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五爺帶你看電影

    這是一個極為可怕的人。

    許多成功的人通常會在早年遭遇挫折,並靠著這份挫折來磨練心志。司馬師便有這樣的經歷,而他在遭遇挫折前後表現出的反差,可以說令人瞠目結舌。

    司馬師19歲時魏文帝曹丕去世,他的父親司馬懿成為了託孤重臣之一,司馬師也跟著成為了曹魏的頂級公子哥。這是司馬師人生中一段風光的時候,晉書記載司馬師“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也就是氣質不凡、內涵豐富、名聲遠揚,這時的司馬師算是春風得意,前途無量。

    當時司馬師有兩位好友,一位是曹操的女婿何晏,另一位是已過世的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夏侯玄。這倆人和司馬師有些類似,也是屬於有外貌、有內涵、有名氣的頂級公子哥。何晏甚至很狂妄地給了自己這個三人團體很誇張的評價 。

    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並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於時,司馬景王亦預焉。晏嘗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聞其語,未見其人。”蓋欲以神況諸己也。

    他們三個再加上其他一群年輕人引領著當時的風尚,可謂風頭一時無兩。但之後就出問題了。司馬師所在的這個公子哥團體同時得罪了董昭等曹魏老臣和魏明帝曹叡本人,於是被以浮華為名加以貶斥,這便是曹叡在位時期有名的浮華案。

    關於浮華案這件事,容易讓人望文生義,以為這些公子哥整天湊在一起搞些奢侈無用,敗壞風氣的事。實際上受浮華案牽連的人員裡不乏夏侯玄、司馬師、諸葛誕這類有出色才能的俊傑之士,他們聚在一起時討論的很多都屬於和時政、學術相關的話題,夏侯玄、何晏、鄧颺都是玄學的代表人物。從後來正始年間這些人主導的改革來看,他們基本上都屬於頗有政治理想抱負的人。相比於遊樂團體,浮華黨更類似於一個政治團體甚至是學術沙龍。

    他們之所以遭到貶斥,一方面是他們提出的一些觀點衝擊了當時的觀念,在學術和行為等方面悖逆傳統,招來了許多人的反感;另一方面是他們的交友模式本身差不多就是黨錮之禍前東漢“清議”的再現,所謂“四聰”“八達”幾乎就是“八俊”“八廚”的翻版。於公,這樣隨便議論朝政、互相標榜的行為嚴重影響朝廷執行,於私,很多曹魏老臣甚至魏明帝曹叡本人也很討厭其中的許多參與者。所以,這幫人玩完也是遲早的事。

    然而這樣一來司馬師幾乎是一夜失去了自己美好的前途。這時司馬師大約是25歲上下,他再一次出仕都是32歲時的事了,中間的幾年他就成了個家裡蹲。這對於司馬師這樣一個出身高貴、才能不凡、抱負遠大的人來說,簡直是要了他的命。

    這時候又發生了另一件對司馬師影響很大的事——夏侯徽之死。

    夏侯徽是夏侯玄的妹妹,司馬師的妻子。她死於青龍二年,也就是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那年。晉書裡的說法是夏侯徽看出司馬懿父子有不臣之心,於是被司馬師毒殺。這種說法一聽就不對勁,司馬懿遠在千里之外和諸葛亮死命對熬,司馬師當著家裡蹲,曹叡剛滿三十,正年富力強,司馬父子怎麼就冒出不臣之心了?

