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師267634306

    我感覺三年級的數學還是比較簡單的,相對於語文來說。可以嘗試讓孩子對數字先有興趣,語文好數學應用題的理解肯定不差。帶孩子玩一下數獨等有趣的數學遊戲,畢竟數學滿分很容易,語文就有點難了!

  • 2 # 高能數學

    語文可以機械的背就能考出好成績,數學靠理解才能產生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考出好成績!找一些有關數學和數學符號來歷的課外書讓孩子看,讓孩子知道數學源頭後,就不感覺數學是枯燥無味了!

  • 3 # 春風化雨花草香

    三年級的孩子就開始有偏科的現象,實在不是一個好苗頭,家長應給予特別的關注,幫助孩子糾正這一思想,做到全學科均衡發展。

    孩子語文在班裡第一,證明孩子對語文有極大的興趣,對語文有特別的偏愛,在考試中能找到成就感。孩子不喜歡數學,大概孩子的數學之前就不太好,又沒有第一時間補上薄弱,時間一長,造成孩子對數學課失去了興趣。還有一種可能,孩子們都比較情緒化,如果三年級換了數學老師,恰巧這個老師又不是他喜歡的型別,那麼就直接導致孩子討厭數學課。因為一個老師而討厭一門課程的現象,在小學生中是時有發生的。

    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任務,不能僅憑個人的喜好來學習,一定要做到均衡發展。如果喜歡語文,也要先學好數學,以後才能有好的學習語文的平臺。如果是不喜歡老師造成的,更要鼓勵孩子發奮一搏,拿出點讓老師“驚訝”的成績。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然後再補上薄弱的知識點,絕不能聽之任之,以後再想糾正,只會越來越難。

  • 4 # 高考語文齋

    孩子偏科,俗謂之“瘸腿”,瘸腿難走遠路;偏科則不利於孩子長遠發展,不利於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那麼我們怎麼為孩子糾正偏科呢?

    首先,要告訴孩子偏科的危害。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論:一個木桶的容水量,不取決於木桶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使木桶能裝更多的水,就要設法改變這塊最短木板的現狀。家長可以象講故事一樣,看著圖讓孩子認識到:數學學的好壞將決定著他總體成績的水平,決定著他未來發展的水平。學不好是萬萬不行的。

    其次,要讓孩子在生活中運用數學。利用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引導孩子運用數學,讓孩子認識到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讓孩子認識到數學的有用性,從而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譬如,到超市購物,讓孩子算算多少錢;裝修房屋,和孩子一起量一下長、寬,讓孩子算算多少平方。如此以往,就培養了孩子的數學思維習慣。

    再次,適當使用強制及鼓勵辦法。由於孩子的語文比較好,做作業肯定也很輕鬆,在這種情況下,應樹立數學優先的觀念。孩子每天寫作業,先強制讓他完成數學作業,再寫語文。就孩子學數學的情況及考試成績,制定有利於鼓勵孩子提升數學興趣和成績的獎勵辦法。譬如,成繢提高5分,就領孩子去遊覽某個孩子嚮往去的地方,或購買孩子非常想要的東西,來調動孩子學習數學的胃口。

    愚見拙識,僅供參考。

  • 5 # 無名之始1

    “偏科”實質是一個人的“喜好與厭惡”。但“義務教育階段”(1——9年級)的教學內容是“社會常識”,每個人必須瞭解並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因此,三年級孩子開始偏科要引起高度重視。解決的辦法首先是將“厭惡”學科學習的具體內容“遊戲形式化”,後面根據轉變情況“因情制宜”。

  • 6 # 川洋123

    孩子語文好,首先具有了學習數學的基礎,有利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閱讀和分析。如果孩子數學不好,可以分析一下他不喜歡的原因,可能收到某些影響,比如比較深的一次考試失敗,家長或老師的過度關注,失去了信心,可以查詢根源,合理疏導。前三年數學都非常基礎,可以從他的1至3冊的數學課本選擇他不熟悉的內容逐個解決,這個時候有一個耐心的父母非常重要,能借助教輔備課輔導效果最好,也可以請教想換專業人士指導。一定時間學習後,用低要求出些題目讓孩子體驗到數學的興趣,配合一些獎勵,這樣孩子自然慢慢接受了數學。祝你成功。

