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文今談

    題主你好,我想你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是對宮廷政變感興趣。

    胤礽是康熙帝和皇后赫舍裡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兒子,赫舍裡之前曾有過孩子,不幸流產,又因為子憑母貴,赫舍裡是康熙第一任皇后,陪著他滅掉鰲拜,鼓勵他平三番,康熙對赫舍裡有很深的感情,赫舍裡死後,這種感情自然就留給了胤礽。

    清史記載胤礽胤礽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可見胤礽在康熙眼裡很有地位。

    康熙曾兩次罷免胤礽,第一次以他不忠不孝而罷免,第二次胤礽逼宮不成。從康熙恢復胤礽太子地位可見康熙內心的糾結,康熙一生老成謹慎,在關係國家社稷的大是大非前絕不會感情用事。故而第一次罷免後康熙認為胤礽仍有帝王之像是肯定的,如果胤礽不逼宮,極有可能做皇帝。但是,胤礽也曾說過一句話,哪有皇子當了將近50年的太子的。胤礽已經等不及了。

    歷史有其偶然,有其必然,蓋棺定論而已。喜歡的哥哥姐姐們給個贊鼓勵一下唄。

  • 2 # 滿樓說書

    清朝268年曆史中,從未有過嫡子繼任皇位的。如果有,或者說最接近的話,莫過於康熙朝的太子胤礽了。

    事實上,胤礽是整個清朝史唯一的太子,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

    胤礽是康熙皇后赫舍里氏所生,但很不幸,其母親隨即難產而死。

    赫舍里氏是四大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與她的結合雖然是政治婚姻,但這對少年夫妻的感情非常好。此前,赫舍里氏曾生過一個兒子,但不久即夭折了。

    胤礽是赫舍裡的第二子,同時也是排上序號的康熙皇子中的第二子。

    或許是因為憐惜其母的緣故,或者是因為平三藩到了最緊要的時候需要鼓舞士氣,康熙隨後斷然決定:立胤礽為太子!

    此前,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實行原始民主,由王大臣會議推舉(即俗稱的八王議政),有功者得之。

    康熙之舉,實際上是仿效漢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推翻了之前制度。

    相比於其他皇子,康熙對胤礽傾注了更大的關愛。胤礽從小就放在康熙身邊帶養,即便朝政再忙,康熙也會親自為胤礽授讀並時時考察其學業。

    從這個意義上說,胤礽是康熙一手看護長大的也不為過。

    最開始時,胤礽的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包括智商、身體、政務處理等等,讓康熙感到十分滿意。

    然而,胤礽也有很多隱蔽的缺點,比如驕傲自大、對人狂妄無禮等,這些其實也是康熙給予胤礽太多的關注和特權所致。

    之後,隨著兄弟輩的長大成人,覬覦皇位的大有人在。而不幸的是,康熙的皇子個個都很優秀,他們對所謂嫡長子繼承者也並不以為然。

    由此,在康熙晚年時,九王奪儲大戲隆重上演,在兄弟輩的合力攻擊下,太子胤礽無疑是壓力最大的一個。他成了所謂的眾矢之的。

    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的大阿哥與太子爭奪儲位,大體是符合事實的。《雍正王朝》裡的太子,則與歷史相去甚遠。

    事實上,太子胤礽可沒有那麼昏庸無能,更沒有所謂的與后妃偷情、甚至想謀反之類,完全不可能的事。

    當然,在康熙四十七年木蘭圍獵的路上,因為是十八阿哥的死亡事件引發了一場震動,太子和其他皇子被康熙狠狠責罵。

    而太子胤礽因為害怕而派人去康熙的帳篷觀察顏色,結果又被發現。康熙回京後,下令將太子胤礽廢黜,這就是所謂的一廢太子。

    之後,太子再立再廢,最終被圈禁終生,直到雍正年間才在高牆中默默無聞的死去。

    據筆者的看法,太子胤礽並非因為謀反之類被廢黜,這個是他絕不敢也沒有可能的。

    而且,康熙其實是不想廢黜太子的,但實在是沒有辦法,其中原因就是:從各種跡象看,太子很可能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這是沒有辦法繼承皇位的。

    而從某種角度說,太子也可能是因為兄弟輩太過強大而導致精神壓力太大吧!

