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百曉生
-
2 # 農大知事
玉米發叉也屬於是它的生理特性,玉米根部發叉也與玉米的品種,播種因素,密度以及肥水管理等有一定的關係。玉米根部發叉後,到底需不需要掰除?大家也有不同的意見,但農大的觀點是,要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而定。一、根據玉米發叉的數量而定
如果說玉米地中發叉的玉米棵數較多,叉子也比較大,如果不想辦法掰除分叉的話,就會影響到玉米主幹頸的正常生長,以及營養的缺失,並且增加了玉米田的密度,從而影響到玉米田間通風透光的環境,像這種情況下,就應該想辦法進行掰除掉分叉。
二、根據玉米生長週期與密度考慮是否掰叉如果玉米的種植密度比較小,土壤又不夠肥沃,玉米的長勢並不太好,在這種情況下對於發叉的玉米,可以不去掰叉,或者是少量的掰除即可。
在玉米的苗期,對玉米除叉要趁早,當玉米發生發叉現象之後,有必要掰除的,就要及時的採取掰除處理,不要等長大了再掰除。如果小杈對玉米的主幹莖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也可以不去除叉。
玉米花穗後期長出來的叉子可以不需要掰除,因為這個時間的玉米株高等都已經不再生長,即便有了分叉,對於玉米的產量影響也很有限,這時再去掰叉,耗費人力物力,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三、除叉的時間與方法在對玉米除叉時,為防止病菌對玉米創傷處的感染,在雨後或者是早晨有露水的情況下,不要進行除叉作業。中午光照太強烈的情況下,為減少創口傷流蒸騰過大,也應停止作業。
除叉時,為了防止玉米植株的損傷,要一手抓住玉米株接主幹近基部的位置,另一隻手抓住分杈的基部,朝向一側掰除。
-
3 # 老百姓寧
玉米根部叉出玉米側枝是玉米株體的生長習性。因為玉米品種的不同,有些品種的玉米側枝少而短,有些品種的玉米多而長。關於玉米根部側枝丫杈的去留,掰掉好還是不掰好在理論上爭議存在了很多年,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在實際的生產中遠沒有這樣複雜。種植者都只遵守一個規則有時間有精力就掰,沒時間沒精力就不掰,玉米根部側枝掰掉與不掰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不是很大,沒有實質性的影響。話雖如此,但掰掉無存在意義的叉出側枝,確定沒有壞處,也有一定的好處。比如利於水肥養分的集中供應,增強玉米地的通風性等。
在我們這裡的玉米生產中,大部分人家的玉米根部側枝是要掰的,但不是玉米生長和增加產量的必須,而是側重於玉米叉枝的應用。玉米生長期的玉米叉枝是優質的牛羊飼草,玉米根部側枝長在玉米主枝上無用,還要吸收部分蕎分。而把它們掰下來,可以解決很長一段時間的牛羊飼草問題,而且這些飼草非常優質。因此許多農戶都是在玉米生長期間一直掰側枝喂牛羊,這個過程會在整個玉米生長期持續進行。實際上,對於玉米的生長而言,根部側枝是掰掉比不掰好,最起碼掰掉沒有壞處。如果農戶家庭養牛養羊,玉米根部側枝掰下來喂牛羊效益更好,只是要費些氣力工夫而己。
-
4 # 騎遊日記
當前很多地方玉米播種已經基本結束,玉米在其一生生長過程中,有很多農戶在田間管理當中經常會遇到玉米根部發叉的現象。
玉米根部發叉就是從根部又分化出一個或者幾個小櫱的現象。
發叉的原因: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是一個不斷拔節的過程,而且每個拔節點都有可能出現分櫱現象,但是由於玉米具有“頂端優勢”的現象,玉米在盛夏高溫的作用下生長快速,在水肥滿足的條件下可謂是一天一個變化,上部5到8節腋芽基本上停止生長,也就不存在分櫱(發叉)現象,如遇到頂端優勢減弱的時候下部分櫱就會出現。
分櫱發生的部位:主要是5節以下部位,特別是近根部1到2節最易發生。
分櫱發生的時間:一般多發生於出苗到拔節這一階段。
分櫱是一種正常現象,一般禾本科植物如小麥也會出現,玉米根部分櫱對玉米的影響主要有:
1.分櫱的生長不斷的消耗體內營養物質的正常生長,本來營養物質需要直接輸送到上部,由於分櫱的發生,土壤中需要更多的肥料來維持輸送的需求,對肥料的利用是一種浪費,影響玉米的產量。
2.分櫱的生長,容易造成病蟲害的發生,分櫱由於個體較弱,植株矮小,即使長成果實也是瘦而小,沒有實際利用價值。
玉米分櫱處理及預防方法:
1.人工拔除,在出苗到拔節期,及時發現及時清理,在拔除時要做到乾脆利索不拖泥帶水,避免損傷莖杆,清除的時間上最好是上午9點之後5點之前進行,過早過晚水分較多容易傷及無辜。
2.從源頭抓起,儘量選擇分櫱少的優質品種。有條件的可以採用地膜覆蓋技術,可以有效的節制分櫱的發生。
