啊! -
3 # 蔡員外1979
佛家有三寶的說法,供養三寶即是修行。
三寶即是:佛,法,僧。
所以,進廟燒香要燒三支香,這三支香即意味著三寶。
很多人,對供養佛,供養法沒有疑義,對供養僧往往不能理解。
我們先來看幾段經文:
《四十二章經》: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 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位 無修無證者。
以上不能理解,且看『盂蘭盆經』:
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迴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
提到盂蘭盆經,就要提到由佛教經典轉化而來的一個傳說《目連僧救母》,目連僧的母親就是因為活著時候不修善行,還罵僧惡道,於是墜入餓鬼道中,佛陀開示目連,需供養十方僧眾方能救母於苦海。
其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
七月十五,祭祀超度亡靈,這在各地也已然是一種民俗,其根源就是《佛說盂蘭盆經》中的記載。
佛教之所以強調供養僧,其實很好理解,僧人是傳遞佛教,弘揚佛法的重要媒介,如果沒有僧人的“揚佛”“普法”,就沒有佛教的生存與發展。
所以《西遊記》會寫到兩位尊者向唐僧師徒索要“人事”,而且佛陀還默許了。因為,供養僧對於佛門弟子來說就是一項很重要,而且是必須的修行,沒有這一步,真經不可能取得,修行也不可能圓滿。
供養三寶的目的是要皈依三寶,惠能祖師講到:佛寶是自性覺,法寶是自性正,僧寶是自性淨,我們受持三皈的時候,有沒有得到自性的覺、正、淨,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時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經上講皈依是講這個,不是講形式。皈是回頭,從哪裡回頭?從過去迷、邪、染回頭。依什麼?依自性覺、正、淨,這真皈依,這一念迴歸了,這是真佛弟子。
如果還是很難理解,僧說白了就是老師,沒有老師的講解,一般很難得到佛法的真諦。
而老師的工作是教導和淨化你的心靈,他的生存和生活就需要學生給予照應,相應的功德自然也給了你。
《西遊記》的本名就是《西遊釋厄傳》,“釋厄即是證道,證道即是釋厄”,善哉斯言!
-
4 # 語見
這也正是《西遊記》中最詭異之處。
佛祖座下弟子怎麼會幹這種事,就算做了,佛祖不批評也就算了,竟然還包庇座下弟子。
佛家講究四大皆空,怎麼會伸手要錢呢?
有人說這是佛祖是唐僧的一次考驗,既然你要取得真經,那就得拿最值錢的東西來換取,不管是佛祖貪不貪錢,這只是看唐僧捨得捨不得。
據《西遊記》記載,唐僧取回的根本不是什麼經書,而是一個養蠶、種樹、醫藥的書籍,這不是白跑一趟嗎?如果真要追究起來,《西遊記》中還有很多詭異之處值得讓人深思,就不一一列舉了。
-
5 # 桃源剪花人
鬼知道吳老先生在想些什麼亂七八糟的,反正寫書的比導演都要牛逼,讓書裡的人幹嘛就得幹嘛還不能反抗,神仙也不例外,吳老想黑誰就黑誰,他就算把唐僧如來佛祖搞成女的也是易如反掌!
-
6 # 綠杉叢莊園
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如來佛祖腳下,摩柯伽葉、阿儺陀授佛祖旨意傳授三藏經文給唐僧,摩柯伽葉、阿儺陀向唐僧索要人事,惹怒孫悟空,摩柯伽葉、阿儺陀便傳無字經書給他們,幸得彌勒佛祖點化,才知取的是無字經書,佛祖直言此事早已知曉,經不可輕傳,不可輕取,都說西方極樂世界,但佛祖言中所說本是大千世界的樣貌,為舍衛國趙長春家誦讀一遍經文,只討得三鬥三升散碎黃金,佛祖說賣的賤了,讓後世子孫無錢享用,這本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但西方極樂世界還需要為衣食住行苦惱嗎?人本存在這大千世界,極樂淨土應該是心中美好之處,況且這些經文是佛家智慧所在,參禪禮佛修行所得,本是無價之寶,既然想得到真經,誠意很重要,唐僧師徒四人做到了,但感謝之意還是要懂得有的,經文為消除業障,普渡眾生,取真經要人事,也是真經價值所在,讓世人知道不容易,懂得珍惜。
-
7 # 豈有豪情似舊時
其實書中已經給了按時,且看我一一道來:
一、為什麼說不是要錢?唐僧師徒四人千辛萬苦, 走到了西天, 四眾對如來倒身下拜後, 如來才叫阿儺、伽葉二尊者傳經。
阿儺、伽葉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公然進行勒索。
告到如來處後, 如來卻說, 這個事我知道, 我弟子下山,為別人念一遍經,才收了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收少了!
