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學達人
-
2 # 侃侃而談論古今
對於其他開始就說項羽殘暴不得民心的回答,我首先要提出一個問題,老農怎麼知道在他面前的是項羽?作為急著逃命的項羽殘軍,不可能說自報家門這是西楚霸王,老實點,沒必要;在古代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鄉間種地的老頭怎麼就能確認來的是項羽,他會是不出門知天下事的人嗎?在那個年代識字的人都少有,想必老農也是不認識旗號上的項字吧!所以什麼項羽殘暴不得民心的話都是屁話!
我覺得最可能的是,老人所住的地方就在正確的道路上,老人看到一隊殘兵敗將要去江東,怕路過自己家,給家人造成傷害,在那個戰亂的時代老人很清楚一隊亂兵對一個鄉村的危害有多大,所以故意給項羽指錯路!這才是人之常情!
-
3 # 歷史風暴
一個種田的老大爺為什麼要騙項羽向左呢,左邊是沼澤,老大爺這麼做就是要置項羽於死地啊!
垓下之圍時,項羽率800騎兵趁天黑從城中突圍。當時漢軍並沒有發現項羽突圍的動靜。直到白天了才發現項羽已經逃走!“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
項羽可不是一個人偷偷走的,他率領的800騎兵,跑動起來肯定動靜很大,理應會被發現,那為什麼沒有被發現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垓下之圍“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這麼多人馬即便不能把垓下圍得水洩不通,最起碼也會在各路口關鍵地點派駐士兵進行阻攔。所以我認為漢軍是故意放走項羽等人的。
因為,只有當項羽離開垓下,才能促使這裡的守軍軍心渙散,漢軍才會將垓下輕易攻下來。否則,項羽和他的數萬楚軍和漢軍拼命的話,漢軍將會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將項羽擒殺。
那麼問題來了,放虎歸山後患無窮,為什麼劉邦敢這麼做呢?
答案只有一個,劉邦對項羽的去向瞭如指掌,因為他在垓下週邊佈下了無數眼線。
那個田父其實不是種田的老大爺,而是劉邦的一個眼線!
而田父故意指錯方向,就保證了漢軍能夠追的上項羽。“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再跑,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漢騎追者數千人。”
所以,項羽肯定跑不了,劉邦的眼線到處都是,不管跑到哪裡,都會被漢軍追上!
-
4 # 遙望燕園
給項羽指路的老農和勸項羽渡河的烏江亭長,其實都是漢軍或諸侯軍佈下的人,專門坑項羽的。
項羽的突圍,其實是被漢軍及諸侯聯軍故意放跑的。《孫子兵法·軍爭篇》結尾說,「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
從韓信傳記中韓信率軍攻打陳餘的記載來看,漢軍將領和韓信,都是靠孫子兵法打仗的,我上邊提到的這一句,他們應當非常熟悉了。
據記載,漢軍和諸侯軍在垓下,把項羽的楚軍團團圍住,圍了好幾重。
韓信的齊軍在楚軍正前方,孔將軍在楚軍左邊,費將軍在楚軍右邊,劉邦率領的漢軍在楚軍後邊,周勃、柴將軍率軍在劉邦後邊。
雖然漢軍和諸侯軍把楚軍死死困住,但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吃下仍有十萬之眾的楚軍,仍舊是擺在漢軍和諸侯軍上面前的難題。
從後來的四面楚歌和項羽潰圍南出的記載來看,漢軍和諸侯軍當是遵循了《孫子兵法》中的「圍師遺闋,窮寇勿迫」,沒有把項羽的楚軍給圍死,而是給了項羽他們以一線生機的希望,項羽也正是利用楚漢雙方都熟悉的《孫子兵法》,才能趁夜潰逃而出。
按照記載,韓信率領三十萬齊軍,先與楚軍作戰,不利,退卻;孔將軍、費將軍出兵,項羽的楚軍不利,韓信乘著楚軍不利,再次率齊軍衝上來,楚軍大敗。
是夜,漢軍和諸侯軍搞了個「四面楚歌」,徹底擊潰項羽的心裡防線,項羽在軍帳中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一邊吟詩一邊聽虞姬和詩,一邊聽一邊哭泣,之後便擦乾眼淚,率800名騎兵勇士,從南邊突圍而出。
項羽突圍逃走,楚軍失去首腦,被漢軍和諸侯軍打得落花流水,八萬人被斬首。
漢軍及諸侯聯軍在項羽逃跑路上佈置了大量的陷阱。我前邊說了,項羽之所以能率800人突圍而出,是因為楚軍、漢軍和諸侯軍都熟悉《孫子兵法》,項羽知道漢軍和諸侯軍的包圍圈薄弱點在哪,所以能順利從包圍圈的薄弱點突圍。
而漢軍和諸侯軍也知道包圍圈的薄弱點在哪,所以特意在薄弱點的方位佈置了大量的陷阱,害得項羽雖突破包圍圈卻依舊逃不掉。