    所以說,生在皇家是很幸福,但也未必都幸福!

  • 3 # 歷史春秋網

    根據婦貴子顯的原則,是可以的,而且一個戰勝天花絕症的奇皇子更是命中註定的大人物,最終沒當成皇帝,我覺得有以下原因。一:在巡幸塞外期間,發生了幾件事,促使康熙帝與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報告了太子的許多不良表現。種種不仁的表現,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滿。最重要的是,他不僅為太子的暴行所氣惱,而且不滿太子的越位處事。他認為皇太子的行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他可以接受一個無能,貪婪的太子,但容不得一個越權的太子。畢竟,他老子還沒死呢!(後來或是康熙於心不忍,亦或是為了制衡其他皇子,太子又被複位)

    二:皇太子雖復立,但原有的君儲矛盾,父子矛盾並未解決,所以很快就又發生了嚴懲皇太子黨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戶部尚書沈天生等串通戶部官員,包攬湖灘河朔事例額外多索銀兩一案。這意味皇太子在策劃逼父皇儘早讓位,他這是要篡位呀,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與儲君之間的矛盾,終於又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康熙決定再廢皇太子。所以,只能怪他太心急了,試想一下,如果太子沒有逼宮,我認為他完全是有可能繼承皇位的,胤祀被廢,倒也讓老四上位了。在清朝的內部,有著各種各樣的新舊勢力相互纏繞,大家都想在太子這件事情上獲得更多的利益。子逼宮的這件事情,只是因為他操之過急,所以才釀成了最後的大禍。

  • 4 # 幾葦渡

    清代只有一個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就是道光帝。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嘉慶帝原配妻子,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和爾敬額之女。

    胤礽的母親是康熙帝的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赫舍裡的父親是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即輔政大臣索尼的長子,索額圖是三叔。

    對於康熙帝兩次廢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並非因為叛亂。

    第一次:

    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僇辱廷臣,專擅威權,鳩聚黨與,窺?肆惡虐伺朕躬起居動作。……朕不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締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付此人!

    但很快康熙自己進行了解釋:

    觀允礽行事,與人大不同,類狂易之疾,似有鬼物憑之者。

    於是第二年“復立允礽為皇太子”。

    三年後又廢了胤礽的太子:

    諸事皆因允礽。允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語貨財囑此輩貪得諂媚之人,潛通訊息,尤無恥之甚。……允礽為太子時,服御俱用黃色,儀注上幾於朕,實開驕縱之門。

    從這些記錄看,胤礽並沒有軍事上的逼宮叛亂,其罪名“嬌縱”是核心。

    古代做幾十年太子的並不多,難免與老爹之間有隔閡。甚至想,能不能熬過老爹還是未知數。而臣下,在皇帝與太子之間,也難免玩弄心思。當太子權力觸及了皇帝老爹的權力,再想坐穩不容易。但如果太子自己不努力,兄弟們也要躍躍欲試。

  • 5 # 歷史簡單說

    二阿哥胤礽生於康熙十三年,他的生母赫舍里氏是康熙的仁孝皇后,也就是說二阿哥是嫡長子,而仁孝皇后在生二阿哥的時候難產而死,康熙與仁孝皇后的感情很深,於是在康熙十四年,僅僅一週歲的二阿哥胤礽被立為皇太子。

    康熙十七年,二阿哥得了天花,而天花在當時的死亡率十分高,康熙帝把奏章交給內閣處理,而自己親自照顧二阿哥,二阿哥病好了之後,康熙帝十分高興,祭祀太廟和社稷,向天下告知這一喜訊。

