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被誤會,算是亙古不變的“人間疾苦”之一。不少古人,有些人表面上風光無比,實際上舉步維艱;有些人表面上威風凜凜,實際上有吃軟飯的嫌疑;有些人乍一看勇猛果敢,實際上是個逃兵……

    相比於中國皇帝的一家獨大,中華文化圈裡的其他皇帝處境就不那麼樂觀了。“天皇”,這個在中國都婦孺皆知的角色,在日本的實際生活卻遠沒有中國皇帝安逸,其真實的地位,也不是我們所想的那種普天之下對其絕對服從。

    拿大家相對熟悉的日本幕府時期來說,幕府的存在,實際上將天皇拉下了神壇。光腳的可以不怕穿鞋的,但是手無寸鐵的卻怕拿刀的。在武士刀劍的脅迫下,以天皇為首的公卿勢力不得不承認武家、幕府的存在。本來“徵夷大將軍”是個特別時期才設立的最高官職,但是由於武家想要,天皇也不得不下令將這一官職世代賞賜給幕府的執政者。

    不僅武家的男人可以壓天皇一頭,就連武家的女性,也能逼迫天皇做出既不樂意又有違舊例的事。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乳母阿福夫人,就是這麼一位打破了舊例的女人。

    阿福,本名齋藤福,是明智光秀的家臣齋藤利三的女兒。在阿福生下第三個孩子後不久,她得知了將軍家正在物色乳母的訊息。阿福也是武家之女,但她的父親,曾在本能寺之亂中背叛了主君織田信長,被世人視作叛徒。而她的丈夫,也只是親戚家的養子,一個普通的武士。

    就是這麼一個出身低下,身份卑微的女性,在成為將軍繼承人的乳母,併成功幫助將軍即位以後,受命前去京都朝拜天皇。當時的慣例是,天皇只接見有朝廷官職的人。而阿福不過是一個武家叛臣的女兒,一個乳母,根本沒有覲見的資格。但是,她就是去了。靠著武家撐腰,阿福以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光的名義,以自己謀來的貴族三條西實條妹妹的身份,朝見了天皇。

    在大河劇《大奧》中,阿福朝見時上演了天皇被氣到撂擔子走人的一幕。而在現實裡,不僅天皇很生氣,公卿們也很生氣。但生氣又有什麼用呢?胳膊擰不過大腿,天皇最終接受了現實,還賜給阿福“春日局”這一從三位官職的稱號,以肯定她哺育將軍的功勞。

    憋屈如日本天皇,其身邊不僅有位高權重的關白等一眾重臣,遠處還有手握實權的幕府。事實上,不僅天皇日子不好過,就是幕府之中,也有表面風光的人物。而這其中的代表,非源賴朝莫屬。

    源賴朝,鎌倉幕府建立者,幕府時代的開創者。然而這麼一位梟雄,實際上卻是個懼內的男人。他對正妻北條政子的畏懼,根本上來自於他對岳父家權勢的依賴,直接表現為他對脾氣火爆的妻子的畏懼。

    源賴朝幼年時便被仇家平家發配到伊豆,過著流放生活。一窮二白的源賴朝,為了一雪前恥為父報仇,打起了找個好岳父,利用岳父家的主意。而北條家,在一番折騰之後,就成了和源賴朝拴在一起的螞蚱。毫不誇張地說,源賴朝能逃離流放地,能起兵進而得到父親舊部的支援,能很快站穩腳跟,都離不開岳父家的支援。因而源賴朝對北條政子,也是儘可能地拉攏和忍讓。

    在之後的戰爭中,戰場上的大功實際上是由源賴朝異母弟源義經建立的。因而身無戰功但屬於嫡系正統的源賴朝,就更依靠岳父的勢力。他懼怕惹惱岳父一家人,尤其害怕妻子不給自己留情面,甚至到了只敢把情婦藏在家臣家,要找藉口才能去見情婦的地步。

    而在宋元之際,還出現了另一位讓人更是啼笑皆非的人物。他就是南宋著名常敗將軍范文虎。一說起常勝將軍,大家腦海裡大概會浮現不少人的身影。然而要論“常敗”,則正是范文虎“獨佔鰲頭”。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靠拍馬屁獲得升遷,結果在戰場又退又逃,替南宋打完數場敗仗的將軍,卻在投降元朝後做起了兩浙大都督、中書右丞。至元十五年(1278),範虎成又官遷行省參知政事,同年官至左丞。至元十八年(1281),范文虎竟然以日本行省右丞的身份參與第二次元日戰爭。

