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村裡青年帶你聊歷史
-
2 # 洋洋大觀
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會失敗?有這些原因在失敗是必然的!文史誌異來告訴你。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後期一次非常重要的農民起義,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然而這場曾橫掃清朝半壁江山的運動,前後存在14年,最終還是失敗了。
那麼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走向覆滅的呢?這就需要了解於太平天國時期的歷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為舊秩序的延續,是封建專制皇權統治(這裡的“封建”取傳統史學約定俗成的定義)的巔峰;另一方面,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後,以英法為代表的西方列強勢力開始深入中國內部事務。這就導致太平天國運動面臨了和以往農民起義不同的新問題、新挑戰。
長期未能建立穩固根基
太平天國運動的起因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廷與英華人簽署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即《南京條約》中規定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之事。五口通商之前,清朝主要透過廣州一個通商口岸對外貿易,故而晉、徽、江、浙等地的豪商通常需要僱傭廣西籍勞工搬運貨物翻越嶺南山地才能到達廣州。五口通商之後,豪商擁有更多選擇餘地,長江水運發達,不再需要僱傭苦力搬運貨物,導致廣西籍勞工大量失業並返回故里。
明清時期,中國南方土客之爭頻繁,先來土著通常擁有土地等豐富生活資源,客家族群缺少安身立命的土地,就只能前去打工。然而五口通商之後,廣西百姓面臨嚴峻生活危機,迫不得已只能揭竿而起。然而廣西地理偏僻,加之早期參加太平軍的百姓基本都少地甚至無地,難以建立充足的根據地和稅收體系,沒有形成根基。所以從一開始,太平天國就需要為了躲避清軍的圍剿而不斷突圍。這種情況一直等到太平軍攻克南京,打到了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才有所改善,蘇福省更成為太平天國對抗清軍的大後方。
經濟分配政策存在問題
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最直接因素,就是經濟問題,為此《天朝田畝制度》的頒佈吸引了大量農民的參加。然而理想雖然美好,但卻不切合實際,到後期“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更成為下層太平軍的準則,並沒被上層所執行,太平天國內部逐漸出現階層分化。
聖庫制度,是貫穿太平天國運動最為長久的經濟制度。這個制度規定設立“總聖庫”、“總聖糧”的具體規章,對保障軍隊的供給、吸引貧農加入起義具有積極意義。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保障了太平軍將士家屬的生活條件,使得他們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專注於殺敵取地。並且由於繳獲的一切戰利品均需交歸聖庫,戰士們於民眾的關係同樣非常融洽。然而到了後期,尤其是定都天京之後,過分的倡導平均主義反而制約了經濟的發展、阻礙了社會交流與進步。太平軍中大多是流民和貧苦農民,雖然起義的慾望最為強烈,但同時期盼發家致富的願望也最為殷切。後來頒佈的《資政新篇》糾正了這方面的錯誤,具有更為建設和現實意義,但為時已晚。經濟分配政策的不合理,到了後期腐化了太平天國領導層,同時也打擊了底層太平軍計程車氣。
軍事線路長期不清晰
早期太平軍面臨清軍的圍剿,並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軍事方案和政治策略,沒有確定一個合理的發展方向。雖然後來經過一系列突圍和戰略轉移後,太平軍終於在江淮、浙福一帶站穩腳跟並定都天京,然而政策不清晰的詬病依舊延續下來。作為橫掃清朝半壁江山的勢力,太平天國的主要活動區域始終存在於長江流域,然而長江航運和水師建設始終未能被太平天國領導人所重視。曾國藩在湘軍圍剿太平軍的時候說過,“長江航運之樞,高屋建瓴,關鍵之局也”,故而大力發展湘軍水師,並於1854年在田家鎮會戰中擊敗了太平軍,直接威脅太平天國在長江中下游的地盤。
太平天國長期不重視水師建設,在制江權權落入湘軍手中之後,湘軍可以自如運送兵力,使得太平軍沿江各地處處受制於人。而在其他方面,太平軍同樣昏招連連。在湘軍全力攻打安慶之時,太平軍李秀成部看不到安慶的關鍵地理位置,反而趁清軍的江西守衛空虛而伺機擴大屬地,並貪圖富裕而吞併浙江,劫掠財寶美女。而太平軍另外一路陳玉成部同樣趁湘軍主力在安慶之機遠途攻打無創,並將部分精銳派往西北征伐。由於太平軍未能擁有統籌全域性的政策和計劃方案,貪圖短利、輕重不分,最終被佔據水運便利的湘軍分割圍剿。