漢軍和諸侯軍在放走項羽後,只派了5000騎兵追殺項羽,其他兵卒都在全力收拾項羽的楚軍。
為什麼面對神勇的項羽,漢軍只派了5000騎兵?就是因為漢軍和諸侯軍在項羽逃跑的畢竟路上佈置了大量的陷阱,5000騎兵已是富富有餘。
故意給項羽指錯路的老農及撐船等待項羽的烏江亭長,都是陷阱。
我看到有人說古時資訊不發達,老農不認識項羽。無需認識啊,只要不是漢軍或諸侯軍,那必然是楚軍,只要是楚軍,就給往錯道上指。
正因為老農給項羽指錯道,所以項羽和親兵才陷入沼澤之中,從包圍圈中帶出來的800人,經過一夜的奔波,剩下100多人,再經過老農的欺騙,只剩下28人了,而漢軍的5000騎兵,依舊有幾千人追上了項羽。
單從數字上就可以看出,漢軍對地形,遠比項羽熟,漢軍的5000騎兵在追項羽的途中,還有可能分成幾路,防止項羽玩劉邦在滎陽逃跑時玩的那招。
以漢軍對地形的熟稔來看,漢軍在項羽逃跑路線上佈下埋伏,也在情理之中。
項羽不肯渡烏江,也是因為項羽明白自己過不了江。項羽面對幾千追兵,做了生前最後一次戰前動員,28個騎兵在項羽的指揮下,殺了許多漢軍,光是項羽一人,就殺了將近上百人,而28個楚軍騎兵,只死了兩個。
經此一戰,項羽的20餘名騎兵再次有了士氣,又繼續跟著項羽跑。
終於,項羽跑到了烏江邊,發現竟然只有一條船,船伕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竟然認識自己,一門勸自己渡河,亭長說: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羽突然就明白過來,不對!這事情不對!
自己治下的老農給自己指錯路,自己治下的亭長勸自己渡河,這分明都是陰謀,亭長跟那指錯路的老農一樣,都是陷阱,都是陷害自己的。
但因亭長的說辭也聽上去很有道理,所以必須用一番正義之辭拒絕亭長,項羽說: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時的項羽,說得比唱得都好聽,要是不想渡烏江,怎麼會跑到烏江邊上來?懷疑亭長要害自己,不敢渡江,所以把自己說得非常高大上,這番言過飾非的本領,項羽的確玩得很溜,當年學劍不成學書又不成,項羽也是這般言過飾非的。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
-
5 # 指動濟南
近日有網友提問:為什麼項羽在陰陵迷路時,田父要騙他向左?而這向左的一騙,使項羽最終自刎於鳥烏江。為什麼無怨無仇的這個田父會這樣呢?百思不得其解。
1、陰陵迷路是項羽突圍的轉折點
先來看看《史記》項羽陰陵迷路的記載:“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儘管後世很多人為田父(耕田農夫)的行為解脫,但司馬遷的記載很明確,是農夫“紿曰左”。紿(dài)就是欺騙的意思。
也就是說農夫故意騙項羽向左,這一舉動成為項羽突圍轉折點,之前他率800名精兵趁夜突圍,天亮時才被漢軍發現,灌嬰率5000騎兵追擊。陰陵迷路時,如果不是田父騙他,項羽不會陷入大澤中,漢軍不會追上,更不會出現後來的“項王自度不得脫”。
2、田父騙項羽的主要理由是什麼
故意指錯路的田父是何來路?史料對此無其他說明。而在許多歷史事件中都有“田父”的身影,只不過陰陵田父是最為著名的。按理說,陰陵為楚地,項羽為楚人,回鄉再次創業的項羽會得到老鄉幫助,就如同過江東時那名要幫助他的烏江亭長。
但恰恰是楚人田父故意使項羽陷入絕境,這種做法的原因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就是兩個字:民心。敗退到陰陵的西楚霸王,早已不是當年率江東子弟討伐暴秦的項羽。區別在哪裡?說白了就是此時他已失盡了民心。
3、項羽是如何失盡民心的
那麼,項羽是如何失盡民心的?主要原因如下:
之一:坑殺20萬秦降卒。秦將章邯率部投降項羽後。因為各路反秦諸侯軍計程車卒,曾經受過暴秦的奴役,因此以牙還牙,把秦降卒當作奴隸驅使。史載,此舉引發秦降卒暗中暴動的打算。項羽於是下令,邊夜坑殺20萬秦降卒。
自古以來,殺降不祥,並會導致因果報應。就如同當年的殺神白起,臨自盡前感嘆因在長平坑殺趙國40萬降卒而遭受報應。項羽殺降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不祥之舉,最終將引害其身。而且此舉最大的負作用,是項羽可以類比暴秦的名聲被坐實。
之二:殺子嬰、燒阿房宮。項羽滅秦後,屠戮咸陽城,殺掉了秦王子嬰,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大火三月不熄。攜帶美女寶物回江東時,有人勸他在關中成就霸業,不要“沐猴而冠”。項羽卻把進言之人殺掉了。
項羽攻下咸陽城的上述舉動,不僅暴露了他性情的殘暴,同時也說明他剛愎自用,內心已極端膨脹,聽不進一點兒不同的意見,真所謂“逆我者亡”。這樣的西楚霸王如何能得人心呢?
