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之創客

    只要有家庭,就是沒有孩子也已經存在了家庭教育,有了孩子,又多了一個接受教育者,家庭教育不單單是對孩子,還有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孩子學習都是家庭教育的組成部分。有三點:

    1、夫妻關係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只要成立了一個家庭,沒有孩子,就已經存在家庭教育理念了,這個理念就是沒有和諧相處的夫妻就稱不上一個家庭,沒有和諧的家庭,就談不上家庭教育,更談不上生育孩子和孩子的教育。

    2、親子關係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因為沒有和諧的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就不可能執行和實現。

    3、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孩子的身心健康主要體現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有溫馨的生活環境才有孩子學習的正常化,在家庭教育中,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接受教育的物件。

    所以,現代的家庭教育不是單純的讓孩子學習,而是經營整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不可缺少,都不是孤立的,經營家庭從父母開始,培養優秀的下一代也是從父母開始,沒有父母的和諧相處和溫馨的家庭環境,就談不上家庭,更談不上家庭教育。

    所以,家庭教育就是一個家庭每一個成員的相互學習與和諧相處。有家庭就有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時時刻刻都在需要和影響家庭成員的健康與優秀!

  • 2 # 悅小萌樂成長

    我們大家都知道對於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往往認為主要存在於各種教育機構和學校中,但是忽視了對孩子的另一種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其實家庭教育也是同樣重要的,它對孩子早期能力和心理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該花費多長時間來教育呢?該怎樣進行家庭教育呢?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齡階段,所需要的家庭教育時間也是不同的,在3歲之前孩子還處於幼兒階段還沒有進入幼兒園,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很長,家庭教育的時間自然也是很長的,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給他教育很好的習慣,讓孩子養成一個不發脾氣聽話的好習慣,教育孩子的安全意識。一定不要太嬌慣孩子,不要任憑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人平常的做法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等孩子進入幼兒園階段,幼兒園的教育開始了,家長陪孩子的時間一般也就固定在了晚上的幾個小時和週末兩天,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僅限於此,但不要以為上幼兒園了有老師教育,家長就不在用心去教育孩子,這樣是很不對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心理快速成長的階段,很多事物孩子都慢慢接觸並懂得,家庭教育需要教導孩子認知真假好壞是非。

    當孩子進入小學中學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在學校開始學習更多的知識,每天老師也會給孩子佈置很多的作業,那麼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時間必然要花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事情了,監督孩子作業,督促孩子學習,完成親子作業,輔導孩子作業,這對家長來說是個頭疼的大事,需要足夠的耐心,不要總是大吼大叫,培養孩子學習的意識,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學習,才可能完成學習的任務。

    隨著孩子年齡大了,進入大學步入然後社會,孩子離開家庭,跟父母接觸見面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家庭教育的時間也微乎其微,可能僅存在於想念時的幾個電話,幾句問候牽掛,但這個階段,作為家長也要偶爾教育孩子怎樣接觸社會步入社會。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 3 # 鄉戀WJP

    朋友們好,我是鄉戀。題主問,家庭教育一般每天花費你多長時間?

    這個問題問得我有點手足無措。從教四十幾年,還從未考慮和遇到這個問題。家庭教育還要有固定時長?這樣問,太外行吧,也不好回答。

    一般地說,孩子越小,需要家長的伴陪時間越多。孩子讀研究生了,家長是中專畢業,伴陪孩子時間越長,孩子越討厭。

    孩子回家,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回顧複習當天課堂所授內容,家長學的那點東西,隨著年齡增長,大概也忘得差不多了,孩子要你陪?你陪孩子,是幫忙還是搗亂?沒這麼不懂事理的家長吧?

    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家長有時間可以陪一會兒,但只能陪不能裝明白人。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家長若不是基礎知識很紮實,你還是躺床上歇會兒吧!你去輔導孩子,興許會給孩子亂了思路。

    我們有些好心的家長,孩子一遇到難題,不是啟發他動腦子,找明白人給孩子講清楚,而是去校外輔導班。校外輔導老師,就一剛畢業學生,《教育學》、《心理學》一點不懂,他能講明白?家裡有錢,你就扔吧!