    另外,夏侯徽去世時24歲,司馬師27歲,兩人共育有五個女兒。從這個角度來看,司馬師應該和夏侯徽的感情非常好,否則也不會這樣瘋狂造人。夏侯徽死後的21年裡,司馬師結了兩次婚,離了一次,但居然一個孩子都沒生。毫無疑問司馬師的生育能力是正常的,那他會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個孩子都沒有至少有兩種可能,一是後面兩任妻子生育能力都有問題,二是夏侯徽的死對他的打擊太大。相比於晉書上司馬師毒殺夏侯徽這種怎麼想都不合情理的記載,我倒更相信夏侯徽是死於難產。

    經過浮華案和夏侯徽之死的打擊之後,司馬師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此史書裡再也看不到從前那個風流貴公子的影子,之後的司馬師變得冷酷、殘忍甚至是變態。

    司馬師再次登上政治舞臺已經是正始年間,他的父親司馬懿又當上了輔政大臣,而他也被提拔為中護軍。中護軍的職權有兩部分,一是掌握一部分都城外的禁軍,二是負責選拔武官。司馬師在任期間法規嚴格,按照功績任命官員,從不徇私。此外,司馬師用人也不拘一格,例如渤海人石苞出身貧寒,又貪財好色,司馬師把他當作自己的左膀右臂,司馬懿因此責問司馬師,司馬師便搬出管仲和陳平的例子來證明才能比德行更加重要。石苞後來為司馬家立下赫赫戰功,成為西晉的開國大將。

    在擔任中護軍的同時,司馬師還幹了件很嚇人的事。當時曹爽和司馬懿的明爭暗鬥已經趨近於白熱化,司馬師為了幫助父親在鬥爭中取勝,私下裡養了死士,數量達到了相當驚人的三千。這些人平時被司馬師派往各處,他可以輕易掌握各方情報,而到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師手下的禁軍和死士作為主力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次政變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司馬懿在政變前一晚把安排告訴了司馬昭,當晚入睡後,司馬懿派人去檢視兩個兒子的情況,結果司馬師安然入睡,而司馬昭則徹夜難眠。這則故事其實並不能說明司馬昭的心理素質比司馬師差,因為司馬昭是臨時才知道的情況,但完全可以證明司馬師的心理素質很可怕。不管事先有多少準備,能夠在造反前一晚保持鎮定的人也是很恐怖的,對於許多人而言,光是一個高考就能睡不好覺,更何況是決定生死的政變。

    這次政變後,司馬師當年的好友何晏被司馬懿所殺,這中間看不到司馬師任何的態度。就後來的情況來看,司馬師對於這些當年的好友已經完全沒有了感情,他成為了一個怪物。

    司馬懿在兩年後去世,這時司馬師接手的並不是一個好的局面。淮南軍區剛剛爆發了對司馬懿的謀叛,參與人員包括都督揚州諸軍事的司空王凌、楚王曹彪、兗州刺史令狐愚等重要人物,司馬懿雖然平定了叛亂,但還沒來得及對淮南進行更為細緻的安排便撒手人寰,淮南的問題依舊還在。內部方面,魏帝曹芳剛好年滿20,正是血氣方剛準備掌握權力的年齡,朝廷裡想要幹掉司馬師的大有人在,而吳國的諸葛恪和蜀國的姜維也在不久之後上臺,這兩位都是北伐急先鋒,他們為司馬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司馬師在一番苦戰後抵禦住了姜維和諸葛恪的夾擊,對內又大量屠殺反對者,並且廢掉了魏帝曹芳。人們常常把篡權的司馬父子和曹氏父子做對比,用司馬懿來比較曹操,但司馬父子三人中,要說行事風格方面和曹操最為接近的倒是司馬師。

    司馬師做事極其鐵腕,像司馬懿在屠殺反對者時還有網開一面的舉動,司馬昭更是寬恕了不少株連者,但司馬師就是一個殺字,像許允這種和司馬師有舊交且已經放棄抵抗的人最後也是逃不過一死。如果說司馬昭的執政方針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那麼司馬師的方針就是“順我者也得拼命幹活”。親弟弟司馬昭在東關敗給諸葛恪,直接被司馬師削去爵位,和毌丘儉一起發動淮南二叛的文欽就被記載因為虛報戰功被司馬師打壓而心懷不滿,司馬師始終保持著擔任中護軍時那種嚴格法令的方針。