    在這場關乎日本存亡,關係元在亞洲最東方勢力的戰爭中,范文虎再次演繹了他“常敗將軍”的稱號。率領軍隊出海,他居然不提前檢查船隻這麼重要的物資,任由軍隊乘坐河船出海。

    這場戰爭在日本留下了“神風”的傳說,在中國卻只有些閒言碎語。無他,只是范文虎瞞報能力無人能及。儘管之後他還是因為這個過失被處罰,但他很快就靠溜鬚拍馬補回了損失。

    有玩笑話說,“范文虎”這個名字出現在史書上,不是和“升官了”連在一起,就是和“又升官啦”連在一起。他的為官之路,看起來一帆風順。可實際上,那就是一張爬滿了蝨子的華麗麗的袍子。

    “高估”,現代漢語裡指“過高的估計”。由於歷史總是過去式,史料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越來越少,因而我們很難真正全面地去了解一個歷史人物。隨之而來的,便可能是我們對他們的高估。無論是日本天皇、幕府將軍,還是范文虎,我們看到了他們的不同面,卻還沒能看清他們真實的模樣。長路漫漫,學史路上與君共勉。

  • 2 # 歷史吐槽機

    被低估的黎塞留

    大約是受大仲馬那本《三個火槍手》的影響,法國宰相黎塞留一直是個奸詐小人的形象。但其實這真的是個錯覺,對法國來說他大約是個諸葛亮式的人物,而且很多人小看他了。

    首先多數人小看了他的能力,這貨在路易十三統治期間把法國的王權強化到無以復加的水平,幾乎可以類比咱們華夏的郡縣制。憑著一己之力壓制美第奇家族出來的太后、驅逐普羅旺斯省長、殺掉蒙莫朗西元帥,這絕不是隻靠鬼蜮手段能辦到的。

    在對外方面這傢伙更了不得,差點顛覆哈布斯堡王朝的三十年戰爭幾乎就是他一手策劃,不停資助哈布斯堡王朝的對手,讓他們添柴式的一個個跳出來火拼,戰爭開始近20年法國才跳出來全面參戰,一舉取代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陸上霸權。這絕對是一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戰略級謀士,比起後來德國的俾斯麥也不讓分毫。

    其次很多人小看了他的人品,這老兄雖然手段狠辣,但確實不是個操蛋的傢伙。他以樞機主教加首席大臣的身份執政,算是做到專權而未擅權,對國王路易十三保持了足夠的尊重,即使早點他曾經被流放過。

    他也沒有怎麼棧戀權位,意識到自己的生命無法挽回,他立刻把權力移交給下一任宰相馬薩林。而且這哥們在臨終之前留下了一句逼格很高的名言,神父問他:“你要不要寬恕你的敵人?”

    他答:“我只有公敵,並無私仇。”

    被高估的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在史書中頗有賢名,傳說他駕崩的訊息傳到遼國,遼帝耶律洪基痛哭失聲,還對左右侍從說“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宋史》中更是對他大家褒揚,評贊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吐槽機到不是熱衷翻案的細節考據派,充其量也就是個大號逗逼,但在我看來,他的評價該是“為人君,只剩仁”而已。他親政三十年,外戰基本沒勝過,宋夏戰爭被李元昊給糊了一臉,最後拿錢買人家稱臣。

    “慶曆和議”約定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換來半個世紀的和平。遼國也跟著興兵南下,陳兵邊境,最後還是以增加歲幣的形式維持了“澶淵之盟”,史稱“重熙增幣“。

    好不容易出了個能打的狄青,還被折騰的憂懼而死。

    內政方面更是一塌糊塗,王夫之評價他是“無定志“半點沒錯,兩府官員走馬燈一樣的換,前後換了40多人。慶曆新政不足兩年就夭折,最後只能坐視冗官冗兵越演越烈,土地兼併無可挽回。

    在當朝就有人說“當仁宗四十二年,號為本朝至平極盛之世,而財用始大乏”。換言之,宋仁宗其實和乾隆有點相似,因為前人鋪路,帝國在他手裡達到盛世,但因為自己無能,帝國由此而衰,這人確實被高估了。

  • 3 # 江湖小曉生

    三國時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諸葛亮可謂是英雄中的代表人物。我們談談他兒子諸葛瞻吧,這大兄弟從小就被套上了諸葛亮的主角光環,所以剛出生開始,蜀漢臣民們就堅定不移地相信,他就是第二個諸葛亮!

