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領略非洲風情

    謝謝悟空邀請。同治皇帝駕崩,慈禧為何下令處罰他身邊的七個近待太監?首先要了解同治因何駕崩?《清史稿》載:“遇天花之喜”而駕崩。另一種說法:這是民間說法,同治帝喜歡皇后阿魯特氏。而慈禧太后要同治帝多接近慧妃。同治帝又不喜歡慧妃,常招慈禧怒斥,常獨處乾清宮。苦悶的他,由王慶祺導淫,與載澄微行,出宮去八大胡同尋花問柳,引起性病。“家醜不可外揚”慈禧太后要御醫作天花來治。清亡後,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宮中脈案記同治天花已經結痂脫落,但不久又轉為腰腫流膿,最終癰潰而死。可見民間傳言同治皇帝實際上非死於天花,並不是空穴來風。慈禧處罰七個近待太監不管是遇天花還是得性病而駕崩,“微服冶遊”七人隱瞞不報之罪。,也與同治之死脫不開干係。這七個人並沒有被處以極刑,只受到革職或流放的處分。

  • 2 # 二曲人

    同治帝一十九歲病死,對外宣稱是生了天花,出痘滿身而死。私底下有人認為是同治帝私幸京城南城一帶的煙花巷中,與娼妓交往最終染上了梅毒,御醫治療中不敢造次,姑以天花出痘用藥,當然醫治無效,最終不治。同治本人無論如何不可能知道,也不可能找到那裡有娼妓營生的,必是有人導引。據說為同治帝出此主意的是兩個太監,一個叫文喜,一個叫桂寶;是這兩個傢伙為了樹立自己在皇帝面前的親信地位,引誘同治帝到京城南城一帶一遊。同治一個少年皇帝,生長深宮,遇此花花世界,不能自己,沉溺其間,遂致傳染。蔡東藩的《清史演義》裡說,事前有個叫桂慶的朝廷官員,瞭解到太監帶皇帝出宮的情況,曾經給同治和慈禧太后上書,要求懲辦當事太監,導皇帝上正道。同治帝覽奏肯定不高興聽,慈禧自己也沒有當回事。但鬧出亂子,把皇帝搭上了,慈禧很生氣,找問題的根子,文喜與桂寶兩個跑不了,其他近侍也應受牽連。這可能就是慈禧下令處罰同治的七個近侍太監的原因吧?

  • 3 # 拓跋飛翼

    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即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3月23日-1875年1月12日)也就是清朝自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為“同治”,是咸豐皇帝長子,生母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在位13年。

    同治帝死因朴樹迷離

    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病逝,年僅19歲,是大清在位皇帝中,死亡年齡最小的一個。關於同治

    皇帝的死因,有多重版本,其中有兩個版本最為流行:

    第一種就是在市井中比較流行的說法:同治皇帝得了梅毒。

    同治皇帝在大婚的時候,正處於兩宮太后爭權的時期,同治皇帝選了慈安太后推薦的阿魯特氏,而他的生母(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則讓他喜歡慧妃,同治帝不喜歡,於是常常一個人躲在乾清宮。苦悶之餘,在太監王慶祺引誘,與載澄微行,在宮外尋花問柳,得了性病。

    第二種就是同治皇帝感染了天花。這是官方說法。

    同治的死因,大多史學家都認同,官方的說法。

    同治死後,為何要處置近侍太監

    無論同治是死於梅毒還是死於天花,作為皇帝的近侍太監都脫不了干係。其中王慶祺引誘主子流連於煙花柳巷都是罪過莫大的,最終沒有將這七個太監除以極刑,不僅是網開一面,也從側面映證了同治應該是死於天花,而不是梅毒,否則,他們七個估計得戶滅九族了。

  • 4 # 安定郡小書生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第十位皇帝,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咸豐十一年(1861年),6歲的載淳即位,年號祺祥,不久慈禧發動了“北京政變”,改年號同治。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才開始親政。同治十三年(1875年)一月十二日,才親政一年的同治帝病逝,終年19歲。

