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一位父親,我女兒現在10歲了,上小學四年級。從上學起,跟她灌輸的概念就是良好的習慣很重要,成績不必過多在乎。上幼兒園時在家把書全部撕了,被我打過,罰過站。從小調皮因為在馬路上瘋跑,玩熱水器的熱水也被打過,反正從小對她行為習慣方面比較嚴厲。從進入小學起,就發現女兒做作業非常拖拉,玩心非常重,我們也是耐心輔導,把作業當成自己的作業一樣,天天輔導,天天簽字,成績時好時壞,考試成績出來都只是問一下,沒多討論。三年級以前都是班級前十吧(70個學生),還比較欣慰。進入四年級了,長大了,懂的不少了,不好管教了,不能罵了,更不能打了。拖拉的毛病依舊,每天的作業都完不成,問她,她直言不諱就說不喜歡做作業,現在老師對她也不那麼關注了,發言也很少點她,成績現在一般都是80分以下了。我們看他學習吃力,也沒有跟她報課外輔導班。好像是從小對她太嚴厲了,我們夫妻和女兒的關係也不是那麼親密,一些行為習慣也不是很好,邋遢,不愛整理(我和她媽媽都是特別愛整潔的,經常幫她整理房間),拖拉,貪吃(她媽媽喜歡吃的東西不多,她有時竟然還搶著吃),我和她媽媽都感覺好失敗,不知道怎麼搞的,就把孩子培養成這樣了,該怎麼辦?
7
回覆列表
  • 1 # 九頭鳥21098661

    生活方面倒是比較聽話,就是對學習不上心,也沒發現她有什麼特質值得去培養,各方面也普通,玩什麼也不機靈。

    生活習慣也培養的不好,邋遢,自己的事情自己也不超心(自己的電話手錶經常要大人提醒充電,戴上),房間衛生......有時我在想,是不是她媽媽從小事無鉅細對她太好了,養成了這種不操心的習慣,現在她媽媽去幼兒園上班了,我外出打工了,她媽媽本來就辛苦,回家還要為她的作業,房間衛生,吃喝拉撒操心,身心疲憊,她還不懂的體貼,是我們對她要求高了,還是怎麼了?

  • 2 # 雲中月談教育

    您的孩子現在10歲,不太聰明,比較聽話,三年級之前學習還可以。四年級了,學習下滑,有邋遢拖拉的習慣。

    這說明,孩子雖然智商不是突成績都不會太差。到四年級學習下滑,說明孩子對學習興趣減弱,不認真所導致的。生活上邋遢自理能力差,寫作業拖拉等不良習慣,關鍵還是在於父母在孩子習慣養成上教育的不到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只要掌握適當的教育方法,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還是能改變的。

    一、要加強同孩子的日常溝通。不能因為工作忙和不在身邊,就少過問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父親在外打工,可以經常透過電話或微信和女兒聊天,聊聊孩子在家的日常生活起居,在學校的學習表現等。母親上班回家後,要多陪伴孩子的學習,多過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多鼓勵孩子。

    二、教育要求孩子日常起居等生活瑣事,能自己做的儘量讓孩子自己做。像穿衣吃飯、洗漱、整理被子等,在父母教孩子做這些事情時,就要有時間限制要求,時間長了孩子養成習慣就好了。孩子做這些事情時,父母不要擔心不會做或做不好,要相信孩子經歷一段時間會做好的。

    三、在學習上,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改掉寫作業拖拉的毛病。要透過孩子和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表現,分析不願學習的原因,透過和學校教師溝通,尋求辦法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對於寫作業拖拉的毛病,可以嘗試每次寫作業限時,提前完成獎勵的辦法(一開始可以按次兌現獎勵,逐漸要按提前完成作業次數的累加兌現獎勵)。每次作業提前完成,獎勵一定要兌現。獎勵可以採取多種形式,不能僅侷限在錢上,可以是孩子想要的東西,也可以是玩的時間等等。

    總之,對孩子最有效的家庭教育,離不開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和關心。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孩子會按照父母的意願發展的。

    祝您的孩子學習會越來越好!