之三:殺義帝,坑殺齊降卒。項羽大封諸侯後,把義帝送往長沙,卻暗中下令讓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在途中把義帝殺死。不久後又進兵齊國,田榮兵敗,項羽下令燒燬齊城陽國,坑殺全部齊降卒,還把齊國百姓遷往北海,導致齊人田橫領兵造反。
義帝是項羽征討暴秦中的一面正義大旗,正是有義帝的存在,各路諸侯才可能唯項羽的馬首是瞻。如今大功告成就暗殺義帝,同時殺齊降卒,因齊人所謂的“性情反覆無常”而要強行遷徙。這樣的項羽從根子裡,與當時人們痛恨的暴秦實無兩樣。
之四:楚漢之爭,項羽敗象盡顯。在楚漢之爭中,項羽與劉邦長久對峙而不勝,韓信夾兵而襲,大敗項羽的大將龍且,彭越也攻打項羽,曹咎最終在汜水被劉邦擊敗……項羽腹背受敵,糧草不繼,最終被迫出此下策,與劉邦楚河漢界中分天下。
此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西楚霸王簽訂城下之盟,這讓項羽不可戰勝的神話化成煙雲。劉邦則果斷出擊,最終置項羽於死地。敗象盡顯的項羽已被當時的人們所拋棄,錯指道路的田父只不過按慣例完成一次落井下石的舉動。
最後,來看看司馬遷是如何評價項羽陰陵迷路而最終失敗的: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等到功成名就的項羽放棄關中,留戀楚地,殺義帝自立為王,怨恨王侯的背叛時,他已無法掌控局勢了。自誇自大,為滿足私利,不效法先賢,認為創立霸業必須靠武力,最終只用5年就國滅身亡,客死東城,死前還不覺悟,不自我譴責,很不對啊!
也許,司馬遷的上述評價也能解釋,項羽陰陵迷路時,為什麼田父要騙他向左……田父和其他廣大農夫一樣,企盼用項羽的死來結束秦末以來的諸侯混戰吧。
-
6 # 南方鵬
歷來把項羽稱為戰神,說他神勇無敵所向無前,項羽把兵形勢家的講究速度和攻殺強度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創造一場場以弱勝強的戰爭藝術,最後被劉邦集團粘住,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纏殺,一直追迫到垓下烏江,其間本有一次突圍的機會,項羽趁夜色衝出重圍殺過淮河,到達陰陵,迷路問道於一老農,老農騙他說,往左邊。“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然後就是殺追兵證明非戰之罪,烏江自刎而死。
有一些小說演義說,這位農夫是韓信安排在那誤導項羽的,這也太高看韓信了,漢軍雖勝,卻絕不會如後世演繹的那樣輕鬆,遑論計算到項羽路線並安排人手讓他恰好遇上。個人看法,以項羽自負的特點,又具備舊貴族“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特色,對轄下民眾實情瞭解不多解決不力,而又年年打仗,軍糧何來?項羽後方也沒有蕭何,橫徵暴斂應是免不了,上層貴族對項羽有好感,在生死線掙扎的民眾一定不會有好感,所以,才會故意誤導。
-
7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垓下之戰,項羽四面楚歌,只得率領八百騎兵突圍南下,劉邦趕緊命令騎兵司令灌嬰,帶五千騎兵給我追,得項羽首者賜千金,邑萬戶。
由於漢軍追的太急,楚軍途中不斷有人失散掉隊,等到項羽渡過淮河來到陰陵(今安徽省定遠縣西北35公里永康鎮古城村)時,八百騎只剩下百餘騎,而且更糟糕的是,他們迷路了。
迷路了就要找人問路,我們華人一向是很熱於為迷途之人指路的,但也要看是什麼人。
如果是一個可愛的小朋友或者一個漂亮美眉找我問路,我一定義不容辭,甚至不惜放下手中的事情帶她到目的地。有可能的話,我甚至會問來電話號碼,跟她做個好朋友。
但如果是個滿臉橫肉,吊兒郎當的混混找我問路,我一定把公安局的方向指給他。
現如今,就有一群滿身血汙、手持兵器、長的很像山賊的亂兵跟田間的一個農夫問路,農夫想也沒想,就把一條死路指給了他們。
楚軍朝那條死亡之路走去後,那農夫突然嘿嘿怪笑了起來:“這山賊,居然騙我說他是霸王,呸!如果他是霸王,我就是秦始皇啦!”