    同治皇帝的死亡撲朔迷離,給人們留下許多懸念。很多歷史學家,包括一些野史裡面說這個同治死得沒那麼簡單,說死於天花是為了遮醜,其實他是死於花柳病——就是現在說的性病。

    《清史稿》中對同治皇帝的死亡只一句帶過,“上疾大漸,崩於養心殿,年十九。”

    但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宮中脈案記同治天花已經結痂脫落,但不久又轉為腰腫流膿,最終癰潰而死。

    同治皇帝駕崩後,一是便立刻對同治身邊的幾個近侍進行了處分。坊間傳聞是同治身邊的侍讀王慶祺引導同治踏足煙花場所,是導致同治染上病毒,最後得重症而亡。御史陳彝上奏彈劾王慶祺:王慶祺德行有虧,好“微服冶遊”,不配待在天子近側。當日王慶祺被朝廷罷斥,並下令永不敘用。

    二是慈安和慈禧太后以整飭宦寺為名,分別處分了七個太監,分別是總管太監張得喜、孟忠吉,頂戴太監周增壽、梁吉慶,太監王德喜、任延壽、薛進壽。根據十二月二十五日兩宮太后一道懿旨:

    “我朝列聖,家法相承。整飭宦寺,綱紀至嚴。乃近來太為,不安本分。甚或遇事招搖,與內務府官員,因緣為奸。種種營私舞弊,實堪痛恨。”

    這份懿旨,給幾個太監安的罪名是不安本分,勾結內務府官員,這也沒有說出全部的真相。

    清人薛福成所著《庸庵筆記》中記載:“慈安皇太后偵知諸太監越禮狀,於是兩宮太后輪流省視,帝疾稍瘳,亦召皇后留視之。皇后權素輕,不能以威襲諸太監,又性羞澀,守禮法,帝亦命皇后回宮,每苦口極諫,然後去。無何疾復大作。”

    側面反映出,同治皇帝婚後生活不和諧。專寵阿魯特氏,富察皇后不得寵。

    《清朝野史大觀》中說:孝哲後,崇綺之女,端莊貞靜,美而有德,帝甚愛之,以格於慈禧之威,不能相款洽,慈禧又強其愛所不愛之妃,帝遂於家庭無樂趣矣,乃出而縱淫……專覓內城之私賣淫者取樂焉……久之毒發,始猶不覺,繼而見於面,盎於背。太醫知為淫毒,而不敢言,遂以治痘藥治之,不效。

    這本書中說的就是這個觀點,也就是說同治帝是死於花柳病。

    可見,除了被王慶祺誘匯出宮冶遊之外,同治與身邊太監的越禮情狀,即古時候所謂分桃斷袖之癖,同樣是讓他染上重病的原因。

    但涉及皇家顏面,家醜不可外揚,王慶祺和這七位太監並沒有被處以極刑,只受到革職或流放的處分。同治之死,也就到此為止了。

  • 5 # 雲中史記

    慈禧以“整飭宦寺”的名義處分了7個太監,分別是管太監孟忠吉、張得喜,頂戴太監周增壽、梁吉慶,太監任延壽、薛進壽、王德喜。

    在懿旨中,給太監們的罪名是“不安本分。甚或遇事招搖。與內務府官員。因緣為奸。種種營私舞弊”,對7人的處罰主要是斥責、杖責、革職、流放、勞役等等,總之處分的也不算重,沒有處死的。

    不過,以不安本分等理由來處罰皇帝周圍的太監,道理有些牽強,在清代薛福成所著的《庸庵筆記》中,提及了更多的內情。

    同治皇帝和光緒一樣,都是很可悲的帝王,深受慈禧的掌控,同治在大婚時,聽從了慈安的意見,立阿魯特氏為皇后,沒有選擇慈禧喜歡的富察氏,這讓慈禧很不滿意,便經常對皇帝的後宮生活橫加干涉,強行要求同治“多寵幸慧妃富察氏”。