  • 3 # 提分課堂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只是影印件,父母才是原件。既然家長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了良好習慣的重要性,那為什麼孩子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甚至提前進入叛逆期了呢?父母平時的言傳身教為什麼沒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我想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孩子之所以不愛乾淨、做事粗心,一方面是她自己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些事帶給她不好的後果,另一方面則是家長對孩子太縱容,孩子心裡知道就算自己不做,父母也會幫自己做了,她有可以依賴的人,所以孩子才會一直不改變,孩子不體貼父母可能是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不親密,也有可能是孩子已經養成了自私的性格,這些壞習慣和不好的性格,如果現在不好好引導加以改善,之後進入青春期會更加難以管教。

    貪玩是小孩子的共性,但是不能因為玩耽誤了正事,玩的時候就好好玩,做作業的時候就認真做作業。家長現在可以從拉近孩子與你們的關係入手,平時多陪陪孩子,和她交流她感興趣的話題,陪她一起做作業,讓她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等孩子與你們親近了,然後再鼓勵式教育,改掉她不好的生活習慣,有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成績自然會提升。

  • 4 # 在陽光下笑

    注重習慣養成不在意成績這個觀念是對的,但是不能告訴她啊,你告訴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讓她注意習慣別在意成績,人天性都是懶的,是利己的,她會本能排斥附加給她的讓她感覺麻煩的東西,要她養成習慣就在此列;而會趨向於她有利的東西,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她會想到你告訴過她你們不在意成績,好了,她接受這個並十分認同,因為對她有利。其實我們說這句話重在表達前半句養成好喜歡,後半句也只是為了養成好習慣我們容許孩子能犯錯的程度表達,不能說出口啊,孩子的思想是很簡單的,這就是縱容她不好好學習的尚方寶劍。孩子這個年紀的學習主要還是依託學校的,學校是她成長的樂土,而學習是引領孩子走向正途的主路。我們說習慣重要,但用到孩子身上是需要我們一步步引導的,我們同時也要鼓勵她學習,告訴她成績重要也是可以的,這樣她會重視學習,等出成績瞭如果考不好我們也不要批評太嚴厲並幫助她提高,這不就體現出我們對成績不強求的態度了麼。這是個不能對孩子直接說的秘密啊。

    另外,我想請教下,您說過孩子也捱過不少打,方便說一下都打的哪些部位麼?罵過麼,主要罵些什麼話?

  • 5 # 專注高效學習養成教育

    @九頭鳥21098661 看得出來,你是一個很有愛的人,體諒妻子,關愛孩子。這樣的你卻發現自己的女兒不會感恩媽媽,沒有自我管理能力,學習不上進,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

    10-12歲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關鍵期。

    按照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來看,十歲的孩子可以自我管理,考慮他人的感受主動幫助做家務,但是他們同時嚮往自由生活,有點小叛逆。

    所以你女兒貪玩、抗拒做作業,不愛學習等這些情況是這個時期的特徵,只要正確引導幫她渡過這個時期,問題不大的。

    但是,自我管理能力和知恩感恩的心態現在必須引起重視,因為13歲孩子性格就定型了。

    鑑於你的情況,我幫你想了幾個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媽媽適當示弱,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媽媽下班回來可以跟孩子說今天上班有點累,不舒服,我們簡單吃點行不行?以平和的口氣跟孩子商量,讓孩子體會到媽媽的不容易。大部分孩子是能體會的,假如孩子沒有這個意識,媽媽可以進一步引導,撒嬌說,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麼照顧你的?現在爸爸不在家,你就不能心疼一下媽媽嗎?