  • 7 # 房樹人繪畫心理分析師

    跟老師溝通一下,引導孩子去學習。不要用強硬的手段去逼迫孩子,讓他先產生興趣,慢慢來就好了。多給孩子時間和空間。

  • 8 # 教育苦行僧

    關於孩子的這個數學偏科現象,想要解決,必須要從根上想辦法。怎麼從根上呢?那就尋根問底。

    作為一名教師,也是一名班主任,我認為,任何一個學生對不喜歡的科目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讓自己每一科考滿分的願望,都有讓自己成為年級前幾的夢想,但是現實卻並不理想。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這個“不喜歡”背後的真正原因!

    對於孩子不喜歡數學,我推斷了幾種,你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看是否符合:

    一是孩子從入學開始,數學就比較薄弱,比如,其他孩子在入學時,100以內的數字就會背,會寫,10以內的數字就會加減法,孩子到了後就會表現的不自信,甚至自暴自棄,徹底不學。從而導致越往後,成績就越差,越差就越不願意學,越不願意學越差……進入了惡性循壞。

    二是孩子對數學的任課教師有成見,是賭氣式的不學習該老師的學科。比如數學老師在不經意間說了,或是做了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導致孩子對數學老師一直“懷恨在心”,從而產生牴觸心理,不願意學習該學科。

    三是學生自身的懶惰導致的。我們知道文科的學習相對理科來說要容易的多,即數學往往是需要絞盡腦汁的獨立思考,然後才能完成作業,而語文呢?往往都是抄寫、背誦、練字等內容。兩個學科相比,語文作業要比數學作業更容易完成。這樣就導致孩子可以寫好語文作業,但是卻不願意寫數學作業,或者就是懶的動腦筋思考!久而久之,成績就下滑了。

    四是學生真的就是對數學毫不感興趣,一點兒都不願意學,只喜歡學語文。如果是從骨子裡就對數學有厭惡之情,我想在孩子未上學之前,家長對孩子的數學啟蒙並沒有做多少,或是做的偏離了科學的軌道,導致孩子一上學就對數學學科產生了厭惡之情。如此,怎能提高成績?

    面對如此多的原因,到底該怎麼辦呢?

    家長要多與數學老師,班主任多溝通,家校配合默契,才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家長可以購買提高孩子數學興趣的課外讀物,可以是卡通的,可以是繪本,當然,也可以是影視作品,總之,必須要想辦法激發孩子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與數學老師溝通,對孩子最好是分層佈置作業,量可以少,但要保證每次的質。即降低孩子學數學的難度,促使孩子完成一些容易的題目,用成功來激發自信,用自信來煥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與孩子一起商量,制定數學學習目標,學習計劃,按部就班的,循序漸進的提高數學成績,而不能讓孩子一嘴吃個大胖子。數學本身就弱了,如果還是用超負荷的壓力來學習數學,孩子恐怕還是看到數學就躲避。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學習,也可以避免學習數學時的惰性。

    與班主任結合,瞭解孩子平時的表現,尋求班主任的督促和幫助。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還是存在的!

  • 9 # 桃李滿院

    很多學生學習都偏科。不偏重於文科就偏重於理科。教育孩子要全面發展,越不喜歡哪一科越要在那一科上上狠下功夫。

  • 10 # 渡愛碼頭

    偏科其實是一個普遍的問題,有一些家長已經遇到了,有些家長的孩子還小,但以後也可能會遇到同類型的問題。接下來我會根據what、why、how就是關於偏科是什麼,偏科為什麼和偏科怎麼辦三方面來回答。

    一、偏科是什麼

    你所認為的偏科是什麼呢?