    同治皇帝心裡有氣,但又不敢直接頂撞慈禧,就和慈禧賭氣,索性一個人住在乾清宮,哪個也不寵幸,不就之後就得病了。

    據《庸庵筆記》記載,同治經常和身邊太監發生一些越禮情狀,類似於同性戀的那種行為,再加上被太監誘匯出宮野遊,漸漸地,同治帝就得了重病。

    家醜不可外揚,就不能把事情搞得太大,所以同治帝身邊的7個太監就沒有處死,只是革職和流放了事。

  • 6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同治皇帝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元1875年1月12日駕崩,年僅19歲,清廷第十位皇帝,即同治帝,病死於紫禁城養心殿,關於是怎麼死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清廷官方記載,說明同治帝死於天花,二種說活是同治帝死於梅毒,也就是死於性病,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死於性病的皇帝,所以同治帝生母說死也不能讓這種醜事傳出宮去,有失皇家體面,一直按天花治療,御醫因慈禧有話在先,誰敢多說一句話,當時同治帝淋巴結腫大和下體紅腫,同治帝還不當回事,也不想告訴別人羞於啟齒,照樣行為放蕩於皇宮和花街柳巷,病毒己經侵入同治帝五臟六腑,由於著涼身體不適,病情加重臥不起,太醫全體出動,集體會診,難以定論,同治帝病情突然加重,四肢無力,渾身痠軟,發熱頭眩,面板有疹形紅點,太醫心裡明白不敢明說,這是比天花還可怕的梅毒,但慈禧下令按天花醫治,當時把同治帝氣壞了對著慈禧大聲說,朕根本沒得天花,你存心置朕於死地,其實慈禧並不甘心自己退居幕後,要重新把權力奪回來,不能坐視大權旁落,她要到前臺來,第二次垂簾聽政,慈禧和兒子爭了一年多皇位,今天總算把至高無上的皇權再次回到自己手中,所以傳說慈禧有意讓自己兒子放蕩讓他染上梅毒的,慈禧是權力慾非常強,為了保住自己權威和尊嚴,任何人對她來說都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慈禧心狠手辣,同治帝的死,慈禧難辭其咎,同治帝病重時皇后阿魯特氏前來看望,皇后哭訴慈禧總是責罵她,同治帝說等我病好後總會有出頭的日子,其實同治帝和慈禧的關係並不好,慈禧經常訓斥責罵同治帝,但是說這話被慈禧聽見了,慈禧不顧同治帝病重,衝進來抓住皇后的頭髮舉手痛打,同時叫內廷棍杖伺候,同治帝當場昏迷過去,同治帝受到嚴重刺激,據說同治帝病情有所好轉,但經此事後,同治帝病情急轉直下,為啥因為精神垮掉了,人也就完蛋了,關於慈禧下令外罰同治帝的七個太監也是給別人看的,因為太監引同治帝出宮進前門大檻欄裡面的妓女同居,皇后後來也吞金自盡。

  • 7 # 基層農人

    1861年,咸豐去世後,咸豐和慈禧之子載淳繼位,改元“祺祥",辛酉政變後,慈禧以兩後“一同治政”為名,諭用“同治”年號,改元“同治”,即同治皇帝,由於同治皇帝年小,慈禧垂簾聽政。又以載淳“典學未成”遲遲不肯交權,拖延同治親政。種種跡象顯現出慈禧的攬權欲和專權欲,為以後的野心膨脹和大權獨霸奠定了基礎。