    二、一起做家務。週末打掃的衛生的時候,媽媽可以跟孩子說,等搞完衛生我們可以去看一場電影或者別的什麼活動,但是現在這麼多家務我一個人弄不完,要不你幫媽媽一起?找一個不太難的給她,兩人比賽看誰做得又好又快。千萬不要小看做家務的重要性,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動手能力,可以培養他的責任心,讓他體會到生活的不易。

    三、睡前的家庭影片。把這個當成一個家庭小儀式,爸爸固定一個時間堅持給孩子發影片。注意不要上來就問作業做完了沒有。開始孩子如果沒什麼聊,那爸爸可以跟孩子聊聊自己的生活,問問孩子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情分享。不要覺得她不懂,其實孩子對大人的生活是很有興趣。慢慢地,講個笑話,猜個謎語,各自唱個歌等等。又或者來個秘密,不讓媽媽知道。

    看的出來,你們並不是太看重她的成績,比較注重素質教育,但是我覺得你們抓錯了點。學習從一開始就該讓孩子明確地知道,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情。你們管的太多了,導致現在不知道怎麼管了。現在怎麼辦呢?這裡簡單地聊一下我自己的方法,你可以看看適不適應你家孩子。

    一、我們各自管好自己的事情。父母跟孩子講講自己的工作,告訴孩子每個人必須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你現在的工作就是學習。一家人做個約定,每個人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各自定一個近期工作目標。孩子自己定一個學習目標,高低都不要管,但是你們給她額外加一個閱讀任務。每到週末一家人各自說說自己的完成情況該表揚表揚,該反思反思。父母適當說說自己工作的失誤,也在孩子面前反思。

    這樣慢慢的,孩子會有目標,會反思,會主動自覺地學習。

    二、指出對方的一個缺點,並提出改正要求。孩子可以給父母提一個要求,讓她說說最受不了你們的是什麼,並讓她提出怎麼改。而你們對孩子提出的就是自覺做作業,每天幾點之前做完,錯誤率不可以高於多少。

    總之,這麼大的孩子,你已經沒法跟她說你必須怎樣怎樣了,越說越叛逆。注意兩點:

    (1)想辦法透過各種方式跟她做朋友,讓她體會到可以平等跟父母對話,這點對她以後處理人際關係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2)示弱,激發她的保護欲,但是要注意度,不能讓她覺得太難或者未來生活這麼痛苦。

  • 6 # 慧慧的小康生活

    以下是我的切身感受,家裡也有女孩,感同身受!希望對養女孩的父母有所啟發。

    對於女孩來說,充足的愛是她成長的最好養料。愛不但意味著關懷孩子的飲食起居,教會她為人處世,讓她掌握瞭解世界的知識,同時還要肯在孩子身上花時間,父母和孩子要能夠經常用擁抱來互相表達親密依賴和信任。要多陪孩子聊天,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

    人們常說“富養”女孩,就是要給孩子富足的愛心,無論是母親的慈愛還是父親的嚴愛,都不可或缺,讓孩子在如山的懷抱和如水的溫情中,逐漸成長。

    同父子關係相比,母女關係往往看起來更親密。這種親密的關係對女孩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親密的母女關係帶給女孩溝通交流的經驗,有利於發展女孩的親密感和感受性,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援。

    對於女兒的感情發展來說,父親同樣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父親是女兒的第一位“男朋友”,父親對女兒的評價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父親有助於使身為女孩的女兒和日後身為女人的女兒感到坦然。父親可以留給女兒的最大的財富,就是理解和尊重。如果父親能夠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女兒,那麼這個女孩也會期望她未來的伴侶理解她、善待她。

    事實上,女兒非常需要從父親---她生活中的第一個男性---這裡得到信心,因此,在這個階段,父親也不要忘記擁抱自己的女兒,並告訴孩子:“你是我的女兒,我為有你這樣的女兒感到自豪!”