    綜上所述,伴陪孩子,一人一個版本,一人一個模式,強行統一標準,是沒道理的。

  • 4 # 小峰談教育

    家庭教育每天花費多長時間?

    首先我認為題主對於家庭教育的這種觀點和我的觀點存在一些差異。從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題主對於家庭教育問題是在乎時間的,而且也側面的反應出來了題主對於家庭教育所教育的內容方面是對孩子文化課的輔導。

    家庭教育每天應該花費多長時間呢?

    我覺得是沒有時間。為什麼是沒有時間,因為沒有時間限制。家長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不應該存在時間問題。打個比方來說,某個家長計劃好了自己每天給自己的孩子進行家庭教育2個小時,那麼每天的這2個小時的時間一過,孩子過來找家長輔導家長是不是就可以坐視不理了呢?家長是不是就可以告訴孩子“不行,今天的輔導時間已經過去了呢?”所以說,家庭教育不應該存在什麼時間問題,只要孩子需要,只要家長方便,那麼家庭教育應該無時無刻無處的存在。

    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教育呢?

    所謂家庭教育其實就是在家裡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都認為在家裡對孩子進行文化課的輔導才算得上是家庭教育,但其實這樣想是錯誤的。我們不妨想一想,家長真正有學歷的又有幾個?真正有能力去輔導自己的孩子學習的又有幾個?很多家長的學歷普遍來說都是較低的,真的讓這些家長去輔導自己的孩子我們且不說能不能輔導的好,就是輔導的方法上恐怕就會出現一些大大的錯誤,例如很多中國家長常用的貶低式教育,給孩子說什麼別人家孩子怎麼怎麼優秀,自己家孩子怎麼怎麼落後,這樣其實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心裡上的創傷,從而導致孩子出現厭學等逆反心理的現象。

    家庭教育其實更應該是對孩子思想品格和行為舉止方面的教育。而教育的方式也不需要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家長的言傳身教足以讓孩子形成一個好的品格。因為家長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和家長相處的時間是最長的,而且孩子很容易去主動的學習家長的種種行為習慣和文明舉止。家長應該好好考慮如何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好的品格和人格,而並非是考慮那麼多孩子學習上的問題。

    學會做人其實比做學霸更重要。

  • 5 # 我信慧玲

    家庭教育可以不耗時間,卻是最耗父母腦力的一項重要任務。

    父母只需以最努力和最棒的自己,做為孩子的好榜樣。對孩子自己的事情,則越懶越好。父母只需從旁觀察,必要時予以提示,避免闖禍就行了。

    只有會產生嚴重後果的事情,父母才需要立馬插手來教育孩子。父母只需說:“你的方法夠好,如果xxx,你覺得會出現什麼狀況呢?” 這時候,孩子就會覺醒。

    如果孩子不聽勸,父母分析後果後,就補一句:“我相信你選擇了,就一定會有能力承擔相應的責任和收拾自己製造出來的爛攤子。”

    讓孩子學會獨立,做個有擔當的人,以人為本,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就是最輕鬆有效的家庭教育。

  • 6 # 使用者901220787304923

    其次我想說的是,家庭教育是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著的,不能用時間來計算。

    最後你應該瞭解一下有效的親子陪伴

    孩子缺少父母真正有效的陪伴 似乎這已經變成了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 已經在慢慢的侵蝕親子關係 陪而不伴真的需要引起更多家庭的重視 低質量的陪伴很多時候對於孩子真是一種傷害 什麼才是真正的陪伴孩子? 孩子到底需要如何的陪伴才能滋養他們的心靈?