3.施足底肥,合理用肥,從幼苗、拔節、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開花期、吐絲期、灌漿期等做到平衡用肥。
總之,玉米發叉是一種正常的分櫱現象,只有早發現早清除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
5 # 阿華三農
玉米根部發叉又稱為玉米丫子,玉米丫子是玉米在幼苗期到拔節期在玉米的植株基部節上的腋芽分化出2-3個或更多側枝,這種現象叫做植株的分櫱,在水稻和小麥的種植上要求植株多分櫱才能夠提高產量,但玉米種植中長出玉米丫子或多或少地影響到玉米莖幹的生長髮育,在農村有很多農民遇到過玉米幼苗期根基部長丫子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農民朋友很矛盾,想掰又沒時間,又怕掰掉又影響玉米的繼續成長,畢竟這也是苗上的一塊肉,不掰又怕吸收了主幹的營養成分,影響玉米產量。
1、玉米根基部長丫子的原因
①、禾本科農作物固有的特性
玉米、水稻、小麥等農作物都是禾本科植物,根基部都有分櫱側枝的特性,相同的品種在不同的種植條件下,表現出不同的分櫱特性,比如玉米播種時間早,玉米長丫子的機率就大很多,適當推遲播種,玉米就不會長出丫子。跟玉米的種植密度也有關係,每畝在4000株以上的玉米地少有分櫱,每畝在3000株的玉米地裡的分櫱就多。
②、由於天氣的影響
在玉米拔節期遇到乾旱高溫天氣,土壤水分減少,主莖頂部優勢受阻,營養成分不能往上運輸,只能往根部迴流,玉米重新從根基部長出新的側枝。在玉米的生長期受到澇害或倒伏,玉米苗出現應急反應,也會長出多個分櫱枝。
在玉米的幼苗期施用過多的氮肥,造成土壤中的氮肥養分過量,多餘的養分被玉米根系吸收,促使根基部丫子的形成來消耗多餘的養分。
2、玉米丫子是留還是掰
對於這個問題不能說一刀切,要根據玉米種植密度、勞力情況等多種因素來確定的,因地制宜地來留或掰。
①、在每畝種植玉米4000株以上的地塊,出現玉米丫子,可以留不用掰,部分農民一看到玉米有丫子,就要掰掉,,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擔心丫子會與果穗爭奪養分,丫子的葉片和主幹葉片合在一起,增大了葉片的光合作用面積,有利於營養成分的積累,從而讓玉米顆粒飽滿,提高產量,這些丫子葉片的營養在果穗發育時向果穗迴流,而自身由於營養的缺失,一般只能長到果穗位置以下而停止生長。因此這種情況不需要掰玉米丫子。
②、在每畝玉米種植密度在3000株的地塊,出現玉米丫子,由於玉米地通風透氣性,大多具有邊行優勢玉米丫子生長茂盛,在後期丫子會抽雄蕊或結小玉米棒子,這種小玉米棒子大多數都是空粒或禿頭,玉米丫子會跟主幹爭奪養分,這種情況就要把丫子掰掉,或在抽雄前進行掐尖拔雄穗。
【總結】玉米丫子是留還是掰,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但玉米長丫子都是氮肥使用多,因此在後期的施肥中少施或不施氮肥,主要以施磷鉀肥為主,配合使用微量元素
-
6 # 鄉野搜行
我個人認為,在同一地區,溫度,溼度,光照等管理因素是相同的,不同品種玉米分叉的情況不一樣。相同。有些沒有分叉,有些分叉幾乎是50%,由於種類繁多,因此為分叉。例如,較厚的刀片比較薄的刀片具有更高的生產機會。比不長的品種長得高的品種不太可能發生。 2、種植密度 玉米的種植密度也是玉米分叉的原因之一。每個人都知道玉米不宜過於密集種植。太密集會影響玉米田的通風和照明。但它不可能太罕見。如果玉米種植太低,玉米田的營養成分就會過多,而且營養成分的數量也不成比例。玉米吸收過多的營養。如果沒有這麼多營養素,它會在它旁邊增長分叉。在種植密度太低的情況下,玉米將具有高的分叉。 3、過量 雖然玉米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和肥料,但如果過量則可能不值得。特別是氮肥,很多人認為氮肥可以促進玉米生長,玉米芯是肥大而且可以增加產量。但是對玉米施肥與吃玉米是一樣的。吃太多太不舒服了。如果施肥過多,過量的營養物質就不會被吸收,導致其旁邊產生分叉。 4、短因子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由於土地選擇不當或管理不當,玉米植株由於病蟲害而短缺,可能是過量使用控制劑和粗糙病害。結果,某種玉米比其他玉米短得多,但它仍然不斷吸收養分。植物不能長大,長得更高,因此它們只能在它們旁邊生長分叉,形成分櫱並轉移營養。 以上四種是分櫱的常見原因。事實上,玉米不需要太粗心,因為它太營養而且不能被吸收。分叉。然而,如果樹枝比樹幹高,則必須去除分櫱,因為分櫱所需的營養物質增加,這可能導致樹幹營養不良。分享給大家,喜歡的朋友請關注、點贊
-
7 # 若飛305
玉米根部發叉怎麼辦?