    康熙十八年,康熙帝命人修葺了奉慈殿,改為毓慶宮,做為二阿哥的東宮。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命人修葺了文華殿,做為二阿哥出閣讀書的地方。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帝為二阿哥挑選了達哈塔、耿介、湯斌做為講師。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冊封了諸皇子,這個就意味著削弱了太子的力量,而諸皇子的目標也是二阿哥的太子之位。康熙四十二年,支援二阿哥的索額圖被處死,這個就表明了康熙帝開始對二阿哥有所不滿,並且有堤防之心。

    康熙四十七年,諸皇子除了四阿哥與八阿哥與康熙帝巡遊塞外,大阿哥向康熙帝打了小報告,比如脾氣不好,對諸親王、貝勒、大臣恣行捶撻,還有私自截留貢品,雖然有些內容有點誇大其辭,但是康熙帝因為對二阿哥不滿,所以深信不疑。

    康熙帝認為二阿哥的問題,就是把自己當成皇帝,處事沒有分寸,恣意妄為,而且這個時候康熙帝年僅七歲的皇十八子得了急病,康熙帝十分心急,而二阿哥卻無動於衷,又想起在康熙二十九年的時候,康熙帝也是生病了,而二阿哥也是一點反應都沒有。

    康熙帝認為二阿皇極為不孝,康熙帝斥責二阿哥做為太子,沒有一點哥哥的樣子,而二阿哥不僅不接受評批,也發怒了,與康熙帝頂嘴。康熙帝一氣之下,就廢黜了二阿哥的太子之位。

    而諸皇子對太子之位有了想法,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為了緩和各個皇子之間的矛盾,又重新立二阿哥為太子,同時也加封了諸皇子。但是二阿哥不僅不改過,還策劃讓康熙帝早點退位。康熙五十一年,再次將二阿哥的太子之位廢黜。

    其實我們從二阿哥的經歷與表現來看,不管二阿哥有沒有逼宮造反的行為,他都註定沒有機會再繼承大位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他不太適合做為大清的繼承人。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搞清楚太子胤礽被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太子胤任第一次被廢,康熙說了很多理由。比如不友愛兄弟,比如行事暴虐,比如交通大臣等等。

    (胤礽劇照)

    但是促成康熙最後下決心廢黜胤礽最關鍵的一件事,是胤礽晚上在他帳篷外走來走去,並掀開他的帳篷往裡偷看。康熙說,這是胤礽想“弒逆”,也就是想殺掉他,謀朝篡位。

    這件事顯得非常奇怪,胤礽在帳篷外走來走去,掀起帳篷往裡看,康熙就認為這是胤礽想殺他。胤礽手中又沒有武器,而且是一個人,有這麼謀反的嗎?再說了,他要是想殺,他就進去了。為什麼又沒進去,反而被大阿哥胤禔發現了呢?

    胤礽之所以在康熙的帳篷外窺視,我覺得應該是胤礽想去給康熙解釋一下,畢竟康熙責備了他。這個道理,相信康熙自己也明白。而康熙就借這件事情,把胤礽的太子之位給廢了。顯然,他就是要廢太子。

    康熙廢太子的目的是什麼?

    可以說,當時滿朝文武,加上康熙的那些兒子們都理解錯了。他們以為康熙想換太子,於是滿朝文武各自擁戴他們認為康熙最可能傳位的人,從而形成“九子奪嫡”的盛況。

    (康熙皇帝)

    其實,康熙廢太子的根本目的,完全不是這樣。他是要打擊太子黨,要把圍繞在太子身邊的那些大臣們給除掉,這樣太子就會沉得住氣,不會再想到要提前登上皇位了。

    康熙在批評胤礽的時候,有一句話說得非常明白:“從前索額圖助伊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 也就是說,在太子胤礽被廢之前,康熙就已經在著手剪除太子黨,包括索額圖等人被拿下,都是康熙剪除太子黨的表現。但是那時候他不敢明目張膽的說這個話。現在太子犯錯誤了,他可以說了。

    那麼也就是說,接下來,康熙將繼續剪除太子黨,剪乾淨以後,又可以讓胤礽復位了。

    但是由於“九子奪嫡”發生,康熙兒子們兄弟殘害,互相構陷。而且更為可怕的是,整個朝廷分成了很多派別,各自依附一個皇子,爭鬥不休。這種離心離德的局面,比太子黨更讓康熙憂慮。