外交政策完全失敗
在定都天京之後,太平天國上層開始瀰漫起盲目的樂觀情緒,不僅內部奢靡爭鬥之風漸起,而且內政外交政策同樣處於模糊不清的局面。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英法列強勢力在中國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日漸增強,並且其軍事實力具有對清軍和太平軍的壓倒性優勢,成為雙方對峙中的第三股勢力。從1854年到1856年間,清廷與英法就進一步通商問題存在巨大沖突,雙方對峙嚴重,最終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時的英法美等歐美列強因對太平天國不瞭解,誤以為它是一個天主教政權,故而紛紛派遣特使來到天京商討通商事務、最惠國待遇以及與清朝簽署舊條約的延續問題。
太平天國所信奉的拜上帝會在交易和宗教理念等層面已經與原本的上帝崇拜存在巨大差異,當西方列強清楚這一點之後自然不會同情他們。而當清廷最終給出了列強索要的不平等權利之後,西方列強自然轉而同情起清廷,並開始幫助清軍以維護自身在華利益。1861年1月,太平軍出兵進攻上海之後,華爾的洋槍隊更名“常勝軍”;5月,英法聯軍出動軍艦聯合清軍攻克寧波,切斷了太平天國的大後方,隨即組建中法混編軍(常捷軍)和中英混編不對(常安軍和定勝軍),開啟了深度介入清朝內部事務的程序。
缺乏鄉紳階層支援
以往的農民起義中,起義軍領袖往往能夠爭取到地方鄉紳或豪族門閥的支援。然而太平天國起義之前,因兩廣靠近澳門和廣州,受到西方基督教影響,所以被科舉落第的洪秀全借來作為起義旗幟。他所弄出來的拜上帝會只是一個不倫不類的受基督教影響的產物,但太平軍對儒家的敵視卻是非常明確的。這就導致當時的讀書人,尤其是社會精英階層被推到了太平天國的對立面。缺乏鄉紳階層和知識分子支援的政權,必然難以持久。
正因如此,讀四書五經以求科舉成名的知識分子不僅不會幫助太平天國,反而會將其視為比滿清八旗和西方列強更加危險和可惡的存在而加以鎮壓。另外,在土地兼併問題嚴重的清朝後期,南方宗族勢力龐大,鄉紳階層通常就是本地土著宗族的代表。由於太平天國在從廣西運動到天京的過程中,大量吸納客家人,所以導致這些本地鄉紳更願意參加和支援湘軍以及後來的楚軍和淮軍,而不是太平天國。
依賴神權統治模式
即便是依託於宗教旗幟,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前也並非沒有成功的先例。元末紅巾軍起義,最初就是與明教、彌勒教和白蓮教等結合所發動的。朱元璋在事業初創時,同樣屬於這一勢力的範疇。但等到事業做大之後,朱元璋便開始著手清除宗教對政權政策的影響。然而洪秀全不僅沒有摒棄掉了宗教的影子,反而將神權統治模式貫穿太平天國運動的始終。
洪秀全以上帝第二子的身份自居,取得了麻痺教眾和管理方便的效果。但為了拉攏和團結其他起義領袖,他又弄出來了天父、天兄等不同稱謂。這被東王楊秀清利用,以“天父下凡”之口和洪秀全奪權,最終導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當“天父”東王楊秀清的神話破滅之後,拜上帝會的教眾們開始出現信仰崩塌,大廈將傾。
封王過多導致力量分散
以天京事變為時間節點,在此之前的太平天國由於封王過多,導致諸王之間爭權奪利,並在天京事變中達到了頂峰。天京事變以東王楊秀清伺機稱“萬歲”為起因,被北王韋昌輝在洪秀全密令下誅殺楊秀清黨羽,順勢盡殺翼王石達開府中家屬。緊接著石達開舉兵靖難,上書請殺北王以平民憤。當時石達開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迫使洪秀全同意了請命。石達開不計前嫌,並保全和重用北王親族,使得太平天華人心迅速安定。另外當時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等後起之秀與石達開一起,逐步穩定了太平天國的局面。然而由於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洪秀全大肆封王並意圖暗害石達開,最終為了避禍促使石達開遁走,並在大渡河被清軍圍困,全軍覆滅。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封王數量巨大,前後大約總計有兩千多個。這導致即便在太平天國後期,湧現了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眾多傑出將領,但卻沒有一位能夠完成統一排程。諸王之間相互掣肘,互不服氣,掐滅了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太平天國的失敗有各方面的原因。但重點還是太平軍領導層並未指定明確合理的策略,這才是最終導致太平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等諸多層面出現全面危機的根本原因。
-
3 # 纖筆如椽
由於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和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農民起義在爆發之初大多客觀上代表著社會發展方向,有其先進性,但最終都會淪為王朝更替的工具,即使奪取了政權,也仍然沒有動搖封建統治的根基。