    現在的人都很忙,即使有時候在百忙之中抽時間來陪伴孩子,父母卻伴隨著不知道怎樣去陪伴,不知道怎樣輔導孩子;可能有的家長有了規劃,但也大多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甚者有的家長用僅有的陪伴時間來控制孩子,把溝通變為指責和嘮叨;或者是把陪伴變為只是陪伴,孩子和家人各玩各的,如:爸爸媽媽手機不離手等情況。

    陪伴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大家都是初為父母,在陪伴孩子上有很多的力不從心是很正常的,但這也不是“摧毀”孩子茁壯成長的藉口。

    親子陪伴“123法則”

    陪伴時間的長短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陪伴的質量,尤其對忙碌的爸爸媽媽來說,如何用高質量的陪伴彌補陪伴時間少的缺憾,就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 讓父母懂得如何陪伴孩子,反覆練習是關鍵,因此我們往往需要外力去督促自己進步。

    第一:一定要花時間陪伴,並且要堅持陪伴

    第二:每天固定陪伴孩子30分鐘,陪伴時放下手邊一切事情,專心陪伴。

    第三:陪伴的時候可以做三件事(1.親子共讀, 2.陪孩子玩耍,3.分享一天中發生的事)

  • 7 # 哎呦寶貝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瑣碎的事情上,家長的在每一舉動上,每一眼色上,每一句話 上,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連你怎樣工作,怎樣休息,怎樣和朋友談話,怎樣和不睦的人談話,你在健康 的時候是怎樣的,在生病的時候是怎樣的,在悲傷的時候是怎樣的,在快樂的時候是怎樣的……這一切孩子是都會注意到的,他們是要在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如果 你忘掉了孩子,忘掉了他們時刻在你的舉動上尋找主意和榜樣的敏銳的細心觀察的眼睛。如果孩子雖然挨著你,吃得飽,穿得暖,但是卻孤單地生活著,那就什麼也 不能幫助你正確地教育他。

    由此可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父母怎樣做才能為孩子提供健康成長的空間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家庭教育,每天堅持十個“一分鐘”。

    1.一分鐘接觸

    父母的手是託舉兒女的手,託舉的力越大,兒女所處的位置就高。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頭、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透過接觸來傳遞父母與子女的親情,傳達給孩子愛和力量。

    2.一分鐘傾聽

    不要總是讓孩子聽,父母可轉換一個角度,傾聽一下孩子的呼聲,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進行心與心的碰撞。注重有效的交流,這樣可以更好地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與情感。在傾聽孩子的講話時,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態度和藹。

    3.一分鐘遊戲

    遊戲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興趣,調整孩子的精神狀態。家長帶孩子進行的遊戲,必須是健康的、積極的、有趣味的,引領孩子過充實的、向上的、快樂的生活。

    4.一分鐘矯正

    孩子有過錯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明確指出正確的行為應該怎樣,錯誤的行為將會帶來怎樣的危害,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可任其發展,否則積重難返。

    5.一分鐘激勵

    激勵能使人永遠充滿自信,激勵能使人永遠充滿希望,激勵能使人永遠感悟幸福。孩子出現過錯以後,一定要進行矯正,但在矯正的同時,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 孩子,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激勵孩子前進,引導孩子反思,以情動人。家長要有耐心與恆心,要毫不吝惜地拿出激勵的武器,激發孩子的生活、學習興趣,激發孩子 的鬥志,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6.一分鐘讚美

    孩了的身上總會有它獨特的優點,有他閃光的地方,作為父母要注意發現孩子生活、學習中的優秀表現,抓住最佳時機,進行讚美。在讚美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地點、語調、時機、程度等。

    7.一分鐘參與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應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家裡辦大事時(如買房、買車、添置電器裝置等),應該瞭解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家庭大事的管理,儘可能形成共識,這將有利於家庭良好氛圍的形成。

    在孩子參與的過程中,要注意參與的度,尊重與引導相結合,不要什麼都順從孩子。參與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思考問題的習慣,促進孩子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

    8.一分鐘懲戒

    孩子出現非常嚴重的過失行為,如在校出現違紀行為,在社會上出現不文明行為等,一定要進行懲戒,否則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錯誤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 態度,可以用較為嚴厲的言詞旗幟鮮明地進行批評,指出錯誤的性質,責令其改正錯誤,但決不可動手傷害孩子,要有理智,控制自己清緒上的衝動,避免產生對立 的情緒。要掌握懲戒孩子的最佳時機,在孩子自責時、有他人在場時、孩子特煩躁時不要懲戒孩子。

    9.一分鐘示愛

    家長要讓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心疼的人,即使在你出現嚴重問題時,父母對你進行懲戒,也是父母在履行愛的責任。今天你不高興,甚至流淚了,父母會更不高興,會流更多的淚水。父母向孩子示愛必須具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