    (索額圖畫像)

    這樣一種悲劇的出現,打亂了康熙的佈署,康熙不得不一年後,便匆匆忙忙地讓太子復位。

    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有解決太子黨的問題,又讓太子復位。於是又發生了“託合齊會飲案”。

    “託合齊會飲案”是指步軍統領託合齊,召集刑部尚書齊世武、兵部尚書耿額等人喝酒。在喝酒的時候,大家都議論說,太子很英明,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這件事情後來被康熙皇帝知道了,他認為這些人在結黨營私,是太子黨,於是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打擊。並第二次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這一次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可不僅僅就是為了打擊太子黨,而是傷心絕望,同時也有害怕,害怕他的皇位被太子過早取代,所以此後他一直沒有再立過太子。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胤礽不逼宮的話,就算他自身存在很多弱點,康熙依然是會把皇位傳給他的。 但問題是,康熙實在太老了,他當皇帝的時間實在太久了,晚年對朝臣的控制能力實在太弱了,出現的問題實在太多了。那些大臣們要謀自己的前途,怎麼會不去交接太子,出現逼宮事件呢?

    (參考資料:《清史稿》)

  • 7 # 巫女阿滿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說胤礽逼宮叛亂,胤礽結交步軍統領託合齊等八旗武官,按性質來說最多也就是結黨營私培植勢力吧,並沒有找到什麼密謀逼宮的證據啊。當然,康熙也確實是因為此事,徹底對胤礽絕望,所以才第二次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還是回到這個問題,既然胤礽不存在逼宮,最多就是結黨營私。那麼我們不妨換個問法:假如胤礽在第二次被立為太子之後,本本分分的當自己的儲君,他能順利接班繼承大統嗎?

    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胤礽可以接班。

    至於原因嘛,還是得從康熙身上找,當時諸子爭位,說是說九子奪嫡。但是最多也就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人有點希望。

    其中大阿哥胤褆在胤礽第一次被的時候,康熙就明確宣佈不會選他。

    八阿哥胤禩活動能力太強,朝中眾多大臣都極力稱讚他賢明,這反而引起康熙不快,認為他在私下著意謀求,極力籠絡大臣。從康熙對八皇子胤禩的態度來看,胤禩人望極高賢明素著,但是康熙仍然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馬齊等人的推選,可以看出八阿哥也是沒什麼希望的。

    至於胤祉,從頭到尾表現機會都不多,說他也參與了儲位之爭其實有點夠嗆。

    倒是胤禛和胤禵這一對同母所生的兄弟確實有點希望,不過也就在康熙最後幾年才有點苗頭。假如胤礽在第二次被立為太子之後,能夠悉心革命,孝順父皇,友愛諸弟,不捅什麼簍子的話,康熙就不會無緣無故再動他。

    畢竟除了胤礽,康熙確實誰都不想選,最後實在是胤礽不行了,才退而求其次選擇雍正的。

    那麼就算到了最後幾年,康熙突然重視十四皇子胤禵,也不至於在最後時刻廢掉一個已經多年不曾出錯的太子。

    其實胤礽不知道,他的太子之位是康熙給的,他只要討康熙歡心,表現得不那麼出格。他的位置就不會被廢,畢竟康熙因為孝誠仁皇后的原因確實是很喜愛他,也很疼愛他。作為少有的明君,康熙也不是那種無緣無故就妄動國本的人。

    所以我認為,假如胤礽在第二次被立為太子之後,如果能安分守己,還是有很大可能繼位的。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 8 # 風塵講歷史

    清朝的宮廷劇相信大家看的不少,其中有妃子憑藉生了個兒子而得到富貴的,也有皇子因為自己的母親被皇帝寵愛而被自己父皇一併喜愛,簡單來說就是母憑子貴和子憑母貴。在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的嫡長子出生了,他就是後來的廢太子胤礽,而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也在生他後難產而亡。赫舍里氏深得康熙帝的寵愛,康熙帝愛屋及烏在胤礽一歲時就封他做太子,準備把他培養成帝國的接班人。