玉米四五個葉子以後,經常會在根部長出一兩個叉子,既影響美觀,又消耗玉米養分,還是旱日去掉為好。
玉米屬於禾類植物,與稻穀一樣,分櫱是它的自然屬性。但是,也不是所有玉米都存在分叉現象,我昨天到玉米地進行了現場檢視,想拍幾張玉米分叉的照片提供給大家。轉了一上午,走了七八塊玉米地,只在一塊小規模玉米地裡發現了幾株分叉現象,只是很少很少的數量,也就是百分之一二的樣子。其它玉米地裡都沒有發現,也不知是農戶們在鋤地的時候已經掰去了,總之,一上午只發現這一塊地裡偶而有幾株。
由此可見,玉米分叉也不是普遍現象,我想起過去在生產隊幹活的時候,也很少有玉米分叉的情況,有人說是近年來用肥過多,肥力過剩,崔生出了分芽,也有的說是玉米品種問題,或者地質氣候病害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認為,主要是玉米品種問題,其次肥料的大量施用也有關係,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
既然這樣,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選好品種。我建議農戶之間要多交流,根據玉米長勢,判別哪一種玉米品種適合本地片播種,比喻我觀察的地片,看看不分叉的農戶種的是什麼品種,自已種的是什麼品種,採用不分叉的玉米品種去播種。
其次,合理施肥。氮肥在整個玉米生長期內起關鍵作用,玉米也比較喜氮,但是,切不可用氮肥過多。氮肥施用過多,容易造成秸杆徒長,植株茂盛,在這種情況下,也容易崔生分芽。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基肥儘量施用農家肥,如腐熟的豬糞雞糞之類,如果沒有農家肥,則可以施用複合肥,每畝以20——30斤為宜,複合肥也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夠為玉米生長提供比較全面的養分。
最後,出現玉米分叉的情況,應及時除掉,免得與主莖生長爭奪養分。近年來,有些專家羅列了一些玉米分叉的好處,比喻增加受光面積,提高葉綠素生成率,為土壤遮蔭等。實際這些情況都是建立在消耗水分和養分的基礎之上的,分叉的生長,沒有一定的養分和水分供應,它是不能生存的。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在鋤地正苗的時候,及時把它掰掉,讓主莖健康生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所有養分和水分全部供應在應該消耗的地方。
-
8 # 村裡說農事
玉米在全國的種植面積都不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其實一個便是根部的分叉,這個情況非常常見,尤其是在剛下雨之後,分叉容易出現在肥力好、種植密度小、光照和通風條件都比較好的地方,那麼玉米為什麼會分叉,出現分叉了該怎麼做?如果做得正確,是可以很好的增加玉米的產量,但做得不對是會出現不小的損失。
玉米為什麼會分叉?玉米本身就會分叉,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但是現在隨著人們對品種的改進,基本有了不分叉或者是分叉少的品種,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如果我們給了它們提供了足夠的養分,而且種植的面積比較稀疏,每個玉米之前的競爭就不像種植密集那樣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分叉出現的情況更為明顯,就算現在我們把它們的品種改造的多麼好,依舊不可能避免這個問題,對此也不要太擔心。
玉米出現分叉要不要打?玉米如果出現的分叉比較多,放任它繼續生長,會消耗掉很多的養分,後面植株的聖戰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結出來的玉米顆粒會比較小,質量下降比較嚴重,對於這種我們就要打叉,而且這是一個極為繁瑣的過程,首先我們根據玉米地的情況分析,如果肥力差我們可以不搭,苗期長出來的一定要打掉,如果玉米已經長出花穗,這時就不用,它們造成的影響已經不大,或者是主莖生長情況沒受到影響,這種也可以保留,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要可以不管的,除非真的很嚴重,叉的出現可以增加玉米的排水能力,會提升對於澇災的抵抗力。
