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觀史以明智

    諸葛亮和龐統,都在水鏡先生司馬徽那讀過書,所以從小他們就應該是認識的,可以算同門師兄弟了。

    諸葛亮與龐統關係應該還不錯,他曾經向劉備推薦過龐統。而龐統也在赤壁之戰後來到荊州,劉備對他非常賞識,與諸葛亮一同被授予了軍師中郎將的官職,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參謀長。而且劉備可能更喜歡龐統,因為進軍四川的時候,把龐統留在身邊,讓諸葛亮留守荊州。

    也正是在進軍四川的路上,龐統在攻城中被箭射中身亡,劉備為此十分惋惜。

  • 2 # 奔流到海不停留

    諸葛亮和龐統應該沒有什麼很深的交往關係,第一,《三國志》記“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而《魏略》記“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惟”表明是排他的。沒有諸葛亮與龐統、龐德公、司馬徽等人交往的記載。

    第二,在《三國志·蜀書七·龐統傳》中,陳壽提及了龐統與司馬徽的密切關係,但也沒有提及與諸葛亮的“好友”關係。

    陳壽在《龐統傳》中記載:“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這段文字中提到了龐統與司馬德操的密切關係,提及了司馬德操對龐統的賞識和讚揚之語,即“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的話語,沒有龐統、司馬德操與諸葛亮關係的記載,更沒有司馬德操將諸葛亮與龐統共同列為“臥龍”、“鳳雛”的任何文字。

    第三,《三國志·蜀書·龐統傳》接著又記道:“後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於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答曰:‘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

    這段文字是龐統出仕到東吳的經歷,時間大約在赤壁大戰後,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兼任南郡太守,龐統仍為功曹,記載了龐統與東吳人士的交往。依這段記載,龐統此時已經是小有名氣了,“吳人多聞其名”,官居功曹(功曹權力,在漢代最盛。郡之功曹,除人事外,常能與聞一郡政務。司隸校尉之功曹從事亦然,實為長官助理),其交往層次已是孫權、周瑜、魯肅的級別,其地位絕非此前“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的布衣諸葛亮所能比擬的。假如此前真有司馬徽所言“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的評論,此時怎麼沒有任何人提及?但遺憾的是,《三國志》仍然沒有他與當時也經常往來東吳的諸葛亮的所謂“友善”關係的記載,也沒有被人稱為“鳳雛”的任何文字。

    第四,《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又說:“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此後龐統入蜀,在雒縣“為流矢所中,卒”。“諸葛亮親為之拜。追賜統爵關內侯,諡曰靖侯”。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龐統在吳不得志,在劉備任荊州牧後,便以從事的身份試署耒陽縣令。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於是吳將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他稱龐統“非百里才也”,建議劉備給其“治中、別駕之任”(治中,官職名,全稱為治中從事史,為州刺史的助理。別駕,官職名,全稱為別駕從事史,也叫別駕從事。漢代設定,為州刺史的佐吏。別駕因其地位較高,刺史出巡轄境時,別乘驛車隨行,故名)。這兩個職務和龐統此前曾經任過的功曹沒有太大的差別,治中從事就是從功曹從事改稱而來的。可見,在魯肅眼裡,龐統雖然是一個難得的“非百里才也”的人才,但也絕對沒有達到司馬徽所說的與諸葛亮“臥龍”並列的、“得一而可安天下也”的高度。用今天的話來講,魯肅對劉備的建議僅僅是希望劉備對龐統不要“降級”縣令使用,而是要“平級”治中、別駕使用而已。接著,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此時才對他大為器重,按魯肅的建議任命他為治中從事。此後,劉備倚重龐統的程度逐步提高,後以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相當於現代的參謀長)。