    無論是果於殺戮、崇尚法治、御下嚴格還是用人不羈,甚至是殺害舊友等方面,司馬師都像極了曹操。同時司馬師也和曹操一樣在殺人方面有些特殊愛好,曹操造了五色大棒棒殺不法分子,司馬師在殺害策劃政變的李豐時更是親手用刀把上的鐵環將其砸死,這差不多就是心理變態了。之後司馬師又把同謀者同時又是自己故友的夏侯玄一起判了死刑,就連司馬昭求情也沒用。而司馬師最後幹了連曹操都沒敢幹的事,那便是廢帝。要知道獻帝也策劃過謀殺曹操,但曹操最終也沒動他,司馬師的惡劣程度可以說超過了曹操,只差沒像董卓那樣把廢掉的皇帝一起殺害了。

    司馬師最後的死也極富戲劇色彩。他在討伐文欽毌丘儉時遭到文欽之子文鴦的突襲。司馬師一直患有眼疾,當時正好在進行手術,因為受到驚嚇而導致眼睛迸出,司馬師為了安定軍心,咬住被單強忍著不發出聲響,最後把被單咬得粉碎,但身邊人都並不知道他受到了驚嚇,文鴦也因為沒有收到預想效果導致襲擊失敗。但這件事情加重了司馬師的病情,很快便病逝於許昌。

    司馬師的執政時間只有短短四年,這是司馬家執政過程中最為艱難的四年,也是掃清障礙的關鍵四年,之後司馬昭的位子相對於司馬師來說要安穩許多。而司馬師之所以僅執政四年便一命嗚呼,和他的手段過於強硬招來諸多反抗是分不開的。

    如果要我來評價司馬師的話,他的人生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司馬師只是一個無憂無慮前途無量的公子哥,而後一個階段的司馬師是一個很恐怖的人。他缺乏感情,不近女色,對人嚴格,行事果斷,可以輕易地對朋友揮起屠刀,同時又擁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理性和意志力,他在政變前夜可以安然入睡,又能面不改色用酷刑殺人,被襲擊時寧願痛死也能忍住不出聲,每一件都稱得上是突破人類極限的事,他卻全都做到了,這幾乎不能稱之為是人了。

    而司馬師最終的本質還是一個充滿權力慾望的野心家。

  • 2 # 翻翻二十四姓家譜而已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後期權臣,官至大將軍。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

    司馬師沉著堅強,並且有雄才大略,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雖言齊名但司馬師不論帶兵作戰或政治能力皆遠勝上述二人。

    司馬懿將“高平陵之變”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得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事變當時,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師洛陽。事後,論功封為長平鄉侯,加衛將軍之職。

    繼承父權後襲封舞陽侯。他先肅清內亂,又打敗東吳的諸葛恪,成功削弱他國國力並控制魏國政權。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在平定毌丘儉之亂後不久病逝,魏諡之舞陽忠武侯。

    二弟司馬昭受封晉王后,追尊諡為晉景王;其侄司馬炎登位後,追尊為世宗景皇帝。

  • 3 # 史肆說

    要是非得給司馬師一個評價,我覺得還是“有野心、有能力、有手段”。

    司馬懿能讓曹操又愛又恨,作為司馬懿長子的司馬師又怎能是庸才?他知道的自己的愛妻司馬徽察覺司馬家族並不是真心忠於魏,於是就設計毒殺髮妻,手段狠辣,令人髮指;高平陵之變,司馬師成熟、穩重,讓司馬懿大肆讚賞;甚至於後來獨攬大權、擅行廢立,其智謀與狠辣程度不在司馬懿之下。

    在政治上,司馬師掌權之後,立即著手整頓朝綱、重新制定選拔官員的制度,使其各有執掌,朝野肅然;在軍事上,司馬師沉著堅強,富有雄才大略,曾大敗東吳諸葛恪,雖然人們常說他與何宴、夏侯玄等人齊名,但實際上卻遠出其右;在為人上,司馬師更善於塑造形象、籠絡人心,雖然背主的名聲不好,但孝子、能臣卻是實打實的。