玉米如何正確打叉?首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基本都要在晴天進行,選擇在早上10點之前,或者晚上5點之後,不要在大中午進行,畢竟那個時間太陽猛烈人也受不了,打叉完成之後我們要避免打叉的部分發生感染,出現感染的話一樣也會影響到它們的生長,中午蒸發旺盛,此時打叉會加重傷口。
在平日的管理中我們要自己比較留心,經常去觀察玉米的生長情況,以便在問題發生的第一時間去處理,這樣不管是出現什麼,都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影響,無非就是我們自己會累一些,但是卻可以收穫質量更好的玉米。
-
9 # 瓶子話鄉村
導讀:玉米屬於禾穀類作物,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出現根部發叉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玉米每個節處的葉腋處都會形成一個腋芽,最上部的腋芽都會結穗成果,靠近玉米根部的腋芽則會形成分叉。這便是玉米種植過程中根部發叉的原因所在。
出現分叉的解決措施:
分叉是否需要拔除需要根據玉米杆高矮進行決定
1.如果玉米杆比較矮小時,建議對分叉進行拔除,越早拔除越好,最好是在剛發現時進行拔除。此時的效果是最好的,拔除時間最好在上午9點至下午5點為好,因為此時的太Sunny照是最好的,對於剛拔除的玉米根傷口癒合有很好的效果。
2.如果玉米杆比較高大,長到喇叭口大時,玉米主杆能充分吸收Sunny,並且能遮住分叉時,分叉可不拔除,因為分叉對主杆沒什麼影響。另一方面此時拔除分叉,可能導致主杆被病蟲侵害,從而產生病害不利於玉米生長。
3.玉米出現分叉可能是因為病蟲害的影響,此時需及時對病蟲進行消除。
4.如果種植的是青儲玉米時,可以不進行分叉的拔除。
5.玉米種植的密度比較小,土壤比較貧瘠時可適量對分叉拔除,或者不拔除,主要原因是土地本就比較貧瘠,拔除分叉與否影響都不大。
6.玉米分叉的拔除方式一手握著根莖部分,另一手朝相反方向均勻使力拔除分叉,拔除分叉時力氣不能過大,力氣過大容易造成主杆受傷不利於生長。
7.總的來說,當玉米根部出現分叉時還是拔除的好,畢竟對玉米產量有影響,如若不拔除主杆上的玉米穗結果小,分叉的根部容易導致土地密不通風造成生長中的玉米缺氧。
回覆列表
你是不是說的玉米分岔呀!一般來說,即便玉米根部出現了分岔,雖然玉米後期生長會受到一定抑制,但一般不會影響產量的!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一、玉米根部的“叉子”並不影響產量,可以拔掉也可以不拔掉!
如果是一些因素導致的,玉米分叉比較嚴重的話,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拔掉,也可以不用拔掉,一般是不會影響產量的!二、玉米根部出現分岔的原因
對於玉米根部叉子是如何出現的,下面簡單聊一下,僅供參考:
1、高溫炎熱的乾旱天氣導致。就像今年,我們這邊持續不斷的高溫少雨,已經出現乾旱加重的情況。幸好來了前幾天來了颱風,有所緩解。一般來說,乾旱會導致玉米生長水分不足,就會影響植株頂部的發育,這樣一來,就會容易在植株下端出現分叉生長。
2、玉米種植密度過稀。一般來說,玉米過稀的話,就會容易導致玉米根部出現分岔的現象。因此,可以按照種子說明書上的密度合理種植,密度高一些往往出現分岔的機率比較低一些。
3、農藥使用不當。一般來說,對於不合理使用玉米生長調節劑,導致玉米矮化嚴重,不能正常生長,就會抑制植株頂部的生長,導致養分不能充分吸收,就會造成根部出現分叉。
4、其他因素影響。例如一些病蟲害也會造成玉米地上莖節長出側枝,一般是不孕植株,不會長玉米棒子的。另外,一些玉米地的生長環境也會影響,例如土地肥力過高、氣溫高或農田裡的墒情充足,也會出現玉米分叉的現象。以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