    另外,這裡邊還有一個疑惑,龐統投劉備時並沒有隱名埋姓,而且他在荊州做功曹已經好長時間了,東吳乃至荊州上下對他都很熟悉。如果司馬德操確實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依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諸葛亮的胸懷,面對自己送上門來的“鳳雛”,能僅僅因為其長相醜陋而讓他擔任小小的縣令嗎?從這段記載看來,在魯肅書信推薦龐統之前,劉備似乎根本不知道、不瞭解龐統的能力。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根本沒有司馬徽向劉備舉薦諸葛亮、龐統之事。還有,如果諸葛亮與龐統是一起在襄陽長大的“發小”、好友,諸葛亮為什麼不事先向劉備推薦龐統,而是在魯肅之後才“亦言之於先主”?經魯肅和諸葛亮推薦後,在此之前似乎根本不知道龐統何人的劉備才與龐統想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併為軍師中郎將”了。另外,劉備三顧茅廬是建安十二年(207),而劉備見龐統大概是建安十五年(210),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諸葛亮不向劉備推薦與自己齊名的好友“鳳雛”似乎說不過去。順便提一下,諸葛亮薦賢的舉動在《三國志》裡多有記載,如《三國志·蜀書九·劉巴傳》就有先“北詣曹公”,後“復從交趾至蜀”的劉巴,“而諸葛孔明數稱薦之”的記載。所以,諸葛亮在魯肅之後向劉備推薦龐統,是一種舉賢的職責使然,證明諸葛亮與龐統此前並無特殊的“好友”關係,龐統也沒有“鳳雛”之名號,否則,依諸葛亮之胸懷和水準,他絕對不會在龐統投奔劉備屈尊做了耒陽縣令和魯肅推薦龐統之後才“亦言之於先主”的。很明顯,依後世流行的說法,諸葛亮與龐統從小就很熟悉,按當時的情況,龐統又沒有“隱居”,他的行程諸葛亮非常清楚,何至於到這個時候才“言之於先主”?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整部《三國志》中,沒有一處文字稱龐統為“鳳雛”,也沒有將諸葛亮的“臥龍”與龐統的“鳳雛”相併列的任何記載。包括龐統身亡之地,《三國志》僅言“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歲”。沒有“落鳳坡”的附會言論。

    第五,除了陳壽《三國志》以外,記載年輕諸葛亮好友的史書還有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一書。《魏略》系魏郎中魚豢私撰,成書時間早於《三國志》。《魏略》記載諸葛亮好友的情況為:“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以及“庶先名福……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初平中,中州兵起,乃與韜南客荊州,到,又與諸葛亮特相善。”《魏略》與《三國志》不同的是,魚豢記載的是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三位,沒有崔州平。不管怎麼說,在《三國志》和《魏略》這些史書中,青年諸葛亮求學時期的好友基本上都是流落到這裡的北方名士之後,沒有襄陽本地人與諸葛亮“相友善”的記載。即,沒有諸葛亮與龐德公、司馬德操、龐德公相友善的記載,也沒有司馬德操所謂“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的記載,我們稍微認真看一下《三國志》以及相關的書籍,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這一點。另外,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吳錄》、《九州春秋》亦有關於龐統的一些記載,但同樣沒有龐統為“鳳雛”以及他與諸葛亮交往的記載。

     

    《襄陽記》曰:“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德公,襄陽人。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統,德公從子也,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既而嘆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見《三國志·龐統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襄陽記又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見《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

    問題至此已經很清楚了,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青年諸葛亮為“臥龍”,好友“惟”崔州平、徐元直而已。在《魏略》中,諸葛亮的好友增加了石廣元和孟公威二人。這些記載都沒有諸葛亮與龐德公、龐統、司馬徽交往,以及所謂龐統為“鳳雛”的記載。而在襄陽人習鑿齒所著的《襄陽記》中,諸葛亮的好友變成了襄陽人龐德公、龐統,以及《三國志》中已經記載的與龐統關係密切的司馬徽,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不知何者是客也”的地步了。同時,習鑿齒又借司馬徽之口,把襄陽人龐統抬到了與諸葛亮“臥龍”齊名的“鳳雛”的高度。習鑿齒在強烈的“蜀漢正統”史觀驅動下,為了在襄陽去追思諸葛亮這樣一個東晉南朝文人眼中完美的“光復中原”的楷模,除了“號曰”一個亮家之所在的“隆中”以外,又杜撰了一些生活在襄陽一帶的名士與諸葛亮密切交往的事例,杜撰了一個與諸葛亮齊名的襄陽“鳳雛”。

    我們不否認東晉習鑿齒《襄陽記》所臆想的龐統為“鳳雛”的說法在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三國演義》,龐統被描寫成一個傳奇人物。以至於現在沒有人懷疑龐統就是“鳳雛”這樣一個“臆想”的神話。

