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世暢想

    簡單來說:曾國藩造反沒有結果。

    1.主觀上,曾國藩視野更寬廣

    曾國藩是讀四書五經長大的,也是為晚清朝廷所重用的,忠君愛國是一點,但更重要的,他清楚地知道晚清面臨的局勢和以往朝代更替不同。

    朝代更替不過是中華民族自家內鬥,最終的結果無論誰贏,都可以繼續傳承華夏正統,而東西方戰爭則意味著文化思想存廢問題。當時晚清面臨的是內憂外患:外有西方勢力入侵,企圖將大清變為殖民地;內有農民起義和地方動亂。明眼人都清楚,農民起義最終是不會有結果的,即便他們打下了整個大清,最終也必然會在西方勢力的挑撥下瓦解,所以曾國藩曾經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最大的危機是晚清國內沒有肅清統一,而給與了外國勢力分裂中國的機會。

    假如曾國藩起兵造反,西方勢力便可以大張旗鼓的各自扶植地方割據勢力,即便剛開始只是國內內鬥,但是隨著西方經濟實力上的優勢,戰爭背後的物資供應、先進軍事裝備供應等必然會被西方控制,戰爭會變為代理人戰爭,曾國藩想要最終獲勝只能依靠某一西方強國,那時候他也只能成為一個偽滿洲國的溥儀。而西方各國基於各方面考量,最終絕對不會將中國統一,最好的結果是每個國家佔據一塊,讓中國徹底成為分裂狀態。

    明白這些道理的曾國藩,並不會選擇造反。

    2.客觀上,曾國藩不具備造反的條件

    分析晚清的情況,一定要注意到西方勢力的存在,西方勢力真正的影響力是:他們有著更加先進的生產力以及更加先進的軍事裝備。

    曾國藩實力最鼎盛的時候似乎佔據了大清半壁江山,但是那只是表象,事實上真正能夠為曾國藩所用的人和兵有多少呢?

    事實上,當時慈禧太后為首的朝廷對此一開始就有防範,所以晚清並非只有曾國藩一個強臣,而是還有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另外,即便是曾國藩手下的湘軍內部,也早已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開始山頭林立。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曾國藩造反之後將要面臨的情況:

    湘軍內部不統一,曾國藩先要肅清內部分歧,而這一個動作只要做出,朝廷就已經明白曾國藩要做什麼了。

    慈禧為代表的朝廷會反抗,那麼,拿什麼反抗?

    以慈禧的性格,她只想要自己生活安穩,作為朝廷正統,她只需要送幾個省出去(這事兒她絕對敢幹),西方列強就敢用大炮支援朝廷各路軍馬。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曾國藩許諾國外,如果自己取代了慈禧,可以給予西方列強某些好處,以此來爭取西方列強的支援,但這樣一來,他的造反也失去意義了。

    綜上,曾國藩造反是可以打起來,但是註定沒有結果的,即便有結果,那個結果也和曾國藩、慈禧等人沒有關係了,西方列強才會是最終的受益者。

  • 2 # 京川6

    曾國藩不反,那是時勢,清王朝命不該絕之時!再則曾國藩雖然滿腹經文,悉知孔孟之道,卻無帝王之相,帝王之威,帝王之學!

    曾國藩做了他本該做的事,他不反也到是在情理之中,也是大勢之所。

  • 3 # 浮雲62598367

    造反可以,可是最終結果要清楚,和農民起義揭竿而起不一樣,他沒有造反的迫切性。第二,雖然清朝面臨崩潰,但是還屬於巨人,不好推倒,第三,洋人不允許,他們需要一個統一的政府來收稅,支付賠款。

  • 4 # 歷史小王爺

    曾國藩不反可以從內外因素來看。內因其一,曾國藩一個農家子弟能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且剿滅太平天國,建不世功業,這都離不開清朝統治者的提攜與恩寵。俗話說‘’皇恩浩蕩‘’,此等恩情怕是鞠躬盡碎也要報答,況作為一名終身儒家信徒,讓他造反從思想轉變來說很難。其二,湘軍內部已經腐敗變質,各種問題已然暴露出來,戰鬥力早就下降(這點從曾國藩讓李鴻章另建淮軍就能看出來)。況且常年征戰,如今反叛基本被平定,很多人早就想脫下軍服,帶著財物回家養老,用這麼一支軍隊再去對抗清庭,勝算著實不大。外因包括,其一,清朝統治者並非沒有制衡,左宗棠等與他不和之人也都被授予大權,擁有相當實力。其二,對他也並非沒有防備,作為漢臣,清統治者確實給予他難見的權利,但攻下天京後,僧格林沁早就率軍在湘軍之旁,一旦觀察有叛變跡象,肯定會全力剿滅。曾國藩何等謹慎之人,在剿滅太平天國,權勢聲譽達到頂峰時刻,或許在心裡出現過登上九五之尊的念頭。但完人就是完人,曾國藩用他深厚的文化修養,傑出的政治智慧,豐富的人生閱歷,理性審時度勢做出裁撤湘軍舉動,從而保全了曾家一門榮譽,也成就了自己作為一代將相的完人形象。ps:對於曾國藩,筆者真是佩服之至,曾滌生,真可謂可當人生之師也!