太平天國同樣如此,佔領南京後,農起義的侷限性大暴發。領導集團貪圖享受,官兵爭權奪利。用毛主席的話說,不願繼續革命了。再加上觸及了江南富庶地外華人的利益,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打擊下,大平天國不出意料地失敗了。
-
4 # 夫百說歷史
一、喪失鬥志和指揮失誤
過早建都喪失銳氣,太平軍攻克南京後楊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決定建都於南京,並改南京為天京。在太平軍攻佔武昌時,就存在著去向問題,北進河南則威脅清京,東下金陵則有可能形成割據局面,如今太平軍已順利攻佔南京,同樣又存在著去向問題。
如果以南京為根據地,然後向北發兵,把戰略重點放在推翻清王朝上。這樣的話,太平軍就應集中精銳部隊及最有權威的將領進入河南、河北、山東,兵鋒直指清廷,這當是太平軍攻佔南京的戰略抉擇之一。如果過早在南京建都,太平軍必然以保衛天京的安全為目的來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進攻階段就會停頓下來,銳氣就會減退。
因此,在南京建都實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這卻是出自洪秀全、楊秀清的意願。太平軍離開廣西之後,便有“取金陵為本”之議。楊秀清認為只要佔領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佔領黃河以南。洪秀全則多次稱南京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為奮鬥的目標,在建都問題上,洪、楊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二、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農民階級有先天侷限,太平天國起義帶有舊式農民戰爭的烙印,農民階級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眼光短淺等毛病,在太平軍中都有突出表現。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革命都是出於生活所迫,希望改變貧窮落後的經濟地位,用太平天國名將李秀成的話說,當時太平軍將領號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飯”。
這和舊式農民起義者的動機是一致的,許多太平軍將士在參加革命隊伍時,就是抱著當將軍、當丞相、當夫人的目的來的。太平軍將領也用這些來鼓動士兵英勇作戰,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圍時,號召“男將女將盡持刀,同心放膽同殺妖”。因為這樣做就能“脫盡凡情頂高天,金磚金屋光煥煥,高天享福極威風,最小最卑盡綢緞,男著龍袍女插花”。
為了達到這些不太清晰的目標,他們作戰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犧牲,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最終總是歸於失敗,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歷史的侷限。
三、腐敗嚴重
腐敗從根本上動搖了太平天國政權的根基,太平天國的腐敗是和建都天京同時產生的,儘管洪秀全曾經提出要建立一個沒有以強凌弱、爾虞我詐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這些從西方基督教教義中撿來的貨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沒有深化,也沒有消化。
洪秀全很難把這些平等思想付諸實踐,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級制度,即《太平禮制》所規定的等級來規定自己所應該享受的待遇和特權。
四、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互相勾結起來,殘酷鎮壓太平天國等。
擴充套件資料:
太平天國運動結果:
天京失守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1864年7月19日,湘軍轟塌天京太平門附近城牆10餘丈,蜂擁入城,其他方向的湘軍也緣梯而入,城內太平軍或戰死,或自焚,無一降者。
天京的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失敗,但分散在長江南北各個戰場上的數十萬太平軍,仍英勇頑強地抗擊清軍的進攻。
-
5 # 百味人生洋哥看