    當然,習鑿齒的這些所為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正如劉昭《後漢書·注補志序》所言:“加藝文以矯前棄,流書品採自近錄……借南晉之新虛,為東漢之故實。”唐代劉知幾在《史通·雜述篇》也雲:“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施於本國,頗得流行,置於地方,罕聞愛異。”顏師古注《漢書·地理志》亦云:“或纂述方誌,競為新異,妄有穿鑿,安處附會,頗失其真。”可見,在諸葛亮這個問題上,習鑿齒之《襄陽記》是有“罕聞愛異”和“妄有穿鑿”之嫌的。習鑿齒治史不嚴謹也備受裴松之詬病。裴松之在《三國志·蜀書·董允傳》引用了《襄陽記》的記載後,又說到與《漢晉春秋》說法不同,認為“此二書俱出習氏而不同若此……以此疑習氏之言為不審也。”另在《三國志·魏書·王凌傳》注引中,裴松之評論習鑿齒曰:“疑悉鑿齒所自造者也。”

     

    總之,在龐統為“鳳雛”這個問題上,魏晉時期的陳壽《三國志》和魚豢的《魏略》都沒有這樣的的記載,沒有他與青年諸葛亮“相友善”的隻言片語。而出現這一說法的是此後百餘年的東晉襄陽人習鑿齒的《襄陽記》,聯絡永嘉之亂以後晉室南遷的局面,聯絡習鑿齒為南晉爭正統,竭力推崇諸葛亮“光復中原”、“鞠躬盡瘁”楷模的形象,並穿鑿附會諸葛亮與襄陽人士的密切關係,“矜其鄉賢,美其邦族”,臆造出一個“鳳雛”的神話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龐統是否為“鳳雛”與諸葛亮躬耕地問題的認定沒有直接關係,本文也不涉及對龐統這樣一個三國時期傑出人物的評價問題,但是,對歷史的本來面目我們應當有一個清醒地認識,我們有權利知道歷史的真相。後人如何“演義”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作為嚴肅的史學工作者,在正史《三國志》與野史《襄陽記》出現矛盾的時候,我們應當有一個清醒的態度,那就是:我們應當相信成書時間更早的正史,而不應該相信成書時間較晚的,且帶有明顯傾向的“地方野史”。同理,在諸葛亮躬耕地問題的爭論上也應該這樣。

  • 3 # ww3721王建文

    諸葛亮二姐嫁給龐統的堂兄龐林的兒子龐德公號山民

    。龐林有兒子叫龐山民,是曹操黃門吏部郎,他們生兒名煥名世文。西晉太康年間為牂牁郡太守,諸葛亮是龐家人的親舅舅《三國演義》直接寫龐德公字山民,是龐統的弟弟不對。他在夷陵之戰隨黃權投降曹丕。以後成為魏國鉅鹿太守。

    由此可論,龐統比諸葛亮大一輩。是伯伯。但才比諸葛亮大二歲。龐統是南郡本地人。諸葛亮在叔叔諸葛玄家中生活。195年被曹操部下劉備所破袁術後,是成劉表手下原來的豫章太守諸葛玄,在其家一起生活。

    袁術覆滅後,諸葛玄才帶著侄兒兄弟姐妹從泰山來到豫章。諸葛亮和妹妹到襄陽草堂。諸葛亮的父親活著時候。卻在老家泰山生活,父親是縣都丞,他從小應該在泰山長大。

    而197年漢朝廷任命朱皓代替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朱皓請求揚州剌史劉繇出兵,力攻諸葛玄。諸葛玄兵退守西城,正月西城居民叛亂殺了諸葛玄,斬其首級送給了劉繇。(摘自《獻帝春秋》)。

    諸葛亮17歲就擔當起振興家族重任,到二十八歲才看到光明。少年時代和龐統家應該沒有交集,一個在山東,一個在荊州南郡。

    三國志記,劉先去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日”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願見之乎?(襄陽記日劉備訪世事是司馬德操。)徐庶日: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先主日君與俱來“。庶日此人可就不可屈也。