    在康熙十七年十一月年僅四歲的小太子得了天花,這種在當時的不治之症一旦得了就會令人恐慌,康熙帝也深怕太子出什麼事於是把一切政務全部交給內閣處理,自己安安心心陪伴太子胤礽。幸好最終胤礽病情好轉,身體痊癒了,康熙帝十分高興,還向天下的臣民宣佈了這一喜訊。不過太子乃國家儲君,是國之根本,太子沒事確實值得高興。但這也能反映出康熙帝是多麼寵愛胤礽,就連胤礽的騎射之術都是康熙帝親自指導的,這個時候這一對父子君臣可謂是其樂融融,誰能想到幾十年後一向乖巧的太子會逼宮。

    據史料記載,胤礽自幼勤奮好學,熟讀四書五經,通曉滿漢蒙三語,武藝騎射也算精湛,可謂是文武雙全,頗有一番氣場。康熙帝也曾讓太子胤礽數次監國,胤礽的表現也不凡,朝堂內外都稱讚他,康熙帝此時對這個太子也是十分滿意。

    但是後來胤礽被兩廢兩立。第一次就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大阿哥胤禔等眾多皇子向康熙打太子的小報告,把太子的一些不良表現一股腦全告訴康熙了,而且太子確實有越位之事,康熙得知後大怒,覺得太子是想分他的權力,就把太子胤礽廢了。但是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帝又以“雖被鎮魘,已漸痊可”的理由復立胤礽為太子。

    但是到了康熙四十九年,發生了戶部尚書沈天生等串通戶部官員,包攬湖灘河朔事例額外多索銀兩一案,這是太子胤礽在謀劃著造反,逼康熙退位自己登基。康熙得知後非常生氣,原有的父子之間的矛盾,皇帝與儲君之間的矛盾都爆發了。康熙帝終於決定再次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胤礽被廢后就再無翻身之日了。

    胤礽如果沒有那麼心急,願意再等上個十幾年一定能繼位,畢竟有太子在就不會發生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帝也不會心力交瘁,只會繼續培養胤礽,助他做個合格的帝王。

  • 9 # 枳木紅了

    這門親事是孝莊決定的。皇后是索尼的孫女兒。索尼是首輔。是政治聯姻。封胤礽為太子,也是為了利用索尼罷了。皇后生太子兩小時即薨逝,對皇帝、索尼都是意外。太子身上也沒有皇帝擒鰲拜的勇猛影子,不得皇帝喜歡。還有,九個皇子都在攻訐太子。所以,胤礽無論如何,都是當不了皇帝的。

  • 10 # 優己

    並不是沒有這個可能。雖然說清朝沒有一個有被廢掉的太子繼承皇位,但是清朝本身建立時間也不長。歷史上還是存在過被廢除的太子繼承王位的,那就是秦惠文,贏駟曾在太子時期因殺人獲罪被罷黜太子之位,並被流放四年。最後還是被召回來繼承王位。所以,被廢與否並不能說明問題。假如胤礽能夠知錯悔改,康熙沒有理由再廢他一次!只要他能夠熬死康熙,皇位就是他的了。因為復而又廢同樣顯得是他的敗筆。

    不過就胤礽本身來看,他顯然缺乏政治頭腦!在歷代太子當中,其實幹得比他出格事多的人多了,比如,漢武帝養男寵,李治淫亂武媚娘等等都比他的罪過來得大多。可是這些人的保密措施做得好,在控制醜聞方面比胤礽強多了。胤礽之所以被廢實際上都是八爺在算計,八爺是非要把他拉下水不可,比如,鄭春華事件就是八爺設計捅出來的。包括後來的兵變逼宮,都是八爺策劃的。由此可見,要想順利繼承皇位,必須學雍正那麼清正廉潔,吃糠咽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有人說現在沒人研究魯班書?魯班的缺一門是真是假,有哪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