怎麼辦呢? 沒招! 面對阿儺、伽葉的再次強行勒索, 唐僧只有乖乖地就範, 將唐太宗所賜的紫金缽盂送給了他們。
可是阿儺、伽葉真的只是要勒索錢財嗎? 那個紫金缽盂究竟是銅的還是金的, 這個還不太好說, 就算是金的, 和“三鬥三升米粒黃金”的差距還是很大, 何況人家還只是念一遍, 並不傳經。
舉個例子, 租一本書看, 一天才一角錢, 買一本最起碼也得十塊二十塊, 唐僧他一個用舊了的缽盂就能換回那一大堆經書?
顯然阿儺、伽葉不是向他們要錢。呢麼究竟是要什麼呢?
二、阿儺、伽葉到底在索要什麼?根據上面我們可以做出以下合理推斷:
1. 阿儺、伽葉作為如來的心腹, 應該是不缺錢的, 不至於做出這樣的勾當。他們想搞點外快, 機會多的是, 也不需要搞, 自然有人供奉。
2. 唐僧是個真正的貧僧, 大家都知道的, 即使敲詐, 也不該敲詐他, 敲不出多少錢不說, 還反背個惡名, 有損尊者的形象, 不划算。
經過對比分析, 阿儺、伽葉完全沒有找唐僧要錢的必要。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
因此,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阿儺、伽葉向唐僧索要的東西並不是錢! 那究竟是什麼呢,這個東西可能比較重要, 否則他們不會連要兩次,我們試著從前面的章節中尋找,終於有了發現。
從第九十一回起, 離如來佛越來越近了, 作者開頭第一句話寫道: 話表唐僧師徒四眾離了玉華城,一路平穩,誠所謂極樂之鄉。
“一路平穩,誠所謂極樂之鄉。”這句話放在第一句的位置上, 就是“置頂”了, 吸引大家的眼球, 都來看看極樂之鄉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 從這個地方起到雷音寺, 都是如來的範圍。
四眾遇到一個和尚,對唐僧作禮道:“老師何來?”唐僧道:“弟子中華唐朝來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攙起道:“院主何為行此大禮?”
那和尚合掌道:“我這裡向善的人,看經唸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託生。才見老師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當下拜。”
唐僧笑道:“惶恐,惶恐!”
居住在極樂之鄉的善人,都指望修到中華地託生。搞笑不?!
元宵節, 眾僧陪唐僧進城裡看燈。有三盞金燈, 缸來大小,每缸有酥合香油五百斤。三缸一千五百斤,共該銀將有五萬餘兩, 此間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戶甚是吃累。一過夜,佛爺現了身,油就沒了。
八戒在旁笑道:“想是佛爺連油都收去了。”眾僧道:“正是此說,滿城裡人家,自古及今,皆是這等傳說。但油幹了,人俱說是佛祖收了燈,自然五穀豐登;若有一年不幹,卻就年成荒旱,風雨不調。所以人家都要這供獻。”
收油的是三個犀牛精, 他們究竟是佛是妖? 不太好確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幫如來佛祖收油! 自古及今都是這樣收的, 人們也都說是佛祖收了, 佛祖既沒有澄清事實, 也沒有懲罰他們, 還讓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繼續收!
惹佛祖見罪,又生災厄。”唐僧算是徹底認清了如來, 他一有災, 就會很自然的聯想到: 又是領導存心在鬼搞!
可是, 他們到了靈山後, 根本就不提犀牛精的事, 那隻犀角也沒有獻給佛祖。佛祖也不好意思要, 阿儺、伽葉問他們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應該指的就是這! 因為他們沒有別的值錢的東西, 只有這個犀牛角, 這個犀牛角本來就是準備獻出來給佛祖的!
他們卻就是不拿出來!
阿儺拿著個缽盂, 只有發呆!