    可見劉備從徐庶那裡才知孔明,龐統。

    徐庶和石廣元,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都是避難於荊州的道友,來往密切。

    司馬徽為人清高拔俗,廣博有知,人論鑑別人才的能力特強。受人敬重。

    南郡人龐統,聽說後走兩幹裡,來他莊裡拜訪。在豪車上看見採桑葉司馬徽就故意較量說”我聽說大丈夫在外處世。就應地位非常顯赫,哪有壓抑巨大水流的流量,不去澆灌肥沃土地,卻做治絲婦女的事。司馬徽道。您暫且下車,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卻不擔心迷路。從前伯成寧願耕作。也不羨慕諸侯的榮耀,原憲寧願住在以桑木為門簡陋舍裡,也不願住官坁。龐統說。我出生在邊遠偏僻的地方,很少見識到大道理,如果不叩擊一下,那聲音洪亮鐘鼓,那就不知道它的聲音之響聲具大。司馬徽一見如故,成為好友,與龐統相互交談,不分晝夜,在論證後後,司馬徽就對龐統十分驚異,就知道龐統是南州名士之首。使龐統漸漸為他人所知。他和諸葛亮姐夫龐德公,還有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都是道友,均有密切往來,更是就視龐德公為兄長。

    在漢未名土,追逐功名各奔前程時。因為諸侯亮因叔叔是被鎮壓關係。和龐統卻隱居在襄漢之間,淡泊名利,不想輕易投靠他人。在徐庶推薦下,成了劉備的核心人物。司馬徽還是在曹操南征後,也到曹營,不久也病死了。諸葛亮,龐統,徐庶是好朋友。論輩諸葛亮應該叫龐統為叔叔。司馬徽比他們都小。本篇歷史關係是相當不明,夲人查詢《襄陽記》諸葛亮父子。諸葛玄,司馬徽,徐庶,龐統,龐林,龐山民,龐煥的簡介。還有很多簡介對照關係都總有差錯。判斷有差錯請原諒。

    三國志,龐統傳,龐統法正傳,第七。徽甚異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襄陽記日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就德公語也。德公,襄陽人。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心止,德操年小德公十歲,兄事之,呼作龐公,故世人遂龐公是德公,非也。德公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為魏黃門吏部郎,早卒。子渙字世文。晉太康中為牂牁太守。統德公從子也,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即而嘆日: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後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於長養。三國志陳壽講得明白孔明的二姐,嫁龐德公的公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也叫龐德公,是龐德公兒子。不是此龐德公和諸葛亮的二姐結婚,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統和龐德公是同輩的關係論是叔叔。

  • 4 # 南朝居士

    荊州名士龐德公,他是龐統的從父,是諸葛亮二姐的公公,諸葛亮二姐嫁給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這是什麼關係?

    龐德公給諸葛亮起名“臥龍”,給龐統起名“鳳雛”,給司馬徽起名“水鏡先生”。

    他們都是荊州上流社會的人,都是名士,

    都是一個圈子裡的人。

  • 5 # 噓就當我沒來過

    諸葛亮和龐統是同一師門(同學)兼同傄(同事)關係!

    首先談同一師門關係;在正史中無證可考、但野史.演義.民間評書有闡述、他倆的師父是水境先生(司馬徽)、水境先生是隱士而精通奇門遁甲、他手下的弟子在當地是很有名氣的.諸如:

    諸葛亮.龐統.徐庶.龐士元.崔州平等等.

    然後談一下同傄關係:這一點很有意思.正史有證可考:先是徐庶相投、徐庶孝母事曹操又推薦諸葛亮、諸葛亮又從東吳把龐統推薦給先主、呵呵!這些文人做秀打廣告比我們現代人還精!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他師父在先主窮歸無路時把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兩位得意門生用"玄機道號"的方法間接舉薦、才引出先主"乃三顧"之千古佳話、不過這兩個得意門生都沒讓先主失望、先主坐擁荊州、封諸葛亮為軍事左中郎將(正參謀長).龐統為軍事右中郎將(副參謀長.!憑先主識人和用人分工看.諸葛亮之才偏重於行政管理、龐統之才偏重於軍事策劃.因先主取川幾乎完全由龐統策劃、所以鳳雛的死對先主的損失是很大的、隨著諸葛亮入川、荊州只有關羽獨自把守.也給先主只能霸居一方而無緣一統中原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