    可是現實是比較殘酷的,諸葛亮在諸葛瞻很小的時候,就出去打仗了。因為諸葛亮也沒有篡位的打算,壓根就沒打算好好培養自己的兒子,所以諸葛亮常年呆在家裡。

    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三國志》 這就是說諸葛亮從來沒有將他的學問,系統地傳授給諸葛瞻。等到諸葛亮去世以後,蜀漢的臣民們就日思夜想,希望諸葛瞻快點長大,好繼承丞相的衣缽。 甚至連劉禪也是這麼想的,每次朝中有重大的事宜,劉禪都會叫武鄉侯諸葛瞻過來一起參謀參謀,諸葛瞻全程都在點頭,似乎得到了他老爸的真傳一樣。 諸葛瞻8歲的時候,其實諸葛亮就上天了。縱然諸葛瞻再聰明,那沒有一個好老師教育他,他也難以成就大業。然而在這種臣民吹捧的氛圍中,諸葛瞻居然情不自禁地認為自己的確很牛。

    可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告訴我們,諸葛瞻和蜀漢群臣的這種錯覺,幾乎把蜀漢直接推向了滅亡。

    01諸葛瞻戰死綿竹,把蜀漢最後的一股元氣給斷送了。

    鄧艾從陰平小道溜進來的時候,其實他心裡也沒底啊。蜀漢到底有多少精銳,他壓根就不知道。後來打下了江油以後,在叛徒的詳細解釋下,鄧艾才明白,原來蜀漢還剩下9萬大軍在成都鎮守,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鄧艾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要是領軍之人是個將帥之才,那可咋整。所以鄧艾只能慢慢往前打,一路小碎步打到了綿竹這個地方。

    劉禪得知這件事以後,立刻把聰明睿智的武鄉侯諸葛瞻請到了宮中,表示目前這個形勢,只有派諸葛瞻前去才能鎮得住鄧艾。

    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鹹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三國志》

    諸葛瞻滿頭大汗,背脊上都溼透了。但是他不敢說不啊,畢竟他是諸葛亮的兒子,打仗應該也是一把好手。他不斷給自己足夠的心理暗示,然後就帶著蜀漢8萬大軍出發了。

    不過諸葛瞻臨走前可是留了個小心眼,他把自己兒子諸葛尚也給帶在了路上,因為他認為可能諸葛尚會遺傳一點諸葛亮的本事。

    結果他也是一路小跑到達了綿竹,鄧艾和諸葛瞻第一次較量,所以心裡沒底。而諸葛瞻是第一次帶兵,心裡更沒底。結果雙方大戰一場,諸葛瞻和諸葛尚全都死在了這一戰當中。

    他們死的的確壯烈,關鍵是,他們把蜀漢唯一有希望的8萬大軍也都帶進了坑,結果導致鄧艾收攏殘兵敗將,一路大跨步直奔成都而來,最終劉禪選擇投降。

    02諸葛瞻從小就被人誇聰明,這不是一件好事。

    由此可見,諸葛瞻的才能的確是言過其實了。這些人對他的期望太大,導致了諸葛瞻自己也覺得自己很牛,其實他什麼都分不清,忠奸不分的人,能是什麼人才呢?

    他臨死前說,自己內不能治黃皓,外不能阻止姜維,沒有臉面去見他老爸。這可真是天底下第一大笑話,黃皓他治不了是他能力有問題,可是姜維對蜀漢忠心耿耿,為什麼要壓制姜維呢? 難道說姜維帶兵抵抗曹魏,諸葛瞻是表示反對的?他沒有表示過反對,當時的諸葛瞻已經統領蜀漢全國的軍政,完全有資格排程軍隊。可是諸葛瞻啥都沒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壓根就沒有這個能力。 在宮中他沒有能力對付黃皓,畢竟黃皓這麼多年呆在劉禪身邊,早就成了劉禪的親信,諸葛瞻是動不了的。在軍中諸葛瞻絲毫威信都沒有,雖然是諸葛亮的兒子,可是卻不懂得如何排程軍隊,這也是挺無奈的。 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三國志》

    這跟他從小被大家誇著長大是有很大關係的。諸葛瞻8歲喪父,此後周圍所有人都把他當成第二個諸葛亮。所以久而久之,內心也會驕傲起來。

    在治學方面自然就沒有諸葛亮小時候那麼紮實,而且他的智慧是沒辦法跟諸葛亮相比的。所以長大以後的諸葛瞻自然也就沒辦法成為有才能的人。小孩子可以鼓勵,但是千萬不能誇,一旦誇的過分了,那反倒是事倍功半。

    總結:諸葛瞻雖有節氣,但是卻是被虛榮籠罩著長大的孩子。

    我們發現諸葛瞻最後壯烈犧牲是非常有節氣的,這一點跟他老爸很像,一輩子都沒有背叛過蜀漢王朝。可是諸葛瞻卻沒有足夠的才能,卻要硬著頭皮充當將帥。

    結果導致蜀漢最後的一批人馬,被諸葛瞻帶入了坑中。就連久經戰陣的姜維似乎都忽略了這一點,他沒想到劉禪會把8萬大軍都交給諸葛瞻去迎敵。

    如果諸葛瞻能夠固守成都,等到姜維大軍殺回來,那蜀漢還是有希望的。可是在劉禪的堅持下,諸葛瞻居然接了這麼大一項工程。

    關鍵你有接工程的本事,卻沒有做好工程的能力。就算是分包給有能力做的人那也是好的啊,為什麼要自己單幹呢?