    有一句話叫做“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每個人對於這兩個字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有人認為:“這門課的學霸,那門課的學渣。”就叫偏科。

    我之前的一個學生,他的數學非常厲害,當時一次市級考試,全市數學只有兩個100分,他是其中一個,但是英語非常糟糕經常不及格。他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數學老師眼中的英雄,語文老師眼中的狗熊”也有人說他是“數學老師眼裡的寶,英語考試眼裡的草”。

    相信大家都知道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吧,很多孩子開始是假性近視——開始視力不好或者看的不清楚,是用眼習慣不好或者疲勞導致的,只需要做調整或者做一些按摩就可以恢復,但是如果沒有做調整的話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真性近視。

    其實偏科也一樣分為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孩子可能是某一階段對某個老師、某一句話或者是某一行為等出現了情緒反應,或者對某一階段這門學科的某個內容理解的不夠透徹,就會出現假性偏科的現象。

    假性偏科和假性近視類似,家長和孩子對假性偏科的認識不足,那麼後期就很可能會發展成為真性偏科。

    二、偏科為什麼

    偏科通常與三個因素有關,

    第一是該學科的老師;

    第二是與學習的內容;

    第三是跟偶然事件相關。

    某個明星代言了一個產品,如果明星的人設崩塌,就會影響產品的銷量,所以品牌方會立即調整代言人,其實老師也是一門學科的形象代言人。

    老師無意中的一些話或者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導致孩子對這個形象代言人不滿,就會出現假性偏科的現象。

    除此之外孩子對某一部分的知識沒有完全理解也會造成假性偏科。

    這點我非常有發言權,大家知道我曾經是16年的數學老師,大學的數學是分很多學科的,有微積分、高等代數、數學分析....

    大學裡第一次學數學分析的經歷我永生難忘,因為我之前對數學一直是非常自信的,結果剛開始學數學分析的時候我完全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兒,什麼極限之類的東西跟高中數學完全不一樣,我只覺得聽著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不過憑著過去十幾年紮實的數學功底,我覺得這兩天聽不懂也沒事,也許過兩天就明白了呢,所以也沒有急著去請教老師或同學,結果數學分析的老師幾天之後突然來了一場隨堂測驗,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我沒有搞懂的那個部分的,所以那次的隨堂測試我印象特別深刻,曾經身為數學學霸的我竟然第一次數學分析只考了36分。

    特別慶幸的是我們老師非常和藹可親,他仔細的跟我講解了這部分知識點當中我存在的一個盲點,那一刻我的感覺是恍然大悟,彷彿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後來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還走到我身邊看我考的怎麼樣,然後他笑眯眯地點點頭走開了,事實證明,後來我的數學分析都是妥妥地在90分以上。現在回想起來我都特別感謝老師對我的關心,如果他不是循循善誘地幫我找出盲點並幫我開啟謎團,如果他當時劈頭蓋臉的把我臭罵一頓,也許從此我就對數學分析這門學科失去信心和興趣也未可知。

    其實呢,一些偶然因素會導致孩子出現偏科的現象,這個偶然因素也許是一件你根本不在意的小事,但對孩子的衝擊卻是巨大的,在我16年的教學生涯裡面也遇到多很多類似的案例,所以一定要耐心的聽孩子解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麼真性偏科呢?其實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和家長也有莫大的關聯。

    你是不是經常指責他偏科嚴重,要加強某一方面的功課,甚至當著親戚或老師的面說教他。

    其實這樣就等於在給孩子貼標籤,一開始只是一個偶然事件,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這門學科我就是學不好了,會讓孩子的信心大打折扣,就會從偶然到必然,從假性偏科變成真性偏科。

    老鷹擅長飛翔,就讓老鷹好好地飛翔;

    海豚擅長游泳,就讓海豚好好地游泳。

    駿馬擅長奔跑,就讓駿馬好好地奔跑;

    松鼠擅長爬樹,就讓松鼠好好地爬樹。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有的人擅長文科,有的人擅長理科,大家知道我曾經是一個16年的數學老師,有的人理所當然的認為我數理化都應該很好,但其實我的物理成績很差,物理老師對我而言就是一顆行走的催眠藥,一看到就覺得暈乎乎的。所以我看到物理就害怕,更別說學習物理了。