    因此,在我的觀念裡,司馬師不單單是一個官二代,最起碼是一個成功的官二代。有人說司馬師的一生侷限在了“短暫的壽命”之中,41歲被封為平鄉候,48歲就意外去世,短短几年的時間根本沒有他太多的發揮空間,以至於人們的目光大都被他的同胞兄弟司馬昭吸引而去。

    關注“微歷史看客”,每天帶你解讀歷史資訊……

  • 4 # 夏目歷史君

    司馬師,字子元,是司馬懿的長子。跟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還有何進的孫子何晏齊名。司馬師出生算是很晚的,出生於赤壁之戰時,當時他爹已經三十歲了。他這個人有多厲害呢?一句話概括吧!雖然他的名氣遠不如父親司馬懿,但他卻善於派系爭鬥,是篡魏背後真正主角。

    為何這樣說呢?下面我就來詳細說說司馬師的政治生涯,而他所表現出來的魄力就夾雜其中,當然說明下我這裡也會適當擴充套件些其他東西。

    曹丕篡漢時,司馬師已經元服,但是並沒有出任官職。曹叡一開始同樣沒有任用司馬師。 從這個角度,我們不難看出曹丕、曹叡世代,司馬懿在朝廷中是站不到位置的。他就是個外派大將……兒子其實應該主要在他手下擔任部曲小武官或幕府參謀。事實上,跟司馬師齊名的何晏也不得文、明二帝重用,夏侯玄也被曹叡討厭。我想他們三個齊名應該是個暗示:一齊在朝中有惡名,不是美名。

    而立之年入仕,卻與父親不同派系

    大概一直到青龍二年,司馬懿擊退諸葛亮人生最後一次北伐,真正奠定他在曹叡心中的可用地位。到了曹叡過世的前一年,司馬師才當上散騎常侍,《晉書》裡有記載。

    一個三十歲之前從來沒有當上官員的男人,突然跳到常侍的位置,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理論上司馬師應該有在父親手下統過兵。問題是,《晉書》跟《三國志》為什麼要避諱司馬師是靠老爸的威能才當官這一點?甚至這次擔任散騎常侍,應該也是司馬懿的權位所致。

    《晉書》跟《三國志》在避開的,或許是反過來的事情:司馬師早年可能根本不和老爸一隊。《三國志》有提到一小段,就是司馬師跟司馬昭,和陳群的兒子陳泰是好朋友。在魏朝初期政治勢力版圖中,司馬懿跟陳群其實不是同一個派系。

    陳泰在青龍年間擔任散騎侍郎,年紀應該比司馬師甚至司馬昭都還小一些。而也由於跟陳泰交好,司馬師兄弟和荀家子弟交情也不錯。

    當司馬懿在外帶兵不搞派系的時候,他兒子司馬師已經建立起自己的人脈網路。司馬師在陳群的幫助下當過行政官員。武將的戰功不會漏記,但行政官的功績則通常不顯。陳群扶植司馬師,跟荀彧當年扶植曹丕的概念可能非常類似。事實上,後來也因著司馬師的執政,讓陳泰得到重用。

    身居要職,編織人脈網,家族權勢飛進

    正始五年,司馬師開始嶄露頭角,此時,曹爽興兵伐蜀,夏侯玄因應出征,司馬師接替其擔任“中護軍”之位,這個職位看似名頭不大,但卻非同小可,因為它是專門負責“選拔武官”的一個官銜。換句話講,那些想要有機會成為武將,在戰場上立功的人,都必須經過司馬師的“面試”才行。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也因此從一個小小的典農中郎將,被提拔為徵蜀將軍,為夏侯玄副手。