    10.一分鐘期盼

    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應當讓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恰當的時機跟孩子談談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樣的挫折;可以和孩子一起 共同描繪發展的藍圖、暢談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以用鼓勵的語言培養孩子勤勞、勇敢的精神。但家長對孩子的期盼應該是理性的、實事求是的、發展的。

    孩 子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做父母的不僅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 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提供優質的精神食糧,用自己的作風,用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整個風度氣質去教育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 靈播下善良、友愛、責任的種子,讓孩子遠離自私、仇恨、罪惡,使他們純潔的心靈得以昇華。這難道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嗎?

  • 8 # 紹興李珍

    家庭教育一般每天花費你多長時間?

    奇怪的題目,家庭教育是相互的,不是單方面付出的。就算是對小孩,也不要認為是單方面付出。

    每個人的視角不一樣,各有各的好,孩子有孩子的視角,成人有成人的觀點,老人有老人的要求,各不相同,一家人聚在一起,各人談各人最經典的,一家人共同分享相互的樂趣,站在各自的方向,共同看看,最討論著得出一個共同的較妥當、完善的結論,這就夠了。做事一刻意,人人都不喜歡。

    每個人只要懂得站在不同方位看問題,這樣日積月累就行了。敬奉!

  • 9 # 多彩人生心理發展之謎

    千金難得一張表,不用慌、不用愁,家庭教育心中有

    孩子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說他是一個系統工程也一點不為過。從時間長度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長達18年。從內容廣度看,包含了生理培養,心理培養,人格修復重塑,品質修煉、社會化融合等等。所以,不是每天花費多少時間來確定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失敗的,而是要清楚整個家庭教育的階段性和時間節點的施教方法。抓住了重點,明確了目標,列出了規劃,就能按部就班,化複雜為簡單,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重點是什麼?嬰幼兒期就是重中之重,做人的規矩,做人的認知,做人的價值樹立到學習的興趣養成,接人待物社會化的融合,這些不僅有階段性的重點,而且具有因果關係,是一個系統工程的設計和實踐。

    2.分段實施,系統佈局。首先把好新生兒第一關。在此階段,建立新的條件反射,形成所需要的新的作息時間是了關鍵,養成吃奶、睡眠、活動規律至關重要。嬰兒從出生到3歲是兒童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抓住言語發展關鍵點,爭取讓1.5--2.5歲的嬰兒全部掌握母語基本語法,引導氣質向良性方向發展,糾正遺傳因素所決定的不良個性心理特徵又是這個階段的重點。根據嬰兒氣質特徵,調整施教方式建立安全的母子依戀關係,安全度過“第一逆反期”和高自尊心的建立又是另外一個重點。透過遊戲活動,養成學習興趣,培養社會化交流則是幼兒期的重點。整個嬰幼兒期的培養過程是由父母“決定”的過程,而不是所謂的“發揮寶寶的聰明才智”的高論。鼓勵、批評要恰到好處是施教的重要原則。

    3.掌握主動,各個擊破。每個階段的重點任務、每個階段的施教措施都要用表格固定下來,隨時檢查、隨時調整、隨時彌補,不能隨心所欲。如0-1個月新生兒作息時間表,1-3歲嬰兒作息時間及任務表,3—6歲幼兒作息時間及任務表,小學前期孩子表現及學習觀察表等等。不要提前也不要延後,每個階段分預想發展和修訂發展兩個計劃表,仔細觀察逐步調整直至合理到位。這些表的制定一般都能解決並達到父母心中有數、生活節奏不亂、不變的效果,也是家庭教育推崇的科學的方法。

    總體來說,培養孩子是一個很費力、很操心的人生經歷,也是對新為人父母的人的人性磨練。除了注意方法抓住重點外,我們還可以借鑑上世紀多子女時代的父母教育子女的經驗,即一個不為外界所惑的平常心,一個省衣縮食的責任、義務心,一個不求孩子高官厚祿只求做好人一生平安的樸素心。這樣,我們就會為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而慶幸,而不為家庭教育瑣事多而煩心、不耐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曾國藩不反清稱帝?有人說實力不夠,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