    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無論是是針對幼女,還是處於青春期的女兒,都不要忽略了擁抱這一個重要的關愛環節,當孩子難過時擁抱他,當孩子沮喪時擁抱她,當孩子高興時擁抱他,甚至當孩子不聽話時也可以以擁抱暫時緩和氣氛,冷處理。

    對女孩進行簡單粗暴的指責打罵萬萬不可取,要知道,簡單粗暴的態度,甚至打罵只會降低女孩的自尊心,讓她感到缺乏愛和關心。在家裡缺失的愛和關心,女孩會不由自主地在家庭以外的交往中去彌補,也許在你打罵完孩子,他人的一個棒棒糖都會把你們的女兒的心俘獲。

  • 7 # 青春成長記錄

    一、給孩子的規則不能太多。孩子不能不管,但不能什麼都管,這個意思,我舉個例子就明白,凡是家裡養過小寵物的都知道,再溫順的小貓小狗,你不斷的逗它玩,不斷要求它做各種動作,它也會暴躁起來。那麼作為一個有思想和頭腦的小女孩,如果管得太多,她也會厭煩的。因此,給孩子的規則不要太多,守住習慣底線就好。我女兒在幼兒園時,我定了兩條規則,一是飯前不能吃零食,二是晚上9點必須睡覺。小孩很聽話,吃完飯就去吃零食,當時我妻子和父母都怕孩子撐了,想不讓她吃,我說沒事,這也不讓那也不讓,小孩反而無所適從,定了規則她要執行我們也要遵守。至今孩子依舊遵守飯前不吃零食的規則,她覺得是習慣了。家長看孩子總有些不順意的地方,這很正常,要不怎麼是孩子呢?但要挑最重要的,能影響她這個階段成長的定下規則,要簡單明瞭,並且大家都平等遵守。恕我直言,看了描述,我覺得您管得細了點。

    二、關於小學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學習習慣。我提幾個方面,一是獨立完成作業,如果孩子厭惡做作業,可以明確告訴她作業必須做,但不要增加課外習題,一步步改善不要著急,二是儘量把學習教育交給老師,信任老師,除非孩子問你題目,否則不要輕易去主動教孩子具體題目,只是告訴她不懂可以問你。總體思路就是讓她明白學習是她的事,而不是你們的事,天天輔導作業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她在幫你讀書。

    三、關於體諒大人辛苦的問題。偶爾提一次沒有關係,但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提她不懂得體諒和關心你們。我的做法是我每週接我父母來家裡吃飯,經常說起小時候他們關心我的事,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好用,都給父母送些去,孩子是看在眼裡的,她如果被你的行為感動了,她也會這麼對你們的,如果她內心沒有這份感激,再多的說教只會增加你們之間的摩擦。

    四、親子關係的改善。我曾經為這個問題專門講過課,親密者之間的矛盾,往往在於將個人的習慣強加於別人身上。舉個例子,小明的妻子喜歡早起搞衛生,小明喜歡睡懶覺,本來這沒有衝突,但妻子認為她在搞衛生,小明在睡覺,對她很不公平,就要求小明不要睡懶覺,早起搞衛生。您想想,生活中是不是這類似的很多呢?家長和小孩之間也是如此,除了有違風俗道德的,有害小孩健康成長的,其他的是不是可以不去計較呢?因為親子關係在四年級還是單邊的,就是家長處於指責,孩子處於被指責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會變成雙方的。我奉行的家人相處原則就是求同存異,減少摩擦。

    五、永遠不要放棄。孩子是自己的,無論你怎麼懊惱,請不要放棄教育,要改變的是教育方法和態度,不變的是親情。

    我長期從事心理和行為分析,可以很負責任的跟您說,四年級出現這些問題不奇怪,在青春期定型前,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可塑性都是很強的。