    參考資料:《三國志》。
  • 4 # 尚武菌

    因為我們無法回到那個時代,因此對以前的那些歷史人物瞭解的不是很透徹,大多是從古籍和民間傳聞中瞭解的那些歷史人物。其實歷史上有許多嚴重被低估或者高估的人物,他們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厲害或者壞。有的歷史人物明明是正派的,但史官們為了迎合統治者的口味,撰寫的史書中會使勁的貶他。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由於其精彩的文筆和豐滿的歷史人物形象,廣受讀者追捧。但是三國演義中對有些人物描寫的十分失實,比如周瑜,人家本是翩翩如玉的溫潤君子,羅貫中非把別人寫的小家子氣。

    ㈠《三國演義》中被抹黑的周瑜,今天為他本人正名

    為了能夠突出諸葛亮的神通廣大,羅貫中是使勁的抹黑周瑜。在《三國演義》中的描寫中,周瑜是一個很頗有才情但小氣巴巴的人,他沒有容人的氣度。最後甚至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在死前還說出了“既生瑜,何生亮”這種話。其實我們翻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人家是個溫潤如玉的翩翩君子,容人的氣度大大的有。在史書《三國志》這裡,對他作出了極高的評價,比如說“年少有美才”、“文韜武略萬人之英”等。事實上他的真實才幹是半點也不輸於諸葛亮的,只是羅貫中把諸葛亮本人過於神化了。

    ㈡一代英雄曹操被黑的沒法看,他真是好色成性嗎?

    關於曹操,好多人都覺得他過於好色,酷愛人妻。有句話說的好,奪妻之恨不共戴天。你搶別人的妻子,那你真的有點十惡不赦了。曹操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歷史上真正的曹操人家還真不是這樣的其實算得上是個民族英雄。郭沫若先生曾說過,曹操在民族貢獻這方面沒話說。毛澤東也曾為他正名,讓我們後人不要去輕信小說中曹操的描寫。其實自古英雄愛美人,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喜歡漂亮的女人也沒錯啊。

    ㈢飛將軍李廣其實帶兵水平真的很一般

    首先我不否認李廣是有真才實幹的人,畢竟人家打了大半輩子的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這個人作戰經驗豐富,但帶兵水平真的很一般。這話從何說起?縱觀李廣打仗的次數,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時候都是輸的。然後從他手下帶出來的兵的戰鬥力來看,戰鬥力好像有些弱雞。本人的軍事指揮一般,手下的戰鬥力也不強,怪不得會總打敗仗。王勃曾經做出過這樣一句詩,“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事實上人家真的沒有這麼厲害的,不過是我們追捧罷了。

  • 5 # 輕輕河邊cao

    中華5000年文明史上,可謂名將輩出,只是有些將軍雖然才華橫溢,戰功顯著 冉閔

    當時的北方地區,成為了異族武裝的天下,沒有一個漢人勢力,漢人被成為“兩腳羊”,悲慘無比。在這種環境下,漢人想要建立武裝,何其難也,一旦存在即遭到異族打擊!但是冉閔卻建立了冉魏政權,可見冉閔的智謀和勇武。

    讓冉閔不被主流歷史重視,估計有兩個原因:(1)“殺胡令”(2)一介武夫。但後來文人或許不清楚,如果不是冉閔,或許華夏真要滅種了。

    ,謝玄

    在中國軍事史上,談到精銳部隊,就不得不提謝玄的“北府兵”;談到戰爭奇蹟,就不得不謝玄主持的“淝水之戰”。如果不是淝水之戰的勝利,中華要早1000年,徹底淪落於異族之手。

    如今,有多少人知道“淝水之戰”的巨大意義?當時秦王苻堅(氐族人)率軍87萬,準備滅亡東晉,當時有一個典故叫投鞭斷流,說明秦王苻堅兵多。而東晉迎戰的僅8萬北府兵。但最終謝安率軍取得大勝。試想一下,如果謝安失敗,東晉還能存在嗎?漢人或許最多隻能成為小種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爾維斯因傷無緣巴西隊大名單,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