    動力問題和能力問題,相互影響,問題不斷的堆積造成了惡性迴圈。

    三、偏科怎麼辦

    其實偏科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每個人伸出一隻手來,五根手指都是不一樣長的。

    從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傘,小兒子開了家洗染店。天一下雨,老奶奶就發愁地說:“哎!我小兒子洗的衣服到那裡去曬呀!要是幹不了,顧客就該找他的麻煩了┅┅”

    天晴了,太陽出來了,可老奶奶還是發愁:“哎!看這大晴天,哪還有人來買我大兒子的雨傘呀!”就這樣,老奶奶一天到晚,愁眉不展,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老奶奶一想,對呀!我原來怎麼就沒想到呢!從此以後,老奶奶不再發愁了,她吃得香、睡得甜,整天樂呵呵的,大家都說她好像變了一個人。

    類似的我可以有兩種看法:

    比起數學,我的物理比較弱勢;

    比起物理,我的數學更有優勢。

    很多時候我們總盯著不好的一面去看,才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但實際上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

    就像短板理論和長板理論,很多人覺得你能裝滿的水位多高是由木桶裡最短的板決定的,所以很多人就想把最短的板拉長。但不妨想想自身在工作上發揮的是自己的優勢還是劣勢呢?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在發揮你的優勢吧~

    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

    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文學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才華,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此後,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繪畫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難以令人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多數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天才”一下子變成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在同類同學當中遙遙領先,最後成為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所以我們到底是要在他的短板上死磕呢,還是在他的長板上任其發揮呢?

    如果你覺得一個故事還不夠,那麼再給你講一個我身邊的故事。

    我高中的同桌,文科特別好,經常會寫一些文章和詩,但是後來竟然選了理科班,我問她為什麼選擇理科,她說她覺得自己化學不好想補一補,後來她因為一直在補短板而忽略了自身的長板。

    我後來才明白也許是短板理論害了她,也許是她的父母、老師或者是他人生中的某一段經歷,讓她以為她應該去彌補她的短板。

    真的非常遺憾,老師和家長都沒有發現她在思維上存在這樣的問題,最後很可惜沒有考上大學。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現在還沒有到分文理科的時候,而且語文也不像化學一樣可以不考,再來跟大家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高三的一次期中考試我的數學成績是148,英語132,物理是我的屈辱只考了25分,為了提高數學成績,我的數學英語作業都是快速完成,其他的精力都花在物理上,有很多人會以為我是不是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我越做越蒙,越做越怕,越做越煩,事實是一點效果都沒有。

    於是我放棄治療了,心想我就是個物理學渣吧,就抱著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態,放棄了對大題目的執念。

    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很好,所以總盯著大題去做,對於物理我一開始也抱著這樣的態度,後來我放棄了治療,心想能做多少做多少吧,開始去做小而簡單的題目。

    現在想想我走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這就是我經常跟家長說的小步子原理,我從小題開始,慢慢的理解、進步,從開始的25分到後來的五六十分到最後穩定在90幾分,雖然說不算太好,但和25分比起來也是極大的一個進步了。

    我們學習群裡有一個家長也分享過類似的故事。

    @4歲半男孩友友媽媽:

    我想到了我以前高考,我自己是文科比理科好,我有一個同學她和我是好朋友,我們兩正好相反,她是理科很好,文科差。她語文永遠考不過我,我數學也永遠比不上她。

    我當時就是那個覺得要補短板的,很多精力花在數學上,甚至那些大題上,但還是不怎麼樣。而她不斷的鞏固數學的同時,也默默的把語文的基礎的一些東西拾起來,高考的時候。她語文成績比她任何一次模擬測試什麼的都高,分數考得甚至算高的,數學她也依然保持了很好。而我,數學高考成績依然糟糕,語文成績居然也沒有考到平時應該發揮的水平,比平時還考低了。

    如果我當時能知道小步子原理和方法,我想我的動力和能力都會得以發揮出來

    所以對於語數外偏科的孩子,我們可以用小步子原理去指導孩子。雖然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一飛沖天,但一步一步踏實的往前走才能更容易接近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期貨?期貨市場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