太平天國,從1851年到1864年,一共存在了13年,是清未最大的一支由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農民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1850年未到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國,並於1853年3月攻下江寧(今南京)並作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8月太平天國首都被湘軍攻破前,洪秀全病亡,之子洪天貴福被俘,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太平天國算是徹底消失了。太平天國曆時13年,達到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也沉重打擊了清朝廷的封建統治。而到最後為什麼敗了
一、清朝後期雖政治殘爆、欺壓百姓、民不聊生、但只是底層艱難,統治及精英階層還好,根基勞固、兵多將廣、上下一心,統治力還很強大。
二、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小農意識、小富即安,缺少大的戰略格局和視野,剛打出三分之一天下就不思進取、貪圖享樂,錯失戰略時機。
三、內鬥嚴重、互不信任、人心分化、相互殘殺,沉重分裂和削弱了自身的實力。
四、太平軍雖號稱百萬之眾,卻多是烏合之眾,很多婦女小孩或是戰鬥力不強的男子,又缺少訓練多是臨時新加入的底層農民,難與訓練有素、精兵強將,戰鬥力更強的清兵相抗殺,雖短期有小勝但長期是必敗的。
基於以上几上,太平天國坐擁百萬大軍,最終也必然失敗,消失於漫漫歷史長河中。
-
6 # 歷史微點
在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層出不窮,各個朝代此起彼伏。但最後能夠取得成功,奪取天下的卻又少之又少,劉邦、朱元璋是典型的成功人物的代表。
太平天國運動雖然是歷史上規模很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對清政府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曾經也有機會改朝換代,但是最終還是與大多數的農民起義一樣,以慘敗收場。
關於太平天國的失敗教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前人也早有總結,階級的侷限性、戰略上的失誤、中外勢力的聯合鎮壓、自身內部矛盾等等都是造成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的原因。
還有一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主帥絕對領導權的放鬆。劉邦是流氓出身,朱元璋是討飯長大,他們的成長經歷註定了對權力有著極強的慾望。所以他們從始至終掌握著至高無上權利,生殺予奪,說一不二,部下沒有人敢挑戰他們的龍威。
洪秀全秀才出身,四次科考不中,才轉身進行造反。書生的氣質造就了他對權力反而沒有太大的追求。攻下南京,建立政權以後,不是一鼓作氣,繼續奮鬥,而是停滯不前,尤其是在奢華的天王府建成以後,貪圖享樂,進取之心全無,進而把大權下放。
掌握大權的楊秀清隨心而欲,為所欲為,這樣就勢必造成了幾個大王之間,勾心鬥角,爭權奪利,離心離德。最後發生內訌是自然而然的事。
起義軍的力量被分解之後,被清王朝的軍隊各個擊破。,才最終導致起義的失敗。如果洪秀全如果能像劉邦朱元璋那樣,牢牢掌控著中央權利,一直前行,楊秀清、韋昌輝也不會輕舉妄動, 其結果也許真能夠改朝換代。
歷史沒有如果,但卻總是驚人的相似。陳勝,李自成等前車之鑑。沒有被洪秀全研究、重視。所以出現的結果也必然是相同的。
-
7 # 意心450
太平天國的起義,本質上還是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基於壓迫,起於抗爭,雖然提出了一些不同於黃巢.李自成等農民起義的政治祈求,譬如天朝田畝制,天下百姓皆是上帝的子民、男女皆是上帝的同胞姊妹兄弟等朦朦朧朧的民主思想及撲素的共產主義思想。但都流於型式及口號,並沒有認真地去組織施行,本質上還是封建主義君臣父子的那套腐朽內容。目標還是打江山做江山,風水輪流轉,皇帝今曰到我家的強烈願望。
在軍事組織上以裹脅虜掠為手段,分男行、女行、童子軍等戰時強迫建制,這樣的軍隊戰力可想而知。不是一擁而上,或就是一觸即潰;對付當時更為腐朽的滿清軍隊,開始時還能佔到些便宜,後來遇到組織更為完善的湘軍,失敗的命運就已經註定無疑。
在文化思想上提出拜上帝會,反孔孟之道,就當時的社會環境意識超前,屬於離經叛道,為封建士大夫所不容,為當時的正統思想所不容,天國被稱為長毛惡鬼,破壞的是大清的小農經濟及傳統文化。所以天朝在政治上遇到的阻力巨大,也就是某種意義上的逆歷史潮流而動,縱有百萬大軍,終是流寇,失敗再所難免!
回覆列表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一、在佔領南京城以後就停止了對清政府的討伐改為堅守。
二、領導成面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取得一點成績後開始貪圖享樂。
三、領導成分化嚴重,內訌不斷,內部瓦解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