    那為什麼同治駕崩後,慈禧要處罰同治的近侍太監呢?說來話長,還得從同治大婚選妃說起,兩後(慈禧和慈安)各選不一,載淳更偏愛慈安推薦的阿魯特氏,而慈禧選中的富察氏(惠妃)載淳卻很不為然,於是在苦悶中躲避於乾清宮,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理需求的渴望,再在內侍的誘惑下,轉而桃房柳巷,荒淫無度,終染梅毒而亡。

    但在宮延太醫臨診時,雖有紅疹豆斑,但卻未有結痂,慈禧看後,心中也有幾分肯定,知大事不妙,為控太醫實說病情,急令太醫們配用“天花病”藥方,為同治治病。慈禧也深知“梅毒”之無藥可救,誰也無回天之力,為了維護皇門之道德,祖宗之榮耀,謊稱“天花病”,而且令太醫按天花病配藥,以蒙參與者之嘴舌。

    待同治帝死後,慈禧為了防止家醜不可外楊,就處罰了同治近侍太監。其一,同治的在處淫樂行為與近侍太監的誘惑有關。其二,即使無關,作為近侍太監,沒有做到關心和愛護的職責,任其風流。其三,對同治尋花問柳之事沒有通風報信慈禧,任其自毀。其四,慈禧處罰近侍太監,最終還是以處罰為手段,以避免家醜不可處楊為目的,以此震攝眾人之嘴舌,避免流言於擴散。

    如果是其它大事,可能七近侍太監都要惹殺身之禍了,沒有一般處罰那麼簡單

  • 8 # 江東汪郎

    一國之君死於性病,說出去讓人笑點大牙!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極大的道德淪喪。

    此時的滿清統治者,在思想上已經接受了儒家倫理的那一套,行為舉止都受到儒家教條的影響。

    所以皇帝留戀煙花之地,得了見不得人的病,最後不治身亡,這本身就是一樁丟了皇家臉面,讓天下人恥笑的醜聞。

    作為同治皇帝的親生母親,看著自己的親兒子就這樣被毀了,連帶著整個家族的臉都被丟光了,慈禧怎麼可能不震怒!太監是什麼人?在慈禧心情好的時候他們是皇帝的玩伴,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們就是愛新覺羅家的牛馬而已。

    身為同治皇帝的伴隨,不好好帶著皇帝走正道,卻偏偏慫恿皇帝到處亂搞,不殺他們怎麼能夠熄滅慈禧心頭的怒火。

    在慈禧眼裡,幾個閹人,子孫根都被切掉了,還能貪戀紅塵。這樣的妖孽要是留在宮中說不定還會發生其他什麼事。

    大清國已經損失了一個皇帝,不能再有什麼有損皇家臉面的事情發生。

    所以區區幾個太監,一刀下去,省去了日後不可預料的麻煩。

    這筆賬雖然虧了,但慈禧還是可以接受的。

  • 9 # 夕陽下的晚楓

    史學界素有同治中興之說,講的是同治朝時清廷推行洋務運動,懷揣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宏願自強求富。但不幸的是,同治帝青年暴斃,使得晚清政權最終牢牢把控在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手中。

    拋開權力紛爭和晚清政治不談,青年喪夫、中年喪子的慈禧,面對同治帝的暴斃,自然陷入了無限痛苦之中。但是,據《清史稿》《起居注》等史料來看,同治帝是患天花而亡,終究怨不得別人。

    不過,在同治死後不久,有官員參劾宮內太監王慶祺。而慈禧隨即也對其進行嚴懲,並下懿旨整飭內宮,對另外六名太監也予以查辦。有人就此推測,認為同治帝並非患天花而亡,而是死於花柳病。

    關於同治死因,我曾向相關專業同學請教,據說就他此前見到的御醫診脈記錄顯示,同治帝確實是患天花而死,御醫所開藥方也是針對天花而開。只是,該博士也曾表示,這一記錄是否被動過手腳,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根據翁同龢日記來看,同治帝的病症既有天花的特徵,同時也有花柳病的痕跡。這一晚清重臣模稜兩可的記載,更使得人們揣測同治死因。