明明說好了這個犀牛角是獻給佛祖的, 他們為什麼不拿出來?
我們來看一下:
當時, 三個犀牛精來收油的時候, 他們看到的的確是三位佛身,可既然是佛, 為什麼要公然收刮民脂民膏呢? 所以孫悟空說:“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他們年年來收, 每年合銀將有五萬餘兩, 這個數額是巨大的, 如果不是在幫如來創收, 如來又豈能容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胡作非為?!
結果, 這三個犀牛精被天庭方乾死一個, 被取經方乾死兩個。雙方合夥把如來佛的人打死了, 面子上不是很好看, 他們是如何處理的呢?
當時, 還有兩個活的, 八戒道:“這兩個索性推下此城,與官員人等看看,也認得我們是聖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雲下地,同到府堂,將這妖怪怪處決。”
四星道:“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八戒道:“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
以往殺妖怪, 二話不說直接就打死了, 這次可能還不敢, 因為那是如來佛的人, 豬八戒出的這個主意很好, 是透過法律手段判決的,“將這怪處決!”
所以大家稱讚:“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知理明律, 就說明他們是以天條來處決這兩個犀牛精的。他們沒有錯。
八戒說“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當了和尚, 反學了些法律? 不是的, 是學了些辦事的道道。
犀牛精被當眾處決後, 鋸下四隻角來。孫大聖更有主張,教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把自己帶來的二隻, “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
他們殺的, 叫星官拿去, 星官殺的, 他們拿著, 萬一以後追究起來, 大家都可以說, 那是他們乾的!
他們留下的這個犀牛角, 說是獻給佛祖的, 其實不是, 是他們自己留著的, 他們可以當證據當把柄一直捏在手裡。因為當時留在地方政府的那隻犀牛角就是當證據使用的! 證明收油的是妖怪, 你們以後再不要送油了。“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
這個犀牛角最後究竟在哪呢? 反正他們不提這件事, 你也不好意思問。
所以,索要的的不是金錢,而是犀牛角,雖說對於大佬們不算特別貴重,但是這是一種態度的表現,類似於投名狀。可是最後唐僧師徒也沒有選擇交出犀牛角,反而裝傻充愣用金缽糊弄,這也無怪乎佛祖後面給他們“無字真經”了。
阿難佗、摩訶迦葉在傳經前向唐僧索要“人事”,唐僧沒給,結果只取得了白本經書。是唐僧小氣,還是二尊者貪心,還是真的“經不可輕傳”?佛界為什麼也講世俗“人事”?
回覆列表
西方世界也是大千世界
阿難、迦葉向唐僧索要”人事“發生在師徒五人經歷種種磨難來到大雷音寺,佛祖批准讓阿難、迦葉兩位弟子拿經書給唐僧好讓他們回去傳法。唐僧拿不出像樣的禮物給兩位弟子,結果揹回去一大堆白紙。
辛辛苦苦一心求法,結果為了這點”人事“落得如此下場,讓人哭笑不得。歷來對這個情節有多種解讀,一說這是九九八十一難的一難,有了這一難才使得取經功德圓滿;一說白紙就是真經,這叫”無字真經",因為佛法講的就是個“空”字,有字的都不是真經,無字真經拿回去好好悟去吧。這都難說沒有道理,但是小說來自生活,我們更相信作者是透過這一哭笑不得的情節要說下他的真意思。
縱觀整本小說,並沒有對佛法有過多闡釋。佛祖、佛教僧團更多的是體現在法力高強,降魔除妖上,西方世界是一個與玉皇大帝領導的天庭對等的存在。一路上遇到的和尚則多有妖孽,貪圖唐僧寶貝袈裟的、冒充大雷音寺的所謂和尚都不是好東西。整本書裡妖怪層出不窮,花樣不斷,使人懷疑哪有這麼多妖怪,怎麼都讓他們遇上了?!阿難、迦葉的索賄部分地給出了答案:西方世界也是個大千世界,除了法力高強的大德,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不按佛法辦事的中德小德。這些擁有頂級資源的神通都這樣,凡俗世界能清淨的了?
阿難、迦葉鬧的這一出,使取經這件事公信力大打折扣,不能不懷疑這事值不值得做?作者寫這麼一出,就是要告訴我們,取經這件事本身並不是他要頌揚的,他想說的在別的地方。至於在別的什麼地方,那又是另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