  • 5 # 輯編

    謝謝邀請!在回答此題前,首先斧正一下,這不是反,是反正!題目應為;曾囯藩為什麼不驅除躂虜,恢復中華 首先,曾囯藩被長時間奴化了,早忘了自己是誰。 其次,自知無民意,特別是曾剃頭外號叫響後,在民間他的人品丶威望,還不如滿人,老百姓不會支援他。沒有了群眾基礎,他雖然鬼,但不是傻子,自然知道。 第三,忌諱左宗棠,朝廷雖然昏君庸臣,但基本的套路還是有的,比如相互制衡,讓兩個政見不同的庸臣同朝共事,就是慣用的手段之一。 第四,滿清只用小聰明丶不用大智慧的人才,這是心照不宣的,曾囯藩起碼的自知之明還是有的,非常知道高手在民間,自己從一介貧民,混到這樣,早就心滿意足了,鑽營了這多年,現在名利雙收,可以回家享福了,管你漢人滿人當朝,與我何干?屬於小洞裡爬不出大蛇的那種。 趕緊見好就收,何況還有重要的事要做,他的重要的事,就是著書立說傳世,繼續愚民,爭取後世一部分人認同 他,不至於歷史罪人之名坐實。屬於好話說盡,壞事幹盡的那類人。 PS:他自喻會相面,知道自己雙眼深陷,無天倉,無印堂,不是帝王相。

  • 6 # 達o芬奇密碼

    中國有三個人的言行,直接被後人整理成書,並廣為流傳。這三本書就是論語,xxx語錄,曾國藩家書。

    長毛使大清人口減少1億。中國快1/3的人被殺。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是這1/3,你就不會支援長毛或曾國蕃謀反

  • 7 # 風輕雲淡51055

    曾國藩是清中期湘軍的創始人,他能帶領湘軍打敗佔據清朝半壁河山的太平天國起義軍,勢力不可謂不大。曾國藩為什麼不反清稱帝,和他自身的觀念和身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

    曾國藩出身於地主家庭,透過科舉入士,自幼接受封建傳統教育,是清中期名臣。所謂封建傳統教育,簡單地說就是以“三綱五常”為安身立命之本,其中第一條就是“君為臣綱”,作為臣子效忠皇帝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曾國藩只想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思想上沒有造反的觀念。

    那麼有人會說曾國藩身為漢族官員,他沒看到民族仇恨,不想恢復漢家天下嗎?

    要知道,曾國藩透過科舉入士,已經身居朝廷要職,況目滿清入主中原已百年有餘,包括像曾國藩這樣的大多數漢族官員早已認可了清王室的統治,曾國藩想的是竭力維護封建官僚地主階級的既得利益,視造反作亂為“洪水猛獸”,他在江南多省被太平天國起義軍佔領直接威脅到滿清統治的情況下,散家資建立湘軍與太平天國起義軍血戰十數年,幾經沉浮,甚至一度瀕臨絕境差點自殺,而其志堅猶不改初衷,最終消滅了太平天國起義,足見曾國藩忠君觀念之深,要這樣的人改變初衷反清自立,恐怕是很難辦到的。

    曾國藩不僅鎮壓農民起義以兇殘聞名,人稱“曾剃頭”,他還是清“洋務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他建造的“江南製造總局”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現代“江南造船廠”為其前身。曾國藩留下的《曾國藩家書》成為後世許多人勵志必讀書目之一。

  • 8 # 飛海

    我認為世界上最瞭解曾國藩的人就是曾國藩自己。

    曾國藩之所以沒有反清稱帝。那就說明他自己認為自己沒有那個能力。

    為什麼很多人會認為曾國藩有反清的可能性?

    一個王朝的建立不單單需要實力,還需要運氣。中國講究風水龍脈。我認為風水龍脈的事情雖然摸不著看不見,但是能流傳幾千年,我認為有他頑強的生命裡,也說明了其存在的意義。

    雖然現在可能這種說法會被定義成封建迷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些所謂的開國君主,確實是有大運加身的。

    比方說我們的偉大毛主席,一生沒有受過傷。又練長征那麼艱苦的時代,幾乎天天都在戰鬥前追後堵。單單說實力或者說有能力的話,我認為是不全面的。

    氣運加身的人都會有與眾不同的經歷。

  • 9 # 鬼雨齋主人

    類似的問題我已經答覆過至少2次以上。這次就簡單說說:

    1、全民厭戰:10多年時間的戰亂,消耗掉的不僅僅是兩代人的時間,還有對戰爭的熱情。

    2、後勤不足:10多年時間的戰亂髮生在江浙糧產地,全國糧食產量不足。難以再進行大規模戰爭。

    3、內部分裂:湘淮集團內部在太平天國後期已經分裂,曾、左、李各自代表了自己的立場,難以團結向上。

  • 10 # 劉剛220336650

    我認為一是勢力不夠,二是他剛剛滅了太平天國,其中的慘烈程度他是親身體會了,三是他自詡為道德的楷模,怕後世名稱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朗演習,美國和以色列緊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