  • 8 # 李遇儀

    表面上,爸爸是個嚴父,我注意到爸爸提到培養女兒的良好習慣很重要,成績不必過多在乎。 我也感受到,爸爸的潛意識是非常重視女兒的學習成績的。想透過良好的習慣。讓她的學習成績好。女兒上幼兒園時把家的書全部撕了,被爸打過,罰過站;從小調皮在馬路上瘋跑,玩熱水器的熱水,也被打過等。小學以後的作業,耐心幫助她,完全把作業當成自己的作業。

    爸爸和女兒的關係看起來是對立,但是一直關係緊密的。從而我也感受到爸爸的內在超我,即內在父母很強,很有規則感和充滿著教條,爸爸是個很自律和守規則的人。

    看起來像容不下女兒的調皮,玩性,拖延,不愛學習,不愛乾淨,其實這些都是爸爸小時候時產生的潛意識所期待的和得到的,因為內在小孩沒有被允許過,被滋養過,這些會輸送給自己的孩子裡,她代替你完成未完成願望。孩子的潛意識是對爸媽忠誠的,永不分離的。

    理解你的苦惱,你把你熟悉的小時候所接受的教育管教方式對女兒,而女兒的內在小孩吸收了你的潛意識期待行為,你越看不慣她,恰恰這是你意識上不喜歡的,可是你的潛意識是很喜歡的,所以為了繼續讓她保持下去,對她控制,對她嚴厲,對她驕縱,對她包辦照顧,她會繼續做你潛意識的期待:拖延著,成績不好,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等,這樣就可以讓你們可以永遠的操心她,照顧她,永不分離著。

  • 9 # 小學教育栗子老師

    四年級是有共性的心理特徵。在某些教育方法上是有共通性。但每個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性格和心理狀態不一樣。對孩子教育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從這位爸爸的問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來,家長認為孩子的問題很嚴重,孩子和家人的心理狀態都是非常焦慮的。要想改變孩子現在的教育狀態,就要找到問題的原因。

    第一點。家長前後對待孩子成績的態度是不一致的。在孩子剛入學的時候,家長強調習慣比成績更重要,甚至說出了成績不比過多在乎這樣的話,等孩子到了四年級,成績有退步,家人開始著急,給孩子施壓。這種矛盾和變化會讓孩子很無措,也會讓孩子心裡有特別大的壓力。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第二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是非常正常的。要抱著平常心去對待。不要急躁或者是焦慮,這些情緒都會影響孩子。

    第三點,孩子是家長的影印件,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從家長的家庭教育上去找原因。從你的描述中能看出來,你們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孩子小時候你們的方法太過於簡單直接,甚至有些粗暴。孩子從小出現錯誤的時候,你們不是包容,幫助,指導孩子找到正確的方式,而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以旁觀者的角度,去批評孩子,甚至動手,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都被破壞,所以當他在學習上遇到任何難題的時候,都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挑戰,考不好的時候也沒有堅韌的毅力和強大的信心去進步。

    第四點,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可塑性特別強。重視教育的家人。我們願意抓住這個好的時機,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規則意識。但是畢竟是小孩子,應該抓大放小。太多的規矩太嚴格的限制,對孩子的發展是弊大於利。越小的孩子越應該給予的是在完全的愛和包容的基礎上,適度的、適量的行為習慣的教育。

    第五點,愛玩兒是孩子的天性,自律本來就是反人性的。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家長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和價值感,以抵抗玩的慾望。

    第六點,拖拉、邋遢這些生活習慣,都是在平時生活中養成的,要想養成這些好習慣,就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如果從小就沒有加強孩子這方面的訓練,沒有給孩子足夠鍛鍊的機會,等孩子長大,突然要求他做到生活自理,自立,不是在難為孩子嗎?

    第七點,要相信孩子。還是是你之前的基礎非常好,暫時成績退步,屬於正常的波動。要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

    以上個人推測,如有冒犯,請見諒!

    如果你覺得有道理,建議和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平等的溝通。家長先深度的剖析自己的問題,和孩子進行心與心的對話,那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愛和決心,接下來的教育才能夠事半功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新手如何建立個人的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