    憑藉著“中護軍”職位之便,司馬師開始大肆暗中扶植親信為將,增強自己的關係網,同時又有他爹“大司馬”的名號做招牌。不考慮幕後的黑手,司馬家的權勢此時可說突飛猛進。 《晉書》當然說司馬師的中護軍當得很好,但更有趣的是,五年後的高平陵之變,除了禁軍之外,司馬師還擁有三千死士供他驅策。這不得不說,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司馬師暗中早已建立起的人脈網路。

    高平陵之變,順勢而為,化身派系主角

    高平陵之變後,原本應該是安國鄉侯世子的司馬師被封候,而且得到了自己的封地,並加封衛將軍,但真正的得益者並非司馬師,而是劉放、孫資重回大位。因為陳群、劉放、孫資三人是一路的,他們那個派系始終在拉攏司馬師。所以即使司馬懿的權位有限,在司馬懿與孫資相繼過世之後,司馬師仍能作為派系大佬,登上衛冕者寶座。

    話說到這裡,難道陳群、劉放、孫資沒兒子嗎?為什麼上大位的是司馬懿的兒子?而不是他們三人的兒子?因為司馬師才是最適合當朝廷第一大派系主角的人選!

    首先,陳泰的年紀比司馬師小。官場上是司馬師的後輩。曹爽執政時,陳泰為幷州刺史,負責對抗匈奴。司馬家奪權後他被徵為尚書,也算對得起陳家的提拔了。不過陳泰應該很想繼承父親的遺志,很快就被調上前線,到雍州對抗蜀漢去了。基本上陳群本來就沒有什麼霸權的思想,陳泰能盡其才並且完成父親的夢想,也沒什麼怨言的樣子。

    其次,劉放的兒子劉正。繼承爵位,他的弟弟劉許是西晉著名文人,與劉許齊名的張華,在高平陵之變的時候是十七歲。張華的老婆也是劉放的女兒。也就是劉放過世的時候,他兒子大概是二十歲左右。

    最後,孫資的兒子孫宏。在南陽當太守。因為生長在群雄割據的年代,孫資認為亂世隨時可能再起,子孫們當太守比較妥當。高平陵之變時,孫宏沒有響應,可能就是他爹對於司馬家的成功不抱什麼希望,所以沒讓兒子來參一腳。沒想到反而失去了掌控中央政權的機會。更何況,長期在外地的孫宏,也根本沒有司馬師這麼雄厚的資本。

    篡位野心終暴露,決斷明快,廢帝立新

    司馬師掌權之後,接受諸葛誕的建議,籌劃了東征孫吳,但仍是招致大敗。不過司馬師的權力已經大到諸葛亮那個等級,所以怪罪自己就可以了。接下來吳國緊接著進攻合肥新城,又換吳國大敗了。隔年,李豐、夏侯玄等人意圖謀司馬師的反。

    事實上,司馬家奪得政權,魏國重臣與宗室其實是很多人不滿的。這也再次證明,司馬師並沒有像曹操一樣,花費多年讓朝廷完全變成自己的。司馬家絕對是突然性的政變奪權。而司馬師更是個決斷明快,手段殘忍的野心家。司馬師逮捕了謀反者,夷三族,更進而廢帝改立新帝。

    司馬師這種董卓等級的行為,引爆了淮南第二叛。毌丘儉跟文欽上表,說司馬懿忠貞愛國,天下棟樑。但司馬師卻圖謀不軌,應當討伐。說真的,《三國志》的司馬懿就是這麼“乖巧”得人疼,《晉書》才幫他加上了什麼狼顧之相、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設定,來強調司馬家篡魏是司馬懿的主意。當司馬炎的爺爺是有夠衰......反而這筆帳算在司馬師頭上,那是半點也沒冤枉他的。司馬師就是一個想篡位的臣子,但他生不出兒子。而他也沒來得及稱公稱王,就被文鴦給嚇死了。

    參考史料《三國志》、《晉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近期有些地方水果漲價均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