果然,幾個小時後,項羽一百餘騎陷入了一個沼澤之中,那些爛泥路,別說騎馬了,就算步行,也極易深陷其中,只有類似於烏騅等級的千里良馬,才能憑藉速度衝出去。於是,五千騎漢軍追著屁股打了上來,很多落單的楚騎就這樣悲劇的被幹掉了,等到項羽他們終於走出澡澤,來到了長江邊上的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西北),項羽身邊只剩下最後二十八騎了。遙想當年項羽在茫茫大澤中艱難跋涉的可悲情景,相信他的心中一定充滿了憤怒與絕望——堂堂一個西楚霸王,居然被一個小小的農夫所欺,傳出去真是天大的恥辱,就算能回到江東,豈不為江東父老所笑?
或許,這陰陵曠野上貌似隨意的一指,就是壓在項羽心頭讓他無法渡過烏江的許多稻草中的一根。而誰又能想到,這史書中無足稱道的一個小農夫,卻有意無意間加速了項羽的崩潰,而最終終結了秦末楚漢八年多的恐怖亂世。令人遺憾的是,無論《史記》還是《漢書》,在提及這位農夫時,都以“田父”指稱,沒有留下名姓和其他任何資訊。
然而,這個被史書一筆帶過的人,卻在民間長久的“活”了下來。陰陵民間傳說,這位農夫名叫陳鐸,還說項羽後來一氣之下竟轉回頭殺死了他和他的妻子、妹妹。劉邦於是感念他的功勞,封之為陰陵忠義王,封其妻為一品夫人,封其妹為忠貞姑,建祠以祀,一齊供奉,並封其後世子孫食邑於陰陵城。如今在陰陵,陳氏家族乃當地三大望族(陳、黃、趙)之首,其人數已達十幾萬之多,分佈全國各地。據說陳氏家族自陳鐸繁衍至今九十代,至今每年初一仍會祭祖拜祠。
當然,民間傳說,多在似有似無之間,無中生有的少,新增附會的多,自有生成的歷史。以常理推斷,項羽在狼狽逃亡之中,漢軍追殺正急,應不至於有閒暇回頭去殺農夫這個小人物。但農夫陳鐸在項羽敗亡之後回頭去向朝廷邀功,討要封賞,則是極有可能的,劉邦對項羽早有懸賞,加之剛當上皇帝正開心,對其封賞必定少不了,而陳鐸討到封賞之後,恐怕免不得被小人覬覦,或者被項羽舊部盯上,從而惹來殺身之禍。陳氏子孫有感於先祖為國而死,便替他稍微誇大一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此,史實與傳說相結合相印證,我們離真相就不遠了。
回覆列表
老農指路這個事情是真是假真的不好說,
首先,我們懷疑的是,
那時候是項羽等人在逃亡。
即使老頭給項羽指錯了路,劉邦軍和司馬遷是如何得知的?
要知道跟隨項羽一起逃亡的人,最終在烏江都是戰死了的。
透過這件事的描寫,只能從側面對人後說明,
項羽是不得人心的,連民間的百姓就想害他。
當然了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漢軍的騎兵司令灌嬰,
在後方追項羽的時候,也遇到了這個老農,
然後,老農告訴灌嬰項羽被我騙了,
趕緊去追他。
可是,若是真是這樣,
下一件事就解釋不通了,項羽好不容易逃到了烏江。
烏江是長江的之流,過了烏江就是長江。
可以說,這時候的項羽距離江東只有一步之遙了。
為什麼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他選擇不逃跑呢?
他眼前只有一艘船,他若是想逃跑。
那時候誰都追不上他。
可是,在他把烏騅馬送給那個好心的亭長後,
他就迎來了和漢軍的最後一戰,這一戰項羽在無助中自刎了。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老農指路是否是事實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