    事實上,自同治死後,坊間便一直流傳著這位少年天子因光顧八大胡同而感染花柳病的傳聞,而且這一說法的影響還著實不小。

    然而深究起來,一代天子涉足青樓妓院,總是覺得令人匪夷所思。按照我個人的理解,此說可能是反清人士杜撰出來,以醜化詆譭清統治的手段,正如當時張煌言渲染多爾袞與孝莊太后悖論之事一般。

    所以說,慈禧懲治清廷太監,或許只是與統治去世的時間接近而已,並非人為是怪他們帶壞了少年天子,以至於統治感染花柳病而亡。

  • 10 # 搞哥讀史

    清朝同治皇帝之死,是清宮八大疑案之一。同治的死因,根據官方檔案記載,是“遇天花之喜”。之所以把天花稱為“喜”,是因為若這種傳染病一旦痊癒,人的體內會產生抗體,從此一生不會再得這種病,因此從某種角度來看,得病也是一種喜慶的事情。

    古時候的天花疾病,死亡率較高,同治死於天花並不奇怪。但一般而言,只要天花出痘結痂脫落,患者休養百日,即可痊癒。

    但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宮中脈案記同治天花已經結痂脫落,但不久又轉為腰腫流膿,最終癰潰而死。可見民間傳言同治皇帝實際上非死於天花,並不是空穴來風。

    而同治駕崩後,宮中對同治幾位近侍的處分,也側面反映了同治之死的真相,並不簡單。

    同治皇帝崩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十二月初五,皇帝死後的第一要緊事,是另立新帝,最終決定迎立外藩的載湉入承大統,是為光緒。

    而在確定新帝人選,以及安排好同治皇帝的後事以後,宮中便立刻對同治身邊的幾個近侍進行了處分。雖然沒有明言,但無疑他們對同治之死負有責任。第一個被處分的,是同治身邊的侍讀王慶祺。

    十二月十三日,御史陳彝上奏彈劾王慶祺。王慶祺是誘導年輕的同治皇帝微服出巡,流連於煙花之地的罪魁。陳彝不敢說的那麼直接,只說王慶祺德行有虧,好“微服冶遊”,不配待在天子近側。同日,王慶祺被朝廷罷斥,並下令永不敘用 。

    有許多讀者以為,王慶祺引導同治踏足煙花場所,是導致同治染上病毒,得重症而亡的唯一原因。但從史料記載來看,同治身邊的幾位太監,也與同治之死脫不開干係。

    十二月二十五日,兩宮太后有另一道懿旨:

    “我朝列聖,家法相承。整飭宦寺,綱紀至嚴。乃近來太為,不安本分。甚或遇事招搖,與內務府官員,因緣為奸。種種營私舞弊,實堪痛恨。”

    慈安和慈禧太后以整飭宦寺為名,分別處分了七個太監,分別是總管太監張得喜、孟忠吉,頂戴太監周增壽、梁吉慶,太監王德喜、任延壽、薛進壽。

    這份懿旨,給幾個太監安的罪名是不安本分,勾結內務府官員,這也沒有說出全部的真相。而在清人薛福成所著《庸庵筆記》中,提及了更多的內情。

    同治皇帝的悲劇,源於其婚姻的不幸,而婚姻的不幸,則源於其生母慈禧太后的權力慾。同治大婚時,慈安和慈禧太后對皇后人選意見不一,最終同治聽從慈安意見,立阿魯特氏為後。此舉導致慈禧的不滿,經常對同治的後宮生活橫加干涉,要求同治多寵幸慧妃。

    慈禧不喜歡同治所立的嘉順皇后,同治不敢直接頂撞,便與慈禧賭氣,自己獨宿乾清宮,不久後染病。《庸庵筆記》載:

    “慈安皇太后偵知諸太監越禮狀,於是兩宮太后輪流省視,帝疾稍瘳,亦召皇后留視之。皇后權素輕,不能以威襲諸太監,又性羞澀,守禮法,帝亦命皇后回宮,每苦口極諫,然後去。無何疾復大作。”

    可見,除了被王慶祺誘匯出宮冶遊之外,同治與身邊太監的越禮情狀,即古時候所謂分桃斷袖之癖,同樣是讓他染上重病的原因。

    但因家醜不可外揚,王慶祺和這七位太監並沒有被處以極刑,只受到革職或流放的處分。同治之死,也就此翻篇了。

  • 11 # 風趣張峰

    同治皇帝駕崩後,慈禧太后急著處罰他的七個近侍大監。

    我本人的看法是。

    一,慈禧對他們的所做所為不滿意,明面上是同治當皇帝,其實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實際的大權慈禧一人獨攬,同治身邊的近侍說好聽了是近侍,實際是太后安插在同治身邊的密探,同治死後對他們沒有處以極刑,證明太監們沒大毛病,處罰只是象徵性的走走過程,有乘機架空慈安太后之嫌,側面反映同治的死因不簡單,宮內的政治鬥爭以經處於白熱化,這七個太監只不過是宮庭鬥爭的犧牲品。

    二,國不能一日無主,同治死後要立新君,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時候慈禧當然會乘機在新皇帝身邊安插自己的耳目,排除異已,徹底邊緣慈安太后,為日後自已一人垂簾聽證徹底控制皇帝打好基礎,為自己獨攬大權掃清障礙。

    三,關鍵是這七個太監是和稀泥,牆頭草隨風倒,站隊站的不堅定,沒有達到慈禧的預期目際,慈禧當然會急著處罰他們,也在殺雞給猴看,也是給新皇太監上課。

  • 12 # 史海爛柯人

    關於同治帝死因,民間一直流傳著另一個版本,那就是身邊太監們一直縱容引誘順治,帶他到八大胡同逍遙快活,以致於同治身染花柳病而亡。

    咸豐因天花暴斃而亡,其唯一的皇子載淳幼年繼位,即歷史上的同治皇帝。然而,在同治十九歲時,卻也突然離世,使得清廷再受重創。

    關於同治死因,一直存在爭議,官方史料記載其實患天花而死,而民間野史則說這位少年天子是因過於放縱,因留戀花街柳巷而感染梅毒,最終醫治無效而死。

    事實上,如今學者已經根據檔案史料研究證實,歷史上同治帝真正的死因和其父親一樣,均是因感染天花而死,並非什麼死於梅毒:

    翻閱清代的《脈案檔簿》可以證實,載淳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染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去世,其病症描述為:

    “溼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腿痛盤攣,頭頸、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痛。”——《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

    根據這一史料,我們可以清楚地見到,同治確實是因天花而亡,而非什麼感染梅毒而死。而且,這也已經被許多清史學家結合各方面情況予以證實,此檔案絕非偽造。

    歷史上同治死後不久,慈禧確實下懿旨懲治了幾個太監,但並非因他們與同治之死有關。

    清代統治者汲取明亡教訓,對太監管束極嚴。但晚清時,有些太監也確實出現了違禁行為。不過,多數情況也均被予以懲治。

    題主所講的慈禧下令處置太監,指的應該是王慶祺等人。當時,正值同治死後不久,有御史言官上奏,稱王慶祺不守規矩,私自出宮。此時慈禧正限於悲痛之中,因而隨即下令整肅皇宮,查辦了幾名太監。

    後來,有人將此事與同治之死相聯絡,稱這是慈禧痛恨太監們帶同治到花街柳巷尋歡作樂而進行的報復行為。其實,這完全是一種揣測罷了。

    因此,慈禧下令處置太監,是因為他們違法亂紀,與同治之死並無因果關係,所謂的懷疑,不過是對史料的過於解讀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海拔適合種植什麼蔬菜?